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稿件產製流程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與實作--大學報供稿系統
作者 孫龍翔
貢獻者 吳筱玫
孫龍翔
關鍵詞 稿件自動化
供稿系統
新聞稿件產製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8:48:32 (UTC+8)
摘要 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中文報業的自動化從民國70年代的檢排自動化開始,歷經電腦全頁組版,進入全面編採流程自動化的時代。而電子報的出現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更是為民國90年代的編採自動化系統帶來了最新一波的觀念與需求。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許多原本只有平面報紙發行的報社,現在也必須在網站上有電子報版本的發行。為了使整個稿件編採的工作流程可以更有效率,將產製的稿件供給到不同的發行平台上,於是我必須發展新一代的稿件產製流程自動化系統。但是不同於純電子報的發行機制,同時擁有平面報與網站電子報發行的組織,必須開發一套符合本身發行需求以及稿件產製流程的供稿自動化系統。
      本研究以政治大學新聞系的學生實習報紙「大學報」為系統開發對象,「大學報」擁有平面報紙與網站電子報兩個發行平台,而稿件的編採產製流程是配合平面出版所設計出來的,目前並沒有一套整合性的稿件產製流程自動化系統。因此本研究以「大學報」為建置對象,開發一套符合大學報稿件產製流程的供稿自動化系統,使系統可以輔助稿件產製的自動化需求,並向兩個不同的發行平台進行稿件供給作業。
      整個研究的進行,在擬定研究目的與程序後,從相關文獻與個案訪談開始,分析了電子報與平面報稿件產製流程的不同,同時並透過訪談已經建置電子報稿件自動化系統的個案,來分析比較具與「大學報」稿件產製流程的異同。進一步整理了「大學報」目前的電腦化作業情形,以及現有的網站自動化概況,接著設計出符合「大學報」工作流程的系統功能與架構。在系統功能的分析完成後,進行系統建置,完成新聞線索審核、新聞稿件審核、新聞資料庫連結、不同發行平台稿件分流機制等等系統功能。
      系統建置初步完成後,就進行使用者評估測試,使用者對此次建構的系統功能大致滿意,並認為可以輔助「大學報」稿件產製工作流程的進行,但在系統的使用者介面部分提出顏色與圖示設計需要改進的建議。本研究同時根據開發過程的實作經驗,對末來系統修正提出意見,並針對此次系統功能中無法解決「大學報」組織人員兩種模式切換的問題,發展解決方案。
      此次的研究替「大學報」建構了一套符合「大學報」工作流程的系統,透過系統測試與檢討,可以當作下一代系統繼續發展的基礎與提供系統改進的方向。同時,這個初次建構的「大學報供稿系統」已經可以模擬「大學報」的稿件產製流程,並且可以設定使用者的各種身份,所以各種相關的研究實驗或是學生編採訓練,都可以在這套系統上進行。加上系統開發完成後,可以在伺服器內複製架設,有別於以往使用傳統流程必須被組織人數及時間、空間成本等條件所限制,線上的供稿系統可以讓以後的相關研究實驗與教育訓練在更不耗費成本的情況下進行。日後在這套系統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研究未來網路社群化的新聞群組,以及各種線上訓練方案實行的模式。
      關鍵字:稿件自動化、供稿系統、新聞稿件產製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87451017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100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筱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孫龍翔zh_TW
dc.creator (作者) 孫龍翔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8:48:32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8:48: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8:48:3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U100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53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45101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中文報業的自動化從民國70年代的檢排自動化開始,歷經電腦全頁組版,進入全面編採流程自動化的時代。而電子報的出現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更是為民國90年代的編採自動化系統帶來了最新一波的觀念與需求。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許多原本只有平面報紙發行的報社,現在也必須在網站上有電子報版本的發行。為了使整個稿件編採的工作流程可以更有效率,將產製的稿件供給到不同的發行平台上,於是我必須發展新一代的稿件產製流程自動化系統。但是不同於純電子報的發行機制,同時擁有平面報與網站電子報發行的組織,必須開發一套符合本身發行需求以及稿件產製流程的供稿自動化系統。
      本研究以政治大學新聞系的學生實習報紙「大學報」為系統開發對象,「大學報」擁有平面報紙與網站電子報兩個發行平台,而稿件的編採產製流程是配合平面出版所設計出來的,目前並沒有一套整合性的稿件產製流程自動化系統。因此本研究以「大學報」為建置對象,開發一套符合大學報稿件產製流程的供稿自動化系統,使系統可以輔助稿件產製的自動化需求,並向兩個不同的發行平台進行稿件供給作業。
      整個研究的進行,在擬定研究目的與程序後,從相關文獻與個案訪談開始,分析了電子報與平面報稿件產製流程的不同,同時並透過訪談已經建置電子報稿件自動化系統的個案,來分析比較具與「大學報」稿件產製流程的異同。進一步整理了「大學報」目前的電腦化作業情形,以及現有的網站自動化概況,接著設計出符合「大學報」工作流程的系統功能與架構。在系統功能的分析完成後,進行系統建置,完成新聞線索審核、新聞稿件審核、新聞資料庫連結、不同發行平台稿件分流機制等等系統功能。
      系統建置初步完成後,就進行使用者評估測試,使用者對此次建構的系統功能大致滿意,並認為可以輔助「大學報」稿件產製工作流程的進行,但在系統的使用者介面部分提出顏色與圖示設計需要改進的建議。本研究同時根據開發過程的實作經驗,對末來系統修正提出意見,並針對此次系統功能中無法解決「大學報」組織人員兩種模式切換的問題,發展解決方案。
      此次的研究替「大學報」建構了一套符合「大學報」工作流程的系統,透過系統測試與檢討,可以當作下一代系統繼續發展的基礎與提供系統改進的方向。同時,這個初次建構的「大學報供稿系統」已經可以模擬「大學報」的稿件產製流程,並且可以設定使用者的各種身份,所以各種相關的研究實驗或是學生編採訓練,都可以在這套系統上進行。加上系統開發完成後,可以在伺服器內複製架設,有別於以往使用傳統流程必須被組織人數及時間、空間成本等條件所限制,線上的供稿系統可以讓以後的相關研究實驗與教育訓練在更不耗費成本的情況下進行。日後在這套系統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研究未來網路社群化的新聞群組,以及各種線上訓練方案實行的模式。
      關鍵字:稿件自動化、供稿系統、新聞稿件產製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程序-----5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訪談-----6
      第一節 電子報與傳統平面報的比較-----6
      一、網路與電子報-----7
      二、電子報與傳統平面報的產製流程比較-----9
      第二節 虛擬新聞室的概念-----10
      一、新聞室與守門觀念-----10
      二、虛擬新聞室-----10
      第三節 生命力公益新聞網-----11
      一、生命力的創刊與定位-----11
      二、生命力的組織架構-----12
      三、生命力所使用的電腦系統-----12
      四、生命力的編採工作流程與電腦系統的使用搭配-----13
      五、本次訪談與資料整理小結-----16
      第四節 iThome電腦報-----17
      一、iThome電腦報的歷史與發行狀況-----17
      二、iThome組織架構-----17
      三、iThome所使用的電腦系統-----18
      四、iThome電腦報的每日工作流程-----19
      五、本次訪談與資料整理小結-----221
      第五節、本章小結-----22
      第六節、研究問題的整理24
     
     第三章 大學報工作流程-----25
      第一節 大學報編採團隊的組織與電腦化情形-----25
      一、大學報編採團隊組織模式-----25
      二、目前編採流程使用的電腦設備-----26
      第二節 大學報的工作流程-----37
      第三節 大學報的電子版與上稿系統的開發-----38
      一、上稿系統的發展平台-----38
      二、上稿系統的主要功能-----31
     
      三、上稿系統與大學線上網站的關連架構-----35
      第四節 訪談個案與大學報的比較-----36
      一、編採團隊的組織-----36
      二、發行平台-----36
      三、稿件審核流程的系統設計-----38
      第五節 大學報的自動化系統設計重心-----41
     
     第四章 系統設計與建置-----44
      第一節 系統功能需求分析與系統架構演變-----44
      一、功能與需求分析-----44
      二、架構的演變與系統設計目標的修正-----47
      第二節 組織人員管理與登入介面的設計與建構-----51
      一、使用者登入介面與開始介面-----51
      二、組織人員身份的管理介面-----52
      第三節 線索區的功能設計與建構-----54
      一、線索提報的審核流程-----54
      二、線索區記者介面的設計與建構-----55
      三、線索區主編與總編介面的設計與建構-----57
      第四節 採訪流程區的功能設計與建構-----60
      第五節 稿件區的功能設計與建構-----61
      一、稿件提報的審核流程-----61
      二、稿件區記者介面的設計與建構-----62
      三、稿件區主編與總編介面的設計與建構-----64
      第六節 各版功能設定區的設計-----67
      第七節 稿件資料庫的轉檔-----69
      一、兩個稿件資料庫之間的轉檔-----69
      二、平面轉檔-----70
     
     第五章 系統展示與測試評估-----71
      第一節 記者稿件區操作展示-----71
      一、登入系統-----71
      二、新增線索-----72
      三、稿件修改與來回審核-----75
      第二節 主編稿件區操作展示-----78
      一、登入方式與基本介面-----78
      二、審核稿件-----78
      三、已錄取稿件排序-----80
      第三節 總編頭版稿件區操作展示-----82
     
      第四節 系統測試評估-----85
      一、系統建構時的同步測試動作-----85
      二、系統評估的方法-----86
      三、系統評估的進行過程-----87
      第五節 測試評估的結果-----89
      一、供稿系統功能測試-----89
      二、使用者介面評估-----90
      三、供稿系統與原來人工處理流程比較-----91
     
     第六章 結論-----94
      第一節 研究結果-----94
      第二節 研究貢獻-----96
      第三節 研究限制-----97
      第四節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討論-----98
     
     參考書目-----102
     附錄-----105
     
     
     表1-1-1 台灣報業自動化發展階段-----2
     表2-1-1 電子報定義-----7
     
     圖2-3-1 生命力編採工作流程圖-----14
     圖2-4-1 iThome每日編採工作流程圖-----20
     圖3-2-1 大學報工作流程-----27
     圖3-3-1 上稿系統使用者資料維護介面-----31
     圖3-3-2 上稿系統版面資料維護介面-----32
     圖3-3-3 上稿系統期數資料維護介面-----33
     圖3-3-4 新聞資料維護介面-----34
     圖3-3-5 網站與上稿系統架構-----35
     圖3-4-1 生命力稿件產製與發行平台-----37
     圖3-4-2 iThome稿件產製與發行-----37
     圖3-4-3 大學報稿件產製與發行平台-----38
     圖3-4-4 iThome稿件審核處理流程-----39
     圖3-5-1 大學報稿件產製流程順序圖-----41
     圖3-5-2 大學報稿件產製流程順序修正圖-----42
     圖4-1-1 流程與自動化系統功能圖-----45
     圖4-1-2 系統功能與稿件資料庫配置關係圖-----47
     圖4-1-3 本次系統設計的整體架構圖-----50
     圖4-2-1 使用者登入介面-----51
     圖4-2-2 使用者成功登入後的開始介面-----51
     圖4-2-3 人員架構圖-----52
     圖4-2-4 記者與主編身份的設定-----53
     圖4-3-1 線索審核流程-----54
     圖4-3-2 線索狀態列表(記者介面)-----55
     圖4-3-3 新增線索介面-----56
     圖4-3-4 修改線索介面-----56
     圖4-3-5 線索狀態列表(主編/總編介面)-----58
     圖4-3-6 線索內容-----58
     圖4-3-7 線索修改建議-----59
     圖4-4-1 採訪流程紀錄列表(記者介面)-----60
     圖4-4-2 採訪流程紀錄列表(主編/總編介面)-----60
     圖4-5-1 稿件審核流程-----61
     
     圖4-5-2 稿件狀態列表(記者介面)-----62
     圖4-5-3 新增稿件介面-----63
     圖4-5-4 修改稿件介面-----63
     圖4-5-5 稿件狀態列表(主編介面)-----65
     圖4-5-6 稿件內容-----65
     圖4-5-7 稿件修改建議-----66
     圖4-5-8 頭版稿件區(總編介面)-----66
     圖4-6-1 功能設定區-----67
     圖4-6-2 標題前的遲交標記-----68
     圖4-7-1 平面轉檔作業-----70
     圖5-1-1 登入畫面(1)-----71
     圖5-1-2 登入畫面(2)-----72
     圖5-1-3 稿件區主頁面-----72
     圖5-1-4 新增採訪線索-----73
     圖5-1-5 新增稿件後回主頁面-----73
     圖5-1-6 按下功能圖示提交稿件-----74
     圖5-1-7 稿件狀態-----74
     圖5-1-8 稿件狀態列表-----75
     圖5-1-9 修改稿件-----76
     圖5-1-10 意見回應-----76
     圖5-1-11 修改後重新送出的稿件-----77
     圖5-2-1 主編稿件區主畫面-----78
     圖5-2-2 閱讀記者上傳的稿件-----79
     圖5-2-3 主編回應意見-----79
     圖5-2-4 主畫面稿件列表-----80
     圖5-2-5 錄取稿件排序-----81
     圖5-3-1 稿件區各版列表-----82
     圖5-3-2 總編的各稿件區主畫面-----82
     圖5-3-3 設成頭版-----83
     圖5-3-4 頭版稿件區-----84
     圖6-3-1 帳號管理設定-----9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1002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稿件自動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供稿系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聞稿件產製zh_TW
dc.title (題名) 稿件產製流程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與實作--大學報供稿系統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