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網路數位出版商業模式對智慧財產權管理之影響
IP Management and The Business Model of Digital Publishing
作者 呂忠晏
Jhong Yan, Lyu
貢獻者 劉江彬
Paul Chang Bin,Liu
呂忠晏
Jhong Yan, Lyu
關鍵詞 數位出版
出版業
智慧財產權
著作權
著作權管理
智財權管理
商業模式
長尾理論
商業周刊
數位內容
數位出版平台
digital publish
publish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R)
copyright
copyright management
IPR management
business model
long tail theory
business weekly
pixnet
digital content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05:26 (UTC+8)
摘要 在數位出版產業中,台灣出版業者面對網路改革的壓力,積極尋找網路數位出版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並且華文網路市場機會的興起以及網路社會上智慧財產權的日益重要,本研究將以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角度探討在網路中,臺灣出版業者如何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掌握此次出版業的革命商機,為廠商提出發展建議。
      網路數位出版,意指在內容出版的過程,從內容創造、流通到利用都是以數位化的技術進行,並且在網路的環境中完成這些過程。網路數位出版平台,指的是溝通內容創造與內容利用兩端的中間者。負責聯絡兩方平台業者所面對的智財權議題以著作權最為重要,因為數位出版產業立基於內容發展,而著作權主要說明內容的管理。
      本研究從網路長尾理論出發,以該現象形成的原因作為分析廠商的智財權管理的面向,分析專業數位出版平台—商業周刊網站,以及業餘數位出版平台—PIXNET,尋找商業模式與智財權管理的關連性。
      根據個案訪談的結果分析,專業數位出版平台內容發行與智財權管理皆為以業者角度為主的單向,然而業餘數位出版平台的內容發行與智財權管理都是以互動的方式完成,平台之商業模式確實影響智財權的管理。除此之外,對於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的發展,專業與業餘之間的藩籬逐漸消弭,成為兩者的綜合,本研究亦建議業者朝向專業與業餘並行的發展方向前進。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Chinese internet market. Taiwan publishers are now confronted with the pressure from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thus are forced to find out a new business model and more opportunity.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possible business model of digital publishing and the strategy of IP management which Taiwan publishers should adopt.
      Digital publishing suggests an all-digitalized publication process. Every step of publication, from content creation, editing, publishing, selling to application, can be completed all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 platform of digital publishing serves to communicate both side of content providers and users. Hence, copyright of the digital cont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The thesis will begin with Chris Anderson’s Long Tail theory. Two websites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Taiwan will be chosen for analysis: the Business Weekly as the commercial plaform and PIXNET Blog as the avocational on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the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business model 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ase studies, the content 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platform are unidirectional, decided by managers. On the other hand, tthese of avocational one are bidirectional, influenced by website managers and users.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s a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 However, it would be the trend that the barrier between commercial platform and the avocational one will melt away and the business model of website in the future will change. The business mode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 should combin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ommercial and avocational on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 台灣出版業者面對改革的壓力 1
     二、 尋找未來網路數位出版平台的發展趨勢、商機以及最適商業模式 1
     三、 華文網路市場機會的興起 2
     四、 網路社會上智慧財產權的日益重要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數位出版產業介紹 6
     一、 Electronic Publishing or E-Publishing (電子出版) 6
     二、 Desk to Publishing (桌面出版) 7
     三、 Network Publishing (網絡出版) 7
     四、 Internet Publishing (網路出版) 8
     五、 Wireless Line Publishing (無線出版) &Mobile Publishing (行動出版) 8
     六、 Publishing on Demand (隨選出版或按需出版) 9
     七、 Cross Media Publishing (跨媒體出版) 9
     八、 Digital Publishing (數位出版或數字出版) 10
     九、 台灣數位出版產業定義 10
     十、 中國數位出版產業定義 11
     十一、 小結 11
     第二節 數位出版產業相關智慧財產權 13
     十二、 智慧財產權定義 14
     十三、 智慧財產權種類 17
     第三節 價值鏈相關文獻 35
     一、 價值鏈模型 35
     二、 價值鏈之競爭優勢 39
     三、 價值為核心的策略邏輯 40
     四、 網路發展對價值鏈模型的衝擊 41
     第四節 網路特性 43
     一、 傳統80/20法則文獻 43
     二、 長尾理論 45
     第三章 研究架構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變數 50
     一、 數位出版平台 50
     二、 數位出版平台的商業模式 51
     三、 網路相關智慧財產權議題 5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3
     一、 文獻蒐集 53
     二、 個案的選取 54
     第四章 網路特性對數位出版平台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衝擊 55
     第一節 數位出版價值鏈分析 55
     第二節 網際網路發行價值鏈分析 57
     第三節 數位出版的著作權 59
     一、 著作權創作 60
     二、 著作權分享 61
     三、 著作權保護 61
     四、 著作權歸屬 62
     五、 著作權利益分配 63
     第四節 網路傳播 63
     第五節 連結供給與需求 64
     第六節 平台經營的營業秘密 65
     第五章 個案介紹--數位出版平台業者 68
     第一節 商業周刊網站 68
     一、 個案公司介紹 68
     二、 數位出版商品與服務 72
     三、 智慧財產權管理 73
     四、 其他相關智財權議題 80
     五、 未來發展方向 80
     第二節 PIXNET 部落格 84
     一、 個案公司介紹 84
     二、 數位出版商品與服務 84
     三、 智慧財產權的管理 88
     四、 其他相關智財權議題 99
     五、 未來發展 100
     第三節 個案分析比較 100
     一、 商業模式 100
     二、 著作權創作 102
     三、 著作權分享 103
     四、 著作權保護 106
     五、 著作權歸屬 107
     六、 著作權利益分配 109
     七、 其他智慧財產權議題 112
     八、 小結 114
     第四節 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管理的分析 115
     第五節 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2
     第六章 結論 12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6
     一、 不同商業模式影響著作權管理 126
     專業數位出版平台之智財權管理由業者決定 126
     業餘數位出版平台之智財權的管理作者有參與的空間 127
     二、 數位出版平台的商業模式發展,未來將趨向專業與業餘之間 128
     三、 網友對於智慧財產權觀念薄弱 129
     四、 數位出版運作模式與網路擴散程度有關 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1
     一、 對作者建議 131
     二、 對平台業者建議 131
     三、 後續研究建議 134
     
     
     圖目錄
     圖 1 1研究流程圖 5
     圖 2 1價值為核心的策略邏輯示意圖 40
     圖 2 2長尾現象示意圖 45
     圖 3 1研究架構 50
     圖 4 1數位出版價值鏈 56
     圖 5 1商業周刊網站數位出版流程 72
     圖 5 2商業周刊網站著作分享示意圖 73
     圖 5 3 PIXNET產品總類分析 85
     圖 5 4台灣網友線上娛樂使用習慣 86
     圖 5 5 PIXNET檢舉流程圖 94
     圖 5 6 商業周刊網站商業模式分析 101
     圖 5 7 PIXNET商業模式分析 101
     圖 6 1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發展示意圖 129
     圖 6 2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發展建議 134
     
     表目錄
     表2- 1數位出版的三種形式比較 11
     表2- 2出版概念的演進與分析 12
     表2- 3智慧財產權種類比較 16
     表2- 4著作權介紹 20
     表2- 5專利構成要件 24
     表2- 6專利權介紹 26
     表2- 7商標介紹 29
     表2- 8營業秘密介紹 33
     表2- 9價值活動定義 37
     表2- 10價值核心的策略邏輯整理 41
     表2- 11網路發展對於價值鏈的影響 43
     表2- 12長尾理論的三大推力 47
     表2- 13長尾理論成功原則 49
     表3- 1操縱性定義 51
     表3- 2訪談對象 53
     表4- 1數位出版價值活動比較 57
     表4- 2網路發行價值活動 58
     表4- 3網路特性對數位出版平台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衝擊 66
     表5- 1商業周刊大事紀 68
     表5- 2商業周刊著作分享比較 75
     表5- 3商業周刊網站著作保護分析 78
     表5- 4業周刊網站未來經營方向 83
     表5- 5 PIXNET服務條款整理 90
     表5- 6 PIXNET分享形式整理 91
     表5- 7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創作比較 103
     表5- 8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分享比較 105
     表5- 9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保護比較 106
     表5- 10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歸屬比較 109
     表5- 11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利益分配比較 111
     表5- 12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其他智財議題比較 113
     表5- 13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智財議題異同比較 115
     表5- 14著作權創作比較 116
     表5- 15著作權分享比較 116
     表5- 16著作權事前保護措施比較 118
     表5- 17著作權事後保護方法比較 119
     表5- 18著作權歸屬比較 120
     表5- 19著作權利益分配比較 121
     表5- 20著作權未來利益分配比較 122
     表5- 21專業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3
     表5- 22業餘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4
     表6- 1專業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議題整理 126
     表6- 2業餘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議題整理 127
     表6- 3商業模式與智財管理的比較 128
     表6- 4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的獲利發展 13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1. 書籍
王乾任(2004),台灣出版產業大未來,生活人文委託華文網股份有公司(台灣)代理發行
吳思華(2001),策略九說,臉譜出版
李明軒、邱如美合譯(1999),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優勢,天下文化出版
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智勝文化出版社
花健、郭潔敏、巫志南、王國榮、吳文娟(2005),文化魔戒,帝國文化出版
邱志聖(2001),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智勝文化出版社
張志剛(2006),《網絡出版技術概述》,北京大學出社
陳惠莉、蔣千苓譯(2001),出版大崩壞?!,尖端出版
劉江彬(1986),資訊法論-電腦與法律問題之探討,台灣法學叢書
台灣出版資訊網 http://www.tpi.org.tw/default.aspx最後瀏覽日期2007/6
行政院新聞局 http://info.gio.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
長尾理論 http://www.longtail.com/最後瀏覽日期2007/6
城邦e書館 http://cite.anicebook.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
城邦控股集團 http://www.cph.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
美好一書 http://www.anicebook.com.tw/ 最後瀏覽日期2007/6
商業周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
經濟部智財局 http://www.tipo.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
劉江彬(1992),電腦軟體相關發明法律保護之研究,經濟部中央標準局
劉江彬(2005),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案例評析(三),華泰文化
劉江彬(2006),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案例評析(四),華泰文化
劉江彬、黃俊英(2004),智慧財產管理總論,華泰文化
蕭雄淋(1986),著作權法逐條釋義,三民書局
蕭雄淋(1989),著作權法研究(一),三民書局
蕭雄淋著(2005),著作權法論,五南圖書
謝銘洋著(1995),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與實務,翰蘆圖書
謝銘洋著(1997),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翰蘆圖書
羅明通著(2005),著作權法論,群彥圖書
2. 期刊文章
吳佳靜(2005),臺灣電子雜誌市場將起飛 內容多樣化、通路、價格為關鍵因素,電子商務時報
林政榮(2004),數位出版產業的瓶頸障礙與需求,《印刷科技》,第20卷,第3期,p.75~83。
周延鵬、官欣雨(2006),台灣研發機構智慧財產的營運模式與行銷機制,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四卷,第一期
黃貝玲(2003),創意大革命 國內外數位內容產業新風貌,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 50卷,10-15。
萬榮水(2005),2004-2005年台灣地區出版業發展報告,中國出版藍皮書。中國書籍出版社P.210-217
萬榮水、高雲換(2006),電子雜誌及電子書異業合作出版的三種模式,出版與管理研究,第二期,P.65~P.84
3. 學位論文
王正德(2006),寬頻網路與數位內容發展前景與關連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王宇鎮(2007),長尾理論在行動通訊國際漫遊業務之應用研究 :台灣電信業之實證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組碩士論文
王壯男(2006),台灣無線通訊產業之競合,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韋翔(2002),我國智慧財產權資訊服務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祖銘(2006),藍海策略檢視台灣電子雜誌發展之研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碩士論文
吳政達(2003),虛擬通路商之商業模式在數位內容產業應用之研究--以點對點為基礎建構,國立政治大學科管理研究所碩士倫文
林仁宗(2001),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競合關係與發展契機之研究─以網路購物市場發展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政榮(2004),數位出版業者對數位出版內容形式之看法研究,國立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煜程(2003),數位內容著作權管理之研究以線上學習(E-learning)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鈺淳(2005),從價值鍊角度看日本動畫產業,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國定(2002),知識內容產業的成長策略-以商業周刊媒體集團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雲換(2006),電子書與電子雜誌的異業合作模式之研究,華南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元力(2005),虛擬社群之價值共創活動以BBS社群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 花(2006),網路著作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冠華(2001),網路使用者閱讀行為之研究:以紙本式及電子式小說文本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
陳應強(2004),影響電子報讀者選擇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仕偉(2001),網路電子書讀者使用動機與行為,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曉薇(2007),電子雜誌顧客維繫方式與顧客反應之研究,華南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雅琪(2001),數位出版商務之整合行銷傳播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管意皓(2005),策略定位、資源稟賦、產業創新之關係 - 以數位出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貞怡(2000),多媒體病毒式行銷之探討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元隆(1998),網路媒體出版事業經營要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文祥(2005),從創新觀點檢視創作共享機制與著作權保護及知識分享擴散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秉均(2006),協同數位內容供應商與硬體提供商之契約設計,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時瀚(2006),營利與非營利虛擬社群的管理議題—以維基百科、Yahoo!奇摩知識+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俊守(2004),數位學習產業智慧財產權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4. 研究報告
王宏德(2005),後閱讀時代來了-e時代的大眾閱讀習慣趨勢探索,行政院新聞局2005出版年鑑
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2007),Ireseach CNNIC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2007年1月,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
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2007),Ireseach CNNIC 中國廣告市場研究報告2006年,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2006),2005雜誌出版產業調查研究報告
李娟萍(2005),永豐紙業我愛印數位運籌服務開步走,2005年11月24日民生報A10版文化新聞
林于勝(2006),eEntertainment-從玩家行為探索線上娛樂商機,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俞國定(2006),「九十四年雜誌出版市場概況穩定中尋求未來無限可能的雜誌業」,2006出版年鑒,行政院新聞局
陳世耀(2005),傳統媒體擁抱第二春,e天下第060期2005年12月1日出刊
陳家駿、馮震宇、劉孔中(2004),著作權科技保護措施之研究研究報告,陳家駿律師事務所
楊瑪利(2002),聯合知識庫一網看盡五十年報紙,天下雜誌第237期2002年2月1日出刊。
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辦公室(2007),2007年數位內容白皮書
薛良凱(2005),民國九十三年數位出版市場概況,行政院新聞局2005出版年鑑
薛良凱(2006),Web2.0時代數位出版的應用:行動出版,博庫數碼研究報告
薛麗珍(2002),數位出版的昨日、今日與明日,出版界 第63卷,頁52-61
二. 外文
1. 書籍文章
Anderson, Chris (2006), The Long Tail: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 More, Hyperion
Armstrong, G. & Kotler, P.(2005),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 (7th ed.), Pearson Prentice Hall.
Collins, J.(2001),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1st ed.), HarperBusiness.
Godin, S.(2003), Purple cow: Transform your business by being remarkable, Portfolio.
Kim, W. C., & Mauborgne, R.(2005), Blue ocean strategy: 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competition irreleva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och, Richard(1997), The 80/20 Principle: The Secret of Achieving More with Less,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Ltd
Kotler, P(2006), Marketing management, Pearson Prentice Hall.
Kotler, P., & Armstrong, G.(2001).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9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Kotler, P., Ang, S.H., Leong, S. M., & Tan, C. T.(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Singapore; New York: Prentice Hall.
Landes, W. M., & Posner, R. A.(2003),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ilien, G. L., & Kotler, P.(1983), Marketing decision making: A model-building approach, Harper & Row.
Por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orter, Michael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 期刊論文
Grant Gail L(1998), Except: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Commerce Net,Nov.19.
Hall R.(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Vol.26,pp.5~26.
Iansiti, M., & MacCormack, A. (1997, September-October). Developing products on Internet tim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 anniversary issue, 108-117.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03), Marketing crafts and visual arts: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a practical guide, Geneva: ITC/ WIPO.
Timmers Paul(1998),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electronic markets, vol.8-no.2.1998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04). WIP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ndbook: Policy, law and use (2nd ed.). Geneva: WIPO. Retrieved November 1, 2005, from http://www.wipo.int/about-ip/en/iprm/index.htm
三. 網站資料
PIXNET http://www.pixnet.net/ 最後瀏覽日期2007/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94359004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359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江彬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Paul Chang Bin,Li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呂忠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Jhong Yan, Lyuen_US
dc.creator (作者) 呂忠晏zh_TW
dc.creator (作者) Jhong Yan, Lyuen_US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9:05:26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9:05:2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05:2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359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64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科技管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359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數位出版產業中,台灣出版業者面對網路改革的壓力,積極尋找網路數位出版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並且華文網路市場機會的興起以及網路社會上智慧財產權的日益重要,本研究將以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角度探討在網路中,臺灣出版業者如何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掌握此次出版業的革命商機,為廠商提出發展建議。
      網路數位出版,意指在內容出版的過程,從內容創造、流通到利用都是以數位化的技術進行,並且在網路的環境中完成這些過程。網路數位出版平台,指的是溝通內容創造與內容利用兩端的中間者。負責聯絡兩方平台業者所面對的智財權議題以著作權最為重要,因為數位出版產業立基於內容發展,而著作權主要說明內容的管理。
      本研究從網路長尾理論出發,以該現象形成的原因作為分析廠商的智財權管理的面向,分析專業數位出版平台—商業周刊網站,以及業餘數位出版平台—PIXNET,尋找商業模式與智財權管理的關連性。
      根據個案訪談的結果分析,專業數位出版平台內容發行與智財權管理皆為以業者角度為主的單向,然而業餘數位出版平台的內容發行與智財權管理都是以互動的方式完成,平台之商業模式確實影響智財權的管理。除此之外,對於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的發展,專業與業餘之間的藩籬逐漸消弭,成為兩者的綜合,本研究亦建議業者朝向專業與業餘並行的發展方向前進。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Chinese internet market. Taiwan publishers are now confronted with the pressure from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thus are forced to find out a new business model and more opportunity.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possible business model of digital publishing and the strategy of IP management which Taiwan publishers should adopt.
      Digital publishing suggests an all-digitalized publication process. Every step of publication, from content creation, editing, publishing, selling to application, can be completed all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 platform of digital publishing serves to communicate both side of content providers and users. Hence, copyright of the digital cont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The thesis will begin with Chris Anderson’s Long Tail theory. Two websites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Taiwan will be chosen for analysis: the Business Weekly as the commercial plaform and PIXNET Blog as the avocational on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the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business model 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ase studies, the content 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platform are unidirectional, decided by managers. On the other hand, tthese of avocational one are bidirectional, influenced by website managers and users.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s a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 However, it would be the trend that the barrier between commercial platform and the avocational one will melt away and the business model of website in the future will change. The business mode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 should combin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ommercial and avocational one.
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 台灣出版業者面對改革的壓力 1
     二、 尋找未來網路數位出版平台的發展趨勢、商機以及最適商業模式 1
     三、 華文網路市場機會的興起 2
     四、 網路社會上智慧財產權的日益重要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數位出版產業介紹 6
     一、 Electronic Publishing or E-Publishing (電子出版) 6
     二、 Desk to Publishing (桌面出版) 7
     三、 Network Publishing (網絡出版) 7
     四、 Internet Publishing (網路出版) 8
     五、 Wireless Line Publishing (無線出版) &Mobile Publishing (行動出版) 8
     六、 Publishing on Demand (隨選出版或按需出版) 9
     七、 Cross Media Publishing (跨媒體出版) 9
     八、 Digital Publishing (數位出版或數字出版) 10
     九、 台灣數位出版產業定義 10
     十、 中國數位出版產業定義 11
     十一、 小結 11
     第二節 數位出版產業相關智慧財產權 13
     十二、 智慧財產權定義 14
     十三、 智慧財產權種類 17
     第三節 價值鏈相關文獻 35
     一、 價值鏈模型 35
     二、 價值鏈之競爭優勢 39
     三、 價值為核心的策略邏輯 40
     四、 網路發展對價值鏈模型的衝擊 41
     第四節 網路特性 43
     一、 傳統80/20法則文獻 43
     二、 長尾理論 45
     第三章 研究架構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變數 50
     一、 數位出版平台 50
     二、 數位出版平台的商業模式 51
     三、 網路相關智慧財產權議題 5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3
     一、 文獻蒐集 53
     二、 個案的選取 54
     第四章 網路特性對數位出版平台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衝擊 55
     第一節 數位出版價值鏈分析 55
     第二節 網際網路發行價值鏈分析 57
     第三節 數位出版的著作權 59
     一、 著作權創作 60
     二、 著作權分享 61
     三、 著作權保護 61
     四、 著作權歸屬 62
     五、 著作權利益分配 63
     第四節 網路傳播 63
     第五節 連結供給與需求 64
     第六節 平台經營的營業秘密 65
     第五章 個案介紹--數位出版平台業者 68
     第一節 商業周刊網站 68
     一、 個案公司介紹 68
     二、 數位出版商品與服務 72
     三、 智慧財產權管理 73
     四、 其他相關智財權議題 80
     五、 未來發展方向 80
     第二節 PIXNET 部落格 84
     一、 個案公司介紹 84
     二、 數位出版商品與服務 84
     三、 智慧財產權的管理 88
     四、 其他相關智財權議題 99
     五、 未來發展 100
     第三節 個案分析比較 100
     一、 商業模式 100
     二、 著作權創作 102
     三、 著作權分享 103
     四、 著作權保護 106
     五、 著作權歸屬 107
     六、 著作權利益分配 109
     七、 其他智慧財產權議題 112
     八、 小結 114
     第四節 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管理的分析 115
     第五節 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2
     第六章 結論 12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6
     一、 不同商業模式影響著作權管理 126
     專業數位出版平台之智財權管理由業者決定 126
     業餘數位出版平台之智財權的管理作者有參與的空間 127
     二、 數位出版平台的商業模式發展,未來將趨向專業與業餘之間 128
     三、 網友對於智慧財產權觀念薄弱 129
     四、 數位出版運作模式與網路擴散程度有關 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1
     一、 對作者建議 131
     二、 對平台業者建議 131
     三、 後續研究建議 134
     
     
     圖目錄
     圖 1 1研究流程圖 5
     圖 2 1價值為核心的策略邏輯示意圖 40
     圖 2 2長尾現象示意圖 45
     圖 3 1研究架構 50
     圖 4 1數位出版價值鏈 56
     圖 5 1商業周刊網站數位出版流程 72
     圖 5 2商業周刊網站著作分享示意圖 73
     圖 5 3 PIXNET產品總類分析 85
     圖 5 4台灣網友線上娛樂使用習慣 86
     圖 5 5 PIXNET檢舉流程圖 94
     圖 5 6 商業周刊網站商業模式分析 101
     圖 5 7 PIXNET商業模式分析 101
     圖 6 1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發展示意圖 129
     圖 6 2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發展建議 134
     
     表目錄
     表2- 1數位出版的三種形式比較 11
     表2- 2出版概念的演進與分析 12
     表2- 3智慧財產權種類比較 16
     表2- 4著作權介紹 20
     表2- 5專利構成要件 24
     表2- 6專利權介紹 26
     表2- 7商標介紹 29
     表2- 8營業秘密介紹 33
     表2- 9價值活動定義 37
     表2- 10價值核心的策略邏輯整理 41
     表2- 11網路發展對於價值鏈的影響 43
     表2- 12長尾理論的三大推力 47
     表2- 13長尾理論成功原則 49
     表3- 1操縱性定義 51
     表3- 2訪談對象 53
     表4- 1數位出版價值活動比較 57
     表4- 2網路發行價值活動 58
     表4- 3網路特性對數位出版平台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衝擊 66
     表5- 1商業周刊大事紀 68
     表5- 2商業周刊著作分享比較 75
     表5- 3商業周刊網站著作保護分析 78
     表5- 4業周刊網站未來經營方向 83
     表5- 5 PIXNET服務條款整理 90
     表5- 6 PIXNET分享形式整理 91
     表5- 7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創作比較 103
     表5- 8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分享比較 105
     表5- 9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保護比較 106
     表5- 10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歸屬比較 109
     表5- 11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利益分配比較 111
     表5- 12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其他智財議題比較 113
     表5- 13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智財議題異同比較 115
     表5- 14著作權創作比較 116
     表5- 15著作權分享比較 116
     表5- 16著作權事前保護措施比較 118
     表5- 17著作權事後保護方法比較 119
     表5- 18著作權歸屬比較 120
     表5- 19著作權利益分配比較 121
     表5- 20著作權未來利益分配比較 122
     表5- 21專業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3
     表5- 22業餘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4
     表6- 1專業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議題整理 126
     表6- 2業餘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議題整理 127
     表6- 3商業模式與智財管理的比較 128
     表6- 4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的獲利發展 134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 台灣出版業者面對改革的壓力 1
     二、 尋找未來網路數位出版平台的發展趨勢、商機以及最適商業模式 1
     三、 華文網路市場機會的興起 2
     四、 網路社會上智慧財產權的日益重要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數位出版產業介紹 6
     一、 Electronic Publishing or E-Publishing (電子出版) 6
     二、 Desk to Publishing (桌面出版) 7
     三、 Network Publishing (網絡出版) 7
     四、 Internet Publishing (網路出版) 8
     五、 Wireless Line Publishing (無線出版) &Mobile Publishing (行動出版) 8
     六、 Publishing on Demand (隨選出版或按需出版) 9
     七、 Cross Media Publishing (跨媒體出版) 9
     八、 Digital Publishing (數位出版或數字出版) 10
     九、 台灣數位出版產業定義 10
     十、 中國數位出版產業定義 11
     十一、 小結 11
     第二節 數位出版產業相關智慧財產權 13
     十二、 智慧財產權定義 14
     十三、 智慧財產權種類 17
     第三節 價值鏈相關文獻 35
     一、 價值鏈模型 35
     二、 價值鏈之競爭優勢 39
     三、 價值為核心的策略邏輯 40
     四、 網路發展對價值鏈模型的衝擊 41
     第四節 網路特性 43
     一、 傳統80/20法則文獻 43
     二、 長尾理論 45
     第三章 研究架構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變數 50
     一、 數位出版平台 50
     二、 數位出版平台的商業模式 51
     三、 網路相關智慧財產權議題 5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3
     一、 文獻蒐集 53
     二、 個案的選取 54
     第四章 網路特性對數位出版平台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衝擊 55
     第一節 數位出版價值鏈分析 55
     第二節 網際網路發行價值鏈分析 57
     第三節 數位出版的著作權 59
     一、 著作權創作 60
     二、 著作權分享 61
     三、 著作權保護 61
     四、 著作權歸屬 62
     五、 著作權利益分配 63
     第四節 網路傳播 63
     第五節 連結供給與需求 64
     第六節 平台經營的營業秘密 65
     第五章 個案介紹--數位出版平台業者 68
     第一節 商業周刊網站 68
     一、 個案公司介紹 68
     二、 數位出版商品與服務 72
     三、 智慧財產權管理 73
     四、 其他相關智財權議題 80
     五、 未來發展方向 80
     第二節 PIXNET 部落格 84
     一、 個案公司介紹 84
     二、 數位出版商品與服務 84
     三、 智慧財產權的管理 88
     四、 其他相關智財權議題 99
     五、 未來發展 100
     第三節 個案分析比較 100
     一、 商業模式 100
     二、 著作權創作 102
     三、 著作權分享 103
     四、 著作權保護 106
     五、 著作權歸屬 107
     六、 著作權利益分配 109
     七、 其他智慧財產權議題 112
     八、 小結 114
     第四節 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管理的分析 115
     第五節 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2
     第六章 結論 12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6
     一、 不同商業模式影響著作權管理 126
     專業數位出版平台之智財權管理由業者決定 126
     業餘數位出版平台之智財權的管理作者有參與的空間 127
     二、 數位出版平台的商業模式發展,未來將趨向專業與業餘之間 128
     三、 網友對於智慧財產權觀念薄弱 129
     四、 數位出版運作模式與網路擴散程度有關 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1
     一、 對作者建議 131
     二、 對平台業者建議 131
     三、 後續研究建議 134
     
     
     圖目錄
     圖 1 1研究流程圖 5
     圖 2 1價值為核心的策略邏輯示意圖 40
     圖 2 2長尾現象示意圖 45
     圖 3 1研究架構 50
     圖 4 1數位出版價值鏈 56
     圖 5 1商業周刊網站數位出版流程 72
     圖 5 2商業周刊網站著作分享示意圖 73
     圖 5 3 PIXNET產品總類分析 85
     圖 5 4台灣網友線上娛樂使用習慣 86
     圖 5 5 PIXNET檢舉流程圖 94
     圖 5 6 商業周刊網站商業模式分析 101
     圖 5 7 PIXNET商業模式分析 101
     圖 6 1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發展示意圖 129
     圖 6 2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發展建議 134
     
     表目錄
     表2- 1數位出版的三種形式比較 11
     表2- 2出版概念的演進與分析 12
     表2- 3智慧財產權種類比較 16
     表2- 4著作權介紹 20
     表2- 5專利構成要件 24
     表2- 6專利權介紹 26
     表2- 7商標介紹 29
     表2- 8營業秘密介紹 33
     表2- 9價值活動定義 37
     表2- 10價值核心的策略邏輯整理 41
     表2- 11網路發展對於價值鏈的影響 43
     表2- 12長尾理論的三大推力 47
     表2- 13長尾理論成功原則 49
     表3- 1操縱性定義 51
     表3- 2訪談對象 53
     表4- 1數位出版價值活動比較 57
     表4- 2網路發行價值活動 58
     表4- 3網路特性對數位出版平台智慧財產權管理的衝擊 66
     表5- 1商業周刊大事紀 68
     表5- 2商業周刊著作分享比較 75
     表5- 3商業周刊網站著作保護分析 78
     表5- 4業周刊網站未來經營方向 83
     表5- 5 PIXNET服務條款整理 90
     表5- 6 PIXNET分享形式整理 91
     表5- 7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創作比較 103
     表5- 8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分享比較 105
     表5- 9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保護比較 106
     表5- 10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著作歸屬比較 109
     表5- 11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利益分配比較 111
     表5- 12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其他智財議題比較 113
     表5- 13商業周刊網站與PIXNET智財議題異同比較 115
     表5- 14著作權創作比較 116
     表5- 15著作權分享比較 116
     表5- 16著作權事前保護措施比較 118
     表5- 17著作權事後保護方法比較 119
     表5- 18著作權歸屬比較 120
     表5- 19著作權利益分配比較 121
     表5- 20著作權未來利益分配比較 122
     表5- 21專業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3
     表5- 22業餘數位出版平台SWOT分析 124
     表6- 1專業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議題整理 126
     表6- 2業餘數位出版平台著作權議題整理 127
     表6- 3商業模式與智財管理的比較 128
     表6- 4未來數位出版平台的獲利發展 134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359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數位出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出版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智慧財產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著作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著作權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智財權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商業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長尾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商業周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數位內容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數位出版平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igital publish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ublish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pyrigh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pyright manage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PR manage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usiness mod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ong tail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usiness weekl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ixne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gital cont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en_US
dc.title (題名) 網路數位出版商業模式對智慧財產權管理之影響zh_TW
dc.title (題名) IP Management and The Business Model of Digital Publishi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乾任(2004),台灣出版產業大未來,生活人文委託華文網股份有公司(台灣)代理發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思華(2001),策略九說,臉譜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軒、邱如美合譯(1999),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優勢,天下文化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智勝文化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花健、郭潔敏、巫志南、王國榮、吳文娟(2005),文化魔戒,帝國文化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志聖(2001),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智勝文化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志剛(2006),《網絡出版技術概述》,北京大學出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惠莉、蔣千苓譯(2001),出版大崩壞?!,尖端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江彬(1986),資訊法論-電腦與法律問題之探討,台灣法學叢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出版資訊網 http://www.tpi.org.tw/default.aspx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新聞局 http://info.gio.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長尾理論 http://www.longtail.com/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城邦e書館 http://cite.anicebook.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城邦控股集團 http://www.cph.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好一書 http://www.anicebook.com.tw/ 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業周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部智財局 http://www.tipo.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江彬(1992),電腦軟體相關發明法律保護之研究,經濟部中央標準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江彬(2005),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案例評析(三),華泰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江彬(2006),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案例評析(四),華泰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江彬、黃俊英(2004),智慧財產管理總論,華泰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雄淋(1986),著作權法逐條釋義,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雄淋(1989),著作權法研究(一),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雄淋著(2005),著作權法論,五南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銘洋著(1995),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與實務,翰蘆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銘洋著(1997),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翰蘆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明通著(2005),著作權法論,群彥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期刊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佳靜(2005),臺灣電子雜誌市場將起飛 內容多樣化、通路、價格為關鍵因素,電子商務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政榮(2004),數位出版產業的瓶頸障礙與需求,《印刷科技》,第20卷,第3期,p.75~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延鵬、官欣雨(2006),台灣研發機構智慧財產的營運模式與行銷機制,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四卷,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貝玲(2003),創意大革命 國內外數位內容產業新風貌,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 50卷,10-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榮水(2005),2004-2005年台灣地區出版業發展報告,中國出版藍皮書。中國書籍出版社P.210-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榮水、高雲換(2006),電子雜誌及電子書異業合作出版的三種模式,出版與管理研究,第二期,P.65~P.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正德(2006),寬頻網路與數位內容發展前景與關連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宇鎮(2007),長尾理論在行動通訊國際漫遊業務之應用研究 :台灣電信業之實證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組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壯男(2006),台灣無線通訊產業之競合,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韋翔(2002),我國智慧財產權資訊服務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祖銘(2006),藍海策略檢視台灣電子雜誌發展之研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政達(2003),虛擬通路商之商業模式在數位內容產業應用之研究--以點對點為基礎建構,國立政治大學科管理研究所碩士倫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仁宗(2001),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競合關係與發展契機之研究─以網路購物市場發展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政榮(2004),數位出版業者對數位出版內容形式之看法研究,國立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煜程(2003),數位內容著作權管理之研究以線上學習(E-learning)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淳(2005),從價值鍊角度看日本動畫產業,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國定(2002),知識內容產業的成長策略-以商業周刊媒體集團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雲換(2006),電子書與電子雜誌的異業合作模式之研究,華南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元力(2005),虛擬社群之價值共創活動以BBS社群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 花(2006),網路著作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冠華(2001),網路使用者閱讀行為之研究:以紙本式及電子式小說文本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應強(2004),影響電子報讀者選擇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仕偉(2001),網路電子書讀者使用動機與行為,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曉薇(2007),電子雜誌顧客維繫方式與顧客反應之研究,華南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雅琪(2001),數位出版商務之整合行銷傳播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意皓(2005),策略定位、資源稟賦、產業創新之關係 - 以數位出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貞怡(2000),多媒體病毒式行銷之探討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元隆(1998),網路媒體出版事業經營要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文祥(2005),從創新觀點檢視創作共享機制與著作權保護及知識分享擴散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秉均(2006),協同數位內容供應商與硬體提供商之契約設計,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時瀚(2006),營利與非營利虛擬社群的管理議題—以維基百科、Yahoo!奇摩知識+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俊守(2004),數位學習產業智慧財產權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研究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宏德(2005),後閱讀時代來了-e時代的大眾閱讀習慣趨勢探索,行政院新聞局2005出版年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2007),Ireseach CNNIC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2007年1月,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2007),Ireseach CNNIC 中國廣告市場研究報告2006年,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新聞局(2006),2005雜誌出版產業調查研究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娟萍(2005),永豐紙業我愛印數位運籌服務開步走,2005年11月24日民生報A10版文化新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于勝(2006),eEntertainment-從玩家行為探索線上娛樂商機,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國定(2006),「九十四年雜誌出版市場概況穩定中尋求未來無限可能的雜誌業」,2006出版年鑒,行政院新聞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世耀(2005),傳統媒體擁抱第二春,e天下第060期2005年12月1日出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家駿、馮震宇、劉孔中(2004),著作權科技保護措施之研究研究報告,陳家駿律師事務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瑪利(2002),聯合知識庫一網看盡五十年報紙,天下雜誌第237期2002年2月1日出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辦公室(2007),2007年數位內容白皮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良凱(2005),民國九十三年數位出版市場概況,行政院新聞局2005出版年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良凱(2006),Web2.0時代數位出版的應用:行動出版,博庫數碼研究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麗珍(2002),數位出版的昨日、今日與明日,出版界 第63卷,頁52-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書籍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erson, Chris (2006), The Long Tail: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 More, Hyper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mstrong, G. & Kotler, P.(2005),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 (7th ed.), Pearson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llins, J.(2001),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1st ed.), HarperBusin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odin, S.(2003), Purple cow: Transform your business by being remarkable, Portfoli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im, W. C., & Mauborgne, R.(2005), Blue ocean strategy: 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competition irreleva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ch, Richard(1997), The 80/20 Principle: The Secret of Achieving More with Less,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Lt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tler, P(2006), Marketing management, Pearson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tler, P., & Armstrong, G.(2001).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9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tler, P., Ang, S.H., Leong, S. M., & Tan, C. T.(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Singapore; New York: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ndes, W. M., & Posner, R. A.(2003),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lien, G. L., & Kotler, P.(1983), Marketing decision making: A model-building approach, Harper & Ro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r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rter, Michael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ant Gail L(1998), Except: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Commerce Net,Nov.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ll R.(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Vol.26,pp.5~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ansiti, M., & MacCormack, A. (1997, September-October). Developing products on Internet tim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 anniversary issue, 108-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03), Marketing crafts and visual arts: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a practical guide, Geneva: ITC/ WIP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immers Paul(1998),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electronic markets, vol.8-no.2.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04). WIP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ndbook: Policy, law and use (2nd ed.). Geneva: WIPO. Retrieved November 1, 2005, from http://www.wipo.int/about-ip/en/iprm/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網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IXNET http://www.pixnet.net/ 最後瀏覽日期2007/6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