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台灣創意市集發展與價值—以整合平台觀點分析
作者 吳佩芸
貢獻者 司徒達賢
吳佩芸
關鍵詞 創意市集
整合平台
整合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54:31 (UTC+8)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台灣創意市集2004至2008年前半近三年來此新興平台的發展演變,主要以不同主辦單位的角度切入,探討各創意市集之經營模式以及主辦單位運作與整合過程,並討論創意市集該平台的存在所創造的價值。
本研究以七位活動主辦者、三位參與市集擺攤的創作者與一位參與民眾,作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運用深度訪談與觀察法進行資料收集。全文論述依次橫斷面介紹創意市集該平台內容,再以時間軸說明各市集籌辦先後關係,並介紹至今仍持續營運的主要創意市集活動,包含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吵年獸立春音樂季、來尬創意市集、愛+玩市集、小紅豆創意市集與天母在地市集。

綜合文獻與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

一、創意市集對於加入其中的創作者效益主要為一個草創發跡的舞台,並與其他通路管道(如:格子店、寄賣點、百貨設櫃與自有店面等)存在互補與替代關係。

二、主辦單位整合過程與發現
A.在市集籌辦整合過程中,參與其中的成員單位組成複雜,整合過程中主辦單位則必須考量多方的目標、限制條件與成果分配等才能順利整合各方,然而整合過程中對於考量不同成員立場的先後順序與重要性則依主辦單位(整合者)核心目的與目標而異。
B.主辦單位在有形資源有限與草創情況下,多以無形資源著手,仰賴過去所建立非正式關係的成員作為首先整合對象。
C.主辦單位於過去籌辦所累積的信譽與口碑,將成為後續新的資源,後續攤位募集時,更容易吸引創作者加入,並且與活動籌辦所累積的經驗、與創作者、與其他合作對象所建立的合作關係,皆為後續活動整合的有利因素。
D.穩健經營的主辦單位逐漸成為創意市集之窗口,成為創意市集的整合者,當其他層級合作單位考量相關活動,市集主辦者將直接被納入另一個整合機制下。並且主辦單位會基於資源的投注而必須尋求其他合作單位,公部門往往為主辦者一個重要必須進行整合的合作機構,不論是在場地取得、法規限制、資金資源注入等問題之克服,有重要的支援。是故可以發現許多民間團體主辦者與公部門之合作。主辦單位尋求結合其他合作單位籌辦市集活動,但當資源提供者之參與涉入影響原整合者之目的,將形成新的限制前提。

三、創意市集所具備之開放特質,為市集的價值但也是威脅,以經濟學角度台灣創意市集不論是對主辦單位或創作者進入障礙低,提供該平台無限可能性與發展空間。

關鍵字:創意市集、整合平台
參考文獻 小果農(2006),「上市的創意,南海藝廊創意市集」,藝術家,62.4=371期,頁180-189,民95年4月
王怡穎(2004),創意市集Fashion Market,台灣,田園城市出版社,民93年。
王一芝(2007),「文化創意產業新模式 張培仁放大你的生活想像力」,遠見雜誌,247期,民96年1月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4。
吳美惠(2004),「跨疆域知識移轉之探討—以統一超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3年。
李清榮(2007),「手工品牌創作者之創造市場主流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6年。
李錡(2006),「街頭新勢力—談台灣創意市集的興起」,藝術欣賞,第二卷第十期,民95年10月,頁4-8
兔牙小熊(2007),「創意市集現象台灣熱起來」,聯合報,E4版,民95年11月5日。
林昶戎、郭心嵐(2007),台灣創意市集的危機與轉機—以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為例,「中華觀光管理學會」與「台灣休閒遊憩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及第七屆觀光休閒暨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未出版。
海蒂Heidi(2007),這個可愛,不可以!,台北,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6年。
張淑貞(2006),手工瘋雜貨,台灣台北,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民95年。
陳一珊(2007),「創意市集—未被馴化的世代創造力」,台灣工藝季刊,第二十六期,民96年2月,頁1-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91年。
陳昱興(2008),「精采活動預告 -MAAD創作團隊 Fabric Fun 來訪」,取自:http://creative-redhouse.blogspot.com/2008/06/maad-fabric-fun.html
陳衍(2007),「創意市集 新一代工藝創作」,台灣工藝季刊,第二十六期,民96年2月,頁10-15。
陳家詡(2004),「台中20號倉庫建構鐵道藝術網鐵支路的新文化,藝術家的新據點」,書香遠傳,創刊號,民92年6月,頁8-12。
陳慧如(2006),「街頭賣「意/藝/異」--以創作者觀點初探創意市集現象」,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5年。
黃海鳴(2006),南海藝廊與牯嶺街的再生運動—從2006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談起,藝術家,63期,頁182-187。
楊淑閔(2007),創意市集六年級女生手工娃娃紀錄感人故事,2007年7月21日,取自http://news.epochtimes.com/b5/7/7/21/n1779678.htm。
熊婉容(2007),「創作人調適與成長之歷程-創意市集創作者經驗探討」,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6年。
鄭秋霜(2006a),「簡單生活節 高喊文化有價,華山文化園區上演樂活概念與創意市集」,經濟日報,C1版文化創意,民95年12月2日
鄭秋霜(2006b),「打破零產值 華山藝起來」,經濟日報,C1版文化創意,民96年1月6日
鄭秋霜(2007a),「2007創意市集 進入關鍵時刻」,經濟日報,C1文化創意版,民96年3月3日
鄭秋霜(2007b),「創意,不只是把東西變可愛…」,經濟日報,C1文化創意版,民96年3月3日
鄭秋霜(2007c),「生活風格 行銷新主張」,經濟日報,A14版企管副刊,民96年1月9日
盧沛樺(2008),「創意市集,真的創意嗎?」,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係數位媒體實驗室,傳科學生網網路文章,第七期,民97年2月11日,取自http://castnet.nctu.edu.tw/view.htm?ar_pk=261
謝明奇(2007),「終於把2007年給撐過去了」,部落格網路文章,張貼時間民96年11月27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art-136/article?mid=4439&prev=4666&next=3752&l=f&fid=39
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5年。
蕭瑀婕(2006),「台灣創意市集生活美學與消費現象之研究:以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創意社群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5年。
顏甫玟(2006),「Campo創意市集 引領學生創作潮流」,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網路文章,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1229,95年4月14日。
顏寧(2008),「集創意,記城市:論創意市集風潮之興起」,文化研究學會年會,中國文化大學,民97年1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95355040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35504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司徒達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佩芸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佩芸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9:54:31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9:54: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54:3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35504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84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企業管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35504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台灣創意市集2004至2008年前半近三年來此新興平台的發展演變,主要以不同主辦單位的角度切入,探討各創意市集之經營模式以及主辦單位運作與整合過程,並討論創意市集該平台的存在所創造的價值。
本研究以七位活動主辦者、三位參與市集擺攤的創作者與一位參與民眾,作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運用深度訪談與觀察法進行資料收集。全文論述依次橫斷面介紹創意市集該平台內容,再以時間軸說明各市集籌辦先後關係,並介紹至今仍持續營運的主要創意市集活動,包含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吵年獸立春音樂季、來尬創意市集、愛+玩市集、小紅豆創意市集與天母在地市集。

綜合文獻與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

一、創意市集對於加入其中的創作者效益主要為一個草創發跡的舞台,並與其他通路管道(如:格子店、寄賣點、百貨設櫃與自有店面等)存在互補與替代關係。

二、主辦單位整合過程與發現
A.在市集籌辦整合過程中,參與其中的成員單位組成複雜,整合過程中主辦單位則必須考量多方的目標、限制條件與成果分配等才能順利整合各方,然而整合過程中對於考量不同成員立場的先後順序與重要性則依主辦單位(整合者)核心目的與目標而異。
B.主辦單位在有形資源有限與草創情況下,多以無形資源著手,仰賴過去所建立非正式關係的成員作為首先整合對象。
C.主辦單位於過去籌辦所累積的信譽與口碑,將成為後續新的資源,後續攤位募集時,更容易吸引創作者加入,並且與活動籌辦所累積的經驗、與創作者、與其他合作對象所建立的合作關係,皆為後續活動整合的有利因素。
D.穩健經營的主辦單位逐漸成為創意市集之窗口,成為創意市集的整合者,當其他層級合作單位考量相關活動,市集主辦者將直接被納入另一個整合機制下。並且主辦單位會基於資源的投注而必須尋求其他合作單位,公部門往往為主辦者一個重要必須進行整合的合作機構,不論是在場地取得、法規限制、資金資源注入等問題之克服,有重要的支援。是故可以發現許多民間團體主辦者與公部門之合作。主辦單位尋求結合其他合作單位籌辦市集活動,但當資源提供者之參與涉入影響原整合者之目的,將形成新的限制前提。

三、創意市集所具備之開放特質,為市集的價值但也是威脅,以經濟學角度台灣創意市集不論是對主辦單位或創作者進入障礙低,提供該平台無限可能性與發展空間。

關鍵字:創意市集、整合平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p.5
第一節 創意市集的定義
第二節 創意市集相關研究
第三節 整合平台與整合過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p.11
第一節 研究方法之選擇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第四章 創意市集內涵 p.23
第一節 展售商品內容
第二節 創作者樣貌
第三節 創作者選擇市集評估重點
第四節 民眾、消費者組成與特性
第五章 市集介紹與整合過程 p.41
第一節 台灣創意市集發展脈絡
第二節 各市集活動類型與分佈
第三節 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與COME WITH US
第四節 吵年獸立春音樂藝術季
第五節 來尬(La Gare)創意市集
第六節 愛+玩市集
第七節 小紅豆創意(藝)市集
第八節 天母在地市集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未來研究方向
第一節 創意市集的價值與效益
第二節 主辦單位整合過程與經營形式
第三節 市集的開放特質與困難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zh_TW
dc.format.extent 96787 bytes-
dc.format.extent 136417 bytes-
dc.format.extent 174629 bytes-
dc.format.extent 251092 bytes-
dc.format.extent 721359 bytes-
dc.format.extent 287617 bytes-
dc.format.extent 629092 bytes-
dc.format.extent 313306 bytes-
dc.format.extent 14797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35504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創意市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整合平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整合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創意市集發展與價值—以整合平台觀點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果農(2006),「上市的創意,南海藝廊創意市集」,藝術家,62.4=371期,頁180-189,民9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怡穎(2004),創意市集Fashion Market,台灣,田園城市出版社,民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一芝(2007),「文化創意產業新模式 張培仁放大你的生活想像力」,遠見雜誌,247期,民9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美惠(2004),「跨疆域知識移轉之探討—以統一超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清榮(2007),「手工品牌創作者之創造市場主流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錡(2006),「街頭新勢力—談台灣創意市集的興起」,藝術欣賞,第二卷第十期,民95年10月,頁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兔牙小熊(2007),「創意市集現象台灣熱起來」,聯合報,E4版,民95年11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昶戎、郭心嵐(2007),台灣創意市集的危機與轉機—以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為例,「中華觀光管理學會」與「台灣休閒遊憩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及第七屆觀光休閒暨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海蒂Heidi(2007),這個可愛,不可以!,台北,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淑貞(2006),手工瘋雜貨,台灣台北,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民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珊(2007),「創意市集—未被馴化的世代創造力」,台灣工藝季刊,第二十六期,民96年2月,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昱興(2008),「精采活動預告 -MAAD創作團隊 Fabric Fun 來訪」,取自:http://creative-redhouse.blogspot.com/2008/06/maad-fabric-fun.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衍(2007),「創意市集 新一代工藝創作」,台灣工藝季刊,第二十六期,民96年2月,頁10-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家詡(2004),「台中20號倉庫建構鐵道藝術網鐵支路的新文化,藝術家的新據點」,書香遠傳,創刊號,民92年6月,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慧如(2006),「街頭賣「意/藝/異」--以創作者觀點初探創意市集現象」,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海鳴(2006),南海藝廊與牯嶺街的再生運動—從2006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談起,藝術家,63期,頁182-1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淑閔(2007),創意市集六年級女生手工娃娃紀錄感人故事,2007年7月21日,取自http://news.epochtimes.com/b5/7/7/21/n1779678.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婉容(2007),「創作人調適與成長之歷程-創意市集創作者經驗探討」,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秋霜(2006a),「簡單生活節 高喊文化有價,華山文化園區上演樂活概念與創意市集」,經濟日報,C1版文化創意,民95年12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秋霜(2006b),「打破零產值 華山藝起來」,經濟日報,C1版文化創意,民96年1月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秋霜(2007a),「2007創意市集 進入關鍵時刻」,經濟日報,C1文化創意版,民96年3月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秋霜(2007b),「創意,不只是把東西變可愛…」,經濟日報,C1文化創意版,民96年3月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秋霜(2007c),「生活風格 行銷新主張」,經濟日報,A14版企管副刊,民96年1月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沛樺(2008),「創意市集,真的創意嗎?」,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係數位媒體實驗室,傳科學生網網路文章,第七期,民97年2月11日,取自http://castnet.nctu.edu.tw/view.htm?ar_pk=2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明奇(2007),「終於把2007年給撐過去了」,部落格網路文章,張貼時間民96年11月27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art-136/article?mid=4439&prev=4666&next=3752&l=f&fid=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瑀婕(2006),「台灣創意市集生活美學與消費現象之研究:以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創意社群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甫玟(2006),「Campo創意市集 引領學生創作潮流」,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網路文章,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1229,95年4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寧(2008),「集創意,記城市:論創意市集風潮之興起」,文化研究學會年會,中國文化大學,民97年1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