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高明<br>王夢鷗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br>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羅宗濤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羅宗濤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71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九月-2009 17:00:36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九月-2009 17:00:36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九月-2009 17:00:36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N000000010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06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60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緒論:說明撰寫本論文之動機,及其研究之方法,步驟。 第一章題材考:采演述佛經故事之變文二十篇,併為十五節,一一說明其有關之題材 ;又考講經文之引經,別為一節。 第二章用韻考:分平、上去、入三節、平聲復分為:一、支脂之微齊、皆灰咍佳,二 、歌戈麻、魚虞模、尤候幽、蕭宵肴豪,三、東各鍾、江陽唐、庚耕清青、蒸登,四 、真諄臻文欣魂痕、元寒桓山刪先仙,五、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等部。 第三章語體考 第四章儀式考 第五章時代考 第六章時餘論 本論文綜結十六心得: 講經變文乃自佛經轉變而來;而今既自佛經探其題材所自;則變文之如何「轉變」, 可以不而喻。此其一。 變文率為當日通俗之言語;而寫卷復甚潦草。且多訛誤殘缺。讀之不色免窒礙難通。 故先詳考其題材,而挈其綱領,俾其大意不至過差。此其二。 變文多有內容近似,而表現之方式頗有出入者;自其運用題材之方法則可覯察變文發 展之軌述。此其三。 變文寫卷或有中斷割裂,或抄錄時,以之分段雜廁於其經卷間隙中者;若不詳考其題 材,則必致忽略其間關係;倘但取其斷中片,殆無以明其究竟。此四。 寫卷或首尾殘缺、致原題亡佚莫可究詰,前修或未審察,遽為擬題;而後人以訛傳訛 ,乃至是非混。淆今則匡正其失。此其五。 茲篇考變文之用韻,則其時韻部之分合,大略可見 韻部既明,乃可施於變文之校勘│其為韻腳,固無待言;即一般別字,亦可據其韻部 考得其本字。此其七。 變文用韻之概況既明;若參證語音史上其他資料,則其流行之時代與地域,概略可知 。此其八。 茲篇詳考變文中語體詞彙,既有助於變文之研讀;且可據以了解唐五代語言之實況。 茲蓋為其發★。此其九。 變文多當時通俗語言出之,其尤俗者,千載之下,已難明其所指,是亦研讀變文之障 礙。 前人之論俗講儀式,率取其局部,引申推論;而後學蔑由據以觀其大略。茲則一以貫 之而備述原委。此其十一。 茲篇於聽眾之成分,開講之時間、場所、所獲財利、尼講數逆月,靡不考察。蓋有助 於了解俗講之流布發展也。此其十二。 變文於文學發展史上極具價值,今既考明各篇之時代,其價值或可有發揮。此其十三 。 變文之發生,昔人多有推論,茲則易其觀察之角度,而自變文本身考察之,蓋尤信而 有徵。此其十四。 「因由記」一類寫卷出問題,終勝於不聞不問;設若愚見得以成立,則於認識變文創 作之過程,不無裨益。此其十五。 此外,茲篇於講經文,變文之文字,詳為校勘,於前人所校或句讀之疏失,多所訂正 。故引及之文字,較諸當前校本略見精審。此其十六。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lhZsp/record?r1=1&h1=1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敦煌講經變文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