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豐楙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張超然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張超然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Sep-2009 15:21:17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Sep-2009 15:21:17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Sep-2009 15:21:17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88151502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6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8151502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6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若以天師道作為道教發展的開端,其教團式的組織形態特別重視一種橫向式的連結,透過命籍、道誡或道籙的形式穩固宗教組織。這樣的宗教形態易令當政者產生威脅感,因此很快便遭瓦解。天師道傳到南方之後與江南方士傳統接觸,因此有了新發展。方士傳統特別重視具有天文性質的經典,並採行秘密的傳經授訣儀式。如同中國古代醫學的傳授情形那樣,方士傳統也是依靠「傳授活動」,使其傳統得以延續、發展。相較於天師道的教團形態,上清內傳所呈現的宗教形態更接近於重視經典傳授的方士傳統。內傳這種由弟子為其師立傳,並且詳附入門修行方法的特殊文類,明顯具有建立傳承系譜、提供歷史教育以及作為修行教材的多種功能。上清經派在新興階段運用多種這類傳記作為宣教教材,可以說上清經派便是這些不同的傳承系譜匯整而成的結果。本文旨在分析三種確定在東晉中期成書的上清內傳,深入了解其中所欲建立的傳承系譜、各自系譜根植於何種宗教傳統,以及宣揚何等教法。而且,上清內傳所記述的傳授活動不只在於建立自身的傳承系譜,同時也在傳授經訣的過程,推動經法的發展。這個部分,本文即以三部內傳中分別具有關鍵地位的「三一之道」、《玄真經訣》、「《大洞》口訣」作為案例,討論其中的經法發展過程。 隨著六朝時期不同宗教傳統的競爭,道教經法不斷發展。上清諸傳所提供的經題與經群概念,成為崇奉者發展、整備經教的重要依據。隨著經法的發展,內傳所提供的宗教形態已經無法滿足當時的環境與需求。上清崇奉者轉而運用科律統合這些新舊經教,甚至為了能夠拓展宗教勢力,而為入世的奉道者設計一種異於內傳所述但卻符合當時需求的奉道法門。隨著新法門的提倡,更加速了宗教型態的轉變。亦即,本文主要關注兩種與傳統活動相關的文類──內傳與科律,藉以討論傳授活動在道教發展過程所發揮的作用。對於一個傳統的建立與維繫來說,傳授無疑是其中至為重要的運作機制,道教所採行的秘傳主義在這方面更能發揮其功效;但是本研究也顯示,傳授活動同樣也是舊經法在面對新環境時能夠不斷自我調整、隨時保持彈性的重要機制。為了適應環境而在傳授的過程所做的調整,便成為推動該傳統發展的重要因素。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從「傳授」出發的思考 1二、東晉南朝上清經派研究概述 7三、研究方法與步驟 18第二章 由仙而真:《紫陽真人內傳》所標示的宗教變革 23一、楊羲以前的上清經派 23二、《紫陽真人內傳》的版本與特性 25三、「仙」與「真」的區隔意識 27四、仙品境界與宗教目標的轉變 32五、崇本舉末的三元真一之法 35六、轉變的關鍵:發現洞房 39七、身體上清化 41八、小結 45附錄一:《紫陽真人內傳》的篇章結構與字數 46第三章 三一之道的發展與衍變 47一、承自《列仙傳‧涓子》的傳說 47二、早期三一之道的不同詮釋 49三、三元真一之道 53四、三一之道的完整內容 56五、三一之道與九宮之道 60六、從三一之道到三洞之道 66七、小結 72附錄一:兩種蘇林傳記的版本比較 73附錄二:《抱朴子‧地真》與《五符序‧太一真一經》的比較 74附錄三:《素靈大有妙經‧太上大洞守一內經法》與《金闕帝君守三元真一經》、《金闕帝君五斗三一圖訣》的比較 76附錄四:《素靈大有妙經‧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經》與《登真隱訣》卷上的比較 82附錄五:《素靈大有妙經‧太極帝君真符寶章》與《登真隱訣》卷上的比較 86第四章 傳說、誥語與傳記:三茅君的重新登場 89一、接觸茅山仙人:從傳說、誥語到傳記 90二、定錄君說句曲山事:意義與文獻復原 93三、信仰的轉變:從赤石田到金陵福地 96四、金陵福地的指引 99五、隱修之地的其他選項 101六、金陵靜舍 104七、誥語與傳記相互配合的教導方式 106附錄一:許謐與茅三君往來活動編年表 108附錄二:《真誥》卷十一〈稽神樞第一〉復原 109附錄三:〈茅山地形簡圖〉 112第五章 真仙司命:《太元真人茅君內傳》所見上清司命系統 113一、新舊茅君傳記的組成與差異 113二、《太元真人茅君內傳》的新要素 116三、葛洪所信仰的天神司命 119四、漢代天官與讖緯傳統中的星官司命 122五、《太元真人茅君內傳》所見司命概念與內涵 127(一)司命修法女神 127(二)司命修法 128(三)司命職能之一:總御三官、「能死生於萬物」 129(四)司命職能之二:「總統死生之籍,領教學道,試校群仙」 132(五)東卿司命治所:「暫治句曲」與「鎮彼大霍,居於赤城」 135(六)與司命相關的服食系統 136六、上清司命系統 138(一)司命轄區輿圖 138(二)東華方諸宮與大司命青童君 143(三)司命與太極公卿 145(四)太極天及其天界位階 146(五)太極真人的職司 147(六)太極天的領導者 148(七)太極天的救劫行動與成道歷程 149七、小結 150附錄一:《四庫》本與《漢魏》本《神仙傳‧茅君》的比對 152第六章 玄真經訣的傳授與發展 155一、許謐的修道次第與玄真經訣的傳授 155二、「經」與「訣」:玄真之道的組成與傳授 157三、玄真經訣的內容與發展 160(一)玄真經 161(二)玄真訣 1631. 服二景之法 1652. 玉女之事(纏旋之事) 1673. 明堂法 1684. 服符法 169四、小結 170附錄一:《三洞珠囊》引《登真隱訣》與《上清明堂元真經訣》的比對 171第七章 魏華存教法的三個來源 173一、《南嶽夫人內傳》的成書與傳授 173二、兩種《南嶽夫人內傳》 177三、魏華存的修道歷程 183(一)任城時期 184(二)修武時期 184(三)江南時期 189(四)陽洛山時期 190(五)上清宮受賜 191(六)王屋山之宴 191(七)赴任南嶽 192四、魏華存受傳的三種教法 193(一)寶經三十一卷 193(二)《黃庭內景經併序》 1981. 暘谷神王序 2022. 暘谷神王口訣 2043. 清虛真人口訣 2044. 誦讀之法 205(三)天師教訣 2061. 入靜 2062. 章符 2073. 請官 208五、小結 210附錄一:《南嶽夫人內傳》的版本與說明 212附錄二:兩種《南嶽夫人內傳》的比較 216附錄三:諸真歌辭點校 222第八章 《大洞真經》的實踐與發展 225一、楊許時期《大洞真經》的存世與實踐情形 225二、陶弘景所見大、小本《大洞真經》 227三、今本《大洞真經》的篇章結構及「小本」的復原 228四、作為玉清教法之一的《滅魔神慧高玄真經》 234五、高上《大洞》口訣 238六、誦經玉訣 243七、小結 246附錄一:《無上秘要》、《上清道類事相》、《三洞珠囊》與《玉注》、《大洞真經》之引錄關係 248附錄二:〈大洞滅魔神慧玉清隱書〉中所見身神及其諱字 250第九章 經典集結與組織架構:三十一卷《上清經》與三奇理論 253一、「三十一卷」的出現 255二、「三十一卷」的內容 256三、宋齊之際的上清經史與「神王所撰寶經卷三十一首」 259四、靈期之經 262五、總攝群經的新科律 263六、《四極明科》所見「三十一卷」 264七、「三一」與「三訣」 265八、從「三訣」到「三奇」 267九、「三奇」理論 268十、完備並整全的經群概念:「三百卷」與「三十一卷」 269十一、《九真明科》與《四極明科》 271十二、小結 271附錄一:《神州七轉七變儛天經》中所見「三十一卷」經目及修用次第 273第十章 科律的提出:朝向新宗教型態的發展 275一、古代醫學與方士傳統的傳授方式 275二、上清內傳中的教法傳授與整合 278三、王靈期的造經與傳授制度的新規範 281四、《四極明科》的形成 286五、《四極明科》的結構與上清經教的整編 290六、供奉上清經:科律所形塑的新宗教形態 295七、小結 301附錄一:上清諸傳所列經目併《四極明科》卷二、卷三引錄情形 303附錄二:《四極明科》卷二所列經名及其來源 306附錄三:《高上太真玉帝四極明科》各卷篇章分析及其與《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三〈三乘要用〉之對應情形 307第十一章 結論:傳授與演進 311參考書目 315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5636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4742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4018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79413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84534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94213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86647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16173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60453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14299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94375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4705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91281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3904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47746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8151502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道教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上清經派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內傳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系譜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科律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系譜、教法及其整合:東晉南朝道教上清經派的基礎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正統道藏類(依道藏編號排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本論文所使用道藏為全六十冊之《正統道藏》(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77年)。道經後所列冊數即依此本;道藏編號「CT」乃使用Schipper, Kristofer, ed. 1975. Concordance du Tao-tsang. Titres des ouvrages. Paris: EFEO. (Publications de l`EFEO, 1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5 《太上无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正統道藏》,第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6 《上清大洞真經》,《正統道藏》,第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7 《大洞玉經》,《正統道藏》,第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22 《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葛巢甫,《正統道藏》,第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55 《太霄琅書瓊文帝章經》,《正統道藏》,第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56 《太上玉佩金璫太極金書上經》,《正統道藏》,第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60 《元始天尊說玄微妙經》,《正統道藏》,第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81 《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正統道藏》,第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03 《玉清无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註》,衛琪註,《正統道藏》,第3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04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陳景元,《正統道藏》,第3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3 《太上洞房內經注》,《正統道藏》,第4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40 《上清握中訣》,《正統道藏》,第4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66 《元始上真眾仙記》,《正統道藏》,第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67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陶弘景,《正統道藏》,第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84 《太真玉帝四極明科》,《正統道藏》,第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253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正統道藏》,第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257 《洞真太微黃書九天八籙真文》,《正統道藏》,第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263 《修真十書》,《正統道藏》,第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296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正統道藏》,第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298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正統道藏》,第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00 《華陽陶隱居內傳》,賈嵩,《正統道藏》,第9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02 《周氏冥通記》,陶弘景編,《正統道藏》,第9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03 《紫陽真人內傳》,《正統道藏》,第9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04 《茅山志》,劉大彬,《正統道藏》,第9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31 《太上黃庭內景玉經》,《正統道藏》,第1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32 《太上黃庭外景玉經》,《正統道藏》,第1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52 《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正統道藏》,第1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388 《太上靈寶五符序》,《正統道藏》,第1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01 《黃庭內景玉經註》,《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02 《黃庭內景玉經註》,梁丘子注,《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05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靈道君洞房上經》,《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20 《神仙餌丹石行藥法》,《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21 《登真隱訣》,陶弘景編,《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24 《上清明堂元真經訣》,《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25 《上清太極隱注玉經寶訣》,《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26 《上清太上八素真經》,《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36 《要修科儀戒律鈔》,朱法滿,《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41 《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42 《上清後聖道君列紀》,《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446 《上清眾經諸真聖秘》,《正統道藏》,第1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528 《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正統道藏》,第1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596 《仙苑編珠》,王松年編,《正統道藏》,第1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598 《十洲記》,《正統道藏》,第1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599 《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杜光庭,《正統道藏》,第1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603 《天台山志》,《正統道藏》,第1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615 《赤松子章曆》,《正統道藏》,第1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640 《洞神八帝妙精經》,《正統道藏》,第19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765 《金闕帝君五斗三一圖訣》,《正統道藏》,第29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783 《墉城集仙錄》,杜光庭,《正統道藏》,第3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789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正統道藏》,第3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879 《上清金書玉字上經》,《正統道藏》,第3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880 《太清金液神丹經》,《正統道藏》,第3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889 《太極真人九轉還丹經要訣》,《正統道藏》,第3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980 《諸真歌頌》,《正統道藏》,第33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016 《真誥》,陶弘景編,《正統道藏》,第3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032 《雲笈七籤》,張君房編,《正統道藏》,第37-3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125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金明七真,《正統道藏》,第41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132 《上清道類事相》,王懸河編,《正統道藏》,第4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138 《無上秘要》,《正統道藏》,第4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139 《三洞珠囊》,王懸河編,《正統道藏》,第42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199 《上清太霄隱書元真洞飛二景經》,《正統道藏》,第4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203 《太上三天正法經》,《正統道藏》,第48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230 《太平御覽》,《正統道藏》,第54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248 《三洞群仙錄》,陳葆光,《正統道藏》,第54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294 《上清黃書過度儀》,《正統道藏》,第 5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281 《五嶽真形序論》,《正統道藏》,第5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11 《峴泉集》,張宇初,《正統道藏》,第5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13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14 《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15 《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18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24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27 《三九素語玉精真訣》,《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30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隱書洞真玄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31 《洞真上清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38 《洞真太上太素玉籙》,《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0 《洞真太上倉元上錄》,《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1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籙》,《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2 《洞真太上紫書籙傳》,《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3 《洞真黃書》,《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5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7 《洞真太上上清內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8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49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52 《洞真太上太霄琅書》,《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53 《上清道寶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55 《玉清隱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56 《上清高上滅魔玉帝神慧玉清隱書》,《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57 《上清高上滅魔洞景金元玉清隱書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58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隱書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60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正統道藏》,第5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71 《上清素靈上篇》,《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73 《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76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77 《上清太上九真中經降生神丹訣》,《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380 《上清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404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407 《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經》,《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T1430 《道藏闕經目錄》,《正統道藏》,第57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歷史文獻類(依編作者時代排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先秦]不知撰者,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先秦]莊周等著,[晉]郭象注,[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先秦]不知撰者,黃懷信校註,《鶡冠子彙校集註》,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不知撰者,河北醫學院校釋,《靈樞經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王逸章句,洪興祖補註,《楚辭補註》,台北:長安出版社,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不知撰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重修諱書集成》,東京:明德出版社,1971-1981年。大陸版為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輯,《諱書集成》,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王充著,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王符著,〔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班固撰,〔清〕陳立疏證,《白虎通疏證》,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不知撰者,王明校,《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不知撰者,俞理明正讀,《太平經正讀》,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不知撰者,王叔岷校箋,《列仙傳校箋》,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張魯著,饒宗頤校證,《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晉〕王羲之、王獻之撰,劉茂辰、劉洪、劉杏編撰,1999,《王羲之王獻之全集箋證》,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晉]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晉〕常璩著,《華陽國志》,台北:世界書局,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晉〕葛洪,《神仙傳》,董治安主編,《二十五史外人物總傳要籍集成》,第三冊,濟南:齊魯書社影印《增訂漢魏叢書》清乾隆辛亥年(1791)金谿王氏刊本,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晉〕葛洪,《神仙傳》,《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五九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晉]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晉〕不知撰者,〔清〕錢熙祚校,《漢武帝內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第3436冊此據守山閣叢書排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宋〕范曄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7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梁]陶弘景輯注,吉川忠夫、麥谷邦夫編,《真誥研究(譯注篇)》,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梁]陶弘景輯注,吉川忠夫、麥谷邦夫編,2003,《周氏冥通記研究(譯注篇)》,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梁〕釋僧祐,〔唐〕釋道宣,《弘明集‧廣弘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梁]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高僧傳》,北京市:中華書局,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不知撰者,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福武書店,197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不知撰者,大淵忍爾,《敦煌道經──圖錄編》,福武書店,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995年二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徐堅,《初學記》,《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89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徐靈府,《天台山記》,《中國道觀志叢刊》,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據清光緒年間黎氏影印《古逸叢書》本),第20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據上海涵芬樓影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張君房編,李永晟點校,《雲笈七籤》全五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陶宗儀纂,張宗祥集校,《說郛》,臺北市:新興書局,196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顧元慶編,嚴一萍選輯,《陽山顧氏文房》,《百部叢書集成‧初編》,台北:藝文,1971年,第3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張文介編,《廣列仙傳》,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第一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第5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王世貞輯,汪雲鵬補校,《有象列仙全傳》,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第一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第6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楊爾曾編,《新鐫仙媛紀事》,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第一輯》,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第9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董誥等奉敕編,《欽定全唐文》,台北市:大通書局,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5禮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3周禮》,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笪蟾光,《茅山志》十四卷,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大茅山九霄宮刊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笪蟾光編,《茅山志》上、下兩冊,廣陵書社編,《中國道觀志叢刊》第12、13冊,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九冊,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現代]胡道靜等主編,《藏外道書》全三十六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現代]句容市地方志辦公室編,《句容茅山志》,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現代]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全四十九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現代]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臺北市:曉園出版社,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現代]龍顯昭、黃海德主編,《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工具書類(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chipper, Kristofer, ed.. Concordance du Tao-tsang. Titres des ouvrages. Paris: EFEO. Publications de l`EFEO, 102, 19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chipper, Kristofer M.(施舟人)原編,陳耀庭改編,1996,《道藏索引──五種版本道藏通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淵忍爾、石井昌子編,1991,《道教典籍目錄‧索引──六朝唐宋の古文獻所引〔改訂〕‧增補》,東京:國書刊行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淵忍爾、石井昌子、尾崎正治編,1999,《改訂增補 道教典籍目錄‧索引──六朝唐宋の古文獻所引〔改訂〕‧增補》,東京:國書刊行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石井昌子、尾崎正治、阪內榮夫、前田繁樹,1994,《道教の大事典》,新人物往來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石田憲司主編,2001,《道教關係文獻總覽》,東京:風響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孚琛主編,1995,《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學術論文類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文學界(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丁培仁,2000,〈關於《上清經》〉,《宗教學研究》2000年第2期,頁9-1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丁貽莊,1986,〈《太平經》中的守一淺釋〉,《宗教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67-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 卡,1997,〈《黃書》考源〉,《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2期,頁65-7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讀《上清經秘訣》所見〉,《中國道教》1999年第3期,頁8-1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4,《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錄.索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 明,1947,〈論《太平經》甲部之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8本。另收入氏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重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頁201-21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48,〈《黃庭經》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冊,頁539-576。另收入氏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頁324-37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65,〈《太平經》目錄考〉,《文史》,第4輯。另收入氏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重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頁215-23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2,〈論《太平經》的成書時代和作者〉,《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1期。另收入氏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重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頁183-2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 青,1992,〈論《漢武帝內傳》與六朝道經的關係〉,《文學研究》創刊號。另以〈《漢武帝內傳》的作者〉,收入《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台北:洪葉文化,1998年,頁322-3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2,〈道教傳經儀式與《漢武帝內傳》〉,《宗教學研究》1992=3-4,頁52-58。另以〈《漢武帝內傳》與傳經神話〉,收入《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台北:洪葉文化,1998年,頁294-31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2,〈道教神話研究〉,南京: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改寫為《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台北:洪葉文化,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魏晉南北朝的盜墓之風與人鬼戀故事的產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信仰與神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258-27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天麟,1996,〈天師道教團的罪觀及其仙德思想〉,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會議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頁511-54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潔淨儀式──上清經派存思法中有關罪穢的胎結的淨化〉,《道教學探索》第10號,頁503-5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宗昱,1999,〈道教的「六天」說〉,《道教文化研究》第16輯,頁22-4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3,〈《太平經》中的人身中之神〉,東海大學編,《中國文化月刊》159,頁70-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土屋昌明譯,2000,〈《登真隱訣》にみえる天師道〉,《東方宗教》第96號,頁19-3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三洞緣起〉,《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頁81-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顏真卿記錄的道教史迹〉,《中國道教》2001年第3期,頁44-4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正一法文經章官品》初探〉,程恭讓主編,《天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頁239-25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奎克,1985,〈「五石散」新考〉,趙匡華主編,《中國古代化學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頁80-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明珂,2001,〈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頁136-14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育成,1993,〈徐副地券中天師道史料考釋〉,《考古》6(總309期),頁571-5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東漢天帝使者類道人與道教起源〉,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6輯,頁181-2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承文,1999,〈早期靈寶經與漢魏天師道──以敦煌本〈靈寶經目〉注錄的靈寶經為中心〉,《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總第61期),頁34-1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東晉南朝之際道教對民間巫道的批判──以天師道和古靈寶經為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總172期),頁8-1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論道教「三洞」學說的思想淵源〉,《中國哲學史》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古靈寶經與道教「三洞」學說的起源與發展〉,收入《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頁159-2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古靈寶經定期齋戒的淵源及其與佛教的關係〉,《華林》第2卷(2002),頁237-26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敦煌古靈寶經與陸修靜「三洞」學說的來源〉,黎志添主編,《道教研究與中國宗教文化》,香港:中華書局,2003年,頁72-1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葆玹,1987,《正始玄學》,濟南:齊魯書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6,〈玄學人性論與人才論的形成〉,《玄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頁569-5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家葵,2003,《陶弘景叢考》,山東:齊魯書社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家祐,1987,〈張陵五斗米道與西南民族〉,《道教論稿》成都:巴蜀書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國良,1988,〈列異傳研究〉,《東吳文史學報》第6期,頁29-44。另收入《六朝志怪小說考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頁45-7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3,《海內十洲記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尹志華,2005年〈關於羅浮山道教歷史的若干問題辨析〉,黎志添主編,《香港及華南道教研究》,香港:中華書局,頁236-25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白 彬,2001,〈吳晉南朝買地券、名刺和方物疏的道教考古研究〉,成都: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博士論文。收入張勛燎、白彬著,《中國道教考古》,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第三冊,頁805-1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曉原,1995,《歷史上的星占學》,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任繼愈,1990,《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任繼愈主編,1991,《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越利,1996,〈黃書考〉,《中國哲學》第19期,頁167-1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六朝上清經的隱書之道〉,《宗教學研究》2001年第2期,頁1-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論六朝貴族道教新房中術的產生〉,《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3期,頁45-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方仙道和黃老道的房中術〉,《宗教學研究》2002年第1期,頁1-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牟鍾鑒,1995,〈《黃庭經》的思想〉,《中國宗教與文化》,台北:唐山出版社,頁343-35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呂鵬志,2003,〈早期靈寶經的天書觀〉,郭武主編,《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571-5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天師道授籙科儀──敦煌寫本S203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7本第1分,頁79-1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7,〈唐前道教儀式史綱(一)、(二)、(三)〉,《宗教學研究》2007年2、3、4期,頁1-23、10-28、12-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 新,1987,〈神樹扶桑與宇宙觀念〉,《諸神的起源》,台北:木鐸出版社,頁135-1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8,〈龍的研究〉,御手洗勝等著,《神與神話》,台北:聯經出版社,頁11-7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業全,2004,〈《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音注考〉,《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1期(總第57期),頁24-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 剛,1992,〈「壬辰之運」考釋〉,《宗教學研究》1992年1、2期合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4,〈也論《太平經》甲部及其與道教上清派關係〉,《道家文化研究》第4輯,頁284-2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 零,2000,〈五石考〉,《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頁341-34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4,〈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頁207-2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東漢魏晉南北朝房中經典流派考(上)(下)〉,《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頁350-3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三一」考〉,《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頁239-25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五石考〉,《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頁341-34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劍國,1984,《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建民,2000,《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豐楙,1978,〈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0,〈六朝鏡劍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第2卷》,臺北市:聯經出版社,頁1-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1,《不死的探求:抱朴子》,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81年初版一刷,1998年四版一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3,〈十洲傳說的形成及其衍變〉,《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第6卷》,臺北市:聯經出版社,頁35-88。後以〈十洲記研究──十洲傳說的形成及其衍變〉,收入《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頁123-1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6,〈漢武內傳研究──漢武內傳的著成及其衍變〉,《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頁21-12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7,〈西王母五女傳說形成及其演變──西王母研究之一〉,《東方宗教研究》 1期(1987),頁67-88。後收入《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頁215-24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8,〈六朝道教洞天說與遊歷仙境小說〉,《小說戲曲研究.1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頁3-52。後收入《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頁93-14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0,〈魏晉神女傳說與道教神降真傳說〉,《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頁473-513。後收入《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頁143-1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5,〈敦煌道經寫卷與道教寫經功德觀〉,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编,《全國敦煌學硏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系。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6,〈傳承與對應:六朝道經中「末世」說的提出與衍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9期,頁91-13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6,〈六朝道教的度救觀:真君、種民與度世〉,《東方宗教研究》新五期,頁138-1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6,〈六朝道教的終末論──末世、陽九百六與劫運說〉,《道家文化研究》第9輯,頁82-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6,〈神仙三品說的原始及其演變〉,《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頁33-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孟郊〈列仙文〉與道教降真詩──兼論任半塘的「戲文」說〉,收入《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頁189-21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仙詩、仙歌與頌讚靈章〉,《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頁645-6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六朝道教的末世救劫觀〉,沈清松主編,《末世與希望》,臺北市:五南出版社,頁131-15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嚴肅與遊戲:道教三元齋與唐代節俗〉,鍾彩均主編,《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頁53-11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多面王母、王公與昆侖、方諸聖境:從古神話到六朝上清經派空間神話的考察〉,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台北:中央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頁42-13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經脈與人脈:道教在教義與實踐中的宗教威信〉,《臺灣宗教研究》第4卷第2期,頁11-5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7,〈許遜的顯化與聖蹟──一個非常化祖師形象的歷史刻畫〉,李豐楙、廖肇亨主編,《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頁367-44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麗涼,1998,〈《無上秘要》之編纂及道經分類考〉,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榮曾,1981,〈鎮墓文中所見到的東漢道巫關係〉,《文物》1981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杜 琮,1996,《黃庭經今譯》,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嘉錫,1963,〈寒食散考〉,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北京:中華書局,上冊,頁181-2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永勝,2008,〈六朝道教三一論的興起與轉折──以存思技法為線索〉,《漢學研究》第26卷第1期,頁67-1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富士,1998,〈試論《太平經》的主旨與性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2,頁205-24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1,頁1-4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頭髮、疾病與醫療──以漢唐之間的醫學文獻為主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頁67-2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試論中國早期道教對於醫藥的態度〉,《臺灣宗教研究》第1卷第1期,頁107-14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疾病與「修道」:中國早期道士「修道」因緣考釋之一〉,《漢學研究》1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2,頁233-3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試論六朝時期的道巫之別〉,收入周質平、Willard J. Peterson編,《國史浮海開新錄:余英時教授榮退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頁19-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中國早期道士的醫療活動及其醫術考釋:以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記」資料為主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1,頁43-11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帥月,1991,〈古上清經派經典中詩歌之研究——以《真誥》為主的考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禎祥,2004,〈三尸信仰初探〉,《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11期,頁81-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武麗霞、羅寧,2004,〈《南岳夫人內傳》考〉,《宗教學研究》2004年第1期,頁141-14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 治,2006,〈南岳夫人魏華存新考〉,《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2期,頁65-7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西波,1999,〈敦煌寫卷P.2354與唐代道教投龍活動〉,《敦煌學》第22輯,頁91-10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次吉,1999,《六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柳存仁,1996,〈欒巴與張天師〉,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會議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頁19-4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姜伯勤,1991,〈《玄都律》年代及所見道官制度〉,武漢大學歷史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編,《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唐長孺教授八十大壽紀念專輯》第11期,頁50-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姜守誠,2006,〈《太平經》成書的中間環節──「洞極之經」年代考論(上)(下)〉,《宗教哲學》第37、38期,頁116-139、160-17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 銳,2003,〈論南北朝時期道教宮觀之發展與特點〉,《宗教學研究》2003年2期,頁104-10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長孺,1983,〈魏晉期間北方天師道的傳播〉,《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頁218-232。收入朱雷、唐剛卯選編,《唐長孺文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頁248-26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3,〈錢塘杜治與三吳天師道的演變〉,《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2卷,頁1-11。後收入《唐長孺社會文化史論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太平道與天師道──札記十一篇〉,朱雷、唐剛卯選編,《唐長孺文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頁733-7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卿希泰,1988,《中國道教史》第一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國符,1963,《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三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遵媯,1985,《中國天文學史》(全四冊),台北:明文書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寅恪,1932,〈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4,頁439-466。另收入《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頁150-1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49,〈崔浩與寇謙之〉,《嶺南學報》第11卷第1期。其後收入《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頁190-2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1988,《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耀庭,1985,〈茅山道教現狀〉,《宗教學研究》198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松輝,1994,〈《正一法文天師敎戒科經》成書年代考〉,《世界宗敎硏究》1(總第55期): 20-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超然,1999,〈六朝道教上清經派存思法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入道與行道:趙昇一系天師教團的黃赤教法〉,發表於「丹道與養生:第一屆道教學術研討會」(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系,2002年5月27日)。後收入林美容主編,《臺灣宗教研究》,第3卷第1期(2003年),頁4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8,〈經驗與教法:《太平經》「內學」之研究〉,《輔仁宗教研究》第17期(即將刊登)。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敬梅,2004,〈「上清之法」與「正一之法」──兼論唐代道經與道派的關係〉,《理論學刊》2004年第5期(總第123期),頁77-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崇富,2004,《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勛燎,1996,〈東漢墓葬出土的解注器材料和天師道的起源〉,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9輯。增補後以〈東漢墓葬出土解注器和天師道的起源〉,收入張勛燎、白彬著,《中國道教考古》,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第一冊,頁1-3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澤洪,2000,〈早期正一道的上章濟度思想〉,《宗教學研究》2000年第2期,頁22-2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景華、秦太昌,2001,〈晉魏華存修道陽洛山考〉,《中國道教》2001年第1期,頁40-4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地山,1941,《扶乩迷信的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麗玲,1994,〈《周氏冥通記》初探〉,《東方宗教研究》新4期,頁149-16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逯耀東,1970,〈《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傳類》的分析〉,收於《輔大人文學報》第1期。其後以〈《隋書.經籍志.史部》及其〈雜傳類〉的分析〉,收入《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0年),頁71-1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74,〈別傳在魏晉史學中的地位〉,《幼獅學誌》第12卷第1期。其後以〈魏晉別傳的時代性格〉,收入《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0年),頁101-1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湯用彤,1935,〈讀太平經書所見〉,《國學季刊》第5卷,頁7-3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38,《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華書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5,〈王弼聖人有情義釋〉,《魏晉玄學論稿》,收於《魏晉思想‧乙編三種》,台北:里仁書局,頁75-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湯一介,1988,《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湯其領,2005,〈杜道堅與茅山宗之傳承〉,《上海道教》2 (6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利華,2003,〈《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校讀──以斯二三八《金真玉光八景飛經》為例〉,《宗教學研究》2003年第2期,頁108-1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敦煌寫本道經《金真玉光八景飛經》校讀〉,《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頁109-1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真誥》版本考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第4期,頁29-3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曾達輝,1998,〈東晉南朝時的道教上清派(317-589)〉,香港:香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寇謙之的降神及政治意圖〉,《清華學報》28:4,頁413-45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太清金液神丹經》與《馬君傳》〉,《清華學報》第36卷第1期,頁1-2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葛兆光,1999,〈黃書、合氣與其他──道教過度儀的思想史研究〉,《古今論衡》,頁62-79。另收入氏著《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頁57-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上清黃書過度儀》的文獻學研究〉,朱曉海主編,《新古典新義》,台北:學生書局。另收入氏著《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頁75-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張道陵「軍將吏兵」考〉,《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頁225-238。另改題為〈從張道陵「軍將吏兵之法」說起:道教教團從二十四治到洞天福地〉,收入氏著《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頁12-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從「六天」到「三天」:六朝到隋唐道教齋醮儀式的再研究〉,《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頁29-5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賈艷紅,2003,〈略論古代民間的司命神信仰〉,《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1期,頁57-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聯陞,1956,〈老君音誦誡經校釋──略論南北朝時代的道教清整運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8本上分,頁17-54。其後收入《楊聯陞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頁33-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62,〈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故院長胡適先生紀念論文集》上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4本。收入《楊聯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立華,1999,〈論道教早期上清經的「出世」及其與《太平經》的關係〉,《北京大學學報》1。另收入氏著《匿名的拼接──內丹觀念下道教長生技術的開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202-21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黃庭內景經》重考〉,陳鼓應主編,《道教文化研究》第16輯,頁216-293。另收入氏著,《匿名的拼接──內丹觀念下道教長生技術的開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170-2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世華主編,2001,《茅山道院歷代碑銘錄》,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福程,1995,〈《黃庭》內外二景考〉,《世界宗教研究》3,頁68-7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家駱主編,1978,《中國天文曆法史料》,台北:鼎文書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 華,2004,〈「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江漢論壇》2004.09,頁95-1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 莉,2007,〈謝自然傳與謝自然詩──女修成道於神聖與凡俗兩界的意義建構〉,李豐楙、廖肇亨主編,《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頁443-4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雷 聞,2002,〈唐代道教與國家禮儀──以高宗封禪活動為中心〉,《中華文史論叢》2001年第4輯(總第68輯),頁62-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五嶽真君祠與唐代國家祭祀〉,榮新江主編,《唐代的宗教信仰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頁35-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詹鄞鑫,1992,《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虞萬里,1988,〈《黃庭經》新證〉,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文史‧第29輯》,北京:中華書局,頁385-408。收入虞萬里,《榆枋齋學術論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頁513-55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1,〈王羲之與《黃庭經》帖〉,《社會科學戰綫》1991年3期。收入虞萬里,《榆枋齋學術論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頁581-6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東漢肥致碑考釋〉,《中原文物》1997年4期。收入虞萬里,《榆枋齋學術論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頁627-64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主編,《第十八屆中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2000年。收入虞萬里,《榆枋齋學術論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頁551-5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管東貴,1977,〈中國古代十日神話之研究〉,陳慧樺、古添洪編,《從比較神話到文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頁83-14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蒲慕州,1990,〈神仙與高僧──魏晉南北朝宗教心態試探〉,《漢學研究》8.2(1990),頁149-17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5,《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漢代知識分子與民間信仰〉,臧振華編輯,《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61-6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古代宗教與信仰》,臺北:臺灣大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中國古代鬼論述的形成(先秦至漢代)〉,收入蒲慕州主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頁19-4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璧名,2006,〈身外之身:《黃庭內景經》注中的兩種真身圖像〉,《思與言》44卷1期,頁131-1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魯 迅,1963,〈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收入《魯迅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3卷,上冊,頁181-2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魯迅校錄,1997,《古小說鈎沉》,濟南:齊魯書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素春,1999,《元朝統治下的茅山道士(1260-1368)》,台北市:蒙藏委員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燦山,2000,〈邁向聖典之路──東晉唐初道教《道德經》學〉,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河上公注》成書時代及其思想史、道教史之意義〉,《漢學研究》第18卷第2期,頁85-1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7,〈從諸子傳說到道教聖傳──先秦兩漢老子的形象及其意義〉,李豐楙、廖肇亨主編,《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頁309-3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以馨,1997,〈道教洞天福地的形成〉,成功大學歷史系道教研究室編,《道教學探索》第10號,頁68-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洞天的分布及其意義〉,成功大學歷史系道教研究室編,《道教學探索》第10號,頁84-1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潘雨廷,1991,〈黃庭內外經及其分章考述〉,《上海道教》1991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趙 益,2000,〈《真誥》的源流與文本〉,《文獻》2000(3),頁50-56。其後收入,《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頁346-35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來源、整合及發展〉,《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4-1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南方新神仙道教上清系的若干考察:歷史與宗教特色〉,《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24-17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神仙世界的構造:六朝神仙傳記考察〉,《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74-2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宗教體驗的藝術表達: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詩歌〉,《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256-3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熊德基,1962,〈《太平經》的作者和思想及其和天師道的關係〉,《歷史研究》1962年第4期,頁8-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黎志添,1996,〈試評中國學者關於《太平經》的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N.S.5(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 “The Opposition of Celestial-Master Taoism to Popular Cults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11:1(1998), pp. 1-2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 “Daoism and Political Rebellion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saty.”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Eurpoe and China.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六朝天師道教與民間宗教祭祀〉,黎志添主編,《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香港:學峰文化,頁11-3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從葛玄神仙形像中看中古世紀道教與地方神仙傳說〉,《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10期,頁491-51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天地水三官信仰與早期天師道治病解罪儀式〉,《台灣宗教研究》第2卷第1期,頁1-3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女青鬼律》與早期天師道地下世界的官僚化問題〉,黎志添主編,《道教研究與中國宗教文化》,香港:中華書局,2003年,頁2-3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南朝天師道《正一法文經》初探〉,《道家與道教.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道教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頁162-1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登福,1995,〈道教司命司錄系統對佛教檢齋及善惡童子說之影響〉,《道教與佛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頁127-17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讖緯、古籍所見崑崙、幽都與道教之仙鬼世界及生死壽命說〉,發表於「第二屆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合辦,1999年3月4-6日)。其後收入蕭登福,《讖緯與道教》,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頁351-3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古籍、讖緯所言天界情形與道教九天說之關係〉,《讖緯與道教》,臺北:文津出版社,頁117-15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4,〈試論道教內神名諱源起──兼論東晉上清經派存思修煉法門〉,《宗教學研究》總第64期,頁1-10。收入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頁152-1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東晉上清派源起試論〉,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1-5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六朝楊許上清經三十一卷之存佚及其所衍生的相關經典〉,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51-11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8,〈上清派首經《上清大洞真經》探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1卷第6期。收入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頁119-15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道教上清經身內諸神名諱及修行時所常觀想之神祇〉,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185-34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周秦至六朝道經及上清派道經中所見的尸解仙〉,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418-4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周秦至六朝道教及上清派之辟穀食氣說──兼論其對佛教之影響〉,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488-5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六朝道教上清、靈寶二派經書的傳播與管理〉,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597-61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陶弘景與上清派之關係及《真誥》降真中之房中偶景說〉,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620-65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陶弘景《真誥》中所見修真治病藥方及塚訟鬼注說〉,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頁654-6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道教「守一」修持法之源起及其演變〉,《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1期,頁1-12。收入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頁345-4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上清大洞真經今註今譯》(全二冊),香港:青松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來因,1992,《長生不死的探求:道經《真誥》之謎》,上海市:文匯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國發,2003,《茅山道教上清宗》,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肇鵬,1991,《讖緯論略》,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 屹,2000,〈敬天與崇道──中古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之一〉,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0,〈敦煌本《老子變化經》研究之一:漢末成書說質疑〉,《吳其昱先生八秩華誔敦煌學特刊》,台北:文津出版社,頁281-306。其後以〈敦煌本《老子變化經研究》〉,收入《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頁368-4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敦煌本《老子變化經》研究之二:成書年代考訂〉,《敦煌研究》2001年4期,頁138-144。其後以〈敦煌本《老子變化經研究》〉,收入《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頁368-4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中古道教三道說〉,《華林》第1卷,頁283-2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寇謙之的家世與生平〉,《華林》第2卷,頁271-28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寇謙之與南方道教的關係〉,《中國中古史研究》2期,頁71-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寇謙之身後的北天師道〉,《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1期,頁15-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4,〈近年來道教研究對中古史研究的貢獻〉,《中國史研究動態》2004年8期,貢12-2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4,〈敦煌本《昇玄經》經籙傳授儀式研究〉,《敦煌學》第25輯(2004年9月),頁465-48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中古道教三張傳統的確立〉,《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頁543-67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唐前期道藏經目研究──以《南竺觀記》和敦煌道經為中心〉,Poul andersen and Florian C. Reiter edi., Scriptures, Schools and Forms of Practice in Daoism.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5, pp.185-21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5,〈論《昇玄經》「內教」與「昔教」的關係〉,《敦煌吐魯番研究》第8卷,頁45-7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笑道論》引用道典之書志學研究〉,程恭讓主編,《天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頁257-2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 琳,1993,〈楊羲與許謐父子造作上清經考〉,《中國文化》第8期,頁104-11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玉菁,2003,〈東晉南朝江東士族與道教之關係──以葛洪、陸修靜、陶弘景為中心〉,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怡君,1997,〈六朝上清經系的濟度思想──以楊許時期為主的考察〉,台北: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昭瑞,1992,〈《太平經》與考古發現的東漢鎮墓文〉,《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4期,頁111-11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5,〈「承負說」緣起論〉,《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4期,頁100-10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從考古材料看道教投龍儀──兼論投龍儀的起源〉,陳鼓應、馮達文主編,《道家與道教: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道教卷)》,廣州:廣東出版社,頁475-5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淑芬,2005,〈中古僧人的「伐魔文書」〉,收入蒲慕州主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頁135-1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龍顯昭,1985,〈論曹魏道教與西晉政局〉,《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世維,2007,〈聖典與傳譯──道教經典中的「翻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1期(2007),頁185-23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聰輝,1997,〈天師道「黃赤」教化的淵源與發展〉,《「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道德院,頁327-3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修真與降真──六朝道教上清經派仙傳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真誥》的本草醫療觀研究〉,發表於「第一屆全國道教學論文發表會」,新竹:玄奘大學宗教系主辦,2002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饒宗頤,1964,〈想爾九戒與三合義──並評新刊《太平經合校》〉,《清華學報》第4卷第2期。另收入《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頁103-11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1,《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3,〈道教與楚俗關係新證──楚文化的新認識〉,《饒宗頤史學論著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6,〈論道教創世紀及其與緯書之關係〉,《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龔鵬程,1998,〈《黃庭經》論〉,《道教新論二集》,台北:南華管理學院,頁71-15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欒保群,2005,〈「泰山治鬼」說的起源與中國冥府的形成〉,《河北學刊》第25卷第3期,頁27-3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韓學界(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淵忍爾,1952,〈葛洪傳(附鮑靚傳)〉,《東方宗教》第2號。收入《初期の道教──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一》,東京:創文社,1991年,頁487-55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59,〈三皇文より洞神經へ──道藏成立史論其一〉,《史學雜誌》68-2。收入《道教史の研究》,岡山:岡山大學共濟會書籍部,1964年。又收入《道教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二》,東京:創文社,1997年,頁219-2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64,〈道藏成立史序說〉,《道教史の研究》,岡山:岡山大學共濟會書籍部。又《道教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二》,東京:創文社,1997年,頁3-7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68,〈五斗米道の教法──老子想爾注を中心として〉(上)(下),《東洋學報》49-3、4。後收入《初期の道教──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一》,東京:創文社,1991年,頁309-3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69,〈道藏の成立〉,《東方學》第38號,頁49-57。“The Formation of the Taoist Canon,” H. Welch and A. Seidel, eds. Facets of Taoism. New Hq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253-2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74,“On Ku Ling-pao-ching.” Acta Asiatica 27:33-56. 劉波譯、王承文校,〈論古靈寶經〉,《道家文化研究》第13輯(1998年),頁485-506。其後以〈靈寶經の基礎的研究──敦煌鈔本靈寶經目を中心として〉,收入《道教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二》,東京:創文社,1997年,頁73-21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5,〈後漢末五斗米道の組織について〉,《東方宗教》第65號。後收入《初期の道教──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一》,東京:創文社,1991年,頁367-4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太真科とその周邊〉,《道教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二》,東京:創文社,1997年,頁409-5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三洞奉道科誡儀範の成立〉,《道藏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二》,東京:創文社,頁557-5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形 徹,2004,〈《列仙傳》の仙人(一)──黃帝、關尹子、涓子〉,《人文學論集》(大阪府立大學人文學會)2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小南一郎,1974,〈「神仙傳」の復元〉,入矢教授小川教授退休記念會編集,《入矢教授小川教授退休記念中國文學語學論集》,京都市:入矢教授小川教授退休記念會,頁301-31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2,〈六朝隋唐小說史の展開と佛教信仰〉,福永光司編,《中國中世の宗教と文化》,東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4,〈「神仙傳」──新しい神仙思想〉,《中國の神話と物語り:古小說史展開》,東京都:岩波書店,頁145-236。另有孫昌武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4,〈「漢武帝內傳」の成立〉,《中國の神話と物語り:古小說史展開》,東京都:岩波書店,頁237-434。另有孫昌武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頁232-3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1,〈尋藥から存思へ──神仙思想と道教信仰との閒〉,吉川忠夫編,《中國古道教史研究》,京都:同朋舍出版,頁3-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許氏の道教信仰──真誥に見る死者たちの運命〉,吉川忠夫編,《六朝道教の研究》,東京:春秋社,頁23-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0,〈罪と罰〉,《中國宗教思想.1》,東京:岩波書店,頁196-20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小林正美,1982,〈劉宋における靈寶經の形成〉,《東洋文化》第62號。後以〈靈寶經の形成〉,收入《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1990年,頁138-182。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129-1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8,〈東晉期の道教の終末論〉,《鎌田茂雄博士還曆記念論集中國佛教文化》,東京都:大藏出版,1988年。收入《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1990年,頁403-430。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387-4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8,〈《九天生神章經》の形成と三洞說の成立〉,《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5號。《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1990年,頁217-240。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205-2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9,〈劉宋期の天師道の終末論〉,《フィロソフィア》第76號。收入《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1990年,頁455-481。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435-4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0,〈上清經と靈寶經の終末論〉,《東方宗教》第75號。收入《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1990年,頁430-455。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412-43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0,〈葛氏道と上清派〉,《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頁13-44。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13-4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0,〈東晉.劉宋期の天師道〉,《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頁189-216。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ivia Kohn, “The Celestial Masters under the Eastern Jin and Liu-Song Dynasties,”Taoist Resources, 3.2(1992), pp.17-45. 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179-2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0,〈《太上洞淵神咒經》と《女青鬼律》と《太上正一咒鬼經》の成書年代について〉,《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頁367-381。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352-36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0,〈劉宋期の天師道の「三天」の思想とその形成〉,《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都:創文社,頁482-510。另有李慶中譯本,《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459-4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6,〈「道教」の構造と歷史〉,《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13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劉宋期の天師道の思想〉,《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15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三洞四輔與「道教」的成立〉,陳鼓應主編,《道教文化研究》16: 10-2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1,〈天師道における受法のカリキュラムと道士の位階制度〉,《東洋の思想と宗教》18。後收入氏著,《唐代の道教と天師道》,東京都:知泉書館,2003,頁66-13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上清經籙の傳授の系譜の成立について〉,《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第47輯第1分冊。後改題為〈經籙の傳授における三師說と上清經籙傳授の系譜の形成〉,《唐代の道教と天師道》,東京都:知泉書館,2003年,頁133-16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3,〈唐代の道教教團と天師道〉,《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20號。後收入《唐代の道教と天師道》,東京都:知泉書館,2003年,頁13-6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之美譯,2006,〈天師道的受法教程和道士位階制度〉,程恭讓主編,《天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頁296-33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浦國雄,1983,〈洞天福地小論〉,《東方宗教》第61號,頁1-23。其後收入《中國人:洞窟、風水、壺中天》,東京:平凡社,1988年,頁71-112。王賢德譯,〈洞天福地小論〉,成功大學歷史系道教研究室編,《道教學探索》第6號(1992),頁233-2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3,〈洞庭湖と洞庭山〉,《月刊百科》第250號。其後收入《中國人:洞窟、風水、壺中天》,東京:平凡社,1988年,頁113-15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8,〈《真誥》と風水地理說〉,吉川忠夫編,《六朝道教の研究》,東京:春秋社,頁189-21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浦秀一,1992,〈《真誥》俞安期本成立の時代的情況──萬曆の知識人と道教〉,吉川忠夫編,《中國古道教史研究》,京都:同朋舍,頁511-56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川原秀城,1989,〈三統曆と劉歆の世界觀〉,山田慶兒編,《中國古代科學史論》,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頁121-1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山田利明,1989,〈洞房神存思考〉,《東方宗教》第74號。改題為〈得仙法としての存思〉,收入山田利明,《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1999年,頁75-1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9,〈泥丸九宮說考〉,《東洋學論叢》第14號。改題為〈泥丸九宮の思想〉,收入山田利明,《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1999年,頁331-35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9,〈東晉における存思法の展開〉,《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第25集。收入山田利明,《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1999年,頁49-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3,〈六朝における《太平經》の傳承〉,《東洋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文學科紀要》第1號。後收入山田利明,《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1999年,頁135-17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抱朴子》に見える靈寶經の信仰〉,《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頁353-36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太平經》における守一と存思〉,《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頁27-4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道教における誦經の思想〉,《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頁229-26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9,〈道教神像の崇拜〉,《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頁289-30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山田 俊,2000,〈「棄賢世界」考〉,《宗教學研究》2000年第3期,頁39-5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山田慶兒,1979,〈古代中國における醫學の傳授について〉,《漢方研究》94-95。另中譯文〈古代中國醫學的傳授〉,收入廖育群、李建民編譯,《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頁413-4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土屋昌明,1996,〈四庫本《神仙傳》の性格及び構成要素──特に「陰長生傳」をめぐって〉,《東方宗教》第87號,頁39-5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6,〈李白之創作與道士及上清經〉,《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總第146期),頁105-1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內山知也,1975,〈仙傳の展開──「列仙傳」から「神仙傳」至〉,《大東文化大學經要(人文科學)》13,頁91-1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手塚好幸,1984,〈費長房說話と「神仙傳」〉,《漢文學會會報(國學院大學)》30,頁40-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田勇次郎,1984,〈黃庭經諸本鑑賞記〉,《中田勇次郎著作集》第二卷,東京:二玄社,頁226-3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嶋隆藏,2004,《雲笈七籤の基礎的研究》,東京:研文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丸山 宏,1986,〈道士張萬福と唐代前半期の道敎界〉,《社會文化史學》第22號,頁28-46。後以〈張萬福の道教儀禮學と唐代前半期の道教界〉,收入《道教儀禮文書の歷史的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5年,頁420-4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6,〈正一道教の上章儀禮について──『冢訟章』を中心として〉,《東方宗教》第68號,頁44-64。後以〈冢訟を分解する章につ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