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以整合觀點分析《鹿鼎記》之管理行為
作者 吳一凡
Wu, I-Fan
貢獻者 司徒達賢
吳一凡
Wu, I-Fan
關鍵詞 整合
管理矩陣
鹿鼎記
文本分析法
六大管理元素
管理
六大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
棋局觀點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3:29:31 (UTC+8)
摘要 管理學應是一門解決企業或是組織問題的的學問。當實務界在組織經營發生問題時,管理學嘗試從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這些已經發展百年的學科當中,淬取對實務界有幫助的理論或是架構,並提出解決方案;同時藉由實際將理論或是架構運用於實務界的經驗,檢討並改進理論的正確以及完整性。
照理來說,管理學因為位於居中整合的角色,以及能夠解決實務界在經營管理上的問題,應該廣為一般社會大眾所理解並採用。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在理論部分,大家眾說紛紜,並且經常被具有深厚實務經驗的人士嘲諷為紙上談兵。在實務界的部分,管理方面相關的專業或是技能,卻又多靠經驗傳承,缺少系統性的知識架構,讓相關經驗的實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有鑑於此,司徒達賢(2005)提出「管理就是整合」之核心觀念,強調「管理」不只在學術上扮演著整合的角色,管理者在實際的管理行為上,做得也就是整合的動作。司徒達賢並嘗試融合各家學說,以「管理矩陣」為架構,將管理者的整合行為加以編碼、解碼,讓讀者可以更深入的去觀察一個管理者如何去思考策略、觀察環境、權衡得知利害、以至於最後進行整合的動作。
透過「管理矩陣」為分析架構的方式,不只為管理學上的「整合化」、「科學化」邁進一大步,其中由管理矩陣所衍生出來的其他創新觀點,如「整合的棋局觀點」、「六大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更是提供讀者許多不同且實用的思考角度。
本研究以整合的核心觀念為出發,以《鹿鼎記》為分析文本,透過管理矩陣分析法的解說並且實際操作,希望讓組織各階層的成員能夠更瞭解,管理者在組織或是跨組織當中,進行整合的整個過程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涵意。另外更深入討論關於「整合的棋局觀點」、「六大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兩項管理議題,讓管理者重新思考「整合」與「被整合」之間的關係,以及懂得調和管理元素的陰陽,並且讓組織成員能夠將上述觀念,實際運用於個人所負責的組織創價流程中。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月(2003),金庸小說之歷史情緣,台北:鷹漢文化。
王秋桂主編(1999),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
古木(2001),漫談金庸的武俠文化,台北:新閱書社。
司徒達賢(1998),為管理定位,台北:天下雜誌。
司徒達賢(2004),打造未來領導人,台北:天下雜誌。
司徒達賢(2005),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智勝文化。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文化。
李采鈺(2002),「鬼谷子說服學說之運用─以『三國演義』為分析文本」,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和懋,夏珍(2002),賽局高手,台北:時報。
吳藹儀(1998),金庸小說的男子,台北:遠流。
吳藹儀(1998),金庸小說看人生,台北:遠流。
金庸(1996),鹿鼎記 1- 5 集,三版,台北:遠流。
林瑞嘉(2003),「勾結行為、公司治理與誘因契約─賽局理論的應用」,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酒小萍(2005),「以管理矩陣解析績效評估---以I公司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141-165。
陳墨(1996),金庸小說之武學,南昌市:百花洲文藝。
陳墨(1997),人性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
陳墨(1997),情愛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
陳墨(1997),賞析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
陳墨(1997),人論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
陳墨(2001),金庸小說人物談,台北:風雲時代。
陳墨(2004),金庸筆下人物,台北:風雲時代。
陳墨(2004),金庸小說總評,台北:風雲時代。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楊丕丞(1995),「金庸小說〈鹿鼎記〉之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瑩薇(2005),「金庸〈天龍八部〉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興安(1998),金庸小說十談,台北:遠流。
熊瑞梅(1995),「社會網絡的資料蒐集、測量及分析」,收錄於社會調查與分析: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瞻,章英華、傅仰止與瞿海源(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潘國森(1998),話說金庸,台北:遠流。
潘國森(1998),總論金庸,台北:遠流。
潘國森(1999),解析笑傲江湖,台北:遠流。
潘國森(1999),解析鹿鼎記,台北:遠流。
潘國森(1999),解析金庸小說,台北:遠流。
錢人豪(2006),金庸紫牛學,台北:柏室科藝。
蘇蕙美(2003),「金庸〈神鵰俠侶〉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llen.& Porter.(1983).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process. London:Foresnan and Company.
Berger, A. A.(1995). Cultural Criticism: A Primer of Key Concepts. London: Sage.
Burt, R. S.(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aen, G. B., & Scandura, T. A. (1987). Toward a psychology of dyadic organizing.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 175-208.
Hodson, R. 1997. Group relations at work. sloidarity, conflict, and relations
management. Work and Occupations, 24, 426-452.
Ibarra, H. (1993). Network centrality, power, and innovation involvement :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ve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3), 471-501.
Katz, R.L. (1974). The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90-102.
Mintzberg, H. (1973).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New York: Harper & Row.
Morton D. Davis. (1997). Game Theory: A Nontechnical Introduction. :Dover Publications.
Nonaka, I., and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創新求勝》,楊子江、王美音譯,遠流,1997)
Roger Fisher & William L. Ury. (2003). 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Penguin.
Roy J. Lewicki, David M. Saunders, Bruce Barry & John W. Minton. (2003). Essentials of Negotiation: McGraw Hill.
Wolf, M. 1988.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extual analysis: Prospects and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converg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 :135-14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93355011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355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司徒達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一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u, I-F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吳一凡zh_TW
dc.creator (作者) Wu, I-Fan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3:29:31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3:29: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3:29:3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355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98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企業管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355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管理學應是一門解決企業或是組織問題的的學問。當實務界在組織經營發生問題時,管理學嘗試從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這些已經發展百年的學科當中,淬取對實務界有幫助的理論或是架構,並提出解決方案;同時藉由實際將理論或是架構運用於實務界的經驗,檢討並改進理論的正確以及完整性。
照理來說,管理學因為位於居中整合的角色,以及能夠解決實務界在經營管理上的問題,應該廣為一般社會大眾所理解並採用。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在理論部分,大家眾說紛紜,並且經常被具有深厚實務經驗的人士嘲諷為紙上談兵。在實務界的部分,管理方面相關的專業或是技能,卻又多靠經驗傳承,缺少系統性的知識架構,讓相關經驗的實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有鑑於此,司徒達賢(2005)提出「管理就是整合」之核心觀念,強調「管理」不只在學術上扮演著整合的角色,管理者在實際的管理行為上,做得也就是整合的動作。司徒達賢並嘗試融合各家學說,以「管理矩陣」為架構,將管理者的整合行為加以編碼、解碼,讓讀者可以更深入的去觀察一個管理者如何去思考策略、觀察環境、權衡得知利害、以至於最後進行整合的動作。
透過「管理矩陣」為分析架構的方式,不只為管理學上的「整合化」、「科學化」邁進一大步,其中由管理矩陣所衍生出來的其他創新觀點,如「整合的棋局觀點」、「六大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更是提供讀者許多不同且實用的思考角度。
本研究以整合的核心觀念為出發,以《鹿鼎記》為分析文本,透過管理矩陣分析法的解說並且實際操作,希望讓組織各階層的成員能夠更瞭解,管理者在組織或是跨組織當中,進行整合的整個過程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涵意。另外更深入討論關於「整合的棋局觀點」、「六大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兩項管理議題,讓管理者重新思考「整合」與「被整合」之間的關係,以及懂得調和管理元素的陰陽,並且讓組織成員能夠將上述觀念,實際運用於個人所負責的組織創價流程中。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預期貢獻…………………………………………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管理矩陣………………………………………… 4
第二節 整合………………………………………………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1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7
第二節 分析工具………………………………………… 1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19
第四節 研究對象選擇…………………………………… 20
第四章 創意決策方案……………………………………………… 22
第一節 觀念介紹暨關鍵事件選擇原則………………… 23
第二節 重要人物介紹…………………………………… 24
第三節 關鍵事件描述暨分析…………………………… 26
第四節 小結……………………………………………… 38
第五章 整合行為之棋局觀點……………………………………… 39
第一節 相關理論觀念介紹……………………………… 40
第二節 相關人物介紹…………………………………… 42
第三節 關鍵事件描述暨分析…………………………… 44
第六章 其他重要管理主題之研究與探討………………………… 77
第一節 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 78
第二節 整合者的知識與資訊處理能力(KIPA)……… 9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0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2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7




表目錄
表2-1-1 Mintzberg的十大管理角色………………………… 5
表2-1-2 六大管理元素及其主要內容………………………… 7
表2-1-3 管理者整合的六大層級及其內容…………………… 9
表2-1-4 管理矩陣……………………………………………… 10
表2-2-1 整合機制的內容……………………………………… 16
表4-2-1 創意決策方案個案人物介紹………………………… 25
表4-3-1 創意決策方案整合對象說明………………………… 29
表6-1-1 六大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 80
表6-1-2 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對管理工作的內涵…………… 86
表6-2-1 知識與資訊的處理能力………………………………. 100



圖目錄
圖2-1-1 從整合的角度看管理工作的本質…………………… 6
圖2-1-2 六大管理元素排列…………………………………… 8
圖2-2-1 整合的意義…………………………………………… 12
圖2-2-2 整合的基本程序……………………………………… 13
圖3-3-1 研究流程……………………………………………… 19
圖4-1-1 整合的意義…………………………………………… 23
圖4-2-1 創意解決方案個案重要主角關係圖………………… 25
圖5-3-1 韋小寶欲借刀殺人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49
圖5-3-2 康熙籌畫韋小寶雲南行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52
圖5-3-3 康熙欲韋小寶取回經書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57
圖5-3-4 韋小寶欲殺害假太后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60
圖5-3-5 韋小寶欲康熙加派人手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62
圖5-3-6 韋小寶乍到雲南主動出擊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66
圖5-3-7 吳三桂派人保護公主一行人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69
圖5-3-8 韋小寶三聖庵談判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72
圖5-3-9 吳三桂痛下殺手之棋局觀點示意圖………………… 74
zh_TW
dc.format.extent 49981 bytes-
dc.format.extent 86418 bytes-
dc.format.extent 101916 bytes-
dc.format.extent 88157 bytes-
dc.format.extent 140952 bytes-
dc.format.extent 221013 bytes-
dc.format.extent 161300 bytes-
dc.format.extent 315334 bytes-
dc.format.extent 505711 bytes-
dc.format.extent 473750 bytes-
dc.format.extent 170321 bytes-
dc.format.extent 14906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355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整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管理矩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鹿鼎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本分析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六大管理元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六大管理元素之陰陽表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棋局觀點zh_TW
dc.title (題名) 以整合觀點分析《鹿鼎記》之管理行為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月(2003),金庸小說之歷史情緣,台北:鷹漢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秋桂主編(1999),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木(2001),漫談金庸的武俠文化,台北:新閱書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1998),為管理定位,台北:天下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2004),打造未來領導人,台北:天下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2005),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智勝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采鈺(2002),「鬼谷子說服學說之運用─以『三國演義』為分析文本」,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巫和懋,夏珍(2002),賽局高手,台北: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藹儀(1998),金庸小說的男子,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藹儀(1998),金庸小說看人生,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庸(1996),鹿鼎記 1- 5 集,三版,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瑞嘉(2003),「勾結行為、公司治理與誘因契約─賽局理論的應用」,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酒小萍(2005),「以管理矩陣解析績效評估---以I公司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141-1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1996),金庸小說之武學,南昌市:百花洲文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1997),人性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1997),情愛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1997),賞析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1997),人論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2001),金庸小說人物談,台北:風雲時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2004),金庸筆下人物,台北:風雲時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2004),金庸小說總評,台北:風雲時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丕丞(1995),「金庸小說〈鹿鼎記〉之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瑩薇(2005),「金庸〈天龍八部〉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興安(1998),金庸小說十談,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瑞梅(1995),「社會網絡的資料蒐集、測量及分析」,收錄於社會調查與分析: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瞻,章英華、傅仰止與瞿海源(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國森(1998),話說金庸,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國森(1998),總論金庸,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國森(1999),解析笑傲江湖,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國森(1999),解析鹿鼎記,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國森(1999),解析金庸小說,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人豪(2006),金庸紫牛學,台北:柏室科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蕙美(2003),「金庸〈神鵰俠侶〉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len.& Porter.(1983).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process. London:Foresnan and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rger, A. A.(1995). Cultural Criticism: A Primer of Key Concepts. London: S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rt, R. S.(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aen, G. B., & Scandura, T. A. (1987). Toward a psychology of dyadic organizing.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 175-2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dson, R. 1997. Group relations at work. sloidarity, conflict, and rel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nagement. Work and Occupations, 24, 426-4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barra, H. (1993). Network centrality, power, and innovation involvement :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ve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3), 471-5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tz, R.L. (1974). The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90-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ntzberg, H. (1973).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New York: Harper & Ro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rton D. Davis. (1997). Game Theory: A Nontechnical Introduction. :Dover Public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onaka, I., and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創新求勝》,楊子江、王美音譯,遠流,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ger Fisher & William L. Ury. (2003). 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Pengui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y J. Lewicki, David M. Saunders, Bruce Barry & John W. Minton. (2003). Essentials of Negotiation: McGraw 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olf, M. 1988.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extual analysis: Prospects 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converg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135-14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