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學術與時代:整理國故運動的興起、發展與流衍
作者 陳以愛
貢獻者 逯耀東
陳以愛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53:50 (UTC+8)
摘要 本文探討的主題,是1920年代在中國知識界喧嚷一世的整理國故運動。文章首先考察這一運動產生的背景,說明它之所以興起,實與新文化運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視為新文化運動在學術領域的進一步延伸。其核心宗旨,乃是要用「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態度,來對中國固有的歷史文化作徹底的解剖與檢查,以達到改造國人思想的目的。
      對於整理國故運動的發展,本文一面從文化史的層面,來考察這一學術運動由形成以至於退潮的全過程。這部份先闡明北大教授們對於整理國故的構想,本不自侷於學院內的高深研究,使得這個運動從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面向社會的特點。由於北大教授積極的運用各種報刊雜誌來宣傳、推廣他們的理念,導致整理國故能繼文學革命之後,迅速以新一波文化運動的形態在全國擴展開來。不過,當北大教授方致力提倡及從事整理國故之際,知識界內部的新舊對峙仍甚為緊張,這使得新文化陣營中有不少人從起初即對此事業頗抱疑慮。及至這一運動在江南地區真的演變成一場既具有改造傳統的意識,同時又含有發揚國光意味的國學運動後,新文化陣營在一番激烈的討論後,終於達成中止此一學術運動的共識,使整理國故僅僅成為少數學者專精研究的一項工作。
      另一方面,本文也從學術史的角度,闡述新文化派是如何將革新國人思想這件事,由言論上的宣傳鼓吹,一步步深化到學術研究的領域中去。這部份更特別指出:當整理國故運動初起之時,胡適等人固提倡了考據之學,但他們卻不是絕不從事或輕視義理方面的工作。事實上,胡適本人對於義理層次的工作,向來都給予高度肯定;同時他及其他北大教授的學術工作,即便是以考據面貌出之,其背後也往往帶有反禮教的用意。部份人甚至為了達到思想革命的目的,在證據不足時即大膽立論,頗遭同時學者詬病。在考據學客觀紀律的制約下,並應付外界日益嚴厲的批評和挑戰,此派學者在20年代下半期以後,才逐漸走上一條以考據為特色的治學道路。不過,即便考據學已成為學界的主流風氣後,五四以來知識界在思想上的對立也並未突然消失,它們只是在考據的表象下,改以一種較為迂迴的方式繼續的進行。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331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逯耀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以愛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以愛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6:53:50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6:53:5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53:5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U331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017-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探討的主題,是1920年代在中國知識界喧嚷一世的整理國故運動。文章首先考察這一運動產生的背景,說明它之所以興起,實與新文化運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視為新文化運動在學術領域的進一步延伸。其核心宗旨,乃是要用「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態度,來對中國固有的歷史文化作徹底的解剖與檢查,以達到改造國人思想的目的。
      對於整理國故運動的發展,本文一面從文化史的層面,來考察這一學術運動由形成以至於退潮的全過程。這部份先闡明北大教授們對於整理國故的構想,本不自侷於學院內的高深研究,使得這個運動從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面向社會的特點。由於北大教授積極的運用各種報刊雜誌來宣傳、推廣他們的理念,導致整理國故能繼文學革命之後,迅速以新一波文化運動的形態在全國擴展開來。不過,當北大教授方致力提倡及從事整理國故之際,知識界內部的新舊對峙仍甚為緊張,這使得新文化陣營中有不少人從起初即對此事業頗抱疑慮。及至這一運動在江南地區真的演變成一場既具有改造傳統的意識,同時又含有發揚國光意味的國學運動後,新文化陣營在一番激烈的討論後,終於達成中止此一學術運動的共識,使整理國故僅僅成為少數學者專精研究的一項工作。
      另一方面,本文也從學術史的角度,闡述新文化派是如何將革新國人思想這件事,由言論上的宣傳鼓吹,一步步深化到學術研究的領域中去。這部份更特別指出:當整理國故運動初起之時,胡適等人固提倡了考據之學,但他們卻不是絕不從事或輕視義理方面的工作。事實上,胡適本人對於義理層次的工作,向來都給予高度肯定;同時他及其他北大教授的學術工作,即便是以考據面貌出之,其背後也往往帶有反禮教的用意。部份人甚至為了達到思想革命的目的,在證據不足時即大膽立論,頗遭同時學者詬病。在考據學客觀紀律的制約下,並應付外界日益嚴厲的批評和挑戰,此派學者在20年代下半期以後,才逐漸走上一條以考據為特色的治學道路。不過,即便考據學已成為學界的主流風氣後,五四以來知識界在思想上的對立也並未突然消失,它們只是在考據的表象下,改以一種較為迂迴的方式繼續的進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前言:材料、方法 、研究取徑-----1
     引論:學術運動與時代思潮-----13
      (1) 整理國故的核心精神-----13
      (2〉 「整理國故」:改造傳統的一種方式-----22
      〈3〉 北大學者共識的凝聚-----28
      〈4〉 整理國故的面個面向-----35
     
     上篇:整理國故運動的擴大、變調與退潮-----39
      第一章 整理國故事業的響應者-----41
      第一節 面向社會的整理國故事業-----41
      第二節 「示人以『此路不通』的申國文學研究-----50
      第三節 「整理國故」:「新文學運動中應有的事」-----55
      第四節 滬上言論界的推波助瀾-----66
      第二章 新舊混雜的國學運動-----73
      第一節 「有裨學者,兼利營業」的整理國故事業-----73
      第二節 音調不一的國學叢書-----81
      第三節 新精神和舊招牌-----93
      第四節 「整理國故」抑「發揚國光」?-----99
      第三章 新文化陣營對整理國故的討論與爭論-----105
      第一節 「吳稚暉主義」登場-----105
      第二節 文言文的回潮-----114
      第三節 新文化導師的檢討-----125
      第四節 告別普及事業-----132
      第四章 整理國故運動的退潮-----143
      第一節 該換條路走走了」-----143
      第二節 師生之間:「新國學」的兩位旗手-----151
      第三節 「捉妖打鬼」的事業-----157
      第四節 北伐後的「國學」-----161
     
     下篇:考證學風及其背後的思想論爭-----171
      第一章 「新漢學」與 「詆程朱」-----173
      第一節 胡適「溝通漢宋」的自我形象-----173
      第二節 「揚漢抑宋」的胡適形象-----179
      第三節 「新漢學」:「國學之正統」-----183
      第四節 「哲學家」胡適對考據家的看法-----191
      第五節 胡適的「訴程朱」言論-----199
      第六節 「借清學打宋學」的清學史研究-----203
      第二章 考證學風的凝成-----209
      第一節 考據學的客觀紀律-----209
      第二節 「新經學」不易為-----215
      第三節 《學衡》「餘孽」的挑戰-----222
      第四節 北平學術界的「公論」-----233
      第三章 「漢宋之爭」的新形態-----247
      第一節 《水經注》案再訟的案外案-----247
      第二節 戴震──民初「反理學」的代表人物-----251
      第三節 王國維何以「攻戴」?-----255
      第四節 「攻戴」一役-----264
      第五節 「新漢學」與「新宋學」-----271
      第四章 「京派」的學術世界-----283
      第一節 學術與思想的交涉與分際-----283
      第二節 從「大膽的假設」到「小心的求證」-----292
      第三節 「京派」學風-----297
      第四節 時代的「落伍者」-----304
     
     結論:尋找一個學術研究的傳統-----313
     
     徵引書目-----32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3312012en_US
dc.title (題名) 學術與時代:整理國故運動的興起、發展與流衍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