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兩岸期貨市場之比較研究
作者 徐志文
Hsu ,chih -wen
貢獻者 沈中華
徐志文
Hsu ,chih -wen
關鍵詞 期貨市場
兩岸期貨
期貨市場比較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00:05 (UTC+8)
摘要 中國大陸近幾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當下衍生出許多新的需求,諸如價格的制定權及避險的需求,期貨市場即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在兩岸均加入WTO後要面對開放國際市場及廠商的競爭,如何能夠與國際性公司競爭而存活,對兩岸期貨業者均是重要考驗,對於主管機關而言,如何能構建一個公平、公正及公開的環境更是重要。
兩岸期貨市場的發展有各自的背景因素,基於歷史背景不同,經濟體制不同,是以彼此間的差異頗大,本研究希望藉由分析比較兩岸期貨市場的環境及制度,可以了解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針對其目前所遇到的問題給予建議,以提供期貨業者或從業人員或對兩岸事務有興趣者來參考。
本研究首先由兩岸期貨市場的歷史發展開始探討,再分別對兩岸期貨市場的現行體系、主管機關、期貨交易所、交易結算制度等做一分析,經過上述的探討後,將兩岸期貨市場的相關討論議題做一比較,從而發掘其問題,最後據以上的比較分析對兩岸期貨市場提出具體之結論及建議如下:
一、 結論
1、以職權功能來說,大陸的證監會較台灣金管會多了調查權及任免權,在現今智慧型犯罪愈來愈高明的情形下,賦予市場主管機關擁有主動出擊調查權力是值得肯定與期待的。
2、大陸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仍採會員制,應可考慮朝公司制期貨
交易所型態發展。而兩岸也都各自面臨到市場成長所帶來的問題,尤其是期貨交易品種及市場參與者的問題,這些都須要從市場面或制度面去改善或調整。
3、台灣相關的投資人保護法規及機構已建立並實行多年,大陸則於2007年才發布相關法規,保護機構至今尚未成立。為使投資人得到應有的保障及申請訴願管道,宜儘速成立保護機構。
二、建議
1、對台灣期貨市場的建議
建議主管機關開放槓桿交易商、開發個股期貨合約、強化主管機關調查權以及積極培養風險控管人才、更開放的大陸政策。
2、對大陸期貨市場的建議
建議大陸主管機關儘速建立專業投資機構管理規範、擴大期貨市場參與者、加速開放期貨服務事業以及加速推出新品種期貨合約並加強人才培育及公司治理。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王春源、邱振淼編著,中國大陸證券市場分析與證券法規彙編,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
2. 王春源、邱振淼,中國大陸股市最近發展之分析,證券公會雙月刊35期,2001年
3. 證基會,中國大陸證券暨期貨市場,2003年
4. 常清主編,中國期貨操作實務,1995年
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我WTO入會案服務業議題諮商總報告
6. 周濟、陳元保,加入WTO對我國證券市場結構與制度影響之評估
7. 陳建宏,我國與大陸券市場之比較與優勢分析,證交資料469期,2001年
8. 劉憶如、林宏儒,中國大陸加入WTO後金融市場之開放情況
9. 朱浩民,大陸金融制度與市場,三民書局,2002年
10. 詹凱婷,兩岸三地金融市場互動關係之探討,淡大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1年
11. 常清主編,期貨交易與期貨市場,人民出版社,1993年
12. 楊邁軍,積極穩健地促進期貨市場規範發展,載於中國證券報,2001年
13. 周小川,在期貨業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國證券報,2000年
14. 殷乃平,兩岸金融市場的開放與合作,華夏經緯網,2005年
15. 胡茂剛,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與期貨法制創新,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16. 楊永清,期貨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17. 酆強,關於期貨經營機構政策調整思考
18. 郭鴻、汪江,我國期貨品種上市機制現狀分析,期貨日報
19. 嚴金明,期貨市場國際化前景展望,證券時報,2001年
20. 姜輝,對發展我國期貨市場的思考,金融科學中國金融學院學報,2000年
二、英文部份
1. Figlewski, S., 1985, Hedging with stock index futures: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a new market,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 Bums Greg、Lindorff Dave(1996),”Chinese Futures May Have A Futures After All.”, Business Week,
3. Blank, Steven C., Colin A. Carter, and Brian H. Schmiesing,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st edition, 1991).
4. Jim Kharouf(2006),”Open arms”, FOW, No.420,
5. Helen Wray(2005),”China’s futures”, FOW, No.410,
三、網路部份
1.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fscey.gov.tw
2. 台灣期貨交易所:http://www.taifex.com.tw
3. 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http://www.futures.org.tw
4.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
5. 上海期貨交易所:http://www.shfe.com.cn
6. 鄭州商品交易所:http://www.czce.com.cn
7. 大連商品交易所:http://www.dce.com.cn
8.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http://www.cffex.com.cn
9. 中國期貨業協會:http://www.cfachina.org
10. 中國期貨保證金監管中心:http://www.cfmmc.com
1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12. 中國期貨網:http://www.ghrb.com.cn
13. 東亞經濟評論:http://www.e-economic.com
14.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http://www.sfi.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3932212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322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沈中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徐志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chih -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徐志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chih -wenen_US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00:05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00: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00:0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322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42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322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大陸近幾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當下衍生出許多新的需求,諸如價格的制定權及避險的需求,期貨市場即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在兩岸均加入WTO後要面對開放國際市場及廠商的競爭,如何能夠與國際性公司競爭而存活,對兩岸期貨業者均是重要考驗,對於主管機關而言,如何能構建一個公平、公正及公開的環境更是重要。
兩岸期貨市場的發展有各自的背景因素,基於歷史背景不同,經濟體制不同,是以彼此間的差異頗大,本研究希望藉由分析比較兩岸期貨市場的環境及制度,可以了解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針對其目前所遇到的問題給予建議,以提供期貨業者或從業人員或對兩岸事務有興趣者來參考。
本研究首先由兩岸期貨市場的歷史發展開始探討,再分別對兩岸期貨市場的現行體系、主管機關、期貨交易所、交易結算制度等做一分析,經過上述的探討後,將兩岸期貨市場的相關討論議題做一比較,從而發掘其問題,最後據以上的比較分析對兩岸期貨市場提出具體之結論及建議如下:
一、 結論
1、以職權功能來說,大陸的證監會較台灣金管會多了調查權及任免權,在現今智慧型犯罪愈來愈高明的情形下,賦予市場主管機關擁有主動出擊調查權力是值得肯定與期待的。
2、大陸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仍採會員制,應可考慮朝公司制期貨
交易所型態發展。而兩岸也都各自面臨到市場成長所帶來的問題,尤其是期貨交易品種及市場參與者的問題,這些都須要從市場面或制度面去改善或調整。
3、台灣相關的投資人保護法規及機構已建立並實行多年,大陸則於2007年才發布相關法規,保護機構至今尚未成立。為使投資人得到應有的保障及申請訴願管道,宜儘速成立保護機構。
二、建議
1、對台灣期貨市場的建議
建議主管機關開放槓桿交易商、開發個股期貨合約、強化主管機關調查權以及積極培養風險控管人才、更開放的大陸政策。
2、對大陸期貨市場的建議
建議大陸主管機關儘速建立專業投資機構管理規範、擴大期貨市場參與者、加速開放期貨服務事業以及加速推出新品種期貨合約並加強人才培育及公司治理。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兩岸期貨市場環境之探討
第一節 台灣期貨市場沿革...........................................................
6

第二節 大陸期貨市場沿革...........................................................
14

第三節 台灣期貨市場現況........................................................... 19

第四節 大陸期貨市場現況........................................................... 25

第三章 台灣期貨市場制度
第一節 台灣期貨市場管理體系...................................................
29

第二節 台灣期貨市場交易制度...................................................
42

第四章 大陸期貨市場制度
第一節 大陸期貨市場管理體系................................................... 56

第二節 大陸期貨市場交易制度...................................................
64

第三節 大陸金融期貨市場之發展...............................................
73

第五章 兩岸期貨市場相關制度之比較
第一節 兩岸期貨市場現況之比較............................................... 81

第二節 兩岸期貨市場面臨之問題............................................... 8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5

參考文獻................................................................................. 102
zh_TW
dc.format.extent 503718 bytes-
dc.format.extent 516486 bytes-
dc.format.extent 518874 bytes-
dc.format.extent 579052 bytes-
dc.format.extent 577030 bytes-
dc.format.extent 661569 bytes-
dc.format.extent 651150 bytes-
dc.format.extent 652623 bytes-
dc.format.extent 619074 bytes-
dc.format.extent 592665 bytes-
dc.format.extent 57739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322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期貨市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兩岸期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期貨市場比較zh_TW
dc.title (題名) 兩岸期貨市場之比較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春源、邱振淼編著,中國大陸證券市場分析與證券法規彙編,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春源、邱振淼,中國大陸股市最近發展之分析,證券公會雙月刊35期,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證基會,中國大陸證券暨期貨市場,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常清主編,中國期貨操作實務,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我WTO入會案服務業議題諮商總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周濟、陳元保,加入WTO對我國證券市場結構與制度影響之評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陳建宏,我國與大陸券市場之比較與優勢分析,證交資料469期,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劉憶如、林宏儒,中國大陸加入WTO後金融市場之開放情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朱浩民,大陸金融制度與市場,三民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詹凱婷,兩岸三地金融市場互動關係之探討,淡大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常清主編,期貨交易與期貨市場,人民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楊邁軍,積極穩健地促進期貨市場規範發展,載於中國證券報,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周小川,在期貨業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國證券報,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殷乃平,兩岸金融市場的開放與合作,華夏經緯網,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胡茂剛,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與期貨法制創新,中國論文下載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楊永清,期貨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酆強,關於期貨經營機構政策調整思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郭鴻、汪江,我國期貨品種上市機制現狀分析,期貨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嚴金明,期貨市場國際化前景展望,證券時報,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姜輝,對發展我國期貨市場的思考,金融科學中國金融學院學報,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Figlewski, S., 1985, Hedging with stock index futures: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a new market,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Bums Greg、Lindorff Dave(1996),”Chinese Futures May Have A Futures After All.”, Business Wee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Blank, Steven C., Colin A. Carter, and Brian H. Schmiesing,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st edition,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Jim Kharouf(2006),”Open arms”, FOW, No.4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Helen Wray(2005),”China’s futures”, FOW, No.4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路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fscey.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台灣期貨交易所:http://www.taifex.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http://www.futures.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上海期貨交易所:http://www.shf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鄭州商品交易所:http://www.czc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大連商品交易所:http://www.dc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http://www.cffex.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中國期貨業協會:http://www.cfachin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中國期貨保證金監管中心:http://www.cfmmc.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中國期貨網:http://www.ghrb.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東亞經濟評論:http://www.e-economic.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http://www.sfi.org.tw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