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作者 鄭新輝
貢獻者 林邦傑<br>秦夢群
鄭新輝
關鍵詞 校長評鑑
評鑑系統
評鑑模式
後設評鑑
評鑑標準
Principal evaluation
Principal appraisal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Meta-evalu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8:21:49 (UTC+8)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探討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建構及有關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法。在文獻分析方面:分別就校長評鑑系統建構的基本理念、可能的探究取向與模式、英美兩國與國內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發展情形、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與可能存在的問題等加以探討。在實證研究方面:以自編調查工具,對各縣市教育行政人員、國中小校長、主任、教師、家長與教育學者,就規劃實施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三階段歷程要素、後設評鑑標準與可能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綜合本研究的結論發現: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建構有其重要性,落實校長評鑑可協助校長提升辦學效能。而校長評鑑系統建構的理論與實務已日趨完善,在規劃過程中可參考不同的探究取向與英美兩國的實務經驗,讓校長評鑑系統的規劃能更為完備。此外,「教育評鑑標準聯合委員會」所發展的「教育人員評鑑標準」,不僅可用來協助規劃設計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亦可以之進行現有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妥當的應用可確保校長評鑑系統符合正當性(prophey)、效益性(utility)、可行性 (feasibility)與正確性(accuracy)標準。完整的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可分成三個階段,各階段均有應遵循的原則。做好規劃設計階段的工作是成功的第一步;資料蒐集階段應能正確而完整的蒐集資訊並遵循評鑑倫理;評鑑結果與處理階段,亦應配合評鑑目的,務實的做好各項後續工作,並作必要的決定。而評鑑歷程中務必遵守正當程序與保密原則,妥善保管資料並規範查閱程序,以保障受評校長的權益。最後本研究依上述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中小校長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綜合提出規劃實施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建議。
      關鍵字:校長評鑑、評鑑系統、評鑑模式、後設評鑑、評鑑標準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ts related issues.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document analysi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cover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possible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model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in Taiwan as well 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t has employ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to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local government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school principals, deans, teachers, parents, and education academic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and it could help rais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has been maturing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Consulting differe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makes the planning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comprehensive. Furthermore,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developed by 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 only can serve as criteria for designing systems for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they can be used to meta-evaluate ongoing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as well. Applied appropriately, they should ensure that the standards of propriety, utility,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are maintained in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hases and each has its own rules to follow. The first phase is to plan and design it deliberately. Information should be gathered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in the phase while the evaluation ethics is abided by. The consequent works should be taken care of in line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evaluation in the third phase of the processing of evaluation results. Necessary decisions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ly. Due process and confidentiality should be observed when implementing the evaluation. There should be an appropriate set of rules governing procedures of access to evaluation reports and data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 principal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bove, this research has offered some propositions regarding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These propositions are aimed at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school principal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Keywords: principal evaluation, principal appraisal,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meta-evalu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85152503
9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347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邦傑<br>秦夢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新輝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鄭新輝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8:21:49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8:21: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8:21: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U347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347-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51525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探討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建構及有關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法。在文獻分析方面:分別就校長評鑑系統建構的基本理念、可能的探究取向與模式、英美兩國與國內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發展情形、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與可能存在的問題等加以探討。在實證研究方面:以自編調查工具,對各縣市教育行政人員、國中小校長、主任、教師、家長與教育學者,就規劃實施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三階段歷程要素、後設評鑑標準與可能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綜合本研究的結論發現: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建構有其重要性,落實校長評鑑可協助校長提升辦學效能。而校長評鑑系統建構的理論與實務已日趨完善,在規劃過程中可參考不同的探究取向與英美兩國的實務經驗,讓校長評鑑系統的規劃能更為完備。此外,「教育評鑑標準聯合委員會」所發展的「教育人員評鑑標準」,不僅可用來協助規劃設計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亦可以之進行現有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妥當的應用可確保校長評鑑系統符合正當性(prophey)、效益性(utility)、可行性 (feasibility)與正確性(accuracy)標準。完整的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可分成三個階段,各階段均有應遵循的原則。做好規劃設計階段的工作是成功的第一步;資料蒐集階段應能正確而完整的蒐集資訊並遵循評鑑倫理;評鑑結果與處理階段,亦應配合評鑑目的,務實的做好各項後續工作,並作必要的決定。而評鑑歷程中務必遵守正當程序與保密原則,妥善保管資料並規範查閱程序,以保障受評校長的權益。最後本研究依上述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中小校長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綜合提出規劃實施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建議。
      關鍵字:校長評鑑、評鑑系統、評鑑模式、後設評鑑、評鑑標準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ts related issues.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document analysi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cover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possible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model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in Taiwan as well 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t has employ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to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local government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school principals, deans, teachers, parents, and education academic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and it could help rais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has been maturing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Consulting differe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makes the planning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comprehensive. Furthermore,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developed by 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 only can serve as criteria for designing systems for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they can be used to meta-evaluate ongoing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as well. Applied appropriately, they should ensure that the standards of propriety, utility,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are maintained in the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hases and each has its own rules to follow. The first phase is to plan and design it deliberately. Information should be gathered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in the phase while the evaluation ethics is abided by. The consequent works should be taken care of in line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evaluation in the third phase of the processing of evaluation results. Necessary decisions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ly. Due process and confidentiality should be observed when implementing the evaluation. There should be an appropriate set of rules governing procedures of access to evaluation reports and data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 principal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bove, this research has offered some propositions regarding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 evaluation systems. These propositions are aimed at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school principal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Keywords: principal evaluation, principal appraisal,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meta-evalu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0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6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0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評鑑系統建構的基本理念-----09
      第二節 校長評鑑系統的探究取向-----47
      第三節 英美兩國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發展-----63
      第四節 我國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發展-----129
      第五節 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與問題-----1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189
      第二節 研究對象-----189
      第三節 研究工具-----193
      第四節 實施程序-----203
      第五節 資料處理-----204
     
     第四章 實證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規劃實施歷程分析(一)-----205
      第二節 國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規劃實施歷程分析(二)-----308
      第三節 國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規劃實施歷程分析(三)-----352
      第四節 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380
     
      第五節 規劃實施校長評鑑系統可能存在的問題-----3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412
      第二節 結論-----434
      第三節 建議-----438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445
     貳、英文部分-----448
     附錄一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465
     附錄二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473
     
     
     表次
     表2-1-1 外在環境對績效表現評鑑的影響程度-----42
     表2-2-1 四種人員評鑑典範的觀點-----49
     表2-2-2 依評鑑的判斷方式作區分的評鑑模式-----56
     表2-2-3 傳統的評鑑模式與360度評鑑模式的比較-----60
     表2-3-1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之「評鑑目的」比較-----75
     表2-3-2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中有關「評鑑週期」之比較-----76
     表2-3-3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中有關「評鑑人員」之比較-----78
     表2-3-4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中有關「評鑑指標」之比較-----80
     表2-3-5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中有關「評鑑方法與工具」之比較-----81
     表2-3-6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之「評鑑實施程序」比較-----82
     表2-3-7 校長角色的變遷與校長評鑑的標準與內涵-----92
     表2-3-8 美國各州立法要求實施校長評鑑的情形-----94
     表2-3-9 變遷時代校長應具備的表現能力-----104
     表2-3-10 Alabama州校長評鑑系統的資料蒐集方法與知識技能領域-----121
     表2-4-1 國內各縣市實施校長評鑑情形彙整表-----132
     表2-5-1 教育人員儲備、檢定、聘用、專業化生涯階段的評鑑與作決定類型-----143
     表2-5-2 每一項評鑑標準在不同評鑑用途上的重要性-----147
     表2-5-3 21項「教育人員評鑑標準」指標運用的百分比-----177
     表3-2-1 有效樣本的基本資料-----191
     表3-2-2 受訪對象背景資料-----192
     表3-3-1 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問卷因素分析結果摘要-----196
     表3-3-2 規劃與實施校長評鑑系統可能存在問題的因素分析結果摘要-----197
     表3-3-3 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問卷之信度分析結果-----198
     表3-3-4 規劃與實施校長評鑑系統可能存在問題的信度分析結果-----198
     表4-1-1 規劃與設計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各題目的整體反應結果-----206
     表4-1-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與實施校長評鑑的重要性」的反應差異-----207
     表4-1-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成立規劃小組擬定評鑑計畫與實施手冊」的反應差異-----210
     表4-1-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小組成員包括學者專家」的反應差異-----214
     表4-1-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小組成員包括教育行政人員」的反應差異-----215
     表4-1-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小組成員包括校長代表」的反應差異-----215
     表4-1-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小組成員包括教師代表」的反應差異-----215
     表4-1-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小組成員包括家長或社區代表」的反應差異-----216
     表4-1-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小組成員包括校長遴選委員代表」的反應差異-----216
     表4-1-1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目的在協助校長改進缺失」的反應差異-----220
     表4-1-1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目的在協助校長專業成長」的反應差異-----220
     表4-1-1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目的在作為校長遴選遷調參考」的反應差異-----221
     表4-1-1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目的在作為校長獎懲參考」的反應差異-----221
     表4-1-1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校長評鑑應兼顧形成性與總結性目的」的反應差異-----222
     表4-1-1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與實施歷程應依評鑑目的不同而調整」的反應差異-----225
     表4-1-16 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2
     表4-1-17 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2
     表4-1-18 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2
     表4-1-19 不同職務身份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3
     表4-1-20 是否曾任評鑑委員的受試著對「形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3
     表4-1-21 不同服務地區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3
     表4-1-22 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3
     表4-1-23 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4
     表4-1-24 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4
     表4-1-25 不同職務身份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頻率丁的反應差異-----234
     表4-1-26 是否曾任評鑑委員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4
     表4-1-27 不同服務地區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頻率」的反應差異-----235
     表4-1-2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利害關係迥避」的反應差異-----235
     表4-1-29 以形成性評鑑為目的的「評鑑委員規劃」之整體反應結果-----239
     表4-1-3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委員由縣市政府遴聘並安排」的反應差異-----243
     表4-1-3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委員由縣市政府遴聘安排並經受評校長同意」的反應差異-----243
     表4-1-3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委員由受評校長推薦」的反應差異-----244
     表4-1-3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由校長遴選委員會遴聘」的反應差異-----244
     表4-1-3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由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擔任」的反應差異-----245
     表4-1-35 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45
     表4-1-36 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45
     表4-1-37 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46
     表4-1-38 不同職務身份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46
     表4-1-39 是否曾任評鑑委員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46
     表4-1-40 不同服務地區的受試者對「形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46
     表4-1-4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應多元化」的反應差異-----247
     表4-1-4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學者專家」的 反應差異-----247
     表4-1-4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育行政人員」的反應差異-----248
     表4-1-4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育局長」的反應差異-----248
     表4-1-4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育局副局長」的反應差異-----249
     表4-1-46 不同背景受試著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科課長」的反應差異-----249
     表4-1-4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督學」的反應差異-----250
     表4-1-4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校長的同擠」的反應差異-----250
     表4-1-4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本縣市現職優秀校長」的反應差異-----251
     表4-1-5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他縣市現職優秀校長」的反應差異-----251
     表4-1-5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退休優秀校長」的反應差異-----252
     表4-1-5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師代表」的反應差異-----252
     表4-1-5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形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應包含家長或社區代表」的反應差異-----253
     表4-1-54 以總結性評鑑為目的的「評鑑委員規劃」之整體反應結果-----261
     表4-1-5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由縣市政府遴聘並安排」的反應差異-----262
     表4-1-5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由縣市政府遴聘安排並經受評校長同意」的反應差異-----262
     表4-1-5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由受評校長推薦」的反應差異-----263
     表4-1-5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由校長遴選委員會遴聘」的反應差異-----263
     表4-1-5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由校長遴選委員代表擔任」的反應差異-----264
     表4-1-60 不同對性別的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64
     表4-1-61 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64
     表4-1-62 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65
     表4-1-63 不同職務身份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65
     表4-1-64 是否曾任評鑑委員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65
     表4-1-65 不同服務地區的受試者對「總結性評委人數」的反應差異-----265
     表4-1-6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應多元化」的反應差異-----266
     表4-1-6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學者專家」的反應差異-----266
     表4-1-6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育行政人員」的反應差異-----267
     表4-1-6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育局長」的反應差異-----267
     表4-1-7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育局副局長」的反應差異-----268
     表4-1-7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科課長」的反應差異-----268
     表4-1-7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 「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督學」的反應差異-----269
     表4-1-7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校長的同擠」的反應差異-----269
     表4-1-7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本縣市現職優秀校長」的反應差異-----270
     表4-1-7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他縣市現職優秀校長」的反應差異-----270
     表4-1-7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退休優秀校長」的反應差異-----271
     表4-1-7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包含教師代表」的反應差異-----271
     表4-1-7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委員的組成應包含家長或社區代表」的反應差異-----272
     表4-1-79 資料蒐集與整理階段有關評鑑指標建構與內容的整體反應結果-----275
     表4-1-80 不同背景的受試者對「評鑑指標應反映校長的職責角色與工作」的反應差異-----276
     表4-1-8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指標應建立在校長權責相符的基礎上,並以校長能掌控者為內容」的反應差異-----276
     表4-1-8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讓受評校長參與評鑑指標的擬定」的反應差異-----277
     表4-1-83 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對「形成性指標相同否」的反應差異-----279
     表4-1-84 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對「形成性指標相同否」的反應差異-----280
     表4-1-85 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試者對「形成性指標相同否」的反應差異-----280
     表4-1-86 不同職務身份的受試者對「形成性指標相同否」的反應差異-----280
     表4-1-87 是否曾任評鑑委員的受試者對「形成性指標相同否」的反應差異-----280
     表4-1-88 不同服務地區的受試者對「形成性指標相同否」的反應差異-----281
     表4-1-8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教育政策執行」的反應差異-----286
     表4-1-9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校務經營與管理」的反應差異-----287
     表4-1-91 不同背景的受試者對「形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學校組織氣氛與文化」的反應差異-----287
     表4-1-9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教學領導」的反應差異-----288
     表4-1-9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人際與社區關係」的反應差異-----288
     表4-1-9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專業素養與發展」的反應差異-----289
     表4-1-9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教育政策執行」的反應差異-----289
     表4-1-9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校務經營與管理」的反應差異-----290
     表4-1-9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學校組織氣氛與文化」的反應差異-----290
     表4-1-9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教學領導」的反應差異-----291
     表4-1-9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人際與社區關係」的反應差異-----291
     表4-1-10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校長評鑑的指標內容層面應包括專業素養與發展」的反應差異-----292
     表4-1-101 受訪者對校長評鑑指標應包含的重要層面彙整表-----293
     表4-1-10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規劃與設計階段」各題目的反應差異-----305
     表4-1-103 不同背景受試著對以形成性評鑑為目的的「評鑑委員規劃」方式之反應差異-----306
     表4-1-10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以總結性評鑑為目的的「評鑑委員規劃」方式之反應差異-----307
     表4-2-1 資料蒐集與整理階段有關評鑑指標、方法與工貝相關題目的整體反應結果-----308
     表4-2-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定每項指標優劣的表現水準應明確界定」的反應差異-----309
     表4-2-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定每項指標優劣的方法與工具應明確界定」的反應差異-----309
     表4-2-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資料蒐集的對象與方法應多元化」的反應差異-----313
     表4-2-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方法應強調量化評鑑」的反應差異-----313
     表4-2-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方法應強調質化評鑑」的反應差異-----314
     表4-2-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方法應強調量化與質化兼具」的反應差異-----314
     表4-2-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工具強調結構性工具」的反應差異-----315
     表4-2-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工具強調半結構性工具」的反應差異-----315
     表4-2-1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工具強調開放性工具」的反應差異-----316
     表4-2-11 資料蒐集與整理階段有關準備工作與實施歷程相關題目的整體反應-----323
     表4-2-1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蒐集資料前應辦理評鑑委員講習」的反應差異-----323
     表4-2-1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蒐集資料前應辦理受評校長說明會」的反應差異-----324
     表4-2-1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蒐集資料前應由評鑑委員與受評校長舉行訪評前會議」的反應差異-----324
     表4-2-1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蒐集資料前應由校長自我評鑑」的反應差異-----325
     表4-2-1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包含校長簡報」的反應差異-----330
     表4-2-1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包含校長簡報」的反應差異-----330
     表4-2-1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進行檔案查閱」的反應差異-----331
     表4-2-1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觀察校長實作的表現」的反應差異-----331
     表4-2-2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進行間卷調查」的反應差異-----332
     表4-2-2l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與校長及其他關係人(如:教師、學生、家長)晤談」的反應差異-----332
     表4-2-2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讓評鑑委員於離校前對受評校長作初評結果說明」的反應差異-----333
     表4-2-2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蒞校蒐集資料應讓受評校長提出補充說明」的反應差異-----333
     表4-2-24 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對「蒞校評鑑所需時間」的反應差異-----334
     表4-2-25 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對「蒞校評鑑所需時間」的反應差異-----334
     表4-2-26 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試者對「蒞校評鑑所需時間」的反應差異-----334
     表4-2-27 不同職務身份的受試者對「蒞校評鑑所需時間」的反應差異-----334
     表4-2-28 是否曾任評鑑委員的受試者對「蒞校評鑑所需時間」的反應差異-----335
     表4-2-29 不同服務地區的受試者對「蒞校評鑑所需時間」的反應差異-----335
     表4-2-3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過程應將影響校長表現的學校環境納入考慮」的反應差異-----337
     表4-2-31 受訪者對影響校長績效表現的環境因素彙整表-----341
     表4-2-3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過程應公正公平並避免對不同受評校長有差別待遇或偏見」的反應差異-----343
     表4-2-33 不同背景受試者在「資料蒐集與整理階段」有關問題的反應差異-----351
     表4-3-1 「評鑑結果處理階段」各項問題的整體反應結果-----353
     表4-3-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包括:「評鑑委員與受評校長進行評鑑結果的討論歷程」的反應差異-----354
     表4-3-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包括:「評鑑委員與受評校長依評鑑結果共同設定發展目標」的反應差異-----354
     表4-3-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包括:「評鑑委員提出形成性評鑑報告」的反應差異-----355
     表4-3-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包括:「評鑑報告經受評校長簽名後雙方各執一份並送教育局備查」的反應差異-----355
     表4-3-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包括:「協助受評校長規劃進行改進缺失與校長專業發展活動」的反應差異-----356
     表4-3-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包括:「進行定期追蹤評鑑」的反應差異-----356
     表4-3-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報告應「對受評校長的表現,綜合評定等第或分數」的反應差異-----359
     表4-3-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報告應「呈現受評校長在不同評鑑指標層面的表現剖面圖」的反應差異-----360
     表4-3-1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形成性評鑑報告應「以文字描述受評校長的優缺點及建議事項」的反應差異-----360
     表4-3-1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由評鑑委員舉行評鑑報告的撰寫會議」的反應差異-----363
     表4-3-1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提出初步報告並容許校長提出書面答辯」的反應差異-----364
     表4-3-l3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 「完成評鑑報告並密送與評鑑有關人員」的反應差異-----364
     表4-3-I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 「完成評鑑報告並密送縣市教育局」的反應差異-----365
     表4-3-1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 「完成評鑑報告並密送受評校長」的反應差異-----365
     表4-3-l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 「完成評鑑報告並密送評鑑委員」的反應差異-----366
     表4-3-l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 「對評鑑績優或欠佳校長,做適當的獎懲處理」的反應差異-----366
     表4-3-18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結果之處理應 「將評鑑結果提供校長遴選委員參考」的反應差異-----367
     表4-3-1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報告應「對受評校長的表現,綜合評定等第或分數的反應差異-----370
     表4-3-20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報告應「呈現受評校長在不同評鑑指標層面的表現剖面圖」的反應差異-----370
     表4-3-21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總結性評鑑報告應「以文字描述受評校長的優缺點及建議事項」的反應差異-----371
     表4-3-22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對評鑑報告應妥善保管,並明確規範查閱程序」的反應差異-----373
     表4-3-23 不同背景受試者在「評鑑結果處理階段」各題目的反應差異-----379
     表4-4-1 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384
     表4-4-2 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的「後設評鑑標準」各層面之差異-----385
     表4-4-3 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後設評鑑標準」的各項次標準重要性程度排序-----385
     表4-4-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整體後設評鑑標準」的重要性程度反應差異-----386
     表4-4-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正當與效益性標準」的反應差異-----387
     表4-4-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正確與可行性標準」的反應差異-----387
     表4-4-7 受訪者對「國中刁礦長評鑑系統後設評鑑標準」之看法彙整表-----389
     表4-5-1 規劃實施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可能存在的問題-----400
     表4-5-2 國中小校長評鑑系統規劃與實施歷程各階段「可能存在問題」之差異-----400
     表4-5-3 規劃實施校長評鑑系統各項可能存在問題的同意程度排序-----401
     表4-5-4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整體校長評鑑系統可能存在問題」的重要性程度反應差異-----402
     表4-5-5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規劃設計階段可能存在問題」的反應差異-----402
     表4-5-6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資料蒐集整理階段可能存在問題」的反應差異-----403
     表4-5-7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評鑑結果處理階段可能存在問題」的反應差異-----403
     
     圖次
     圖2-1-1 專業支持性教育人員評鑑模式-----27
     圖2-1-2 教育人員評鑑模式-----28
     圖2-1-3 教育人員評鑑的三階段循環歷程-----30
     圖2-1-4 校長評鑑系統的初步建構-----37
     圖2-I-5 績效表現評鑑模式-----41
     圖2-l-6 近與遠的環境因素對評鑑的影響模式-----42
     圖2-3-1 校長評鑑實施的行動計畫-----77
     圖3-1-1 本研究之概念架構-----19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3472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校長評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評鑑系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評鑑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後設評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評鑑標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rincipal evalu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incipal apprais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valuation syste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valuation mod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eta-evalu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valuation standarden_US
dc.title (題名) 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