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鄭文惠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連培妏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連培妏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5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Sep-2009 15:26:3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Sep-2009 15:26:3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Sep-2009 15:26:31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1151021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60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1151021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4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女性成長小說呈現「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中種種權力的運作、傾斜的現實,女性在試圖釐析自身與世界、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係中,思索「我」存在的意義。個人的成長無法自外於集體時空的影響,因此本論文在分析架構方面,分從國族歷史、家與家庭倫理、女性情慾自覺三個議題逐步切入,由外而內,漸次歸返自身,分析九0年代以降從「女兒」身份出發,書寫成長歷程、進行女性自我追尋的書寫,探討晚近這一波女兒書寫的新趨勢,女作家如何針對這三個議題進行發聲,回溯成長記憶、歸返女性身體、重析母女關係,進而達到探索自我的目的,也開啟了台灣女性小說發展的新貌。 本論文之內容綱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第一節指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文獻回顧與整理,第三節則說明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第四節為分析架構與內容綱要。 第二章「我是她們是我:多重女性成長敘事與國族歷史」,旨在梳理出晚近女性歷史書寫的新趨向,不但以女性成長歷程與國族歷史進程產生對話,更在自我成長的回憶之外,拉進歷史或者家族中的女性人物,以及女妖、女巫、女神等女性文化形象,讓多重女性成長敘事軸線彼此指涉、聚合,以此特殊的書寫模式,構成女性生命史或者家族史。從《自傳の小說》、《沃野之鹿》到《海神家族》,女作家以文字歸返身體,釋放過去歷史書寫中被消音的部分,並特重空間的感知,呈現空間與權力的關係,以及歷史推進的痕跡,在完成自我追尋的同時,也思索女性命運的共同意義,並且在既有的歷史書寫中,開創另一種歷史詮釋的方向。 第三章「無家‧尋家‧返家:女性成長與家的反思」,主要透過新世代女性作家書寫自身成長經歷的作品:包括陳雪《橋上的孩子》、《陳春天》,鍾文音《女島紀行》、《在河左岸》,陳文玲《多桑與紅玫瑰》等文本,梳理出時代轉折中新一代女性成長的困境:理想家園的失落、家庭倫理的崩解、母女關係的纏結,家成為這一些新世代女性成長的壓抑所在。她們透過感官知能的記憶方式重拾與重釋成長回憶,從童少時期「家園」的內外部空間建構,投射其理想失落的心境,並經由一連串的記憶梳洗,嘗試解決內心的焦慮,找到自身安置的方式。 第四章「青春戀曲的悲唱:同女成長與女性情慾自覺」,關注女同志成長書寫在此一時期的蓬勃發展。九0年代以後的女性小說,兩性關係不再是情愛的唯一模式,異性戀機制的反思成為這波女同志成長書寫探討的主題。本章選擇邱妙津的《鱷魚手記》、曹麗娟的〈童女之舞〉與〈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陳雪的〈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蝴蝶的記號〉、〈夢遊一九九四〉、張亦絢的〈家族之始〉、〈幸福鬼屋〉、〈性愛故事〉……等作品。此類作品表現女性成長的困境,在於體制壓抑情慾的定義,少女被期待長成為異性戀女性,她們述說自身成長困境的特殊敘事模式,有著死亡與青春交疊的成長特質,文本呈現校園空間的權力運作與監控、規馴中、離校/返校的抉擇之間,以及自我/他者的關係呈現,成長的可能與挫敗,皆是本章企圖討論的主題。 第五章,歸納前述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比較,具體指出九0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在敘事手法與文本內涵中呈現的特色、突破與價值,作為論文總結。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一、發現「小」女生/聲.:世紀之交的台灣女性小說 1二、台灣女性小說成長書寫 2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回顧 5一、學者相關討論與論著 5二、學位論文部分 7(一)台灣女性小說相關主題研究 7(二)成長小說相關主題研究 9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10第四節 分析架構與內容綱要 13第二章 我是她們是我——多重女性成長敘事與國族歷史 17第一節 滑動的敘事主體‧女妖、女巫、女神的現身 20一、「我」、「她」、「我們」:從查某囝到狐狸精 21二、發現女巫:我和母親和她的母親 25三、化身女神:凝視母親/身為女兒 28第二節 身體成長與歷史重構 33一、翻轉身體.複寫歷史 34二、身體感知.失語療癒 38三、欲望身體.歷史真實 43第三節 女性空間:成長與歷史的見證 48一、幽閉與漂流 49二、地景與記憶 52三、記憶的房間 57第三章 無家˙尋家˙返家——女性成長與家的反思 63第一節 紀實與虛構:「體」感記憶與書寫想像 65一、擺蕩的童年:記憶頻道的體感切換 67二、拼貼母親‧味蕾覺醒 70三、物件召喚的童年世界 72第二節 城市邊緣‧少女家變 75一、追憶成長與尋家之旅 76二、邊緣之家:「家」的異類空間書寫 78三、受困與解困:家庭變貌的重現 84第三節 凝望母親‧再造自身 90一、逆轉兩性關係:傳統母親的消逝 92二、「新」母親與「舊」女兒 95第四章 女性成長與愛欲青春——同女成長的與情欲自覺 103第一節 青春/死亡‧寫實/虛擬 106一、青春之歌的死亡變奏 107二、虛實交錯的成長時空 112第二節 離校/返校:規馴與反叛之間 117一、規馴與反抗:青春女體的壓抑與解放 117二、公、私領域的重構:家庭與校園 123第三節 自我與他者‧成長與認同 125一、撥掀母「體」情慾 127二、我與妳 132三、我與群體 136第五章 結論 139附錄 144參考書目 146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8686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3038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9104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5038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3285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86293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4567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3874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83977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1021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戰後台灣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九0年代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女性成長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成長小說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女性書寫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九0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文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邱妙津,《鱷魚手記》,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杜修蘭,《逆女》,台北:皇冠文化,1996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鍾文音,《女島紀行》,台北:探索文化,1998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李昂,《自傳の小說》,台北:皇冠叢書,1999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曹麗娟,〈童女之舞〉,輯入《童女之舞》,台北:大田出版社,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曹麗娟,〈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輯入《童女之舞》,台北:大田出版社,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陳文玲,《多桑與紅玫瑰》,台北:大塊文化,2000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張亦絢,〈性愛故事〉,輯入《壞掉時候》,台北:麥田,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張亦絢,〈幸福鬼屋〉,輯入《壞掉時候》,台北:麥田,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張亦絢,〈家族之始〉,輯入《壞掉時候》,台北:麥田,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杜修蘭,《沃野之鹿》,台北:皇冠出版社,2002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鍾文音,《在河左岸》,台北:大田出版社,200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陳玉慧,《海神家族》,台北:印刻,200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 陳雪,《橋上的孩子》,台北:印刻,2004年2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陳雪,《陳春天》,台北:印刻,200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 陳雪,〈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輯入《惡女書》,台北:印刻,200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 陳雪,〈夢遊一九九四〉,輯入《蝴蝶》,台北:印刻,2005年1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 陳雪,〈蝴蝶的記號〉,輯入《蝴蝶》,台北:印刻,2005年1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 專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林顯宗《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8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傅科,《性意識史》,台北:桂冠,1990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1992年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喬以鋼,《中國女性的文學世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黎活仁,《現代中國文學的時間觀與空間觀》,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黃武雄,《童年與解放》,台北: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199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Linda Sunshine著 ,林淑貞譯 《母親與女兒的戰爭》,台北:聯經,199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Neil Postman著, 蕭昭君譯,《童年的消逝》,臺北:遠流出版 信報發行代理,199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Greene, Gayle and Kahn, Coppelia 編,陳引馳 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台北,駱駝,199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陳順馨,《中國現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北京大學青年學者文庫,1995年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台北市:麥田,199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鮑曉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 托里莫以著,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顧燕翎主編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台北:女書文化,1996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6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1997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 康來新,《知情更淫—小說史觀下的女性情慾》,台北:中國婦女寫作協會,1997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 韋勒克(René Wellek),楊豈深、楊自伍 譯,《近代文學批評史:1750-1950》,上海:上海譯文,1997年第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 鄭美里,《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台北:女書文化,1997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 簡瑛瑛 ,《何處是女兒家》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 邱貴芬主編,《日據以來台灣女作家小說選讀》,台北:女書文化,1999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 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8. 張喬婷,〈從身體慾望到身份認同——校園空間中女同志的存還機制〉,輯入《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第二屆四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麥田,2000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0.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麥田,2000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1.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2. 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台北:九歌,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3. 黃金麟,《歷史、身體與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臺北:聯經,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4. 于青、王芳,《黑夜的潛流——女性文學新論》,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5.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2002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6.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2002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7. Kate Millett 著、宋文偉、張慧芝 譯,《性政治(Sexual Politics)》,台北:桂冠圖書,2003年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8.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台北:麥田,200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9. 唐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0.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台北:政大歷史系,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1. 曾秀萍,《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台北:九歌,200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2. 蘭西.秋德洛,《母職的再生產--心理分析與性別社會學》,台北:群學,200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3.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0與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論》,台北:麥田,200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4. Jeff Lewis著;邱誌勇、許夢芸譯,《文化研究的基礎》,台北:韋伯文化,200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5. 沈奕斐,《被建構的女性:當代社會性別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6. 陳芳明,,《孤夜獨書》,台北:麥田,2006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7. Rita, Felski. Beyond Feminist Aesthetics: Feminist Literatur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8. Jay Clayton. The Pleasures of Babl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9. Hope, Edelman. Motherless Daughter. Delta: New York, 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0. Caren Kaplan, Norma Alarcon, and Minoo Moallem, eds. Between woman and nation : nationalisms, transnational feminisms, and the state.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 學位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主題出發〉,台北:台灣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曾意晶,〈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 、利玉芳為例〉,台北: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論,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陳雅惠,〈日據時代台灣文學的童年經驗〉,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所學碩士論文,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陳靜宜,〈走出婚姻的藩籬 : 蕭颯小說中的女性成長〉,中興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鄭雅文,〈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桃園: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邱子寧,〈鄭清文作品中的童年敘事〉,台東:台東師院兒文所碩士論文,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張嘉惠,〈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簡君玲,〈若即若離——八、九0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角色」探討〉,新竹: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石曉楓,〈八、九0年代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許劍橋,〈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吳芷維,〈交纏與共生:九0年代以來女性小說中的母女關係〉,台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所碩士論文,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 期刊論文與專書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葉少嫻,〈沈從文的《邊城》——一部中國成長小說〉,收入陳炳良編,《中國現代文學新貌》,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桑德拉‧吉爾伯特(Sandra M. Gilbert)、蘇珊‧格巴(Susan Gubar)著,〈鏡與妖女:對女性主義批評的反思〉,輯入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頁271-3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邱貴芬,〈「失聲畫眉」——討論台灣女性小說壓抑的母親論述〉,《台灣文藝》(新生版),第5期(1994年10月),頁34-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呂正惠,〈社會與個人——現代中國的成長小說〉,《幼獅文藝》,492期(1994年12月),頁19-2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康來新,〈古典文學的青春看板〉,《幼獅文藝》,492期(1994年12月),頁16-1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陳長房,〈西方成長/教育小說的模式與演變〉,《幼獅文藝》,492期(1994年12月),頁5-1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張惠娟,〈後現代與女性主義之糾葛:試論當代女性烏托邦小說〉,《中外文學》,第23卷第11期(1995年4月),頁26-3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廖咸浩,〈有情與無情之間——中西成長小說的流變〉,《幼獅文藝》,511期(1996年7月),頁81-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邱貴芬訪談策畫;劉于琦、林逸萍整理,〈女作家素顏:在情慾書寫中翻轉身分定位——訪談陳雪〉,《台灣文藝》,158期(1996年12月),頁110-1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Taylor, C. 著;董之林、陳燕谷 譯,〈承認的政治〉,輯入陳清僑 編,《身份認同與公共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王德威,〈序論:性,醜聞與美學政治〉,輯入李昂,《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馮品佳,〈蜜雪‧克莉芙的成長二重奏〉,《中外文學》,第25卷第9期(1997年2月),頁44-7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文訊編輯,〈野性與自主:新世代女作家群的崛起〉,《文訊》,99期(1997年3月),頁25-5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 劉亮雅,〈九0年代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中外文學》,第26卷第2期(1997年7月),頁115-12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袁哲生,〈城市游牧女族〉,輯入《女島紀行》,台北:探索文化,1998年初版,頁16-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 李振亞,〈歷史空間/空間歷史:從《童年往事》談記憶與地理空間的建構〉,《中外文學》,第26卷第10期(1998年3月),頁48-6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 梅家玲,〈少年台灣: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中青少年的自我追尋〉,《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1998年12月),頁115-14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 李元貞,〈論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身體」與「情慾」的想像〉,《中外文學》,第28卷第4期(1999年9月),頁43-8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 南方朔,〈「壞媽媽」的斑駁書頁〉,收在《多桑與紅玫瑰》,台北:大塊文化,2000年初版,頁8-2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 張堂錡,〈中國現代小說中的成長意識——以郁達夫、丁玲、巴金作品為例〉,《幼獅文藝:在台灣看成長小說特輯》,558期(2000年6月),頁72-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 馮品佳,〈後殖民英文小說中的女性成長敘事〉,輯入《幼獅文藝:在台灣看成長小說特輯》,558期(2000年6月號),頁77-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 廖咸浩,〈非西方成長(小說)的試煉:在反叛與扎根之間〉,《幼獅文藝:在台灣看成長小說特輯》,558期(2000年6月),頁64-7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 吳瑾嫣,〈女性遊民研究:家的另類意涵〉,《應用心理學研究》,第8期(2000年12月),頁83-12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 孟樊,〈風起雲湧的九0年代台灣文壇〉(九0年代台灣文學現象觀察專題),《文訊雜誌》,182期(2000年12月),頁37-4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 埃萊娜‧西蘇,〈美杜莎的笑聲〉,收錄於皮桑(Pizan Christine de)編,吳芬譯,《誰是第二性?》,台北:城邦文化,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 蕭百興,〈鄉關何在?全球在地化浪潮衝擊下歸家的奢靡實踐〉,《應用心理研究》,第9期(2001年3月),頁1-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 郝譽翔,〈我書寫,所以「她」存在〉,輯入《情慾世紀末》,台北:聯合文學,2002初版,頁202-2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8. 楊翠,〈「妖精」的自傳‧「女人」的小說——論李昂《自傳の小說》中的性記憶文本〉,《興大人文學報》,第32期(2002年6月),頁256-2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 梅家玲,〈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日據時期的台灣小說〉,收錄於《正典的生成: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0. 駱以軍,〈讀《橋上的孩子》〉,《橋上的孩子》,台北:印刻,2004年2月初版,頁5-1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1. 李晶菁,〈女性成長小說:文類、性別、主體之對話〉,《研究與動態》,第10期(2004年6月),頁59-7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2. 劉亮雅撰;廖勇超、王梅春、周盈秀譯,〈鬼魅書寫: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中外文學》,第33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65-1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3. 黃錦珠,〈訪尋個人/族群的身世之謎:讀陳玉慧《海神家族》〉,《文訊》,第231期(2005年1月),頁24-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4. 游美惠,〈身份認同與認同政治〉,《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31期(2005年5月),頁58-6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5. 張瑞芬,〈國族‧家族‧女性——陳玉慧、施叔青、鍾文音近期文本中的國族/家族寓意〉,《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0期(2005年6月),頁1-2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6. 張小虹,〈城市是件花衣裳〉,《中外文學》,第34卷第10期(2006年3月),頁167-1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7. Foucault, Michel. “Of Other Spaces”, 16:1(1986), pp. 22-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8. Anthony, Daugelli. “Lesbain and Gay Male Development:steps toward an analysis of lesbians’ and gay men’s lives” in Lesbian and Gay Psychology.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1994, pp. 118-13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五) 報刊文章與研討會記錄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張晴紀錄整理,〈啟蒙的驚怵與傷痕——當代台灣成長小說中的悲劇傾向研討會議記錄〉,「關於年輕人的文學及藝術研討會」,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蘇偉貞,〈虛構‧女性‧小說〉,《聯合報》,2000年6月12號41版,讀書人週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梁一萍,〈島嶼傳奇〉,《聯合報》,2004年12月12號,讀書人書評花園。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