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有非公用財產特殊讓售之研究
作者 蘇昱彰
貢獻者 楊松齡
蘇昱彰
關鍵詞 國有非公用財產
正義
權利理論
返還土地
national non-public use property
justice
entitlement theory
return the land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14:40 (UTC+8)
摘要 公有土地為政府重要資源之一,在土地市場運作過程中,扮演提供公共目的需用之土地,引導都市有秩序發展並作為健全土地市場的工具、調節土地供給、抑制地價上漲以避免不勞而獲及漲價歸公等許多重要功能。倘若未有充分且特殊的理由是不會增訂低價讓售的法條讓售國有非公用財產,所以本研究以正義的觀點針對立法院主動提案於民國89年增訂國有財產法第五十二條之二,此特殊讓售規定形成的歷史背景、立法決策、施行後的議題加以分析。
經本研究歸納分析十七世紀以降:契約論者、功利主義者、現代自由主義的正義思潮後,採用諾齊克在分配正義中提出賦予「權利理論」-持有的正義原則。即為獲取的正義原則、轉讓的正義原則、矯正不正義的原則等三原則,依其交互關係演繹出四種類型作為正義衡量的準則。
再針對特殊讓售形成的背景,深入瞭解日治時期之土地政策暨光復後的接管措施,藉以探討返還土地政策是否符合正義原則暨增訂補救法規據以矯治之必要性分析。並探討增訂國有財產法五十二條之二立法決策過程暨真實內涵,藉由正義評量的準則檢視目前施行暨相關配套規定是否符合正義的原則;賡續提出具體改進的看法及建議,以提供政府公產管理部門作為參考。
The public domain is one of the government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the land market, it has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offering the land for public use,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in good order of the city, being the tool of perfecting the land market, regulating the supply to the land, suppressing the price of land going up in order to avoid “Reaping without sowing” and ”Land Value Increment to the public”. If there is not a sufficient and special reason, they will not revise and enlarge the article to sell the national non-public use property at a low price. So this research is with the view of justice for initiative promoting to revise and enlarge the second article of 52 of the National Property Act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in 1990. We will analyze the forming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legislative decision for special rule of the sale and the topic after implement.
From the17century, we analyze by this research “Social contract theory”, “Utilitarianism”, “Modern liberalism”, adopted the Entitlement theory that Robert Nozick enumerated in Distributive Justice. A more adequate theory of justice would in Nozick`s view enumerate three principles of justice in holdings is a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acquisition, a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transfer, and the principle of rectification injustice, ect. Accordance to its mutual relation deduced four kinds of criterion to be the measurement of just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ming background of the special sale, we can understand in depth the land policy of period that controlled by Japan and adapter measure after recovering. Whereby using to probe into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the land to analyze if it accords with the just principle and revises and enlarge and remedies regulation to rescue of necessity.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real intention of revising and enlarging the second article of 52 of the National Property Act. Inspecting the implement and stipulation whether to accord with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or not by commenting quantity of justice. Putting forward concretely improved view and suggestion continuously, in order to offer a public propert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o the government as a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中文部分
1. Michael H. Lessnoff著,楊慧玲譯,當代政治哲學巨擘(Political philosoph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99),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
2. Richard A. Epstein著,簡資修譯,自由社會之原則-個人自由與共通善的調和(Principles for a Free Society,1998),台北:商周出版,2003年。
3. 內政部,中華民國地政史-地政叢書第6輯,台北:內政部,1993年。
4. 內政部,台灣土地登記制度之由來與光復初期土地登記之回顧,台北:內政部,1993年。
5. 內政部,全面實施平均地權-地政十年叢書之三,台北:內政部,1993年。
6. 內政部,改進土地行政-地政十年叢書之五,台北:內政部,1994年。
7.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年。
8.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2001年。
9. 王泰升,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台北:元照,2002年。
10.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1980年
11. 史蒂格勒(Stigler),吳惠林等譯,人民與國家-管制經濟論文集(1975),台北:遠流,1994年。
12.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行政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1957年6月。
13.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卷十光復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1973年1月。
14.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譯,《日據時期台灣拓殖株式會社文書中譯本》第1輯,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1997年7月。
15. 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編,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志,台中: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印,1997年。
16. 台灣省總督府殖產局編,台灣林業史,台北: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印,1917年。
17.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局,1985年。
18. 石元康,洛爾斯,台北:東大圖書,1989年6月。
19.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等譯,日本統治下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福祿壽興業,1999年12月。
20. 何鳳嬌,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彚編(上、下),台北:國史館,1990年。
21. 何鳳嬌,光復初期土地之接收與處理(一、二),台北:國史館,1993、1995年。
22. 吳老德,正義理論與福利國家,台北:五南文化,2000年。
23 吳老德,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台北:五南文化,2004年9月。
24. 吳明鴻,土地登記與強制執行之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6月。
25. 吳家昌,,平均地權理論與實務,台北:青桑,1985年6月。
26.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台北:五南文化,2004年。
27. 亞圖、考夫曼(Arthur kanfmann)著,陳慈陽譯,法律哲學(Rechtsphilosophie),台北:五南文化,2000年7月。
28. 來 璋,平均地權理論與實踐,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1992年。
29. 林本炫、董娟娟、張人傑,國有土地問題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1991年。
30. 威爾.金里卡(Will Kymlicka)著,劉莘譯,當代政治哲學導論(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2002二版),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
31. 苗力田編,亞理士多德選集─倫理學卷,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32. 唐凱麟編,西方倫理學名著提要,台北:昭明出版,2001年。
33. 徐振雄,法治視野下的正義理論,台北:洪葉文化,2005年。
34. 涂照彥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の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
35. 張素玢,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台北:國史館,2001年9月。
36. 許倬雲策畫主講,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台北:洪建全基金,1995年。
37. 陳金田譯,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二卷,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2月。
38.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台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2年。
39. 陳瑛、廖申白(主編),現代倫理學,中國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
40. 黃秀政,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2月。
41.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報出版社,1989年5月。
42. 葉榮鐘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
43. 熊夢祥,台灣土地改革之回顧,台北:自印,1989年1月。
44. 趙敦華,勞斯的〈正義論〉解說,台北:遠流,1988年。
45. 潘廉方,台灣土地改革之回顧與展望,中國文化學院地政研究所叢書之一,台北:自印,1966年。
46. 諾齊克(Nozick, Robert)著,王建凱譯,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1974),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47.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48. 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著,鄭純宜譯,變遷中的正義,台北:聯經出版,2001年10月初版。
49.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文化圖書,1996年。
50. 羅爾斯(John Rawls)著,李少軍、杜麗燕、張虹編譯,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1990),台北:桂冠圖書,2003年。
51. 羅爾斯(John Rawls)著,姚大志譯,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論(Justice as Fairness: a restatement,2000)台北:左岸文化,2002年10月。
(二)外語部分
1. 岩生成一,〈百年前に於ける台灣砂糖と荼の波斯進出〉,南方土俗學會編,東方文化書局影印,《南方土俗》第2卷第2號(昭和8年4月),1933年。
2. 江丙坤,台灣地租改正の研究-日本領有初期土地調查事業の本質,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社,1974年。
3. 台灣銀行史編纂室編,台灣銀行史,東京:大日本印書株式會社,1963年。
4. 谷口知平、幾代通,戶籍法、不動產登記法,東京:株式會社有斐閣,1944年。
5. 淺田喬二,日本帝國主義下の族革命運動-台灣、朝鮮、『滿州』における抗日農民運動の展開過程,東京:末來社,1972年。
6. 淺田喬二,《日本帝國主義と舊植民地地主制-台灣、朝鮮、「滿州」における日本人土地所有の史的分析》,東京:御茶水書房,1968年。
7. George Caspar Homans , Social Bebavior. Its Elementay Forms, Revised Edition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61.
8. Jeremy Bentham , <Utilitarians>, New York : Anchon Press:, 1973.
9. Nozick,Robert, Anarchy , State,and Utopia, Oxford : Blackwell , 1974.
10. Rawls, John ,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1. Ross, David,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2. Solomon, Robert C. & Murphy, Mark C. (Ed.), What Is Justice? :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3. Thomson J.A.K., The Ethics of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lated, 1953. 台北:雙葉書店1972年翻印。
二、期刊、論文(含報告)
1. 王中江,〈自由、平等與社會正義的比較性視角─以羅爾斯、諾齊克和哈耶克三人為例的考察〉,文化中國:www.booker.com.cn/big5/paper18/2/class001800003/hwz6443.htm,取用日期2006年2月20日。
2. 王益滔,〈台灣之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王益滔教授論文集》第1集,台北:台灣大學農業院農業經濟學系,1991年1月,頁162。
3. 台灣省地政處編,〈台灣省地政統計年報〉第拾壹期,台中:台灣省地政處印,1993年。
4. 台灣省地政處編,〈台灣省國有原野地區外保安林解除地清理測量工作成果總報告〉,台中:台灣省地政處印,1994年。
5. 台灣省地政處編,〈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委託台灣土地銀行經營國有未登記土地清理測量工作成果報告〉,台中:台灣省地政處印,1997年。
6. 台灣省政府地政局編,〈台灣地政統計〉,台北:台灣省政府地政局印,1947年。
7. 台灣省地政處,〈專案辦理台中縣示範林場,瑞竹、頂林、大鞍林業生產合作社,台大實驗林土地放領工作成果報〉,1994年。
8. 立法院,〈立法院公法報第89卷第二期上〉,台北:立法院公報處,2000年。
9. 立法院,〈立法院公法報第89卷第六期(四)〉,台北:立法院公報處,2000年。
10. 何鳯嬌,〈日據時期台灣糖業的發展〉,《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0期,台北:國史館,1996年6月,頁71。
11. 余桂霖,〈從羅爾斯與諾錫克的正義理論看國家政策的走向〉,《復興崗論文集》,期18, 1996年,頁205-225+216-217。
12. 余桂霖,〈達維•彌勒社會正義之研究〉,《復興崗學報》,期62,1997年,頁27-53。
13. 吳家昌,〈我國實施地價稅之理論方法與問題〉,《地政論壇》,期4,1982年5月,頁43。
14. 吳雅雯,<專家學者談國有土地的管理與改進>,《人與地》,期143,1995年。
15. 李文良,〈日治初期台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台灣史研究》第3卷第1期, 1996年,頁147。
16. 李文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林野支配與所有權-「以緣故地」為中心〉,《台灣史研究》第5卷第2期,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4月,頁37。
17. 李維宗著,〈法學研究方法之述略〉,《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1995年。
18.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一九四五)〉,《新史學》第5卷第2期,1994年6月,頁119。
19.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向行政院院長「國有財產業務報告」〉,台北:財政部印,2000年。
20.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建立國有土地提供開發利用機制之研究報告〉,台北:財政部印,2003年。
21. 國有財產局編,〈國有財產現況〉,台北:國有財產局印,1990年。
22. 張延廷,〈由正義思潮論現代社會應有的公道〉,《復興崗論文集》,期18,1996年,頁81-101
23. 張英磊,〈由經濟分析之觀點談損害填補制度與行政制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期75,2000年。
24. 張漢裕,〈日據時代台灣經濟之演變〉,《台灣經濟史》第2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年,頁26。
25. 梁華璜,〈竹林事件探討──日本帝國掠奪台灣林地之一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5號,1979年7月,頁304。
26. 梁華璜,〈「台灣拓殖株式會社」之成立經過〉,《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6號,1980年7月,頁187。
27. 陳慶芳,〈從權利憑證的演變談光復前後土地登記制度之沿革〉(上),《台灣地政》,期153,1988年11月,頁4。
28. 黃金河,〈蠶食國有地各出奇招〉,《人與地》,期143,1995年,頁98-104。
29. 黃紹恒,〈日治初期在台日資的生成與積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期32,1998年12月,頁167。
30. 鄭玉波,〈論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法令月刊》第31卷第10期,1980年10月,頁17。
31. 鄭明安,〈論國有土地只租不售原則〉,《開發信託》,期21,1991年,頁25-32+35-37。
32. 鄭明安,〈台灣地區公有土地管理政策〉,《現代地政》,期136,1992年,頁8-11。
33. 鄭明安,〈國有土地被占用之處理〉,《人與地》,期101,1992年,頁16-22。
34. 謝國興訪問,〈吳修齊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12月,頁24。
35. 鍾麗娜,〈從出售公有土地挹注財政說– 看國有土地問題陳痾〉,《人與地》,期138,1995年7月,頁36-40。
36. 簡資修,〈一物二賣:有效率之不履約或債權之侵害〉,《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3卷第1期,2001年,頁65-88。
37. 羅傳賢,〈法案審查程序與立法技術〉,《月旦法學雜誌》,期85,2002年6月,頁65-66。
38. 邊泰明,〈公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研究--從土地最可能使用與管理組織功能觀點分析〉,《土地經濟》,期6,1995年,頁217-232。
三、碩、博士論文
1. 何銘欽,《由占用處理與防制論國有土地管理政策》,國立東華大學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
2. 何鳯嬌,《戰爭初期台灣土地的接收與處理﹙1945-1952﹚》,國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3. 吳夙芳,《日本行政撤銷訴訟舉證責任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4. 李志殷,《台灣光復初期土地權利憑證繳驗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 張為禮,《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6. 莊育焜,《台灣現行國有土地管理與利用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7. 許文傑,《公共政策與社會正義:以勞斯「正義論」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8. 陳俊涵,《從國際法上國家繼承制度論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臺灣土地所有權之問題》,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9. 翁章梁,《邁向公民社會的實踐-以台南縣漁民權益促進會發展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0. 陳翠蓮,《二二八事件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11. 陳獻明,《台灣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之研究—從財產權保障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12. 程雲鵬,《正義理論及在教育上之意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3. 黃森泉,《臺灣地區公營事業演變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14. 楊志恆,《約翰‧洛爾斯正義理論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15. 劉淑玲,《台灣總督府的土地放領政策-以日籍退職官員事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16. 劉維真,《國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分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17. 蔡信三,《國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0年。
18. 鄭明安,《國有土地使用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19. 謝清煌,《國有財產管理理論與現況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20. 魏家弘,《台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1923013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3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松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蘇昱彰zh_TW
dc.creator (作者) 蘇昱彰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6:14:40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6:14: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14: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1923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86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23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公有土地為政府重要資源之一,在土地市場運作過程中,扮演提供公共目的需用之土地,引導都市有秩序發展並作為健全土地市場的工具、調節土地供給、抑制地價上漲以避免不勞而獲及漲價歸公等許多重要功能。倘若未有充分且特殊的理由是不會增訂低價讓售的法條讓售國有非公用財產,所以本研究以正義的觀點針對立法院主動提案於民國89年增訂國有財產法第五十二條之二,此特殊讓售規定形成的歷史背景、立法決策、施行後的議題加以分析。
經本研究歸納分析十七世紀以降:契約論者、功利主義者、現代自由主義的正義思潮後,採用諾齊克在分配正義中提出賦予「權利理論」-持有的正義原則。即為獲取的正義原則、轉讓的正義原則、矯正不正義的原則等三原則,依其交互關係演繹出四種類型作為正義衡量的準則。
再針對特殊讓售形成的背景,深入瞭解日治時期之土地政策暨光復後的接管措施,藉以探討返還土地政策是否符合正義原則暨增訂補救法規據以矯治之必要性分析。並探討增訂國有財產法五十二條之二立法決策過程暨真實內涵,藉由正義評量的準則檢視目前施行暨相關配套規定是否符合正義的原則;賡續提出具體改進的看法及建議,以提供政府公產管理部門作為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blic domain is one of the government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the land market, it has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offering the land for public use,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in good order of the city, being the tool of perfecting the land market, regulating the supply to the land, suppressing the price of land going up in order to avoid “Reaping without sowing” and ”Land Value Increment to the public”. If there is not a sufficient and special reason, they will not revise and enlarge the article to sell the national non-public use property at a low price. So this research is with the view of justice for initiative promoting to revise and enlarge the second article of 52 of the National Property Act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in 1990. We will analyze the forming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legislative decision for special rule of the sale and the topic after implement.
From the17century, we analyze by this research “Social contract theory”, “Utilitarianism”, “Modern liberalism”, adopted the Entitlement theory that Robert Nozick enumerated in Distributive Justice. A more adequate theory of justice would in Nozick`s view enumerate three principles of justice in holdings is a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acquisition, a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transfer, and the principle of rectification injustice, ect. Accordance to its mutual relation deduced four kinds of criterion to be the measurement of just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ming background of the special sale, we can understand in depth the land policy of period that controlled by Japan and adapter measure after recovering. Whereby using to probe into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the land to analyze if it accords with the just principle and revises and enlarge and remedies regulation to rescue of necessity.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real intention of revising and enlarging the second article of 52 of the National Property Act. Inspecting the implement and stipulation whether to accord with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or not by commenting quantity of justice. Putting forward concretely improved view and suggestion continuously, in order to offer a public propert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o the government as a referenc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5
第三節  研究與內容流程 1-6

第二章  正義理念之探討 2-1
第一節  正義概念與思潮 2-1
第二節  正義面向暨準則之建立 2-15

第三章  特殊讓售形成的背景分析 3-1
第一節  日治時期之土地政策 3-1
第二節  光復初期的接管措施 3-11
第三節  矯正性法規分析 3-18

第四章  特殊讓售立法決策與執行議題探討 4-1
第一節  立法過程與內涵 4-1
第二節  施行後相關問題之檢視 4-13
第三節  重要議題之剖析 4-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第一節  結論 5-1
第二節  建議 5-5

參考文獻 參1
附 錄:
附錄一:訪談題綱 附1
附錄二:訪談紀錄問題綜理 附2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7


表目錄
表2-1:
  功利主義、自由主義式平等、自由至上主義分配原則一覽表 2-18
表2-2:
  Nozick持有正義三原則交互類型分析一覽表 2-21
表3-1:
  日治時期五大新式製糖會社耕地累積表 3-5
表3-2:
  台灣地區公有土地狀況 3-11
表3-3: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歷年贈與寺廟教堂國有財產數量統計表 3-22
表4-1:
  國有財產法第四十九條條文草案與原條文對照表" 4-3
表4-2:
  國有財產法五十二條之二歷次修改版本比較一覽表 4-9
表4-3:
  國有非公用財產出租(讓售)條件及收取使用補償金歷年修法變動一覽表 4-33
表4-4:
  歷年全國公告現值漲幅一覽表(民國66年-93年) 4-36
zh_TW
dc.format.extent 43132 bytes-
dc.format.extent 181887 bytes-
dc.format.extent 22302 bytes-
dc.format.extent 152124 bytes-
dc.format.extent 591358 bytes-
dc.format.extent 757161 bytes-
dc.format.extent 749968 bytes-
dc.format.extent 805791 bytes-
dc.format.extent 320694 bytes-
dc.format.extent 466035 bytes-
dc.format.extent 23825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3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有非公用財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正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權利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返還土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al non-public use proper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justi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ntitlement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turn the landen_US
dc.title (題名) 國有非公用財產特殊讓售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Michael H. Lessnoff著,楊慧玲譯,當代政治哲學巨擘(Political philosoph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99),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Richard A. Epstein著,簡資修譯,自由社會之原則-個人自由與共通善的調和(Principles for a Free Society,1998),台北:商周出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內政部,中華民國地政史-地政叢書第6輯,台北:內政部,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內政部,台灣土地登記制度之由來與光復初期土地登記之回顧,台北:內政部,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內政部,全面實施平均地權-地政十年叢書之三,台北:內政部,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內政部,改進土地行政-地政十年叢書之五,台北:內政部,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王泰升,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台北:元照,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史蒂格勒(Stigler),吳惠林等譯,人民與國家-管制經濟論文集(1975),台北:遠流,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行政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195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卷十光復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197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譯,《日據時期台灣拓殖株式會社文書中譯本》第1輯,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編,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志,台中: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印,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台灣省總督府殖產局編,台灣林業史,台北: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印,191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石元康,洛爾斯,台北:東大圖書,19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等譯,日本統治下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福祿壽興業,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何鳳嬌,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彚編(上、下),台北:國史館,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何鳳嬌,光復初期土地之接收與處理(一、二),台北:國史館,1993、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吳老德,正義理論與福利國家,台北:五南文化,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吳老德,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台北:五南文化,200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吳明鴻,土地登記與強制執行之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吳家昌,,平均地權理論與實務,台北:青桑,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台北:五南文化,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亞圖、考夫曼(Arthur kanfmann)著,陳慈陽譯,法律哲學(Rechtsphilosophie),台北:五南文化,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來 璋,平均地權理論與實踐,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林本炫、董娟娟、張人傑,國有土地問題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威爾.金里卡(Will Kymlicka)著,劉莘譯,當代政治哲學導論(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2002二版),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苗力田編,亞理士多德選集─倫理學卷,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唐凱麟編,西方倫理學名著提要,台北:昭明出版,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徐振雄,法治視野下的正義理論,台北:洪葉文化,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涂照彥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の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張素玢,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台北:國史館,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許倬雲策畫主講,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台北:洪建全基金,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陳金田譯,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二卷,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台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陳瑛、廖申白(主編),現代倫理學,中國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黃秀政,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報出版社,19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葉榮鐘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熊夢祥,台灣土地改革之回顧,台北:自印,198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趙敦華,勞斯的〈正義論〉解說,台北:遠流,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潘廉方,台灣土地改革之回顧與展望,中國文化學院地政研究所叢書之一,台北:自印,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諾齊克(Nozick, Robert)著,王建凱譯,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1974),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著,鄭純宜譯,變遷中的正義,台北:聯經出版,2001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文化圖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羅爾斯(John Rawls)著,李少軍、杜麗燕、張虹編譯,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1990),台北:桂冠圖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羅爾斯(John Rawls)著,姚大志譯,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論(Justice as Fairness: a restatement,2000)台北:左岸文化,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語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岩生成一,〈百年前に於ける台灣砂糖と荼の波斯進出〉,南方土俗學會編,東方文化書局影印,《南方土俗》第2卷第2號(昭和8年4月),193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江丙坤,台灣地租改正の研究-日本領有初期土地調查事業の本質,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台灣銀行史編纂室編,台灣銀行史,東京:大日本印書株式會社,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谷口知平、幾代通,戶籍法、不動產登記法,東京:株式會社有斐閣,194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淺田喬二,日本帝國主義下の族革命運動-台灣、朝鮮、『滿州』における抗日農民運動の展開過程,東京:末來社,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淺田喬二,《日本帝國主義と舊植民地地主制-台灣、朝鮮、「滿州」における日本人土地所有の史的分析》,東京:御茶水書房,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George Caspar Homans , Social Bebavior. Its Elementay Forms, Revised Edition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Jeremy Bentham , <Utilitarians>, New York : Anchon Press:, 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Nozick,Robert, Anarchy , State,and Utopia, Oxford : Blackwell ,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Rawls, John ,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Ross, David,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Solomon, Robert C. & Murphy, Mark C. (Ed.), What Is Justice? :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Thomson J.A.K., The Ethics of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lated, 1953. 台北:雙葉書店1972年翻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含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中江,〈自由、平等與社會正義的比較性視角─以羅爾斯、諾齊克和哈耶克三人為例的考察〉,文化中國:www.booker.com.cn/big5/paper18/2/class001800003/hwz6443.htm,取用日期2006年2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益滔,〈台灣之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王益滔教授論文集》第1集,台北:台灣大學農業院農業經濟學系,1991年1月,頁1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台灣省地政處編,〈台灣省地政統計年報〉第拾壹期,台中:台灣省地政處印,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台灣省地政處編,〈台灣省國有原野地區外保安林解除地清理測量工作成果總報告〉,台中:台灣省地政處印,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台灣省地政處編,〈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委託台灣土地銀行經營國有未登記土地清理測量工作成果報告〉,台中:台灣省地政處印,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台灣省政府地政局編,〈台灣地政統計〉,台北:台灣省政府地政局印,194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台灣省地政處,〈專案辦理台中縣示範林場,瑞竹、頂林、大鞍林業生產合作社,台大實驗林土地放領工作成果報〉,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立法院,〈立法院公法報第89卷第二期上〉,台北:立法院公報處,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立法院,〈立法院公法報第89卷第六期(四)〉,台北:立法院公報處,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何鳯嬌,〈日據時期台灣糖業的發展〉,《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0期,台北:國史館,1996年6月,頁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余桂霖,〈從羅爾斯與諾錫克的正義理論看國家政策的走向〉,《復興崗論文集》,期18, 1996年,頁205-225+216-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余桂霖,〈達維•彌勒社會正義之研究〉,《復興崗學報》,期62,1997年,頁27-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吳家昌,〈我國實施地價稅之理論方法與問題〉,《地政論壇》,期4,1982年5月,頁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吳雅雯,<專家學者談國有土地的管理與改進>,《人與地》,期143,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李文良,〈日治初期台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台灣史研究》第3卷第1期, 1996年,頁1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李文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林野支配與所有權-「以緣故地」為中心〉,《台灣史研究》第5卷第2期,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4月,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李維宗著,〈法學研究方法之述略〉,《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一九四五)〉,《新史學》第5卷第2期,1994年6月,頁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向行政院院長「國有財產業務報告」〉,台北:財政部印,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建立國有土地提供開發利用機制之研究報告〉,台北:財政部印,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國有財產局編,〈國有財產現況〉,台北:國有財產局印,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張延廷,〈由正義思潮論現代社會應有的公道〉,《復興崗論文集》,期18,1996年,頁81-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張英磊,〈由經濟分析之觀點談損害填補制度與行政制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期75,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張漢裕,〈日據時代台灣經濟之演變〉,《台灣經濟史》第2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年,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梁華璜,〈竹林事件探討──日本帝國掠奪台灣林地之一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5號,1979年7月,頁3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梁華璜,〈「台灣拓殖株式會社」之成立經過〉,《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6號,1980年7月,頁1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陳慶芳,〈從權利憑證的演變談光復前後土地登記制度之沿革〉(上),《台灣地政》,期153,1988年11月,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黃金河,〈蠶食國有地各出奇招〉,《人與地》,期143,1995年,頁98-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黃紹恒,〈日治初期在台日資的生成與積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期32,1998年12月,頁1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鄭玉波,〈論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法令月刊》第31卷第10期,1980年10月,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鄭明安,〈論國有土地只租不售原則〉,《開發信託》,期21,1991年,頁25-32+35-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鄭明安,〈台灣地區公有土地管理政策〉,《現代地政》,期136,1992年,頁8-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鄭明安,〈國有土地被占用之處理〉,《人與地》,期101,1992年,頁16-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謝國興訪問,〈吳修齊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12月,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鍾麗娜,〈從出售公有土地挹注財政說– 看國有土地問題陳痾〉,《人與地》,期138,1995年7月,頁36-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簡資修,〈一物二賣:有效率之不履約或債權之侵害〉,《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3卷第1期,2001年,頁65-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羅傳賢,〈法案審查程序與立法技術〉,《月旦法學雜誌》,期85,2002年6月,頁65-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邊泰明,〈公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研究--從土地最可能使用與管理組織功能觀點分析〉,《土地經濟》,期6,1995年,頁217-2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碩、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何銘欽,《由占用處理與防制論國有土地管理政策》,國立東華大學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何鳯嬌,《戰爭初期台灣土地的接收與處理﹙1945-1952﹚》,國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吳夙芳,《日本行政撤銷訴訟舉證責任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李志殷,《台灣光復初期土地權利憑證繳驗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張為禮,《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莊育焜,《台灣現行國有土地管理與利用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許文傑,《公共政策與社會正義:以勞斯「正義論」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陳俊涵,《從國際法上國家繼承制度論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臺灣土地所有權之問題》,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翁章梁,《邁向公民社會的實踐-以台南縣漁民權益促進會發展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陳翠蓮,《二二八事件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陳獻明,《台灣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之研究—從財產權保障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程雲鵬,《正義理論及在教育上之意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黃森泉,《臺灣地區公營事業演變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楊志恆,《約翰‧洛爾斯正義理論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劉淑玲,《台灣總督府的土地放領政策-以日籍退職官員事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劉維真,《國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分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蔡信三,《國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鄭明安,《國有土地使用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謝清煌,《國有財產管理理論與現況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魏家弘,《台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