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明末清初「魏忠賢」小說研究
作者 郭書瑄
貢獻者 高桂惠
郭書瑄
關鍵詞 明末清初
時事小說
魏忠賢
邸報
紀惡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2:35:31 (UTC+8)
摘要 《警世陰陽夢》、《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皇明中興聖烈傳》與《檮杌閒評》這四本魏忠賢小說題材於史有所本,在看似相近的歷史事件中,展演出不同的詮釋方式。本論文欲從發展脈絡、歷史與虛構之並陳、書寫策略以及邸報材料運用四方面進行探論,試圖對魏忠賢題材被重複書寫的現象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目的、範圍、研究概況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聚焦於魏忠賢小說的發展脈絡,考察晚明的史籍文獻,藉以探究魏忠賢小說興起之因,並彙整現有的版本研究,另納入《皇明中興聖烈傳》的刪改版本《魏忠賢軼事》,雖然與《聖烈傳》內容大同小異,但其書名與內容的改易呈現出了作者對時局觀感之心境變化。
第三章觀看魏忠賢小說共通的「紀惡」書寫有何不同呈現。除了魏忠賢當權後種種惡名昭彰的事蹟外,小說作者們多以虛構想像之筆,渲染魏忠賢進宮前的卑污劣跡,刻劃出具有「幫閒」特質的市井無賴形象,除了隱含對人性之為惡可能的深刻洞察,也可能是對天啟六、七年造祠風潮的回應,徹底將魏忠賢「去神化」。
第四章分別探討四本魏忠賢小說的書寫策略。在《警世陰陽夢》中,作者運用變換的敘述視角、擬真的冥界遊行見聞紀錄來增強其可信度,以夢隱喻歷史傷痛,將超越現實與夢境的關鍵,簡化為行善去惡之道德信條,回應其「警世」主旨。《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展現將小說經典化之自我期許,作者陸雲龍將未能舉業濟世的怨憤灌注於小說創作之中,其回首韻文、入話議論、回末評等文字皆成為紓陳己志之載體。《皇明中興聖烈傳》蒐羅與魏忠賢相關的神怪異聞、邸報材料成書,有如集結八卦與新聞的魏忠賢事件特刊,其內容較為趨俗,表現直露、素樸、諧謔等的庶民特色。最後出的《檮杌閒評》經過時間的積澱,構思出時空感廣遠的赤蛇禍亂因果結構,抒發亡國易代的感傷,人物塑造更為細膩、立體而深刻,淡化對魏黨的憤恨,而生出對人生無常的無奈以及歸隱避世的嚮往。
第五章以魏忠賢小說的重要素材「邸報」為主要聚焦。魏忠賢小說是最早意識到所寫的題材與邸報之時事性有所關聯者,自覺採用紀實性較強且源於官方正式管道的邸報資料,可謂對邸報所標幟的當下性有著敏銳的察覺,而使得小說與時事有了更為緊密的契合。雖然這種做法往往被認為有害於小說的文學性,但在「述而不作」之著史風尚影響之下,邸報應非只是充篇幅的無機材料。
第六章為結論,說明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一、典籍文獻
◎古典小說
(明)長安道人國清:《警世陰陽夢》,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明)長安道人國清編次:《警世陰陽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陸雲龍:《魏忠賢小說斥奸書》,收於侯忠義主編、張玉範校點:《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明)陸雲龍:《魏忠賢小說斥奸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西湖野臣:《皇明中興聖烈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西湖野臣:《魏忠賢軼事》,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2年。
(明)無名氏:《檮杌閒評》,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清)佚名:《檮杌閒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佚名:《檮杌閒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明)孫高亮著、孫一珍校點:《于少保萃忠全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明)平原孤憤生:《遼海丹忠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陸人龍撰、覃君點校:《型世言》,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明)佚名:《戚南塘剿平倭寇志傳》,收入侯忠義、李勤學主編:《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續》第八冊,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
(明)佚名:《近報叢譚平虜傳》,收入侯忠義、李勤學主編:《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續》第九冊,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
(明)名衢逸狂:《征播奏捷傳》,收於《古本小說叢刊》第一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明)金木散人:《鼓掌絕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江左樵子:《樵史通俗演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集芙主人批評、井天居士校點:《生綃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其他(大致依成書先後)
《尚書正義》,收於《十三經注疏》第一冊,京都:中文出版社,1972年。
《孟子》,收於《十三經注疏》第七冊,京都:中文出版社,1972年。
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
《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于非等譯注:《昭明文選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
司馬遷:《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明)《萬曆邸鈔》,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9,據中央圖書館所藏清初抄本影印。蘇同炳〈論中央圖書館所藏《萬曆邸鈔》非清鈔本〉(收於氏著:《明史偶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修訂版,頁106-121)一文論證,此版本當鈔於明崇禎年間。
(明)于慎行:《穀山筆麈》,收於《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2004年重印。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收於《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年。
(明)朱長祚撰、仇正偉點校:《玉鏡新譚》,《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明)劉若愚:《酌中志》,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第43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蔡士順撰:《傃菴野抄》,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69冊。
(明)陳子龍等選輯:《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二刷,據上海圖書館、武漢科學院圖書館、蘭州圖書館、旅大圖書館藏等本配合成書。
(明)沈國元撰:《兩朝從信錄》,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30冊。
(明)陸雲龍:《翠娛閣近言》,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38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明)張岱著,夏咸淳、程維榮校注:《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文秉:《先撥志始》,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吳應箕等:《東林始末》,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再版。吳應箕:《東林本末》、蔣平階:《東林始末》、吳應箕:《熹朝中節死臣傳》、黃煜:《碧血錄》等合訂。
(明)文秉:《先撥志始》,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再版。
(明)張世則:《貂璫史鑒》,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傳記類,第98冊,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出版社,1977年。
(清)張廷玉等:《明史》,收錄於《二十五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清)王士禎撰,勒斯仁點校:《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李遜之:《三朝野記》,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
(清)顧炎武:《亭林文集》,收於《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年。
(清)谷應泰編:《明史紀事本末》,收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別史類,第211冊,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清)計六奇撰,魏得良、任道斌點校:《明季北略》,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據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清初舊抄足本校點、改正、補闕成書。
二、近人研究成果
◎ 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小說研究相關著作
《中國古典小說賞析與研究》,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主編、出版,1993年。
井玉貴:《陸人龍、陸雲龍小說創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昕:《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王慶華:《話本小說文體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毛德富、衛紹生、閔虹:《中國古典小說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風貌》,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方正耀著,郭豫适審訂:《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年。
向楷:《世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朱一玄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李忠明:《17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編年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
宋若云:《逡巡於雅俗之間:明末清初擬話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林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吳禮權:《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萬川︰《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臺北:大安,2005年。
徐志平:《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清大中文系主編:《小說戲曲研究》第三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高小康:《市民、士人與故事:中國近古社會文化中的敘事》,北京:人民出版
社, 2001年。
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
莎日娜:《明清之際章回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陳文新、魯小俊、王同舟:《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東有:《金瓶梅文化研究》,臺北:貫雅文化,1992年。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許振東:《17世紀白話小說的創作與傳播:以蘇州地區為中心的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曹煒、寧宗一:《《金瓶梅》的藝術世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葉德均:《戲曲小說叢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萬晴川:《中國古代小說與方術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馮文樓:《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齊裕焜:《中國歷史小說通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3年。
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劉燕萍:《古典小說論稿──神話、心理、怪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魯德才:《古代白話小說型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鄭振鐸:《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
歐陽健:《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錢靜方:《小說叢考》,臺北:長安出版社,1979年。
魏子雲:《小說金瓶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
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
(二)其他
王玉德:《神秘的第三性──中國太監大寫真》,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春瑜、杜婉言譯注:《歷史人物傳記譯注:劉瑾.魏忠賢》,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王瑾:《互文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尹韻公:《中國明代新聞傳播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杜婉言:《中國宦官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冷東:《閹割現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呂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李春青:《在文本與歷史之間:中國古代詩學意義生成模式探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苗棣:《庸人治國──魏忠賢專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徐子方:《千載孤憤》,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孫之梅:《中國文學精神(明清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張治安:《明代政治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
張首映:《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發行,1966年。
寒爵:《明末太監魏忠賢》,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楊義:《楚辭詩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趙園:《制度‧言論‧心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樊樹志:《晚明史(1753-1644)》,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謝明陽:《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從覺浪道盛到方以智、錢澄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謝國楨:《晚明史籍考》,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分上中下三冊。
謝國楨:《增訂晚明史籍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
蘇同炳:《明史偶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修訂版。
(三)中文譯著(依出版先後排序)
巴赫金(M. Bakhtin)著,白春仁、曉河譯:《小說理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英]馬克.柯里著,寧一中譯:《後現代敘事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荷]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美]華萊士.馬丁(M. Wallace)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 學位論文
王珍華:《明末時事小說人物形象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李進益先生指導,2001年。
高美華:《明代時事新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1月。
陳大道:《檮杌閒評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陳玲碧:《唐人小說中的定命觀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葉慶炳先生指導,1991年。
張平仁:《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2年4月。
姬忠勛:《明清之際時事小說研究》,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論文,2004年5月。
黃千珊:《《警世陰陽夢》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三慶先生指導,2004年7月。
黃豔:《《檮杌閑評》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4月。
賴素玫:《唐代夢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顏美娟:《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胡萬川先生指導,1992年12月。
顧克勇:《陸雲龍、陸人龍兄弟文學研究》,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4年5月。
◎ 期刊
(日)大木 康:〈關於明末白話小說的作者和讀者〉,《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第二期,頁199-211。
于平:〈惡之花 情之果-—《檮杌閑評》創作傾向淺論〉,《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第四期,頁103-109。
毛文芳:〈閒賞──晚明美學之風格意涵析論〉,《中正中文學術年刊》第二期,1998年3月,頁23-50。
王文戈:〈以夢設喻的審美意識〉,《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24卷第1期,頁90-97。
井玉貴:〈《警世陰陽夢》、《清夜鐘》作者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04期,頁41-44。
井玉貴:〈新進發現的陸雲龍傳記資料《陸蛻庵先生家傳》及其他〉,《文獻季刊》2003年10月第4期,頁130-139。
井玉貴:〈「傳信」與「違實」──《魏忠賢小說斥奸書》論〉,《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第1期(總79期),頁189-201。
尹韻公:〈明代邸報與明代歷史〉,《新聞大學》1997年秋,頁79-81。
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四期,2004年3月,頁39-103。
任曉潤:〈情緣悲劇與歷史悲劇的交匯融合──《檮杌閑評》、《長生殿》、《桃花扇》悲劇意蘊探尋〉,《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第四期,頁250-257。
向志柱、陳兮:〈「果報」觀念和邏輯與「三言」的敘事〉,《學海》2003年2月,頁195-198。
朱志平:〈宦官綜論〉,《海南師院學報》1996年第4期,頁83-88。
冷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宦官研究綜述〉,《史學月刊》2000年第3期,頁123-132。
吳光正、胡元翎:〈「三言」發跡變泰型故事的母題分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1期(2001年3月),頁80-85。
吳波:〈論因果觀念與明清小說的創作〉,《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第70期(1995年第3期),頁32-37。
吳振漢:〈明代邸報的政治功能與史料價值〉,《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二十八期(2003年12月),頁1-31。
李匯群:〈幫閑與幫襯──談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兩類人物形象〉,《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2期,2001年4月,頁30-32。
胡海義:〈論好議時政之風對明末清初時事小說文本的影響〉,《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05年6月),頁107-110。
胡蓮玉:〈陸雲龍生平考述〉,《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3期,頁213-222。
范道濟:〈明清小說理論中的「發憤」論〉,《黃岡師專學報》第14卷第3期,1994年8月,頁39-44。
高小康:〈中國敘事觀念的演變〉,《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三期,頁4-21。
高小康:〈論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深層結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頁23-29。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型世言》的演述語境與大眾文化選擇〉,《政大中文學報》第六期,2006年12月,頁49-74。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漢學研究》第25卷第1期(2007年6月),頁283-312。
高爾丰:〈一部頗有史料價值的小說──《警世陰陽夢》〉,《明清小說研究》1989年第2期,頁138-143。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態之律動〉,《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7月,第五卷第4期,頁121-128。
孫一珍:〈各有千秋 一枝獨秀──明末四部魏閹小說之比較〉,《明清小說研究》1994年03期,頁173-182。
莎日娜:〈亂世悲歌與政治童話──論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的創作心態〉,《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03期,頁86-96。
莎日娜:〈論時事小說與歷史小說的分流〉,《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03期,頁64-68。
莎日娜:〈《檮杌閒評》與《魏忠賢小說斥奸書》比較研究〉,《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1期,頁204-216。
莎日娜:〈妙筆文心、雅俗共鑒:試論明末清初通俗小說的文人品性〉,《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6期,2005年11月,頁31-35。
陳大康:〈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文學遺產》2000年第2期,頁99-113,140。
張平仁:〈《檮杌閒評》作者非李清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2月,頁96-99。
張平仁:〈徘徊於世情與時事之間──《檮杌閒評》論略〉,《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3期,2003年6月,頁54-58。
張平仁:〈時事小說藝術特徵論略〉,《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二期,頁13-22。
張丙釗:〈《檮杌閒評》語言的地方特色〉,《明清小說研究》第四輯,1986年,頁251-261。
張暎:〈論「發跡變泰」小說〉,《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頁106-110。
傅承洲:〈文人創作與明代話本的文人化〉,《求是學刊》第28卷第5期,2001年9月,頁80-86。
楊修健、彭效田:〈論明代末年的反閹現實劇〉,《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2期,1999年3月,頁10-14。
趙客生:〈明代生祠現象探析〉,《求是學刊》第33卷第2期,2006年3月,頁126-131。
劉亮雅撰,廖永超、王梅春、周盈秀譯:〈鬼魅書寫: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中外文學》第33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65-183。
劉書成:〈明清之際時事小說的基本特徵及繁盛原因〉,《甘肅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頁74-78。
劉鶴岩:〈試論《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的歷史意識與文學意識的結合〉,《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5期(2006年9月),頁6-9。
歐陽健:〈《檮杌閑評》本事考証〉,《明清小說研究》第四輯,1986年,頁202-250。
韓道誠:〈明末逆閹魏忠賢的身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五卷第一期,頁153-166。
戴承元:〈《檮杌閒評》:從《金瓶梅》到《官場現形記》之間的過渡〉,《安康師專學報》第13卷第4期,2001年12月,頁36-39。
魏長寶:〈論顧炎武的歷史哲學〉,《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0卷第4期(1999年12月),頁119-123。
顧克勇:〈時事小說快速問世探考〉,《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2期,2002年4月,頁54-58。
顧克勇、王定云:〈情與理的困惑選擇──論時事小說的創作特色〉,《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3期,2002年6月,頁102-106。
顧克勇、蔚然:〈《警世陰陽夢》作者為朱長祚考〉,《濟寧師專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0年2月,頁29-31。
◎ 會議論文、單篇論文
朱傅譽:〈明末新聞小說初探〉,收入《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1年,頁71-80。
林金樹:〈試論明光宗朱常洛〉,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73-107。
胡凡:〈明代東宮臣僚集團與明代政治〉,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1-17。
馬楚堅:〈明政由治入亂之關鍵〉,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五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17-62。
趙毅:〈明萬曆妖書案抉微〉,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55-72。
劉勇強:〈明清邸報與文學之關係〉,原載《學人》第三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收於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文學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頁558-571。
劉曉東:〈明代監閣體制探賾〉,收於趙毅、林鳳萍主編:《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頁80-89。
謝景芳:〈理論的崩潰與理想的幻滅──明代中後期的仕風與士風〉,收於趙毅、林鳳萍主編:《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頁402-411。
欒星:〈明清之際的三部講史小說──《勦闖通俗小說》《定鼎奇聞》與《樵史通俗演義》〉,收於《明清小說論叢》第三輯(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頁146-163。
◎ 工具書
Abrams, M.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8th edition, Boston: Thomson Wadsworth, 2005
Brooker, Peter彼得.布魯克著,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臺北:巨流圖書,2003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90年。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上海:上雜出版社,1953年。
馬文熙、張歸璧等編著:《古漢語知識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5年。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
劉世德等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3151024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2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高桂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郭書瑄zh_TW
dc.creator (作者) 郭書瑄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9-Sep-2009 12:35:31 (UTC+8)-
dc.date.available 19-Sep-2009 12:35: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2:35:3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15102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15102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警世陰陽夢》、《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皇明中興聖烈傳》與《檮杌閒評》這四本魏忠賢小說題材於史有所本,在看似相近的歷史事件中,展演出不同的詮釋方式。本論文欲從發展脈絡、歷史與虛構之並陳、書寫策略以及邸報材料運用四方面進行探論,試圖對魏忠賢題材被重複書寫的現象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目的、範圍、研究概況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聚焦於魏忠賢小說的發展脈絡,考察晚明的史籍文獻,藉以探究魏忠賢小說興起之因,並彙整現有的版本研究,另納入《皇明中興聖烈傳》的刪改版本《魏忠賢軼事》,雖然與《聖烈傳》內容大同小異,但其書名與內容的改易呈現出了作者對時局觀感之心境變化。
第三章觀看魏忠賢小說共通的「紀惡」書寫有何不同呈現。除了魏忠賢當權後種種惡名昭彰的事蹟外,小說作者們多以虛構想像之筆,渲染魏忠賢進宮前的卑污劣跡,刻劃出具有「幫閒」特質的市井無賴形象,除了隱含對人性之為惡可能的深刻洞察,也可能是對天啟六、七年造祠風潮的回應,徹底將魏忠賢「去神化」。
第四章分別探討四本魏忠賢小說的書寫策略。在《警世陰陽夢》中,作者運用變換的敘述視角、擬真的冥界遊行見聞紀錄來增強其可信度,以夢隱喻歷史傷痛,將超越現實與夢境的關鍵,簡化為行善去惡之道德信條,回應其「警世」主旨。《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展現將小說經典化之自我期許,作者陸雲龍將未能舉業濟世的怨憤灌注於小說創作之中,其回首韻文、入話議論、回末評等文字皆成為紓陳己志之載體。《皇明中興聖烈傳》蒐羅與魏忠賢相關的神怪異聞、邸報材料成書,有如集結八卦與新聞的魏忠賢事件特刊,其內容較為趨俗,表現直露、素樸、諧謔等的庶民特色。最後出的《檮杌閒評》經過時間的積澱,構思出時空感廣遠的赤蛇禍亂因果結構,抒發亡國易代的感傷,人物塑造更為細膩、立體而深刻,淡化對魏黨的憤恨,而生出對人生無常的無奈以及歸隱避世的嚮往。
第五章以魏忠賢小說的重要素材「邸報」為主要聚焦。魏忠賢小說是最早意識到所寫的題材與邸報之時事性有所關聯者,自覺採用紀實性較強且源於官方正式管道的邸報資料,可謂對邸報所標幟的當下性有著敏銳的察覺,而使得小說與時事有了更為緊密的契合。雖然這種做法往往被認為有害於小說的文學性,但在「述而不作」之著史風尚影響之下,邸報應非只是充篇幅的無機材料。
第六章為結論,說明研究成果。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架構..........................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文獻檢討...................................6
一、以魏忠賢小說為主軸之研究成果.....................6
二、置於明清「時事小說」脈絡下的考察..................9
三、章回小說、時事劇及宦官論述等視野的審視............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魏忠賢小說發展脈絡之探討.....................14
第一節 魏忠賢小說的生成背景.........................14
一、時事小說的發展與風行............................14
二、魏忠賢小說的興起................................19
第二節 魏忠賢小說的作者與版本......................23
一、《警世陰陽夢》..................................23
二、《魏忠賢小說斥奸書》.............................26
三、《皇明中興聖烈傳》...............................28
四、《檮杌閒評》....................................32
第三節 小結.......................................35
附錄..............................................37

第三章 魏忠賢小說中的歷史與虛構......................39
第一節 惡性的塑型:魏忠賢入宮前經歷書寫...............39
一、惡性萌芽,端倪已現...............................39
二、吃喝嫖賭,浪蕩放縱...............................41
三、機巧逢迎,仗勢斂財...............................44
四、愚昧貪利,意志薄弱...............................48
五、良善微光,一閃即滅...............................49
第二節 「頑凶無儔匹」之惡行:魏忠賢專權始末書寫.........53
一、恃寵擅權,結奸為援................................54
二、詬陷王安,正監蒙難................................55
三、戕害后妃,威懾後宮................................56
四、排陷異己,誣害忠良................................57
五、把持廠衛,恐怖統治................................60
六、僭越豪奢,攬功晉爵................................61
七、士風敗壞,諂附建祠................................63
第三節 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
魏忠賢小說的反思與檢討........................64
一、失衡失控的政治制度................................64
二、無心治國的昏庸君王................................66
第四節 小結.........................................69

第四章 魏忠賢小說的書寫策略探析........................70
第一節 《警世陰陽夢》之虛實錯置與雙夢結構...............71
一、「以虛為實」的敘事策略.............................71
二、歷史感知與勸懲功能.................................75
三、「夢」結構的隱喻與義涵..............................79
第二節 《魏忠賢小說斥奸書》之文人化書寫..................85
一、《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的書寫意識.......................85
二、《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的敘事特徵.......................92
第三節 《皇明中興聖烈傳》之通俗趣味與庶民發聲.............98
一、應時之作,以通世俗..................................99
二、草野公憤與庶民之議..................................105
第四節 《檮杌閒評》之遺民感懷與閒賞意趣..................109
一、赤蛇禍亂之因果結構..................................110
二、世情與閒賞的藝術創化................................114
第五節 小結...........................................120

第五章 魏忠賢小說與明代邸報.............................122
第一節 邸報:政令與奏疏的傳播載體........................122一、邸報的來源、編纂與發行...............................123
二、邸報的形式與內容....................................124
三、邸報的讀者..........................................125
第二節 魏忠賢小說之邸報運用..............................127
一、《警世陰陽夢》.......................................127二、《魏忠賢小說斥奸書》..................................130
三、《皇明中興聖烈傳》....................................133
四、《檮杌閒評》.........................................139
第三節 摘錄邸報之書寫現象探討.............................141
一、邸報與時事小說........................................141
二、「述而不作」的解讀可能.................................146
第四節 小結.............................................149

第六章 結論.............................................151

主要參考書目.............................................153
zh_TW
dc.format.extent 90604 bytes-
dc.format.extent 155671 bytes-
dc.format.extent 139056 bytes-
dc.format.extent 169756 bytes-
dc.format.extent 346447 bytes-
dc.format.extent 520645 bytes-
dc.format.extent 694930 bytes-
dc.format.extent 809806 bytes-
dc.format.extent 558529 bytes-
dc.format.extent 184918 bytes-
dc.format.extent 26314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2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明末清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時事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魏忠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邸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紀惡zh_TW
dc.title (題名) 明末清初「魏忠賢」小說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典籍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典小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長安道人國清:《警世陰陽夢》,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長安道人國清編次:《警世陰陽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陸雲龍:《魏忠賢小說斥奸書》,收於侯忠義主編、張玉範校點:《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陸雲龍:《魏忠賢小說斥奸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西湖野臣:《皇明中興聖烈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西湖野臣:《魏忠賢軼事》,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無名氏:《檮杌閒評》,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佚名:《檮杌閒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佚名:《檮杌閒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高亮著、孫一珍校點:《于少保萃忠全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平原孤憤生:《遼海丹忠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陸人龍撰、覃君點校:《型世言》,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佚名:《戚南塘剿平倭寇志傳》,收入侯忠義、李勤學主編:《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續》第八冊,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佚名:《近報叢譚平虜傳》,收入侯忠義、李勤學主編:《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續》第九冊,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名衢逸狂:《征播奏捷傳》,收於《古本小說叢刊》第一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金木散人:《鼓掌絕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江左樵子:《樵史通俗演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集芙主人批評、井天居士校點:《生綃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其他(大致依成書先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書正義》,收於《十三經注疏》第一冊,京都:中文出版社,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子》,收於《十三經注疏》第七冊,京都:中文出版社,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非等譯注:《昭明文選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萬曆邸鈔》,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9,據中央圖書館所藏清初抄本影印。蘇同炳〈論中央圖書館所藏《萬曆邸鈔》非清鈔本〉(收於氏著:《明史偶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修訂版,頁106-121)一文論證,此版本當鈔於明崇禎年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于慎行:《穀山筆麈》,收於《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2004年重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收於《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朱長祚撰、仇正偉點校:《玉鏡新譚》,《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劉若愚:《酌中志》,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第43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蔡士順撰:《傃菴野抄》,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69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陳子龍等選輯:《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二刷,據上海圖書館、武漢科學院圖書館、蘭州圖書館、旅大圖書館藏等本配合成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沈國元撰:《兩朝從信錄》,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30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陸雲龍:《翠娛閣近言》,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38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張岱著,夏咸淳、程維榮校注:《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文秉:《先撥志始》,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吳應箕等:《東林始末》,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再版。吳應箕:《東林本末》、蔣平階:《東林始末》、吳應箕:《熹朝中節死臣傳》、黃煜:《碧血錄》等合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文秉:《先撥志始》,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張世則:《貂璫史鑒》,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傳記類,第98冊,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出版社,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張廷玉等:《明史》,收錄於《二十五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士禎撰,勒斯仁點校:《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李遜之:《三朝野記》,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顧炎武:《亭林文集》,收於《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谷應泰編:《明史紀事本末》,收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別史類,第211冊,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計六奇撰,魏得良、任道斌點校:《明季北略》,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據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清初舊抄足本校點、改正、補闕成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近人研究成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小說研究相關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典小說賞析與研究》,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主編、出版,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玉貴:《陸人龍、陸雲龍小說創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昕:《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慶華:《話本小說文體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德富、衛紹生、閔虹:《中國古典小說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風貌》,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正耀著,郭豫适審訂:《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向楷:《世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一玄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忠明:《17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編年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若云:《逡巡於雅俗之間:明末清初擬話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禮權:《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萬川︰《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臺北:大安,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志平:《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大中文系主編:《小說戲曲研究》第三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小康:《市民、士人與故事:中國近古社會文化中的敘事》,北京:人民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莎日娜:《明清之際章回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新、魯小俊、王同舟:《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東有:《金瓶梅文化研究》,臺北:貫雅文化,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振東:《17世紀白話小說的創作與傳播:以蘇州地區為中心的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煒、寧宗一:《《金瓶梅》的藝術世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德均:《戲曲小說叢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晴川:《中國古代小說與方術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文樓:《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裕焜:《中國歷史小說通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燕萍:《古典小說論稿──神話、心理、怪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德才:《古代白話小說型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振鐸:《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健:《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靜方:《小說叢考》,臺北:長安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子雲:《小說金瓶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德:《神秘的第三性──中國太監大寫真》,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春瑜、杜婉言譯注:《歷史人物傳記譯注:劉瑾.魏忠賢》,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瑾:《互文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韻公:《中國明代新聞傳播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婉言:《中國宦官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冷東:《閹割現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春青:《在文本與歷史之間:中國古代詩學意義生成模式探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苗棣:《庸人治國──魏忠賢專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子方:《千載孤憤》,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之梅:《中國文學精神(明清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治安:《明代政治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首映:《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發行,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寒爵:《明末太監魏忠賢》,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楚辭詩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園:《制度‧言論‧心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樹志:《晚明史(1753-1644)》,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明陽:《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從覺浪道盛到方以智、錢澄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國楨:《晚明史籍考》,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分上中下三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國楨:《增訂晚明史籍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同炳:《明史偶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中文譯著(依出版先後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巴赫金(M. Bakhtin)著,白春仁、曉河譯:《小說理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馬克.柯里著,寧一中譯:《後現代敘事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荷]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華萊士.馬丁(M. Wallace)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珍華:《明末時事小說人物形象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李進益先生指導,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美華:《明代時事新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大道:《檮杌閒評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玲碧:《唐人小說中的定命觀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葉慶炳先生指導,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平仁:《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姬忠勛:《明清之際時事小說研究》,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論文,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千珊:《《警世陰陽夢》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三慶先生指導,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豔:《《檮杌閑評》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素玫:《唐代夢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美娟:《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胡萬川先生指導,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克勇:《陸雲龍、陸人龍兄弟文學研究》,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大木 康:〈關於明末白話小說的作者和讀者〉,《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第二期,頁199-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平:〈惡之花 情之果-—《檮杌閑評》創作傾向淺論〉,《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第四期,頁103-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文芳:〈閒賞──晚明美學之風格意涵析論〉,《中正中文學術年刊》第二期,1998年3月,頁23-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文戈:〈以夢設喻的審美意識〉,《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24卷第1期,頁90-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玉貴:〈《警世陰陽夢》、《清夜鐘》作者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04期,頁4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玉貴:〈新進發現的陸雲龍傳記資料《陸蛻庵先生家傳》及其他〉,《文獻季刊》2003年10月第4期,頁130-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玉貴:〈「傳信」與「違實」──《魏忠賢小說斥奸書》論〉,《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第1期(總79期),頁189-2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韻公:〈明代邸報與明代歷史〉,《新聞大學》1997年秋,頁7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四期,2004年3月,頁39-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曉潤:〈情緣悲劇與歷史悲劇的交匯融合──《檮杌閑評》、《長生殿》、《桃花扇》悲劇意蘊探尋〉,《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第四期,頁250-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向志柱、陳兮:〈「果報」觀念和邏輯與「三言」的敘事〉,《學海》2003年2月,頁195-1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志平:〈宦官綜論〉,《海南師院學報》1996年第4期,頁83-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冷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宦官研究綜述〉,《史學月刊》2000年第3期,頁123-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光正、胡元翎:〈「三言」發跡變泰型故事的母題分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1期(2001年3月),頁80-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波:〈論因果觀念與明清小說的創作〉,《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第70期(1995年第3期),頁32-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振漢:〈明代邸報的政治功能與史料價值〉,《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二十八期(2003年12月),頁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匯群:〈幫閑與幫襯──談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兩類人物形象〉,《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2期,2001年4月,頁30-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海義:〈論好議時政之風對明末清初時事小說文本的影響〉,《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05年6月),頁107-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蓮玉:〈陸雲龍生平考述〉,《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3期,頁213-2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道濟:〈明清小說理論中的「發憤」論〉,《黃岡師專學報》第14卷第3期,1994年8月,頁3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小康:〈中國敘事觀念的演變〉,《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三期,頁4-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小康:〈論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深層結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頁23-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型世言》的演述語境與大眾文化選擇〉,《政大中文學報》第六期,2006年12月,頁4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漢學研究》第25卷第1期(2007年6月),頁283-3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爾丰:〈一部頗有史料價值的小說──《警世陰陽夢》〉,《明清小說研究》1989年第2期,頁138-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態之律動〉,《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7月,第五卷第4期,頁121-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一珍:〈各有千秋 一枝獨秀──明末四部魏閹小說之比較〉,《明清小說研究》1994年03期,頁173-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莎日娜:〈亂世悲歌與政治童話──論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的創作心態〉,《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03期,頁86-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莎日娜:〈論時事小說與歷史小說的分流〉,《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03期,頁64-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莎日娜:〈《檮杌閒評》與《魏忠賢小說斥奸書》比較研究〉,《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1期,頁204-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莎日娜:〈妙筆文心、雅俗共鑒:試論明末清初通俗小說的文人品性〉,《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6期,2005年11月,頁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大康:〈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文學遺產》2000年第2期,頁99-113,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平仁:〈《檮杌閒評》作者非李清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2月,頁96-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平仁:〈徘徊於世情與時事之間──《檮杌閒評》論略〉,《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3期,2003年6月,頁54-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平仁:〈時事小說藝術特徵論略〉,《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二期,頁13-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丙釗:〈《檮杌閒評》語言的地方特色〉,《明清小說研究》第四輯,1986年,頁251-2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暎:〈論「發跡變泰」小說〉,《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頁106-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承洲:〈文人創作與明代話本的文人化〉,《求是學刊》第28卷第5期,2001年9月,頁80-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修健、彭效田:〈論明代末年的反閹現實劇〉,《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2期,1999年3月,頁10-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客生:〈明代生祠現象探析〉,《求是學刊》第33卷第2期,2006年3月,頁126-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亮雅撰,廖永超、王梅春、周盈秀譯:〈鬼魅書寫: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中外文學》第33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65-1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書成:〈明清之際時事小說的基本特徵及繁盛原因〉,《甘肅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頁74-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鶴岩:〈試論《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的歷史意識與文學意識的結合〉,《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5期(2006年9月),頁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健:〈《檮杌閑評》本事考証〉,《明清小說研究》第四輯,1986年,頁202-2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道誠:〈明末逆閹魏忠賢的身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五卷第一期,頁153-1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承元:〈《檮杌閒評》:從《金瓶梅》到《官場現形記》之間的過渡〉,《安康師專學報》第13卷第4期,2001年12月,頁3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長寶:〈論顧炎武的歷史哲學〉,《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0卷第4期(1999年12月),頁119-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克勇:〈時事小說快速問世探考〉,《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2期,2002年4月,頁54-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克勇、王定云:〈情與理的困惑選擇──論時事小說的創作特色〉,《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3期,2002年6月,頁102-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克勇、蔚然:〈《警世陰陽夢》作者為朱長祚考〉,《濟寧師專學報》第21卷第一期,2000年2月,頁29-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會議論文、單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傅譽:〈明末新聞小說初探〉,收入《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1年,頁71-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金樹:〈試論明光宗朱常洛〉,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73-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凡:〈明代東宮臣僚集團與明代政治〉,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楚堅:〈明政由治入亂之關鍵〉,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五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17-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毅:〈明萬曆妖書案抉微〉,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灣學生書局經銷,頁55-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勇強:〈明清邸報與文學之關係〉,原載《學人》第三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收於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文學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頁558-5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曉東:〈明代監閣體制探賾〉,收於趙毅、林鳳萍主編:《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頁80-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景芳:〈理論的崩潰與理想的幻滅──明代中後期的仕風與士風〉,收於趙毅、林鳳萍主編:《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頁402-4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欒星:〈明清之際的三部講史小說──《勦闖通俗小說》《定鼎奇聞》與《樵史通俗演義》〉,收於《明清小說論叢》第三輯(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頁146-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工具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brams, M.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8th edition, Boston: Thomson Wadsworth,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oker, Peter彼得.布魯克著,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臺北:巨流圖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上海:上雜出版社,195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文熙、張歸璧等編著:《古漢語知識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世德等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