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原因之探討--產業價值鏈分析與台、港比較
作者 李唯碩
貢獻者 司徒達賢
李唯碩
關鍵詞 產業價值鏈
台灣本土漫畫
香港漫畫
漫畫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57:04 (UTC+8)
摘要 漫畫產業在台灣已經發展已數十個年頭,目前市場上所見,有九成以上都是從日本代理進口的日本漫畫,台灣本土漫畫幾乎銷聲匿跡。反觀香港漫畫市場,同樣是受到日本漫畫的競爭,為何香港漫畫仍有其自己的一片天。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台灣本土漫畫的不振?到底香港漫畫有何獨特之處,可以和日本漫畫分庭抗禮?
本研究利用產業價值鏈的概念為基礎,輔以深度訪談的方式,針對漫畫創作的漫畫家、漫畫生產的出版社及非漫畫創作及生產的第三者進行訪談。以不同的觀點來探求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的原因。同時比較香港及台灣漫畫產業在產業價值鏈上的操作手法不同之處,找出香港漫畫產業的獨特之處。
本研究整理出台灣漫畫產業價值鏈的十八項價值單元:「編劇」、「分鏡」、「構圖」、「描黑」、「貼網」、「漫畫競賽」、「版權洽談」、「翻譯」、「編輯」、「印刷」、「發行」、「存貨管理」、「資訊系統」、「行銷」、「通路」、「漫畫雜誌」、「單行本」及「漫畫衍伸商品」。透過產業價值鏈的概念,分析各價值單元可能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歸納出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之原因及香港漫畫產業運作的獨特之處。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 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之原因:
(一) 台灣漫畫編劇人才的缺乏
(二) 漫畫編劇、漫畫家與漫畫編輯之間的介面管理困難
(三) 台灣整體經銷體系的不成熟
(四) 漫畫衍伸商品的整合問題
(五) 漫畫審查制度的影響
二、 香港漫畫產業的特色:
香港漫畫在香港可以與日本漫畫相抗衡的原因在於其特殊的漫畫內容及規格、專業分工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及高效率的生產速度。
同時,在本研究最後對台灣本土漫畫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AIplus(2001)。火之七日間—台灣篇。動漫2000。台北:藍鯨出版社。
中野晴行,甄西譯(2007)。動漫創意產業論。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
王佳銘(2005)。漫畫式分格語言在動畫的研究創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
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徒達賢(2005)。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智勝出版。
分鏡(2008年4月28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古采豔(1997)。台灣漫畫工業產製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觀點。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
市府決查禁未經審定連環圖畫(1966年7月14日)。聯合報,3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4月28日。網址:http://snipurl.com/2zv97。
同人誌(2008年4月13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朱章嘉(1995)。策略與消費者購買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漫畫出版品為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朝陽(2004)。台日漫畫產業發展比較研究~以流通制度與環境為考察中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論文。
李闡(1978)。中國漫畫史。台北:世系。
李闡(1998)。漫畫美學。台北:群流。
李闡(1997)。早期台灣漫畫發展概況。文訊雜誌,1月。
李費蒙(2007)。看漫畫學漫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李衣雲(1996)。斷裂與再生-對台灣漫畫生產的初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何凡(1969年4月14日)。玻璃墊上連環畫輔導株連無辜。聯合報,9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 6月10日。網址:http://snipurl.com/2zvlo。
林英喆(1982)。掩耳盜鈴?助紂為虐?出版商盜印,編譯館失察,現行漫畫審查制度暴露缺失。民生報,9月30日。
林政儀(1998)。漫畫暴力內容與國中生暴力態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憲志(2002)。暴力漫畫內容分析之研究:以古惑仔漫畫《人在江湖》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傑(1979)。連環圖畫審查制度的功過是非。書評書目,8月。
周文鵬(2007)。台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吳偉立(2003)。中國大陸漫畫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偉明(2002)。日本漫畫對香港漫畫界及流行文化的影響(電子版)。二十一世紀,9月。
洪德麟(1994)。台灣漫畫四十年初探。台北:時報出版。
洪德麟(2003)。台灣漫畫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
香港漫畫(2008年4月28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納蘭真(2005)。漫畫編劇魔法書。杜葳文化。
范萬楠(1996)。漫畫市場分析。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出版年鑑。
馬榮成專訪:流水線成就香港漫畫(2004年8月20日)。新京報。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02日。網址:http://www.topkt.com/renwufangtan/2007-05-27/1746.html。
許嘉真(2007)。運用價值鏈觀點與Six-Sigma DMAIC手法於改善生產流程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仲偉(2002)。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仲偉(2004)。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台北,唐山。
陳仲偉(2008)。台灣漫畫年鑑—對漫畫文化發展的另一種思考。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企畫製作,台北:杜葳文化。
陳仲偉(2008)。台灣漫畫文化史—從文化史的角度看台灣漫畫的興衰。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企畫製作。台北:杜葳文化。
陳建豪(2007a)。在娛樂知識間看漫畫學正經。遠見雜誌,12月。
陳建豪(2007b)。漫畫之中自有人生訣竅。遠見雜誌,12月。
陳兆平(2006)。漫畫書全球發燒。書香遠傳,33期,3月。
陳揚琳(1983年8月15日)。嚴禁日本連環圖畫 轉入地下更猖獗。聯合報,3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4月28日。網址:http://udndata.com/ndapp。
黃雅芳(1997)。台灣漫畫文化工業初探。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崇岳(2003)。好萊塢電影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靖嵐(2006)。「帝國」的浮現與逸出:日本漫畫產業於台灣的「全球在地化」實踐。國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黃麗文(2006)。漫畫迷的休閒知覺自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雄獅美術(2000)。漫畫百寶箱。台北:雄獅美術。
游婷喻(2002)。日本恐怖漫畫之恐怖元素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蒂芬妮(1998)。漫畫封神榜。台北:幼獅文化。
楊儀茹(2006)。台灣漫畫產業 逆境中力爭上游。書香遠傳,33期,3月。
楊東岳(2003)。漫畫人物設計與2D電腦動畫之研究創作:以中國歷史故事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泰倫(2005)。發展概念漫畫融入國小自然課程教學之研究-以「奇妙的光」單元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佳(1988)。日本漫畫旋風襲港:記60 至80 年代的發展歷程。新晚報,6月5日。
葉凡(19795月22日)。我們也有優秀的漫畫家,為什麼出版商不願印行。聯合報,9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 6月10日。網址:http://snipurl.com/2zv8g。
歐陽瑜(1986)。我國日報政治漫畫的內容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羽秀(2003)。漫畫在兒童教育上的應用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傻呼嚕同盟(2001)。動漫2000。台北:藍鯨。
傻呼嚕同盟(2001)。動漫2001。台北:藍鯨。
傻呼嚕同盟(2003)。因動漫化而偉大。台北:大塊文化。
編輯(2006年7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指南目錄。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1日。網址:http://statdb.cla.gov.tw/careerguide。
蔡宗陽(2000)。租書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廣林院散人(2004)。文化全球化與在地生活實踐。國立東海大學,演講稿。
鄭國興(1997)。漫畫三十五年。文訊雜誌,1月。
鄭俊皇(1998)。漫畫於視覺上的應用研究─以擬音字與閱讀順為中心。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勉旻(1997)。漫畫消費空間初探--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翰璋(1999)。圖書出版之互補性產業演進與產品創新速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思蒨(2007)。北部青少年漫畫閱讀經驗深淺與其視覺圖像解讀觀點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
簡嘉良(2002)。漫畫讀者對「霹靂風暴」與《漫畫大霹靂》的基模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艾琳(1998)。漫畫鼻子。台北:探索文化。
魏良成(2006)。電影運鏡剪輯應用於漫畫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蘇新益(2005)。台灣漫畫出版品文化意涵及產業發展議題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Grant, R. M.(2002),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Concepts,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Blackwell, Forth edition
Hill, W.L. and R. Jones.(2001),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Seventh Edition
Ng Wai-ming (2002),“The Impact of Japanese Comics and Animation in Asia,” Journal of Japanese Trade and Industry
Porter, M. E.(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網站部分
http://www.sac.idv.tw/main.htm,傻呼嚕同盟網站
http://shop.ching-win.com.tw/,青文出版社網站
http://www.kung-long.com.tw/,狂龍出版社網站
http://www.tohan.com.tw/,台灣東販出版社網站
http://www.ccpa.org.tw/profile.php,中華漫畫出版同業協進會
http://www.comicartist.org.tw/,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網站
http://blog.udn.com/jason080/351304,台灣漫畫出版市場概況分析(1990-1998)
http://blog.udn.com/jason080/535918,台灣圖書物流體系分析
http://hkari.cuhkacs.org/wordpress/,香港動漫研究所網站
http://www.comicsworld.com/,香港天下出版有限公司網站
http://www.kingcomics.com/,玉皇朝出版集團網站
http://www.culturecom.com.hk/comic/,文化傳信集團網站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95355035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35503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司徒達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唯碩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唯碩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9:57:04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9:57:0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9:57:0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535503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85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企業管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35503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漫畫產業在台灣已經發展已數十個年頭,目前市場上所見,有九成以上都是從日本代理進口的日本漫畫,台灣本土漫畫幾乎銷聲匿跡。反觀香港漫畫市場,同樣是受到日本漫畫的競爭,為何香港漫畫仍有其自己的一片天。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台灣本土漫畫的不振?到底香港漫畫有何獨特之處,可以和日本漫畫分庭抗禮?
本研究利用產業價值鏈的概念為基礎,輔以深度訪談的方式,針對漫畫創作的漫畫家、漫畫生產的出版社及非漫畫創作及生產的第三者進行訪談。以不同的觀點來探求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的原因。同時比較香港及台灣漫畫產業在產業價值鏈上的操作手法不同之處,找出香港漫畫產業的獨特之處。
本研究整理出台灣漫畫產業價值鏈的十八項價值單元:「編劇」、「分鏡」、「構圖」、「描黑」、「貼網」、「漫畫競賽」、「版權洽談」、「翻譯」、「編輯」、「印刷」、「發行」、「存貨管理」、「資訊系統」、「行銷」、「通路」、「漫畫雜誌」、「單行本」及「漫畫衍伸商品」。透過產業價值鏈的概念,分析各價值單元可能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歸納出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之原因及香港漫畫產業運作的獨特之處。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 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之原因:
(一) 台灣漫畫編劇人才的缺乏
(二) 漫畫編劇、漫畫家與漫畫編輯之間的介面管理困難
(三) 台灣整體經銷體系的不成熟
(四) 漫畫衍伸商品的整合問題
(五) 漫畫審查制度的影響
二、 香港漫畫產業的特色:
香港漫畫在香港可以與日本漫畫相抗衡的原因在於其特殊的漫畫內容及規格、專業分工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及高效率的生產速度。
同時,在本研究最後對台灣本土漫畫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論文結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價值鏈 4
第二節 漫畫相關研究 10
第三章 研究架構 18
第一節 研究流程 18
第二節 資料收集 20
第三節 資料分析 21
第四章 台灣漫畫產業發展史及產業價值鏈 23
第一節 台灣漫畫產業發展史 23
第二節 台灣漫畫產業價值鏈分析 34
第三節 台灣漫畫產業不振原因之探討 60
第五章 香港漫畫產業特色與台港比較 70
第一節 香港漫畫發展史 70
第二節 香港漫畫經營模式 72
第三節 台、港漫畫產業比較 7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9
第二節 台灣本土漫畫產業的未來 82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建議 85
參考書目 87
中文部分 87
英文部分 92
網站部分 92
附錄 93
附錄一 歷年漫畫相關論文一覽表 93
zh_TW
dc.format.extent 47303 bytes-
dc.format.extent 144400 bytes-
dc.format.extent 124973 bytes-
dc.format.extent 81042 bytes-
dc.format.extent 232552 bytes-
dc.format.extent 466334 bytes-
dc.format.extent 248236 bytes-
dc.format.extent 1235418 bytes-
dc.format.extent 555060 bytes-
dc.format.extent 372575 bytes-
dc.format.extent 286001 bytes-
dc.format.extent 45553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35503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產業價值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本土漫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香港漫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漫畫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本土漫畫產業不振原因之探討--產業價值鏈分析與台、港比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Iplus(2001)。火之七日間—台灣篇。動漫2000。台北:藍鯨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野晴行,甄西譯(2007)。動漫創意產業論。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佳銘(2005)。漫畫式分格語言在動畫的研究創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2005)。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智勝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分鏡(2008年4月28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采豔(1997)。台灣漫畫工業產製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觀點。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府決查禁未經審定連環圖畫(1966年7月14日)。聯合報,3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4月28日。網址:http://snipurl.com/2zv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同人誌(2008年4月13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章嘉(1995)。策略與消費者購買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漫畫出版品為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朝陽(2004)。台日漫畫產業發展比較研究~以流通制度與環境為考察中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闡(1978)。中國漫畫史。台北:世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闡(1998)。漫畫美學。台北:群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闡(1997)。早期台灣漫畫發展概況。文訊雜誌,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費蒙(2007)。看漫畫學漫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衣雲(1996)。斷裂與再生-對台灣漫畫生產的初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凡(1969年4月14日)。玻璃墊上連環畫輔導株連無辜。聯合報,9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 6月10日。網址:http://snipurl.com/2zvl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英喆(1982)。掩耳盜鈴?助紂為虐?出版商盜印,編譯館失察,現行漫畫審查制度暴露缺失。民生報,9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政儀(1998)。漫畫暴力內容與國中生暴力態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憲志(2002)。暴力漫畫內容分析之研究:以古惑仔漫畫《人在江湖》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傑(1979)。連環圖畫審查制度的功過是非。書評書目,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文鵬(2007)。台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偉立(2003)。中國大陸漫畫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偉明(2002)。日本漫畫對香港漫畫界及流行文化的影響(電子版)。二十一世紀,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德麟(1994)。台灣漫畫四十年初探。台北:時報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德麟(2003)。台灣漫畫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漫畫(2008年4月28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納蘭真(2005)。漫畫編劇魔法書。杜葳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萬楠(1996)。漫畫市場分析。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出版年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榮成專訪:流水線成就香港漫畫(2004年8月20日)。新京報。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02日。網址:http://www.topkt.com/renwufangtan/2007-05-27/1746.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嘉真(2007)。運用價值鏈觀點與Six-Sigma DMAIC手法於改善生產流程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仲偉(2002)。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仲偉(2004)。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台北,唐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仲偉(2008)。台灣漫畫年鑑—對漫畫文化發展的另一種思考。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企畫製作,台北:杜葳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仲偉(2008)。台灣漫畫文化史—從文化史的角度看台灣漫畫的興衰。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企畫製作。台北:杜葳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豪(2007a)。在娛樂知識間看漫畫學正經。遠見雜誌,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豪(2007b)。漫畫之中自有人生訣竅。遠見雜誌,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兆平(2006)。漫畫書全球發燒。書香遠傳,33期,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揚琳(1983年8月15日)。嚴禁日本連環圖畫 轉入地下更猖獗。聯合報,3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4月28日。網址:http://udndata.com/ndap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雅芳(1997)。台灣漫畫文化工業初探。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崇岳(2003)。好萊塢電影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靖嵐(2006)。「帝國」的浮現與逸出:日本漫畫產業於台灣的「全球在地化」實踐。國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麗文(2006)。漫畫迷的休閒知覺自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雄獅美術(2000)。漫畫百寶箱。台北:雄獅美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婷喻(2002)。日本恐怖漫畫之恐怖元素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蒂芬妮(1998)。漫畫封神榜。台北:幼獅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儀茹(2006)。台灣漫畫產業 逆境中力爭上游。書香遠傳,33期,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東岳(2003)。漫畫人物設計與2D電腦動畫之研究創作:以中國歷史故事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泰倫(2005)。發展概念漫畫融入國小自然課程教學之研究-以「奇妙的光」單元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永佳(1988)。日本漫畫旋風襲港:記60 至80 年代的發展歷程。新晚報,6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凡(19795月22日)。我們也有優秀的漫畫家,為什麼出版商不願印行。聯合報,9版。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 6月10日。網址:http://snipurl.com/2zv8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瑜(1986)。我國日報政治漫畫的內容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羽秀(2003)。漫畫在兒童教育上的應用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傻呼嚕同盟(2001)。動漫2000。台北:藍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傻呼嚕同盟(2001)。動漫2001。台北:藍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傻呼嚕同盟(2003)。因動漫化而偉大。台北:大塊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編輯(2006年7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指南目錄。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1日。網址:http://statdb.cla.gov.tw/careerguid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宗陽(2000)。租書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林院散人(2004)。文化全球化與在地生活實踐。國立東海大學,演講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國興(1997)。漫畫三十五年。文訊雜誌,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俊皇(1998)。漫畫於視覺上的應用研究─以擬音字與閱讀順為中心。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勉旻(1997)。漫畫消費空間初探--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翰璋(1999)。圖書出版之互補性產業演進與產品創新速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思蒨(2007)。北部青少年漫畫閱讀經驗深淺與其視覺圖像解讀觀點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嘉良(2002)。漫畫讀者對「霹靂風暴」與《漫畫大霹靂》的基模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艾琳(1998)。漫畫鼻子。台北:探索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良成(2006)。電影運鏡剪輯應用於漫畫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新益(2005)。台灣漫畫出版品文化意涵及產業發展議題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ant, R. M.(2002),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Concepts,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Blackwell, Forth edi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ll, W.L. and R. Jones.(2001),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Seventh Edi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g Wai-ming (2002),“The Impact of Japanese Comics and Animation in Asia,” Journal of Japanese Trade and Industr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rter, M. E.(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Free Press, New Yor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站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ac.idv.tw/main.htm,傻呼嚕同盟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shop.ching-win.com.tw/,青文出版社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kung-long.com.tw/,狂龍出版社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ohan.com.tw/,台灣東販出版社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cpa.org.tw/profile.php,中華漫畫出版同業協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omicartist.org.tw/,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blog.udn.com/jason080/351304,台灣漫畫出版市場概況分析(1990-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blog.udn.com/jason080/535918,台灣圖書物流體系分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hkari.cuhkacs.org/wordpress/,香港動漫研究所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omicsworld.com/,香港天下出版有限公司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kingcomics.com/,玉皇朝出版集團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ulturecom.com.hk/comic/,文化傳信集團網站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