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以選擇權理論法模型及Z-Score Model檢視博達公司違約事件
作者 鄭寶琳
貢獻者 沈中華
鄭寶琳
關鍵詞 選擇權理論法模型
違約機率
博達公司
信用風險
Z-Score Model
KMV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21:03 (UTC+8)
摘要 財務報表是投資大眾據以了解企業財務體質的主要來源,然而安隆事件的發生,造成投資人依賴財務報表的信心幾近崩潰。近期國內博達科技公司在財報中有帳列現金63億元情況下,因無法償還即將到期的29.8億公司債,而無預警的向法院聲請重整,爆發財務危機事件,似乎又是一樁企業以虛飾誇大之財務報表,誤導投資人,致使無數投資人損失慘重之案例。究竟財務報表能夠表達的企業營運情況是什麼?我們到底可不可以利用財務報表,即使是經過美化的報表,看出企業有行為不軌的蛛絲馬跡?
     
      本研究是在傳統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失效時,打算從另一個角度,尋找企業違約前之徵兆。利用選擇權理論法模型,以及Z-Score模型來檢視博達公司的信用風險,試著以信用風險模型探索其信用危機發生前之警訊。最重要的是,為使一般投資人皆可利用此信用風險模型作為信用風險管理的參考,故所有資料來源均為集中市場公開資訊,不論是股價、各種財務報表及公告資訊,均是利用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www.tse.com.tw)中取得資訊。
     
      本研究運用兩種理論模型實證結果,選擇權理論法模型並無出現特別警訊,反而是Z-Score模型結果令人滿意,不論是Altman區別函數,或是替代之「本土型」區別函數計算結果,均在博達公司財務危機事件發生一年前就以區別分數顯示其有財務危機之警訊。甚至針對博達公司倍受質疑的業績灌水、營收虛增問題,調整銷貨收入,並重新代入Z-Score模型後,Z值之預警效果更加提前反映及顯著。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王懷德,「KMV模型於國內未上市、未上櫃之公開發行公司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白鎮維、趙令斌,「信用風險之評估-介紹KMV之EDFTM及若干國內實證」,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27期,民國90年1月,頁131-146。
3.沈大白、張大成、馬君梅、邱永和、陳稼興,「信用風險模型評估-以台灣市場為例」,聯合徵信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民國92年元月22日。
4.沈中華、鄭寶琳、劉懷德、鄧秀娟、王文宇、劉懿愔,「檢測台灣上市公司之違約機率-以選擇權理論法試算」,臺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五卷第二期,民國93年6月。
5.李三榮,「Basel II」,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卷第2期,民國91年,頁105-124。
6.林妙宜,「公司信用風險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7月。
7.林景春、陳達新、林允永、邱智偉,「銀行的授信風險評估:KMV實值選擇權理論的應用」,民國89年12月5日。
8.張大成、黃建隆、陳漢沖,「市場價格信用風險模型之修正與應用─以Merton模型為例」,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8期,民國91年12月,頁86-94。
9.張大成,「新版巴塞爾協定:過去、現在與未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2期,民國91年,頁87-132。
10.陳松男,「金融工程學:金融商品創新選擇權理論」,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
11.陳松男,「選擇權&期貨-衍生性商品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
12.陳威光,「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期貨與交換」,智勝文化公司,民國91年8月,頁118-148。
13.陳威光,「選擇權理論、實務與應用」,智勝文化公司,民國90年1月。
14.敬永康、黃建隆,「市場價格信用風險模型之架構與實施方式」,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7期,民國91年9月,頁60-72。
15.趙令斌,「以選擇權模式衡量信用風險」,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6.聶志弘,「公司債信用風險之評估-運用選擇權評價模式」,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英文部分
1.Altman E.I. (1968),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 pp589-609.
2.Balck F. and Scholes M. (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1, pp. 637-59.
3.Bessis J. (2002), “Risk Management in Banking,” Wiley, New York.
4.Crosbie P.J. and Bohn J.R. (2002), “Modeling Default Risk,” KMV LLC.
5.Crouhy Michel, Dan Galai and Robert Mark (2000),”Risk Management”, McGraw – Hill
6.Glantz M. (2002), “Managing Bank Risk”
7.Hull John C. (2003),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8.Hull John C. (2002), “Fundamentals of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Forth Eddition
9.Merton R. C. (1974),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Finance 29, pp. 449-70.
10.Saunders A. and Cornett M.M. (2003),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McGraw - Hill, New York.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金融研究所
91932216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322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沈中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寶琳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鄭寶琳zh_TW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9:21:03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9:21: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21:0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19322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71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金融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3221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財務報表是投資大眾據以了解企業財務體質的主要來源,然而安隆事件的發生,造成投資人依賴財務報表的信心幾近崩潰。近期國內博達科技公司在財報中有帳列現金63億元情況下,因無法償還即將到期的29.8億公司債,而無預警的向法院聲請重整,爆發財務危機事件,似乎又是一樁企業以虛飾誇大之財務報表,誤導投資人,致使無數投資人損失慘重之案例。究竟財務報表能夠表達的企業營運情況是什麼?我們到底可不可以利用財務報表,即使是經過美化的報表,看出企業有行為不軌的蛛絲馬跡?
     
      本研究是在傳統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失效時,打算從另一個角度,尋找企業違約前之徵兆。利用選擇權理論法模型,以及Z-Score模型來檢視博達公司的信用風險,試著以信用風險模型探索其信用危機發生前之警訊。最重要的是,為使一般投資人皆可利用此信用風險模型作為信用風險管理的參考,故所有資料來源均為集中市場公開資訊,不論是股價、各種財務報表及公告資訊,均是利用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www.tse.com.tw)中取得資訊。
     
      本研究運用兩種理論模型實證結果,選擇權理論法模型並無出現特別警訊,反而是Z-Score模型結果令人滿意,不論是Altman區別函數,或是替代之「本土型」區別函數計算結果,均在博達公司財務危機事件發生一年前就以區別分數顯示其有財務危機之警訊。甚至針對博達公司倍受質疑的業績灌水、營收虛增問題,調整銷貨收入,並重新代入Z-Score模型後,Z值之預警效果更加提前反映及顯著。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論文內容與架構...................... 3
     
     第貳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信用風險之評估方式.................. 5
      第二節 選擇權理論法模型對違約風險之衡量.... 9
      第三節 Z-Score Model對違約風險之衡量.......16
     
     第參章 實證對象背景
      第一節 博達公司介紹........................19
      第二節 博達事件始末........................22
      第三節 美化財務報表手法....................25
     
     第肆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27
      第二節 投入變數說明........................29
     
     第伍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選擇權理論法模型實證結果............37
      第二節 Z-Score模型實證結果.................3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44
      第二節 建議................................46
     
     參考文獻....................................4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322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選擇權理論法模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違約機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博達公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信用風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Score Mod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KMVen_US
dc.title (題名) 以選擇權理論法模型及Z-Score Model檢視博達公司違約事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懷德,「KMV模型於國內未上市、未上櫃之公開發行公司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白鎮維、趙令斌,「信用風險之評估-介紹KMV之EDFTM及若干國內實證」,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27期,民國90年1月,頁131-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沈大白、張大成、馬君梅、邱永和、陳稼興,「信用風險模型評估-以台灣市場為例」,聯合徵信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民國92年元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沈中華、鄭寶琳、劉懷德、鄧秀娟、王文宇、劉懿愔,「檢測台灣上市公司之違約機率-以選擇權理論法試算」,臺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五卷第二期,民國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李三榮,「Basel II」,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卷第2期,民國91年,頁105-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林妙宜,「公司信用風險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林景春、陳達新、林允永、邱智偉,「銀行的授信風險評估:KMV實值選擇權理論的應用」,民國89年12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張大成、黃建隆、陳漢沖,「市場價格信用風險模型之修正與應用─以Merton模型為例」,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8期,民國91年12月,頁86-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張大成,「新版巴塞爾協定:過去、現在與未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2期,民國91年,頁87-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陳松男,「金融工程學:金融商品創新選擇權理論」,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陳松男,「選擇權&期貨-衍生性商品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陳威光,「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期貨與交換」,智勝文化公司,民國91年8月,頁118-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陳威光,「選擇權理論、實務與應用」,智勝文化公司,民國9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敬永康、黃建隆,「市場價格信用風險模型之架構與實施方式」,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7期,民國91年9月,頁60-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趙令斌,「以選擇權模式衡量信用風險」,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聶志弘,「公司債信用風險之評估-運用選擇權評價模式」,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Altman E.I. (1968),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 pp589-6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Balck F. and Scholes M. (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1, pp. 637-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Bessis J. (2002), “Risk Management in Banking,” Wiley, New Yor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Crosbie P.J. and Bohn J.R. (2002), “Modeling Default Risk,” KMV LL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Crouhy Michel, Dan Galai and Robert Mark (2000),”Risk Management”, McGraw – 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Glantz M. (2002), “Managing Bank Ris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Hull John C. (2003),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Hull John C. (2002), “Fundamentals of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Forth Eddi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Merton R. C. (1974),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Finance 29, pp. 44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Saunders A. and Cornett M.M. (2003),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McGraw - Hill, New York.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