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中韓漢語雙音節詞比較研究 : 以其使用頻率比較為主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Syllable Chinese words in Chinese and Korean
作者 蔡松阿
Song-A, Chai
貢獻者 羅宗濤<br>黃麗儀
ZongTao, Luo<br>LiYi, Huang
蔡松阿
Song-A, Chai
關鍵詞 韓國漢字詞
日本漢字詞
借詞
詞彙比較研究
中韓同形詞
詞頻
文化語言學
詞彙
Sino-Korean
Sino-Japanese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59:01 (UTC+8)
摘要 本論文總共從三個方向研究中韓同形詞彙:其一為從歷史研究找出中韓文化社會與中韓同形詞之間關係及其起源歷史淵源。中韓同形詞產生之重要原因是借詞,而且此借詞產生與當時社會文化情況有緊密之關係。於是從第二章到第四章,從社會變動文化擴散的角度切入研究中韓同形詞。透過此研究,總共找出三大中韓同形詞產生之路徑,如:中國古典文獻、佛教傳播、日本漢字詞擴散。
     
      其二為從共時研究找出中韓同形詞後,加以進行同形詞詞義比較及中韓兩國詞頻百分比比較分析。台灣教育部出版《八十七年口語語料調查報告書》蒐集的口語詞彙總共達到22,444個詞,其中雙音節詞有14,470個詞。透過分析結果,總共找出3,303個同形同素同義詞、599個同形同素部分異義詞、171個同形同素異義詞、131中韓相關異形同義詞。本論文以此研究資料,進一步分析比較中韓同形詞頻百分比,了解同一個詞彙在於不同社會中不同的使用情況。而且透過同形同義詞、同形部分異義詞及同形異義詞之間的中韓詞頻百分比比較,亦可知由於中韓之社會、文化及生活之共同點,產生了中韓同形同義詞使用之共同趨勢。
     
      其三為找出歷史研究與共時研究之相關性。
     本研究先從歷史研究切入中韓同形詞產生的淵源及原因,然後從台灣口語詞彙找出目前所使用之中韓同形詞。透過這兩方面之研究,找出以下相關幾點:
       一、透過目前使用之中韓同形詞詞義比較,找出詞義演變之歷史因素及對詞義演變產生影響之中韓社會特殊情況。
       二、透過中韓同形詞起源的查找,追溯它們的根源及詞彙歷史。
       三、透過日本起源同形同義詞在同形同義詞詞頻排行裡的分散程度,找出詞彙起源與現代實際使用之間的相關處。
       四、透過起源於中國之詞彙的詳細分類,進一步探討目前使用之佛教詞彙與白話詞彙之使用情況及使用原因。
       
      結果可了得知關於中韓同形詞的歷史研究與共時研究之相關性。此點都在第五章詳細論述。
A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often it is the finest product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The lexicon of a certain language, especially loan word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changes or cultural exchanges, reflecting political and socio-cultural situations.
     
      Throughout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y, as neighboring nations, China, Korea and Japan have had close relationships through so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Korea and Japan imported advanced ideas and technology through China before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among many other elements the Chinese language had had an absolute influence on the Korean and Japanese language systems.
       
      However,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while the influence from China dramatically decreased, Japan, which transformed itself to a modern nation-state through West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egan to exercise power over Korea and China.
     The lexicon of 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languages provide remarkable evidence to prove those dynamic socio-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the tree countries.
     
      Particularly the Chinese homonyms existing in the lexicon of those three distinctive languages are apparent evide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
     Firstly, the birth of loan words resulting from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is analyzed diachronically. Chinese-originated homonym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different origins found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colloquial Chinese. Especially loan words originating from Buddhist scriptures 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contrast to other common loan words. Later in the paper, the origin of the Japanese vocabulary, which influenced Chinese and Korean homonyms, will be looked at.
     
      Secondly, 4,202 words are selected from the total of 14,470 two-syllable words in Report on Taiwanese Spoken Words Frequency, which was published from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by Taiw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ose selected words a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homonymous synonyms, homonymous words with partial difference in meaning and homographs.
     
      Thirdly, the words frequency of homonyms, commonly used both in Taiwan and Korea, is analyzed based on A Report on Korean Words Frequency published by Korea University in 2000 as well as A Report on Taiwanese Spoken Words Frequency. Through studies on origins,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s in terms of word frequency,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vocabulary overlapping in both Chinese and Korean are analyzed in an attempt to combin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日文部分:以作者筆劃為排列順序
一、學位論文
Lee Sun Ee,《韓国の改革開放期において、日本の漢字が韓国の漢字に与えた影響: 『漢城旬報』を中心に》,漢城:誠信女子大學校日文科碩士學位論文,1991年8月
二、期刊論文
林柳煙,〈中日詞彙對照研究:通用比率〉載《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東京:20,1979年,頁173-214
小澤有作,〈日本語教育政策を中心にして〉載《東京都立大學人文學報》,東京:第82號,1971年3月
稻葉繼雄,〈韓國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載《日本語教育》,東京:60號,1986年
貳、韓文部分
一、專書
(一)古代文獻
權順圭,《漢字語語形成研究》,忠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5年10月
(二)期刊論文
二笑聲,〈朝鮮語와漢字〉載《正音》,36期1940年12月,頁16
卞光洙,〈對照言語學理論의흐름〉載《言語學研究史》,漢城:1991年8月,頁670-689
白銳,〈朝鮮語漢字語彙와漢語語彙와의比較〉載《朝鮮語學》:第4期,1962年
朴相領,〈漢語詞彙和韓國語漢字詞彙的關係〉載《社會人文科學研究》,漢城:7期,2000年7月
李在敦、李JooYoung,〈現行高等學校中國語教科書語彙研究〉載《教科教育學研究》,漢城:3.1,1999年5月,頁244-271
成元慶,〈韓中兩國에서現用하는漢字語彙比較)〉載《省谷論叢》,漢城:8,1977年,10月,頁284-325
李忠雨,〈教育用語彙의選定:經驗的方法에의한語彙選定의基準設定〉載《關大論文集》,1991年2月,頁131-146
李忠雨,〈中學校國語(1-1)語彙調查研究〉載《關大論文集》,1991年2月,頁165-198
(高麗)金富軾,《三國史記》,漢城:景仁文化社,1974年
朴英燮,〈初刊本杜詩諺解에나타난漢字對譯語研究(1)〉載《江南大學校論文集》:32,1998年12月,頁91-120
朴英燮,〈初刊本杜詩諺解에나타난漢字對譯語研究(2)〉載《江南大學校論文集》:33,1999年8月,頁1-23
李長鎬,〈우리말聖經과中國語聖經에使用된漢字語의比較研究〉載《三育大學校論文集》:27,1995年,頁125-136
李長鎬,〈漢字語를中心으로한中國語와우리말語彙比較研究〉載《三育大學校論文集》:28,1996年,頁267-281
李相億,〈國語語彙目錄의形態、音韻論的構造研究:計量言語學的標準調查〉載《語學研究》:25.1,1989年,頁111-128
李相億,〈韓國語및漢字音의語彙擴散的變化研究〉載《人文論叢》:41,1999年9月,頁59-79
朴恩用,〈中國語가韓國語에미친影響〉載《HyoSung女子大學研究論文集》:67(707),1970年,頁9-86
李基文,〈近世中國語借用語에對하여〉載《亞細亞研究》:8.2,1965年,頁193-204
李基百,〈三國時代佛教傳來와그社會的性格〉載《歷史學報》:6,1954年,頁128-205
李庸周,〈日本語起源論과韓日語比較에對하여:基礎語彙의確率統計的研究를中心으로〉載《Seoul大學校師大論文》:21,1980年6月,頁71-106
(高麗)一然,《三國遺史》,漢城:民族文化推薦會,1973年
李圭甲,〈中國의漢字教育〉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2,1999年6月,頁17-48
朴智弘,〈우리말과漢語의比較研究:우리말이漢文에서받은影響과그對策〉載《師大論文集》:3,1976年12月,頁45-64
成煥甲,〈漢字語代替現象에對한一攷(ㄴ)〉載《中央大人文學研究》,漢城:7-8,1980年,12月,頁105-123
成煥甲,〈漢字語代替의樣相(ㅁ,ㅂ)〉載《中央大人文學研究》,漢城:26,1982年,10月,頁137-160
李潤東,〈《朝鮮館譯語》聲目字音에對한研究〉載《語文學論叢》,漢城:60期1997年2月,頁141-164
李潤東,〈《朝鮮館譯語》漢字韻母音研究〉載《語文學論叢》,漢城:62期1998年1月,頁73-99
李潤東,〈《朝鮮館譯語》韓語初聲寫音에對하여〉載《語文學論叢》,漢城:64期1998年6月,頁63-87
李德春,〈韓國漢字語와中國語의對照에서나타나는構造的및意味的差異〉載《第五次國際韓國語教育學術大會》,漢城:1994年,頁27-39
宋在昭,〈韓國의漢字教育〉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2,1999年6月,頁125-144
沈在箕,〈漢字의傳來와그起源的系譜〉載《김형규영수紀念論叢》,1971年
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 編,《世宗實錄》,京城:朝鮮印刷株式會社,1930年
沈在箕,〈國漢字混用의妥當性에關한研究〉載《冠嶽語文研究》,漢城:23,1988年,頁5-39
沈在箕,〈漢字의受容의關한通時的研究〉載《國語學》,18:1989年
車柱鎬,〈韓日漢字(語)의比較:日本常用漢字를中心으로〉載《釜山經商專門大論文集》,釜山:13,1993年12月,頁67-93
宋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語彙의成立過程〉載《國民大語文學論叢》,漢城:8,1989年2月,頁69-88
宋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語彙의系譜〉載《國民大語文學論叢》,漢城:17,1998年2月,頁21-38
宋敏,〈‘器械’에서‘機械’가되기까지〉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4,1999年12月,頁131-136
金興圭,〈國語生活의漢字使用頻度研究〉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1,1999年4月,頁17-48
金永鎮,〈特異한漢字表記에對하여〉載《大田大社會人文科學論叢》,大田:17,1992年9月,頁7-16
金芳漢,〈歷史比較言語學의어제와오늘〉載《言語學研究史》,漢城:1991年8月,頁562-573
林東錫、李圭甲、康惠根,〈統一新羅以前의漢字에對한研究〉載《中國語文學論集》,漢城:10,1998年8月,頁299-340
(二)韓國漢字詞與相關語言學專書
林淑珠,〈韓中에있어서同形漢字語의對照比較研究〉載《京畿大學校論文集》:40.1,1997年,頁137-156 俞昌均,〈韓國의漢字問題〉載《새國語生活》,漢城:1.4,1991年12月,頁73-87
姜命相,〈臺灣과大陸間의常用語彙의比較研究〉載《人文論叢》:10,1998年2月,頁243-256
南豐鉉,〈中國語借用語에있어서直接接用間接接用의問題에對하여〉載《李崇寧博士頌壽紀念論叢》,漢城:1968年
南廣祐,〈中世語文獻에나타난純우리말과漢字對譯語研究(2)〉載《仁荷大學校人文科學研究所論文集》,漢城:9,1983年9月,頁5-26
都守熙,〈漢字借用表記의轉化에對하여〉載《韓南語文學》:13,1987年6月,頁613-622
康惠根,〈韓中共用漢字語中의異義語研究〉載《中國人文科學》,韓國:14,1995年12月
康惠根,〈漢字語와中國語彙에對한比較研究〉載《亞西亞地域研究》,韓國:2000年12月
崔範勳,〈漢字借用表記方式의階段的發展에對하여〉載《清州女師大論文集》,清州:7期1978年7月,頁133-145
許璧,〈中韓兩國語語彙比較研究〉載《延世말》,漢城:19期,1994年,頁1-25
劉曙野,〈中韓日三國現行漢字詞的對應關係〉載《韓國外大中國研究》,漢城:22期1998年12月,頁187-199 鄭基燁 ,〈漢字의韓國音과中國音과의比較研究〉載《中國研究》,漢城:2期1976年,頁47-101
甲、翻譯本:以初版年為排列順序
盧大圭,〈한글과漢字의使用比率의變化:日刊新聞(1948-1988)을中心으로〉載《梅芝論叢》:5,1998年,頁1-40
卞光洙,〈對照言語學理論의흐름〉載《言語學研究史》,漢城:1991年8月,頁670-689
三、詞頻資料及參考工具書
(一)詞頻參考資料
金興圭、姜ByumMo, 《韓國語形態素및語彙使用頻度의分析》, 漢城: 高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院,2000年8月,初版
(二)詞義參考資料:辭典
以初版年度為排列順序
甲、網路版
《DooSan大百科全書》:http://kr.encycl.yahoo.com/
《DooSan東亞國語辭典》:http://kr.kordic.yahoo.com/
[日]倉石武四著、金鍾五譯,《漢字의運命》,漢城:正音社,1974年12月,初版
《延世大學韓國語辭典》(2000年版):http://clid.yonsei.ac.kr:8000/dic/default.htm
乙、印刷版
《進明中韓辭典》,漢城:進明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 
《漢韓大字典》,漢城:民眾書林,1997年8月,初版
《進明韓中辭典》,漢城:進明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參、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一)古代文獻
許慎,《說文解字敘》,北京:中華書局,1963,初版
晉潤,《翻譯名義集》,台北:新文豐,1979年,初版
[日]鎌田茂雄著、申賢淑譯,《韓國佛教史》,漢城:民族社,1980年,初版
《舊唐書》,台北:中華書局,1965,初版
《通志略》,台北:中華書局,1965,初版
張華,《博物志》,台北:中華書局,1967,初版
(二)詞彙相關語言學專書
甲、翻譯本:以年度為排列順序
[美]薩丕爾,《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Language – An Introduction to Study of Speech,1921》,第九章,《語言怎樣交互影響》,陸卓元譯、陸志韋校中文本,1977年,初版
[日]實藤惠秀 著,譚汝謙、林啟彥 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初版
[美]C.F.霍凱特 著,索振羽、葉蜚聲 譯,《現代語言學教程》(上,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初版
[美]羅傑瑞 著,張惠英 譯,《漢語概說》,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日]香阪順一 著,江藍生、白維國 譯,《白話語彙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3月,初版
[美]Jerry Norman著,全廣鎮譯,《J.Norman中國言語學總論》,漢城:東文選,
[英]簡•愛切生 著,徐家禎 譯,《語言的變化:進步還是退步》,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意]馬西尼 著,黃河清 譯,《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
[美]王士元 著,石 鋒 等譯,《語言的探索: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選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德]威廉•憑•洪堡特 著、姚小平,《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乙、專書:以作者筆劃為排列順序
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王力,《漢語詞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
王 俊、郭秋雯《韓國語語言學概論》,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方師鐸,《國語詞彙學構詞篇》,台北:益智書局,1976年9月,第2版
王寧、鄒曉麗主編,《詞彙應用通則》,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1996年9月,初版
申小龍,《中國句型文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11月,初版
申小龍,《語言的文化闡釋》,上海:知識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
史有為,《異文化的使者:外來詞》,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初版
石鋒,《漢語研究在海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李公芝,《現代漢語》,北京:華文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
朱文俊,《人類語言學論題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江必興、胡家賜、段德森,《同義詞辨析》,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
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李延福 主編,《國外語言學通觀(上)》,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朱星,《漢語詞義簡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乙、專書:以作者筆劃為排列順序(同一個作者的專書以初版年為排列順序)
李起民、田雨華、劉勝蘭,《中國當代新詞語的來龍去脈》,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李得春,《朝鮮語語彙史》,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88年2月,初版
李得春,《漢朝語言文字關係史》,吉林: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初版
邢福義 主編,《文化語言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月 第2版
朱端玫,《成語與佛教》,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初版
向熹 編,《簡明漢語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向熹 編,《簡明漢語史(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邵敬敏 主編、史有為 審訂,《文化語言學中國潮》,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杜學知,《漢字三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7月,初版
杜學知,《漢字世界語發凡》,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5月,初版
KBS韓國語研究會,《放送語言變遷史》,漢城:韓國放送公社,1987年,初版。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人民出版社,1964年
林玉山,《現代語言學的歷史與現狀》,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周光慶、劉 璋,《漢語與中國新文化啟蒙》,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2月,初版
林杏光,《詞彙語義和計算語言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周祖謨,《漢語詞彙研究史鋼》,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
於根元,《語言應用論集》,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
於根元,《世紀之交的應用語言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林連通,《詞語評改300例》,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初版
姚漢銘,《新詞語.社會.文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初版
中央文化研究院編,《韓國佛教史》,漢城:中央出版局,1976年,初版
周 薦,《漢語詞彙研究史綱》,北京: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初版
周 薦,《詞彙學問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吳戰坤,《詞彙》,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1月,初版
孫良明,《詞義和釋義》,北京: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初版
胡明揚 主編,《詞類問題考察》,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
郭 熙,《中國社會語言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
孫維張、劉富華,《語言學概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初版
郭錦桴,《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胡曉清,《外來語》,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陳汝東,《語言倫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白林、崔建,《韓朝語對比和常見偏誤分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年11月,初版
高守綱,《古代漢語詞義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高名凱,《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初版
高名凱、石安石 主編,《語言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3月,初版,1987年3月,重排版。
陳廷湘、李慧宇,《中國新文化思想史鋼》,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
高長江,《符號與神聖世界的建構:宗教語言學導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
陳松岑,《語言變異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廣東:1999年12月,初版
高名凱、劉正埮,《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初版
陳保亞,《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初版
陳原,《社會語言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
陳原,《語言學論著(卷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朴甲洙,《國語의表現과醇化論》,漢城:志學社,1984年,初版
陳原,《語言學論著(卷二)》,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陳原,《語言學論著(卷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劄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11月,第2版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6月,初版
徐時儀,《古白話詞彙研究論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
徐國慶,《現代漢語詞彙系統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
陳瓊瑩,《清季留學政策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
馬學良、瞿靄堂、黃布凡、羅美珍、王遠新 著《普通語言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
崔永華 主編,《詞彙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許餘龍,《對比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
李光麟,《韓國開化史研究》,漢城:一潮閣,1969年7月,初版
崔奉春,《朝漢語語彙對比》,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89年
崔奉春主編,《朝鮮語和漢語關系調查》,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94年
許威漢,《二十世紀的漢語詞彙學》,山西:書海出版社,2000年3月,初版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
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專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重印本:1989年,共12卷
崔羲秀,《朝鮮漢字音研究》: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6年,初版
梁曉虹,《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
萬藝玲、鄭振峰、趙學清,《詞彙應用通則》,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張永言,《詞彙學簡論》,湖北: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年9月,初版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1(獨立新聞篇篇)》,漢城:博而精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張永言,《語文學論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趙永新,〈漢外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兼評漢外語言對比的若干論著〉載《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二期,頁47-53
張文艷 主編,《詞語集釋:高中語文》,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湯延池,《漢語詞法句法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3月,初版
曹先擢,《漢字文化漫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憑志偉,《現代術語學》,台北: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1997年6月,初版
黃沛榮 編,《當前語文問題論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初版
張起旺、王順洪,《漢外語言對比語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一潮閣,1999年5月,初版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
張清常,《語言學論文集(續集)》,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2(新小說篇)》,漢城:瑞光學術資料社,1994年10月,再版
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台北:書林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
張紹麒,《漢語流俗詞源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7月,初版
張德鑫,《中外語言文化漫議》,北京:話語教學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
董樹人,《語言學論文索引1994》,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
張興權,《朝鮮語、漢語、日語現代詞彙及異變的對比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初版
楊人從,《韓語語法》,台北:楊人從,1991年10月,修訂三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初版
齊沖天,《漢語史簡論》,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楊琳,《漢語詞彙與華夏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7月,初版
朴英燮,《國語漢字詞彙論》,漢城:博而精出版社,1995年4月,再版
頋嘉祖、陸 昇,《語言與文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
楊德峰,《漢語與文化交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
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6月,初版
蔣紹愚,《近代韓語研究概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
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魯迅全集》第6卷,廈門:魯迅全集出版社,1938年,初版
《魯迅全集》第9卷,廈門:魯迅全集出版社,1938年,初版
盧揚平,《漢字在日本》,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年4月,初版
濮之珍,《中國語言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 12月 第一版)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3(教科書、新聞篇)》,漢城:博而精出版社,1996年9月,再版
瞿立鶴,《清末留學教育》,台北:三民書局,1973年4月,初版
羅正堅,《詞義引申導論》,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羅常培,《語言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50年,初版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蘇培成,《現代雙字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
蘇新春,《漢語詞義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第2版
蘇新春,《漢語詞義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蘇新春,《當代中國詞彙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
釋東初,《中日佛教交通史》,台北:華岡文華書局,1970年6月,初版
二、論文類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4(雜誌篇)》,漢城:瑞光學術資料社,1997年9月,初版
(一)論文集:以年度為排列順序
王福祥編,《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
陳建民、譚志明 主編 《語言文化多學科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
陳建民、譚志明,《語言與文化多學科研究:第三屆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
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詞彙學新研究:首屆全國現代漢語詞彙學術討論會選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語言學論叢(第二十二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7月,初版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論叢》編輯部 編,《東方語言文化論叢(第19卷)》,北京: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二)學位論文:以作者筆劃為順序
李庸周,《韓國漢字語에關한研究》,漢城:三英社,1974年,初版
甘瑞瑗,《韓漢字詞和中漢語詞在意義與形式之間的對比研究》,韓國忠南:忠南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2月
朱英月,《中韓韓字應用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
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四川:四川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1987年
李珠和,《漢語和韓語同形詞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
呂昭慧,《現代漢語新詞語料的整理與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奇化龍,《韓國漢語教學中的詞彙教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陳永怡,《從宗教語言的特質看路加福音第十六章》,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許斐絢,《臺灣當代國語新詞探微》,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鄭秀美,《韓國漢字詞在韓國學生選用漢語詞彙上的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三)期刊論文:以作者筆劃為順序
于君明,〈淺談如何將文化因素溶入漢語詞彙教學中〉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上冊,台北:2000年,頁149-156
李基文、姜信沆、金完鎮、安秉禧、南基心、李翊燮、李相億,《韓國語文의諸問題》,漢城:一志社,1983年10月,初版
于君明,〈文化因素溶入課程之設計構想〉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上冊,台北:1998年,頁256-271
文大生,〈語文詞典中拜客詞彙的注釋問題〉載《中國語文》,北京:1982年6期,頁451-456
王玉林,〈日漢語詞彙比較的意義及其範圍〉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44-157
王立達,〈現代漢語中從日語借來的詞彙〉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2期,頁90-94
王立達,〈從構詞法上辨別不料日語借詞〉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9期,頁442-443
仇志群、[荷蘭]範登堡,〈台灣語言現狀的初步研究〉載《中國語文》,北京:1994年第4期,頁254-261
仇志群,〈從早期外漢詞典看現代漢語詞彙的發展〉載《中國語文》,北京:1996年第6期,頁422-427
王 珏,〈漢語中日語借詞散論〉載《漢語研究論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頁220-233
王 紅,〈有關外來語的評判與思考〉載《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版),陜西:1998年第27卷,頁73-75
文 紅,〈正確對待流行語中的借詞〉載《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年第1期,頁101-103
李基百,《韓國史新論》,漢城:一志社,1983年10月,初版
王姜梅,〈文化、心理因素及其他:試談面向日、韓留學生的對外韓語教學〉載《漢語言文化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41-248
王 琪,〈從華文談起:海峽兩岸國語(1)對比〉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423-435
王順洪,〈中日漢字異同及其對日本人學習漢語之影響〉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1-17
王順洪,〈漢日同形詞給日本人學習漢語造成的誤區〉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18-24
王順洪,〈日本人學習漢語的優勢、劣勢及改進對日本留學生漢語教學之構想〉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183-198
尹斌庸、方世增,〈詞頻統計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37-144
尹斌庸,〈漢語語素的定量研究〉載《中國語文》,北京:1984年第5期,頁338-347
毛遠明,〈《辭源》訂誤四則〉載《中國語文》,北京:1994年第4期,頁309-310
王鳳陽,〈詞的使用率和字的分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84年第5期,頁383-387
王輔世,〈少數民族字中漢語借詞問題〉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7期,頁335-337
宋敏鎬,《韓國開化期小說의史的研究》,漢城:一志社,1975年,初版
申小龍,〈訓詁--中國文化闡釋的前沿〉,載《讀書》:1988年第2期
史有為,〈從日本看漢字和漢文〉載《華文世界》,台北:1993年6月 頁30-34
石安石,〈關於詞義與概念〉載《中國語文》,北京:1961年第8期,頁35-38
石定果,〈從日語中的漢語詞彙看漢語對日語的影響〉載《語言研究》,1983年第1期,頁223-232
伍民,〈五四以來漢語詞彙的一些變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4期,頁170-174
李 申,〈元曲詞語今證〉載《中國語文》,北京:1983年第5期,頁385-387
李行健,〈現代漢語方言詞語的研究與近代漢語詞語的考釋〉載《中國語文》,北京:1987年第3期,頁183-190
朱英月,〈韓國漢字音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的比較〉載《漢語學習》:2000年第4期,頁29-32
朱英月,〈漢語水平詞彙等級大綱中的中韓同形詞比較研究〉載《漢語學習》:1996年第5期,頁38-43
李 軍〈漢族與朝鮮族夫妻稱呼的對比分析〉,吉林:載《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頁101-104
沈在箕,《國語語彙論》,漢城:集文堂,2000年7月,初版
王姜梅,〈文化、心理因素及其他:試談面向日、韓留學生的對外韓語教學〉,《漢語言文化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41-248
李基文,〈有關韓國語和中國語的接觸〉載《韓國學報》,台北:1991年6月,頁1-6
李 榮,〈漢字的演變與漢字的將來〉載《中國語文》,北京:1986年第5期,頁321-394
曲 維,〈中日同形詞的比較研究〉載《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遼寧:1995年第6期,頁34-37
任學良,〈漢語外語比較研究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30-43
曲翰章,〈“文化”一詞的演化〉載《中國語言學報》,1997年8月,頁71-74
肖 平,〈中日近代漢字改革運動對比研究〉,北京:載《日本學刊》,1996年第4期,頁112-122
宋孟韶,〈方言中遺留的日語語詞〉載《中國語文》,北京1981年第6期,頁38-44
呂叔湘,〈南北超人名與佛教〉載《中國語文》,北京:1988年第4期 
呂春燕,〈韓國語縮略詞的若干問題〉載《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11月,頁58-60
沈在箕,《國語語彙論新講》,漢城:太學社,2000年11月,初版
何華珍,〈漢日語言對比的訓詁學研究〉,杭州:載《杭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頁14-20
肖奚強,〈韓國學生漢語語法偏誤分析〉載《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第2期,頁95-99
邵敬敏,〈關於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反思〉載《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第2期
志 鋒,〈韓文中摻雜的漢字〉載《綜合月刊》,1975年第1期,頁116-118
杜學知,〈漢字的價值〉載《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台北:1973年第12期,頁9-20
杜學知,〈漢字作為「國際通語」的有利條件〉載《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台北:1978年第4期,頁39-44
沈錫倫,〈表現民族文化的語言形式:文化語言學初探〉載《語文建設》:1987年第2期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 (上)〉載《臺灣風物》,台北:1987年3月,頁1-3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 (下)〉載《臺灣風物》,台北:1987年12月,頁53-86
武占坤、王 勤、程垂成,〈十年來漢語詞彙的發展和演變:迎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週年〉載《中國語文》,北京:1959年7期,頁301-307
金Seng-Joo,《韓國語의歷史》,漢城:大韓教科書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
范昌詩,〈中國語言中的詞彙〉載《中國文化月刊》,台北:1980年5月,頁57-87
月,頁111-116
林娟娟,〈試論日語外來語的本土化〉載《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廈門:1997年第三期,頁93-98
金相根,〈在韓國華語文教學概況〉,《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台北:頁339-352
吳致君,〈漢語中的日語借形詞〉載《大陸雜誌》,台北:1995年10月,頁165-177
周婉窈,〈臺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載《新史學》,台北:1997年6月,頁113-161
竺家寧,〈論兩岸新詞的衍生和孶乳〉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407-422
竺家寧,〈論兩岸外來詞的翻譯問題〉載《華文世界》,台北:81,1996年9月,頁1-17
竺家寧,〈台灣校園新詞的發展和對教學的影響〉載《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156-177
周時龍,〈朝鮮語中處理外來界詞的一些經驗〉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6月,頁262-263
金芳漢,《歷史比較語言學》,漢城:民音社,1988年,初版
幸曼玲,〈外國人在臺灣學習中文及使用中文之情景分析〉載《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教材教法組》,台北:頁351-359
林淑珠,〈漢字語在韓語種的運用與發展〉載《文化密碼—語言解碼:第九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7月,頁173-209
周達甫,〈行業語和外來語的規範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56年9月,頁18
易熙吾,〈漢語中的雙音詞(上)〉載《中國語文》,北京:1954年10月,頁28-32
易熙吾,〈漢語中的雙音詞(下)〉載《中國語文》,北京:1954年11月,頁9-12
吳聖雄,〈由詞彙的移借現象論中國語文的一種特質〉,《國文學報》,17,1988年6月,頁233-249
姚榮松,〈漢語詞彙學與詞彙教學〉載《華文世界》,台北:74,1994年12月,頁7-13
姚榮松,〈海峽兩岸新詞的比較分析〉載《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理論與分析篇(上)》,台北:頁215-234
姚榮松,〈論兩岸新詞彙差異中的反向拉力〉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371-395
周 薦,〈漢語外來詞成分譯借方式之我見〉載《語文教育學院學報》,香港:1991年第2期
金煐泰、禹貞相,《韓國佛教史》,漢城:新興出版社,1969年,初版
林 曦,〈從一種統計看漢語詞彙〉載《中國語文》,北京:1954年第4期,頁15-17
奇化龍,〈中韓同形詞正負遷移初探〉載《漢語學習》:2000年第1期,頁46-50
吳致君,〈漢語中的日語借形詞〉載《大陸雜誌》,台北:第91卷第4期,頁165-178
孫建一,〈現代漢語字頻測定及分析〉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7-21
孫良明,〈詞的多義性跟詞義演變的關係和區別〉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5期,頁241-242
孫良明,〈關於詞義演變的兩個問題〉載《中國語文》,北京:1961年3期,頁23-25
俞忠鑫,〈中日漢字詞比較研究〉載《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幾:語文分析組》,台北:頁551-564
俞忠鑫,〈常用詞語尋源〉載《中國語文》,北京:1997年第6期,頁443-446
修德建,〈關於中日語研吸收外來詞的對比研究:以現代漢語和日語為主〉:載《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5年第1期,頁46-55
莊水金譯,〈日本語文的起源和漢字的淵源〉載《大學雜誌》,1976年6月,頁54-60
金智衡,《漢字傳來以前時期의韓國語와中國語와의比較》,漢城:博而精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馬心丹,〈日語、漢語詞詞素的位置顛倒〉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23-128
徐正考,〈論漢語詞彙的發展與漢民族歷史文化的變遷〉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吉林:1994年第3期,頁86-89
徐冰洪傑,〈中日文“同形詞”的誤譯問題〉載《外國問題研究》:1994年第4期,頁49-51
陳建民,〈從我國語言實際出發研究社會語言學〉載《中國語文》,北京:1988年第2期,頁113-120
徐建宏,〈漢語詞彙和韓國語漢字詞的對比研究〉,遼寧:載《遼寧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頁107-110
陳紀瀅,〈詞彙的產生與使用〉載《中國語文》:33:5,1973年10月,頁26-42
陳原,〈社會語言學的興起、生長和發展前景〉載《中國語文》,北京:1982年第5期,頁321-327
陳原,〈從現代漢語幾個用例[模型]分析語言交際的最大信息量和最佳效能:一個社會語言學者之劄記〉載《中國語文》,北京:1983年第5期,頁321-329
陳原,〈語言與社會〉載《中國語文天地》:1986年第1期
陳原,〈在文化背景接觸下進行的語言接觸〉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73-178
金鍾學,《韓國語基礎語彙論》,漢城:博而精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陳植藩,〈朝鮮語中的漢字詞〉載《中國語文》,北京:1964年第5期,頁392-406
陳紫緞,〈談語言對比〉,泉州:載《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頁98-100
崔吉元,〈朝鮮族朱河龍一家五代人的單、雙、三語情況調查〉載《中國語文》,北京:1983年第6期,頁439-446
戚雨村,〈詞的借用和語言的融合〉載《中國語文》,北京:1959年2月,頁51-53
黃南松,〈漢語外來詞和漢文化〉載《煙台師院學報》:第4期,頁92-95
章信華,〈評《五四以來漢語書面語的變遷和發展》〉載《中國語文》,北京:1961年2月,頁41-45
黃來順,〈關於中日漢字詞的差異及其交流〉載《外語研究》:1994年第三期,頁37-41
許高渝,〈我國90年代漢外語言對比研究述略〉,北京:載《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6期,頁47-50
閆雪雯,〈中日兩國外來語借用方式的比較〉載《錦州師院學報》,1994年第1期,頁87-90
許 璧,〈韓國選定教育用基礎漢字〉載《文藝復興》,台北:1973年4月,頁50-53
金鍾澤,《國語語彙論》,漢城:塔出版社,1993年1月,初版
許璧,〈中韓詞彙比較研究〉載《延世大東方學志》,漢城:1990年10月,頁309-321
許璧,〈中日文詞彙對韓文之影響〉載《延世大東方學志》,漢城:1996年6月,頁293-306
張永言,〈詞義演變二例:漢語詞彙史雜記〉載《中國語文》,北京:1960年1月,頁33-34
張永言、汪維輝,〈關於漢語詞彙史研究的一點思考〉載《中國語文》,北京:1995年第6期,頁401-413
趙永新,〈漢外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兼評漢外語言對比的若干論著〉載《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2期,頁47-53
鈕先銘,〈日本文字與漢字之關係〉載《中國與日本》,台北:1976年3月,頁13-14
湯廷池,〈新詞創造與漢語詞法 (上)〉載《大陸雜誌》,台北:1978年4月,頁149-163
湯廷池,〈新詞創造與漢語詞法 (下)〉載《大陸雜誌》,台北:1978年5月,頁219-226
張雨江,〈跨文化的對比語言學淺論〉,雲南: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頁85-89
黃貞姬,〈《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中的漢字與韓國教育用漢字構詞能力的比較〉載《漢語學習》,2000年1期,頁51-55
吳允台,《韓國基督教史Ⅳ:李樹廷篇》,漢城:惠宣文化社,1983年,初版
程崇義 ,〈中、韓雙音節漢字詞之同素反序現象〉載《韓國研究》,台北:1989年,頁156-168
張德鑫,〈第三次浪潮:外來詞引進和規範當議〉載《語言文字應用》1993年第9期,頁76-82
張會森,〈對比語言學問題〉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5-29
劉毓纕,《朝鮮古代使用漢文的情況及其影響》載《朝鮮學論文集》第一輯
葉德明,〈華語文常用詞彙頻率等級統整研究〉載《華文世界》,台北:85,1997年9月, 頁14-22
葉德明,〈漢語詞彙頻率研究〉載《第四屆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教材教法組》,台北:頁361--375
許 璧,〈中日文詞彙對韓文之影響〉載《延世大東方學志》,漢城:1996年6月,頁293-306
張雙棣,〈王力對漢語詞彙研究的重要貢獻〉載《外大語文論叢》,漢城:1995年12月,頁373-388
張應德,〈現代漢語中能有這麼多日語借詞嗎?〉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6月,頁299
張 麗,〈語言對比分析與外語教學〉載《外語與外語教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大連:1996年增刊,頁29-30,38
姜允玉,《類義語彙編》,漢城:成均館大中語中文科,1999年10月,初版
楊人從,〈韓國漢字音之誤讀〉載《韓國學報》,台北:1989年5月,頁240-255
楊人從,〈《朝鮮館譯語》對譯音研究〉載《華岡外語學報復刊號》,台北:1994年5月,頁61-100
楊人從,〈漢字在韓日語中的特殊用法:兼論李寧熙日語原自韓語說〉:載《韓國研究》,台北:1994年第十二期
曹永光,〈簡論現代漢語詞彙的發展〉載《天津師大學報》,天津:1998年第3期,頁63-66
曹逢甫,〈臺式日語與臺灣國語--百年來在臺灣發生的兩個語言接觸實例〉載《漢學研究》,台北:36特刊2000年12月,頁273-297
張泰河,〈韓國的(華文.中國語)教育現況及展望〉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華文學校教學組》,台北:頁139-144
楊振蘭,〈詞的時代色彩初探〉,《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板》,濟南:第3期,1988年
靳學軍,〈現代漢語中日語借詞的產生及傳入〉載《山西農業大學學報》,山西::1998年第2期,頁177-179
雷 聲,〈關於漢字在日本〉載《中華國學》,台北:1977年5月,頁34-35
楊覺勇,〈中、日、韓雙語/雙文化課程教材的發展〉載《第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教材教法組》,台北:頁591-604
姜信沆,〈西歐文明의流入과國語生活의變化〉載《西歐文明와西洋文化》,漢城:成均館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95年
鄭之東,〈朝鮮的文字改革〉載《中國語文》,北京:1956年7月,頁23-30
劉元滿,〈從漢語日語吸收外來詞彙的情況看中日兩國交流〉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37-49
趙永新,〈漢外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兼評漢外語言對比的若干論著〉,北京:載《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2期,頁47-53
劉兆祐,〈淺論「外來語」〉載《國文天地》,台北:1987年6月,頁39-43
曹秀玲,〈韓國留學生漢語語篇指稱現象考察〉載《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4期,頁77-83
趙建民,〈中日兩國的吸收歐洲文化及其“近代化”〉載《複旦學報》,上海:1990年2期,頁107-111
鄭述譜,〈試論詞彙的比較研究〉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37-143
蔡振生,〈漢字與中日文化易位〉載《漢字文化》:1996第2期,頁16-22
鄭奠,〈談現代漢語中的“日語詞彙”〉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2月,頁94-95
蔣紹愚,〈詞義地發展和變化〉載《語文研究》,北京:1985年第2期
崔玲愛,《漢字學講義》,漢城:TONGNAMU出版社,1995年,初版,1997年,重排版。
蔣紹愚,〈關於漢語詞彙系統及發展變化的幾點想法〉載《中國語文》,北京:1989年第1期,頁45-52
劉學敏,〈佛典與漢語詞彙的發展〉載《神州學人》:1999年5月
蔣錦文,〈現代漢語中日語借詞分類研究〉,《漢語言文化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12月,頁72-83
劉澤先,〈從科學新名詞的翻譯看漢字的缺點〉載《中國語文》,北京:1953年8月,頁9-13
劉澤先,〈略談漢字在日本的整理和簡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55年9月,頁30-31
樂東甫,〈詞義釋義商兌〉載《中國語文》,北京:1984年第1期,頁58-61
樂恕人,〈日本人用「漢字」的趣味〉載《自由談》:1980年9月,頁40-43
盧水源,〈日人哭思尋回漢字的教養〉載《中國語文》:1981年6月,頁51-55
盧淑美,〈從詞彙談如何改正「臺灣國語」〉載《國教輔導》,:17.3,1978年1月,頁14-17
穆 超,〈日本語文和中國語文的關係〉載《新動力》:1973年1月,頁19-23
韓國語文教育研究會,《한글과漢字:國字論의바른길》,漢城:一潮閣,1997年1月,再版
鍾兆琥,〈外來學術名詞應在甚麼原則上統一起來〉載《中國語文》,北京:1953年8月,頁19
蕭金智,〈台灣和大陸詞語差異的原因、模式及其對策〉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200-206
謝雲飛,〈日韓語言中的漢語〉載《中國語文》:1981年6月,頁9-15
韓在均,〈同形同異同素詞在漢語漢語中的詞義表現〉:載《漢語學習》,1999年第3期
韓在均,〈漢韓親屬稱謂中敬、謙稱的對比〉:載《漢語學習》,2000年第1期,頁27-30
韓信子,〈韓國漢字詞彙與漢語詞彙的比較〉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66-75
魏 勵,〈漢字文化圈的書同文問題〉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61-64
羅啟華,〈一門新興的語言學分科:對比語言學〉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14
龔千炎〈社會用語研究芻議〉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54-157
三、語料資料及參考工具書:以初版年度為排列順序
二、論文類:以作者筆劃為順序
(一)詞頻參考資料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八十七年口語語料調查報告書》,台北:教育部,1999年8月,初版
(二)詞義參考資料:辭典
甲、網路版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1998年4月版〕:http://140.111.1.22/mandr/clc/dict/
乙、印刷版
高名凱、劉正埮《現代漢語外來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初版
《日文漢字讀音速查小辭典》,台北:旺文社,1997年8月,初版
《漢語語法修辭詞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 6月,初版
《辭源》,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 7月,初版 
(一)學位論文
[英]戴維。克□斯特爾 主編,方 立等共譯,《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2年 2月,初版
《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第三版
《語言文字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
《台灣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台北:國語日報社出版,2000年8月初版
王克全,《韓中漢字語에關한比較研究:現代國語를中心으로》,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4年8月
尹佑晉,《韓中實用漢字語彙比較研究》,慶星大學校中語中文科,2001年8月
李孝淑,《韓中同形異意語의對照研究》,韓國外國語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 1999年5月
朴孟烈,《韓日漢字語의比較研究:發音、語形및語意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2年
朴均轍,《韓日漢字에對한考察:國字를中心으로》,漢陽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5年12月
朴英燮,《國語漢字語의起源的系譜研究:現用漢字를中心으로》,成均館大學國語國文科博士學位論文,1986年9月
李海慈,《韓國漢字語와中國語의對照研究》,京畿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1年
成進淑,《韓日兩國語의複合語에構造에關한研究》,慶尚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5年6月
李基雅,《中國語語彙와韓國語漢字語彙의比較研究:高等學校中國語教科書를中心으로》,仁何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1年8月
朴勝振,《日本語에있어漢語의變遷과和製漢語에關한研究》,中央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6年2月
成煥甲,《固有語의漢字語代替에關한研究》,中央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3年6月
朴蓮花,《中國朝鮮語意味變化의原因研究:中國語影響을中心》,SEOUL市立大學校大學院碩士論文,1997年8月
安載馥,《韓日同形二字漢字異義語의考察》,韓國外國語大學校日本語科碩士論文,1987年2月
朴贊旭,《開化期漢文聖書의翻譯文學的研究》,弘益大學校教育大學院漢文教育碩士論文,1988年6月
村上賢一,《韓日漢字語彙의比較研究:系譜別漢字語彙의意味를中心으로》,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大學院碩士論文,1998年8月
宋順康,《漢字借用體系에對한考察》,圓光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77年1月
佐藤淳一,《韓國語漢字語形態素의意味派生研究》,高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大學院碩士論文,2000年?月
近藤康明,《韓國語에受容된日本語語彙構造의類型研究:生活用語를中心으로》,湖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大學院碩士論文,:1999年6月
飯田綾織,《韓日同形異義漢字語攷》,全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2001年2月
金成敏,《大陸‘普通話’와台灣‘國語’의異質化現象에對한研究》,慶星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2000年8月
林承坤,《韓國佛教語研究》,慶熙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75年8月
吳尚植,《漢語에나타나는日本製漢字語彙研究》,濟州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2001年12月
金惠順,《韓中日外來語研究》,慶南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金ChangKu,《韓日漢字語彙의對照分析과教育的接近》,慶喜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3年2月
范琦慧,《韓中同形漢字語彙에對한比較考察》,全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2002年8月
金禧善,《韓日漢字語比較研究》,中央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8年8月
金鎮浩,《現代中國語의同素詞研究》,成均館大學中語中文科博士論文,1999年2月
苗春梅,《韓國語素倒置漢字語의生成과그意味》,高麗大學校大學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8年2月
姜MyungKuan,《現代傳教에있어서聖經翻譯傳教의重要性그影響》,長老會神學達學校神學大學院碩士論文,1998年2月
洪喆基,《佛教語彙研究:借用上의類型을中心으로》,中央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8年12月
姜京仁,《韓中同素逆順語研究》,韓國外國大學校中國語科碩士論文,2000年8月
洪來完,《台灣國語와大陸普通話의對照研究》,京畿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4年2月
高維珍,《現代漢語外來詞의譯音研究》,仁何大學校中國學科碩士論文,2001年8月
許元基,《漢字複合語의結合形態와意味에關한考察:純우리말과의比較를中心으로》,仁何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80年6月
崔金丹,《現代中國語와韓國漢字語의對比研究》,成均館大學校中語中文系碩士論文,1998年2月
閔丙俊,《解放以後文字政策研究:漢字問題를中心으로》,仁何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3年2月
程崇義,《韓中漢字語의變遷에關한比較研究》,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7年8月
黃靖雅,《中韓韓字語彙形態와意味의異質化比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5月
趙世用,《漢字語에서改鑄된歸化語研究:15世紀以後의朝鮮漢字音과中國中原音으로書寫된漢字語를中心으로》,漢陽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博士,1991年
趙石鎬,《韓日兩國語에서의同一漢字語意味差에關한考察》,啟明大學校校日語日文學科碩士論文,1991年12月
鄭旼泳,《國語漢字語의單語形成研究》,忠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博士論文,1993年10月
劉昌錫,《韓日漢字語의比較研究:意味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0年
蔡連康,《韓國漢字語에對하여:十五世紀正音文獻에쓰인二字漢字語中心으로》,成均館大學院國語國文系碩士論文, 1978年2月
鄭恩惠,《韓中漢字語의異質化研究 》,梨花女子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9年2月
趙泰龍,《日本語의漢字에對한音訓研究:常用漢字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2年8月
鄭鎮杰,《韓國漢字語形成과그類型에對한研究》,中央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1989年
盧明姬,《漢字語의語彙形態論的特性에關한研究》,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0年2月
盧海林,《韓中日漢字語彙比較研究:開化期新語와新用語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0年7月
橫善德郎,《韓日漢字語彙의比較研究:日本語系漢字語彙를中心으로》,江原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2001年8月
韓聖旭,《韓國外來語의歷史性과實態에關한研究》,延世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76年11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9151025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151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羅宗濤<br>黃麗儀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ZongTao, Luo<br>LiYi, Hua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松阿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ong-A, Chai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松阿zh_TW
dc.creator (作者) Song-A, Chaien_US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6:59:01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6:59: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6:59:0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151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05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15102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總共從三個方向研究中韓同形詞彙:其一為從歷史研究找出中韓文化社會與中韓同形詞之間關係及其起源歷史淵源。中韓同形詞產生之重要原因是借詞,而且此借詞產生與當時社會文化情況有緊密之關係。於是從第二章到第四章,從社會變動文化擴散的角度切入研究中韓同形詞。透過此研究,總共找出三大中韓同形詞產生之路徑,如:中國古典文獻、佛教傳播、日本漢字詞擴散。
     
      其二為從共時研究找出中韓同形詞後,加以進行同形詞詞義比較及中韓兩國詞頻百分比比較分析。台灣教育部出版《八十七年口語語料調查報告書》蒐集的口語詞彙總共達到22,444個詞,其中雙音節詞有14,470個詞。透過分析結果,總共找出3,303個同形同素同義詞、599個同形同素部分異義詞、171個同形同素異義詞、131中韓相關異形同義詞。本論文以此研究資料,進一步分析比較中韓同形詞頻百分比,了解同一個詞彙在於不同社會中不同的使用情況。而且透過同形同義詞、同形部分異義詞及同形異義詞之間的中韓詞頻百分比比較,亦可知由於中韓之社會、文化及生活之共同點,產生了中韓同形同義詞使用之共同趨勢。
     
      其三為找出歷史研究與共時研究之相關性。
     本研究先從歷史研究切入中韓同形詞產生的淵源及原因,然後從台灣口語詞彙找出目前所使用之中韓同形詞。透過這兩方面之研究,找出以下相關幾點:
       一、透過目前使用之中韓同形詞詞義比較,找出詞義演變之歷史因素及對詞義演變產生影響之中韓社會特殊情況。
       二、透過中韓同形詞起源的查找,追溯它們的根源及詞彙歷史。
       三、透過日本起源同形同義詞在同形同義詞詞頻排行裡的分散程度,找出詞彙起源與現代實際使用之間的相關處。
       四、透過起源於中國之詞彙的詳細分類,進一步探討目前使用之佛教詞彙與白話詞彙之使用情況及使用原因。
       
      結果可了得知關於中韓同形詞的歷史研究與共時研究之相關性。此點都在第五章詳細論述。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A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often it is the finest product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The lexicon of a certain language, especially loan word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changes or cultural exchanges, reflecting political and socio-cultural situations.
     
      Throughout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y, as neighboring nations, China, Korea and Japan have had close relationships through so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Korea and Japan imported advanced ideas and technology through China before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among many other elements the Chinese language had had an absolute influence on the Korean and Japanese language systems.
       
      However,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while the influence from China dramatically decreased, Japan, which transformed itself to a modern nation-state through West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egan to exercise power over Korea and China.
     The lexicon of 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languages provide remarkable evidence to prove those dynamic socio-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the tree countries.
     
      Particularly the Chinese homonyms existing in the lexicon of those three distinctive languages are apparent evide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
     Firstly, the birth of loan words resulting from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is analyzed diachronically. Chinese-originated homonym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different origins found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colloquial Chinese. Especially loan words originating from Buddhist scriptures 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contrast to other common loan words. Later in the paper, the origin of the Japanese vocabulary, which influenced Chinese and Korean homonyms, will be looked at.
     
      Secondly, 4,202 words are selected from the total of 14,470 two-syllable words in Report on Taiwanese Spoken Words Frequency, which was published from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by Taiw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ose selected words a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homonymous synonyms, homonymous words with partial difference in meaning and homographs.
     
      Thirdly, the words frequency of homonyms, commonly used both in Taiwan and Korea, is analyzed based on A Report on Korean Words Frequency published by Korea University in 2000 as well as A Report on Taiwanese Spoken Words Frequency. Through studies on origins,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s in terms of word frequency,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vocabulary overlapping in both Chinese and Korean are analyzed in an attempt to combin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次
     
     論文摘要 / Ⅲ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壹、 研究動機 ╱ 1
      貳、 研究目的 ╱ 2
     
     第二節 文獻檢討與問題提出 / 4
      壹、 中韓同形詞歷史研究 / 5
      一、韓國的研究概況 / 5
      1. 從中國起源之中韓同形詞研究 / 5
      2. 從日本起源之韓日同形詞研究 / 7
      3. 韓國教育上使用的漢字 / 8
      二、台灣海峽兩岸之研究概況 / 8
      1. 從中國起源之中韓同形詞研究 / 8
      2. 從日本起源之漢字詞研究 / 9
      貳、 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學者研究概況 / 11
      一、韓國之研究概況 / 11
      1. 中韓同形詞比較研究 / 11
      2. 韓日同形詞比較研究 / 13
      二、台灣海峽兩岸之研究概況 /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 17
      一、歷史研究 / 17
      1.從文化接觸角度切入中韓同形詞產生原因及路徑 / 17
      2.從社會變動的角度探析中韓同形詞 / 18
      3.從社會影響的角度探析中韓同形詞詞義演變 / 19
      二、共時研究 / 19
      1.從教育部出版之《八十七年口語語料調查報告書》找出
      中韓同形詞 / 20
      2.選詞原則與詞彙分類分析方法 / 21
      三、找出歷史研究與共時研究之相關性 / 23
     
     第二章 中韓兩國同形詞產生之原因與歷史淵源:
      (一)起源於中國之中韓同形詞 / 25
     
     第一節 文化、社會與語言:借詞產生 / 25
      壹、 文化、社會與語言的關係 / 25
      一、文化、社會與語言之定義範圍 / 25
      二、文化、社會與語言的關係 / 26
      1.語言與文化關係之爭論 / 26
      2.文化、社會與語言之關係 / 28
      三、文化、社會與詞彙的關係 / 29
      貳、文化、社會接觸與借詞產生 / 30
      一、詞彙移借之特色 / 31
      1.社會文化交流之必然結果 / 31
      2.語言借用的非均衡性 / 33
      3.與文化優劣無關、與語言優劣勢有關 / 33
      二、借詞研究之意義 / 35
      參、漢語與韓語裡的借詞 / 37
      一、漢語裡的借詞現象 / 37
      1.漢語借詞的歷史探討 / 37
      2.從匈奴、西域借來的詞彙 / 39
      二、韓語裡的借詞現象 / 40
     
     第二節 中韓同形詞產生路徑:中韓社會接觸與借詞 / 44
     
      壹、韓國與漢字詞 / 44
      一、韓國漢字詞概念 / 44
      二、韓語基本詞與漢字詞 / 47
      三、韓語裡的漢字詞起源分類 / 49
      貳、起源於中國古典文獻之韓國漢字詞 / 50
      一、三國之漢字詞接受 / 53
      1.高句麗 / 53
      2.百濟 / 54
      3.新羅及統一新羅 / 55
      二、高麗之漢字使用 / 57
      三、朝鮮之漢字使用 / 57
      參、起源於中國白話語及現代漢語之韓國漢字詞 / 59
      一、白話語對高句麗、新羅、高麗之影響 / 60
      二、白話語及現代漢語對朝鮮之影響 / 61
     
     第三節 小結 / 63
     
     第三章 中韓兩國同形詞產生之原因與歷史淵源:
      (二)起源於佛教之中韓同形詞 / 65
     
     第一節 宗教傳播與語言 / 66
      壹、宗教與語言的關係 / 66
      一、宗教與語言的關係 / 66
      二、宗教語言的特色與宗教詞彙 / 69
      貳、宗教傳播與中韓同形詞 / 72
      一、漢文佛經的傳播與中韓同形詞 / 74
      二、聖經的翻譯與中韓同形詞 / 76
     
     第二節 中韓同形詞產生路徑:漢文佛經之傳播 / 79
      壹、佛教傳入中國 / 79
      一、佛經翻譯 / 79
      二、漢譯佛經詞彙的特色 / 81
      三、被漢語吸收之佛教詞彙 / 83
      貳、佛教傳入韓國 / 86
      一、漢文佛經的傳入與佛教的興盛 / 86
      二、韓國佛教詞彙之特色 / 87
      三、被韓語吸收之佛經詞彙 / 88
     
     第三節  小結 / 90
     第四章 中韓兩國同形詞產生之原因與歷史淵源:
      (三)起源於日本之中韓同形詞 / 91
     
     第一節 社會的變動與詞彙:新詞的產生與消失 / 91
      壹、社會與語言共變 / 92
      一、社會的變動與語言 / 92
      二、社會變動與詞彙產生及消失 / 94
      三、新詞誕生規律與命名的社會因素 / 95
      貳、近代社會變動與新詞產生:日本漢字詞 / 98
      一、日本創造漢字詞的歷史背景 / 101
      二、日本創造漢字詞的社會背景 / 103
      三、日本漢字詞的定義及特色 / 105
     
     第二節 社會需求與中韓同形同素詞(一):中國與近代日本借詞 / 108
      壹、漢語的日語借詞分類及情形 / 109
      貳、中國接受近代日本漢字詞的社會因素 / 113
      一、清政府派教育官員赴日考察 / 115
      二、大批赴日留學生 / 116
      三、翻譯日本書籍 / 116
      四、聘請日本教師任教 / 118
      參、中國接受近代日本漢字詞的語言因素 / 119
      一、音譯詞氾濫“洋涇濱”(pidgin)現象與意譯詞 / 119 
      二、以漢字為創詞之媒介 / 120
      三、合乎漢語詞法之近代日本造詞法 / 121
     
     第三節 社會的需求與中韓同形同素詞(二):韓國與近代日本漢字詞 / 121
      壹、韓國接受日本漢字詞的社會背景 / 121
      一、改革開放的前期 / 121
      二、日本殖民地與社會極需新詞 / 123
      三、日本漢字詞的擴散背景 / 124
      1. 先進學校的設立 / 125
      2.開化書籍的傳來及報紙雜誌創刊 / 125
      3.日本殖民時代日語政策 / 126
      貳、韓國接受日本漢字詞的語言因素 / 127
      一、漢字文化圈與韓國 / 127
      二、合乎漢語詞法之近代日本漢字詞 / 127
     
     第四節 中韓兩國引進日本漢字詞之差異 / 128
     
     第五節 小結 / 131
     
     第五章 中韓實用雙音節詞詞義比較分析:
      社會的變化與借詞的發展 /133
     
     第一節 中韓中韓實用雙音節詞分析:詞義、詞頻、起源分析 / 134
      壹、研究資料目錄及其步驟 / 134
      (一)詞義、詞頻、詞源分析參考資料 / 134
      (二)詞義、詞頻、詞源比較分析步驟 / 137
      貳、中韓同形詞詞義、詞頻、詞源分析 / 140
      一、中韓同形詞 / 140
      1. 同形同義詞 / 140
      2. 同形部分異義詞 / 141
      3. 同形異義詞 / 142
      二、中韓相關異形詞 / 146
      1. 部分異形同義詞:換字 / 146
      2. 部分異形同義詞:韓文加字 / 148
      3. 反序同義詞 / 149
      4. 異體字詞彙 / 150
     
     第二節 中韓同形詞分析結果:詞義演變、詞頻及詞源與中韓社會 / 152
      壹、中韓詞義演變與中韓社會 / 152
      一、中韓同形詞詞義演變:數值分析 / 152
      二、原因分析(一):詞義與社會之關係 / 154
      三、原因分析(二):不同社會不同詞義 / 155
      四、原因分析(三):中韓社會裡的詞義演變 / 157
       貳、中韓同形詞與詞頻及詞源與中韓社會之關係 / 159
      一、中韓同形詞與詞頻之關係 / 159
          1.數值分析(一) / 160
      2.數值分析(二) / 162
      3.原因分析(一) / 162
      4.數值分析(三) / 163
      5.原因分析(二) / 164
      二、中韓同形詞與詞源之關係 / 165
      1.數值分析(一):起源分類佔率數值 / 166
      2.數值分析(二):日本起源之同形詞 / 166
      3.原因分析(一):日本起源之同形詞 / 168
      4.數值分析(三):佛教與白話起源之同形詞 / 168
      5.原因分析(二):佛教起源之同形詞 / 169
      6.原因分析(三):白話起源之同形詞 / 170
      三、同形同義詞與詞頻、詞源之關係 / 170
      1.數值分析 / 172
      2.原因分析 / 173
     
     第三節 小結 / 173
     
     第六章 結論 / 175
     
      壹、研究成果 / 175
      一、從歷史研究中找出中韓同形詞產生的原因:
      文化、社會、詞彙與中韓同形詞 / 175
      二、從共時研究找出中韓同形詞:
      同形詞詞義比較與中韓兩國詞頻百分比比較分析 / 176
      三、找出歷史研究與共時研究之相關性 / 177
      貳、研究困難與後續展望 / 177
      一、語料範圍過於廣大 / 177
      二、缺乏既有的詞源研究 / 177
      三、語料選擇範圍限於雙音節詞 / 178
      四、將同形詞研究運用在華語或韓語對外教學 / 178
     
     
     
     參考圖表目錄 / ⅩⅠⅩ
     參考書目 / 181
     
     附錄 第五章表格補充 / 215
     【表5.5】中韓同形同義詞詞頻及詞源分析 / 215
     【表5.6】中韓同形部分異義詞詞頻及詞源分析 / 325
     【表5.7】中韓同形部分異義詞詞義比較分析 / 345
     【表5.8】中韓同形異義詞詞頻及詞源分析 / 421
     【表5.9】中韓同形異義詞詞義比較分析 / 427
     
     
     參考圖表目錄
     
     第二章
     
     【表2.1】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漢字文化普及年代表 / 42
     【表2.2】高麗、朝鮮漢字文化普及年代表 / 43
     【表2.3】韓國漢字詞內容分類表 / 49
     
     第三章
     
     【表3.1】近代中韓聖經翻譯比較表 / 77
     【表3.2】韓國鄉歌裡出現之佛教詞彙目錄 / 88
     
     第四章
     
     【表4.1】中日近代化比較年代表 / 104
     【表4.2】韓日兩國使用,但中國卻不使用的漢字詞 / 128
     【表4.3】中韓兩國沒接受的日製漢字詞 / 130
     【表4.4】中、日、韓三國都各異的漢字詞 / 131
     
     第五章
     
     【表5.1】中韓詞義、詞頻分析參考資料 / 134
     【表5.2】起源於中國(古典、佛教、白話)之詞彙詞源分析參考資料 / 135
     【表5.3】起源於日本之詞彙詞源分析參考資料 / 136
     【表5.4】延世大學辭典相關略稱說明表 / 138
     【表5.5】中韓同形同義詞詞頻及詞源分析 / 140、185
     【表5.6】中韓同形部分異義詞詞頻及詞源分析 / 141、295
     【表5.7】中韓同形部分異義詞詞義比較分析 / 142、315
     【表5.8】中韓同形異義詞詞頻及詞源分析 / 144、391
     【表5.9】中韓同形異義詞詞義比較分析 / 145、397
     【表5.10】中韓部分異形同義詞詞形與詞頻分析:換字 / 146
     【表5.11】中韓部分異形同義詞詞形與詞頻分析:韓文加字 / 148
     【表5.12】中韓部分異形同義詞詞形與詞頻分析:反序同義詞 / 148
     【表5.13】中韓部分異形同義詞詞形與詞頻分析:異體字詞彙 / 150
     【表5.14】中韓相關詞彙各項佔有率 / 152
     【表5.15】中韓詞形相關詞彙百分比比較圖 / 153
     【表5.16】台灣同形同義詞詞頻百分比分布圖 / 159
     【表5.17】韓國同形同義詞詞頻百分比分布圖 / 159
     【表5.18】台灣同形部分異義詞詞頻百分比分布圖 / 160
     【表5.19】韓國同形部分異義詞詞頻百分比分布圖 / 160
     【表5.20】台灣同形異義詞詞頻百分比分布圖 / 161
     【表5.21】韓國同形異義詞詞頻百分比分布圖 / 161
     【表5.22】中韓同形同義詞詞頻百分比大小比較表 / 162
     【表5.23】中韓同形同義詞詞頻百分比大小比較圖 / 164
     【表5.24】同形詞各個詞源總數與百分比 / 165
     【表5.25】同形詞起源佔有率百分比比較圖 / 166
     【表5.26】同形詞各個範圍裡的起源佔有率比較圖 / 167
     【表5.27】起源於日本之同形詞比率比較圖 / 167
     【表5.28】起源於中國之同形詞起源各項佔有率 / 168
     【表5.29】同形同義詞起源頻率分布數值表 / 171
     【表5.30】同形同義詞起源頻率分布圖 / 172
     【表5.31】起源於日本之同形同義詞頻率分布圖 / 17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151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韓國漢字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本漢字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借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詞彙比較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韓同形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詞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語言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詞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ino-Kore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ino-Japaneseen_US
dc.title (題名) 中韓漢語雙音節詞比較研究 : 以其使用頻率比較為主zh_TW
dc.title (題名)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Syllable Chinese words in Chinese and Kore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日文部分:以作者筆劃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e Sun Ee,《韓国の改革開放期において、日本の漢字が韓国の漢字に与えた影響: 『漢城旬報』を中心に》,漢城:誠信女子大學校日文科碩士學位論文,199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柳煙,〈中日詞彙對照研究:通用比率〉載《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東京:20,1979年,頁173-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澤有作,〈日本語教育政策を中心にして〉載《東京都立大學人文學報》,東京:第82號,197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稻葉繼雄,〈韓國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載《日本語教育》,東京:60號,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韓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代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權順圭,《漢字語語形成研究》,忠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笑聲,〈朝鮮語와漢字〉載《正音》,36期1940年12月,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卞光洙,〈對照言語學理論의흐름〉載《言語學研究史》,漢城:1991年8月,頁670-6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銳,〈朝鮮語漢字語彙와漢語語彙와의比較〉載《朝鮮語學》:第4期,19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相領,〈漢語詞彙和韓國語漢字詞彙的關係〉載《社會人文科學研究》,漢城:7期,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在敦、李JooYoung,〈現行高等學校中國語教科書語彙研究〉載《教科教育學研究》,漢城:3.1,1999年5月,頁244-2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成元慶,〈韓中兩國에서現用하는漢字語彙比較)〉載《省谷論叢》,漢城:8,1977年,10月,頁284-3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忠雨,〈教育用語彙의選定:經驗的方法에의한語彙選定의基準設定〉載《關大論文集》,1991年2月,頁131-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忠雨,〈中學校國語(1-1)語彙調查研究〉載《關大論文集》,1991年2月,頁165-1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麗)金富軾,《三國史記》,漢城:景仁文化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初刊本杜詩諺解에나타난漢字對譯語研究(1)〉載《江南大學校論文集》:32,1998年12月,頁91-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初刊本杜詩諺解에나타난漢字對譯語研究(2)〉載《江南大學校論文集》:33,1999年8月,頁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長鎬,〈우리말聖經과中國語聖經에使用된漢字語의比較研究〉載《三育大學校論文集》:27,1995年,頁125-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長鎬,〈漢字語를中心으로한中國語와우리말語彙比較研究〉載《三育大學校論文集》:28,1996年,頁267-2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相億,〈國語語彙目錄의形態、音韻論的構造研究:計量言語學的標準調查〉載《語學研究》:25.1,1989年,頁111-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相億,〈韓國語및漢字音의語彙擴散的變化研究〉載《人文論叢》:41,1999年9月,頁5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恩用,〈中國語가韓國語에미친影響〉載《HyoSung女子大學研究論文集》:67(707),1970年,頁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基文,〈近世中國語借用語에對하여〉載《亞細亞研究》:8.2,1965年,頁193-2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基百,〈三國時代佛教傳來와그社會的性格〉載《歷史學報》:6,1954年,頁128-2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庸周,〈日本語起源論과韓日語比較에對하여:基礎語彙의確率統計的研究를中心으로〉載《Seoul大學校師大論文》:21,1980年6月,頁71-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麗)一然,《三國遺史》,漢城:民族文化推薦會,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圭甲,〈中國의漢字教育〉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2,1999年6月,頁17-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智弘,〈우리말과漢語의比較研究:우리말이漢文에서받은影響과그對策〉載《師大論文集》:3,1976年12月,頁45-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成煥甲,〈漢字語代替現象에對한一攷(ㄴ)〉載《中央大人文學研究》,漢城:7-8,1980年,12月,頁105-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成煥甲,〈漢字語代替의樣相(ㅁ,ㅂ)〉載《中央大人文學研究》,漢城:26,1982年,10月,頁137-1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潤東,〈《朝鮮館譯語》聲目字音에對한研究〉載《語文學論叢》,漢城:60期1997年2月,頁141-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潤東,〈《朝鮮館譯語》漢字韻母音研究〉載《語文學論叢》,漢城:62期1998年1月,頁73-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潤東,〈《朝鮮館譯語》韓語初聲寫音에對하여〉載《語文學論叢》,漢城:64期1998年6月,頁63-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德春,〈韓國漢字語와中國語의對照에서나타나는構造的및意味的差異〉載《第五次國際韓國語教育學術大會》,漢城:1994年,頁2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在昭,〈韓國의漢字教育〉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2,1999年6月,頁125-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在箕,〈漢字의傳來와그起源的系譜〉載《김형규영수紀念論叢》,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 編,《世宗實錄》,京城:朝鮮印刷株式會社,193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在箕,〈國漢字混用의妥當性에關한研究〉載《冠嶽語文研究》,漢城:23,1988年,頁5-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在箕,〈漢字의受容의關한通時的研究〉載《國語學》,18: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車柱鎬,〈韓日漢字(語)의比較:日本常用漢字를中心으로〉載《釜山經商專門大論文集》,釜山:13,1993年12月,頁67-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語彙의成立過程〉載《國民大語文學論叢》,漢城:8,1989年2月,頁6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敏,〈開化期新生漢字語彙의系譜〉載《國民大語文學論叢》,漢城:17,1998年2月,頁21-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敏,〈‘器械’에서‘機械’가되기까지〉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4,1999年12月,頁131-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興圭,〈國語生活의漢字使用頻度研究〉載《새國語生活》,漢城:9.1,1999年4月,頁17-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永鎮,〈特異한漢字表記에對하여〉載《大田大社會人文科學論叢》,大田:17,1992年9月,頁7-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芳漢,〈歷史比較言語學의어제와오늘〉載《言語學研究史》,漢城:1991年8月,頁562-5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東錫、李圭甲、康惠根,〈統一新羅以前의漢字에對한研究〉載《中國語文學論集》,漢城:10,1998年8月,頁299-3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韓國漢字詞與相關語言學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珠,〈韓中에있어서同形漢字語의對照比較研究〉載《京畿大學校論文集》:40.1,1997年,頁137-156 俞昌均,〈韓國의漢字問題〉載《새國語生活》,漢城:1.4,1991年12月,頁73-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命相,〈臺灣과大陸間의常用語彙의比較研究〉載《人文論叢》:10,1998年2月,頁243-2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豐鉉,〈中國語借用語에있어서直接接用間接接用의問題에對하여〉載《李崇寧博士頌壽紀念論叢》,漢城: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廣祐,〈中世語文獻에나타난純우리말과漢字對譯語研究(2)〉載《仁荷大學校人文科學研究所論文集》,漢城:9,1983年9月,頁5-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都守熙,〈漢字借用表記의轉化에對하여〉載《韓南語文學》:13,1987年6月,頁613-6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惠根,〈韓中共用漢字語中의異義語研究〉載《中國人文科學》,韓國:14,199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惠根,〈漢字語와中國語彙에對한比較研究〉載《亞西亞地域研究》,韓國: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範勳,〈漢字借用表記方式의階段的發展에對하여〉載《清州女師大論文集》,清州:7期1978年7月,頁133-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璧,〈中韓兩國語語彙比較研究〉載《延世말》,漢城:19期,1994年,頁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曙野,〈中韓日三國現行漢字詞的對應關係〉載《韓國外大中國研究》,漢城:22期1998年12月,頁187-199 鄭基燁 ,〈漢字의韓國音과中國音과의比較研究〉載《中國研究》,漢城:2期1976年,頁47-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甲、翻譯本:以初版年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大圭,〈한글과漢字의使用比率의變化:日刊新聞(1948-1988)을中心으로〉載《梅芝論叢》:5,1998年,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卞光洙,〈對照言語學理論의흐름〉載《言語學研究史》,漢城:1991年8月,頁670-6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詞頻資料及參考工具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詞頻參考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興圭、姜ByumMo, 《韓國語形態素및語彙使用頻度의分析》, 漢城: 高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院,2000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詞義參考資料:辭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以初版年度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甲、網路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oSan大百科全書》:http://kr.encycl.yahoo.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oSan東亞國語辭典》:http://kr.kordic.yahoo.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倉石武四著、金鍾五譯,《漢字의運命》,漢城:正音社,1974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延世大學韓國語辭典》(2000年版):http://clid.yonsei.ac.kr:8000/dic/defaul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乙、印刷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進明中韓辭典》,漢城:進明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韓大字典》,漢城:民眾書林,1997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進明韓中辭典》,漢城:進明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代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慎,《說文解字敘》,北京:中華書局,1963,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潤,《翻譯名義集》,台北:新文豐,197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鎌田茂雄著、申賢淑譯,《韓國佛教史》,漢城:民族社,198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舊唐書》,台北:中華書局,1965,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通志略》,台北:中華書局,1965,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華,《博物志》,台北:中華書局,1967,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詞彙相關語言學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甲、翻譯本:以年度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薩丕爾,《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Language – An Introduction to Study of Speech,1921》,第九章,《語言怎樣交互影響》,陸卓元譯、陸志韋校中文本,197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實藤惠秀 著,譚汝謙、林啟彥 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C.F.霍凱特 著,索振羽、葉蜚聲 譯,《現代語言學教程》(上,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羅傑瑞 著,張惠英 譯,《漢語概說》,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香阪順一 著,江藍生、白維國 譯,《白話語彙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Jerry Norman著,全廣鎮譯,《J.Norman中國言語學總論》,漢城:東文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簡•愛切生 著,徐家禎 譯,《語言的變化:進步還是退步》,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意]馬西尼 著,黃河清 譯,《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王士元 著,石 鋒 等譯,《語言的探索: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選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威廉•憑•洪堡特 著、姚小平,《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乙、專書:以作者筆劃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力,《漢語詞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俊、郭秋雯《韓國語語言學概論》,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師鐸,《國語詞彙學構詞篇》,台北:益智書局,1976年9月,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寧、鄒曉麗主編,《詞彙應用通則》,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小龍,《中國句型文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小龍,《語言的文化闡釋》,上海:知識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有為,《異文化的使者:外來詞》,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鋒,《漢語研究在海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公芝,《現代漢語》,北京:華文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文俊,《人類語言學論題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必興、胡家賜、段德森,《同義詞辨析》,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延福 主編,《國外語言學通觀(上)》,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星,《漢語詞義簡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乙、專書:以作者筆劃為排列順序(同一個作者的專書以初版年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起民、田雨華、劉勝蘭,《中國當代新詞語的來龍去脈》,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得春,《朝鮮語語彙史》,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88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得春,《漢朝語言文字關係史》,吉林: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福義 主編,《文化語言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月 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端玫,《成語與佛教》,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向熹 編,《簡明漢語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向熹 編,《簡明漢語史(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敬敏 主編、史有為 審訂,《文化語言學中國潮》,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學知,《漢字三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學知,《漢字世界語發凡》,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BS韓國語研究會,《放送語言變遷史》,漢城:韓國放送公社,198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人民出版社,196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山,《現代語言學的歷史與現狀》,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光慶、劉 璋,《漢語與中國新文化啟蒙》,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杏光,《詞彙語義和計算語言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祖謨,《漢語詞彙研究史鋼》,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於根元,《語言應用論集》,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於根元,《世紀之交的應用語言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連通,《詞語評改300例》,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漢銘,《新詞語.社會.文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文化研究院編,《韓國佛教史》,漢城:中央出版局,197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 薦,《漢語詞彙研究史綱》,北京: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 薦,《詞彙學問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戰坤,《詞彙》,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良明,《詞義和釋義》,北京: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明揚 主編,《詞類問題考察》,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 熙,《中國社會語言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維張、劉富華,《語言學概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錦桴,《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曉清,《外來語》,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汝東,《語言倫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林、崔建,《韓朝語對比和常見偏誤分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守綱,《古代漢語詞義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名凱,《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名凱、石安石 主編,《語言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3月,初版,1987年3月,重排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廷湘、李慧宇,《中國新文化思想史鋼》,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長江,《符號與神聖世界的建構:宗教語言學導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松岑,《語言變異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廣東:1999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名凱、劉正埮,《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保亞,《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社會語言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語言學論著(卷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甲洙,《國語의表現과醇化論》,漢城:志學社,198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語言學論著(卷二)》,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語言學論著(卷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劄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11月,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時儀,《古白話詞彙研究論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國慶,《現代漢語詞彙系統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瓊瑩,《清季留學政策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學良、瞿靄堂、黃布凡、羅美珍、王遠新 著《普通語言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永華 主編,《詞彙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餘龍,《對比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光麟,《韓國開化史研究》,漢城:一潮閣,1969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奉春,《朝漢語語彙對比》,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奉春主編,《朝鮮語和漢語關系調查》,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威漢,《二十世紀的漢語詞彙學》,山西:書海出版社,2000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專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重印本:1989年,共12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羲秀,《朝鮮漢字音研究》: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曉虹,《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藝玲、鄭振峰、趙學清,《詞彙應用通則》,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永言,《詞彙學簡論》,湖北: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1(獨立新聞篇篇)》,漢城:博而精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永言,《語文學論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永新,〈漢外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兼評漢外語言對比的若干論著〉載《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二期,頁47-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艷 主編,《詞語集釋:高中語文》,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延池,《漢語詞法句法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先擢,《漢字文化漫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憑志偉,《現代術語學》,台北: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1997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沛榮 編,《當前語文問題論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起旺、王順洪,《漢外語言對比語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一潮閣,1999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清常,《語言學論文集(續集)》,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2(新小說篇)》,漢城:瑞光學術資料社,1994年10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台北:書林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紹麒,《漢語流俗詞源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鑫,《中外語言文化漫議》,北京:話語教學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樹人,《語言學論文索引1994》,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興權,《朝鮮語、漢語、日語現代詞彙及異變的對比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人從,《韓語語法》,台北:楊人從,1991年10月,修訂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沖天,《漢語史簡論》,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琳,《漢語詞彙與華夏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國語漢字詞彙論》,漢城:博而精出版社,1995年4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頋嘉祖、陸 昇,《語言與文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德峰,《漢語與文化交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紹愚,《近代韓語研究概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全集》第6卷,廈門:魯迅全集出版社,193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全集》第9卷,廈門:魯迅全集出版社,193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揚平,《漢字在日本》,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濮之珍,《中國語言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 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3(教科書、新聞篇)》,漢城:博而精出版社,1996年9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瞿立鶴,《清末留學教育》,台北:三民書局,1973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正堅,《詞義引申導論》,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常培,《語言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5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培成,《現代雙字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新春,《漢語詞義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新春,《漢語詞義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新春,《當代中國詞彙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釋東初,《中日佛教交通史》,台北:華岡文華書局,1970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論文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開化期國語語彙資料集4(雜誌篇)》,漢城:瑞光學術資料社,1997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論文集:以年度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福祥編,《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民、譚志明 主編 《語言文化多學科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民、譚志明,《語言與文化多學科研究:第三屆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彙學新研究:首屆全國現代漢語詞彙學術討論會選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語言學論叢(第二十二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論叢》編輯部 編,《東方語言文化論叢(第19卷)》,北京: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學位論文:以作者筆劃為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庸周,《韓國漢字語에關한研究》,漢城:三英社,197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甘瑞瑗,《韓漢字詞和中漢語詞在意義與形式之間的對比研究》,韓國忠南:忠南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英月,《中韓韓字應用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四川:四川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珠和,《漢語和韓語同形詞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昭慧,《現代漢語新詞語料的整理與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奇化龍,《韓國漢語教學中的詞彙教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永怡,《從宗教語言的特質看路加福音第十六章》,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斐絢,《臺灣當代國語新詞探微》,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秀美,《韓國漢字詞在韓國學生選用漢語詞彙上的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論文:以作者筆劃為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君明,〈淺談如何將文化因素溶入漢語詞彙教學中〉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上冊,台北:2000年,頁149-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基文、姜信沆、金完鎮、安秉禧、南基心、李翊燮、李相億,《韓國語文의諸問題》,漢城:一志社,1983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君明,〈文化因素溶入課程之設計構想〉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上冊,台北:1998年,頁256-2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大生,〈語文詞典中拜客詞彙的注釋問題〉載《中國語文》,北京:1982年6期,頁451-4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林,〈日漢語詞彙比較的意義及其範圍〉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44-1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達,〈現代漢語中從日語借來的詞彙〉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2期,頁90-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達,〈從構詞法上辨別不料日語借詞〉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9期,頁442-4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仇志群、[荷蘭]範登堡,〈台灣語言現狀的初步研究〉載《中國語文》,北京:1994年第4期,頁254-2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仇志群,〈從早期外漢詞典看現代漢語詞彙的發展〉載《中國語文》,北京:1996年第6期,頁422-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珏,〈漢語中日語借詞散論〉載《漢語研究論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頁220-2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紅,〈有關外來語的評判與思考〉載《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版),陜西:1998年第27卷,頁73-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 紅,〈正確對待流行語中的借詞〉載《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年第1期,頁101-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基百,《韓國史新論》,漢城:一志社,1983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姜梅,〈文化、心理因素及其他:試談面向日、韓留學生的對外韓語教學〉載《漢語言文化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41-2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琪,〈從華文談起:海峽兩岸國語(1)對比〉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423-4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順洪,〈中日漢字異同及其對日本人學習漢語之影響〉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順洪,〈漢日同形詞給日本人學習漢語造成的誤區〉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18-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順洪,〈日本人學習漢語的優勢、劣勢及改進對日本留學生漢語教學之構想〉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183-1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斌庸、方世增,〈詞頻統計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37-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斌庸,〈漢語語素的定量研究〉載《中國語文》,北京:1984年第5期,頁338-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遠明,〈《辭源》訂誤四則〉載《中國語文》,北京:1994年第4期,頁309-3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鳳陽,〈詞的使用率和字的分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84年第5期,頁383-3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輔世,〈少數民族字中漢語借詞問題〉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7期,頁335-3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敏鎬,《韓國開化期小說의史的研究》,漢城:一志社,197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小龍,〈訓詁--中國文化闡釋的前沿〉,載《讀書》:1988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有為,〈從日本看漢字和漢文〉載《華文世界》,台北:1993年6月 頁30-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安石,〈關於詞義與概念〉載《中國語文》,北京:1961年第8期,頁35-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定果,〈從日語中的漢語詞彙看漢語對日語的影響〉載《語言研究》,1983年第1期,頁223-2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民,〈五四以來漢語詞彙的一些變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第4期,頁170-1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申,〈元曲詞語今證〉載《中國語文》,北京:1983年第5期,頁385-3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行健,〈現代漢語方言詞語的研究與近代漢語詞語的考釋〉載《中國語文》,北京:1987年第3期,頁183-1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英月,〈韓國漢字音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的比較〉載《漢語學習》:2000年第4期,頁29-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英月,〈漢語水平詞彙等級大綱中的中韓同形詞比較研究〉載《漢語學習》:1996年第5期,頁3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軍〈漢族與朝鮮族夫妻稱呼的對比分析〉,吉林:載《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頁101-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在箕,《國語語彙論》,漢城:集文堂,2000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姜梅,〈文化、心理因素及其他:試談面向日、韓留學生的對外韓語教學〉,《漢語言文化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41-2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基文,〈有關韓國語和中國語的接觸〉載《韓國學報》,台北:1991年6月,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榮,〈漢字的演變與漢字的將來〉載《中國語文》,北京:1986年第5期,頁321-3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曲 維,〈中日同形詞的比較研究〉載《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遼寧:1995年第6期,頁34-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學良,〈漢語外語比較研究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3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曲翰章,〈“文化”一詞的演化〉載《中國語言學報》,1997年8月,頁71-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 平,〈中日近代漢字改革運動對比研究〉,北京:載《日本學刊》,1996年第4期,頁112-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孟韶,〈方言中遺留的日語語詞〉載《中國語文》,北京1981年第6期,頁38-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叔湘,〈南北超人名與佛教〉載《中國語文》,北京:1988年第4期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春燕,〈韓國語縮略詞的若干問題〉載《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11月,頁58-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在箕,《國語語彙論新講》,漢城:太學社,2000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華珍,〈漢日語言對比的訓詁學研究〉,杭州:載《杭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頁14-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奚強,〈韓國學生漢語語法偏誤分析〉載《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第2期,頁95-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敬敏,〈關於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反思〉載《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志 鋒,〈韓文中摻雜的漢字〉載《綜合月刊》,1975年第1期,頁116-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學知,〈漢字的價值〉載《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台北:1973年第12期,頁9-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學知,〈漢字作為「國際通語」的有利條件〉載《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台北:1978年第4期,頁3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錫倫,〈表現民族文化的語言形式:文化語言學初探〉載《語文建設》:1987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 (上)〉載《臺灣風物》,台北:1987年3月,頁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 (下)〉載《臺灣風物》,台北:1987年12月,頁53-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占坤、王 勤、程垂成,〈十年來漢語詞彙的發展和演變:迎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週年〉載《中國語文》,北京:1959年7期,頁301-3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Seng-Joo,《韓國語의歷史》,漢城:大韓教科書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昌詩,〈中國語言中的詞彙〉載《中國文化月刊》,台北:1980年5月,頁57-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頁11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娟娟,〈試論日語外來語的本土化〉載《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廈門:1997年第三期,頁93-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相根,〈在韓國華語文教學概況〉,《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台北:頁339-3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致君,〈漢語中的日語借形詞〉載《大陸雜誌》,台北:1995年10月,頁165-1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婉窈,〈臺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載《新史學》,台北:1997年6月,頁113-1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家寧,〈論兩岸新詞的衍生和孶乳〉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407-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家寧,〈論兩岸外來詞的翻譯問題〉載《華文世界》,台北:81,1996年9月,頁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家寧,〈台灣校園新詞的發展和對教學的影響〉載《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156-1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時龍,〈朝鮮語中處理外來界詞的一些經驗〉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6月,頁262-2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芳漢,《歷史比較語言學》,漢城:民音社,198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幸曼玲,〈外國人在臺灣學習中文及使用中文之情景分析〉載《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教材教法組》,台北:頁351-3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珠,〈漢字語在韓語種的運用與發展〉載《文化密碼—語言解碼:第九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7月,頁173-2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達甫,〈行業語和外來語的規範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56年9月,頁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熙吾,〈漢語中的雙音詞(上)〉載《中國語文》,北京:1954年10月,頁2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熙吾,〈漢語中的雙音詞(下)〉載《中國語文》,北京:1954年11月,頁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聖雄,〈由詞彙的移借現象論中國語文的一種特質〉,《國文學報》,17,1988年6月,頁233-2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榮松,〈漢語詞彙學與詞彙教學〉載《華文世界》,台北:74,1994年12月,頁7-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榮松,〈海峽兩岸新詞的比較分析〉載《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理論與分析篇(上)》,台北:頁215-2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榮松,〈論兩岸新詞彙差異中的反向拉力〉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頁371-3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 薦,〈漢語外來詞成分譯借方式之我見〉載《語文教育學院學報》,香港:1991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煐泰、禹貞相,《韓國佛教史》,漢城:新興出版社,196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 曦,〈從一種統計看漢語詞彙〉載《中國語文》,北京:1954年第4期,頁15-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奇化龍,〈中韓同形詞正負遷移初探〉載《漢語學習》:2000年第1期,頁46-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致君,〈漢語中的日語借形詞〉載《大陸雜誌》,台北:第91卷第4期,頁165-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建一,〈現代漢語字頻測定及分析〉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7-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良明,〈詞的多義性跟詞義演變的關係和區別〉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5期,頁241-2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良明,〈關於詞義演變的兩個問題〉載《中國語文》,北京:1961年3期,頁23-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忠鑫,〈中日漢字詞比較研究〉載《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幾:語文分析組》,台北:頁551-5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忠鑫,〈常用詞語尋源〉載《中國語文》,北京:1997年第6期,頁443-4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修德建,〈關於中日語研吸收外來詞的對比研究:以現代漢語和日語為主〉:載《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5年第1期,頁46-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水金譯,〈日本語文的起源和漢字的淵源〉載《大學雜誌》,1976年6月,頁54-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智衡,《漢字傳來以前時期의韓國語와中國語와의比較》,漢城:博而精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心丹,〈日語、漢語詞詞素的位置顛倒〉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23-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考,〈論漢語詞彙的發展與漢民族歷史文化的變遷〉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吉林:1994年第3期,頁86-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冰洪傑,〈中日文“同形詞”的誤譯問題〉載《外國問題研究》:1994年第4期,頁49-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民,〈從我國語言實際出發研究社會語言學〉載《中國語文》,北京:1988年第2期,頁113-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建宏,〈漢語詞彙和韓國語漢字詞的對比研究〉,遼寧:載《遼寧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頁107-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紀瀅,〈詞彙的產生與使用〉載《中國語文》:33:5,1973年10月,頁26-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社會語言學的興起、生長和發展前景〉載《中國語文》,北京:1982年第5期,頁321-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從現代漢語幾個用例[模型]分析語言交際的最大信息量和最佳效能:一個社會語言學者之劄記〉載《中國語文》,北京:1983年第5期,頁321-3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語言與社會〉載《中國語文天地》:198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原,〈在文化背景接觸下進行的語言接觸〉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73-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鍾學,《韓國語基礎語彙論》,漢城:博而精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植藩,〈朝鮮語中的漢字詞〉載《中國語文》,北京:1964年第5期,頁392-4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紫緞,〈談語言對比〉,泉州:載《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頁98-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吉元,〈朝鮮族朱河龍一家五代人的單、雙、三語情況調查〉載《中國語文》,北京:1983年第6期,頁439-4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戚雨村,〈詞的借用和語言的融合〉載《中國語文》,北京:1959年2月,頁51-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南松,〈漢語外來詞和漢文化〉載《煙台師院學報》:第4期,頁92-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信華,〈評《五四以來漢語書面語的變遷和發展》〉載《中國語文》,北京:1961年2月,頁4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來順,〈關於中日漢字詞的差異及其交流〉載《外語研究》:1994年第三期,頁37-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高渝,〈我國90年代漢外語言對比研究述略〉,北京:載《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6期,頁47-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閆雪雯,〈中日兩國外來語借用方式的比較〉載《錦州師院學報》,1994年第1期,頁87-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 璧,〈韓國選定教育用基礎漢字〉載《文藝復興》,台北:1973年4月,頁50-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鍾澤,《國語語彙論》,漢城:塔出版社,1993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璧,〈中韓詞彙比較研究〉載《延世大東方學志》,漢城:1990年10月,頁309-3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璧,〈中日文詞彙對韓文之影響〉載《延世大東方學志》,漢城:1996年6月,頁293-3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永言,〈詞義演變二例:漢語詞彙史雜記〉載《中國語文》,北京:1960年1月,頁33-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永言、汪維輝,〈關於漢語詞彙史研究的一點思考〉載《中國語文》,北京:1995年第6期,頁401-4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永新,〈漢外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兼評漢外語言對比的若干論著〉載《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2期,頁47-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鈕先銘,〈日本文字與漢字之關係〉載《中國與日本》,台北:1976年3月,頁13-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廷池,〈新詞創造與漢語詞法 (上)〉載《大陸雜誌》,台北:1978年4月,頁149-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廷池,〈新詞創造與漢語詞法 (下)〉載《大陸雜誌》,台北:1978年5月,頁219-2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雨江,〈跨文化的對比語言學淺論〉,雲南: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頁85-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貞姬,〈《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中的漢字與韓國教育用漢字構詞能力的比較〉載《漢語學習》,2000年1期,頁5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允台,《韓國基督教史Ⅳ:李樹廷篇》,漢城:惠宣文化社,198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崇義 ,〈中、韓雙音節漢字詞之同素反序現象〉載《韓國研究》,台北:1989年,頁156-1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鑫,〈第三次浪潮:外來詞引進和規範當議〉載《語言文字應用》1993年第9期,頁76-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會森,〈對比語言學問題〉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5-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纕,《朝鮮古代使用漢文的情況及其影響》載《朝鮮學論文集》第一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德明,〈華語文常用詞彙頻率等級統整研究〉載《華文世界》,台北:85,1997年9月, 頁1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德明,〈漢語詞彙頻率研究〉載《第四屆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教材教法組》,台北:頁361--3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 璧,〈中日文詞彙對韓文之影響〉載《延世大東方學志》,漢城:1996年6月,頁293-3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雙棣,〈王力對漢語詞彙研究的重要貢獻〉載《外大語文論叢》,漢城:1995年12月,頁373-3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應德,〈現代漢語中能有這麼多日語借詞嗎?〉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6月,頁2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麗,〈語言對比分析與外語教學〉載《外語與外語教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大連:1996年增刊,頁29-30,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允玉,《類義語彙編》,漢城:成均館大中語中文科,1999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人從,〈韓國漢字音之誤讀〉載《韓國學報》,台北:1989年5月,頁240-2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人從,〈《朝鮮館譯語》對譯音研究〉載《華岡外語學報復刊號》,台北:1994年5月,頁61-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人從,〈漢字在韓日語中的特殊用法:兼論李寧熙日語原自韓語說〉:載《韓國研究》,台北:1994年第十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永光,〈簡論現代漢語詞彙的發展〉載《天津師大學報》,天津:1998年第3期,頁63-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逢甫,〈臺式日語與臺灣國語--百年來在臺灣發生的兩個語言接觸實例〉載《漢學研究》,台北:36特刊2000年12月,頁273-2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泰河,〈韓國的(華文.中國語)教育現況及展望〉載《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華文學校教學組》,台北:頁139-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振蘭,〈詞的時代色彩初探〉,《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板》,濟南:第3期,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靳學軍,〈現代漢語中日語借詞的產生及傳入〉載《山西農業大學學報》,山西::1998年第2期,頁177-1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 聲,〈關於漢字在日本〉載《中華國學》,台北:1977年5月,頁34-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覺勇,〈中、日、韓雙語/雙文化課程教材的發展〉載《第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言討會論文集:教材教法組》,台北:頁591-6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信沆,〈西歐文明의流入과國語生活의變化〉載《西歐文明와西洋文化》,漢城:成均館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之東,〈朝鮮的文字改革〉載《中國語文》,北京:1956年7月,頁23-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元滿,〈從漢語日語吸收外來詞彙的情況看中日兩國交流〉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37-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永新,〈漢外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兼評漢外語言對比的若干論著〉,北京:載《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2期,頁47-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兆祐,〈淺論「外來語」〉載《國文天地》,台北:1987年6月,頁39-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秀玲,〈韓國留學生漢語語篇指稱現象考察〉載《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4期,頁77-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建民,〈中日兩國的吸收歐洲文化及其“近代化”〉載《複旦學報》,上海:1990年2期,頁107-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述譜,〈試論詞彙的比較研究〉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37-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振生,〈漢字與中日文化易位〉載《漢字文化》:1996第2期,頁16-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奠,〈談現代漢語中的“日語詞彙”〉載《中國語文》,北京:1958年2月,頁94-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紹愚,〈詞義地發展和變化〉載《語文研究》,北京:1985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玲愛,《漢字學講義》,漢城:TONGNAMU出版社,1995年,初版,1997年,重排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紹愚,〈關於漢語詞彙系統及發展變化的幾點想法〉載《中國語文》,北京:1989年第1期,頁45-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學敏,〈佛典與漢語詞彙的發展〉載《神州學人》: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錦文,〈現代漢語中日語借詞分類研究〉,《漢語言文化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12月,頁72-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澤先,〈從科學新名詞的翻譯看漢字的缺點〉載《中國語文》,北京:1953年8月,頁9-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澤先,〈略談漢字在日本的整理和簡化〉載《中國語文》,北京:1955年9月,頁3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樂東甫,〈詞義釋義商兌〉載《中國語文》,北京:1984年第1期,頁58-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樂恕人,〈日本人用「漢字」的趣味〉載《自由談》:1980年9月,頁4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水源,〈日人哭思尋回漢字的教養〉載《中國語文》:1981年6月,頁5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淑美,〈從詞彙談如何改正「臺灣國語」〉載《國教輔導》,:17.3,1978年1月,頁1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穆 超,〈日本語文和中國語文的關係〉載《新動力》:1973年1月,頁19-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國語文教育研究會,《한글과漢字:國字論의바른길》,漢城:一潮閣,1997年1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兆琥,〈外來學術名詞應在甚麼原則上統一起來〉載《中國語文》,北京:1953年8月,頁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金智,〈台灣和大陸詞語差異的原因、模式及其對策〉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200-2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雲飛,〈日韓語言中的漢語〉載《中國語文》:1981年6月,頁9-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在均,〈同形同異同素詞在漢語漢語中的詞義表現〉:載《漢語學習》,1999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在均,〈漢韓親屬稱謂中敬、謙稱的對比〉:載《漢語學習》,2000年第1期,頁27-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信子,〈韓國漢字詞彙與漢語詞彙的比較〉載《對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北京:1999年5月,頁66-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 勵,〈漢字文化圈的書同文問題〉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6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啟華,〈一門新興的語言學分科:對比語言學〉載《對比語言學論文集》,北京:1992年5月,頁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千炎〈社會用語研究芻議〉載《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北京:1995年1月,頁154-1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語料資料及參考工具書:以初版年度為排列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論文類:以作者筆劃為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詞頻參考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八十七年口語語料調查報告書》,台北:教育部,1999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詞義參考資料:辭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甲、網路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1998年4月版〕:http://140.111.1.22/mandr/clc/dic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乙、印刷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名凱、劉正埮《現代漢語外來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文漢字讀音速查小辭典》,台北:旺文社,1997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語語法修辭詞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 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辭源》,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 7月,初版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戴維。克□斯特爾 主編,方 立等共譯,《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2年 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語言文字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台北:國語日報社出版,2000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克全,《韓中漢字語에關한比較研究:現代國語를中心으로》,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佑晉,《韓中實用漢字語彙比較研究》,慶星大學校中語中文科,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孝淑,《韓中同形異意語의對照研究》,韓國外國語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 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孟烈,《韓日漢字語의比較研究:發音、語形및語意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均轍,《韓日漢字에對한考察:國字를中心으로》,漢陽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英燮,《國語漢字語의起源的系譜研究:現用漢字를中心으로》,成均館大學國語國文科博士學位論文,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海慈,《韓國漢字語와中國語의對照研究》,京畿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成進淑,《韓日兩國語의複合語에構造에關한研究》,慶尚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基雅,《中國語語彙와韓國語漢字語彙의比較研究:高等學校中國語教科書를中心으로》,仁何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勝振,《日本語에있어漢語의變遷과和製漢語에關한研究》,中央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成煥甲,《固有語의漢字語代替에關한研究》,中央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蓮花,《中國朝鮮語意味變化의原因研究:中國語影響을中心》,SEOUL市立大學校大學院碩士論文,199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載馥,《韓日同形二字漢字異義語의考察》,韓國外國語大學校日本語科碩士論文,198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贊旭,《開化期漢文聖書의翻譯文學的研究》,弘益大學校教育大學院漢文教育碩士論文,19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上賢一,《韓日漢字語彙의比較研究:系譜別漢字語彙의意味를中心으로》,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大學院碩士論文,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順康,《漢字借用體系에對한考察》,圓光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7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佐藤淳一,《韓國語漢字語形態素의意味派生研究》,高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大學院碩士論文,2000年?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近藤康明,《韓國語에受容된日本語語彙構造의類型研究:生活用語를中心으로》,湖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大學院碩士論文,: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飯田綾織,《韓日同形異義漢字語攷》,全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成敏,《大陸‘普通話’와台灣‘國語’의異質化現象에對한研究》,慶星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承坤,《韓國佛教語研究》,慶熙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7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尚植,《漢語에나타나는日本製漢字語彙研究》,濟州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惠順,《韓中日外來語研究》,慶南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ChangKu,《韓日漢字語彙의對照分析과教育的接近》,慶喜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琦慧,《韓中同形漢字語彙에對한比較考察》,全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禧善,《韓日漢字語比較研究》,中央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鎮浩,《現代中國語의同素詞研究》,成均館大學中語中文科博士論文,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春梅,《韓國語素倒置漢字語의生成과그意味》,高麗大學校大學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MyungKuan,《現代傳教에있어서聖經翻譯傳教의重要性그影響》,長老會神學達學校神學大學院碩士論文,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喆基,《佛教語彙研究:借用上의類型을中心으로》,中央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京仁,《韓中同素逆順語研究》,韓國外國大學校中國語科碩士論文,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來完,《台灣國語와大陸普通話의對照研究》,京畿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維珍,《現代漢語外來詞의譯音研究》,仁何大學校中國學科碩士論文,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元基,《漢字複合語의結合形態와意味에關한考察:純우리말과의比較를中心으로》,仁何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8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金丹,《現代中國語와韓國漢字語의對比研究》,成均館大學校中語中文系碩士論文,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閔丙俊,《解放以後文字政策研究:漢字問題를中心으로》,仁何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崇義,《韓中漢字語의變遷에關한比較研究》,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8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靖雅,《中韓韓字語彙形態와意味의異質化比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世用,《漢字語에서改鑄된歸化語研究:15世紀以後의朝鮮漢字音과中國中原音으로書寫된漢字語를中心으로》,漢陽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博士,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石鎬,《韓日兩國語에서의同一漢字語意味差에關한考察》,啟明大學校校日語日文學科碩士論文,19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旼泳,《國語漢字語의單語形成研究》,忠南大學校國語國文科博士論文,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昌錫,《韓日漢字語의比較研究:意味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日語日文科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連康,《韓國漢字語에對하여:十五世紀正音文獻에쓰인二字漢字語中心으로》,成均館大學院國語國文系碩士論文, 197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恩惠,《韓中漢字語의異質化研究 》,梨花女子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泰龍,《日本語의漢字에對한音訓研究:常用漢字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9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鎮杰,《韓國漢字語形成과그類型에對한研究》,中央大學校中語中文科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明姬,《漢字語의語彙形態論的特性에關한研究》,SEOUL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199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海林,《韓中日漢字語彙比較研究:開化期新語와新用語를中心으로》,建國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橫善德郎,《韓日漢字語彙의比較研究:日本語系漢字語彙를中心으로》,江原大學校國語國文科碩士論文,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聖旭,《韓國外來語의歷史性과實態에關한研究》,延世大學校教育大學院碩士論文,1976年11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