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探討:以屏東縣獅子鄉排灣族為例
作者 王巨中
Wang, Jiu Chung
貢獻者 張中復
Chang, Chung Fu
王巨中
Wang, Jiu Chung
關鍵詞 台彎原住民族
傳統文化認同
社會變遷
屏東縣獅子鄉
排灣族
indigenous peoples of Taiwan
nation identity
culture identity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0:38:37 (UTC+8)
摘要 第一章
開宗明義質問人類學與民族誌的排灣族如何與現今的自我認同相連?今日的排灣族「民族意識」很清晰的源頭不是出於主觀認同,而是出於外力強加。在人類學出現之前,其實今日被指稱為排灣族的人群,根本沒有「民族」的想像共同體存在。而是許多個以部落或部落同盟作為想像共同體的人群;這概念不同於民族的定義,不該被外來知識當作「必要的客體」而粗暴分類。而「台灣原住民族」分類之演變是基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需求,由早期台灣殖民地人民的「原漢分類」輪廓,並以「高砂族」之改造為最終目的。列舉所引用的有關排灣族傳統文化的特徵,也試著回到本論文的主題「民族傳統文化」的辯證假設。借用部份人類學的知識文本,來開啟本論文場域中特定人群之民族邊緣、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的探討。

第二章
就本論文所限定的區域範圍提供背景論述,以利讀者作為認知與思考的必要參考。包括一般性的地理與人文,以呈現其多重邊緣位置的特色。在被殖民統治前,其神話傳說建構的「我群」與權力體系之介紹,表明其有完整的知識系統以及對應的權力結構。而後敘及獅子鄉各村之行政沿革,新身份符號所使用的新概念系統,本文是以「鄉」作為一個觀察單位,以「鄉民」的認同與「族藉」認同再作另一層的觀察對比。

第三章
回顧歷史上發生在本區域的異文化接觸與外來統治。文化接觸在此分為兩個層面,即輭性的自然互動狀態以及武力對抗時期。當傳統文化優勢不再,民族邊緣的消長於是發生,民族認同的需要也進入當地人的心智中。而後更強烈的文化衝擊,來自異族的政治改造;使得傳統文化的優勢不但不可能繼續存在,反而有可能遭到根本的鏟除。

第四章
權力、知識、信仰與理論的興替:簡而言之就是不同的知識邏輯在強烈的競爭,建立自己的領域與穩固其優勢。而信仰、知識與權力是三位一體的,且三者之間運用各種理論來加強與包裝。本章試從三個角度解析,第一是頭目家庭權力勢微,並使得傳統的知識邏輯不再能執行應用程式之改寫。第二是國民教育取代傳統,新舊知識與權力鬥爭下此消彼長。第三當外來統治勢力更易後,處於信仰空窗期的人們受到新的、有組織的宗教團體所帶來的新文化刺激;祖靈信仰改宗基督,又一次的知識邏輯重組,族群與認同邊緣的形成受到更深度的影響。最後是與世界接軌後,多元文化思想論戰隨著台灣內部之民主化而成熟,傳統與新興勢力兩邊同時得到大量的知識擙援,新一輪的權力攻守值得進一步觀察。

第五章
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實為一體之兩面,因為社會變遷的發生,迫使文化需要有新的程式來執行新的工作。例如新的法律身份、歷史意識建構等,而身份與文化認同的轉換又取決於外部社會的客觀條件。由傳統身份轉為現代身份,新的認同產生了重疊與多元的情況。尤其是民生需求之取得方式,出現了斷裂式的轉換。有關民族傳統文化風貌的變遷,藉由直接呈現獅子鄉現時的文化面貌,以對比的方式顯示截然異於同樣擁有「族藉身份」的北排灣區域人群,希望能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尤其出人意外,在最沒有「原味」的「原鄉」,竟舉辦國內規模空前絕後的全國原住民族嘉年華「麻里巴狩獵祭」,無疑是一個值得觀察與探討的重點。

第六章
反思與回顧,希望能藉由思辯的方式進一步對本論文所建構的民族邊緣、文化認同與身份認同間的互動關係與社會變遷作整體性再思考。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力度,去思考民族邊緣的移動。有關人類學與民族認同,是否該回到「想像共同體」的論述脈絡中,重新檢視一個被人類學所建構的民族邊緣。而這個民族的邊緣經過一個世紀的煅煉是否有了民族意識或文化內涵之「中央」與「邊陲」的相對性出現。另外,「教育、教化與同化」過程中,從知識的生產與再生產去觀察,進一步探討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間的互動關係。甚至應該思考所謂的國民教育是為了建構「現代國家」認同或是「民族傳統文化」認同。本地區的另一大特色是戰爭與文化重生,這項因素遠大於一般性的社會變遷,對於初民社會人群與民族國家體制直接戰爭對抗時,所產生的傳統知識邏輯斷裂之可能性,以及族群對歷史選擇性的遺忘,作反思探討並回顧學界漢化、土著化、在地化等論述的實地驗證,並提出本論文所獲之研究心得「權力化」觀點,供思考目前台灣「民族問題」與「認同問題」時另一新視野。

結論
作全篇寫作精神、信念、風格與意義的總結。
Since 1872 Japanese troop invaded this are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mountain tribes met the nation’s force of the outside world.
In 1895 Japanese occupied Taiwan, and started its colonial careers, the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mountain area were treated as wild beast never been protected under the constitution or law. After 10 years military suppression in 1915 all the weapons of indigenous people had been taken away, and strictly police control system had set up.
In 1942, after the Japanese stated the Pacific War. Thousands of what so called volunteers had been leaded to the front line of jungle battlefield from the indigenous people’s tribes, more than 70% died, the others almost all of them wounded when they were sent back in 1946.
In 1949, the Chinese ruler party KMT lost the civil war and slipped to Taiwan. Since then by the excuse of anticommunist,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is island live under the martial law for 40 years, of course those indigenous peoples were included.
After the dictatorial president Chiang died in 1989, some of the Taiwanese tried to found an independent nation, Culture identity and nation identity became the biggest issue in this island especially during the campaign of voting seasons. Unfortunately, more than half million indigenous people can’t stay away from the arguing, and somehow be used to prove that Taiwanese is not Chinese.
In 2000,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so called the 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taken by a 13 years old young party from the one who is already more than 100 years old. But almost more than 90%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voting were not supporting this young party, the ironic result push the new ruler has to face his idol with a much more serious attitude, and the latter aware of his un-replaceable value in this new political market.
The culture identity especially for the traditional part has been changed more than twice in last century,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genous people’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inside and the social’s reforming outside during last 100 years.
Shih Tzu country (which is a basic administrative unit comprising 8 villages about 5,500 in population) of Ping Tung country in southern Taiwan, people here were identified as Paiwan, they use the same dialogue as well as the other Paiwan, but except that there is almost no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left. From this very particular aspect caused the research in this title ahead.
參考文獻 中文
(一)專書
王人英
1966 《台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
王志弘 等譯 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
2000 《東方主義》。台北:立緒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歷史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
王銘銘
1997 《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閩台三村五論》。北京:三聯書店
 1997 《山街的記憶:一個台灣社區的信仰與人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4 《地方政治與傳統的再創造:溪村祠堂議事活動的考察》。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
王瑛曾
1968 《重修鳳山縣志》
王嵩山
1992 《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台北:稻香
2001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石磊
1971 《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田野調查報告》。中研院民族所專刊之21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83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編者
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
 1992 《霧社事件:突發的大悲劇》。台北:武陵出版社
申報
 1994 《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台中:省文獻會
台灣省文獻會
1997 《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台中:省文獻會
1998 《台灣省原住民史料彙編之7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台灣原住民史料》
伊能嘉矩著 江慶林譯
1997 《台灣文化志》。南投:省文獻會
行政院文建會
1994 《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8 《族群接觸與族群關係-大梅旭海牡丹三個聚落的比較研究》
李亦園
1988 《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1992 《文化的圖像》上、下 。台北:允晨
宋文薰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
宋建和 譯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編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二卷》原名:《理蕃誌稿》。 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宋龍生
 2002《卑南公學校與卑南族的發展》。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吳元炳
1966 《沈文肅公(葆楨)政書》
吳文星
1992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台北:正中
吳叡人 譯 Benedict Anderson 著The Imagined Community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
吳燕和
1993 《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七期》。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吳萬煌、古瑞雲 譯
1998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三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吳萬煌 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四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林徐達 譯,George E Marcus、Michael M. Fischer 原著
2004 《文化批判人類學:一個正在實驗的人文科學》。台北:桂冠圖書
郁永河
《裨海記遊》。台中:省文獻會1950年合校版
柯志明
2001 《番頭家:十八世紀台灣的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陳金田 譯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一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陳其南
1998 《傳統制度與社會意識的結構-歷史與人類學的探索-》。台北:允晨
陳秀淳
1998 《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香
陳梅卿
1998 《話說牡丹鄉》。屏東:牡丹鄉公所
馮用、吳福員輯
    《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
許介鱗
1998 《台灣史記-戰後篇》。台北:文英堂
許烺光 著 張瑞德 譯
2000 《文化人類學新論》。台北:南天
許功明、柯惠譯
 1994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神話》。台北:稻香
許雪姬
1993 《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張中復
2001 《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北:聯經
張恭啟 譯, Julian H. Steward著
1998 《文化變遷的理論》。台北:遠流
黃叔璥
1957 《台海史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台灣文獻叢刊4
黃宣範
1989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黃靜嘉
 2002《春帆樓下晚濤急》。台北:商務
黃應貴
1998 《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
2001 《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王崧興教授重要著作選譯》。台北:唐山
傅佩榮 譯
2004 《四大聖哲》。台北:名田
董錦樹
1961 《屏東縣志稿》卷五,教育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
程紹剛
2000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台北:聯經
潘立夫
1996 《排灣文明初探》。屏東:屏東縣文化局
1997 《1996排灣部落訪問及其文明探討》。屏東:屏東縣立文化局
鄧相揚
2000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蔣斌、何翠萍
2003 《國家、市場與脈絡化的族群》中研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謝世忠
1987 《認同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
羅大春
   《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台銀叢刊第308種。台北:台灣銀行
屠繼善
1894 《恆春縣志》。1960台灣文獻叢刊第75種。台北:台灣銀行
藤井志津枝
1994 《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871-74年台灣事件》。台北:金禾出版
1998 《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理蕃》。台北:文英堂出版
屏東縣政府
 1984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七卷,同胄篇。
1993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五卷,文教志。
1998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三卷,政事志 選舉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
獅子鄉公所
1999 《獅子鄉鄉情簡介》。屏東:屏東縣獅子鄉公所
國立編譯館
1998 《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二)期刊論文
中文:
石磊
1982 〈排灣族的家庭結構原始及其演變〉,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4, 台北:南港
1992 〈從排灣族傳統的社會關係中觀察他們對人的看法〉, 收錄於黃應貴編《人觀、意義與社會》,中研院民族所
王人英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
王明珂
1994 〈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 台北
李亦園
1956a 〈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探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1》,台北:南港
1956b 〈來義鄉白鷺等村排灣族的家族構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
李國祁
1975〈清季台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卷12期
宋增璋
1979 〈清代的台灣撫墾措施之成效及其影響〉《台灣文獻》第30卷第1期
高德義
1994 〈台灣原住民實行自治的政策可行性分析〉,載於行政院文建會編《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p251-273,台北:文建會
許木柱
1980〈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初步探討〉載於徐正光等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 台北:巨流 頁127-156
許功明
1991 〈排灣族古樓村頭目系統來源與承繼之口傳〉,《中研院民族所彙編4》
黃宣衛
1980 〈傳統社會與西洋宗教:三個台灣高山族的例子〉,思與言 18(1):101-105
黃應貴
1976 〈光復後台灣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40:85-95
1992 〈關於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的一些芻議〉,收錄於陳捷先 主編《陳奇錄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 台北:聯經
張茂桂
1992 〈漢人民族主義與原住民運動〉,山海文化,8期,頁68-70
張慧端
 1995〈由儀式到節慶—阿美族豐年祭的變遷〉,《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0:54-64。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潘英海
 1994 〈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村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235~256,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蔣 斌
1992 〈排灣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 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4
衛惠林
1956 〈台灣土著社會的二部組織〉,《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台北:南港
1960 〈排灣族的宗族組織與階級制度〉,《中研院民族所集刊9》,台北:南港
日文
小島由道 著
1915《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台北:臨時舊慣調查會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1928 《台灣原住民之向化》
1934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
1935 《蕃人教育概況》,。台北: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1938 《高砂族調查書》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
1993 《理蕃之友》。東京:綠蔭書房
伊能嘉矩
1900 《台灣蕃人事情》東京都:草風館
1904 《台灣蕃政志》。台北:古亭書屋
1929 《台灣文化誌》。東京:刀江書院
鷲巢敦哉
1938 《台灣警察四十年史話》。
鹿野忠雄、宋文薰譯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森丑之助、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宋文薰譯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
英文
Anderson, B.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Anthony Giddens
1985 “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London Polity Press.
2000 “Beyond Left and Right : The Future of Radical Politics”.
London: Polity Press.
Bhabba, Homi
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London: Routledge.
Fanon, F.
1965. “A Dying Colonialism”. Trans. By Haakon Chevaliar. New York: Grove Press.
Foucault, Michel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f Language”. New York: Pantheon.
1980. “Power /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Harvester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74 “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 On the Nature of Anthropological Understanding”. Bulletin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October.
Said, Edward W
1966 “Joseph Conard and the fiction of Autobi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 Knopf.
Shepherd, John R.
1993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pivak, Gayatri C.
1994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學位論文
方文振
 1999《日據時期教育政策演變下的蕃童教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呂政武
 2000 《台灣原住民族休閒活動與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以南王聚落世俗化與涵化過程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祥翰
1991 《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台北:師大歷史系碩士論文
卓宏祺
1988 《清代台灣理蕃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胡金印
2001 《恆春地區農業活動對落山風的調適》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論文
胡曉俠
 1996 《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春祥
 1992 《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梁裕康
 1997 《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高雄: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唐佩玲
1996 《平和排灣族的家庭與教會》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陳宗韓
 1994 《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茂順
1998 《戰後台灣原住民政策-從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的身分區分去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陳宜鳳
2001 《恆春半島的植物區系初步分析》花蓮:東華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錦慧
1998 《美麗新世界-論日治時期運行於原住民部落中的規訓權力》,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郭文般
1985 《台灣光復後基督宗教在山地社會的發展》,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張振陽
 2001 《「天命靡常」與「夷夏之防」-談清初支配正當性的建立》,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張祖寬
1982 《印尼對華人同化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神保
2002 《排灣族caqovoqovolj (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應貴
1974 《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經濟人類學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燿鴻
 1996 《清末在台民族政策研究(1875~188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楊慶平
1995 《清末台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蔣 斌
1980 《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兼論人類學田野方法的特性》,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蔡光慧(德米亞.魯路灣)
1988 《排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賴勝權
1973 《牛眠里:一個漢化的巴宰族村落》,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譚昌國
1992 《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台板村為例的研究》, 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簡芳菲
1999 《排灣族木彫中警察圖像之意義研究》,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
參考書目
中文
(一)專書
王人英
1966 《台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
王志弘 等譯 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
2000 《東方主義》。台北:立緒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歷史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
王銘銘
1997 《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閩台三村五論》。北京:三聯書店
 1997 《山街的記憶:一個台灣社區的信仰與人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4 《地方政治與傳統的再創造:溪村祠堂議事活動的考察》。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
王瑛曾
1968 《重修鳳山縣志》
王嵩山
1992 《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台北:稻香
2001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石磊
1971 《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田野調查報告》。中研院民族所專刊之21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83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編者
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
 1992 《霧社事件:突發的大悲劇》。台北:武陵出版社
申報
 1994 《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台中:省文獻會
台灣省文獻會
1997 《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台中:省文獻會
1998 《台灣省原住民史料彙編之7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台灣原住民史料》
伊能嘉矩著 江慶林譯
1997 《台灣文化志》。南投:省文獻會
行政院文建會
1994 《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8 《族群接觸與族群關係-大梅旭海牡丹三個聚落的比較研究》
李亦園
1988 《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1992 《文化的圖像》上、下 。台北:允晨
宋文薰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
宋建和 譯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編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二卷》原名:《理蕃誌稿》。 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宋龍生
 2002《卑南公學校與卑南族的發展》。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吳元炳
1966 《沈文肅公(葆楨)政書》
吳文星
1992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台北:正中
吳叡人 譯 Benedict Anderson 著The Imagined Community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
吳燕和
1993 《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七期》。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吳萬煌、古瑞雲 譯
1998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三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吳萬煌 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四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林徐達 譯,George E Marcus、Michael M. Fischer 原著
2004 《文化批判人類學:一個正在實驗的人文科學》。台北:桂冠圖書
郁永河
《裨海記遊》。台中:省文獻會1950年合校版
柯志明
2001 《番頭家:十八世紀台灣的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陳金田 譯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一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陳其南
1998 《傳統制度與社會意識的結構-歷史與人類學的探索-》。台北:允晨
陳秀淳
1998 《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香
陳梅卿
1998 《話說牡丹鄉》。屏東:牡丹鄉公所
馮用、吳福員輯
    《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
許介鱗
1998 《台灣史記-戰後篇》。台北:文英堂
許烺光 著 張瑞德 譯
2000 《文化人類學新論》。台北:南天
許功明、柯惠譯
 1994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神話》。台北:稻香
許雪姬
1993 《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張中復
2001 《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北:聯經
張恭啟 譯, Julian H. Steward著
1998 《文化變遷的理論》。台北:遠流
黃叔璥
1957 《台海史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台灣文獻叢刊4
黃宣範
1989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黃靜嘉
 2002《春帆樓下晚濤急》。台北:商務
黃應貴
1998 《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
2001 《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王崧興教授重要著作選譯》。台北:唐山
傅佩榮 譯
2004 《四大聖哲》。台北:名田
董錦樹
1961 《屏東縣志稿》卷五,教育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
程紹剛
2000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台北:聯經
潘立夫
1996 《排灣文明初探》。屏東:屏東縣文化局
1997 《1996排灣部落訪問及其文明探討》。屏東:屏東縣立文化局
鄧相揚
2000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蔣斌、何翠萍
2003 《國家、市場與脈絡化的族群》中研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謝世忠
1987 《認同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
羅大春
   《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台銀叢刊第308種。台北:台灣銀行
屠繼善
1894 《恆春縣志》。1960台灣文獻叢刊第75種。台北:台灣銀行
藤井志津枝
1994 《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871-74年台灣事件》。台北:金禾出版
1998 《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理蕃》。台北:文英堂出版
屏東縣政府
 1984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七卷,同胄篇。
1993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五卷,文教志。
1998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三卷,政事志 選舉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
獅子鄉公所
1999 《獅子鄉鄉情簡介》。屏東:屏東縣獅子鄉公所
國立編譯館
1998 《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二)期刊論文
中文:
石磊
1982 〈排灣族的家庭結構原始及其演變〉,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4, 台北:南港
1992 〈從排灣族傳統的社會關係中觀察他們對人的看法〉, 收錄於黃應貴編《人觀、意義與社會》,中研院民族所
王人英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
王明珂
1994 〈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 台北
李亦園
1956a 〈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探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1》,台北:南港
1956b 〈來義鄉白鷺等村排灣族的家族構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
李國祁
1975〈清季台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卷12期
宋增璋
1979 〈清代的台灣撫墾措施之成效及其影響〉《台灣文獻》第30卷第1期
高德義
1994 〈台灣原住民實行自治的政策可行性分析〉,載於行政院文建會編《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p251-273,台北:文建會
許木柱
1980〈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初步探討〉載於徐正光等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 台北:巨流 頁127-156
許功明
1991 〈排灣族古樓村頭目系統來源與承繼之口傳〉,《中研院民族所彙編4》
黃宣衛
1980 〈傳統社會與西洋宗教:三個台灣高山族的例子〉,思與言 18(1):101-105
黃應貴
1976 〈光復後台灣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40:85-95
1992 〈關於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的一些芻議〉,收錄於陳捷先 主編《陳奇錄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 台北:聯經
張茂桂
1992 〈漢人民族主義與原住民運動〉,山海文化,8期,頁68-70
張慧端
 1995〈由儀式到節慶—阿美族豐年祭的變遷〉,《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0:54-64。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潘英海
 1994 〈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村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235~256,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蔣 斌
1992 〈排灣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 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4
衛惠林
1956 〈台灣土著社會的二部組織〉,《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台北:南港
1960 〈排灣族的宗族組織與階級制度〉,《中研院民族所集刊9》,台北:南港
日文
小島由道 著
1915《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台北:臨時舊慣調查會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1928 《台灣原住民之向化》
1934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
1935 《蕃人教育概況》,。台北: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1938 《高砂族調查書》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
1993 《理蕃之友》。東京:綠蔭書房
伊能嘉矩
1900 《台灣蕃人事情》東京都:草風館
1904 《台灣蕃政志》。台北:古亭書屋
1929 《台灣文化誌》。東京:刀江書院
鷲巢敦哉
1938 《台灣警察四十年史話》。
鹿野忠雄、宋文薰譯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森丑之助、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宋文薰譯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
英文
Anderson, B.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Anthony Giddens
1985 “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London Polity Press.
2000 “Beyond Left and Right : The Future of Radical Politics”.
London: Polity Press.
Bhabba, Homi
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London: Routledge.
Fanon, F.
1965. “A Dying Colonialism”. Trans. By Haakon Chevaliar. New York: Grove Press.
Foucault, Michel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f Language”. New York: Pantheon.
1980. “Power /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Harvester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74 “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 On the Nature of Anthropological Understanding”. Bulletin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October.
Said, Edward W
1966 “Joseph Conard and the fiction of Autobi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 Knopf.
Shepherd, John R.
1993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pivak, Gayatri C.
1994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學位論文
方文振
 1999《日據時期教育政策演變下的蕃童教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呂政武
 2000 《台灣原住民族休閒活動與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以南王聚落世俗化與涵化過程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祥翰
1991 《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台北:師大歷史系碩士論文
卓宏祺
1988 《清代台灣理蕃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胡金印
2001 《恆春地區農業活動對落山風的調適》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論文
胡曉俠
 1996 《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春祥
 1992 《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梁裕康
 1997 《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高雄: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唐佩玲
1996 《平和排灣族的家庭與教會》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陳宗韓
 1994 《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茂順
1998 《戰後台灣原住民政策-從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的身分區分去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陳宜鳳
2001 《恆春半島的植物區系初步分析》花蓮:東華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錦慧
1998 《美麗新世界-論日治時期運行於原住民部落中的規訓權力》,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郭文般
1985 《台灣光復後基督宗教在山地社會的發展》,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張振陽
 2001 《「天命靡常」與「夷夏之防」-談清初支配正當性的建立》,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張祖寬
1982 《印尼對華人同化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神保
2002 《排灣族caqovoqovolj (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應貴
1974 《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經濟人類學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燿鴻
 1996 《清末在台民族政策研究(1875~188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楊慶平
1995 《清末台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蔣 斌
1980 《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兼論人類學田野方法的特性》,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蔡光慧(德米亞.魯路灣)
1988 《排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賴勝權
1973 《牛眠里:一個漢化的巴宰族村落》,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譚昌國
1992 《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台板村為例的研究》, 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簡芳菲
1999 《排灣族木彫中警察圖像之意義研究》,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88259004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825900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中復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ang, Chung F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巨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ang, Jiu Ch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王巨中zh_TW
dc.creator (作者) Wang, Jiu Ch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0:38:37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0:38:3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0:38:3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8825900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57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259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開宗明義質問人類學與民族誌的排灣族如何與現今的自我認同相連?今日的排灣族「民族意識」很清晰的源頭不是出於主觀認同,而是出於外力強加。在人類學出現之前,其實今日被指稱為排灣族的人群,根本沒有「民族」的想像共同體存在。而是許多個以部落或部落同盟作為想像共同體的人群;這概念不同於民族的定義,不該被外來知識當作「必要的客體」而粗暴分類。而「台灣原住民族」分類之演變是基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需求,由早期台灣殖民地人民的「原漢分類」輪廓,並以「高砂族」之改造為最終目的。列舉所引用的有關排灣族傳統文化的特徵,也試著回到本論文的主題「民族傳統文化」的辯證假設。借用部份人類學的知識文本,來開啟本論文場域中特定人群之民族邊緣、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的探討。

第二章
就本論文所限定的區域範圍提供背景論述,以利讀者作為認知與思考的必要參考。包括一般性的地理與人文,以呈現其多重邊緣位置的特色。在被殖民統治前,其神話傳說建構的「我群」與權力體系之介紹,表明其有完整的知識系統以及對應的權力結構。而後敘及獅子鄉各村之行政沿革,新身份符號所使用的新概念系統,本文是以「鄉」作為一個觀察單位,以「鄉民」的認同與「族藉」認同再作另一層的觀察對比。

第三章
回顧歷史上發生在本區域的異文化接觸與外來統治。文化接觸在此分為兩個層面,即輭性的自然互動狀態以及武力對抗時期。當傳統文化優勢不再,民族邊緣的消長於是發生,民族認同的需要也進入當地人的心智中。而後更強烈的文化衝擊,來自異族的政治改造;使得傳統文化的優勢不但不可能繼續存在,反而有可能遭到根本的鏟除。

第四章
權力、知識、信仰與理論的興替:簡而言之就是不同的知識邏輯在強烈的競爭,建立自己的領域與穩固其優勢。而信仰、知識與權力是三位一體的,且三者之間運用各種理論來加強與包裝。本章試從三個角度解析,第一是頭目家庭權力勢微,並使得傳統的知識邏輯不再能執行應用程式之改寫。第二是國民教育取代傳統,新舊知識與權力鬥爭下此消彼長。第三當外來統治勢力更易後,處於信仰空窗期的人們受到新的、有組織的宗教團體所帶來的新文化刺激;祖靈信仰改宗基督,又一次的知識邏輯重組,族群與認同邊緣的形成受到更深度的影響。最後是與世界接軌後,多元文化思想論戰隨著台灣內部之民主化而成熟,傳統與新興勢力兩邊同時得到大量的知識擙援,新一輪的權力攻守值得進一步觀察。

第五章
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實為一體之兩面,因為社會變遷的發生,迫使文化需要有新的程式來執行新的工作。例如新的法律身份、歷史意識建構等,而身份與文化認同的轉換又取決於外部社會的客觀條件。由傳統身份轉為現代身份,新的認同產生了重疊與多元的情況。尤其是民生需求之取得方式,出現了斷裂式的轉換。有關民族傳統文化風貌的變遷,藉由直接呈現獅子鄉現時的文化面貌,以對比的方式顯示截然異於同樣擁有「族藉身份」的北排灣區域人群,希望能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尤其出人意外,在最沒有「原味」的「原鄉」,竟舉辦國內規模空前絕後的全國原住民族嘉年華「麻里巴狩獵祭」,無疑是一個值得觀察與探討的重點。

第六章
反思與回顧,希望能藉由思辯的方式進一步對本論文所建構的民族邊緣、文化認同與身份認同間的互動關係與社會變遷作整體性再思考。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力度,去思考民族邊緣的移動。有關人類學與民族認同,是否該回到「想像共同體」的論述脈絡中,重新檢視一個被人類學所建構的民族邊緣。而這個民族的邊緣經過一個世紀的煅煉是否有了民族意識或文化內涵之「中央」與「邊陲」的相對性出現。另外,「教育、教化與同化」過程中,從知識的生產與再生產去觀察,進一步探討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間的互動關係。甚至應該思考所謂的國民教育是為了建構「現代國家」認同或是「民族傳統文化」認同。本地區的另一大特色是戰爭與文化重生,這項因素遠大於一般性的社會變遷,對於初民社會人群與民族國家體制直接戰爭對抗時,所產生的傳統知識邏輯斷裂之可能性,以及族群對歷史選擇性的遺忘,作反思探討並回顧學界漢化、土著化、在地化等論述的實地驗證,並提出本論文所獲之研究心得「權力化」觀點,供思考目前台灣「民族問題」與「認同問題」時另一新視野。

結論
作全篇寫作精神、信念、風格與意義的總結。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Since 1872 Japanese troop invaded this are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mountain tribes met the nation’s force of the outside world.
In 1895 Japanese occupied Taiwan, and started its colonial careers, the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mountain area were treated as wild beast never been protected under the constitution or law. After 10 years military suppression in 1915 all the weapons of indigenous people had been taken away, and strictly police control system had set up.
In 1942, after the Japanese stated the Pacific War. Thousands of what so called volunteers had been leaded to the front line of jungle battlefield from the indigenous people’s tribes, more than 70% died, the others almost all of them wounded when they were sent back in 1946.
In 1949, the Chinese ruler party KMT lost the civil war and slipped to Taiwan. Since then by the excuse of anticommunist,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is island live under the martial law for 40 years, of course those indigenous peoples were included.
After the dictatorial president Chiang died in 1989, some of the Taiwanese tried to found an independent nation, Culture identity and nation identity became the biggest issue in this island especially during the campaign of voting seasons. Unfortunately, more than half million indigenous people can’t stay away from the arguing, and somehow be used to prove that Taiwanese is not Chinese.
In 2000,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so called the 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taken by a 13 years old young party from the one who is already more than 100 years old. But almost more than 90%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voting were not supporting this young party, the ironic result push the new ruler has to face his idol with a much more serious attitude, and the latter aware of his un-replaceable value in this new political market.
The culture identity especially for the traditional part has been changed more than twice in last century,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genous people’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inside and the social’s reforming outside during last 100 years.
Shih Tzu country (which is a basic administrative unit comprising 8 villages about 5,500 in population) of Ping Tung country in southern Taiwan, people here were identified as Paiwan, they use the same dialogue as well as the other Paiwan, but except that there is almost no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left. From this very particular aspect caused the research in this title ahead.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 論…………………………………….............……………1
一、研究動機 ……………………………………………………1
題意說明、名辭解釋 ………………………………………4
二、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5
三、書寫體例……………………………………………………12
四、研究方法……………………………………………………15
五、研究限制……………………………………………………16
第一章 人類學與民族誌的排灣族...................................…19
第一節 知識與權力建構下的「排灣族」...............................…19
一、帝國殖民與土俗研究 ..............…................................................. 19
二、排灣族名之出現..........................................................................…21
第二節 「台灣原住民族」分類之演變........................................22
一、六分法至九分法..............................................................................22
二、新六分法與七分法..........................................................................23
三、八分法與九分法..............................................................................25
第三節 排灣族傳統文化特徵......................................................32
一、宇宙觀..............................................................................................32
二、人觀..................................................................................................35
三、社會制度與宗教禮俗......................................................................35
第四節 排灣族的分布與人口......................................................38
一、聚落分布...........................................................................................38
二、人口統計...........................................................................................39
第二章 獅子鄉背景論述……………………….…………..41
第一節 獅子鄉的地理與人文....…………….…….…………..41
一、地理位置..……………………………………….….….………… 41
二、氣候與水文...……………………………………..…..……………44
三、人口與物產.………………………………………….……………47
第二節 神話傳說建構的「我群」與權力...…….……………48
一、 內文社Juleng家系之祖源神 …………….……….…………….48
二、 內文社Rovaniao家系之祖源傳…………….…………………….52
三、巴士墨社Sabdeq群之神話傳說……………….…………..……. 53
四、本區域之相關神話傳說 …………………………………………55
第三節 獅子鄉各村之行政沿革…………….……….…………56
一、 鄉名的由來……………………………………….……………….56
二、 日治時期行政區劃………………………………………………..57
三、國民政府時期地方自治…………………….….…………………64
第三章 區域內異文化接觸與外來統治………...…………66
第一節 文化接觸………………………….….…………………66
一、荷據與明鄭時…………………………………..………………….66
二、清代早期.…..………………………….…………………………...68
第二節 武力對抗..….……………...……………………………70
一、恆春設縣之前………………..…………………………………….70
(一)美船(Rover)事件 ……….………………………………… 70
(二)牡丹社事件……………………………………………………70
二、「開山」時期之戰役…………….…………………………………72
(一)獅頭社之役…………….………………………………………74
(二)射不力社戰役………….………………………………………78
(三)草埔後社戰役…………….……………………………………79
三、「五年計劃」時期之戰役……….…………………………………81
第三節 政治衝擊……...………...………………………………84
一、開山撫番政策之形成 ...….………………………………………84
二、撫番政策之實施…………………………………………………..85
三、日治時期的理蕃政策………….………………………………… 88
四、解嚴前國民政府的山地管理與建設…….……………………… 91
第四章 權力、知識、信仰與理論的興替…....…….………95
第一節 頭目家庭權力式微………….………………………… 95
一、頭目權力消逝的外造原因………………….……………………95
二、頭目勢力難振的內部原因..………….…………………………100
三、獅子鄉民眾對頭目的觀點..………….…………………………107
第二節 國民教育取代傳統…………….…………………….. 113
一、首開殖民教育之先………………….…………………………..113
二、自主教育日漸成型………………….…………………………..122
第三節 祖靈信仰改宗基督………………………..…………. 131
一、受新制教育世代的普遍失落………….………………………..131
二、新生代教會主事者對傳統文化的觀點………………………...139
第四節 多元文化思想論戰…...……………...………………..142
第五章 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 …...………………………150
第一節 身份與文化認同的轉變 …………….……………...150
一、 生活領域認同範圍的改變 ……………………………………150
二、 單一到多重之社會認同…………………………………………153
三、產業與經濟文化變遷 …………………………………………..163
(一)水田稻作取代火耕小米 ……………………………………..163
(二)經濟作物取代糧食生產………………………………………170
第二節 傳統文化風貌的變遷…………….………...…………176
一、屏東縣原住民鄉之歲時祭儀活動………………………………176
二、獅子鄉排灣族社區的文化風貎 .……………………………… 178
三、獅子鄉麻里巴狩獵祭……………………………………………185
第六章 反思與回顧….……………………………………201
第一節 人類學與民族認同…..………………………………. 201
第二節 教育、教化與同化……………..……………………. 208
第三節 戰爭破壞與文化重生…………………………………215
一、「開山」戰役之傷亡………………………………………………217
二、「南蕃事件」兵力…………..…………………………………….218
第四節 漢化、土著化、在地化與「權力化」………………223
第五節 獅子鄉傳統文化「消失」原因檢討…………………234
一、部落結構與人口因數..………………………..………………… 237
二、戰爭摧殘與影響…………………………..…………………… ..238
三、關鍵時代核心家庭人丁薄弱…………..……………………… ..240
四、「知識新貴」興起……………………………………………… ..242
五、水田定耕與集體遷村…………………..……………………… ..244
六、現代化與西化………………………..………………………… ..245
結 論.....................................................................................249


參考書目.................................................................................257
(一)專書.....................................................................................257
(二)期刊論文 ..........................................................................263(二)學位論文 ..........................................................................267


附 錄.....................................................................................271
附錄一:田野調查受訪者名冊對照表……………………………………….271
附錄二:屏東縣獅子鄉歷屆鄉長、縣議員………………………………….273
附錄三:屏東縣獅子鄉歷屆鄉民代表會主席、副主席……………………274
附錄四:屏東縣獅子鄉歷屆村長…………………………………………….275
附錄五:屏東縣獅子鄉歷屆鄉民代表……………………………………….276


表 目 次

表0.1:民族傳統文化認同變遷示意表 ………………………………07
表0.2: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流程表 …………………………………09
表1.1:日治初期伊能嘉矩之大排灣人口組成表.............................…21
表1.2:1914年排灣族人口對照表.....................................................…25
表1.3:1949年台灣土著民族分類表…………………………………28
表1.4:排灣亞族的組織成員表……………………………………….29
表1.5:Su-qaroqaro亞族的組織成員表…………….………………… 29
表1.6:排灣族Raval系統組織、分布表…………..……………………30
表1.7:排灣族Butsul系統組織、分布表…………….……………… 31
表1.8:排灣族之分布現況…………………………………………… 38
表1.9:1965年排灣族之人口統計…………………………………… 39
表2.1:恆春半島之氣溫與雨量表 …………………………………… 45
表2.2:獅子鄉相對耕地統計表 ………..…………………………… 47表2.3:獅子鄉與鄰鄉之土地、人口比例表………………………… 48
表2.4:Juleng家系之權力分布…..……………………………………50
表2.5:日治時期潮州郡之Oboobojan蕃社名表…….………………58
表2.6:日治時期潮州郡之Sabudek蕃社名表……….……………… 59
表2.7:日治後期鄉境成員分布表 ..………………………………… 59
表2.8:日治前、中期鄉境內派出所分布表 ..……………………… 61
表2.9:枋山支廳外麻里巴監督所管轄分配表……………………….61
表2.10:日治時期域內頭目及其所轄的社地分布……………………62
表2.11:日治後期的移住與遷村表...…………………………………63
表2.12:光復後的行政劃分表………..……………………………… 64
表3.1:牡丹社事件恆春區上十八社部落受降表…………………… 71
表3.2:中、南排灣族區域內,開山路線表………………………… 73
表3.3:清代開路進程中設置的營訊隘防表…….…………………… 73
表3.4:本區域內相關的戰役表……………………………………… 74
表3.5:獅頭社之役相關社群歸附表………………………………… 76
表3.6:獅頭社之役後,新舊社名對照表…………………………… 77
表3.7:光緒十三年(1888)編戶資料表…………… ………………….77
表3.8:五年理蕃計劃中阿緱廳轄內所收繳之武器………………… 83
表3.9:枋寮、恆春地區舊社對照表………………………………… 86
表4.1:1928年(昭和三年)蕃童公學校與蕃童教育所統計 ……114
表4.2: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屈尺蕃童教育所課程 …………116
表4.3:日治後期「蕃地」內國民學校一覧表………………………117
表4.4:屏東縣誌教育篇中的相關資料………………………………117
表4.5:原住民運動大事1984~1993…………………………………. 143
表5.1:光復後的行政劃分……………………………………………153
表5.2:日治後期獅子鄉境內的移住…………………………………153
表5.3:獅子鄉境內之傳統部落………………………………………155
表5.4:傳統排灣族生命禮儀.…..……………………………………159
表5.5:屏東縣2004年度各鄉公所舉辦歲時祭儀活動日程表………177
表5.6:九十三年度牡丹鄉歲時祭儀活動日程表…………………… 178
表5.7:九十三年度來義鄉歲時祭儀活動日程表……………………178
表6.1:日治時期排灣族地區公學校與教育所………………………210
表6.2:光緒十三年開山撫番期本區域編戶資料..………………… 218
表6.3:永田特別警備隊配置表(枋寮、枋山方面)………………219
表6.4:搜索隊各次戰役之火力………………………………………220
表6.5:松山特別警備隊之配置表(恆春方面)……………………221
表6.6:松山搜索隊之隊別與人員(恆春方面)之編制……………… 221
表6.7:獅子鄉草埔村、內獅村之「家屋」繼承統計表 …………233




圖 目 次

圖1:屏東縣獅子鄉位置圖…………………………………………..01
圖2:認同之生成示意圖 ……………………………………………06
圖3:作為「客體」之民族身份生成示意圖 ………………………08
圖4:獅子鄉地理位置圖……………………………………………..42
圖5:獅子鄉對外交通路綫圖………………………………………..43
圖6:獅子鄉舊社分布圖……………………………………………..51
圖7:獅子鄉行政區域圖……………………………………………..65
圖8:原、漢與西方知識關係位置示意圖 …………………………249
圖9:原、漢與西方文化交集所生之合成文化示意圖 ……………250
zh_TW
dc.format.extent 44994 bytes-
dc.format.extent 83551 bytes-
dc.format.extent 141301 bytes-
dc.format.extent 13351 bytes-
dc.format.extent 161751 bytes-
dc.format.extent 308304 bytes-
dc.format.extent 367981 bytes-
dc.format.extent 538535 bytes-
dc.format.extent 397079 bytes-
dc.format.extent 612159 bytes-
dc.format.extent 566046 bytes-
dc.format.extent 454796 bytes-
dc.format.extent 208057 bytes-
dc.format.extent 176222 bytes-
dc.format.extent 15323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825900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彎原住民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傳統文化認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變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屏東縣獅子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排灣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peoples of Taiw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 ident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ulture identity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探討:以屏東縣獅子鄉排灣族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人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台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志弘 等譯 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東方主義》。台北:立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明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歷史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銘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閩台三村五論》。北京:三聯書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山街的記憶:一個台灣社區的信仰與人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地方政治與傳統的再創造:溪村祠堂議事活動的考察》。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瑛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8 《重修鳳山縣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嵩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台北:稻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1 《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田野調查報告》。中研院民族所專刊之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3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編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霧社事件:突發的大悲劇》。台北:武陵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台中: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台中: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台灣省原住民史料彙編之7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台灣原住民史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能嘉矩著 江慶林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台灣文化志》。南投: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文建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族群接觸與族群關係-大梅旭海牡丹三個聚落的比較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 《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文化的圖像》上、下 。台北:允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文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建和 譯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二卷》原名:《理蕃誌稿》。 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龍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卑南公學校與卑南族的發展》。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元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沈文肅公(葆楨)政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叡人 譯 Benedict Anderson 著The Imagined Commun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燕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七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萬煌、古瑞雲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三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萬煌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四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徐達 譯,George E Marcus、Michael M. Fischer 原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文化批判人類學:一個正在實驗的人文科學》。台北:桂冠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郁永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裨海記遊》。台中:省文獻會1950年合校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志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番頭家:十八世紀台灣的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研院社會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金田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一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其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傳統制度與社會意識的結構-歷史與人類學的探索-》。台北:允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梅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話說牡丹鄉》。屏東:牡丹鄉公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用、吳福員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介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台灣史記-戰後篇》。台北:文英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烺光 著 張瑞德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文化人類學新論》。台北:南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功明、柯惠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神話》。台北:稻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雪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台北:自立晚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恭啟 譯, Julian H. Steward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文化變遷的理論》。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叔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7 《台海史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台灣文獻叢刊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宣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9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靜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春帆樓下晚濤急》。台北:商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王崧興教授重要著作選譯》。台北:唐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佩榮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四大聖哲》。台北:名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錦樹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1 《屏東縣志稿》卷五,教育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紹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立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排灣文明初探》。屏東:屏東縣文化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1996排灣部落訪問及其文明探討》。屏東:屏東縣立文化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相揚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台北:玉山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斌、何翠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國家、市場與脈絡化的族群》中研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世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7 《認同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大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台銀叢刊第308種。台北:台灣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屠繼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94 《恆春縣志》。1960台灣文獻叢刊第75種。台北:台灣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藤井志津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871-74年台灣事件》。台北:金禾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理蕃》。台北:文英堂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屏東縣政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4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七卷,同胄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五卷,文教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三卷,政事志 選舉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獅子鄉公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獅子鄉鄉情簡介》。屏東:屏東縣獅子鄉公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編譯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2 〈排灣族的家庭結構原始及其演變〉,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4, 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從排灣族傳統的社會關係中觀察他們對人的看法〉, 收錄於黃應貴編《人觀、意義與社會》,中研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人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明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 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6a 〈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探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1》,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6b 〈來義鄉白鷺等村排灣族的家族構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5〈清季台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卷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增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9 〈清代的台灣撫墾措施之成效及其影響〉《台灣文獻》第30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德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台灣原住民實行自治的政策可行性分析〉,載於行政院文建會編《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p251-273,台北:文建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木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初步探討〉載於徐正光等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 台北:巨流 頁127-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功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 〈排灣族古樓村頭目系統來源與承繼之口傳〉,《中研院民族所彙編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宣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 〈傳統社會與西洋宗教:三個台灣高山族的例子〉,思與言 18(1):101-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6 〈光復後台灣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40:85-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關於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的一些芻議〉,收錄於陳捷先 主編《陳奇錄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 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茂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漢人民族主義與原住民運動〉,山海文化,8期,頁68-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5〈由儀式到節慶—阿美族豐年祭的變遷〉,《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0:54-64。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英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村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235~256,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 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排灣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 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惠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6 〈台灣土著社會的二部組織〉,《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0 〈排灣族的宗族組織與階級制度〉,《中研院民族所集刊9》,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島由道 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15《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台北:臨時舊慣調查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28 《台灣原住民之向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4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5 《蕃人教育概況》,。台北: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8 《高砂族調查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理蕃之友》。東京:綠蔭書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能嘉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00 《台灣蕃人事情》東京都:草風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04 《台灣蕃政志》。台北:古亭書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29 《台灣文化誌》。東京:刀江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鷲巢敦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8 《台灣警察四十年史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鹿野忠雄、宋文薰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森丑之助、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宋文薰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erson, B.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thony Gidde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London Pol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Beyond Left and Right : The Future of Radical Politic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ondon: Pol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habba, Homi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London: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anon, 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5. “A Dying Colonialism”. Trans. By Haakon Chevaliar. New York: Grove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ucault, Miche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f Language”. New York: Panthe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 “Power /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Harvester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ertz, Cliffor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4 “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 On the Nature of Anthropological Understanding”. Bulletin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Octob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id, Edward 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Joseph Conard and the fiction of Autobi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9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 Knop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epherd, John 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pivak, Gayatri 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文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日據時期教育政策演變下的蕃童教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政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台灣原住民族休閒活動與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以南王聚落世俗化與涵化過程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祥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 《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台北:師大歷史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卓宏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 《清代台灣理蕃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金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恆春地區農業活動對落山風的調適》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曉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春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裕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高雄: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佩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平和排灣族的家庭與教會》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宗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茂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戰後台灣原住民政策-從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的身分區分去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宜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恆春半島的植物區系初步分析》花蓮:東華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錦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美麗新世界-論日治時期運行於原住民部落中的規訓權力》,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文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台灣光復後基督宗教在山地社會的發展》,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振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天命靡常」與「夷夏之防」-談清初支配正當性的建立》,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祖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2 《印尼對華人同化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神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 《排灣族caqovoqovolj (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4 《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經濟人類學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燿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清末在台民族政策研究(1875~188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慶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5 《清末台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 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 《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兼論人類學田野方法的特性》,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光慧(德米亞.魯路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 《排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勝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3 《牛眠里:一個漢化的巴宰族村落》,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昌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台板村為例的研究》, 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芳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排灣族木彫中警察圖像之意義研究》,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人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台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志弘 等譯 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東方主義》。台北:立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明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歷史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銘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閩台三村五論》。北京:三聯書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山街的記憶:一個台灣社區的信仰與人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地方政治與傳統的再創造:溪村祠堂議事活動的考察》。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瑛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8 《重修鳳山縣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嵩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台北:稻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1 《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田野調查報告》。中研院民族所專刊之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3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編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霧社事件:突發的大悲劇》。台北:武陵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台中: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台中: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台灣省原住民史料彙編之7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台灣原住民史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能嘉矩著 江慶林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台灣文化志》。南投: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文建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族群接觸與族群關係-大梅旭海牡丹三個聚落的比較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 《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文化的圖像》上、下 。台北:允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文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建和 譯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二卷》原名:《理蕃誌稿》。 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龍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卑南公學校與卑南族的發展》。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元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沈文肅公(葆楨)政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叡人 譯 Benedict Anderson 著The Imagined Commun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燕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七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萬煌、古瑞雲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三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萬煌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四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徐達 譯,George E Marcus、Michael M. Fischer 原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文化批判人類學:一個正在實驗的人文科學》。台北:桂冠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郁永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裨海記遊》。台中:省文獻會1950年合校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志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番頭家:十八世紀台灣的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研院社會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金田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第一卷》(原名: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其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傳統制度與社會意識的結構-歷史與人類學的探索-》。台北:允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梅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話說牡丹鄉》。屏東:牡丹鄉公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用、吳福員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介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台灣史記-戰後篇》。台北:文英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烺光 著 張瑞德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文化人類學新論》。台北:南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功明、柯惠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神話》。台北:稻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雪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台北:自立晚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恭啟 譯, Julian H. Steward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文化變遷的理論》。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叔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7 《台海史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台灣文獻叢刊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宣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9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靜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春帆樓下晚濤急》。台北:商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王崧興教授重要著作選譯》。台北:唐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佩榮 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四大聖哲》。台北:名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錦樹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1 《屏東縣志稿》卷五,教育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紹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立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排灣文明初探》。屏東:屏東縣文化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1996排灣部落訪問及其文明探討》。屏東:屏東縣立文化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相揚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台北:玉山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斌、何翠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國家、市場與脈絡化的族群》中研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世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7 《認同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大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台銀叢刊第308種。台北:台灣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屠繼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94 《恆春縣志》。1960台灣文獻叢刊第75種。台北:台灣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藤井志津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871-74年台灣事件》。台北:金禾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理蕃》。台北:文英堂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屏東縣政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4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七卷,同胄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五卷,文教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重修台灣省通志-屏東縣志》第三卷,政事志 選舉篇。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獅子鄉公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獅子鄉鄉情簡介》。屏東:屏東縣獅子鄉公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編譯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2 〈排灣族的家庭結構原始及其演變〉,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4, 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從排灣族傳統的社會關係中觀察他們對人的看法〉, 收錄於黃應貴編《人觀、意義與社會》,中研院民族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人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明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 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6a 〈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探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1》,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6b 〈來義鄉白鷺等村排灣族的家族構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5〈清季台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卷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增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9 〈清代的台灣撫墾措施之成效及其影響〉《台灣文獻》第30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德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台灣原住民實行自治的政策可行性分析〉,載於行政院文建會編《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p251-273,台北:文建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木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初步探討〉載於徐正光等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 台北:巨流 頁127-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功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 〈排灣族古樓村頭目系統來源與承繼之口傳〉,《中研院民族所彙編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宣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 〈傳統社會與西洋宗教:三個台灣高山族的例子〉,思與言 18(1):101-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6 〈光復後台灣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40:85-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關於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的一些芻議〉,收錄於陳捷先 主編《陳奇錄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 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茂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漢人民族主義與原住民運動〉,山海文化,8期,頁68-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5〈由儀式到節慶—阿美族豐年祭的變遷〉,《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0:54-64。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英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村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235~256,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 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排灣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 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惠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6 〈台灣土著社會的二部組織〉,《中研院民族所集刊2》,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0 〈排灣族的宗族組織與階級制度〉,《中研院民族所集刊9》,台北:南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島由道 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15《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台北:臨時舊慣調查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28 《台灣原住民之向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4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5 《蕃人教育概況》,。台北: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8 《高砂族調查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理蕃之友》。東京:綠蔭書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能嘉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00 《台灣蕃人事情》東京都:草風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04 《台灣蕃政志》。台北:古亭書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29 《台灣文化誌》。東京:刀江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鷲巢敦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8 《台灣警察四十年史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鹿野忠雄、宋文薰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森丑之助、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宋文薰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erson, B.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thony Gidde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London Pol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Beyond Left and Right : The Future of Radical Politic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ondon: Pol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habba, Homi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London: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anon, 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5. “A Dying Colonialism”. Trans. By Haakon Chevaliar. New York: Grove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ucault, Miche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f Language”. New York: Panthe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 “Power /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Harvester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ertz, Cliffor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4 “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 On the Nature of Anthropological Understanding”. Bulletin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Octob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id, Edward 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Joseph Conard and the fiction of Autobi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9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 Knop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epherd, John 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pivak, Gayatri 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文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日據時期教育政策演變下的蕃童教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政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台灣原住民族休閒活動與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以南王聚落世俗化與涵化過程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祥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 《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台北:師大歷史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卓宏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 《清代台灣理蕃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金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恆春地區農業活動對落山風的調適》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曉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春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裕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高雄: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佩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平和排灣族的家庭與教會》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宗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茂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戰後台灣原住民政策-從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的身分區分去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宜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恆春半島的植物區系初步分析》花蓮:東華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錦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美麗新世界-論日治時期運行於原住民部落中的規訓權力》,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文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台灣光復後基督宗教在山地社會的發展》,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振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天命靡常」與「夷夏之防」-談清初支配正當性的建立》,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祖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2 《印尼對華人同化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神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 《排灣族caqovoqovolj (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4 《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經濟人類學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燿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清末在台民族政策研究(1875~188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慶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5 《清末台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 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 《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兼論人類學田野方法的特性》,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光慧(德米亞.魯路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 《排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勝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3 《牛眠里:一個漢化的巴宰族村落》,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昌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台板村為例的研究》, 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芳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排灣族木彫中警察圖像之意義研究》,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