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邱坤玄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施少棠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施少棠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2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Sep-2009 18:39:2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Sep-2009 18:39:2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Sep-2009 18:39:21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91NCCU2582012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47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1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是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研究1990年代日本對中共的政府開發援助,並分析政策的轉變及其對日「中」關係的影響。 從決策的觀點來看,日本援助的「四省廳體制」,是一種分權式的機制。其中影響力最強的是大藏省,外務省與通產省次之。而各種利益團體,則通過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非正式管道得以充分的影響決策。致使長期以來日本的援助呈現出與貿易、投資結合的「三位一體」之商業主義傾向。 1980年代的對「中」援助就是這種典型的呈現,日本企業經由援助大舉進軍大陸,獲取了可觀的經濟利益,而中共也由於改革開放的推進,需要日本的資金與技術。因此雙方在強大的經濟誘因下,均有意忽視政治方面的矛盾。因此1980年代的對「中」援助是經濟性大於政治性,並且因為經濟因素而削弱了政治因素。 但是在1990年代,由於日本的政治大國化:中國威脅論的興起、與美國東亞戰略中對於日本角色的重視,致使對「中」援助的戰略傾向逐漸濃厚,開始與核試、民主、人權與市場經濟等議題掛勾。1992年的政府開發援助大綱與1999年的「中期政策」都明白的顯示出日本的戰略企圖。造成1990年代的第三、四次日圓借款是政治性大於經濟性,並且因為政治因素而減弱了經濟因素。 而至於日本對「中」援助的有效性,則是由議題來決定。如果說是與主權和國家安全有關者,例如牽涉到「兩個中國」、台灣問題與核試等,則援助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如果說是與主權無關的議題,例如歷史問題、官員失言等,則援助可以緩和雙方的外交關係。另外在雙方民間社會的認知上,對「中」援助則是失敗的,既無法促進人民友好,反而因為與政治掛勾而使問題更加複雜化。 從宏觀角度來看,對「中」援助的政治化是日本亞洲政策的重要環節,藉以擴大日本在區域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日本並且以出資聯合國為經濟後盾,以援助中共為政治策略,雙管齊下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目標。在這種戰略企圖下,對「中」援助的未來趨勢只有持續政治化,並且在方法上更加細緻。 最後由日本的例子可以得到的啟示有三:第一、宣傳工作是援助的根本性問題,無法得到國民認同就不能持之久遠,第二、質量並重的援助才能真正深入被援助國的人心。第三、設下適當的政治標準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福利,否則只是浪費資源罷了。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4 第三節 研究方法-----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11 第二章 政府開發援助的政策角色與決定過程-----14 第一節 日本的經濟合作體系-----1 第二節 定義、組成與目的-----17 第三節 行政決定過程-四省廳體制-----19 第四節 非正式因素的影響-----27 第五節 小結:「日本株式會社」-----29 第三章 歷史回顧(1945-1989)-----31 第一節 舊金山和約後的日「中」民間經濟交流-----31 第二節 日「中」建交與友好和平條約-----35 第三節 第一次日圓貸款時期-----37 第四節 第二次日圓貸款時期-----39 第五節 小結:「三位一體」的商業主義-----42 第四章 政策的重新定位:第三次日圓貸款時期-----43 第一節 轉折的開始:天安門事件-----43 第二節 綱領性文件:「政府開發援助大綱」-----45 第三節 計劃的審議、內容與比較-----47 第四節 政策因素的分析-----49 第五節 政策新定位與日「中」關係-----50 第六節 小結:從「一國繁榮主義」到「國際貢獻主義」-----52 第五章 新政策的強化與擴大:第四次日圓貸款時期-----54 第一節 制裁實力的具體展現-----54 第二節 小淵內閣的「中期政策」-----55 第三節 計劃的審議、內容與比較-----57 第四節 政策因素的分析-----59 第五節 對日「中」關係的影響-----62 第六節 小結:「內部壓力」與「外部壓力」的作用-----64 第六章 綜合分析:1990年代對「中」援助的政治化-----66 第一節 「中國威脅論」-----66 第二節 日本政治大國化-----69 第三節 美國的東亞戰略佈局-----76 第四節 政治化後的整體評估-----79 第五節 對2001年度貸款的影響與未來趨勢-----82 第六節 小結:1980年代與1990年代政策之比較-----86 第七章 結論-----91 附錄-政府開發援助大綱-----98 參考書目-----103 表1-1 日本援助對象國的總額與排名(1990年代)-----2 表1-2 援助中共的主要國家之排行與金額(1990年代)-----3 表1-3 日本對中共的日圓貸款金額及比重-----13 表4-1 日本對中共無償技術合作的項目(1990-1995)-----47 表4-2 第三次日圓貸款的項目-----48 表5-1 日本對中共無償技術合作的項目(1996-2000)-----57 表5-2 第四次日圓貸款的項目-----58 表6-1 日本對中共ODA的金額與項目-----87 圖2-1 日本的經濟合作體系-----16 圖2-2 外務省經濟協力局組織構造-----22 圖2-3 政府開發援助的政策形成、實施流程圖-----27 圖4-1 主要國家的對外援助金額(1990-1999)-----53 圖6-1 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的地區分配之比重(1990年代)-----73 圖6-2 對亞洲地區實施援助的主要國家及其比重(1999年)-----74 圖6-3 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的ODA/GNP之比重(1990-2000)-----78 圖6-4 各國援助的政治性光譜分析(1990年代)-----81 圖6-5 日本對中共的援助實績趨勢圖-----88 圖6-6 援助計劃的政治性光譜分析-----89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2582012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一九九○年代日本對中共「政府開發援助」政策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