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全真七子傳記及其小說化研究
作者 溫睿瀅
貢獻者 李豐楙
溫睿瀅
關鍵詞 全真七子
小說化
道教文學
出身修行傳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7:19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七部七真傳記──《金蓮正宗記》、《七真年譜》、《金蓮正宗仙源像傳》、《七真祖師列仙傳》、《七真因果傳》與《金蓮仙史》為文本,從敘事理論的角度探討七真傳記的小說化現象,並且研究此類宗教性文本在小說化之後呈現出的宗教義理以及社會、文化意涵。此類道教出身修行傳作品具有完整的「下降-上昇」結構,以傳述傳主的人間修行過程來闡釋道教「度脫」的概念。在正常與非常時空、身份的出入下,傳主透過受度與度人,完成超凡入聖的俗世願望,以及進入宗教人共同嚮往的神話世界。
參考文獻 一、《道藏》文獻(按冊數排序)
《金蓮正宗記》五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致字號,第五冊,頁127-159。
《七真年譜》,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致字號,第五冊,頁183-193。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致字號,第五冊,頁160-182。
《歷世仙真體道通鑑》五十三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鹹字號,第八冊,頁305-693。
《甘水仙源錄》十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神部、息字號,第三十三冊,頁117-260。
二、古代典籍(按原編著之朝代排序)
唐.李肇《唐國史補》三卷,台北:世界書局。
唐.崔令欽《教坊記》,台北:世界書局。
宋.羅燁《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5月。
金.元好問《遺山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三、學術專著(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傳記理論
郭丹《史傳文學:文與史交融的時代畫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楊正潤《傳記文學史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
劉紹唐編《什麼是傳記文學》,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
(二)小說專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學編輯室編《小說文體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8月。
石麟《中國古代小說批評概說》,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5月。
林辰《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張俊《清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7月。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發行,台北:新華經銷,1996年。
陳美林、馮保善、李忠明《章回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6月。
傅騰霄《小說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3月。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出版,台北:紅螞蟻總經銷,1998年。
蕭相愷《宋元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6月。
(三)寶卷專書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97年。
段平《河西寶卷的調查研究》,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四)道教專書
王志忠《明清全真教論稿》,四川:巴蜀書社,2000年8月。
李豐楙教授《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
局,1996年5月。
《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
局,1997年3月。
周良霄、顧菊英《元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苟波《道教與神魔小說》,四川:巴蜀書社,1999年8月。
柳存仁《道教史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張廣保《金元全真道內丹心性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7月。
卿希泰《續.中國道教思想史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台北:祥生出版社,1975年3月。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黃兆漢《中國神仙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11月。
詹石窗《道教與戲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鄭素春《全真教與大蒙古國帝室》,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6月。
《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四、小說作品(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何緝生《金蓮七真傳義》,上海:上海印刷廠印製,1979年4月。
林世田等編校《全真七子傳記(全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
清.黃永亮編定、川蓬子校勘《七真傳》(據1933年仲秋白雲觀重刊本點校,北京:團結出版社,1999年11月)。
清.潘昶《金蓮仙史》(上海圖書館館藏翼化堂刊本)《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論文期刊(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學位論文
朱麗娟〈丘處機《磻溪集》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碩士論文。
林智莉〈現存元人宗教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8年碩士論文。
張美櫻〈全真七子證道詞之意涵析論〉,輔仁大學中文系,1998年博士論文。
張清發〈岳飛故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
梁淑芳〈王重陽詩歌研究-以探索其詩歌中的義理世界為主〉,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
陳麗宇〈韓湘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7年碩士論文。
渡邊雪羽〈元雜劇中的道教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6年碩士論文。
趙幼民〈元代度脫劇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75年碩士論文。
鄭喬方〈戲曲中的呂洞賓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4年碩士論文。
賴慧玲〈明傳奇中宗教角色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博士論文。
鄺國強〈全真北宗思想史之研究(王重陽、邱處機對全真教理之發展)〉,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1990年博士論文。
(二)期刊論文
李豐楙教授〈多面王母、王公與昆侖、東華聖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專刊27: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2002年),頁43-132。
逯耀東〈魏晉志異小說與史學的關係〉(《食貨月刊復刊》第十二卷第四-五期),頁14-26。
(三)研討會論文
李豐楙教授〈出身與修行:明末清初「小說之教」的非常性格〉,發表於2002年10月中研院文哲所主辦「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學
術研討會。
六、日本文獻
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シ馬丹陽》,東京:汲古書屋,1992年。
蜂屋邦夫《金元時代ソ道教:七真研究》,東京:汲古書屋,1998年3月。
七、西文專著
(一)西文著作
柯嘉豪(John K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Honolulu, 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
(二)西文譯著(按作者名字字母順序排序)
Andre Maurois《傳記面面觀》,陳蒼多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Carl G. Jung主編《人及其象徵》,龔卓軍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Edward Morgan Forster《小說面面觀》,李文彬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
Joseph Campbell《千面英雄》,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Mircea Eliade《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楊儒賓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6月。
Mircea Eliade《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楊素娥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
Plutarch《希臘羅馬名人傳》,吳奚真譯,台北:國立編譯館,1963年11月。
(美)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2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9151024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15102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豐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溫睿瀅zh_TW
dc.creator (作者) 溫睿瀅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17:19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17:1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7:1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15102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4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15102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以七部七真傳記──《金蓮正宗記》、《七真年譜》、《金蓮正宗仙源像傳》、《七真祖師列仙傳》、《七真因果傳》與《金蓮仙史》為文本,從敘事理論的角度探討七真傳記的小說化現象,並且研究此類宗教性文本在小說化之後呈現出的宗教義理以及社會、文化意涵。此類道教出身修行傳作品具有完整的「下降-上昇」結構,以傳述傳主的人間修行過程來闡釋道教「度脫」的概念。在正常與非常時空、身份的出入下,傳主透過受度與度人,完成超凡入聖的俗世願望,以及進入宗教人共同嚮往的神話世界。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成果的回顧與檢討………………………………………2
(一) 可參考其研究理論者…………………………………………3
(二) 可參考其研究方法者…………………………………………5
第三節 研究的材料與範圍……………………………………………7
(一)《金蓮正宗記》……………………………………………………7
(二)《七真年譜》………………………………………………………7
(三)《金蓮正宗仙源像傳》……………………………………………7
(四)《七真天仙寶傳》…………………………………………………7
(五)《七真祖師列仙傳》………………………………………………8
(六)《七真因果傳》……………………………………………………8
(七)《金蓮仙史》………………………………………………………8
第四節 研究的理論與方法……………………………………………10
第五節 預期成果………………………………………………………12

第二章 傳記與小說……………………………………………………14
第一節 傳記體析義……………………………………………………14
(一) 傳記的本質……………………………………………………14
(二) 傳記的內涵……………………………………………………16
(三) 傳記的分類……………………………………………………17
(四) 傳記的功能……………………………………………………18
第二節 小說體析義……………………………………………………20
(一) 小說的本質……………………………………………………20
(二) 小說的內涵與技巧……………………………………………22
(三) 小說的分類……………………………………………………24
(四) 小說的功能……………………………………………………24
第三節 傳記與小說的交會……………………………………………26
(一) 傳記體小說……………………………………………………26
(二) 小說體傳記……………………………………………………27
第四節 宗教傳記與其研究方向………………………………………28
(一) 西方宗教傳記…………………………………………………28
(二) 中國古典宗教傳記……………………………………………30
第三章 七真傳記作品解析…………………………………………33
第一節 原始型態:史傳………………………………………………34
(一)《金蓮正宗記》…………………………………………………34
(二)《七真年譜》……………………………………………………43
(三)《金蓮正宗仙源像傳》…………………………………………48
第二節 變化型態:寶卷與小說………………………………………53
(一) 明代至清代中期的全真教……………………………………53
(二) 《七真天仙寶傳》……………………………………………55
(三) 《七真祖師列仙傳》…………………………………………63
(四) 《七真因果傳》………………………………………………67
(五) 《金蓮仙史》…………………………………………………71

第四章 七真傳記作品敘事系統之演變……………………………78
第一節 敘事語言的演變………………………………………………79
(一) 敘述人的語言:視點…………………………………………79
(二) 文本中人物的語言……………………………………………81
第二節 敘事結構的演變………………………………………………83
(一) 時間……………………………………………………………83
(二) 空間……………………………………………………………84
(三) 人物……………………………………………………………85
(四) 情節……………………………………………………………94
第三節 敘事主題的演變………………………………………………100
(一)《七真天仙寶傳》…………………………………………………101
(二)《七真祖師列仙傳》………………………………………………102
(三)《七真因果傳》……………………………………………………103
(四)《金蓮仙史》………………………………………………………103
第四節 敘事風格的演變………………………………………………104
(一)《金蓮正宗記》……………………………………………………104
(二)《七真年譜》………………………………………………………104
(三)《金蓮正宗仙源像傳》……………………………………………104
(四)《七真天仙寶傳》…………………………………………………105
(五)《七真祖師列仙傳》………………………………………………105
(六)《七真因果傳》……………………………………………………105
(七)《金蓮仙史》………………………………………………………106


第五章 小說化七真傳記的內在意涵………………………………107
第一節 小說化七真傳記的社會意涵…………………………………107
(一)政教勢力的結合……………………………………………………107
(二)三教的矛盾與融合…………………………………………………110
第二節 小說化七真傳記的宗教意涵…………………………………113
(一)道教出身修行傳:「下降-上昇」結構…………………………113
(二)女性修行者…………………………………………………………117
(三)密契與經驗…………………………………………………………119
(四)命運的自主…………………………………………………………120
第三節 小說化七真傳記的文化意涵…………………………………121
(一)夢授情節分析………………………………………………………121
(二)從「常」到「非常」………………………………………………123

第六章 結論…………………………………………………………125
第一節 研究心得………………………………………………………125
第二節 未來展望………………………………………………………129
(一)文學的角度…………………………………………………………129
(二)內在意涵的角度……………………………………………………130

參考書目………………………………………………………………131
附錄……………………………………………………………………135
zh_TW
dc.format.extent 8442 bytes-
dc.format.extent 9925 bytes-
dc.format.extent 9725 bytes-
dc.format.extent 12843 bytes-
dc.format.extent 52582 bytes-
dc.format.extent 67260 bytes-
dc.format.extent 162624 bytes-
dc.format.extent 96157 bytes-
dc.format.extent 67875 bytes-
dc.format.extent 25511 bytes-
dc.format.extent 20125 bytes-
dc.format.extent 3841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15102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全真七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小說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道教文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出身修行傳zh_TW
dc.title (題名) 全真七子傳記及其小說化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道藏》文獻(按冊數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蓮正宗記》五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致字號,第五冊,頁127-1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真年譜》,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致字號,第五冊,頁183-1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致字號,第五冊,頁160-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世仙真體道通鑑》五十三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真部、鹹字號,第八冊,頁305-6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甘水仙源錄》十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洞神部、息字號,第三十三冊,頁117-2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古代典籍(按原編著之朝代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李肇《唐國史補》三卷,台北:世界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崔令欽《教坊記》,台北:世界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羅燁《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元好問《遺山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術專著(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傳記理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丹《史傳文學:文與史交融的時代畫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正潤《傳記文學史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紹唐編《什麼是傳記文學》,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小說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學編輯室編《小說文體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麟《中國古代小說批評概說》,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辰《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俊《清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發行,台北:新華經銷,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林、馮保善、李忠明《章回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騰霄《小說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出版,台北:紅螞蟻總經銷,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相愷《宋元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寶卷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段平《河西寶卷的調查研究》,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道教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志忠《明清全真教論稿》,四川:巴蜀書社,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豐楙教授《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局,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局,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良霄、顧菊英《元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苟波《道教與神魔小說》,四川:巴蜀書社,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存仁《道教史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廣保《金元全真道內丹心性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卿希泰《續.中國道教思想史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台北:祥生出版社,197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兆漢《中國神仙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石窗《道教與戲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素春《全真教與大蒙古國帝室》,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小說作品(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緝生《金蓮七真傳義》,上海:上海印刷廠印製,197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世田等編校《全真七子傳記(全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黃永亮編定、川蓬子校勘《七真傳》(據1933年仲秋白雲觀重刊本點校,北京:團結出版社,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潘昶《金蓮仙史》(上海圖書館館藏翼化堂刊本)《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論文期刊(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麗娟〈丘處機《磻溪集》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智莉〈現存元人宗教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8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美櫻〈全真七子證道詞之意涵析論〉,輔仁大學中文系,1998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清發〈岳飛故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淑芳〈王重陽詩歌研究-以探索其詩歌中的義理世界為主〉,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宇〈韓湘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7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渡邊雪羽〈元雜劇中的道教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6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幼民〈元代度脫劇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75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喬方〈戲曲中的呂洞賓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4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慧玲〈明傳奇中宗教角色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鄺國強〈全真北宗思想史之研究(王重陽、邱處機對全真教理之發展)〉,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1990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豐楙教授〈多面王母、王公與昆侖、東華聖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專刊27: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2002年),頁43-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逯耀東〈魏晉志異小說與史學的關係〉(《食貨月刊復刊》第十二卷第四-五期),頁14-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豐楙教授〈出身與修行:明末清初「小說之教」的非常性格〉,發表於2002年10月中研院文哲所主辦「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術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日本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シ馬丹陽》,東京:汲古書屋,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蜂屋邦夫《金元時代ソ道教:七真研究》,東京:汲古書屋,199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西文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西文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嘉豪(John K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Honolulu, 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西文譯著(按作者名字字母順序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re Maurois《傳記面面觀》,陳蒼多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l G. Jung主編《人及其象徵》,龔卓軍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dward Morgan Forster《小說面面觀》,李文彬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seph Campbell《千面英雄》,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rcea Eliade《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楊儒賓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rcea Eliade《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楊素娥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lutarch《希臘羅馬名人傳》,吳奚真譯,台北:國立編譯館,196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2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