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蘇軾文藝理論研究
作者 崔在赫
Choi, Jae-hyuk
貢獻者 羅宗濤
Luo, Zong-tao
崔在赫
Choi, Jae-hyuk
關鍵詞 蘇軾
文藝理論
散文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58:43 (UTC+8)
摘要 本論文一開始是由兩方面切入,第一是在綜合的基礎上,排除以前理論羅列式的方法,在更大的框架下,敘述其文藝理論。第二是藉由蘇軾散文的寫作時期,來評判其理論的成熟過程。本論文把蘇軾文藝理論分為文學藝術觀、作家修養、審美構思、文藝創作、文藝欣賞等的五個章節來記述蘇軾文藝理論,而引用蘇軾文章時,每個註腳裡記述它的寫作時期。最後,在第七章結論裡,一方面簡述本論文的整個內容,另一方面依據文章的寫作時期論述蘇軾文藝理論的演變。
     
     本論文總共分為七章來詳細論述。
     第一章「緒論」,主要從「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蘇軾文集概況」三個方面對蘇軾散文中的文藝理論進行概括的分析,為以後具體研究作一些記述上的準備。
     第二章「蘇軾文學藝術觀」裡,論述「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言意觀念」、「文藝價值」、「文藝效用」對蘇軾文藝的基本態度。在此,記述蘇軾文藝理論之前,考察了蘇軾對文藝的基本態度。當展開文藝理論時,這些觀點產生重要的作用。蘇軾受佛禪影響,也受老莊道家影響,又是熱心於經世治國的儒家,不只屬於其中任何一家,而是融匯儒釋道,自成一家。蘇軾繼承所謂「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以載道」之說而擴大發展的。就文藝創作的觀點而論,足以避免流入道學家之文和文匠之文的窠臼。在文章之道的觀念,蘇軾不囿於儒家之見,而將其視為萬物自然之理。蘇軾認為,通過詩文創作與繪畫活動可以顯現「道」的奧妙。按照北宋初期的文藝觀念來看,蘇軾的這些文藝價值觀念,確實是頗有卓見。而且,由於蘇軾「詩畫同律」的觀念,使他特別重視繪畫活動,因而開拓
     文人畫的新領域。而且,在文藝效用方面,他既強調文藝的社會效用,也主張個人感情上的切實吐露,而且是能使歸於效用的意義。
     在第三章裡,就「讀書積學」、「觀察體驗」、「克服考驗」而進行論述了。為了讀書涵養,蘇軾提出了兩個學習的方法。其一是詳細地解讀書籍的內容。因此提出「一意求之」的方法,這是一種精讀的方式。每讀一本書時,只想一個念頭,不想太多。要重複閱讀同一書本,才可謂讀完。其二是虛靜客觀,不讓先入之見阻礙自己學習,那怕是自己不以為然的東西,也要冷靜地觀察研究其各方面的關係。學習任何學術思想,不可頑固堅持一個方向而忽視了另一個方向。蘇軾認為,文藝的源泉乃在生活中的認識,主張一切事物要「耳聞目見」,反對任何的「臆斷」。進而蘇軾提出「常形」和「常理」的問題,重視觀察體驗。另外,蘇軾雖不能深入闡釋所謂「窮而後工」的理論,但只要探討他貶謫之後作品的樣態,就不難考察「克服考驗」的精神修養方式。蘇軾基礎於「窮而後工」的文藝心理觀念,切身經歷兩度的貶謫,體得「克服考驗」的作家修養,導出「擴達超然」文藝風格,達到了文藝創作之「天工」。由此可見,作家須要通過「讀書積學」而可充實文藝作品的內涵,而且經過「觀察體驗」,心中便可能構思出一幅清晰的藝術形象,而且經過「克服考驗」而體驗了「窮而後工」真面目,其文藝作品更能接近於真實,可容易感染欣賞者心理。在第四章裡,分為「虛靜待物―觀照」、「神與物游―想像」、「興到神來―靈感」三個角度,來探討了蘇軾審美構思過程。其實,比起「想像」說「神思」,比起「靈感」說「興會」會更正確。但「神思」、「興會」等的用語,不用中文表達,用其它的語言很難表現。倒不如藉以西方理論的「想像」、「靈感」,補充中國理論的含意予以說明,會更加妥當。所以本論文著重說明上稱為「想像」、「靈感」。蘇軾文藝創作,經過「虛靜待物」、「神與物游」、「興到神來」的審美構思過程,達到「物我交融」的審美狀態,才能輕易地實現「物化之境」的文藝作品。因此,蘇軾重視「觀照」、「想像」、「靈感」等的審美構思。在第五章裡,就「以辭達意、了然於手」、「隨物賦形、自然成文」、「傳神、神似」而討論了蘇軾文藝創作。經過不斷的讀書積學、觀察體驗、克服考驗以提高創作修養,也經過了關照、想像、靈感以提升審美構思,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優
     秀創作?有一位作家既使擁有很好的文藝觀念,而且經過一系列的作家修練,而具有卓越的審美構思,但如果他無法通過實際創作活動而描寫,實際創作以前的一切文藝活動只不過徒勞無功而已。那麼,諸多作家們怎樣表現於實際創作的過程呢?對此,蘇軾認為,在「以辭達意」的基礎上,表現某一對象時,首先必須做到「隨物賦形」的形似,進一步才有可能做到「傳神」的神似。通過這樣文藝創作過程,蘇軾的文藝作品可以說是抒情達意,了然於心、口、手,成竹在胸,自然成文,要求妙理於言外。
     最後,在第六章裡,蘇軾持有特別的審美眼光,例如「自然之美」、「言外之意」、「物化之境」,經此來總括他的文藝欣賞理論。文藝作品應當持有自然天工的取向,所以欣賞文藝作品時,蘇軾很重視「自然之美」的作品。古人一般認為作品的語言不能完全表達作者的意趣。古代作家通過語言的多意性、含蓄性,而克服這樣語言表現的侷限。所以蘇軾特別欣賞「言外之意」的作品。而且蘇軾很重視文藝創作中作家的主體和創作對象的客體合而為一的境界,即是「物化之境」。再言之,顯現物化之境的作品,不得不涵蓋自然之美,而具有言外之意。總之,「自然之美」、「言外之意」、「物化之境」三者確實歸於一處,但只是表現不同而已。
參考文獻 一•古代文獻
(1)經部、史部、子部、筆記
《四書集注》,宋•朱熹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十三經注疏》,清•阮元校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史記會注考證》,司馬遷撰,瀧川資言考證,台北:天工書局,1989年。
《舊唐書》,劉昫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新唐書》,歐陽修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史》,元•脫脫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史通通釋》,浦起龍釋,台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
《仇池筆記》,蘇軾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東坡志林》,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1997年。
《蘇軾選集》,王水照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蘇軾文選》,石聲淮、唐玲玲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蘇東坡文集導讀》,徐中玉,成都:巴蜀書社,1990─1992年。
《東坡遺迹楹聯輯注》,金實秋編,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
《蘇軾散文賞析集》,周先慎主編,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
《東坡賦譯注》,孫民,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蘇軾散文精品選》,姜光斗選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三蘇文選校注評析新編》,陳雄勳、范月嬌評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文史通義》,章學誠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
《蘇軾散文選集》,劉乃昌、高洪奎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蘇東坡小品》,張毅、孫豔君選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蘇文彙評》,曾棗莊、曾濤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蘇東坡寓言大全詮釋》,朱靖華,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
《蘇軾散文研讀》,王更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唐宋八家文讀本》,沈德潛,于石,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
《蘇軾詩集》,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1992年。
《施注蘇詩》,施元之注,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
《蘇東坡民俗詩解》,程伯安,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4年。
《東坡樂府箋》,龍榆生校箋,台北:華正書局,1980─1983年。
《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蘇東坡詞》(上、下),曹樹銘校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蘇軾詞賞析集》,王思宇主編,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
《東坡詞》,劉乃昌、崔海正選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蘇軾詩文詞選譯》,曾棗莊、曾弢譯注,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蘇軾詩詞 名篇詳析》,張福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三•蘇軾專門著作
《眉山蘇東坡事蹟簡表》,蘇景泉,台北:鳴沙蘇樹滋堂,1972年。
《東坡逸史》,沈宗元輯,台北:廣文書局,1982─1987年。
《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上、下),清•王文誥撰,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
《蘇軾著作板本論叢》,劉尚榮,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老子四種》,魏•王弼等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蘇軾論書畫史料》,李福順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
《蘇軾資料彙編》(全五冊),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蘇軾思想探討》,凌琴如,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7年。
《蘇洵言論及其文學之研究》,謝武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蘇東坡的文學理論》,游信利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
《蘇軾》,王水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台北:國文天地,1993年。
《蘇東坡生平及其作品述評》,游國琛,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蘇軾評傳(修訂本)》,曾棗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984年〔初版1981年〕。
《蘇東坡的立身與論文之道》,游信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蘇東坡傳》,馮京,台北: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
《老子註譯及評介》,陳鼓應著,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年。
《東坡文論叢》,蘇軾研究學會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
《東坡研究論叢》,蘇軾研究學會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
《歐陽修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陳韻竹,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蘇軾與道家道教》,鍾來因,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陳雄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蘇東坡外傳》,楊濤,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新一版1993年。
《蘇軾新評》,朱靖華,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3年。
《儒道佛美學的融合──蘇軾文藝美學思想研究》,王世德,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
《東坡樂府研究》,唐玲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蘇軾詩歌研究》,王洪,北京:造化出版社,1993年。
《王弼集校釋》,樓宇烈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92年。
《蘇軾論稿》,王水照,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蘇東坡:曠達人生》,范軍,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
《風流學士蘇東坡》,丁永淮、熊文祥,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
《三蘇後代研究》,舒大剛,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三蘇文藝思想》,曾棗莊,台北:學海出版社,1995年。
《蘇軾禪詩研究》,〔韓〕朴永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蘇東坡養生藝術》,鍾來茵,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
《蘇東坡新傳》(上、下),李一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第二版1996年〔初版1983年〕。
《三蘇傳──理想與現實》,曾棗莊,台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
《蘇軾思想研究》,唐玲玲、周偉民,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集釋,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蘇東坡傳》,林語堂原著,宋碧雲譯者,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第十版1997年〔初版1977年〕。
《文豪父子 蘇軾世家》,吳維中,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蘇軾年譜》(全三冊),孔凡禮撰,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蘇軾傳》,顏邦逸、張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蘇東坡研究》,木齋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東坡軼事擷趣》,王文蔚編寫,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
《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衣若芬,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蘇軾的莊子學》,〔韓〕姜聲調,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蘇東坡在黃州》,饒學剛,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年。
《中國第十屆蘇軾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蘇軾研究會,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撰,北京:中華書局,1988─1992年。
《蘇軾史論散文研究》,識敏玲,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千古風流 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台北:紅葉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
《蘇軾詩詞藝術論》,陶文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蘇軾集 中國著名碑帖選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蘇東坡書法精品選》,北京:華齡出版社,1998年。
《增訂韓非子校釋》,陳啟天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1994年。
《淮南鴻烈集解》,漢•劉文典撰,馮逸、喬華校點,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再版。
《太玄校釋》,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顏氏家訓注》,北齊•顏之推撰,清•趙曦明註,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慧海著,出版者不詳,1963年。
《五燈會元》,宋•釋普濟撰,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高僧傳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995年。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台北:法界佛教印經會,1996年。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大觀》,唐宋筆記叢刊本,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
《鶴林玉露》,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困學記聞》王應麟著,。
《春渚紀聞》,宋•何薳撰,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聞見錄》宋•邵伯溫著,四庫筆記小說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詩人玉屑》,宋•魏慶之撰,北京:中華書局。
《容齋隨筆》,宋•洪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龍川略志、龍川別志》,宋•蘇轍撰,俞宗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1997年。
《六研齋筆記三筆》,明•李日華撰,筆記小說大觀叢書,台北:新興出版社,1985年。
《東塾讀書記》,陳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2)集部
《楚辭補注》,宋•洪興祖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文賦集釋》,晉•陸機撰,張少康集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
《文鏡秘府論校注》,遍照金剛撰,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杜詩詳註》,仇兆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韓昌黎文集校注》,馬其昶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柳宗元全集》,唐•柳宗元撰,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二版。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李衛公會昌一品集》,李德裕撰,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
《徐公文集、河東先生集、小畜集》,宋•徐鉉、柳開、王禹偁等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范文正公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歐陽修全集》,歐陽修撰,劉尚榮編輯,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司馬文正集》,宋•司馬光撰,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皇極經世書》,邵雍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周子通書》,宋•周敦頤撰,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嘉祐集》,宋•蘇洵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王文公文集》,王安石,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王臨川文集附沈氏注》,宋•王安石撰,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蘇轍集》,陳宏天、高秀芳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河南程氏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二程全書遺書》,宋•朱熹編,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張載集》,宋•張載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斜川集校注》,蘇過,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
《朱子語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陳亮集》,宋•陳亮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鮚埼亭集》,全祖望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焚書》,李贄撰,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珂雪齋前集》,袁中道撰,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
《顧亭林詩文集》,明•顧炎武,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潛研堂文集》,清•錢大昕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劉熙載集》,劉熙載,陳文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王國維先生全集》,王國維撰,台北:大通印行社,1976年。
(3)總集、評點類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1994年。
《玉臺新詠箋注》,徐陵,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文心雕龍讀本》,梁•劉勰著,王更生註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文心雕龍注釋》,周振甫,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鍾嶸詩品箋證稿》,王叔岷撰,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
《藝文類聚》,歐陽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滄浪詩話校釋》,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台北:正生書局,1972年。
《全唐文》,清•董誥等撰,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文體序說三種》,明•吳訥等撰,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四溟詩話》,謝榛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論文偶記》,劉大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古文辭類纂》,姚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3年。
《文則、文章精義》,陳騤、李塗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
《說詩晬語詮評》,清•沈德潛撰,蘇文擢詮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修訂再版1985年。
《藝概》,清•劉熙載撰,王國安標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足本隨園詩話及補遺》,清•袁枚著,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經史百家雜鈔》,曾國藩,長沙:岳麓書社,1987年。
《四友齋叢說》,何良俊撰,北京 :中華書局,1959年。
《清詩話》,丁幅保編,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唐宋八大家匯評》,吳小林,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
二•蘇軾全集與選集
《蘇軾文集》(全六冊),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1992年。
《蘇氏易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東坡書傳》,蘇軾撰,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蘇東坡集》,宋•蘇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8年。
《三蘇文選評解》,陳雄勳編著,台北:世界書局,1967年。
《東坡題跋》,明•毛晉輯,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上、下),宋•郎曄選注,龐石帚校訂,香港:中華書局,1979年。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7151506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71515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羅宗濤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uo, Zong-ta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崔在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oi, Jae-hyuken_US
dc.creator (作者) 崔在赫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oi, Jae-hyuken_US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6:58:43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6:58: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58: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71515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052-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1515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一開始是由兩方面切入,第一是在綜合的基礎上,排除以前理論羅列式的方法,在更大的框架下,敘述其文藝理論。第二是藉由蘇軾散文的寫作時期,來評判其理論的成熟過程。本論文把蘇軾文藝理論分為文學藝術觀、作家修養、審美構思、文藝創作、文藝欣賞等的五個章節來記述蘇軾文藝理論,而引用蘇軾文章時,每個註腳裡記述它的寫作時期。最後,在第七章結論裡,一方面簡述本論文的整個內容,另一方面依據文章的寫作時期論述蘇軾文藝理論的演變。
     
     本論文總共分為七章來詳細論述。
     第一章「緒論」,主要從「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蘇軾文集概況」三個方面對蘇軾散文中的文藝理論進行概括的分析,為以後具體研究作一些記述上的準備。
     第二章「蘇軾文學藝術觀」裡,論述「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言意觀念」、「文藝價值」、「文藝效用」對蘇軾文藝的基本態度。在此,記述蘇軾文藝理論之前,考察了蘇軾對文藝的基本態度。當展開文藝理論時,這些觀點產生重要的作用。蘇軾受佛禪影響,也受老莊道家影響,又是熱心於經世治國的儒家,不只屬於其中任何一家,而是融匯儒釋道,自成一家。蘇軾繼承所謂「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以載道」之說而擴大發展的。就文藝創作的觀點而論,足以避免流入道學家之文和文匠之文的窠臼。在文章之道的觀念,蘇軾不囿於儒家之見,而將其視為萬物自然之理。蘇軾認為,通過詩文創作與繪畫活動可以顯現「道」的奧妙。按照北宋初期的文藝觀念來看,蘇軾的這些文藝價值觀念,確實是頗有卓見。而且,由於蘇軾「詩畫同律」的觀念,使他特別重視繪畫活動,因而開拓
     文人畫的新領域。而且,在文藝效用方面,他既強調文藝的社會效用,也主張個人感情上的切實吐露,而且是能使歸於效用的意義。
     在第三章裡,就「讀書積學」、「觀察體驗」、「克服考驗」而進行論述了。為了讀書涵養,蘇軾提出了兩個學習的方法。其一是詳細地解讀書籍的內容。因此提出「一意求之」的方法,這是一種精讀的方式。每讀一本書時,只想一個念頭,不想太多。要重複閱讀同一書本,才可謂讀完。其二是虛靜客觀,不讓先入之見阻礙自己學習,那怕是自己不以為然的東西,也要冷靜地觀察研究其各方面的關係。學習任何學術思想,不可頑固堅持一個方向而忽視了另一個方向。蘇軾認為,文藝的源泉乃在生活中的認識,主張一切事物要「耳聞目見」,反對任何的「臆斷」。進而蘇軾提出「常形」和「常理」的問題,重視觀察體驗。另外,蘇軾雖不能深入闡釋所謂「窮而後工」的理論,但只要探討他貶謫之後作品的樣態,就不難考察「克服考驗」的精神修養方式。蘇軾基礎於「窮而後工」的文藝心理觀念,切身經歷兩度的貶謫,體得「克服考驗」的作家修養,導出「擴達超然」文藝風格,達到了文藝創作之「天工」。由此可見,作家須要通過「讀書積學」而可充實文藝作品的內涵,而且經過「觀察體驗」,心中便可能構思出一幅清晰的藝術形象,而且經過「克服考驗」而體驗了「窮而後工」真面目,其文藝作品更能接近於真實,可容易感染欣賞者心理。在第四章裡,分為「虛靜待物―觀照」、「神與物游―想像」、「興到神來―靈感」三個角度,來探討了蘇軾審美構思過程。其實,比起「想像」說「神思」,比起「靈感」說「興會」會更正確。但「神思」、「興會」等的用語,不用中文表達,用其它的語言很難表現。倒不如藉以西方理論的「想像」、「靈感」,補充中國理論的含意予以說明,會更加妥當。所以本論文著重說明上稱為「想像」、「靈感」。蘇軾文藝創作,經過「虛靜待物」、「神與物游」、「興到神來」的審美構思過程,達到「物我交融」的審美狀態,才能輕易地實現「物化之境」的文藝作品。因此,蘇軾重視「觀照」、「想像」、「靈感」等的審美構思。在第五章裡,就「以辭達意、了然於手」、「隨物賦形、自然成文」、「傳神、神似」而討論了蘇軾文藝創作。經過不斷的讀書積學、觀察體驗、克服考驗以提高創作修養,也經過了關照、想像、靈感以提升審美構思,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優
     秀創作?有一位作家既使擁有很好的文藝觀念,而且經過一系列的作家修練,而具有卓越的審美構思,但如果他無法通過實際創作活動而描寫,實際創作以前的一切文藝活動只不過徒勞無功而已。那麼,諸多作家們怎樣表現於實際創作的過程呢?對此,蘇軾認為,在「以辭達意」的基礎上,表現某一對象時,首先必須做到「隨物賦形」的形似,進一步才有可能做到「傳神」的神似。通過這樣文藝創作過程,蘇軾的文藝作品可以說是抒情達意,了然於心、口、手,成竹在胸,自然成文,要求妙理於言外。
     最後,在第六章裡,蘇軾持有特別的審美眼光,例如「自然之美」、「言外之意」、「物化之境」,經此來總括他的文藝欣賞理論。文藝作品應當持有自然天工的取向,所以欣賞文藝作品時,蘇軾很重視「自然之美」的作品。古人一般認為作品的語言不能完全表達作者的意趣。古代作家通過語言的多意性、含蓄性,而克服這樣語言表現的侷限。所以蘇軾特別欣賞「言外之意」的作品。而且蘇軾很重視文藝創作中作家的主體和創作對象的客體合而為一的境界,即是「物化之境」。再言之,顯現物化之境的作品,不得不涵蓋自然之美,而具有言外之意。總之,「自然之美」、「言外之意」、「物化之境」三者確實歸於一處,但只是表現不同而已。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蘇軾文藝理論研究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三節蘇軾文集概況…………………………………… 13
     
     第二章蘇軾文學藝術觀…………………………………… 19
     第一節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 20
     第二節論言意觀念………………………………………… 37
     第三節論文藝價值………………………………………… 52
     第四節論文藝效用………………………………………… 65
     
     第三章蘇軾論作家修養…………………………………… 83
     第一節讀書積學…………………………………………… 88
     第二節觀察體驗…………………………………………… 97
     第三節克服考驗………………………………………… 109
     
     第四章蘇軾論審美構思………………………………… 127
     第一節虛靜待物―觀照………………………………… 129
     第二節神與物游―想像………………………………… 140
     第三節興到神來―靈感………………………………… 151
     
     第五章蘇軾論文藝創作………………………………… 165
     第一節以辭達意、了然於手……………………………… 166
     第二節隨物賦形、自然成文……………………………… 180
     第三節傳神、神似………………………………………… 195
     
     第六章蘇軾論文藝欣賞………………………………… 215
     第一節自然之美………………………………………… 216
     第二節言外之意………………………………………… 231
     第三節物化之境………………………………………… 242
     
     第七章結論……………………………………………… 257
     
     參考書目……………………………………………………… 273
     
     附錄一、蘇軾年譜…………………………………………… 311
     
     附錄二、《蘇軾文集》文章寫作年表……………………… 331
     
     圖、蘇軾行蹤示意圖……………………………………………38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71515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蘇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藝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散文zh_TW
dc.title (題名) 蘇軾文藝理論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代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經部、史部、子部、筆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書集注》,宋•朱熹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十三經注疏》,清•阮元校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會注考證》,司馬遷撰,瀧川資言考證,台北:天工書局,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舊唐書》,劉昫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唐書》,歐陽修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史》,元•脫脫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通通釋》,浦起龍釋,台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仇池筆記》,蘇軾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志林》,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選集》,王水照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文選》,石聲淮、唐玲玲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文集導讀》,徐中玉,成都:巴蜀書社,1990─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遺迹楹聯輯注》,金實秋編,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散文賞析集》,周先慎主編,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賦譯注》,孫民,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散文精品選》,姜光斗選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蘇文選校注評析新編》,陳雄勳、范月嬌評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史通義》,章學誠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散文選集》,劉乃昌、高洪奎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小品》,張毅、孫豔君選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文彙評》,曾棗莊、曾濤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寓言大全詮釋》,朱靖華,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散文研讀》,王更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宋八家文讀本》,沈德潛,于石,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詩集》,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注蘇詩》,施元之注,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民俗詩解》,程伯安,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樂府箋》,龍榆生校箋,台北:華正書局,1980─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詞》(上、下),曹樹銘校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詞賞析集》,王思宇主編,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詞》,劉乃昌、崔海正選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詩文詞選譯》,曾棗莊、曾弢譯注,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詩詞 名篇詳析》,張福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蘇軾專門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眉山蘇東坡事蹟簡表》,蘇景泉,台北:鳴沙蘇樹滋堂,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逸史》,沈宗元輯,台北:廣文書局,1982─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上、下),清•王文誥撰,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作板本論叢》,劉尚榮,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四種》,魏•王弼等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論書畫史料》,李福順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資料彙編》(全五冊),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思想探討》,凌琴如,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洵言論及其文學之研究》,謝武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的文學理論》,游信利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王水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台北:國文天地,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生平及其作品述評》,游國琛,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評傳(修訂本)》,曾棗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984年〔初版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的立身與論文之道》,游信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傳》,馮京,台北: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註譯及評介》,陳鼓應著,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文論叢》,蘇軾研究學會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研究論叢》,蘇軾研究學會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修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陳韻竹,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與道家道教》,鍾來因,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陳雄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外傳》,楊濤,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新一版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新評》,朱靖華,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儒道佛美學的融合──蘇軾文藝美學思想研究》,王世德,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樂府研究》,唐玲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詩歌研究》,王洪,北京:造化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弼集校釋》,樓宇烈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論稿》,王水照,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曠達人生》,范軍,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風流學士蘇東坡》,丁永淮、熊文祥,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蘇後代研究》,舒大剛,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蘇文藝思想》,曾棗莊,台北:學海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禪詩研究》,〔韓〕朴永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養生藝術》,鍾來茵,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新傳》(上、下),李一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第二版1996年〔初版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蘇傳──理想與現實》,曾棗莊,台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思想研究》,唐玲玲、周偉民,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集釋,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傳》,林語堂原著,宋碧雲譯者,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第十版1997年〔初版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豪父子 蘇軾世家》,吳維中,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年譜》(全三冊),孔凡禮撰,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傳》,顏邦逸、張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研究》,木齋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軼事擷趣》,王文蔚編寫,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衣若芬,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的莊子學》,〔韓〕姜聲調,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在黃州》,饒學剛,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第十屆蘇軾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蘇軾研究會,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撰,北京:中華書局,1988─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史論散文研究》,識敏玲,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千古風流 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台北:紅葉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詩詞藝術論》,陶文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集 中國著名碑帖選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書法精品選》,北京:華齡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增訂韓非子校釋》,陳啟天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淮南鴻烈集解》,漢•劉文典撰,馮逸、喬華校點,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太玄校釋》,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氏家訓注》,北齊•顏之推撰,清•趙曦明註,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慧海著,出版者不詳,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燈會元》,宋•釋普濟撰,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僧傳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台北:法界佛教印經會,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大觀》,唐宋筆記叢刊本,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鶴林玉露》,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困學記聞》王應麟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渚紀聞》,宋•何薳撰,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見錄》宋•邵伯溫著,四庫筆記小說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詩人玉屑》,宋•魏慶之撰,北京:中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容齋隨筆》,宋•洪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川略志、龍川別志》,宋•蘇轍撰,俞宗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研齋筆記三筆》,明•李日華撰,筆記小說大觀叢書,台北:新興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塾讀書記》,陳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集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楚辭補注》,宋•洪興祖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賦集釋》,晉•陸機撰,張少康集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鏡秘府論校注》,遍照金剛撰,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詩詳註》,仇兆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昌黎文集校注》,馬其昶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宗元全集》,唐•柳宗元撰,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衛公會昌一品集》,李德裕撰,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公文集、河東先生集、小畜集》,宋•徐鉉、柳開、王禹偁等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文正公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修全集》,歐陽修撰,劉尚榮編輯,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文正集》,宋•司馬光撰,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皇極經世書》,邵雍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子通書》,宋•周敦頤撰,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嘉祐集》,宋•蘇洵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文公文集》,王安石,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臨川文集附沈氏注》,宋•王安石撰,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轍集》,陳宏天、高秀芳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河南程氏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程全書遺書》,宋•朱熹編,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載集》,宋•張載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斜川集校注》,蘇過,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子語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亮集》,宋•陳亮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鮚埼亭集》,全祖望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焚書》,李贄撰,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珂雪齋前集》,袁中道撰,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亭林詩文集》,明•顧炎武,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潛研堂文集》,清•錢大昕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熙載集》,劉熙載,陳文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維先生全集》,王國維撰,台北:大通印行社,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總集、評點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玉臺新詠箋注》,徐陵,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讀本》,梁•劉勰著,王更生註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注釋》,周振甫,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嶸詩品箋證稿》,王叔岷撰,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文類聚》,歐陽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滄浪詩話校釋》,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台北:正生書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唐文》,清•董誥等撰,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體序說三種》,明•吳訥等撰,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溟詩話》,謝榛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文偶記》,劉大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文辭類纂》,姚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則、文章精義》,陳騤、李塗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說詩晬語詮評》,清•沈德潛撰,蘇文擢詮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修訂再版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概》,清•劉熙載撰,王國安標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足本隨園詩話及補遺》,清•袁枚著,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史百家雜鈔》,曾國藩,長沙:岳麓書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友齋叢說》,何良俊撰,北京 :中華書局,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詩話》,丁幅保編,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宋八大家匯評》,吳小林,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蘇軾全集與選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文集》(全六冊),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氏易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書傳》,蘇軾撰,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集》,宋•蘇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蘇文選評解》,陳雄勳編著,台北:世界書局,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題跋》,明•毛晉輯,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上、下),宋•郎曄選注,龐石帚校訂,香港:中華書局,1979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