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台北市焚化廠選址及影響之研究
作者 梁顥懷
貢獻者 劉小蘭
梁顥懷
關鍵詞 焚化廠
鄰避設施
選址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12:53 (UTC+8)
摘要 公共設施的設置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及民眾所關心的土地使用課題,只是過去所關心的焦點在於寧適設施的設置,例如公園、文化中心等。而近來由於公共設施中有所謂的鄰避設施,其具有令附近居民不悅的特性因而產生設置上的難題,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例如發電廠、焚化爐等。因此,如何妥善設置這類容易遭到居民反對的公共設施,便轉變為近代公共設施設置的焦點。

當學者以區位理論推估台北市焚化爐初步設置地點探討時發現,若以最小運輸成本代表效率、最多使用者代表公平,焚化爐的設置地點將與今天大不相同。本文就台北市人口、所得、土地、產業經濟四大部分進行分析及檢定,發現人口密度、家庭收入、地價、土地利用情形及農業人口為我國焚化廠選址時相關顯著因子,而代表社會地位的教育程度因子卻未為顯著。若以焚化廠設置後對當地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來看,大致上表現在地價、人口密度、土地使用情形及代表產業經濟的農業人口比例及工商業場所單位數方面。

對當地民眾而言必然會視為導致破壞社區環境的重要殺手焚化爐,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房地產的價格滑落大部分和更廣大的市場變動有關,在某些情況甚至由於設施維護及重建而對當地產生正面的波及效果,反而讓該社區的房地產價格上揚。為了辯證上述兩者間的認知落差,本文以人口及地價資料進行細部個別性比較分析,焚化廠選址雖是選擇人口密度低的地區,但焚化廠設置後當地人口成長率卻未見消退,反而高於全區及全台北市成長率。而在地價部分,雖然與平均地價相較,焚化廠選址時確實考量較低地價的地區,但卻並未如民眾的鄰避情結所想像,鄰近地區地價從此一蹶不振、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情形,可以見得整體性的景氣波動及焚化廠周圍建設帶動才是型塑該區地價的主因。

結論上,建議透過回饋、社會心裡及衝突管理三方面改善焚化廠帶來的鄰避效果。首先,關於回饋方面:1.透過環境影響因子的劃定對不同地區做不同考量,而非一致性的標準以提高效率;2.回饋的分配應以距離焚化廠廠址之實際公里數作為劃分,以免稀釋回饋比例;3.回饋的方式除了搭配興建迎毗設施外,更應強化國外學者所提出的「經濟誘因」以提升焚化廠所在地區整體生活品質;4.回饋設施配置項目應考量地方實際需求及居民偏好,避免制式化及流於浪費。其次,關於社會心裡方面:透過廣泛的公開討論、教育與宣導增加居民對鄰避設施的熟悉程度;此外,由社區取向的需求考慮在協商過程中也顯示使之更有效率且必須的。最後,關於衝突管理方面:事前完善的規劃與設計、事後嚴密的監控與適當的營運管理,都是能夠提升成功設置機率的重要關鍵。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
1.王鐸元,焚化爐區位選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78年
2.何紀芳,都市服務設施鄰避效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84年
3.李世杰,污染性設施對居住品質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火力發電廠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民國83年
4.官威政,地方公共財最適水準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民國66年
5.段良雄,遊憩設施區位之選定--極大熵法之應用,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民國68年
6.紀素菁,都市空間摩擦對居住環境品質衝擊之研究—以敦化地區為個案,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民國80年
7.翁久惠,嫌惡性設施對生活環境品質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內湖、木柵、士林三個垃圾焚化廠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83年
8.陳柏廷,嫌惡性設施合併再利用之研究:以福德坑垃圾掩埋場及富德公墓合併再利用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3年
9.陳錚漢,都市固體廢棄物焚化廠設置區位模式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民國78年
10.陳儷文,台灣地方財政不均與區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財政研究所,民國89年
11.曾明遜,不寧適設施對住宅價格影響之研究:以垃圾處理場為個案,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1年
12.曾華怡,台灣地區家戶廢棄物焚化處理政策及衝突管理之分析,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民國90年
13.黃敏捷,台北市固體廢棄物運輸系統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工程研究所,民68年
14.黃燕如,污染性設施設置政策之研究:以環境經濟學及環境法律學之觀點,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民國77年
15.楊秉煌,都市發展下的正義問題—臺北市信義區的三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民國90年
16.楊綠茵,國土開發之環境社會學分析:以新竹市香山區海埔地造地開發計畫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民國85年
17.葉名森,環境正義檢視鄰避設施設址決策之探討-以桃園縣焚化廠設置抗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民國90年
18.廖晉廷,動態停車場區位選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民國90年
19.蕭再安,設施區位問題多目標決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81年
20.錢志偉,以競標方式來決定污染性設施之區位及對居民補償的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2年
21.謝偉薇,公共設施設置之環境衝突管理分析—以臺北市公共設置衝突事件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9年
二、期刊文章
1.中興工程顧問社,焚化廠對環境品質量化衝擊評估應用於回饋金分配之實例-以臺北市為例,民國92年
2.劉錦添,污染性設施設置程序之研究,民國78年
3.紀駿傑、王俊秀,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山海文化雙月刊第19期,民國85年
4.紀駿傑,環境正義:環境社會學的規劃性關懷,成功大學第一屆環境價值觀與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民國86年
5.紀駿傑,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第31期,民國87年
6.陳武正、黃承傳、吳水威、李湖屯,臺北市垃圾夜間收集設施與清運路線規劃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委託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民國76年
7.彭國棟,淺談環境正義,自然保育季刊第28期,民國88年
8.李永展,如何克服「鄰避」併發症,人與地126期,民國83年
9.李永展,臺北市鄰避型公共設施更新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民國86年
10.李永展、何紀芳,環境正義與鄰避設施選址之探討,規劃學報第26期,民國88年
11.蕭代基,污染性設施之設置與民眾信心之建立,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27期,民國85年
12.蕭新煌,七0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行政院環保署委託計畫,民國77年
13.蕭新煌,台灣的地方環保運動(1980-2000):歷史與空間的比較分析,永續台灣簡訊第4期,民國91年
14.張祖恩,都市垃圾問題及其對策之探討,環境保護與產業政策,民國83年,頁492-510
15.陳俊宏,鄰避症候群—專家政治與民主審議,東吳政治學報第10期,民國88年
16.丘昌泰,從「鄰避情結」到「迎臂效應」:台灣環保抗爭的問題與出路,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民國91年
三、書籍
1.Coase R.著,陳坤銘、李華夏譯,廠商、市場與法律,遠流出版社,民國84年
2.Downing P.著,黃宗煌譯,環境經濟學與政策,聯經出版社,民國84年
3.Durkheim, E.著,渠東譯,社會分工論,新知三聯書店,民國89年
4.Rawls J.著、黃丘隆譯,正義論,結構群出版,民國79年
5.Tocqueville, A.D.著,秦修明、李宜培、湯新楣譯,美國的民主,今日世界社,民國74年
6.王正、徐偉初,財政學,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1年
7.王俊秀,環境社會學的出發 / 讓故鄉的風水有面子,桂冠出版,民國83年
8.林森田,土地經濟理論與分析,林森田發行,民國84年
9.黃藿,理性、德行與幸福:亞裡斯多德倫理學研究,民國85年
10.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元照出版社,民國91年
11.謝卓倫,臺北市垃圾處理十年計畫,民國77年
12.張祖恩,一般廢棄物管理政策之研究,民國77年
13.于明誠,都市計畫理論與實務,民國81年
14.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民國89年
15.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焚化爐二次公害污染物排放標準研訂,民國77年
16.吳東霖,SAS與統計模式建構,民國91年
17.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民國91年
18.徐世榮,土地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地政學術之補充論述,民國90年
19.王俊秀,環境社會學的想像,民國90年
20.于宗先,經濟學百科全書,民國75年
四、統計資料
1.中華民國臺北市家庭收支與所得分配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70-92年
2.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民國70、75、80、85、90年
3.臺北市士林區區務統計要覽,士林區公所,民國70-92年
4.臺北市大同區區務統計要覽,大同區公所,民國70-92年
5.臺北市大安區區務統計要覽,大安區公所,民國70-92年
6.臺北市工務統計年報,臺北市工務局,民國70-92年
7.臺北市中山區區務統計要覽,中山區公所,民國70-92年
8.臺北市中正區區務統計要覽,中正區公所,民國70-92年
9.臺北市內湖區區務統計要覽,內湖區公所,民國70-92年
10.臺北市文山區區務統計要覽,文山區公所,民國70-92年
11.臺北市北投區區務統計要覽,北投區公所,民國70-92年
12.臺北市松山區區務統計要覽,松山區公所,民國70-92年
13.臺北市信義區區務統計要覽,信義區公所,民國70-92年
14.臺北市南港區區務統計要覽,南港區公所,民國70-92年
15.臺北市萬華區區務統計要覽,萬華區公所,民國70-92年
16.臺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70-92年
17.臺北市區里界說,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民國80年、民國91年
18.臺閩地區都市地價指數,內政部地政司,民國81-92年
五、國外文獻
1.Asch P. & Seneca R.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place.” 1989
2.Been, V.. "Locally Undesirable Land Uses in Minority Neighborhoods." Yale Law Journal 103, 1994.
3.Boerner, C. & Lambert, T. “Environmental Industrial: Industrial and Waste facilities must consider the human factor.” USA Today, 1995
4.Bryant, B.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sues, Policies, and Solutions.” Washington, 1995
5.Bullard, R.D, “Hous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Blacks in Houston.”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 Vol. 19, 1991
6.Bullard, R.D., “Dumping in Dixie: Race, clas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ulder: Westview, 1994
7.Camacho, D.E.,. “Environmental Injustices, Political Struggles: Race, Class, and the Environment.”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
8.Capek, S.M.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Frame: A Conceptual Discussion and an Application.” Social Problems, 1993
9.Erlenkotter, Don,” Facility Location with Price-Sensitive Demands: Private, Public And Quasi-Public.” Management Science, Vol.24, pp.378-386 (1977)
10.Frey B.S. & Oberholzer-Gee ”Fair siting procedur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ir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996
11.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 Siting of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Ra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Washington, 1983
12.Hartley, T.W.,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 Environmental Civil Rights Value Acceptable to all World Views.” Environmental Ethics, Vol.17, 1995
13.Kunreuther, H. & Easterling D., “The role of compensation in siting hazardous facilitie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Vol. 15, 1996
14.Kunreuther、Linnerooth-Bayer、Fitzgerald,”Siting Hazardous Facilities: Lessons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1996
15.Liu, F., “Dynamics and Causation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s, and Neighborhood Chang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21, 1997
16.Mohai, P.& Bunyan B. "Environmental Racism: Reviewing the Evidence." Westview Press, 1992.
17.Rawls J., “A Theory of Justic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8.Schlosberg, D.,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new pluralism : the challenge of dif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9.Schnaiberg A. & Gould K.A.,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 the enduring conflict.” Martin`s Press, 1994
20.United Church of Christ Commission(UCCC), “Toxic Wastes and Race: A National Report on the Racial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ies with Hazardous waste Sites.” 1987
21.Ziess, C. & L. Lefsrud, “Making or Breaking Waste Siting Successes with a Siting Framwork.”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20, 1996
六、參考網址:
台北市政府地政處—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查詢系統,http://210.241.73.228/house/input_p.asp
苦勞網,http://61.222.52.195/
反焚化爐行動網,http://61.222.52.195/current/antiin/index.asp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美國聯合基督教會,http://www.ucc.org/index.html
美國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swerosps/ej/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0257021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257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小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梁顥懷zh_TW
dc.creator (作者) 梁顥懷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6:12:53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6:12: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12:5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0257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85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25702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公共設施的設置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及民眾所關心的土地使用課題,只是過去所關心的焦點在於寧適設施的設置,例如公園、文化中心等。而近來由於公共設施中有所謂的鄰避設施,其具有令附近居民不悅的特性因而產生設置上的難題,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例如發電廠、焚化爐等。因此,如何妥善設置這類容易遭到居民反對的公共設施,便轉變為近代公共設施設置的焦點。

當學者以區位理論推估台北市焚化爐初步設置地點探討時發現,若以最小運輸成本代表效率、最多使用者代表公平,焚化爐的設置地點將與今天大不相同。本文就台北市人口、所得、土地、產業經濟四大部分進行分析及檢定,發現人口密度、家庭收入、地價、土地利用情形及農業人口為我國焚化廠選址時相關顯著因子,而代表社會地位的教育程度因子卻未為顯著。若以焚化廠設置後對當地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來看,大致上表現在地價、人口密度、土地使用情形及代表產業經濟的農業人口比例及工商業場所單位數方面。

對當地民眾而言必然會視為導致破壞社區環境的重要殺手焚化爐,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房地產的價格滑落大部分和更廣大的市場變動有關,在某些情況甚至由於設施維護及重建而對當地產生正面的波及效果,反而讓該社區的房地產價格上揚。為了辯證上述兩者間的認知落差,本文以人口及地價資料進行細部個別性比較分析,焚化廠選址雖是選擇人口密度低的地區,但焚化廠設置後當地人口成長率卻未見消退,反而高於全區及全台北市成長率。而在地價部分,雖然與平均地價相較,焚化廠選址時確實考量較低地價的地區,但卻並未如民眾的鄰避情結所想像,鄰近地區地價從此一蹶不振、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情形,可以見得整體性的景氣波動及焚化廠周圍建設帶動才是型塑該區地價的主因。

結論上,建議透過回饋、社會心裡及衝突管理三方面改善焚化廠帶來的鄰避效果。首先,關於回饋方面:1.透過環境影響因子的劃定對不同地區做不同考量,而非一致性的標準以提高效率;2.回饋的分配應以距離焚化廠廠址之實際公里數作為劃分,以免稀釋回饋比例;3.回饋的方式除了搭配興建迎毗設施外,更應強化國外學者所提出的「經濟誘因」以提升焚化廠所在地區整體生活品質;4.回饋設施配置項目應考量地方實際需求及居民偏好,避免制式化及流於浪費。其次,關於社會心裡方面:透過廣泛的公開討論、教育與宣導增加居民對鄰避設施的熟悉程度;此外,由社區取向的需求考慮在協商過程中也顯示使之更有效率且必須的。最後,關於衝突管理方面:事前完善的規劃與設計、事後嚴密的監控與適當的營運管理,都是能夠提升成功設置機率的重要關鍵。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個案選定原因…………………………………………...2
壹、 研究目的…………………………………………………………….2
貳、 個案選定原因……………………………………………………….2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4
壹、 研究方法…………………………………………………………….4
貳、 研究流程…………………………………………………………….6
第五節 名詞界定……………………………………………………………...7
壹、 鄰避設施…………………………………………………………….7
貳、 垃圾焚化廠………………………………………………………….7
參、 廢棄物……………………………………………………………….7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公共財理論及外部性理論……………………………………………9
壹、 公共財定義及特性…………………………………………………..9
貳、 公共設施的分類……………………………………………………..10
參、 公共設施法定設置標準……………………………………………..11
肆、 外部性理論…………………………………………………………..12
第二節 鄰避設施意涵…………………………………………………………14
壹、 鄰避設施定義………………………………………………………..14
貳、 鄰避設施的區位規劃特性…………………………………………..15
第三節 設施設置相關理論…………………………………………………..18
壹、 設施區位模式………………………………………………………..18
貳、 設施設置區位理論…………………………………………………..20
參、 其他相關觀點………………………………………………………..23
第四節 環境正義觀點…………………………………………………..…..27
壹、 正義的理念…………………………………………………………..27
貳、 環境正義運動的興起………………………………………………..29
參、 環境正義的定義……………………………………………………..31
肆、 重要相關研究報告…………………………………………………..31
第五節 小結……………………………………………………………………33

第三章 台北市垃圾焚化廠興建歷程
第一節 垃圾處理政策沿革……………………………………………………34
壹、 台灣地區一般廢棄物清理政策之沿革……………………………..34
貳、 台北市垃圾焚化廠興建計畫………………………………………..36
第二節 垃圾焚化廠區位選擇歷程……………………………………………39
壹、 政府…………………………………………………………………..39
貳、 學者…………………………………………………………………..39
第三節 垃圾焚化廠衝突事件歸納……………………………………………41
第四節 小結……………………………………………………………………48

第四章 焚化廠周邊整體社經環境變遷
第一節 社經變遷的意義………………………………………………………49
壹、 人口分析……………………………………………………………..49
貳、 所得分析……………………………………………………………..54
參、 土地分析……………………………………………………………..55
肆、 產業經濟分析………………………………………………………..61
第二節 整體實證分析……………………………………………………....65
壹、 檢定結果……………………………………………………………..65
貳、 變數分析……………………………………………………………..65
第三節 小結………………………………………………………………....68

第五章 焚化廠周邊個別性分析
第一節 民國70-92年各里人口分析………………………………………….70
壹、 內湖焚化廠該里人口分析…………………………………………..70
貳、 木柵焚化廠該里人口分析…………………………………………..72
參、 北投焚化廠該里人口分析…………………………………………..73
肆、 綜合比較分析………………………………………………………..74
第二節 民國70-92年周邊地價分析………………………………………..76
壹、 選取資料概況………………………………………………………..76
貳、 地價分析……………………………………………………………..82
第三節 小結………………………………………………………………..111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3
第二節 建議………………………………………………………………….117
第三節 後續研究…………………………………………………………….120
zh_TW
dc.format.extent 64680 bytes-
dc.format.extent 149842 bytes-
dc.format.extent 111660 bytes-
dc.format.extent 105477 bytes-
dc.format.extent 74872 bytes-
dc.format.extent 88508 bytes-
dc.format.extent 391982 bytes-
dc.format.extent 373735 bytes-
dc.format.extent 376544 bytes-
dc.format.extent 443378 bytes-
dc.format.extent 963379 bytes-
dc.format.extent 211182 bytes-
dc.format.extent 164880 bytes-
dc.format.extent 142414 bytes-
dc.format.extent 103603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257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焚化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鄰避設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選址zh_TW
dc.title (題名) 台北市焚化廠選址及影響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鐸元,焚化爐區位選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何紀芳,都市服務設施鄰避效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李世杰,污染性設施對居住品質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火力發電廠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官威政,地方公共財最適水準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民國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段良雄,遊憩設施區位之選定--極大熵法之應用,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民國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紀素菁,都市空間摩擦對居住環境品質衝擊之研究—以敦化地區為個案,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翁久惠,嫌惡性設施對生活環境品質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內湖、木柵、士林三個垃圾焚化廠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陳柏廷,嫌惡性設施合併再利用之研究:以福德坑垃圾掩埋場及富德公墓合併再利用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陳錚漢,都市固體廢棄物焚化廠設置區位模式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陳儷文,台灣地方財政不均與區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財政研究所,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曾明遜,不寧適設施對住宅價格影響之研究:以垃圾處理場為個案,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曾華怡,台灣地區家戶廢棄物焚化處理政策及衝突管理之分析,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黃敏捷,台北市固體廢棄物運輸系統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工程研究所,民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黃燕如,污染性設施設置政策之研究:以環境經濟學及環境法律學之觀點,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楊秉煌,都市發展下的正義問題—臺北市信義區的三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楊綠茵,國土開發之環境社會學分析:以新竹市香山區海埔地造地開發計畫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葉名森,環境正義檢視鄰避設施設址決策之探討-以桃園縣焚化廠設置抗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廖晉廷,動態停車場區位選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蕭再安,設施區位問題多目標決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錢志偉,以競標方式來決定污染性設施之區位及對居民補償的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謝偉薇,公共設施設置之環境衝突管理分析—以臺北市公共設置衝突事件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興工程顧問社,焚化廠對環境品質量化衝擊評估應用於回饋金分配之實例-以臺北市為例,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劉錦添,污染性設施設置程序之研究,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紀駿傑、王俊秀,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山海文化雙月刊第19期,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紀駿傑,環境正義:環境社會學的規劃性關懷,成功大學第一屆環境價值觀與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紀駿傑,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第31期,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陳武正、黃承傳、吳水威、李湖屯,臺北市垃圾夜間收集設施與清運路線規劃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委託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民國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彭國棟,淺談環境正義,自然保育季刊第28期,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李永展,如何克服「鄰避」併發症,人與地126期,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李永展,臺北市鄰避型公共設施更新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李永展、何紀芳,環境正義與鄰避設施選址之探討,規劃學報第26期,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蕭代基,污染性設施之設置與民眾信心之建立,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27期,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蕭新煌,七0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行政院環保署委託計畫,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蕭新煌,台灣的地方環保運動(1980-2000):歷史與空間的比較分析,永續台灣簡訊第4期,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張祖恩,都市垃圾問題及其對策之探討,環境保護與產業政策,民國83年,頁492-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陳俊宏,鄰避症候群—專家政治與民主審議,東吳政治學報第10期,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丘昌泰,從「鄰避情結」到「迎臂效應」:台灣環保抗爭的問題與出路,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Coase R.著,陳坤銘、李華夏譯,廠商、市場與法律,遠流出版社,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Downing P.著,黃宗煌譯,環境經濟學與政策,聯經出版社,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Durkheim, E.著,渠東譯,社會分工論,新知三聯書店,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Rawls J.著、黃丘隆譯,正義論,結構群出版,民國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Tocqueville, A.D.著,秦修明、李宜培、湯新楣譯,美國的民主,今日世界社,民國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王正、徐偉初,財政學,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王俊秀,環境社會學的出發 / 讓故鄉的風水有面子,桂冠出版,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林森田,土地經濟理論與分析,林森田發行,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黃藿,理性、德行與幸福:亞裡斯多德倫理學研究,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元照出版社,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謝卓倫,臺北市垃圾處理十年計畫,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張祖恩,一般廢棄物管理政策之研究,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于明誠,都市計畫理論與實務,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焚化爐二次公害污染物排放標準研訂,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吳東霖,SAS與統計模式建構,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徐世榮,土地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地政學術之補充論述,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王俊秀,環境社會學的想像,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于宗先,經濟學百科全書,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統計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華民國臺北市家庭收支與所得分配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民國70、75、80、85、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臺北市士林區區務統計要覽,士林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臺北市大同區區務統計要覽,大同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臺北市大安區區務統計要覽,大安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臺北市工務統計年報,臺北市工務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臺北市中山區區務統計要覽,中山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臺北市中正區區務統計要覽,中正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臺北市內湖區區務統計要覽,內湖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臺北市文山區區務統計要覽,文山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臺北市北投區區務統計要覽,北投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臺北市松山區區務統計要覽,松山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臺北市信義區區務統計要覽,信義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臺北市南港區區務統計要覽,南港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臺北市萬華區區務統計要覽,萬華區公所,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臺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70-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臺北市區里界說,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民國80年、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臺閩地區都市地價指數,內政部地政司,民國81-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國外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Asch P. & Seneca R.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place.”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Been, V.. "Locally Undesirable Land Uses in Minority Neighborhoods." Yale Law Journal 103,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Boerner, C. & Lambert, T. “Environmental Industrial: Industrial and Waste facilities must consider the human factor.” USA Today,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Bryant, B.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sues, Policies, and Solutions.” Washington,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Bullard, R.D, “Hous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Blacks in Houston.”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 Vol. 19,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Bullard, R.D., “Dumping in Dixie: Race, clas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ulder: Westview,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Camacho, D.E.,. “Environmental Injustices, Political Struggles: Race, Class, and the Environment.”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Capek, S.M.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Frame: A Conceptual Discussion and an Application.” Social Problem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Erlenkotter, Don,” Facility Location with Price-Sensitive Demands: Private, Public And Quasi-Public.” Management Science, Vol.24, pp.378-386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Frey B.S. & Oberholzer-Gee ”Fair siting procedur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ir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 Siting of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Ra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Washington,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Hartley, T.W.,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 Environmental Civil Rights Value Acceptable to all World Views.” Environmental Ethics, Vol.17,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Kunreuther, H. & Easterling D., “The role of compensation in siting hazardous facilitie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Vol. 15,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Kunreuther、Linnerooth-Bayer、Fitzgerald,”Siting Hazardous Facilities: Lessons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Liu, F., “Dynamics and Causation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s, and Neighborhood Chang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21,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Mohai, P.& Bunyan B. "Environmental Racism: Reviewing the Evidence." Westview Press,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Rawls J., “A Theory of Justic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Schlosberg, D.,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new pluralism : the challenge of dif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Schnaiberg A. & Gould K.A.,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 the enduring conflict.” Martin`s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United Church of Christ Commission(UCCC), “Toxic Wastes and Race: A National Report on the Racial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ies with Hazardous waste Sites.”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Ziess, C. & L. Lefsrud, “Making or Breaking Waste Siting Successes with a Siting Framwork.”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20,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參考網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政府地政處—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查詢系統,http://210.241.73.228/house/input_p.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苦勞網,http://61.222.52.1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反焚化爐行動網,http://61.222.52.195/current/antiin/index.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聯合基督教會,http://www.ucc.org/index.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swerosps/ej/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