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林語堂前期散文研究
作者 凃文玲
貢獻者 張堂錡
凃文玲
關鍵詞 林語堂
散文
小品文
幽默
性靈
語錄體
論語
人間世
宇宙風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28:24 (UTC+8)
摘要 本論文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部分除說明研究動機及範圍外,也對台、港與大陸有關林語堂研究的發展概況作一整理。
第二章共分三節探討林語堂前期散文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思潮。隨著現代化文化公共領域的成形,林語堂得以擁有更多空間實現自我,他選擇在文化上著力,進行改善國民性的工作,把現代文人的關心層面從國家再度拉回到傳統士人以「天下一家」為胸懷的視野。而在政治方面,國家至上、群性優先的理念隨著局勢的演變,影響文學的趨向,政治高度的箝制與白色恐怖的肅殺也使周作人、朱自清、林語堂有轉向的問題,涉及的是志業的一種選擇。而當時言志文學、晚明風潮的興起與通俗文學的流行,說明了人們對於心靈情性的需要,尤其在「大我」無限擴張而「小我」窮椎無地的現實下,彰顯的是文學的獨立自主與個體精神主體的自由。
第三章先從林語堂的家庭背景與求學經歷追溯他散文觀的形成原因。第二節中則將林語堂的散文觀分為五點敘述──
一、「學古而不擬古」:鼓吹語錄體並肯定公安竟陵派;
二、「宇宙蒼蠅,無所不談」:藝術要反映人生,政治之外改談社會人生;
三、「以自我為中心」:提倡小品文筆調,文人要獨抒己見,勿當文妓;
四、「以閒適為格調」:結合克羅齊表現說,強調神感與性靈;
五、「鼓吹幽默,婉言批評」:幽默兼具社會批判與精神超脫功能。
第三節部分先說明林語堂如何利用刊物宣揚散文觀,再分別以編輯、作者與讀者三方面論述,從雜誌編務方面認識林語堂。
第四章則從林語堂作品的文本中爬梳,分別以「一貫批判的立場」、「貼近人生的取材」與「追求閒適幽默的境界」分三節介紹,將林語堂落實散文觀的文字部分羅列出來,以證明他言行合一的實踐力。
第五章首先探討林語堂與魯迅二人幽默觀的歧異,還有處理胡風、聶紺弩、劉心皇、陳信元……等人對林語堂所給予的不同的評價,背後原因是因為個人對文學的價值與功能的看法不盡相同,所以部分論者無法接受林語堂的幽默小品與閒適筆調,也無法體會他藉由幽默想要經世濟民的用心。第二節則釐清林語堂前期散文中的時代意義:幽默小品對個人自我是抒發情志的藝術表現,是釋放被壓抑的人性,在家國動盪不安的局勢下,人還是可以也應該透過文學得到心靈的抒解與自由,所以在「小我」方面,林語堂前期散文照顧了個人的情性與精神的自由。而在當時急需的救亡與啟蒙方面,轉向文化的林語堂重塑文人的獨立地位,也為文學擺脫政治、為堅持文學的自主獨立盡了心力,因為文化改造的力量是深遠且治本的,所以林語堂提倡幽默欲以爭取言論空間與改造國民性的用心具有政治救亡的功效;而他創作文藝、編輯刊物、為當時剛進入現代化社會的市民階層提供一種文化資源和精神信仰,則具有文化啟蒙的意義。
第六章結論除作整理總結的工作外,對未來相關研究議題也提出建議。
參考文獻 一、 林語堂著作
林語堂:《無所不談合集》,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4年10月。
林語堂:《有不為齋隨筆》,台北:德華出版社,1977年12月。
林語堂:《一夕話》,台北:德華出版社,1978年11月。
林語堂:《林語堂全集》,台北:金蘭出版社,1984年。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85年4月再版。
林語堂:《論幽默──語堂幽默文選(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0月。
林語堂:《清算月亮──語堂幽默文選(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0月。
林語堂:《林語堂名著全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二、 專書論著
上海通訊主編:《上海研究資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
王文英主編:《上海現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王兆勝:《林語堂的文化選擇》,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11月。
王兆勝:《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1月。
王國維:《王國維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7月再版。
正中書局:《回顧林語堂──林語堂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0月。
丘為君:《戴震學的形成》,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7月。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
任重主編:《文言、白話、大眾語論戰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向燕南.匡長福主編:《鴛鴦蝴蝶派言情小說集粹》,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6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61年6月台四版。
朱光潛:《我與文學及其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9月。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2002年3月。
余英時:《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余英時等:《「五四」新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5月。
吳虞:《吳虞文錄》,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呂若涵:《論語派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
呂實強:《憂患中的心聲》,台北:文訊雜誌社,1991年6月。
宋文明:《梁啟超的思想》,台北:宋氏照遠出版社,1997年7月。
宋炳輝主編:《辜鴻銘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12月。
宋劍華主編:《現代性與中國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李歐梵:《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9月三版。
李瞻.石麗東:《林樂知與萬國公報》,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77年9月。
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
汪榮祖主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5月。
林明昌主編:《林語堂的心靈世界》,台北:遠景出版公司,2005年8月。
周玉山:《大陸文藝論衡》,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3月。
周作人:《自己的園地》,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5月。
周作人:《永日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6月。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7月。
周作人:《藝術與生活》,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7月。
周策縱等著:《胡適與近代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1年5月。
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5月。
周曉明.王又平主編:《現代中國文學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林太乙:《林語堂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2月。
林治平主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0年6月。
林非:《中國現代散文史稿》,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81年4月。
林啟彥:《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書林書局,2004年2月。
林語堂故居編:《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林語堂故居,2007年5月。
邱文治:《現代文學流派研究鳥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
阿英:《阿英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施建偉:《幽默大師林語堂》,台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5月。
施蟄存:《北山散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洪鐮德:《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0年3月再版。
胡風:《胡風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胡適:《戴東原的哲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7月。
胡適:《胡適文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9月再版。
胡適:《胡適留學日記》,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1月。
唐弢:《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5月。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3月。
茅家琦等主編:《中國近現代大事編年》,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2月。
范培松:《中國現代散文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范培松:《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台北:長安出版社,1977年9月。
郁達夫:《郁達夫文論集》,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12月。
徐復觀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年11月。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10月。
馬國明:《從自由主義到社會主義》,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8月。
梅光迪:《梅光迪文錄》,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台灣書局,1956年11月。
康有為:《大同書》,台北:龍田出版社,1979年12月。
張灝:《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
張灝:《時代的探索》,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7月。
敏澤:《李贄》,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6月。
梁啟超:《新民說》,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
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9月再版。
淡江大學出版中心編輯部:《中國通史》,台北:淡江大學,1987年9月。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店,1986年10月。
郭碧娥.楊美雪編:《林語堂先生書目資料彙編》,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1994年。
許志英.倪婷婷:《五四:人的文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陳平原:《當年遊俠人──現代中國的文人與學者》,台北:二魚文化公司,2003年11月。
陳伯海.袁進主編:《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
陳信元:《中國現代散文初探》,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0年12月。
陳源:《西瀅閒話》,台北:大林出版社,1963年9月。
陳湧:《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我看林語堂》,台北:雅書堂文化公司,2003年4月。
陳獨秀:《獨秀文存》,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陳獨秀:《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9月。
湯哲聲:《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流變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年。
湯顯祖評.董解元著:《董解元西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2月。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台北:稻田出版公司,1999年12月。
黃大受:《中國近代現代史》,台北:世界書局,1960年9月。
黃興濤:《文化怪傑辜鴻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月。
黃遵憲:《人境廬詩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2月。
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黃繼持:《現代化、現代性、現代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年。
董大中:《魯迅與林語堂》,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鄒元江:《湯顯祖新論》,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6月。
趙孝萱:《鴛鴦胡蝶派新論》,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2月。
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二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2月。
趙海彥:《中國現代趣味主義文學思潮》,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005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10月再版。
魯迅:《魯迅全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12月。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1971年8月。
錢玄同:《錢玄同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2年2月。
閻廣林:《笑:矜持與淡泊──中國人喜劇精神的內在特徵》,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10月。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4月十八版。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
薛寶琨:《中國人的軟幽默》,台北:博遠出版公司,1990年4月。
聶紺弩:《聶紺弩全集》,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年12月。
簡朝亮:《朱九江先生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魏仲佑:《黃遵憲與清末詩界革命》,台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12月。
魏源:《海國圖志》,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11月。
嚴復:《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月。
顧長生:《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龔自珍:《評定本龔定盦全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年3月。
龔鵬程:《文學散步》,台北:漢光文化公司,1988年4月四版。
龔鵬程.陳信元主編:《林語堂的生活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0年12月。
欒梅健.張堂錡編著:《中國現代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9月。
三、 博碩士論文
李春燕:《論30年代林語堂的文藝思想》,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月。
李麗英:《林語堂論語時期小品文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6年。
邱華苓:《林語堂《論語》時期幽默文學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碩士論文,2003年。
周伊慧:《表現主義文論與林語堂的文學觀》,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8月。
黃于貞:《林語堂閒適思想之研究──以《生活的藝術》為據》,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黃怡靜:《林語堂中文散文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董燕:《林語堂文化追求的審美現代性傾向》,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4月。
蔡元唯:《林語堂研究──從政府的批判者到幽默的獨立作家,1923-1936年》,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四、 期刊論文
王兆勝:〈林語堂與公安三袁〉,《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王金勝:〈論中國現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王凌虹:〈現代散文文體邊界的模糊及原因〉,《紅河學院學報》,2004年10月第二卷第5期。
王愛松:〈論三0年代散文三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第2期。
田宛清:〈近年林語堂研究綜述〉,《福建論壇》,2002年第6期。
江又江:〈林語堂反對左傾提倡幽默的理由〉,《傳記文學》,1977年1月第三十卷第1期。
何小海:〈幽默、性靈、閒適〉,《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03年3月。
吳周文.王菊延:〈中國現代散文理論批評的發展概觀〉,《揚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吳禹星:〈林語堂早期的文學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第3期。
吳興文.秦賢次:〈林語堂卷(一)~(五)〉,《文訊》,1985年12月~1986年8月第21~25期。
李栩鈺:〈幽默大師林語堂的文藝理論──以「性靈」、「閒適」、「幽默」為討論重心〉,《嶺東學報》,2000年3月。
杜運通:〈平淡不流於鄙俗,典雅不涉於古僻──林語堂寫作觀探微〉,《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2月第4期。
杜興梅:〈中西文化碰撞的絢麗火花──林語堂幽默觀的發展路向及文化特質〉,《中州學刊》,1998年第5期。
周可:〈文化與個人:林語堂的內在緊張及其消解〉,《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周荷初:〈施蟄存與晚明小品〉,《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周質平:〈林語堂與小品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第1期。
林培瑞:〈論一、二0年代傳統樣式的都市通俗小說〉,《中文學報》,2003年7月。
侯東陽:〈林語堂的新聞輿論觀──評林語堂的《中國新聞輿論史》〉,《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第2期。
施建偉:〈近十年來林語堂作品在大陸的流傳與研究〉,《同濟大學學報》,1994年12月。
施建偉:〈林語堂:幽默情結和幽默觀〉,《同濟大學學報》,1997年11月第八卷第2期。
施萍:〈表現主義:林語堂文學觀的核心〉,《南通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12月。
施萍.唐冰:〈守護心靈的安寧──論林語堂文學創作中的和諧美〉,《雲夢學刊》,2003年1月。
施萍:〈論林語堂幽默思想的批判功能〉,《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第6期。
施萍:〈「革命」,非「革命家」──論林語堂的知識分子立場〉,《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
施蟄存:〈《文藝風景》創刊之告白〉,《文藝風景》,1934年6月第一卷第1號。
柳傳堆:〈林語堂幽默理論本土化的成功與缺〉,《閩江學院學報》,2006年6月。
范培松:〈沈謙和林語堂──評沈謙的《林語堂與蕭伯納》〉,《明道文藝》,1999年8月。
姬建敏:〈三0年代的雜誌觀〉,《出版發行研究》,2000年第10期。
馬布衣:〈廖沫沙批評林語堂〉,《上海檔案》,1995年第3期。
高素素:〈女子問題之大解決〉,《新青年》,1917年5月第三卷第3號。
高華:〈試論中國知識份子的文化心理機制〉,《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
張世珍:〈幽默大師的幽默觀〉,《警專學報.第六期》,1993年。
張芸:〈林語堂的儒教觀〉,《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5月第三十四卷第3期。
張貴賢:〈魯迅與林語堂幽默觀的比較〉,《渤海大學學報》,2004年9月第二十六卷第5期。
張曉風:〈一個「牧子文人」的心路歷程,(一)~(三) ──論林語堂在宗教上的出走與歸回〉,《宇宙光》,2001年3~5月。
曹毓生:〈論郁達夫對林語堂及其小品文觀的批評〉,《求索》,2005年1月。
許哲娜:〈建構林語堂研究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方法的嘗試〉,《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01年4月。
陳占彪:〈眷顧、棄絕、超脫──試論辜鴻銘、魯迅、林語堂對傳統文化的三種價值取向〉,《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8月。
陳煜斕:〈反思左翼文藝工作者對林語堂文藝觀的批判〉,《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7年3月第32卷第2期。
傅嚴山:〈林語堂編輯藝術略論〉,《編輯之友》,2002年第1期。
傅瑛:〈中國現代散文源流論〉,《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5月。
黃科安:〈林語堂對現代小品文理論的建設與探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
黃紹梅:〈林語堂《論語》中幽默的散文風格〉,《中國文化月刊》,2000年8月。
楊安翔:〈論現代散文的個性表現〉,《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廖鋒:〈近二十年林語堂研究資料綜述〉,《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趙懷俊:〈林語堂幽默的悲劇底蘊〉,《晉陽學刊》,2005年第3期。
劉炎生:〈到底是前進的──評林語堂倡導小品文〉,《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
鄭麗蘭:〈略論《中國評論週報》(The China Critic)的文化價值取向〉,《福建論壇》,2005年第1期。
謝其韋:〈歷史的哈哈鏡──《論語》雜誌的「專號」〉,《中國編輯》,2000年第6期。
蘇娟:〈林語堂的編輯風格〉,《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2912014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1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堂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凃文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凃文玲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28:24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28: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28:2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91201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61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1201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部分除說明研究動機及範圍外,也對台、港與大陸有關林語堂研究的發展概況作一整理。
第二章共分三節探討林語堂前期散文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思潮。隨著現代化文化公共領域的成形,林語堂得以擁有更多空間實現自我,他選擇在文化上著力,進行改善國民性的工作,把現代文人的關心層面從國家再度拉回到傳統士人以「天下一家」為胸懷的視野。而在政治方面,國家至上、群性優先的理念隨著局勢的演變,影響文學的趨向,政治高度的箝制與白色恐怖的肅殺也使周作人、朱自清、林語堂有轉向的問題,涉及的是志業的一種選擇。而當時言志文學、晚明風潮的興起與通俗文學的流行,說明了人們對於心靈情性的需要,尤其在「大我」無限擴張而「小我」窮椎無地的現實下,彰顯的是文學的獨立自主與個體精神主體的自由。
第三章先從林語堂的家庭背景與求學經歷追溯他散文觀的形成原因。第二節中則將林語堂的散文觀分為五點敘述──
一、「學古而不擬古」:鼓吹語錄體並肯定公安竟陵派;
二、「宇宙蒼蠅,無所不談」:藝術要反映人生,政治之外改談社會人生;
三、「以自我為中心」:提倡小品文筆調,文人要獨抒己見,勿當文妓;
四、「以閒適為格調」:結合克羅齊表現說,強調神感與性靈;
五、「鼓吹幽默,婉言批評」:幽默兼具社會批判與精神超脫功能。
第三節部分先說明林語堂如何利用刊物宣揚散文觀,再分別以編輯、作者與讀者三方面論述,從雜誌編務方面認識林語堂。
第四章則從林語堂作品的文本中爬梳,分別以「一貫批判的立場」、「貼近人生的取材」與「追求閒適幽默的境界」分三節介紹,將林語堂落實散文觀的文字部分羅列出來,以證明他言行合一的實踐力。
第五章首先探討林語堂與魯迅二人幽默觀的歧異,還有處理胡風、聶紺弩、劉心皇、陳信元……等人對林語堂所給予的不同的評價,背後原因是因為個人對文學的價值與功能的看法不盡相同,所以部分論者無法接受林語堂的幽默小品與閒適筆調,也無法體會他藉由幽默想要經世濟民的用心。第二節則釐清林語堂前期散文中的時代意義:幽默小品對個人自我是抒發情志的藝術表現,是釋放被壓抑的人性,在家國動盪不安的局勢下,人還是可以也應該透過文學得到心靈的抒解與自由,所以在「小我」方面,林語堂前期散文照顧了個人的情性與精神的自由。而在當時急需的救亡與啟蒙方面,轉向文化的林語堂重塑文人的獨立地位,也為文學擺脫政治、為堅持文學的自主獨立盡了心力,因為文化改造的力量是深遠且治本的,所以林語堂提倡幽默欲以爭取言論空間與改造國民性的用心具有政治救亡的功效;而他創作文藝、編輯刊物、為當時剛進入現代化社會的市民階層提供一種文化資源和精神信仰,則具有文化啟蒙的意義。
第六章結論除作整理總結的工作外,對未來相關研究議題也提出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章節說明 11

第二章 林語堂前期散文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思潮 13
第一節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13
一、 迎向現代的文學與文人 13
二、 批判傳統的進化觀 16
第二節 群體與個體的拔河 21
一、 從世界大同到建國立邦 21
二、 從參與政治到鍾情文學 25
第三節 自我覺醒與文學自主 28
一、 人的發現與言志文學 28
二、 晚明風潮與通俗小說 31

第三章 林語堂前期散文的文學觀 39
第一節 林語堂前期文學觀的形成原因 39
一、 家庭背景與求學經歷 39
二、 由西向東的知識建構歷程 42
第二節 林語堂前期散文觀的內涵 44
一、 學古而不擬古 44
二、 宇宙蒼蠅,無所不談 49
三、 以自我為中心 52
四、 以閒適為格調 55
五、 鼓吹幽默,婉言批評 60
第三節 林語堂前期散文觀的編輯實踐 65
一、 以雜誌期刊傳播散文觀點 65
二、 以專業手法傳達文學理念 69

第四章 林語堂前期散文表現及其風格 76
第一節 一貫批判的立場 76
一、 奮勵《語絲》,轉進《論語》 76
二、 政治社會,始終關心 80
第二節 貼近人生的取材 84
一、 主張近情,回歸人性 84
二、 迎接現代,落實生活 87
第三節 追求閒適幽默的境界 90
一、 文白合一,空靈簡練 90
二、 閒談娓語,讀者為友 93
三、 謔而不虐,包容理解 96

第五章 林語堂前期散文的評價 102
第一節 論戰與澄清 102
一、 幽默為幫閒,隱士即叛徒 102
二、 文學價值與功用的歧見 107
第二節 林語堂前期散文的時代意義 112
一、 小我的情性與自由 112
二、 大我的救亡與啟蒙 115

第六章 結論 118

參考書目 124

附錄 林語堂前期生平事略及散文創作一覽表(1895-1936年) 131
zh_TW
dc.format.extent 120065 bytes-
dc.format.extent 191066 bytes-
dc.format.extent 153996 bytes-
dc.format.extent 560016 bytes-
dc.format.extent 845866 bytes-
dc.format.extent 1017584 bytes-
dc.format.extent 897231 bytes-
dc.format.extent 674473 bytes-
dc.format.extent 405319 bytes-
dc.format.extent 336814 bytes-
dc.format.extent 40183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1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林語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散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小品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幽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錄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論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間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宇宙風zh_TW
dc.title (題名) 林語堂前期散文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林語堂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無所不談合集》,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有不為齋隨筆》,台北:德華出版社,197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一夕話》,台北:德華出版社,197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林語堂全集》,台北:金蘭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85年4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論幽默──語堂幽默文選(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清算月亮──語堂幽默文選(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林語堂名著全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專書論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通訊主編:《上海研究資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文英主編:《上海現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勝:《林語堂的文化選擇》,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勝:《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維:《王國維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7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正中書局:《回顧林語堂──林語堂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丘為君:《戴震學的形成》,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重主編:《文言、白話、大眾語論戰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向燕南.匡長福主編:《鴛鴦蝴蝶派言情小說集粹》,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61年6月台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光潛:《我與文學及其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等:《「五四」新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虞:《吳虞文錄》,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若涵:《論語派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實強:《憂患中的心聲》,台北:文訊雜誌社,19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文明:《梁啟超的思想》,台北:宋氏照遠出版社,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炳輝主編:《辜鴻銘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劍華主編:《現代性與中國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歐梵:《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9月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瞻.石麗東:《林樂知與萬國公報》,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7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榮祖主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昌主編:《林語堂的心靈世界》,台北:遠景出版公司,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玉山:《大陸文藝論衡》,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作人:《自己的園地》,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作人:《永日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作人:《藝術與生活》,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策縱等著:《胡適與近代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曉明.王又平主編:《現代中國文學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太乙:《林語堂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治平主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非:《中國現代散文史稿》,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8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啟彥:《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書林書局,200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故居編:《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林語堂故居,200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文治:《現代文學流派研究鳥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英:《阿英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建偉:《幽默大師林語堂》,台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蟄存:《北山散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鐮德:《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0年3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風:《胡風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適:《戴東原的哲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適:《胡適文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9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適:《胡適留學日記》,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弢:《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茅家琦等主編:《中國近現代大事編年》,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培松:《中國現代散文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培松:《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台北:長安出版社,197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郁達夫:《郁達夫文論集》,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國明:《從自由主義到社會主義》,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光迪:《梅光迪文錄》,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台灣書局,195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有為:《大同書》,台北:龍田出版社,197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灝:《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灝:《時代的探索》,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敏澤:《李贄》,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新民說》,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9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淡江大學出版中心編輯部:《中國通史》,台北:淡江大學,19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店,198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碧娥.楊美雪編:《林語堂先生書目資料彙編》,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英.倪婷婷:《五四:人的文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當年遊俠人──現代中國的文人與學者》,台北:二魚文化公司,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伯海.袁進主編:《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信元:《中國現代散文初探》,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源:《西瀅閒話》,台北:大林出版社,196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湧:《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我看林語堂》,台北:雅書堂文化公司,200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獨秀:《獨秀文存》,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獨秀:《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哲聲:《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流變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顯祖評.董解元著:《董解元西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台北:稻田出版公司,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大受:《中國近代現代史》,台北:世界書局,196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興濤:《文化怪傑辜鴻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遵憲:《人境廬詩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繼持:《現代化、現代性、現代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大中:《魯迅與林語堂》,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元江:《湯顯祖新論》,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孝萱:《鴛鴦胡蝶派新論》,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二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海彥:《中國現代趣味主義文學思潮》,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10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魯迅全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197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玄同:《錢玄同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廣林:《笑:矜持與淡泊──中國人喜劇精神的內在特徵》,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4月十八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寶琨:《中國人的軟幽默》,台北:博遠出版公司,199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聶紺弩:《聶紺弩全集》,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朝亮:《朱九江先生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仲佑:《黃遵憲與清末詩界革命》,台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源:《海國圖志》,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復:《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生:《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自珍:《評定本龔定盦全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文學散步》,台北:漢光文化公司,1988年4月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陳信元主編:《林語堂的生活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欒梅健.張堂錡編著:《中國現代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博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春燕:《論30年代林語堂的文藝思想》,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麗英:《林語堂論語時期小品文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華苓:《林語堂《論語》時期幽默文學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伊慧:《表現主義文論與林語堂的文學觀》,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于貞:《林語堂閒適思想之研究──以《生活的藝術》為據》,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怡靜:《林語堂中文散文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燕:《林語堂文化追求的審美現代性傾向》,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元唯:《林語堂研究──從政府的批判者到幽默的獨立作家,1923-1936年》,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勝:〈林語堂與公安三袁〉,《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金勝:〈論中國現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凌虹:〈現代散文文體邊界的模糊及原因〉,《紅河學院學報》,2004年10月第二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愛松:〈論三0年代散文三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宛清:〈近年林語堂研究綜述〉,《福建論壇》,2002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又江:〈林語堂反對左傾提倡幽默的理由〉,《傳記文學》,1977年1月第三十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小海:〈幽默、性靈、閒適〉,《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周文.王菊延:〈中國現代散文理論批評的發展概觀〉,《揚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禹星:〈林語堂早期的文學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興文.秦賢次:〈林語堂卷(一)~(五)〉,《文訊》,1985年12月~1986年8月第21~2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栩鈺:〈幽默大師林語堂的文藝理論──以「性靈」、「閒適」、「幽默」為討論重心〉,《嶺東學報》,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運通:〈平淡不流於鄙俗,典雅不涉於古僻──林語堂寫作觀探微〉,《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2月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興梅:〈中西文化碰撞的絢麗火花──林語堂幽默觀的發展路向及文化特質〉,《中州學刊》,1998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可:〈文化與個人:林語堂的內在緊張及其消解〉,《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荷初:〈施蟄存與晚明小品〉,《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質平:〈林語堂與小品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培瑞:〈論一、二0年代傳統樣式的都市通俗小說〉,《中文學報》,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東陽:〈林語堂的新聞輿論觀──評林語堂的《中國新聞輿論史》〉,《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建偉:〈近十年來林語堂作品在大陸的流傳與研究〉,《同濟大學學報》,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建偉:〈林語堂:幽默情結和幽默觀〉,《同濟大學學報》,1997年11月第八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萍:〈表現主義:林語堂文學觀的核心〉,《南通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萍.唐冰:〈守護心靈的安寧──論林語堂文學創作中的和諧美〉,《雲夢學刊》,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萍:〈論林語堂幽默思想的批判功能〉,《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萍:〈「革命」,非「革命家」──論林語堂的知識分子立場〉,《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蟄存:〈《文藝風景》創刊之告白〉,《文藝風景》,1934年6月第一卷第1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傳堆:〈林語堂幽默理論本土化的成功與缺〉,《閩江學院學報》,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培松:〈沈謙和林語堂──評沈謙的《林語堂與蕭伯納》〉,《明道文藝》,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姬建敏:〈三0年代的雜誌觀〉,《出版發行研究》,2000年第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布衣:〈廖沫沙批評林語堂〉,《上海檔案》,199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素素:〈女子問題之大解決〉,《新青年》,1917年5月第三卷第3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華:〈試論中國知識份子的文化心理機制〉,《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世珍:〈幽默大師的幽默觀〉,《警專學報.第六期》,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芸:〈林語堂的儒教觀〉,《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5月第三十四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貴賢:〈魯迅與林語堂幽默觀的比較〉,《渤海大學學報》,2004年9月第二十六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曉風:〈一個「牧子文人」的心路歷程,(一)~(三) ──論林語堂在宗教上的出走與歸回〉,《宇宙光》,2001年3~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毓生:〈論郁達夫對林語堂及其小品文觀的批評〉,《求索》,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哲娜:〈建構林語堂研究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方法的嘗試〉,《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占彪:〈眷顧、棄絕、超脫──試論辜鴻銘、魯迅、林語堂對傳統文化的三種價值取向〉,《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煜斕:〈反思左翼文藝工作者對林語堂文藝觀的批判〉,《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7年3月第32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嚴山:〈林語堂編輯藝術略論〉,《編輯之友》,2002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瑛:〈中國現代散文源流論〉,《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科安:〈林語堂對現代小品文理論的建設與探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紹梅:〈林語堂《論語》中幽默的散文風格〉,《中國文化月刊》,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安翔:〈論現代散文的個性表現〉,《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鋒:〈近二十年林語堂研究資料綜述〉,《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懷俊:〈林語堂幽默的悲劇底蘊〉,《晉陽學刊》,200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炎生:〈到底是前進的──評林語堂倡導小品文〉,《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麗蘭:〈略論《中國評論週報》(The China Critic)的文化價值取向〉,《福建論壇》,2005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其韋:〈歷史的哈哈鏡──《論語》雜誌的「專號」〉,《中國編輯》,2000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娟:〈林語堂的編輯風格〉,《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