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論森林法之刑事制裁
作者 江振源
貢獻者 何賴傑<br>楊松齡
<br>
江振源
關鍵詞 森林
刑事制裁
環境法益
forest
criminal sanction
environmental legal interests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21:59 (UTC+8)
摘要 【摘要】
森林法有關的刑罰規定,自七十年前大陸時期就已經存在,這段期間雖然有作多次修改,但重點僅止於「加重其刑」一途,並無考量到刑法核心議題 ─ 法益;對於森林法的學術研究或實務運作,亦未注意到此一問題,多年來習於將森林法各罪的法益定位成「個人法益」概念,衍生出許多錯誤論和競合論的問題有待釐清。如此不僅增加了解釋適用法律的困難,更因為囿限在個人法益的觀點上,忽略了保育森林的公益機能,也低估了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本文藉由立法歷程和時代演進的觀察,認為危害森林的不法行為應以刑事制裁對付,且法益型態為超個人的「環境法益」,此方能凸顯環境保育的重要性。確定法益,解讀森林法各罪時便有清晰的脈絡可依循,亦即行為人只有在「重大危害森林」的情況下,才會成立犯罪;釐清法益,犯罪競合的處理才能更清楚,區隔出森林刑罰和主刑法各罪、及其他附屬刑法間的關係。
結論上,建議透過「環境法益」將森林法各罪的構成要件重新描述,捨棄現行法運用管領力的不當概念,改正為僅針對「重大危害森林」之情形方以刑罰對付,至於其他違反林業行政的不法行為,則統歸行政制裁的範疇,並針對不法內涵的程度,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法律效果。另外,涉及「保育森林」的附屬刑法眾多,現行法規範的重疊性甚高,並不妥適,立法上應對此等規範通盤檢討,可以「保留其一、刪除其他」,或是針對不同程度的法益侵害情形,將各種附屬刑法以「法條競合的補充關係」重新設計。
【Summary】
The criminal sanction in the Forest Law has existed for seventy years. Although it has been revised several times, the criminal concept only discussed on the increase of the penalty, nothing on the core -- legal interests. Even the academic study or the practice in fact did not reach the key point. People have been
used to position the legal interests as individual for many years. That led to numerous thorny problems of "Irrtum" and "Konkurrenzlehre". It not only made explanation more difficult, but also mires it into a blind point. That is, if we limit the criminal sanction to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distinguish regulatory offenses and criminal sanction from disposition right, it will verge the public welfa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margin, also lower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 management.
By studying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through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interest is affirmed to be the core of the thesis. Thus one urges that through the clarification of legal interests where major & subsidiary laws can be clearly defined, "Konkurrenzlehre" problem will be managed precisely,
Conclusively,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interests should be the elements of crime in the Forest Law. Also, we should abandon the concept of disposition right in the current law, and simplify the elements. We could only inflict criminal punishment on those who pillage the resources, pollute or damage the environment, or other behaviors that causes ecocatastrophe. As for the other illegal behaviors against forest administration, those should be regulated by regulatory offenses. Besides, there are lots of subsidiary criminal law in connection with forest protection. Clauses disperse on different laws overlap each other. It should be re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Normatives Einschluβoder Stufenverhaltnis".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專書
1. 王子定,「現代森林保護學」,國立編譯館,1989年。
2. 尤重道,「特殊用地之使用與管理」,永然文化,1999年6月。
3.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作者自刊,200年4月。
4. 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刑事法學之理念與探索: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2002年3月。
5. 甘添貴等,「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1年6月。
6.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一)」再版,作者自刊,1997年3月。
7.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二)」,作者自刊,1997年3月。
8.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三)— 刑法的革新」,學林文化,2001年8月。
9.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7版,作者自刊,2001年10月、 2001年12月。
10.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下)」增訂2版,作者自刊,1999年9月。
11. 林文鎮,「森林文化(上冊)」,中國造林事業協會,1997年6月。
12. 林東茂,「刑法綜覽」,學林文化,2002年。
13. 林東茂等,「罪與刑: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五南出版社,1998年10月。
14. 邱聰智,「公害法原理」增訂再版,作者自刊,1987年。
15. 吳耀宗,「犯罪與法之抗制(一)」,中央警大出版社,2000年3月。
16. 柯澤東,「環境法論」2版,作者自刊,1993年3月。
17. 柯澤東,「環境法論(二)」,作者自刊,1995年6月。
18. 柯澤東主持「自然保育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1990年。
19. 柯澤東主持「環境保護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建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1988年。
20.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作者自刊,2000年12月。
21. 夏禹九等,「森林資源的永續經營」,台灣省林業試驗所,1993年。
22.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之犯罪判斷」,元照出版社,2003年2月。
23. 許玉秀,「刑法問題與對策」修訂再版,作者自刊,2000年11月。
24. 許玉秀,「主觀與客觀之間」,作者自刊,1997年9月。
25.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元照出版社,2000年6月。
26. 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社,1999年。
27.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元照出版社,1999年。
28.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元照出版社,2003年。
29. 黃錦堂,「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月旦出版社,1994年4月。
30. 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元照出版社,2002年4月。
31. 廖義男等,「行政不法行為制裁規定之研究:行政秩序罰法草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1990年。
32. 鄭昆山,「環境刑法之基礎理論」2版,五南出版社,1998年4月。
33.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3版,作者自刊,1997年。
34. 陳志輝,「刑法上的法條競合」,作者自刊,1998年2月。
35. 張捷,「刑法總則精研」,雙榜文教機構,2002年12月。
36. 楊秋霖,「森林資源保育與永續經營」,中華造林事業協會,1990年8月。
37. 蘇永欽,「憲法與社會文集」,作者自刊,1988年。
38. 蘇永欽,「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元照出版社,2002年10月。
39. 棚町祥吉,「行政刑法」增補2刷,立花書房,1977年6月。
40. 「社會科學與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國科會,1983年。
41. 「環境刑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輯」,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1992年11月。
貳、學位論文
1. 李桃生,「森林法實務問題之研究」,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2. 邱英武,「附屬刑法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3. 范坤棠,「附屬刑法中禁止錯誤」,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4. 陳朱貴,「罰金罰鍰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參、期刊
1. 何偉真,台灣有必要在增設國家公園嗎?「台灣林業」24卷5期。
2. 李錦育,自然資源保育管理體系及其相關政策與法規之探討,「台灣林業」20卷2期。
3. 李久先、李桃生,在環境法體系下探討森林法的地位,「臺灣林業」19卷4期。
4. 李國忠、連錦漳,臺灣森林副產物產地分佈,「臺灣林業」第17卷6期。
5. 林山田,論特別刑法肥大症之病因,「法令月刊」39卷1期。
6. 林山田,論刑法上之法益,「刑事法雜誌」22卷2期。
7. 林山田,論刑事不法與行政不法,「刑事法雜誌」20卷2期。
8. 林東茂,危險犯的法律性質,「台大法學論叢」24卷1期。
9. 林國銓,從森林生態觀點談枯枝落葉之分解,「臺灣林業」16卷9期。
10. 林朝欽,國有林區之國家公園與林業間配合問題探討,「台灣林業」16卷11期。
11. 梁恆昌,贓物罪之探討,「法令月刊」36卷12期。
12. 張嫻安,論租稅刑法之特性 — 以德國司法判決實務為中心,「軍法專刊」38卷5期。
13. 黃榮堅,雙重評價禁止與法條競合,「臺大法學論叢」23卷1期。
14. 焦國模,中國歷代森林之破壞(二),「臺灣林業」第17卷8期。
15. 趙令德,大安溪流域漂流木之處理及所遭遇問題之探討,「臺灣林業」第18卷第6期。
16. 戚永年、王德春,我國國民嚮往森林之意向調查與分析(一),「臺灣林業」19卷12期。
17. Tiedemann,許玉秀譯,1980年之西德環境刑法 ─ 兼論西歐其他國家相關之規定,「刑事法雜誌」31卷5期。
肆、政府出版品
1. 「司法統計提要」(中華民國九十年),司法院統計處編印,2001年6月。
2. 司法院刑事廳編,「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七)」,2000年6月。
3. 邱志瓶、黃麟倫,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輯「違法使用山坡地之刑事責任」,2000年。
4. 蔡茂盛、方萬富、江明蒼,法務部參事室八十一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我國行政刑罰與罰鍰之分析檢討」,法務部,1992年6月。
5. 「中華民國森林法修正草案暨有關資料」,中華民國森林法修正委員會,1966年12月。
6.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94輯「森林法修正案」,立法院秘書處,1986年。
7.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233輯「森林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立法院秘書處,1998年。
8.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198輯「水土保持法案」,立法院秘書處,1997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89257015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25701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何賴傑<br>楊松齡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br>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江振源zh_TW
dc.creator (作者) 江振源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6:21:59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6:21: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21: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8925701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90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25701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摘要】
森林法有關的刑罰規定,自七十年前大陸時期就已經存在,這段期間雖然有作多次修改,但重點僅止於「加重其刑」一途,並無考量到刑法核心議題 ─ 法益;對於森林法的學術研究或實務運作,亦未注意到此一問題,多年來習於將森林法各罪的法益定位成「個人法益」概念,衍生出許多錯誤論和競合論的問題有待釐清。如此不僅增加了解釋適用法律的困難,更因為囿限在個人法益的觀點上,忽略了保育森林的公益機能,也低估了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本文藉由立法歷程和時代演進的觀察,認為危害森林的不法行為應以刑事制裁對付,且法益型態為超個人的「環境法益」,此方能凸顯環境保育的重要性。確定法益,解讀森林法各罪時便有清晰的脈絡可依循,亦即行為人只有在「重大危害森林」的情況下,才會成立犯罪;釐清法益,犯罪競合的處理才能更清楚,區隔出森林刑罰和主刑法各罪、及其他附屬刑法間的關係。
結論上,建議透過「環境法益」將森林法各罪的構成要件重新描述,捨棄現行法運用管領力的不當概念,改正為僅針對「重大危害森林」之情形方以刑罰對付,至於其他違反林業行政的不法行為,則統歸行政制裁的範疇,並針對不法內涵的程度,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法律效果。另外,涉及「保育森林」的附屬刑法眾多,現行法規範的重疊性甚高,並不妥適,立法上應對此等規範通盤檢討,可以「保留其一、刪除其他」,或是針對不同程度的法益侵害情形,將各種附屬刑法以「法條競合的補充關係」重新設計。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Summary】
The criminal sanction in the Forest Law has existed for seventy years. Although it has been revised several times, the criminal concept only discussed on the increase of the penalty, nothing on the core -- legal interests. Even the academic study or the practice in fact did not reach the key point. People have been
used to position the legal interests as individual for many years. That led to numerous thorny problems of "Irrtum" and "Konkurrenzlehre". It not only made explanation more difficult, but also mires it into a blind point. That is, if we limit the criminal sanction to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distinguish regulatory offenses and criminal sanction from disposition right, it will verge the public welfa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margin, also lower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 management.
By studying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through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interest is affirmed to be the core of the thesis. Thus one urges that through the clarification of legal interests where major & subsidiary laws can be clearly defined, "Konkurrenzlehre" problem will be managed precisely,
Conclusively,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interests should be the elements of crime in the Forest Law. Also, we should abandon the concept of disposition right in the current law, and simplify the elements. We could only inflict criminal punishment on those who pillage the resources, pollute or damage the environment, or other behaviors that causes ecocatastrophe. As for the other illegal behaviors against forest administration, those should be regulated by regulatory offenses. Besides, there are lots of subsidiary criminal law in connection with forest protection. Clauses disperse on different laws overlap each other. It should be re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Normatives Einschluβoder Stufenverhaltni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5
參、研究方法 …………………………………………………………7
第二節 森林法刑事制裁之法律定位…………………………………7
壹、刑事制裁法之結構 ………………………………………………7
貳、附屬刑法概說 ……………………………………………………9
參、森林法在附屬刑法定位下之特點 …………………………… 13
第三節 本章結論 ……………………………………………………16
第二章 森林法刑事制裁之環境法益 ………………………………17
第一節 刑法之「法益」概念 ………………………………………17
第二節 環境法益的必要性 …………………………………………19
第三節 森林法刑事制裁之核心應為環境法益 ……………………25
第四節 現行森林法各罪之法益剖析與批判 ………………………31
壹、森林竊盜罪………………………………………………………31
貳、森林竊佔罪………………………………………………………33
參、森林贓物罪………………………………………………………36
肆、森林放失火罪……………………………………………………38
伍、保安林毀損罪……………………………………………………41
第五節 本章結論 ……………………………………………………44
第三章 森林法刑事制裁之適用問題 ………………………………46
第一節 犯罪行為地點(森林)之認定爭議 ………………………48
第二節 犯罪行為客體(林產物)之認定爭議 ……………………51
壹、「倒伏木」是否仍為林產物?…………………………………52
貳、「漂流木」是否仍為林產物?…………………………………54
參、「埋藏木」是否仍為林產物?…………………………………55
第三節 違法性錯誤之處理 …………………………………………57
壹、刑法之「違法性錯誤」概念……………………………………57
貳、森林法中的違法性錯誤問題……………………………………58
第四節 本章結論 ……………………………………………………64
第四章 森林法刑事制裁之競合問題 ………………………………66
第一節 刑法之「競合論」概說 ……………………………………67
壹、法條競合之概念 ……………………………………………… 67
貳、想像競合之概念 ……………………………………………… 69
第二節 森林法和主刑法之競合關係 ………………………………70
第三節 森林法和其他附屬刑法之競合關係 ………………………74
壹、森林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水土保持法之競合關係……75
貳、競合之處理應重視保護法益是否同一 ……………………… 81
參、競合之處理應詳辨構成要件之內容 ………………………… 83
肆、反省與檢討 …………………………………………………… 85
第四節 旁論:與行政制裁之競合 …………………………………89
壹、「森林之污染行為」屬於行政制裁?…………………………89
貳、「保安林之干擾行為」屬於行政制裁?………………………91
參、反省與檢討………………………………………………………92
第五節 本章結論 ……………………………………………………95
第五章 結論 …………………………………………………………97
第一節 森林法的修法思維…………………………………………97
壹、除去主刑法中已具規範的不法行為……………………………97
貳、新增其他破壞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之罪名……………………98
參、重新設計犯罪構成要件…………………………………………98
肆、調和整體森林法的制裁法秩序 ………………………………102
第二節 後續研究 …………………………………………………105
zh_TW
dc.format.extent 14729 bytes-
dc.format.extent 16928 bytes-
dc.format.extent 15702 bytes-
dc.format.extent 51946 bytes-
dc.format.extent 83512 bytes-
dc.format.extent 58567 bytes-
dc.format.extent 243066 bytes-
dc.format.extent 38625 bytes-
dc.format.extent 24755 bytes-
dc.format.extent 5572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25701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森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刑事制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環境法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ores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riminal sanc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nvironmental legal interestsen_US
dc.title (題名) 論森林法之刑事制裁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子定,「現代森林保護學」,國立編譯館,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尤重道,「特殊用地之使用與管理」,永然文化,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作者自刊,2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刑事法學之理念與探索: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甘添貴等,「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一)」再版,作者自刊,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二)」,作者自刊,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三)— 刑法的革新」,學林文化,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7版,作者自刊,2001年10月、 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下)」增訂2版,作者自刊,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林文鎮,「森林文化(上冊)」,中國造林事業協會,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林東茂,「刑法綜覽」,學林文化,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林東茂等,「罪與刑: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五南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邱聰智,「公害法原理」增訂再版,作者自刊,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吳耀宗,「犯罪與法之抗制(一)」,中央警大出版社,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柯澤東,「環境法論」2版,作者自刊,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柯澤東,「環境法論(二)」,作者自刊,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柯澤東主持「自然保育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柯澤東主持「環境保護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建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作者自刊,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夏禹九等,「森林資源的永續經營」,台灣省林業試驗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之犯罪判斷」,元照出版社,200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許玉秀,「刑法問題與對策」修訂再版,作者自刊,200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許玉秀,「主觀與客觀之間」,作者自刊,199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元照出版社,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元照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元照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黃錦堂,「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月旦出版社,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元照出版社,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廖義男等,「行政不法行為制裁規定之研究:行政秩序罰法草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鄭昆山,「環境刑法之基礎理論」2版,五南出版社,199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3版,作者自刊,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陳志輝,「刑法上的法條競合」,作者自刊,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張捷,「刑法總則精研」,雙榜文教機構,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楊秋霖,「森林資源保育與永續經營」,中華造林事業協會,199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蘇永欽,「憲法與社會文集」,作者自刊,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蘇永欽,「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元照出版社,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棚町祥吉,「行政刑法」增補2刷,立花書房,197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社會科學與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國科會,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環境刑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輯」,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199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李桃生,「森林法實務問題之研究」,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邱英武,「附屬刑法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范坤棠,「附屬刑法中禁止錯誤」,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陳朱貴,「罰金罰鍰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何偉真,台灣有必要在增設國家公園嗎?「台灣林業」24卷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李錦育,自然資源保育管理體系及其相關政策與法規之探討,「台灣林業」20卷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李久先、李桃生,在環境法體系下探討森林法的地位,「臺灣林業」19卷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李國忠、連錦漳,臺灣森林副產物產地分佈,「臺灣林業」第17卷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山田,論特別刑法肥大症之病因,「法令月刊」39卷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山田,論刑法上之法益,「刑事法雜誌」22卷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山田,論刑事不法與行政不法,「刑事法雜誌」20卷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林東茂,危險犯的法律性質,「台大法學論叢」24卷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國銓,從森林生態觀點談枯枝落葉之分解,「臺灣林業」16卷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林朝欽,國有林區之國家公園與林業間配合問題探討,「台灣林業」16卷1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梁恆昌,贓物罪之探討,「法令月刊」36卷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張嫻安,論租稅刑法之特性 — 以德國司法判決實務為中心,「軍法專刊」38卷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黃榮堅,雙重評價禁止與法條競合,「臺大法學論叢」23卷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焦國模,中國歷代森林之破壞(二),「臺灣林業」第17卷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趙令德,大安溪流域漂流木之處理及所遭遇問題之探討,「臺灣林業」第18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戚永年、王德春,我國國民嚮往森林之意向調查與分析(一),「臺灣林業」19卷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Tiedemann,許玉秀譯,1980年之西德環境刑法 ─ 兼論西歐其他國家相關之規定,「刑事法雜誌」31卷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肆、政府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司法統計提要」(中華民國九十年),司法院統計處編印,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司法院刑事廳編,「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七)」,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邱志瓶、黃麟倫,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輯「違法使用山坡地之刑事責任」,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蔡茂盛、方萬富、江明蒼,法務部參事室八十一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我國行政刑罰與罰鍰之分析檢討」,法務部,19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中華民國森林法修正草案暨有關資料」,中華民國森林法修正委員會,196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94輯「森林法修正案」,立法院秘書處,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233輯「森林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立法院秘書處,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198輯「水土保持法案」,立法院秘書處,1997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