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王弼老子注與魏晉學風
作者 劉鳳萍
貢獻者 唐翼明
劉鳳萍
關鍵詞 王弼老子注
魏晉學風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6:40 (UTC+8)
摘要 時代學風對王弼的思想造成影響,時代學風經由王弼的篩選、吸收而反映在他的《老子注》中。作者並不是一部冷冰冰的傳輸機器,不可能毫無選擇性地接收了所有的訊息,又毫無保留或篩檢地將它拋擲出去;作者在吸納時代風氣時,已因個人思想性格的好惡而對時代風氣有所選取、有所拋棄。因此,王弼的《老子注》所呈現的,除了他個人的思想之外,也反映了時代學術風氣的特色。而這樣的作品不僅在魏晉學術思潮中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也對魏晉學術產生影響。

「時代學風對個人著作的影響」和「個人著作對時代學風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循環:時代學風影響了個人著作,而個人著作完成後,又反過來對時代學風造成影響,為時代學風所吸收,成為其中的新要素,推動時代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王弼《老子注》與魏晉學風即為此一想法之例證。
參考文獻 司馬遷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72一版五刷
沈德潛 《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1990一版7刷
房玄齡等 《晉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本刊印,1955
河上公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97一版二刷
范曄 《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6一版八刷
徐震堮 《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桓譚 《新論》臺北,中華書局據抱經堂輯本校刊,1966
班固 《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荀悅 《漢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臺二版
高明 《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
張湛 《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58
郭象 《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
陳啟天 《韓非子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
陳壽 《三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彭鐸 《潛夫論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5
揚雄 《太玄經》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
楊明照 《文心雕龍校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
黃暉 《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
董仲舒 《春秋繁露》臺北,中華書局據抱經堂本校刊,1965
虞世南 《北堂書鈔》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樓宇烈 《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92
歐陽詢等 《藝文類聚》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
蕭子顯 《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魏徵等 《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嚴遵 《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1997一版二刷
顧炎武 《日知錄》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
王葆玹 《正始玄學》 濟南,齊魯書社,1987
王葆玹 《玄學通論》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
王曉毅 《王弼評傳》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田文棠 《魏晉三大思潮論稿》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
朱立元 《接受美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牟宗三 《才性與玄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牟宗三 《魏晉玄學》 臺中,東海大學,1962
何啟民 《魏晉思想與談風》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
余英時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
吳康 《老莊哲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呂凱 《魏晉玄學析評》 臺北,世紀書局,1970
李清筠 《魏晉名士人格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周紹賢劉貴傑 《魏晉哲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
周紹賢 《魏晉清談述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林麗真 《王弼》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金春峰 《漢代思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唐翼明 《魏晉清談》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
容肇祖 《魏晉的自然主義》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二版
袁保新 《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
袁濟喜 《六朝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1989
高齡芬 《王弼老學之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張成秋 《老子王弼學》 臺北,中華民國老莊學會,1992
張海明 《玄妙之境》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張運華 《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許抗生 《三國兩晉玄佛道簡論》 濟南,齊魯書社,1991
許抗生 《魏晉思想史》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郭梨華 《王弼之自然與名教》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陳正雄 《王充學術思想述評》 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
陳鼓應 《老莊新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陳麗桂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
陳麗桂 《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章啟群 《論魏晉自然觀》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曾春海 《兩漢魏晉哲學史》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
湯用彤 《魏晉玄學論稿》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賀昌群等 《魏晉思想》 臺北,里仁書局,1995
賀榮一 《老子之道治主義》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8
董俊彥 《桓子新論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 《中國老學史》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趙書廉 《魏晉玄學探微》 安陽,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劉大傑 《魏晉思想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劉福增 《老子哲學新論》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
蔡忠道 《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盧盛江 《魏晉玄學與文學思想》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6
錢鍾書 《管錐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6
戴燕 《玄意幽遠——魏晉玄學風度》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
鄺士元 《魏晉南北朝研究論集》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羅宏曾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羅宗強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譚宇權 《老子哲學評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王葆玹 〈魏晉言意之辨的發展與意象思維方式的形成〉《中國文化月刊》第116期,臺中,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1989年6月
王曉波 〈〈解老〉、〈喻老〉──韓非對老子哲學的詮釋和改造〉《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51期,臺北,臺灣大學,1999年12月
白恩姬 〈王弼與歐陽建的言意之辨研究〉《鵝湖月刊》第211期,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3年1月
吳瑞文 〈試論王弼對老子形上思想的發展與轉化〉《中華易學月刊》十九卷12期,臺北,中華易學雜誌社,1999年4月
杜保瑞 〈王弼哲學的方法論探究〉《中華易學月刊》十九卷9期,臺北,中華易學雜誌社,1999年1月
汪惠敏 〈三國時代之經學〉《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9期,臺北,輔仁大學,1980年6月
汪惠敏 〈荊州學風與三國時代經學之關係〉《孔孟月刊》19卷4期,臺北,孔孟月刊社,1980年12月
林聰舜 〈王弼思想的一個面向:玄學式的體制合理化論述〉《清華學報》二十八卷1期,新竹,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1998年3月
林麗真 〈王弼玄學與黃老學的基本歧異〉《臺大中文學報》12期,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5月
邱宜文 〈王弼《易》注中之老子思想〉《鵝湖月刊》272期,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8年2月
唐翼明 〈魏晉清談與玄學之先驅人物荀粲考論〉《文與哲》2期,高雄,中山大學,2003年6月
唐翼明 〈從王弼答裴徽問看魏晉玄學之思想綱領與論述策略〉《中華學苑》50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7年7月
張鈞莉 〈論魏晉名士的自我意識〉《銘傳學刊》第十卷2期,臺北,銘傳管理學院,1999年4月
莊耀郎 〈魏晉反玄思想析論〉《國文學報》第24期,臺北,台灣師範大學,1995年6月
陳美惠 〈試探王弼之老學〉《中國文化月刊》206期,臺中,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1997年5月
劉榮賢 〈《王弼老子注》中王弼與老子思想之分界〉《靜宜人文學報》第9期,臺中,靜宜大學,1997年6月
蔡振豐 〈嚴遵、河上公、王弼三家《老子》注的詮釋方法及其對道的理解〉《文史哲學報》52期,臺北,臺灣大學,2000年6月
鄧秀梅 〈論牟宗三先生對王弼老學的詮釋〉《鵝湖月刊》290期,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9年8月
戴璉璋 〈王弼玄學思想的考察〉《鵝湖學誌》14期,臺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1995年6月
羅永樺 〈從幾個清談題目看魏晉士人之調和意識〉《中文研究學報》2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6月
嚴靈峰 〈論《老子》書中的「天道」、「人道」和「聖人之道」〉《哲學論集》第3期,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73年12月
嚴靈峰 〈老莊的認識論〉《東方雜誌》第十四卷5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11月
(以上僅列舉部分)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9151012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151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唐翼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鳳萍zh_TW
dc.creator (作者) 劉鳳萍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16:40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16: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6: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151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3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151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時代學風對王弼的思想造成影響,時代學風經由王弼的篩選、吸收而反映在他的《老子注》中。作者並不是一部冷冰冰的傳輸機器,不可能毫無選擇性地接收了所有的訊息,又毫無保留或篩檢地將它拋擲出去;作者在吸納時代風氣時,已因個人思想性格的好惡而對時代風氣有所選取、有所拋棄。因此,王弼的《老子注》所呈現的,除了他個人的思想之外,也反映了時代學術風氣的特色。而這樣的作品不僅在魏晉學術思潮中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也對魏晉學術產生影響。

「時代學風對個人著作的影響」和「個人著作對時代學風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循環:時代學風影響了個人著作,而個人著作完成後,又反過來對時代學風造成影響,為時代學風所吸收,成為其中的新要素,推動時代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王弼《老子注》與魏晉學風即為此一想法之例證。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漢魏之際學術風氣的變化
第一節 政治社會背景與士人態度的改變
第二節 繁瑣經學的簡化
第三節 從繁瑣神秘到簡約自然的天道人事觀
第四節 儒學的漸衰與老學的漸興

第二章 王弼的家世、性格與思想
第一節 王弼的家學淵源與荊州學風
第二節 時代風氣與王弼
第三節 王弼對《老子》的詮釋

第三章 王弼《老子注》的時代性
第一節 以「崇本息末」一語涵蓋《老子》思想
第二節 建立以無為本的思想體系
第三節 主張自然與名教並存
第四節 王弼《老子注》的語言

第四章 魏晉學者對王弼《老子注》的接受與反應
第一節 王弼之後學界對「本末有無」和「自然與名教關係」的討論
第二節 魏晉學者對王弼《老子注》思想及注疏理念的認同
第三節 王弼《老子注》與魏晉老學的興盛

結語
參考書目
zh_TW
dc.format.extent 14483 bytes-
dc.format.extent 17810 bytes-
dc.format.extent 30630 bytes-
dc.format.extent 73336 bytes-
dc.format.extent 58732 bytes-
dc.format.extent 110157 bytes-
dc.format.extent 55955 bytes-
dc.format.extent 20720 bytes-
dc.format.extent 3366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151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王弼老子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魏晉學風zh_TW
dc.title (題名) 王弼老子注與魏晉學風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72一版五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德潛 《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1990一版7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房玄齡等 《晉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本刊印,19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河上公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97一版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曄 《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6一版八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震堮 《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桓譚 《新論》臺北,中華書局據抱經堂輯本校刊,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班固 《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悅 《漢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臺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明 《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湛 《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象 《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啟天 《韓非子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壽 《三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鐸 《潛夫論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揚雄 《太玄經》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明照 《文心雕龍校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暉 《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仲舒 《春秋繁露》臺北,中華書局據抱經堂本校刊,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虞世南 《北堂書鈔》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樓宇烈 《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詢等 《藝文類聚》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子顯 《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徵等 《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遵 《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1997一版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炎武 《日知錄》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葆玹 《正始玄學》 濟南,齊魯書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葆玹 《玄學通論》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毅 《王弼評傳》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文棠 《魏晉三大思潮論稿》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立元 《接受美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 《才性與玄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 《魏晉玄學》 臺中,東海大學,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啟民 《魏晉思想與談風》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康 《老莊哲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凱 《魏晉玄學析評》 臺北,世紀書局,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清筠 《魏晉名士人格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紹賢劉貴傑 《魏晉哲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紹賢 《魏晉清談述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真 《王弼》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春峰 《漢代思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翼明 《魏晉清談》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容肇祖 《魏晉的自然主義》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保新 《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濟喜 《六朝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齡芬 《王弼老學之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成秋 《老子王弼學》 臺北,中華民國老莊學會,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海明 《玄妙之境》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運華 《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抗生 《三國兩晉玄佛道簡論》 濟南,齊魯書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抗生 《魏晉思想史》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梨華 《王弼之自然與名教》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雄 《王充學術思想述評》 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鼓應 《老莊新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桂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桂 《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啟群 《論魏晉自然觀》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春海 《兩漢魏晉哲學史》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用彤 《魏晉玄學論稿》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賀昌群等 《魏晉思想》 臺北,里仁書局,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賀榮一 《老子之道治主義》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俊彥 《桓子新論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 《中國老學史》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書廉 《魏晉玄學探微》 安陽,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大傑 《魏晉思想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福增 《老子哲學新論》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忠道 《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盛江 《魏晉玄學與文學思想》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鍾書 《管錐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燕 《玄意幽遠——魏晉玄學風度》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鄺士元 《魏晉南北朝研究論集》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宏曾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宗強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宇權 《老子哲學評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葆玹 〈魏晉言意之辨的發展與意象思維方式的形成〉《中國文化月刊》第116期,臺中,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19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波 〈〈解老〉、〈喻老〉──韓非對老子哲學的詮釋和改造〉《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51期,臺北,臺灣大學,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恩姬 〈王弼與歐陽建的言意之辨研究〉《鵝湖月刊》第211期,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瑞文 〈試論王弼對老子形上思想的發展與轉化〉《中華易學月刊》十九卷12期,臺北,中華易學雜誌社,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保瑞 〈王弼哲學的方法論探究〉《中華易學月刊》十九卷9期,臺北,中華易學雜誌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惠敏 〈三國時代之經學〉《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9期,臺北,輔仁大學,198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惠敏 〈荊州學風與三國時代經學之關係〉《孔孟月刊》19卷4期,臺北,孔孟月刊社,198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聰舜 〈王弼思想的一個面向:玄學式的體制合理化論述〉《清華學報》二十八卷1期,新竹,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199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真 〈王弼玄學與黃老學的基本歧異〉《臺大中文學報》12期,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宜文 〈王弼《易》注中之老子思想〉《鵝湖月刊》272期,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翼明 〈魏晉清談與玄學之先驅人物荀粲考論〉《文與哲》2期,高雄,中山大學,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翼明 〈從王弼答裴徽問看魏晉玄學之思想綱領與論述策略〉《中華學苑》50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鈞莉 〈論魏晉名士的自我意識〉《銘傳學刊》第十卷2期,臺北,銘傳管理學院,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耀郎 〈魏晉反玄思想析論〉《國文學報》第24期,臺北,台灣師範大學,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惠 〈試探王弼之老學〉《中國文化月刊》206期,臺中,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199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榮賢 〈《王弼老子注》中王弼與老子思想之分界〉《靜宜人文學報》第9期,臺中,靜宜大學,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振豐 〈嚴遵、河上公、王弼三家《老子》注的詮釋方法及其對道的理解〉《文史哲學報》52期,臺北,臺灣大學,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秀梅 〈論牟宗三先生對王弼老學的詮釋〉《鵝湖月刊》290期,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璉璋 〈王弼玄學思想的考察〉《鵝湖學誌》14期,臺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永樺 〈從幾個清談題目看魏晉士人之調和意識〉《中文研究學報》2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靈峰 〈論《老子》書中的「天道」、「人道」和「聖人之道」〉《哲學論集》第3期,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7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靈峰 〈老莊的認識論〉《東方雜誌》第十四卷5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以上僅列舉部分)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