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從公案到俠義—《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小說研究
作者 霍建國
貢獻者 黃志民<br>陳錦釗
霍建國
關鍵詞 公案小說
俠義公案小說
施公案
三俠五義
彭公案
Gong-An fictions
Chivalrous Gong-An fictions
Shi Gong-An
San Xia Wu Yi
Peng Gong-An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4:30 (UTC+8)
摘要 《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是三部以公案與俠義題材融合而成的同類型小說,它們保留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既有的元素,題材融合的原因是時代背景的反映、章回化的演變、理想人物的期待與讀者的欣賞需求。
小說原著以公案為主、俠義為輔。在公案情節上,大多數是延續公案小說的
人命案與賊盜案,以數案相連或案中有案的形式呈現;由於俠義題材的加入,謀叛的政治案件、盜印信、盜內府財物、謀殺朝廷命官與採花大盜犯姦殺人案件逐漸增多。綠林與清官的結合,是俠義情節的中心,主要表現在豪傑投靠、豪傑護主、豪傑破案三方面。小說中官吏,清官特徵漸少,忠臣形象漸多;綠林人物無論是水寇、土匪、紳匪均呈現集團化特性;官俠性格趨向「忠義」,認同當代法律秩序;游俠強調隨機應變、譎詐多端,「從遊戲中生出俠義來」的俠義特徵。小說語言除了訟詞、判詞的沿用,因俠義題材的加入,江湖隱語的使用,加添了小說綠林犯罪情節的真實感。小說原著主題思想除了表現出清官意識、俠義思想,更強調勸善懲惡的傳統思維。小說內容思想表現出非主流社會義的道德觀、任官朝廷的價值觀、建立聲譽的價值觀、追逐眼前利益的價值觀。也反映出當代紳衿階層與皇糧莊頭危害百姓的社會現象以及政治衝突事件。
小說續書呈現俠義興起,公案隱退的局面。《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三部小說續作的目的,主要有商業、政治、心理三類因素。情節著重在破獲政治叛亂案件、異姓結義、破奇樓奇陣、打擂臺與黑店犯罪,並加入特殊武功、武器、暗器的描寫。小說人物強調英雄與超人的塑造,並製造出魔怪邪惡人物與奇特的綠林女子。江湖隱語繼續沿用,訟詞、判詞僅存於《施公案》中。小說內容由於俠義漸多,官俠重名爭功、嚮往武將官職,綠林犯法露名的觀念成為表現的重點。
《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三部小說中公案隱退,但未絕跡;俠義抬頭,綠林的集團運作,與統治階級聯合打擊綠林同道的小說傳承,由姚民哀的「會黨小說」接班。「會黨小說」小說產生於清末民初綠林的蓬勃、新小說後期的通俗化、武俠與偵探小說獨立的時代,姚民哀以彈評藝人身份,運用評書技巧,從事會黨小說的創作。情節內容以揭露江湖秘聞與會黨秘密為主,小說人物著重描寫習武者與幫會人物,小說語言大量使用江湖隱語與幫會切口,小說內容主要反映出下層社會爭面子的價值觀,與軍閥時期兵匪不分家的社會現象。
Shi Gong-An, San Xia Wu Yi and Peng Gong-An are three similar types of fictions plotted with a fusion of ‘Gong-An’ and chivalry which retain the existing elements of ‘Gong-An’ fictions and chivalry fictions. The fusion of plots is the results from the reflection of time, the transition of contextualization, the expectations for ideal characters and the readers’ need.
The originality of the fictions is primarily based on ‘Gong-An’ aided with chivalrous tales. The ‘Gong-An’ plot is mainly a continuation of ‘Gong-An’ fictions’ homicides and thefts presented by means of serial cases or cases within c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chivalrous plot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ases of political rebellions, theft of official seals or government property, murder of imperial court officials and raping. The union of bandits and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presented in the forms of heroes’ defections, protection of masters and breaking of cases, is the center of chivalrous plots. Features of these fictions include that there are more royal court officials than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that bandits, whether pirates, brigands or evil gentry, demonstrate syndicate characteristics; that knight-errant-turned-court-officials, tending to be loyal,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law and and order of that time; that knight-errants, borne ‘chivalry out of wandering in life’, characterize themselves with improvisation and treachery. The diction of these fictions, in addition to using litigators’ phrases, jargons of the underworld and chivalrous plots boosts the virtual reality of fictional crime scenes. Except for demonstrating the incorruptibility of the officials chivalrous ideas, the main themes of these fictions also stresses the traditional ‘do no evil’ teaching. The contents of these fictions reveal not only values of a non-mainstream social moral judgment, of being imperial court officials, of building of good names and of pursuing immediate profits but political clashes and social incidents of common people being intimidated by gentry and imperial agents.
The sequels of Shi Gong-An, San Xia Wu Yi and Peng Gong-An, showing the rise of chivalry and the fall of ‘Gong-An’, are created for commercial, 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asons. The plots emphasize heavily on breaking political rebellions, unifying of brethren for justice, cracking booby trapped buildings, winning the fights and striking clip joint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special martial arts, tactics and weaponry. The characters contain not just super heroes and unique females of the underworld, monsters and evil figures are also introduced. The jargons of the underworld continue to be used. However, the litigators’ phrases are only used in Shi Gong-An. More plots features chivalry, knight-errant-turned-court-officials craving for promotion in the military, the underworld’s attempt to challenge the law to be known.
‘Gong-An’ in Shi Gong-An, San Xia Wu Yi and Peng Gong-An gradually diminishes but is never extinct. ‘Syndicate fiction’, created by Yao Ming-ai, who, as a minstrel, using his skills of reviewing books, engages himself in writing that contains a tradition of the rise of chivalry, the functioning of the underworld and the joint operation with ruling class to nail down fellow gang members of the underworld. Syndicate fiction focuses its plots on discovering the secrets of the underworld and the syndicate with an emphasis on illustrating martial arts students and syndicate principals, using numbers of underworld jargons as dialogues, reflecting the underworld’s keen face-saving sense of value and the social phenomena in the warlord period when soldiers and bandits are sometimes hard to differentiate.
參考文獻 一、工具書
丁錫根 《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少光、林晨、陳江 《中國民間秘密用語大全》,惠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王鍾陵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王清原、牟仁隆、韓錫鐸 《小說書坊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朱介凡 《中華諺語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
江蘇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
曲彥斌 《俚語隱語行話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
柳存仁 《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
律例館編 《大清律例彙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孫楷第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
清高宗敕撰 《清朝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3。
清聖祖御製 《全唐詩》,台北:名倫出版社,1971。
崑岡等 《大清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許慎 《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
陳平原、夏曉虹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黃霖、韓同文 《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曾白融 《京劇劇目辭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
劉延武 《中國江湖隱語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日 大塚秀高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改訂稿》東京:汲古書院,1984。
美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著,朱金鵬、朱荔譯 《歐美文學術語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二、專著
干寶 《搜神記》,台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
于成龍 《于清端公政書》,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于潤琦 《清末民初小說書系‧武俠卷》,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
于學彬 《水滸傳講義》,台北:實學社,2003。
文康 《兒女英雄傳》,中和:建宏出版社,1994。
王國維 《宋元戲曲史》,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
王夢鷗 《唐人小說校釋》,台北:正中書局,1985。
王爾敏 《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王立 《偉大的同情》,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王學泰 《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王汝梅、張羽 《中國小說理論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王晶 《西方通俗小說:類型與價值》,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
中國藝術研究院 《讀者反應批評》,北平: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不題撰人《龍圖公案》,台北:天一出版社,1974。
不題撰人《林公案》,台北:天一出版社,1974。
不題撰人《新民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7。
不題撰人《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不題撰人《神明公案》,《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不題撰人《廉明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
不題撰人《皇明諸司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
不題撰人《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
不題撰人《詳刑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
不題撰人《明鏡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
不題撰人《詳情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
不題撰人《金石緣》,永和:漢源文化公司,1993。
不題撰人 《續兒女英雄傳》,永和:漢源文化公司,1993。
不題撰人《仙俠五花劍》,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
不題撰人《施公全案》,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不題撰人 《續小五義》(上海書局本),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
不題撰人《施公案》,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
不題撰人《施公案》,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
不題撰人 《小五義》(廣百宋齋本),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
不題撰人《包公案》(龍圖公案),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不題撰人 《繡像繪圖小五義全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
不題撰人 《繡像忠烈續小五義》(簡青齋本),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6。
不題撰人《續俠義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巴泰 《世祖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
孔另境 《中國小說史料》,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6。
孔慶東 《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左丘明 《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80。
司馬遷著,日 瀧川龜太郎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台北:中新書局,1977。
石玉昆 《七俠五義》,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
石玉昆 《三俠五義》,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
石麟 《章回小說通論》,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4。
安遇時編 《百家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平江不肖生 《江湖奇俠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北京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 《中國京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
全祖望 《鮚埼亭外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
吉少甫 《中國出版簡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
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 《常熟掌故》,南京: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2。
池子華 《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
曲彥斌 《中國鏢行-中國保安業史略》,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杜文瀾 《古謠諺》,北京,中華書局,1958 。
宋偉傑 《從娛樂行為到烏扥邦衝動--金庸小說再解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李漁 《李漁全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李昉 《太平廣記》,台北:新興書局,1987。
李修生、李真渝 《古代小說與戲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李漢秋、朱萬曙 《包公系列小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李揚 《中國民間故事形態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
李延壽 《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
李雨堂 《萬花樓演義》,台北:三民書局,1998。
李德裕著,傅璇琮、周建國校箋 《李德裕文集校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忠昌 《古代小說續書漫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吳毓江 《墨子校注》,台北:廣文書局,1978。
吳自牧 《夢粱錄》,《學津討原》,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
吳淑 《江淮異人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四庫全書本。
吳虞公 《清紅幫演義》,台北:漢源文化公司,1993。
吳白匋 《古代包公戲選》,合肥:黃山書社,1994。
吳福輝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吳同瑞等編 《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吳同賓 《楊小樓傳》,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吳正光 《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呂小蓬 《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沈俶 《諧史》,北京:中華書局,1991。
林語堂 《吾國與吾民》,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77。
林香伶 《唐代游俠詩歌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林保淳 《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2003。
阿英(錢杏邨) 《阿英說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阿英(錢杏邨) 《晚清小說史》,台北:商務印書館,2004。
孟瑤 《中國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77。
周伯乃 《現代小說論》,台北:三民書局,1974。
周志輔 《京戲近百年瑣記》,西雅圖:周肇良書畫館,1976。
周密 《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
周樹人 《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
周啟志等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周建超 《秘密社會與中國民主革命》,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易劍東 ,《武俠文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2。
武潤婷 《中國近代小說演變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邵雍 《民國綠林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范煙橋 《中國小說史》,台北:長安出版社,1977。
范曄 《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
范伯群 《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
范伯群編 《幫會名家姚民哀》《民初都市通俗小說》,台北:業強出版社,
1993。
范伯群 《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計有功 《唐詩紀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
耐得翁 《都城紀勝》,《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
姚民哀 《龍駒走血記》,《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6。
姚民哀 《三鳳爭巢記》,《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6。
姚民哀 《獨眼大盜》,《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7。
姚民哀 《俠骨恩仇記》,《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8。
姚民哀 《荊棘江湖》,《紫羅蘭》,上海:大東書局,1926-1930。
姚民哀 《四海群龍記》,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苗懷明 《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段玉明 《中國市井文化與傳統曲藝》,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胡適 《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68。
胡士瑩 《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3。
胡仲權編 《武俠小說研究參考資料》,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
施耐庵、羅貫中 《水滸全傳》,台北:里仁書局,2001。
侯忠義 《三俠五義系列小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班固 《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
荀悅 《漢紀》,台北:臺灣商務出版公司,1973。
海上劍癡 《仙俠五花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桃花館主編 《七劍十三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浦琳 《清風閘》,台北永和:漢源文化事業公司,1993。
殷海光 《中國文化的展望》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
徐珂 《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 。
徐慕雲 《中國戲劇史》,《民國叢書》一編 ,上海:上海書店,1989。
徐岱 《小說形態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
徐振貴 《中國古代戲劇統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徐城北 《京劇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時萌 《晚清小說》,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
袁中道 《珂雪齋前集》,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
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
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高宣揚 《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2。
馬振方 《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夏志清著,《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
夏家餕 《清朝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秦寶琦 《洪門真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秦寶琦 《中國秘密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秦寶琦 《中國地下社會‧清前期秘密社會卷》,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秦寶琦 《中國地下社會‧晚清秘密社會卷》,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韋民 《游民陰魂》,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
孫光憲 《北夢瑣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四庫全書本。
孫遜 《明清小說論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孫紹先 《英雄之死與美人遲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梁啟超等 《晚清文學叢鈔》,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陳壽 《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78。
陳康祺 《郎潛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4。
陳汝衡 《說書史話》,北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陳芳 《晚清古典戲劇的歷史意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
陳國屏 《清門考源》,《民國叢書》一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
陳平原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陳平原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公司,1990。
陳平原 《陳平原小說史論集》,北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陳平原 《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
陳平原 《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
陳玉秀選校 《古今律條公案》,《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陳克 《中國語言民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陳美林、馮保善、李忠明 《章回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陳墨 《文化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
陳墨 《技藝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
陳墨 《人論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
陳墨 《文學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
陳墨 《金庸小說之武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
陳墨 《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
陳墨 《金庸小說藝術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3。
康來新 《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
郭慶藩 《莊子集解》,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
郭小亭 《濟公傳》,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81。
郭漢城 、張庚 《中國戲曲通史》,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5。
郭精銳等 《車王府曲本提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
郭建 《古代法官面面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郭廣瑞、貪夢道人 《永慶升平全傳》,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
曹亦冰 《俠義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曹亦冰 《俠義公案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脫脫 《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8。
陸揚 《大眾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2。
貪夢道人、佚名 《彭公案》,北京:寶文堂書店,1986。
貪夢道人 《彭公案》,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
貪夢道人 《彭公案》,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
黃岩柏 《中國公案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黃岩柏 《公案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黃彰健 《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 《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
黃竹三 《論元雜劇的清官形象》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
黃鐵池 《當代美國小說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崇彝 《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馮夢龍 《古今小說》,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馮夢龍 《警世通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馮夢龍 《醒世恆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琴川居士編輯 《皇清奏議》,永和:文海出版社,1967。
張岱 《陶庵夢憶》,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57。
張潮 《虞初新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張國風 《公案小說漫話》,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
張稔穰 《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
張贛生 《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
張琢 《中國文明與魯迅的批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張火慶 《不入流的智慧》,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94。
傅樂成《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68。
傅正玲 《悲壯與蒼涼-水滸意識的探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
程潚 《晚清鄉土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彭隆興 《中國戲曲史話》,北京:新華書店,1985。
湯哲聲 《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流變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
葉洪生 《葉洪生論劍》,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
葉濤、張廷興 《江湖社會習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楊倫編輯 《杜詩鏡銓》,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0。
楊昌年 《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1997。
楊義 《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楊義 《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聞一多 《聞一多全集》台北:里仁書局,2000。
僧祐 《弘明集》,台北:佛光文化公司,1998。
劉家駒 《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64。
劉治襄 《庚子西狩叢談》,香港:靈文書局,1969。
劉鶚 《老殘遊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劉餗 《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
劉介民 《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
劉若愚 《中國之俠》,上海:三聯書局,1991。
劉蔭柏 《中國武俠小說史‧古代部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
劉義慶 《世說新語》,台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
劉炳澤 、王春桂 《中國通俗小說概論》,台北:志一出版社,1997。
劉烈茂等著 《車王府曲本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劉曄原《大眾文藝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翟學偉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赫治清、吳兆清 《中國幫會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路應昆 《中國戲曲與社會諸色》,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齊如山 《京劇的變遷》,《民國叢書》二編 ,上海:上海書店,1990。
齊裕焜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
趙爾巽 《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1981。
趙煥亭 《奇俠精忠全傳》,成都:巴蜀書社,1990。
魯迅 《魯迅全集》,台北:唐山出版社,1989。
魯迅 《魯迅雜文全編》,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
魯迅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濟南:齊魯書社,1997。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濟南:齊魯書社,1997。
魯德才 《三俠五義》,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鄭證因 《鷹爪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鄭明娳 《通俗文學》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7。
鄭天挺 《清史探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翦伯贊 《中國史論集》,《民國叢書》二編 ,上海:上海書店,1990。
蔡少卿 《中國秘密社會概況》,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衛大法師 《中國的幫會》,《民國叢書》四編,上海:上海書店,1992。
錢穆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歐陽修、宋祁 《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
歐陽健 《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
蕭宿榮 《施公案和彭公案》,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薛允升 《唐明律合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薛瑞兆、郭明志 《全金詩》,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鄺健行 《武俠小說閒話》,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94。
戴俊 《千古世人俠客夢》,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
魏象樞 《寒松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
瞿同祖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84。
蕭一山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蕭金林 《中國現代通俗小說選評‧偵探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聶田盛 《五女七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韓非著,王先謙集解 《韓非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65。
韓雲波 《中國俠文化--積澱與承傳》,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羅燁 《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1965。
譚達先 《中國評書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顧明道 《荒江女俠》,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顧廷亮 《晚清小說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
龔鵬程 《大俠》,台北:錦冠出版社,1987。
三、翻譯著作
英 Alan Swingewood著,馮建三譯 《大眾文化的迷思》台北:遠流出版
公司,1993。
英 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Dominic Strinati)著,周憲、許鈞譯 《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英 佛斯特(E.M.Forster)著,李文彬譯 《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
英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n)著,鄭明萱譯 《盜匪》,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杰夫瑞‧C‧亞歷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史蒂芬‧謝德門(Steven Seidman)編,吳潛誠總編校 《文化與社會》,新店:立緒文化公司,1997。
美 華萊士‧馬丁著,伍曉明譯 《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美 伊恩‧P‧瓦特(Lan Watt)高原、董紅鈞譯 《小說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1992。
Michael C. Howard著,李茂興 藍美華譯 《文化人類學》,台北:弘智文化公司,1997。
英 貝思飛(Phil Billingsley)著,徐有威等譯 《民國時期的土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英 貝思飛(Phil Billingsley)主編 《洋票與綁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8。
美 理查德‧凱勒‧西蒙(Simon, Kichard Keller)著,關山譯 《垃圾文化-通俗文化與偉大傳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美 韋勒克(Rene Wellek)等著,王夢鷗等譯 《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9。
德 H‧R‧姚斯、美 R‧C‧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日 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民國叢書》四編,上海:上海書店,1992。
美 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譯,《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美 王德威著,宋偉杰譯 《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
版社,2003。
四、學位論文
王琰玲 《明清公案小說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朴炫坤 《三俠五義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柯錦彥 《唐代劍俠傳奇及其政治社會之關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柯玫文 《三俠五義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陳華 《施公案與清代法治》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陳智聰 《從公案到偵探-晚清公案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黃美玲 《三俠五義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張慧貞 《施公案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張鴻志 《施公案的江湖世界》 國立中正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楊淑媚 《施公案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楊清惠 《從原始劍俠仙俠-古典小說中「劍俠」形象及其轉變》 私立淡江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鄭春子 《明代公案小說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霍建國 《《三言》公案小說的罪與法》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五、論文集論文
文崇一 〈中國傳統價值的穩定與變遷〉,《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
王爾敏 〈中國近代知識普及運動與通俗文學之興起〉,《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王爾敏 〈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之生態環境及社會功能〉,《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王爾敏 〈從社會生態看清代民間鏢局〉,《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江地 〈太平天國會盟書及其他〉,《清史與近代史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
林保淳 〈中國古代公案小說概述〉,《中國古典小說賞析與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3。
范伯群 〈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國文天地》,台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
馬幼垣 〈話本小說中的俠〉,《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
馬幼垣 〈明代公案小說的版本傳統-《龍圖公案》考〉,《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
孫述宇 〈水滸傳-法外強徒的宣傳文學〉《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台北:中華復興月刊社,1977。
孫述宇 〈水滸傳的宣傳藝術-紅顏禍水〉《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台北:中華復興月刊社,1977。
莊吉發 〈清代的捕快和刑罰〉,《清史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原載《歷史月刊》第25期,1992。
莊吉發 〈義結金蘭四海皆兄弟--清代秘密會黨〉,《清史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莊吉發 〈故宮檔案與清代地方行政研究--以幕友胥吏為例〉,《清史論集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莊吉發 〈戰爭與地理--以清朝嘉慶初年川陝楚白蓮教之役為例〉,《清史論集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莊吉發 〈清代道光年間的民間秘密宗教〉,《清史論集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莊吉發 〈清代漕運糧船幫與青幫的起源〉,《清史論集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莊吉發 〈四海之內皆兄弟--歷代的秘密社會〉,《清史論集十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
莊吉發 〈評介秦寶琦著《中國地下社會》〉,《清史論集十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
陳曉林 〈民俗文學的源流與武俠小說的定位〉,《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陳平原 〈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
陳平原 〈類型等級與武俠小說〉,《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司,1995。
陶成章 〈教會源流考〉,《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張玉法 〈晚清的歷史動向及其小說發展的關係〉,《晚清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馮平 〈朱萊庵小傳〉,《南社叢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馮承基 〈讀《小五義》再談選錄問題〉,《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第2輯,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77。
葉洪生 〈論革命與武俠創作〉,《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葉洪生 〈磨劍十月試金石〉,《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劉平 〈近代會黨與土匪〉,《中國秘密社會概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齊曉楓 〈元代公案劇的基型結構〉,《文學評論第四集》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
魯迅 〈學界的三魂〉,《華蓋集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歐陽健 〈晚清翻新小說綜論〉,《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
蕭相愷 〈《施公案》小說與施公戲〉,《稗海訪書錄》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8。
George A.Hayden著,梁曉鶯譯 〈元及明初的公堂劇〉,《中國文學論著譯叢》台北:學生書局,1985。
六、期刊論文
卜安淳 〈什麼是公案小說〉,《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1990,頁74-78。
卜安淳 〈公案小說的創作藝術〉,《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1992,頁71-76。
方志遠 〈明清小說與明清社會〉,《文史知識》第12期,1988,頁9-12。
方志遠 〈武林世界與歷史真實〉,《文史知識》第8期,1992,頁64-68。
王祖獻 〈論鴉片戰爭至甲午時期小說的特點〉,《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0,頁55-68。
王爾敏 〈清代公案小說之撰著風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1994,頁121—160。
王立 〈敢誇巾幗勝鬚眉-女俠與中國古代俠文學主題〉,《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1995,頁63-70。
王立 〈俠盜慕清官的文學言說-中國古代俠文學主題片論〉,《丹東師專學報》第3期,1998,頁57-60。
王立 〈論明清通俗小說中「賭技服人」母題〉,《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9,頁50-58。
王立 〈古代俠義復仇故事流變及其三種傾向〉,《陰山學刊》第13卷第2期,2000,頁41-48。
王毅 〈明代通俗小說中清官故事的興盛及其文化意義〉《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4期,2001,頁117-131。
王俊年 〈俠義公案小說的演化及其在晚清繁盛的原因〉,《文學評論》第4期,1992,頁120-130。
王學泰 〈通俗文學作家中的江湖藝人〉,《文史知識》第8期,1998,頁11-19。
王永洪 〈清官原型批判〉,《文藝評論》,1998,頁68-77。
王小俠 〈包公形象的戲劇演化〉,《當代戲劇》第4期,1999,頁48-49。
田毓英 〈榮譽、仁義、武士精神-中外俠士精神真面目〉,《國文天地》5卷第12期,1990,頁36-38。
史平 〈簡論吳三桂演義〉,《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8,頁244-255。
石麟 〈略論《西遊記》續書三種〉《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0,頁150-158。
吉水 〈近百年來皮黃劇本作家〉,《劇學月刊》3卷第10期,1934,頁1-13。
朱國華 〈略論通俗文學的批評策略〉,《文藝研究》第6期,1997,頁83-90。
李忠明 〈試論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結構模式〉,《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1,頁182-193。
李真瑜 〈戲劇對小說的接受的文化價值〉,《文史知識》第6期,1993,頁11-16。
汪涌豪 〈古代遊俠社會關係之考究〉,《殷都學刊》第2期,1994,頁38-44。
汪涌豪 〈古代遊俠人格特徵之考究〉,《殷都學刊》第1期,1995,頁40-45。
汪涌豪 〈古代遊俠人格特徵再考究〉,《殷都學刊》第1期,1996,頁22-27。
吳樺 〈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傳統〉,《文史知識》第1期,1991,頁59-65。
吳風 〈淺論武俠小說的流變〉,《殷都學刊》第1期,1993,頁61-64。
林保淳 〈民國以來「武俠小說研究」評議〉,《古典文學》第13期,1995,頁259-288。
林保淳〈從荒原到苗圃-「武俠研究」的新視域〉,《文訊月刊》第193期,2001,頁35-46。
邱奇 〈簡論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續書的分類及歷史的評估〉,《湖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第11卷3期,1994,頁49-51。
竺洪波 〈俠義小說與文化觀念-關於明清俠義小說的思考〉,《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9,頁1-13。
竺洪波 〈清官形象與清官意識—對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上海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1993。
竺洪波 〈公案小說與法治意識—對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1996,頁41-51。
孟越才 〈《小五義》等清俠義小說為何能贏得讀者〉,《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1989,頁218-224。
金一平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尚武主題〉,《浙江月刊》第1期,1993,頁88-93。
武潤婷 〈試論俠義公案小說的形成與演變〉,《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0,頁6-12。
周慶華 〈墮落與救贖-俠客的兩重命運〉,《孔孟月刊》35卷第7期,1997,頁44-47。
周小毛 〈清官意識生成的深層動因及其危害〉,《湘潭大學學報》第21卷第6期,1997,頁49-51。
柳依 〈對公案文學研究的幾點看法〉,《中州學刊》第1期,1992,頁82-87。
姚民哀 〈我之恩物〉,《紅玫瑰》3卷第14期,1927,頁1-3。
姚民哀 〈小說浪漫譚〉,《紅玫瑰》5卷第6期,1929,頁1-4。
姚民哀 〈兩間的點綴〉,《紅玫瑰》5卷第15期,1929,頁1-15。
姚民哀 〈萬想不到……這一回〉,《紅玫瑰》6卷第1期,1930,頁1-6。
姚民哀 〈《箬帽山王》開場的重要報告〉,《紅玫瑰》6卷第1期,1930,頁1-8。
姚民哀 〈說書瑣話〉,《紅玫瑰》6卷30期,1930,頁1-4。
苗懷明 〈《小五義》、《續小五義》的刊行者石鐸及其文光樓書坊〉,《編輯學刊》第6期,1995,頁96-97。
苗懷明 〈跨越話語類型的新建構-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傳承與創新〉,《廣東社會科學》第1期,1997,頁128-131。
苗懷明 〈清代中後期出版業的發展與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繁榮〉,《編輯學刊》,1997,頁71-82。
苗懷明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與清代中後期大眾文化心裡〉,《通俗文學評論》,第4期,1999,頁131-136。
苗懷明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繁榮與清代北京曲藝業的發展〉,《北京社會科學》2期,1998,頁109-113。
苗懷明 〈《三俠五義》與《小五義》《續小五義》關係辨〉,《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3期,1999,頁102-105。
苗懷明 〈清代京劇公案俠義戲略談〉,《古典文史知識》,第4期,2000,頁73。
苗懷明 〈清末民初公案小說的蛻變與轉型〉,《古典文史知識》,第6期,2001,頁67。
紀德君 〈明清歷史演義小說中的明君形象的審美文化意識〉,《齊魯學刊》第3期,2001,頁78-83。
徐斯年 〈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的孕育〉,《歷史月刊》第82期,1994,頁86-92。
荊學義 〈晚清武俠公案小說與農耕文化〉,《內蒙古大學學報》第1 期,1991,頁107-113。
孫玉明 〈武俠小說與人類的超人崇拜心理〉,《文史知識》第3期,1993,頁87-93。
皋于厚 〈論明清小說對「說書模式」的超越〉,《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6卷第3期,2000,頁24-27。
皋于厚 〈明清小說中的吏役形象〉,《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0,頁58-60。
涂秀虹 〈包公戲與包公小說的關係〉,《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期,1997,頁75-87。
高壽仙 〈顧炎武論明代官場病〉,《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1999,頁64-67。
章培恆 〈從遊俠到武俠-中國俠文化的歷史考察〉,《復旦學報(社科版)》第3期,1994,頁75-81。
陳錦釗師 〈現存石派書考〉,《國立台北商專學報》第24期,1985。
陳錦釗師〈談石玉昆與《龍圖公案》以及《三俠五義》的來源〉,《書目季刊》27卷第4期,1994,頁107-119。
陳華 〈立足於發現〉,《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8,頁3-6。
陳大康 〈漫談小說「識語」〉,《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1,頁218-229。
陳雙陽 〈中國俠文化流變試探〉,《中山大學學報》第36卷第4期,1996,頁79-85。
黃立新 〈簡論古典小說中的清官形象〉,《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1996,頁51-56。
梁軍 〈《七劍十三俠》的思想與藝術〉,《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1992,頁173-185。
常寧文 〈略論中國公案小說及其價值〉,《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第5期,1999,頁108-111。
張躍生 〈《水滸傳》的敘事結構及文化復調〉《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3,頁79-88。
寒操 〈《施公案》的刊行年代〉,《古典文學知識》,1993,頁98-99。
楊世宏 〈論武俠的生存背景〉,《齊魯學刊》第1 期,1998,頁62-68。
楊瑞松 〈身體、國家與俠-淺論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身體觀和英雄崇拜〉,《中國文哲研究所通訊》第10卷第3期,2000,頁87-106。
漢沽一中理論組 〈從清代公案小說看《水滸》的反動影響〉,《天津師院學報》第1期,1976,頁66-69。
路雲亭 〈武俠文化與中華民族男性精神品格的構建〉,《文史知識》第7期,1991,頁73-78。
路雲亭 〈忠俠、花俠、匪俠-清大武俠人物墮落性類型〉,《古典文學知識》第5期,1992,頁71-76。
齊裕焜 〈論隋唐系統小說的演化〉,《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8,頁16-29。
齊裕焜 〈公案俠義小說簡論〉,《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1991,頁1-11。
寧稼雨 〈《水滸傳》與中國綠林文化-兼談墨家思想對綠林文化的影響〉,《文學遺產》第2期,1995,頁74-78。
劉世德、鄭紹基 〈清代公案小說的思想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俠五義》為例兼論「清官」和「俠義」的實質〉,《文學評論》第2期,1964,頁41-60。
劉蔭柏 〈清代俠義小說概敘〉,《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0,頁41-54。
劉智民 〈論遊俠與游民〉,《史學會刊(師大)》第36期,1992,頁93-101。
魯德才 〈歷史中的俠與小說的俠-論古代文化觀念中武俠性格的變遷〉,《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6期,2001,頁17-23。
鄭樹森 〈大眾文學‧敘事‧文類〉,《二十一世紀》第4期,1991,頁113-119。
鄧仕樑 〈說俠義-試論中國文學裏的俠義精神〉,《國文天地》7卷第2期,
1991,頁68-73。
蔡明真 〈談唐豪俠小說中的恩與仇〉,《輔大中研所學刊》第6期,1996,頁329-343。
衛聚賢 〈彭公案考〉《東方雜誌》44卷7號,1948,頁40-45。
鍾年 〈俠士論俠〉,《歷史月刊》第132期,1999,頁112-117。
戴雅雯著,呂建忠譯 〈公堂與私仇:中、西劇場里的正義觀〉《第十九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集》,1996,台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魏文哲 〈華夷之分與君臣大義〉,《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7,頁231-238。
韓雲波 〈論中國俠文化的基本特徵-中國俠文化形態論之一〉,《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3,頁104-111。
韓雲波 〈論俠的流氓特徵與俠文化的虛偽〉,《社會科學輯刊》第1期,1994,頁123-128。
韓雲波 〈論俠與俠文化的享樂特徵-中國俠文化形態論之三〉,《天府新論》第2期,1994,頁68-73。
韓雲波 〈俠的文化內涵與文化模式〉,《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4,頁91-96。
韓雲波 〈俠與俠文化的自由理想-中國俠文化形態論之五〉,《天府新論》第1期,1996,頁58-62。
韓雲波 〈論清末民初的武俠小說〉,《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9,頁108-112。
羅立群 〈「武功」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文史知識》第7期,1990,頁65-70。
羅立群 〈武俠小說的兩條發展線-盜俠與官俠〉,《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1991,頁41-44。
羅立群 〈武俠小說與民族文化〉,《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1991,頁65-70。
羅嘉慧 〈「俠義」的蛻變及歷史定位-談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9卷第6期,1999,頁23-28。
譚正璧 〈論《小五義》〉《上海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81,頁133-136。
龔鵬程 〈論清代的俠義小說〉,《明清小說研究》第3、4期合刊本,1990,頁75-92。
龔鵬程 〈美人如玉劍如虹-漫說清末儒俠的俠骨柔情〉,《國文天地》5卷第12期,1990,頁28-31。
龔鵬程 〈英雄與美人-晚明晚清文化景觀再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 卷4期,1999,頁63-75。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6151505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61515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志民<br>陳錦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霍建國zh_TW
dc.creator (作者) 霍建國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14:30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14: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4: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61515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24-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15150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是三部以公案與俠義題材融合而成的同類型小說,它們保留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既有的元素,題材融合的原因是時代背景的反映、章回化的演變、理想人物的期待與讀者的欣賞需求。
小說原著以公案為主、俠義為輔。在公案情節上,大多數是延續公案小說的
人命案與賊盜案,以數案相連或案中有案的形式呈現;由於俠義題材的加入,謀叛的政治案件、盜印信、盜內府財物、謀殺朝廷命官與採花大盜犯姦殺人案件逐漸增多。綠林與清官的結合,是俠義情節的中心,主要表現在豪傑投靠、豪傑護主、豪傑破案三方面。小說中官吏,清官特徵漸少,忠臣形象漸多;綠林人物無論是水寇、土匪、紳匪均呈現集團化特性;官俠性格趨向「忠義」,認同當代法律秩序;游俠強調隨機應變、譎詐多端,「從遊戲中生出俠義來」的俠義特徵。小說語言除了訟詞、判詞的沿用,因俠義題材的加入,江湖隱語的使用,加添了小說綠林犯罪情節的真實感。小說原著主題思想除了表現出清官意識、俠義思想,更強調勸善懲惡的傳統思維。小說內容思想表現出非主流社會義的道德觀、任官朝廷的價值觀、建立聲譽的價值觀、追逐眼前利益的價值觀。也反映出當代紳衿階層與皇糧莊頭危害百姓的社會現象以及政治衝突事件。
小說續書呈現俠義興起,公案隱退的局面。《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三部小說續作的目的,主要有商業、政治、心理三類因素。情節著重在破獲政治叛亂案件、異姓結義、破奇樓奇陣、打擂臺與黑店犯罪,並加入特殊武功、武器、暗器的描寫。小說人物強調英雄與超人的塑造,並製造出魔怪邪惡人物與奇特的綠林女子。江湖隱語繼續沿用,訟詞、判詞僅存於《施公案》中。小說內容由於俠義漸多,官俠重名爭功、嚮往武將官職,綠林犯法露名的觀念成為表現的重點。
《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三部小說中公案隱退,但未絕跡;俠義抬頭,綠林的集團運作,與統治階級聯合打擊綠林同道的小說傳承,由姚民哀的「會黨小說」接班。「會黨小說」小說產生於清末民初綠林的蓬勃、新小說後期的通俗化、武俠與偵探小說獨立的時代,姚民哀以彈評藝人身份,運用評書技巧,從事會黨小說的創作。情節內容以揭露江湖秘聞與會黨秘密為主,小說人物著重描寫習武者與幫會人物,小說語言大量使用江湖隱語與幫會切口,小說內容主要反映出下層社會爭面子的價值觀,與軍閥時期兵匪不分家的社會現象。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Shi Gong-An, San Xia Wu Yi and Peng Gong-An are three similar types of fictions plotted with a fusion of ‘Gong-An’ and chivalry which retain the existing elements of ‘Gong-An’ fictions and chivalry fictions. The fusion of plots is the results from the reflection of time, the transition of contextualization, the expectations for ideal characters and the readers’ need.
The originality of the fictions is primarily based on ‘Gong-An’ aided with chivalrous tales. The ‘Gong-An’ plot is mainly a continuation of ‘Gong-An’ fictions’ homicides and thefts presented by means of serial cases or cases within c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chivalrous plot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ases of political rebellions, theft of official seals or government property, murder of imperial court officials and raping. The union of bandits and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presented in the forms of heroes’ defections, protection of masters and breaking of cases, is the center of chivalrous plots. Features of these fictions include that there are more royal court officials than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that bandits, whether pirates, brigands or evil gentry, demonstrate syndicate characteristics; that knight-errant-turned-court-officials, tending to be loyal,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law and and order of that time; that knight-errants, borne ‘chivalry out of wandering in life’, characterize themselves with improvisation and treachery. The diction of these fictions, in addition to using litigators’ phrases, jargons of the underworld and chivalrous plots boosts the virtual reality of fictional crime scenes. Except for demonstrating the incorruptibility of the officials chivalrous ideas, the main themes of these fictions also stresses the traditional ‘do no evil’ teaching. The contents of these fictions reveal not only values of a non-mainstream social moral judgment, of being imperial court officials, of building of good names and of pursuing immediate profits but political clashes and social incidents of common people being intimidated by gentry and imperial agents.
The sequels of Shi Gong-An, San Xia Wu Yi and Peng Gong-An, showing the rise of chivalry and the fall of ‘Gong-An’, are created for commercial, 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asons. The plots emphasize heavily on breaking political rebellions, unifying of brethren for justice, cracking booby trapped buildings, winning the fights and striking clip joint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special martial arts, tactics and weaponry. The characters contain not just super heroes and unique females of the underworld, monsters and evil figures are also introduced. The jargons of the underworld continue to be used. However, the litigators’ phrases are only used in Shi Gong-An. More plots features chivalry, knight-errant-turned-court-officials craving for promotion in the military, the underworld’s attempt to challenge the law to be known.
‘Gong-An’ in Shi Gong-An, San Xia Wu Yi and Peng Gong-An gradually diminishes but is never extinct. ‘Syndicate fiction’, created by Yao Ming-ai, who, as a minstrel, using his skills of reviewing books, engages himself in writing that contains a tradition of the rise of chivalry, the functioning of the underworld and the joint operation with ruling class to nail down fellow gang members of the underworld. Syndicate fiction focuses its plots on discovering the secrets of the underworld and the syndicate with an emphasis on illustrating martial arts students and syndicate principals, using numbers of underworld jargons as dialogues, reflecting the underworld’s keen face-saving sense of value and the social phenomena in the warlord period when soldiers and bandits are sometimes hard to differentiat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現況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困境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俠義公案小說的產生
第一節 公案小說的意義與特徵
第二節 俠義小說的意義與特徵
第三節 俠義公案題材融合原因的探討
第三章 公案為主、俠義為輔的小說原著(上)
第一節 融合化的情節
第二節 類型化的人物
第三節 通俗化的語言
第四章 公案為主、俠義為輔的小說原著(下)
第四節 忠義的創作理念
第五節 綠林的社會心理
第六節 政治社會的反映
第五章 俠義抬頭、公案隱退的小說續書
第一節 小說續作的原因與方式
第二節 續書創作的沿襲與新貌
第三節 續書反映的現象與心理
第六章 俠義會黨小說的接班
第一節 小說產生的社會環境
第二節 姚民哀與俠義會黨小說
第三節 俠義會黨小說《江湖豪俠傳》與《荊棘江湖》
第七章 結論
zh_TW
dc.format.extent 44807 bytes-
dc.format.extent 164762 bytes-
dc.format.extent 172666 bytes-
dc.format.extent 527613 bytes-
dc.format.extent 864071 bytes-
dc.format.extent 986340 bytes-
dc.format.extent 653086 bytes-
dc.format.extent 955397 bytes-
dc.format.extent 986543 bytes-
dc.format.extent 60124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61515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公案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俠義公案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施公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三俠五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彭公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Gong-An fic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valrous Gong-An fic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hi Gong-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an Xia Wu Yi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eng Gong-Anen_US
dc.title (題名) 從公案到俠義—《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小說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工具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錫根 《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少光、林晨、陳江 《中國民間秘密用語大全》,惠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陵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清原、牟仁隆、韓錫鐸 《小說書坊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介凡 《中華諺語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蘇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曲彥斌 《俚語隱語行話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存仁 《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律例館編 《大清律例彙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楷第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高宗敕撰 《清朝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聖祖御製 《全唐詩》,台北:名倫出版社,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崑岡等 《大清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慎 《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夏曉虹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霖、韓同文 《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白融 《京劇劇目辭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延武 《中國江湖隱語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 大塚秀高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改訂稿》東京:汲古書院,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著,朱金鵬、朱荔譯 《歐美文學術語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干寶 《搜神記》,台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成龍 《于清端公政書》,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潤琦 《清末民初小說書系‧武俠卷》,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學彬 《水滸傳講義》,台北:實學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康 《兒女英雄傳》,中和:建宏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維 《宋元戲曲史》,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夢鷗 《唐人小說校釋》,台北:正中書局,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 《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 《偉大的同情》,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學泰 《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汝梅、張羽 《中國小說理論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晶 《西方通俗小說:類型與價值》,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藝術研究院 《讀者反應批評》,北平: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龍圖公案》,台北:天一出版社,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林公案》,台北:天一出版社,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新民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神明公案》,《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廉明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皇明諸司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詳刑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明鏡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詳情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金石緣》,永和:漢源文化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 《續兒女英雄傳》,永和:漢源文化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仙俠五花劍》,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施公全案》,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 《續小五義》(上海書局本),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施公案》,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施公案》,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 《小五義》(廣百宋齋本),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包公案》(龍圖公案),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 《繡像繪圖小五義全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 《繡像忠烈續小五義》(簡青齋本),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題撰人《續俠義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巴泰 《世祖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另境 《中國小說史料》,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慶東 《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丘明 《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著,日 瀧川龜太郎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台北:中新書局,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玉昆 《七俠五義》,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玉昆 《三俠五義》,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麟 《章回小說通論》,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遇時編 《百家公案》,《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平江不肖生 《江湖奇俠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 《中國京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祖望 《鮚埼亭外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少甫 《中國出版簡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 《常熟掌故》,南京: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池子華 《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曲彥斌 《中國鏢行-中國保安業史略》,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文瀾 《古謠諺》,北京,中華書局,1958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偉傑 《從娛樂行為到烏扥邦衝動--金庸小說再解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漁 《李漁全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昉 《太平廣記》,台北:新興書局,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修生、李真渝 《古代小說與戲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漢秋、朱萬曙 《包公系列小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揚 《中國民間故事形態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延壽 《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雨堂 《萬花樓演義》,台北:三民書局,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德裕著,傅璇琮、周建國校箋 《李德裕文集校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忠昌 《古代小說續書漫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毓江 《墨子校注》,台北:廣文書局,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自牧 《夢粱錄》,《學津討原》,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淑 《江淮異人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虞公 《清紅幫演義》,台北:漢源文化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白匋 《古代包公戲選》,合肥:黃山書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福輝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同瑞等編 《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同賓 《楊小樓傳》,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正光 《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小蓬 《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俶 《諧史》,北京:中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 《吾國與吾民》,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香伶 《唐代游俠詩歌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保淳 《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英(錢杏邨) 《阿英說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英(錢杏邨) 《晚清小說史》,台北:商務印書館,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瑤 《中國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伯乃 《現代小說論》,台北:三民書局,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輔 《京戲近百年瑣記》,西雅圖:周肇良書畫館,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密 《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樹人 《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啟志等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建超 《秘密社會與中國民主革命》,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劍東 ,《武俠文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潤婷 《中國近代小說演變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雍 《民國綠林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煙橋 《中國小說史》,台北:長安出版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曄 《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伯群 《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伯群編 《幫會名家姚民哀》《民初都市通俗小說》,台北:業強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伯群 《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計有功 《唐詩紀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耐得翁 《都城紀勝》,《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龍駒走血記》,《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三鳳爭巢記》,《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獨眼大盜》,《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俠骨恩仇記》,《紅玫瑰》,上海:世界書局,19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荊棘江湖》,《紫羅蘭》,上海:大東書局,1926-19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四海群龍記》,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段玉明 《中國市井文化與傳統曲藝》,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適 《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士瑩 《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仲權編 《武俠小說研究參考資料》,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耐庵、羅貫中 《水滸全傳》,台北:里仁書局,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忠義 《三俠五義系列小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班固 《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悅 《漢紀》,台北:臺灣商務出版公司,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海上劍癡 《仙俠五花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桃花館主編 《七劍十三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浦琳 《清風閘》,台北永和:漢源文化事業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海光 《中國文化的展望》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珂 《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慕雲 《中國戲劇史》,《民國叢書》一編 ,上海:上海書店,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岱 《小說形態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振貴 《中國古代戲劇統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城北 《京劇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時萌 《晚清小說》,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中道 《珂雪齋前集》,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宣揚 《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振方 《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著,《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家餕 《清朝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寶琦 《洪門真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寶琦 《中國秘密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寶琦 《中國地下社會‧清前期秘密社會卷》,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寶琦 《中國地下社會‧晚清秘密社會卷》,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韋民 《游民陰魂》,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光憲 《北夢瑣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遜 《明清小說論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紹先 《英雄之死與美人遲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等 《晚清文學叢鈔》,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壽 《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康祺 《郎潛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汝衡 《說書史話》,北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 《晚清古典戲劇的歷史意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屏 《清門考源》,《民國叢書》一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 《陳平原小說史論集》,北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 《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 《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秀選校 《古今律條公案》,《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陳克 《中國語言民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林、馮保善、李忠明 《章回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 《文化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 《技藝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 《人論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 《文學金庸》,台北:知書房,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 《金庸小說之武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 《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 《金庸小說藝術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來新 《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慶藩 《莊子集解》,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小亭 《濟公傳》,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漢城 、張庚 《中國戲曲通史》,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精銳等 《車王府曲本提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建 《古代法官面面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廣瑞、貪夢道人 《永慶升平全傳》,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亦冰 《俠義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亦冰 《俠義公案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脫脫 《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揚 《大眾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貪夢道人、佚名 《彭公案》,北京:寶文堂書店,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貪夢道人 《彭公案》,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貪夢道人 《彭公案》,台北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岩柏 《中國公案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岩柏 《公案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彰健 《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 《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竹三 《論元雜劇的清官形象》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鐵池 《當代美國小說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崇彝 《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夢龍 《古今小說》,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夢龍 《警世通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夢龍 《醒世恆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琴川居士編輯 《皇清奏議》,永和:文海出版社,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岱 《陶庵夢憶》,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潮 《虞初新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風 《公案小說漫話》,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稔穰 《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贛生 《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琢 《中國文明與魯迅的批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火慶 《不入流的智慧》,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樂成《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正玲 《悲壯與蒼涼-水滸意識的探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潚 《晚清鄉土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隆興 《中國戲曲史話》,北京:新華書店,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哲聲 《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流變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洪生 《葉洪生論劍》,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濤、張廷興 《江湖社會習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倫編輯 《杜詩鏡銓》,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昌年 《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 《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 《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一多 《聞一多全集》台北:里仁書局,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僧祐 《弘明集》,台北:佛光文化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家駒 《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治襄 《庚子西狩叢談》,香港:靈文書局,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鶚 《老殘遊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餗 《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介民 《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若愚 《中國之俠》,上海:三聯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蔭柏 《中國武俠小說史‧古代部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義慶 《世說新語》,台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炳澤 、王春桂 《中國通俗小說概論》,台北:志一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烈茂等著 《車王府曲本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曄原《大眾文藝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翟學偉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赫治清、吳兆清 《中國幫會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路應昆 《中國戲曲與社會諸色》,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如山 《京劇的變遷》,《民國叢書》二編 ,上海:上海書店,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裕焜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爾巽 《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煥亭 《奇俠精忠全傳》,成都:巴蜀書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 《魯迅全集》,台北:唐山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 《魯迅雜文全編》,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濟南:齊魯書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濟南:齊魯書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德才 《三俠五義》,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證因 《鷹爪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 《通俗文學》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天挺 《清史探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翦伯贊 《中國史論集》,《民國叢書》二編 ,上海:上海書店,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少卿 《中國秘密社會概況》,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大法師 《中國的幫會》,《民國叢書》四編,上海:上海書店,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修、宋祁 《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健 《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宿榮 《施公案和彭公案》,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允升 《唐明律合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瑞兆、郭明志 《全金詩》,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鄺健行 《武俠小說閒話》,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俊 《千古世人俠客夢》,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象樞 《寒松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瞿同祖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一山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金林 《中國現代通俗小說選評‧偵探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聶田盛 《五女七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著,王先謙集解 《韓非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雲波 《中國俠文化--積澱與承傳》,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燁 《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達先 《中國評書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明道 《荒江女俠》,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廷亮 《晚清小說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 《大俠》,台北:錦冠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翻譯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 Alan Swingewood著,馮建三譯 《大眾文化的迷思》台北:遠流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 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Dominic Strinati)著,周憲、許鈞譯 《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 佛斯特(E.M.Forster)著,李文彬譯 《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n)著,鄭明萱譯 《盜匪》,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杰夫瑞‧C‧亞歷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史蒂芬‧謝德門(Steven Seidman)編,吳潛誠總編校 《文化與社會》,新店:立緒文化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 華萊士‧馬丁著,伍曉明譯 《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 伊恩‧P‧瓦特(Lan Watt)高原、董紅鈞譯 《小說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C. Howard著,李茂興 藍美華譯 《文化人類學》,台北:弘智文化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 貝思飛(Phil Billingsley)著,徐有威等譯 《民國時期的土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 貝思飛(Phil Billingsley)主編 《洋票與綁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 理查德‧凱勒‧西蒙(Simon, Kichard Keller)著,關山譯 《垃圾文化-通俗文化與偉大傳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 韋勒克(Rene Wellek)等著,王夢鷗等譯 《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 H‧R‧姚斯、美 R‧C‧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 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民國叢書》四編,上海:上海書店,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 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譯,《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 王德威著,宋偉杰譯 《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琰玲 《明清公案小說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炫坤 《三俠五義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錦彥 《唐代劍俠傳奇及其政治社會之關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玫文 《三俠五義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華 《施公案與清代法治》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智聰 《從公案到偵探-晚清公案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美玲 《三俠五義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貞 《施公案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鴻志 《施公案的江湖世界》 國立中正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淑媚 《施公案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清惠 《從原始劍俠仙俠-古典小說中「劍俠」形象及其轉變》 私立淡江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春子 《明代公案小說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霍建國 《《三言》公案小說的罪與法》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論文集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崇一 〈中國傳統價值的穩定與變遷〉,《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 〈中國近代知識普及運動與通俗文學之興起〉,《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 〈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之生態環境及社會功能〉,《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 〈從社會生態看清代民間鏢局〉,《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地 〈太平天國會盟書及其他〉,《清史與近代史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保淳 〈中國古代公案小說概述〉,《中國古典小說賞析與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伯群 〈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國文天地》,台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幼垣 〈話本小說中的俠〉,《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幼垣 〈明代公案小說的版本傳統-《龍圖公案》考〉,《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述宇 〈水滸傳-法外強徒的宣傳文學〉《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台北:中華復興月刊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述宇 〈水滸傳的宣傳藝術-紅顏禍水〉《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台北:中華復興月刊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清代的捕快和刑罰〉,《清史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原載《歷史月刊》第25期,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義結金蘭四海皆兄弟--清代秘密會黨〉,《清史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故宮檔案與清代地方行政研究--以幕友胥吏為例〉,《清史論集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戰爭與地理--以清朝嘉慶初年川陝楚白蓮教之役為例〉,《清史論集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清代道光年間的民間秘密宗教〉,《清史論集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清代漕運糧船幫與青幫的起源〉,《清史論集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四海之內皆兄弟--歷代的秘密社會〉,《清史論集十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吉發 〈評介秦寶琦著《中國地下社會》〉,《清史論集十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林 〈民俗文學的源流與武俠小說的定位〉,《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 〈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 〈類型等級與武俠小說〉,《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成章 〈教會源流考〉,《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法 〈晚清的歷史動向及其小說發展的關係〉,《晚清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平 〈朱萊庵小傳〉,《南社叢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承基 〈讀《小五義》再談選錄問題〉,《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第2輯,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洪生 〈論革命與武俠創作〉,《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洪生 〈磨劍十月試金石〉,《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平 〈近代會黨與土匪〉,《中國秘密社會概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曉楓 〈元代公案劇的基型結構〉,《文學評論第四集》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 〈學界的三魂〉,《華蓋集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健 〈晚清翻新小說綜論〉,《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相愷 〈《施公案》小說與施公戲〉,《稗海訪書錄》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orge A.Hayden著,梁曉鶯譯 〈元及明初的公堂劇〉,《中國文學論著譯叢》台北:學生書局,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卜安淳 〈什麼是公案小說〉,《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1990,頁74-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卜安淳 〈公案小說的創作藝術〉,《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1992,頁7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志遠 〈明清小說與明清社會〉,《文史知識》第12期,1988,頁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志遠 〈武林世界與歷史真實〉,《文史知識》第8期,1992,頁64-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祖獻 〈論鴉片戰爭至甲午時期小說的特點〉,《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0,頁55-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 〈清代公案小說之撰著風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1994,頁121—1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 〈敢誇巾幗勝鬚眉-女俠與中國古代俠文學主題〉,《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1995,頁63-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 〈俠盜慕清官的文學言說-中國古代俠文學主題片論〉,《丹東師專學報》第3期,1998,頁5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 〈論明清通俗小說中「賭技服人」母題〉,《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9,頁50-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 〈古代俠義復仇故事流變及其三種傾向〉,《陰山學刊》第13卷第2期,2000,頁4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毅 〈明代通俗小說中清官故事的興盛及其文化意義〉《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4期,2001,頁117-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俊年 〈俠義公案小說的演化及其在晚清繁盛的原因〉,《文學評論》第4期,1992,頁120-1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學泰 〈通俗文學作家中的江湖藝人〉,《文史知識》第8期,1998,頁1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永洪 〈清官原型批判〉,《文藝評論》,1998,頁68-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小俠 〈包公形象的戲劇演化〉,《當代戲劇》第4期,1999,頁48-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毓英 〈榮譽、仁義、武士精神-中外俠士精神真面目〉,《國文天地》5卷第12期,1990,頁36-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平 〈簡論吳三桂演義〉,《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8,頁244-2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麟 〈略論《西遊記》續書三種〉《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0,頁150-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水 〈近百年來皮黃劇本作家〉,《劇學月刊》3卷第10期,1934,頁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國華 〈略論通俗文學的批評策略〉,《文藝研究》第6期,1997,頁83-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忠明 〈試論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結構模式〉,《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1,頁182-1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真瑜 〈戲劇對小說的接受的文化價值〉,《文史知識》第6期,1993,頁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涌豪 〈古代遊俠社會關係之考究〉,《殷都學刊》第2期,1994,頁38-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涌豪 〈古代遊俠人格特徵之考究〉,《殷都學刊》第1期,1995,頁40-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涌豪 〈古代遊俠人格特徵再考究〉,《殷都學刊》第1期,1996,頁2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樺 〈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傳統〉,《文史知識》第1期,1991,頁5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風 〈淺論武俠小說的流變〉,《殷都學刊》第1期,1993,頁6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保淳 〈民國以來「武俠小說研究」評議〉,《古典文學》第13期,1995,頁259-2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保淳〈從荒原到苗圃-「武俠研究」的新視域〉,《文訊月刊》第193期,2001,頁35-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奇 〈簡論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續書的分類及歷史的評估〉,《湖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第11卷3期,1994,頁49-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洪波 〈俠義小說與文化觀念-關於明清俠義小說的思考〉,《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9,頁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洪波 〈清官形象與清官意識—對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上海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洪波 〈公案小說與法治意識—對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1996,頁4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越才 〈《小五義》等清俠義小說為何能贏得讀者〉,《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1989,頁218-2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一平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尚武主題〉,《浙江月刊》第1期,1993,頁88-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潤婷 〈試論俠義公案小說的形成與演變〉,《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0,頁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慶華 〈墮落與救贖-俠客的兩重命運〉,《孔孟月刊》35卷第7期,1997,頁44-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小毛 〈清官意識生成的深層動因及其危害〉,《湘潭大學學報》第21卷第6期,1997,頁49-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依 〈對公案文學研究的幾點看法〉,《中州學刊》第1期,1992,頁82-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我之恩物〉,《紅玫瑰》3卷第14期,1927,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小說浪漫譚〉,《紅玫瑰》5卷第6期,1929,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兩間的點綴〉,《紅玫瑰》5卷第15期,1929,頁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萬想不到……這一回〉,《紅玫瑰》6卷第1期,1930,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箬帽山王》開場的重要報告〉,《紅玫瑰》6卷第1期,1930,頁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民哀 〈說書瑣話〉,《紅玫瑰》6卷30期,1930,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小五義》、《續小五義》的刊行者石鐸及其文光樓書坊〉,《編輯學刊》第6期,1995,頁96-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跨越話語類型的新建構-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傳承與創新〉,《廣東社會科學》第1期,1997,頁128-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清代中後期出版業的發展與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繁榮〉,《編輯學刊》,1997,頁7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與清代中後期大眾文化心裡〉,《通俗文學評論》,第4期,1999,頁131-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繁榮與清代北京曲藝業的發展〉,《北京社會科學》2期,1998,頁109-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三俠五義》與《小五義》《續小五義》關係辨〉,《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3期,1999,頁102-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清代京劇公案俠義戲略談〉,《古典文史知識》,第4期,2000,頁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懷明 〈清末民初公案小說的蛻變與轉型〉,《古典文史知識》,第6期,2001,頁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德君 〈明清歷史演義小說中的明君形象的審美文化意識〉,《齊魯學刊》第3期,2001,頁78-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斯年 〈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的孕育〉,《歷史月刊》第82期,1994,頁86-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荊學義 〈晚清武俠公案小說與農耕文化〉,《內蒙古大學學報》第1 期,1991,頁107-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玉明 〈武俠小說與人類的超人崇拜心理〉,《文史知識》第3期,1993,頁87-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皋于厚 〈論明清小說對「說書模式」的超越〉,《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6卷第3期,2000,頁2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皋于厚 〈明清小說中的吏役形象〉,《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0,頁58-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涂秀虹 〈包公戲與包公小說的關係〉,《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期,1997,頁75-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壽仙 〈顧炎武論明代官場病〉,《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1999,頁64-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培恆 〈從遊俠到武俠-中國俠文化的歷史考察〉,《復旦學報(社科版)》第3期,1994,頁75-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錦釗師 〈現存石派書考〉,《國立台北商專學報》第24期,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錦釗師〈談石玉昆與《龍圖公案》以及《三俠五義》的來源〉,《書目季刊》27卷第4期,1994,頁107-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華 〈立足於發現〉,《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8,頁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大康 〈漫談小說「識語」〉,《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1,頁218-2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雙陽 〈中國俠文化流變試探〉,《中山大學學報》第36卷第4期,1996,頁7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立新 〈簡論古典小說中的清官形象〉,《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1996,頁5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軍 〈《七劍十三俠》的思想與藝術〉,《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1992,頁173-1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寧文 〈略論中國公案小說及其價值〉,《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第5期,1999,頁108-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躍生 〈《水滸傳》的敘事結構及文化復調〉《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3,頁7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寒操 〈《施公案》的刊行年代〉,《古典文學知識》,1993,頁98-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世宏 〈論武俠的生存背景〉,《齊魯學刊》第1 期,1998,頁62-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瑞松 〈身體、國家與俠-淺論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身體觀和英雄崇拜〉,《中國文哲研究所通訊》第10卷第3期,2000,頁87-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沽一中理論組 〈從清代公案小說看《水滸》的反動影響〉,《天津師院學報》第1期,1976,頁66-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路雲亭 〈武俠文化與中華民族男性精神品格的構建〉,《文史知識》第7期,1991,頁73-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路雲亭 〈忠俠、花俠、匪俠-清大武俠人物墮落性類型〉,《古典文學知識》第5期,1992,頁7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裕焜 〈論隋唐系統小說的演化〉,《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88,頁16-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裕焜 〈公案俠義小說簡論〉,《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1991,頁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寧稼雨 〈《水滸傳》與中國綠林文化-兼談墨家思想對綠林文化的影響〉,《文學遺產》第2期,1995,頁74-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世德、鄭紹基 〈清代公案小說的思想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俠五義》為例兼論「清官」和「俠義」的實質〉,《文學評論》第2期,1964,頁41-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蔭柏 〈清代俠義小說概敘〉,《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0,頁4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智民 〈論遊俠與游民〉,《史學會刊(師大)》第36期,1992,頁93-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德才 〈歷史中的俠與小說的俠-論古代文化觀念中武俠性格的變遷〉,《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6期,2001,頁1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樹森 〈大眾文學‧敘事‧文類〉,《二十一世紀》第4期,1991,頁113-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仕樑 〈說俠義-試論中國文學裏的俠義精神〉,《國文天地》7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1,頁68-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真 〈談唐豪俠小說中的恩與仇〉,《輔大中研所學刊》第6期,1996,頁329-3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聚賢 〈彭公案考〉《東方雜誌》44卷7號,1948,頁40-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年 〈俠士論俠〉,《歷史月刊》第132期,1999,頁112-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雅雯著,呂建忠譯 〈公堂與私仇:中、西劇場里的正義觀〉《第十九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集》,1996,台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文哲 〈華夷之分與君臣大義〉,《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7,頁231-2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雲波 〈論中國俠文化的基本特徵-中國俠文化形態論之一〉,《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3,頁104-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雲波 〈論俠的流氓特徵與俠文化的虛偽〉,《社會科學輯刊》第1期,1994,頁123-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雲波 〈論俠與俠文化的享樂特徵-中國俠文化形態論之三〉,《天府新論》第2期,1994,頁68-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雲波 〈俠的文化內涵與文化模式〉,《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4,頁91-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雲波 〈俠與俠文化的自由理想-中國俠文化形態論之五〉,《天府新論》第1期,1996,頁58-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雲波 〈論清末民初的武俠小說〉,《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9,頁108-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立群 〈「武功」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文史知識》第7期,1990,頁65-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立群 〈武俠小說的兩條發展線-盜俠與官俠〉,《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1991,頁4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立群 〈武俠小說與民族文化〉,《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1991,頁65-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嘉慧 〈「俠義」的蛻變及歷史定位-談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9卷第6期,1999,頁23-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正璧 〈論《小五義》〉《上海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81,頁133-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 〈論清代的俠義小說〉,《明清小說研究》第3、4期合刊本,1990,頁75-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 〈美人如玉劍如虹-漫說清末儒俠的俠骨柔情〉,《國文天地》5卷第12期,1990,頁28-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 〈英雄與美人-晚明晚清文化景觀再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 卷4期,1999,頁63-7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