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原住民觀光體驗行銷之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巴庫拉斯部落觀光為例
作者 吳宏信
貢獻者 楊振榮
吳宏信
關鍵詞 原住民觀光
體驗經濟
體驗行銷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18:08 (UTC+8)
摘要 本研究乃以新興之體驗經濟、體驗行銷觀點,探求原住民觀光之體驗活動之體驗類型、經營情況以及行銷策略與方式,並提出有關各項建議。本研究選取「南投縣信義鄉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所經營之「原住民部落知性生態之旅-巴庫拉斯老部落探索」作為實證研究地點,經由實際觀察活動情形,及針對業者、遊客之深度訪談與整理分析,得到研究成果如下:

一、原住民觀光經營之困境:目前遊客較少,主要包括原住民生活、工作習慣較為隨性,人力經費的不足,先天環境劣勢以及部落態度贊成反對聲音各半等原因造成。

二、活動情形與體驗:業者表現以用心、服務、親切的態度,確能打動消費者的心,對於消費者體驗,亦有所注重但亦難以與其他原住民有所區隔。遊客反應尚稱熱絡,於文化交流亦有相當效果。遊客在兩天行程中雖各種體驗兼而有之,但大多數為教育體驗,遠離現實的體驗所占成份並不多。

三、遊客滿意程度:服務態度、住宿、衛生、導覽及收費有較高的滿意程度,滿意程度較低的主要為交通設施、安全、及便利性上。多數遊客大多亦表明願意重遊及向他人介紹。

四、行銷觀念及方式:目前業者強調加強人員服務,以親切的交流活動吸引重遊,達到情感的訴求,主要是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但效果不甚明顯。以Schmitt(1999)所提出的體驗行銷觀點上,目前業者所操作的體驗策略模組可整理出為感情行銷及思考行銷。業者已嚐試的行銷方式(媒介),主要為溝通、視覺口語識別、共同建立品牌、空間環境、網站與電子媒體及人,其雖曾採行,但明顯呈現不足,且無產品呈現一項。未來行銷規劃上,主要是強調網站的建立,事件行銷,以及銷售人員的培養。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也有多元且切合主題的規劃,但仍停留在構想規劃階段,並無具體呈現。

五、建議:本研究針對上述結論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強化溝通、輔導訓練與交流,多管道募款,尋求交通改善之道,加強與部落溝通,強化區隔,加深體驗,活動及行程設計,新行銷方式以思考、關聯模組切入及網路行銷等。

關鍵字:原住民觀光、體驗經濟、體驗行銷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Pine, B. J., & Gilmore, J. H.(1999).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
2.Schmitt B. H. (1999).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文化。
3.尤之群,2003,以體驗經濟模型衡量網路媒體視聽者之體驗-以網路博物館與線上網路遊戲為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台灣山地文化園管理處,1994,原住民山地文化工作者田野應用手冊,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文化發展協會。
5.交通部觀光局,2000,八十八年觀光遊樂服務業-遊樂場(區)業調查。
6.交通部觀光局,2001,90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7.交通部觀光局,2002,91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8.交通部觀光局,2003,92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9.交通部觀光局,2004 a,93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10.交通部觀光局,2004 b,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11.吳宗瓊,2003,部落觀光與生態旅遊,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5),15-18。
12.吳昂謹,2003,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效益初探-以南投縣信義鄉之巴庫拉斯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13.吳明峰,2004,休閒農漁園區類型與體驗行銷策略之研究-體驗活動觀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4.邱煌達,2004,休閒體驗、觀光地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聯性研究-以「劍湖山世界主題遊樂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16.侯錦雄,李素馨,1999,休閒文化觀光行為的規範-以原住民觀光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2),25-38。
17.紀駿傑,1998,,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45-60,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18.高有智,1998,期待又怕被傷害:隔週休二日旅遊風潮對原住民部落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9.張玲玲,2004,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以可樂部落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20.張原皓,2005,休閒農場體驗行銷策略、體驗滿意度與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1.梁炳琨,張長義,2005,原住民族部落觀光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地理學報,(39),31-35。
22.郭岱宜,2001,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揚智文化。
23.陳汶楓,2003,消費者體驗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4.詹怡泓,2003,遊客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與互動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5.楊文燦、洪汀螢,2004,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潛在市場分析-以南投縣信義鄉巴庫拉斯原住民保留地為例,國家公園學報,14:1,93-109。
26.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7.賴如怜,2001,南庄蓬萊村居民對原住民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8.戴 依,2003,從體驗行銷的觀點來探討烏來觀光發展之吸引力,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二、外文文獻
1.Adler, P. A., & Adler, P. (1994). Obervational technique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Berg, B. 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3.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4.Graburn, N. H. H.(1989).Tourism:The Sacred Journe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5.MacCannell, D. (1989).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7-56.
6.Ryan, C. (2002). Tourism and cultural proximity: examples from New Zealand.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9(4), 952-971.
7.Smith, V. L. (1989).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8.Tutty, M. L., Rothery, M., & Grinnell R. M. (eds.),(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London: Allyn and Bacon.
9.Zeppel, H. (1997).Moari Tourism Conference”Te Putanga Mai”,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6),78-80.
三、網站資料
1.中時部落格-瓦歷斯挖故事-部落觀光的故事,http://blog.chinatimes.com/walis/archive/2005/08/09/10249.html
2.巴庫拉斯生態農莊,http://bakurasu.ebio1.com/
3.原住民文化園區官方網站,http://www.tacp.gov.tw/
4.原住民觀光產業資訊網,http://visitnative.nat.gov.tw/search/searchlish.asp
5.救國團青年休閒活動資訊網,http://www.youth.org.tw/
6.陳永龍,觀光發展與台灣原住民,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tourism.htm
7.國立鳳凰谷鳥園活動網站,http://databook.fhk.gov.tw/activity/htm/bakula-map.htm
8.勞委會93年度多元就業方案,職業訓練局網站,http://www.evta.gov.tw/employee/mepp/mepp.htm
9.黃穎捷,2005,創值台灣農產業營運發展與整合行銷包裝設計攻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519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Pine, B. J., & Gilmore, J. H.(1999).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
2. Schmitt B. H. (1999).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文化。
3. 尤之群,2003,以體驗經濟模型衡量網路媒體視聽者之體驗-以網路博物館與線上網路遊戲為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 台灣山地文化園管理處,1994,原住民山地文化工作者田野應用手冊,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文化發展協會。
5. 交通部觀光局,2000,八十八年觀光遊樂服務業-遊樂場(區)業調查。
6. 交通部觀光局,2001,90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7. 交通部觀光局,2002,91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8. 交通部觀光局,2003,92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9. 交通部觀光局,2004 a,93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10. 交通部觀光局,2004 b,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11. 吳宗瓊,2003,部落觀光與生態旅遊,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5),15-18。
12. 吳昂謹,2003,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效益初探-以南投縣信義鄉之巴庫拉斯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13. 吳明峰,2004,休閒農漁園區類型與體驗行銷策略之研究-體驗活動觀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4. 邱煌達,2004,休閒體驗、觀光地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聯性研究-以「劍湖山世界主題遊樂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侯錦雄,李素馨,1999,休閒文化觀光行為的規範-以原住民觀光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2),25-38。
17. 紀駿傑,1998,,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45-60,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18. 高有智,1998,期待又怕被傷害:隔週休二日旅遊風潮對原住民部落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張玲玲,2004,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以可樂部落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張原皓,2005,休閒農場體驗行銷策略、體驗滿意度與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1. 梁炳琨,張長義,2005,原住民族部落觀光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地理學報,(39),31-35。
22. 郭岱宜,2001,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揚智文化。
23. 陳汶楓,2003,消費者體驗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4. 詹怡泓,2003,遊客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與互動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楊文燦、洪汀螢,2004,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潛在市場分析-以南投縣信義鄉巴庫拉斯原住民保留地為例,國家公園學報,14:1,93-109。
2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7. 賴如怜,2001,南庄蓬萊村居民對原住民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8. 戴 依,2003,從體驗行銷的觀點來探討烏來觀光發展之吸引力,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二、外文文獻
1. Adler, P. A., & Adler, P. (1994). Obervational technique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 Berg, B. 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3.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4. Graburn, N. H. H.(1989).Tourism:The Sacred Journe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5. MacCannell, D. (1989).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7-56.
6. Ryan, C. (2002). Tourism and cultural proximity: examples from New Zealand.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9(4), 952-971.
7. Smith, V. L. (1989).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8. Tutty, M. L., Rothery, M., & Grinnell R. M. (eds.),(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London: Allyn and Bacon.
9. Zeppel, H. (1997).Moari Tourism Conference”Te Putanga Mai”,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6),78-80.
三、網站資料
1. 中時部落格-瓦歷斯挖故事-部落觀光的故事,http://blog.chinatimes.com/walis/archive/2005/08/09/10249.html
2. 巴庫拉斯生態農莊,http://bakurasu.ebio1.com/
3. 原住民文化園區官方網站,http://www.tacp.gov.tw/
4. 原住民觀光產業資訊網,http://visitnative.nat.gov.tw/search/searchlish.asp
5. 救國團青年休閒活動資訊網,http://www.youth.org.tw/
6. 陳永龍,觀光發展與台灣原住民,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tourism.htm
7. 國立鳳凰谷鳥園活動網站,http://databook.fhk.gov.tw/activity/htm/bakula-map.htm
8. 勞委會93年度多元就業方案,職業訓練局網站,http://www.evta.gov.tw/employee/mepp/mepp.htm
9. 黃穎捷,2005,創值台灣農產業營運發展與整合行銷包裝設計攻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51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3257025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57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振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宏信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宏信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6:18:08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6:18:0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18:0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257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88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25702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乃以新興之體驗經濟、體驗行銷觀點,探求原住民觀光之體驗活動之體驗類型、經營情況以及行銷策略與方式,並提出有關各項建議。本研究選取「南投縣信義鄉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所經營之「原住民部落知性生態之旅-巴庫拉斯老部落探索」作為實證研究地點,經由實際觀察活動情形,及針對業者、遊客之深度訪談與整理分析,得到研究成果如下:

一、原住民觀光經營之困境:目前遊客較少,主要包括原住民生活、工作習慣較為隨性,人力經費的不足,先天環境劣勢以及部落態度贊成反對聲音各半等原因造成。

二、活動情形與體驗:業者表現以用心、服務、親切的態度,確能打動消費者的心,對於消費者體驗,亦有所注重但亦難以與其他原住民有所區隔。遊客反應尚稱熱絡,於文化交流亦有相當效果。遊客在兩天行程中雖各種體驗兼而有之,但大多數為教育體驗,遠離現實的體驗所占成份並不多。

三、遊客滿意程度:服務態度、住宿、衛生、導覽及收費有較高的滿意程度,滿意程度較低的主要為交通設施、安全、及便利性上。多數遊客大多亦表明願意重遊及向他人介紹。

四、行銷觀念及方式:目前業者強調加強人員服務,以親切的交流活動吸引重遊,達到情感的訴求,主要是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但效果不甚明顯。以Schmitt(1999)所提出的體驗行銷觀點上,目前業者所操作的體驗策略模組可整理出為感情行銷及思考行銷。業者已嚐試的行銷方式(媒介),主要為溝通、視覺口語識別、共同建立品牌、空間環境、網站與電子媒體及人,其雖曾採行,但明顯呈現不足,且無產品呈現一項。未來行銷規劃上,主要是強調網站的建立,事件行銷,以及銷售人員的培養。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也有多元且切合主題的規劃,但仍停留在構想規劃階段,並無具體呈現。

五、建議:本研究針對上述結論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強化溝通、輔導訓練與交流,多管道募款,尋求交通改善之道,加強與部落溝通,強化區隔,加深體驗,活動及行程設計,新行銷方式以思考、關聯模組切入及網路行銷等。

關鍵字:原住民觀光、體驗經濟、體驗行銷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4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 9
第一節 原住民觀光………………………………………………………………9
第二節 體驗經濟 ………………………………………………………………17
第三節 體驗行銷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1
第二節 資料收集方式 …………………………………………………………34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方式 ……………………………………………38
第四章 原住民觀光的經營、體驗活動與行銷…………………………45
第一節 原住民觀光的經營 ……………………………………………………45
第二節 原住民觀光的體驗活動 ………………………………………………50
第三節 原住民觀光的行銷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9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82
zh_TW
dc.format.extent 45073 bytes-
dc.format.extent 53822 bytes-
dc.format.extent 83863 bytes-
dc.format.extent 16776 bytes-
dc.format.extent 80638 bytes-
dc.format.extent 152080 bytes-
dc.format.extent 297482 bytes-
dc.format.extent 235123 bytes-
dc.format.extent 1702475 bytes-
dc.format.extent 163198 bytes-
dc.format.extent 107029 bytes-
dc.format.extent 186799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57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觀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體驗經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體驗行銷zh_TW
dc.title (題名) 原住民觀光體驗行銷之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巴庫拉斯部落觀光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Pine, B. J., & Gilmore, J. H.(1999).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Schmitt B. H. (1999).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尤之群,2003,以體驗經濟模型衡量網路媒體視聽者之體驗-以網路博物館與線上網路遊戲為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台灣山地文化園管理處,1994,原住民山地文化工作者田野應用手冊,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文化發展協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交通部觀光局,2000,八十八年觀光遊樂服務業-遊樂場(區)業調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交通部觀光局,2001,90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交通部觀光局,2002,91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交通部觀光局,2003,92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交通部觀光局,2004 a,93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交通部觀光局,2004 b,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吳宗瓊,2003,部落觀光與生態旅遊,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5),1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吳昂謹,2003,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效益初探-以南投縣信義鄉之巴庫拉斯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吳明峰,2004,休閒農漁園區類型與體驗行銷策略之研究-體驗活動觀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邱煌達,2004,休閒體驗、觀光地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聯性研究-以「劍湖山世界主題遊樂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侯錦雄,李素馨,1999,休閒文化觀光行為的規範-以原住民觀光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2),25-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紀駿傑,1998,,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45-60,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高有智,1998,期待又怕被傷害:隔週休二日旅遊風潮對原住民部落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張玲玲,2004,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以可樂部落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張原皓,2005,休閒農場體驗行銷策略、體驗滿意度與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梁炳琨,張長義,2005,原住民族部落觀光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地理學報,(39),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郭岱宜,2001,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揚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陳汶楓,2003,消費者體驗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詹怡泓,2003,遊客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與互動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楊文燦、洪汀螢,2004,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潛在市場分析-以南投縣信義鄉巴庫拉斯原住民保留地為例,國家公園學報,14:1,93-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賴如怜,2001,南庄蓬萊村居民對原住民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戴 依,2003,從體驗行銷的觀點來探討烏來觀光發展之吸引力,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Adler, P. A., & Adler, P. (1994). Obervational technique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Berg, B. 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Graburn, N. H. H.(1989).Tourism:The Sacred Journe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MacCannell, D. (1989).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7-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Ryan, C. (2002). Tourism and cultural proximity: examples from New Zealand.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9(4), 952-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Smith, V. L. (1989).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Tutty, M. L., Rothery, M., & Grinnell R. M. (eds.),(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London: Allyn and Bac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Zeppel, H. (1997).Moari Tourism Conference”Te Putanga Mai”,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6),78-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時部落格-瓦歷斯挖故事-部落觀光的故事,http://blog.chinatimes.com/walis/archive/2005/08/09/1024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巴庫拉斯生態農莊,http://bakurasu.ebio1.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原住民文化園區官方網站,http://www.tacp.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原住民觀光產業資訊網,http://visitnative.nat.gov.tw/search/searchlish.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救國團青年休閒活動資訊網,http://www.youth.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陳永龍,觀光發展與台灣原住民,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tourism.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國立鳳凰谷鳥園活動網站,http://databook.fhk.gov.tw/activity/htm/bakula-map.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勞委會93年度多元就業方案,職業訓練局網站,http://www.evta.gov.tw/employee/mepp/mepp.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黃穎捷,2005,創值台灣農產業營運發展與整合行銷包裝設計攻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5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Pine, B. J., & Gilmore, J. H.(1999).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Schmitt B. H. (1999).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尤之群,2003,以體驗經濟模型衡量網路媒體視聽者之體驗-以網路博物館與線上網路遊戲為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台灣山地文化園管理處,1994,原住民山地文化工作者田野應用手冊,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文化發展協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交通部觀光局,2000,八十八年觀光遊樂服務業-遊樂場(區)業調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交通部觀光局,2001,90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交通部觀光局,2002,91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交通部觀光局,2003,92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交通部觀光局,2004 a,93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交通部觀光局,2004 b,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交通部觀光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吳宗瓊,2003,部落觀光與生態旅遊,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5),1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吳昂謹,2003,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效益初探-以南投縣信義鄉之巴庫拉斯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吳明峰,2004,休閒農漁園區類型與體驗行銷策略之研究-體驗活動觀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邱煌達,2004,休閒體驗、觀光地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聯性研究-以「劍湖山世界主題遊樂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侯錦雄,李素馨,1999,休閒文化觀光行為的規範-以原住民觀光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2),25-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紀駿傑,1998,,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45-60,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高有智,1998,期待又怕被傷害:隔週休二日旅遊風潮對原住民部落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張玲玲,2004,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以可樂部落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張原皓,2005,休閒農場體驗行銷策略、體驗滿意度與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梁炳琨,張長義,2005,原住民族部落觀光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地理學報,(39),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郭岱宜,2001,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揚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陳汶楓,2003,消費者體驗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詹怡泓,2003,遊客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與互動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楊文燦、洪汀螢,2004,原住民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之潛在市場分析-以南投縣信義鄉巴庫拉斯原住民保留地為例,國家公園學報,14:1,93-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賴如怜,2001,南庄蓬萊村居民對原住民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戴 依,2003,從體驗行銷的觀點來探討烏來觀光發展之吸引力,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Adler, P. A., & Adler, P. (1994). Obervational technique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Berg, B. 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Graburn, N. H. H.(1989).Tourism:The Sacred Journe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MacCannell, D. (1989).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7-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Ryan, C. (2002). Tourism and cultural proximity: examples from New Zealand.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9(4), 952-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Smith, V. L. (1989).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Tutty, M. L., Rothery, M., & Grinnell R. M. (eds.),(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London: Allyn and Bac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Zeppel, H. (1997).Moari Tourism Conference”Te Putanga Mai”,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6),78-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中時部落格-瓦歷斯挖故事-部落觀光的故事,http://blog.chinatimes.com/walis/archive/2005/08/09/1024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巴庫拉斯生態農莊,http://bakurasu.ebio1.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原住民文化園區官方網站,http://www.tacp.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原住民觀光產業資訊網,http://visitnative.nat.gov.tw/search/searchlish.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救國團青年休閒活動資訊網,http://www.youth.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陳永龍,觀光發展與台灣原住民,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tourism.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國立鳳凰谷鳥園活動網站,http://databook.fhk.gov.tw/activity/htm/bakula-map.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勞委會93年度多元就業方案,職業訓練局網站,http://www.evta.gov.tw/employee/mepp/mepp.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黃穎捷,2005,創值台灣農產業營運發展與整合行銷包裝設計攻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http://www.atj.org.tw/newscon1.asp?number=51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