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徐世榮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黃信勳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黃信勳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2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Sep-2009 16:11:1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Sep-2009 16:11:1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Sep-2009 16:11:19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089257024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83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地政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9257024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1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係由法制觀點切入,探討空間規劃理論於台灣發展情形之研究,論述上,所採取的係理論、政策(理念與實踐)及個案之三階段論法,嗣後乃據以提出結論以及有關都市計畫法的修法方向建議。 申言之,撰者首先嘗試從「修法時代背景的演繹推論」、「規劃實務操作特性的研究歸納」以及「法制內容的釐析」等三個面向來作探討,認為都市計畫法內含的規劃理論範型即是60年代以前流行於歐美等工業先國的理性規劃論,並指出其於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政經脈絡中的不適性,進而構築本文所強調的規劃理性基礎─溝通參與及其內含的「正當性」與「合理性」理由。其次,用以推論典範遞移的「異例」之所在,即係於解嚴後台灣政治權力再結構的特定歷史時勢中問世的「市民主義」,以及「台北市地區環境改造計畫」,也就是說將整個政策的論述出線過程及其實踐經驗本身,作為說明「規劃理論思潮係植基於社會主體的歷史性變遷」此一觀點中,正在歷史性浮現之新社會主體的現實考察,而這也就是規劃範型演替之所繫的社會基礎所在。最後,進一步以88年度地區環境改造計畫提案之一的剝皮寮個案,透過個案裡專業者和社區在保存運動中提出替代性發展方案的過程與共識性結論,來反襯出現行都市計畫在內容與規劃模式上的侷限性,並據以提出賦權機制等強化溝通參與作用之發揮的制度性建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序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提問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個案選取說明第三節 分析架構與概念說明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第二章 社會變遷下的空間論述與實踐第一節 都市計畫法的規劃理論範型初探 2-1-1 都市計畫法立法沿革概述 2-1-2 理性規劃論之指認 2-1-3 理性規劃論之檢視第二節 理性規劃之後─多元典範階段之到來第三節 空間規劃之溝通路徑選擇第三章 市民城市之追尋─規劃論述的新提法第一節 台北市發展的歷史課題 3-1-1 政治經濟結構的轉變 3-1-2 基礎生活設施匱乏引發的環境危機第二節 市民主義論述的出線 3-2-1 歷史情境的推移 3-2-2 何謂市民主義?第四章 台北市地區環境改造計畫之探討─另類的空間實踐計畫第一節 台北新故鄉之城市認同的打造計畫第二節 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實施歷程略記第三節 市民城市的可能出路與困境─社區改造聯盟第五章 變調的剝皮寮古街改造計畫─誰的城市?第一節 剝皮寮古街保存的價值與意義 5-1-1 台灣古蹟保存論述簡介─爲誰保存?為何保存? 5-1-2 剝皮寮古街之歷史文化價值第二節 保存運動(另類抗爭)之發展經緯 5-2-1 保存運動發展始末 5-2-2 論述戰爭─創造與對抗 5-2-3 爭點與困境第三節 反事實的假定第四節 都市計畫難道必然是古蹟與弱勢族群的掘墓人嗎? 5-4-1 保存事件發生的制度性成因分析 5-4-2 一沙一世界 5-4-3 小結第六章 暫時性的收尾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6-1-1 結論─民主化與空間規劃 6-1-2 建議 第二節 後續研究方向初擬參考文獻附錄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669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055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525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661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4615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0099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8315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00804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196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5231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8074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57024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規劃理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典範遞移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市民主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賦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剝皮寮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台灣空間規劃典範遞移之考察 ---以台北市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為例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中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丁仁方,1993,<民主化與公共政策制定─探索台灣民主化的落實與限制>,《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丁致成,1997,《城市多贏策略─都市計畫與公共利益》,台北:創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2000,《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小擴建工程暨校園整體規劃》,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1998,《都市改革組織對都市發展局張局長給社區信函內文之嚴正聲明》,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mm/M.888950821.A/M.962993968.A/M.962994061.G.html,2002.9.2閱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1999,《『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執行成果評估與機制強化策略規劃研究》,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社區改造聯盟,1999,<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執行成果評估與機制強化策略規劃(摘要)>,《空間》第119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1994,《都市計畫法全面修法重點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1995,《台北市都市計畫事典》,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2001,《地區環境改造計畫85年度至89年度個案成果檢討評估與法制化研究》,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內政部,1954,《臺灣省市政建設考察小組報告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尤重道,2000,<土地徵收補償基本原則與非法定補償─獎勵金、補助金及救濟金>,《人與地》第20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明傑,1999,《台北市社區參與實質環境營造機制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振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振寰、錢永祥,1995,<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章清、倪世槐,1978,《都市及區域規劃》,台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湧泉,1997,<現代化與台灣發展:對現代化理論本質的一些反省>,《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第2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銘正,1990,<我國實施都市計畫五十年之回顧>,《營建季刊》第1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鴻楷、夏鑄九,1979,<台灣地區都市計畫問題之回顧與展望-訪張組璿先生紀錄>,《建築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北市社區改造聯盟,1998,<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總體檢報告與四大訴求建議書>,《空間》第10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7,《台北市跨世紀市政建設藍圖綜合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北市政府秘書處,1995,《台北市政紀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1998a,《社區工作手冊─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1998b,《城市再生─85年度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2002,《21世紀台北都市空間改造運動─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993,《台北縣綜合發展計畫─總體發展計畫》,台北縣政府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1,《台北市八十九年度地區發展計畫與社區規劃師制度運作評估與策略研究》,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1998,《台北市古蹟及歷史保存區周邊地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擬定》,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1999,《剝皮˙變臉─剝皮寮古街改造計畫總結報告書》,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台灣社會研究編委會,1995,<由新國家到新社會─兼論基進的台灣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石之瑜,2003,<社會科學本土研究的方法論>,《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法院公報第31會期第1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法院公報第33會期第19、2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法院公報第62會期第41、59、62、64、65、66、67、70、71、72、73、78、79、80、81、83、84、85、86、88、89、91、9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法院公報第63會期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法院公報第89會期第1、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法院公報第91會期第28、3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立法院公報第91會期第51、69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天心,2002,<古都>,《古都》,台北:INK印刻。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雲漢,1992,<台灣政權轉型期政商關係的再結盟>,靳菱菱譯,《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7卷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雲漢等,1996,《三黨競爭下的台北市選民投票行為研究:民國八十三年台北市長選舉的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研究方法論》,作者自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米復國,1988,<台灣的公共住宅政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2、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米復國,1998,《艋舺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行政院經合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小組,1967,《都市計劃機構組織與執掌調查報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行政院經合會都市發展處,1971,《都市發展中心─林口新市鎮之規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2001,《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利燕伶,1991,<台灣都市計畫先驅-專訪張組璿>,《工程》第64卷第1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乃德,1993,〈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介民,1990,《政體轉型期的社會抗議─台灣1980年代》,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庚,200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六版,作者自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怡銘,2000,《補助金制度下的台灣派系政治穩定與變遷─新制度理論分析觀點》,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綱立,1998,<規劃思潮與公共利益概念的演變─建構一個新的規劃典範來尋找公共利益>,《人與地》,第179/18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呂芳上等,2000,《都市計畫前輩人物訪談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鎮照,1995,《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丁讚,1995,<日常實踐與媒體論述>,《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丁讚,1997,<公共論述、社會學習與基進民主:對「食物中毒」現象的一些觀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先良,1959,<都市計劃新觀念>,《中國地方自治》第12卷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先良,1961,<推行都市計劃聲中談幾件應該改進的事(上、下)>,《民主憲政》第20卷11、1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威儀、潘榮傑,1996,<都市設計落實於社區─訪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張景森局長談地區環境改造計畫之於都市設計>,《建築師》第22卷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建良,1999,<行政程序法與人民權利之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建良,2000,<損失補償>,翁岳生編《行政法》,台北:翰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乾朗、俞怡萍,1999,《古蹟入門》,台北:遠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又斌,1994,《社區動員與都市意義的轉變─台北市「慶城社區」的形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辛晚教,1984,<計劃與計劃程序>,《都市及區域計劃》,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邢幼田,1990,<進歩式規劃進步嗎?─國家體制內的進步規劃師>,《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志龍,1997a,<全球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開發體制變遷─台灣與英國為例>,《思與言》第35卷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志龍,1997b,<英國現代城鄉規劃思潮與專業教育的再結構>,《歐美研究》第27卷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志龍,1999a,<規劃理論的論爭與發展>,《都市與計劃》第26卷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志龍,1999b,<臺灣常民文化生活空間的危機>,《城市與設計學報》第7、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水波、王崇斌,1996,<公共政策論述的倫理>,《中國行政評論》第6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水波、王崇斌,1998,<政策論述與政策變遷的關聯性分析─批判取向的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正修,1993,《台灣戰後城鄉關係之政治分析(1945~1992)》,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佳龍,1989,<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孟章,1994,《台灣古蹟保存政策執行與保存論述關係初探》,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明鏘,1996a,《都市更新法制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明鏘,1996b,<行政計畫法論>,《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明鏘,1997,《行政法院裁判之評析─都市計畫法實務與行政法院裁判之評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崇傑,2001,<轉化中的歷史保存操作機制:試論台北歷史建築的處境及其發展命題>,《空間》第13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端,2002,<台灣的法律與社會>,王振寰編《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空間雜誌編輯部,1998,<剝皮寮歷史街區搶救事件>,《空間》第10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空間雜誌編輯部,1999,<剝皮寮驚魂?>,《空間》第119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瑜瑾,1996,《解嚴後台中市都市發展形塑的社會機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金耀基,1993,<典範與社會學之發展>,李明昆、黃紹倫主編,《社會學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姚榮齡,1963,<從各國都市計畫趨勢看市縣計畫法的提出>,《中國地方自治》第16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援運用委員會法律修編籌劃組編譯,1962,《各國都市計劃法令概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兆煇,1951,<台灣都市計劃令及其施行規則的迻譯>,《台灣建設月報》第1卷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湘玲,1995,《核工專家VS.反核專家》,台北:前衛。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倪世槐、柯鄉黨,1972,<近代都市規劃>,《土木工程》第15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歷史古蹟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1988,<空間形式演變中之依賴與發展─台灣彰化平原的個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2、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1990,<都市過程、都市政策和參與性的都市設計制度>,《建築學報》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1991,<都市問題>,楊國樞、葉啟政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1992,<現階段古蹟保存之重要課題>,《造園季刊》第1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1993,<全球經濟再結構過程中的台灣區域空間結構變遷>,台灣空間發展挑戰組著《國土規劃的挑戰》,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1994,<(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林鍫、顏亮一等編著,1992,《古市街與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張景森,1993,<台灣地區國土規劃歷史的回顧與檢討>,台灣空間發展挑戰組編《國土規劃的挑戰》,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張景森,1996,<都市危機、地方政府與都市-地域實踐之提綱>,《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鑄九、劉可強,1995,<聚落保存與社區發展>,《漢聲》第7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火炎,1996,<台灣選民的國家認同與黨派投票行為:1991至1993年間的實證研究結果>,《台灣政治學刊》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世榮,1996,<美國規劃教育之新趨勢>,《國立政治大學研究通訊》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世榮,2000,<如何規劃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世榮,2001,《土地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地政學術之補充論述》,台北:正揚。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世榮,2003,<公民參與>,蕭代基、蕭新煌等合著《電力設施社會經濟影響研究(下冊)》,台灣電力公司委託(未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正光、宋文里合編,1990,《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育珠,1991,<財政政策>,高希均、李誠主編《台灣經驗四十年(1949─1989)》,台北:天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賁,2001.4.20,《理性、倫理和公民政治》,http://www.cc.org.cn /,2002.7.19閱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進鈺,1990,<領域取向規劃論述之檢討─傅里曼(John Friedmann)的新民粹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裕健,1990,<台灣古蹟保存歷史意義之變遷過程>,《雅砌》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裕健,1994,《台閩地區古蹟保存相關論著編目及研究探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裕健,2002,《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剝皮寮老街東側(第一期)修復再利用工程》,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翁岳生,1999,<行政程序法之立法過程與展望>,《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翁金山,2002,<從歷史街區的重塑探討都市保存理念的實踐之道>,《建築學報》第4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孟定,1994,<都市計畫的本質>,《逢甲學報》第2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啟明,1964,<新舊都市計劃法之比較>,《中國一周》第75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康旻杰,1999,《剝皮寮》,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1.asp?No=3855&Object=box,2002.6.15閱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茂桂,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茂桂,1994,<民間社會、資源動員與新社會運動>,《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1997,《90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祖璿、倪世槐,1973,<都市規劃>,《工程》第46卷第1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景森,1988,<戰後台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2、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景森,1991,《台灣現代城市規劃: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考察(1895~1988)》,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景森,1993,《台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景森等,1993,<台北都會區之發展過程及特性>,《台北都會區空間結構與土地使用發展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莊永明,1991,《台北老街》,台北:時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志雄等,1992,《地方自治之研究》,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嘉緯,1999,《都市建設與住宅計畫小組(1966-1971)對台灣都市規劃影響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秋永,2001,《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仁達,1996,《都市轉化過程中的組織化專業者─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的個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水扁,1994,《台北市政白皮書》,台北:陳水扁台北市長競選總部。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立夫,1997,<闡釋保留徵收與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區別>,《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立夫,1998,<評「土地徵收條例草案」>,《月旦法學雜誌》第4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志梧,1995,<動員記憶創造城市─社區歷史保存的初步題綱>,《漢聲》第7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幸均,2000,《老市中心社區之空間實踐─萬華大理街社區運動之個案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忠信,1997,《國家政策與批判的公共論述》,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東昇,1995,《金權城市》,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第9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俊宏,1999,<「鄰避」(NIMBY)症候群,專家政治與民主審議>,《東吳政治學報》第1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威仁,1989,<我國都市計畫法之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市計劃法研討會論文集》,台南: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雅琳,2002,《百年剝皮寮、百年老松國小─專訪老松國小劉曾菊校長》,http://www.wanhuaco.org.tw/plan/5/%E7%99%BE%E5%B9%B4%E5%89%9D%E7%9A%AE%E5%AF%AE%E3%80%81%E7%99%BE%E5%B9%B4%E8%80%81%E6%9D%BE%E5%9C%8B%E5%B0%8F.htm,2003.1.15閱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慈美,1995,<科學的偏見與能源問題的歧見>,《主婦聯盟會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愛娥,1995,<法律政治與法學者>,《政大法學評論》第5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維曾,2000,《法律與經濟奇蹟的締造: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察》,臺北:元照。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墇津,1988,<重拾失落的文明理想─哈伯瑪斯論啟蒙與現代性>,《中國論壇》第31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錦榮,1996,《政治信念、策略抉擇與選舉效能:1994台北市長選舉三個個案之比較分析》,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堀□憲二,1992,<日本聚落保存─從傳建地區到ECO˙MUSEUM>,《造園季刊》第1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揚凱,1998,《綠色之城:台北市都市政權之統治分析1994~1998》,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懷恩,1983,《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臺北:時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懷恩,1990,《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曾旭正,1990,<規劃理論與社會變遷─70年代程序性規劃理論論戰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曾旭正,1994,《戰後台北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世孟,1987,《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型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世孟,1992a,<新高港都市計畫與台中港特定區計畫規劃範型之比較研究>,《都市與計劃》第19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世孟編譯,1992b,《台灣都市計畫講習錄》,台北:胡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明山,1992,《台灣傳統建築之美》,台北:光復書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武達等,1997,<日治時代台灣近代建築法制之創設與內涵─以台北市街為例>,《建築學報》第2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瑞茂,1998,<重讀「都市計畫」:規劃/設計作為空間專業實踐的策略>,《淡江理工學刊》第1卷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瑞茂,2000,<社區行動重構「生活地圖」:台北福林社區社區參與公園改造經驗(1993~98)>,《都市與計劃》第27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瑞祺,1990,《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錦堂,1984,<讓住民參與都市計畫>,《中國論壇》第20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錦堂,1999,<論行政程序法之理念與行政程序之類型>,《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麗玲,1995,《新國家建構過程中社區角色的轉變─「生命共同體」之論述分析》,台灣大學城鄉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權孫,1997,《綠色推土機─九零年代台北的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友仁,1998,<循環的債務>,《城市與設計學報》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文全,1999,《都市政策即選舉文宣╱選舉文宣即都市政策:民主政治再媒體政治中之異化過程-1994年市長選舉中陳水扁『台北市政白皮書』建構之政治過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國樞、瞿海源主編,1988,《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上、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凱程,2002,《黃金時代先知對話錄:針砭社區營造的組織運作與社區實踐─以「都市改革組織」與「社區資源交流協會」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裕富,1990,<都市計畫中的改革與保守傳統>,《中國論壇》第34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裕富,1991,<從立法過程論台灣地區都市計畫法>,《都市與計劃》第18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霈儒,1993,《參與式設計之研究─專業者介入:社區空間的認同、動員與生產》,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乃齊,1989,《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台灣古蹟保存運動》,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乃齊,1995,<台灣古蹟保存運動的過去與未來>,《台灣史料研究》第6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肅科,1993,《日落台北城》,台北:自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闖,1996,《科學主義批判與技術社會批判》,台北:淑馨。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董保城,2000,<行政計畫>,翁岳生編《行政法》,台北:翰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廖義男,1999,<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行政程序法立法中爭論之議題>,《台灣本土法學》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世偉,1997,《社區建築與地方政府進步計畫中專業者、社區與國家互動之分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可強,1994,《環境品質與社區參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永楙、方開啟,1951,<修訂臺灣都市計劃應具之新觀念>,《台灣建設》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玉山,1986,<台灣地區都市規劃理念之演進>,《光復四十年來台灣地區都市計畫之回顧與展望》,台北: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欣蓉,1996,《都市改革組織的社區專業》,http://www.ours.org.tw/experience. Htm,2002.11.23閱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欣蓉,1997,《參與式設計與都市政治中的專業者─以淡水與芝山經驗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曜華,1996,<戰後台灣都市計畫簡史>,《兩岸都市發展變遷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秀卿,1999,<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采秀,1996,<從日治到戰後的台北(1895~1985)>,《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第3卷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茂寅,1999,<行政程序法草案之重要內容(三)─重要之程序規定>,《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聲、陳雪,1995,《陳水扁兵法》,台北:月旦。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全政,1994,《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全政,1995,《台灣新思維:國民主義》,臺北:時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全政,1997,《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業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百興,1993,<台灣古蹟保存論述發展過程中範型移轉之反省、以及現此時專業實踐應有之視野>,《建築學報》第8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新煌,1988,《七О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新煌,1989,《社會力─台灣向前看》,台北:自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新煌,1992,<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的興起>,張京育編《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賴志彰,1992,<生活的台灣民居>,《造園季刊》第1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賴建良,2000,《台灣都市計畫建立歷程之研究(1945~1976)》,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俊義,1998,<公共政策遺失的環節─政策終結理論>,《人事管理》第35卷第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慶達,1995,《戰後台灣社區發展運動之歷史分析》,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羅瑞鴛,2002,《參與式社區設計研究─台灣經驗(1990~2000)的反省》,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嚴家淦,1968,<都市問題研討會閉幕式致詞>,《臺灣都市問題研討會資料彙集》,行政院經合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小組。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顧忠華,1997,《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台北:台灣書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顧忠華,1999a,<溝通行動理論與系統理論>,《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允晨。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顧忠華,1999b,<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酆裕坤,1963,<現行都市計劃法修正意見>,《台灣省都市計畫考察團報告書》,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印行。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翻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erger & Luckmann,1966,《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鄭理民譯,1991,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est, Steven & Kellner, Douglas,1991,《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朱元鴻等譯,2002,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astells,1983,<一般性的方法論問題>,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曾旭正譯,1999,台北:明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orester ,John,1989,《面對權力的規劃》,江明修、劉梅君譯,1995,台北:五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Giddens ,Anthony,1976,<英譯本導讀>,Weber ,Max,1920,《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于曉等譯,2001,台北:左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abermas, Jurgen,1968,《認知與旨趣》,郭官義、李黎合譯,2001,台北:風雲論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abermas, Jurgen,1973,《合法性危機》,陳學明譯,1994,台北:時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abermas, Jurgen,1985,《交往行動理論(第一卷)》第3版,洪佩郁等譯,1994,重慶:重慶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enri Lefebvre,1977,<空間政治學的反省>,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三版,陳志梧譯,1999,台北:明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enri Lefebvre,1979,<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三版,王志弘譯,1999,台北:明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Johnston, R、Gregory, Derek、Smith, David編,1994,《人文地理學詞典選譯》,王志弘譯,1995,出版者不詳。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ing , Stanley、Conley , Merinda、Latimer, Bill、Ferrari , Drew,《參與式設計》,楊沛儒譯,1996,台北:崇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uhn,1962,《科學革命的結構》,程樹德等譯,1994,台北:遠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Le Corbusier,1957,《雅典憲章》,施植明譯,1996,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cloughlin , J. B.,1968,《都市及區域之系統規劃原理》,倪世槐譯,1972,台北:幼獅。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onson,1967,《台灣今後之都市與住宅建設》,行政院經合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小組。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andercock , Leoni,1998,<規劃師之養成:為二十一世紀儲備規劃師>,鄭文良、陳惠雯、林秀姿譯,《城市與設計學報》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Wates & Knevitt,1987,《社區建築:人民如何創造自我的環境》,謝慶達等譯,1993,台北:創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Weber ,Max,1958,《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于曉等譯,2001,台北:左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若林正丈、松永正義,1988,《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政治》,廖兆陽譯,台北:故鄉。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倫迪˙赫斯特、張聖琳著,1999,《造坊有理:社區設計的夢想與實驗》,張聖琳譯,台北:遠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進慶,1988,《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經濟》,陳艷紅譯,台北:故鄉。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進慶,1995,《台灣戰後經濟分析》,王宏仁等譯,台北:人間。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英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eauregard ,Robert A,1978,“Planning in an advanced capitalist state”,in Planning theory in the 1980’s:A search for future directions,Edited by Robert W. Burchell and George Sternlieb,New Brunswick: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astells, Mannuel,1982,“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Introduction”,in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NO.2(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Clavel, Pierre,1999,“Innovation in urban policy:Movement and incorporation in city administr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in Policy Studies Journal,27(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aludi , A.,1973,Planning Theory,Oxford:Pergam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ishman, R,1996,“Urban Utopias:Ebenezer Howard and Le Corbusier”,in Reading in planning theory,Edited by Scott Campbell and Susan S. Fainstein,Cambridge, MA:Blackwell。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orester ,John,1982,“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No.4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riedmann ,John,1987,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From Knowledge To Action,West Sussex:U.K. Princeton Universit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Friedmann ,John,1998,“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planning”,in Cities for Citizens-Planning and the rise of civil society in a global age,Edited by Mike Douglass and John Friedmann,West Sussex:John Wiley and Son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all, Peter,1988,Cities of Tomorrow,Oxford,U.K.:Basil Blacwell。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arris , Britton,1960,“Plan or projection:An examination of the use of models in planning”,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No.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arvey , David,1986,“The Essential and Vernacular Landscape”,in Design Book Review,NO.1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Jacobs, H. M.,1995,“Planning the Use of Land for the 21st Century”,in Classic Readings in Urban Planning:An Introduction,Edited by J. M. Stein,New York:Mcgraw-Hall。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aufman ,Jerome,1978,“The planner as interventionist in public policy issues”,in Planning theory in the 1980’s,Edited by Robert W. Burchell and George Sternlieb,New Brunswick: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Lukes, Steven,1974,Power:A Radical View,London:British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arris, Peter,1998,“Planning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n introduction”,in Cities for Citizens-Planning and the rise of civil society in a global age,Edited by Mike Douglass and John Friedmann,West Sussex:John Wiley and Son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eyerson , Martin,1956,“Building the middle-range bridge for comprehensive planning ”,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No.2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Raymond, George M.,1978,“The Role of the Physical Urban Planner”,in Planning Theory in the 1980s,Edited by Robert W. Burchell and George Stemlieb,New Brunswick: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Rittel ,Horst & Webber ,Melvin,1973,“Dilemmas in a general theory of planning”,in Policy Sciences,No.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andercock, Leonie & Forsyth, Ann,1992,“A Gender Agenda:New Directions for Planning Theory”, 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NO.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andercock, Leonie,1998,“The Death of Modernist Planning:Radical Praxis for a Postmodern Age”, in Cities for Citizens-Planning and the rise of civil society in a global age,Edited by Mike Douglass and John Friedmann,West Sussex:John Wiley and Son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homas, M. J.,1982,“The procedural planning theory”,in Critical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Edited by C. Paris,London:Gergam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Warren, Mark,1992,“Democratic Theory and Self-Transformation”,in APSR,NO.86(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Young, Iris Marion,1990,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West Sussex:U.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