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功能與績效探討
作者 黃孟偉
貢獻者 蕭乃沂
黃孟偉
關鍵詞 老人
安養機構
績效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3:09:30 (UTC+8)
摘要 我國人口結構之演變,自民國82年9月底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48萬5,200人,佔總人口之7.09﹪,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指標,隨著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逐漸老化,近年來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之比例逐年提高。近年在我國的老人安養也正朝向多元方向發展,為因應2015年後,戰後嬰兒潮世代老化,導致老年人口遽增,未來需再逐步增加機構式資源。目前臺北市公費老人安養機構已僅存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一個。公費安養機構的裁併和縮減,影響臺北市老人公費安養之未來,在逐漸M型化、高齡化的社會中,應如何有效分配社會資源,兼顧公平正義與弱勢老人族群之照護,提升公立安養機構的營運效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本研究嘗試從多種角度切入,在老人機構評鑑的架構思維外,希望能描繪出浩然敬老院存在的價值和效能,先蒐集現有機構文件資料,並分別以質性研究方式,向機構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另引用機構對院民索做滿意度調查結果反映院民對機構的滿意度和期待,據以綜合分析個案營運之成本效能並做目前之政策定位。本研究調查發現,浩院在下列各績效指標方面均表現良好,無論從院民滿意度、訪談內容或是評鑑結果來看,浩院的績效均受到肯定:
1.長者是否獲得適切服務
2.長者生活品質高低
3.是否做到維護長者尊嚴與自主
4.工作效率及服務形象的高低
5.社會資源結合之多寡與其運用
6.員工知能是否合乎標準、人力資源的培育訓練程度。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浩院的角色和功能,將隨著長者需求的改變、院舍的老舊以及工作人力的不足和老化而有所變遷,主管機關在規劃整體老人福利政策時,也會因應老人福利需求作最適當的配置,因此浩院未來的整體績效仍要視未來其扮演的角色功能再作評估。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國慶(2005)。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歷史制度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52-65。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臺北:三民書局。
江亮演(2005a)。臺灣老人福利之演進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83-96。
江亮演、應福國(2005)。美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新趨勢。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369-378。
呂寶靜(2006)。為高齡社會做準備:社會工作人力需求與培育。高齡社會與社會工作人力發展研討會」會議資料。
吳玉琴(2000)。民間推動老人福利政策之倡導角色。研考會雙月刊,第24期。
李育瑱(2006)。台北市安養機構經營績效之評估研究,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萬億(2000)。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1980年代以來的臺灣經驗。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主編,臺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圖書。
徐立忠(1996)。老人福利政策之探討與建構。社區發展季刊,第74期,頁68-78。
張金釵(2004)。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中市安養護機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梁其姿(1986)。明末清初民間慈善活動的興起-以江浙地區為例。食貨月刊,15:7/8,頁52-79。
莊秀美(1999)。日本老人福利政策新趨勢:高齡社會的挑戰。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5期,頁41-70。
莊秀美(2005)。少子高齡化社會的福利政策建構:日本因應對策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379-391。
許錦汶(1993)。臺灣海峽兩岸老人福利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立基(2005)。臺灣地區老人安療養機構經營管理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250-259。
陳燕禎(2005a)。臺灣社會福利發展—日治時代社會福利機構的歷史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226-245。
傅立葉(1994)。從老年所得保障看臺灣社會福利體系的階層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
傅立葉(2000)。老年年金、政黨競爭與選舉。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編),臺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圖書。
游雯娟(2002)。安養護機構經營績效之評估研究─模糊多目標規劃資料包絡分析法之實證,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馮意茳(2003)。高雄地區老人養護機構效率評估—資料包絡法之應用。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源協、蕭文高(2006)。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台北市:雙葉書廊。
黃源協(2002)。老人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可行性評估。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黃榮輝(2004)。非營利機構老人養護中心之經營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惠如(2006)。台灣地區老人福利機構經營效率之研究。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靜芸(2001)。老人安養護機構服務品質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詹火生、林建成(2007)。如何以社福政策因應台灣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2008年10月8日取自國政分析,網址:http://www.npf.org.tw/particle-3170-3.html
詹火生、林建成(2008)。高齡化與社會福利。2008年10月8日取自國政研究報告,網址:http://www.npf.org.tw/particle-4428-2.html
詹靜君(1995)。機構式老人安養執行績效評估: 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的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麗華(2002)。老人福利機構治理機制及其績效之研究---以老人養護機構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盧政春(1995)。利益團體與社會福利資源-透視我國軍公教福利。收錄於林萬億等著,臺灣的社會福利:民間的觀點。臺北:五南圖書。
蕭明輝(2006)。台灣地區老人安養護機構生產力之研究-三階段DEA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薛承泰、徐麗君(2005)。高齡化社會與臺北市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17。
謝小雀(2007)。自費老人安養護中心服務體驗之研究-以雙連安養護中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 英文部分
Alcock, P. (2003). The Subject of Social Policy, in P. Alcock et al. (eds.), The Student’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 London:Blackwell.
Eun-Young Kim, Bong-Min Yang (2004). Cost-effectiveness of long-term care services in South Korea,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40 (2005) p73–83,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ill, M. (2003).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lackwell.
Laura A. Petersen; LeChauncy D. Woodard; Tracy Urech; Christina Daw; Supicha Sookanan (2006). Does Pay-for-Performan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Volume 145, Number 4, p265-272.
三、 網站部分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歷年統計資料
(http://www.moi.gov.tw/stat/)
Visited 2008/7/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2256037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6037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蕭乃沂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孟偉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孟偉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9-Sep-2009 13:09:30 (UTC+8)-
dc.date.available 19-Sep-2009 13:09: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3:09: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256037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32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25603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人口結構之演變,自民國82年9月底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48萬5,200人,佔總人口之7.09﹪,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指標,隨著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逐漸老化,近年來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之比例逐年提高。近年在我國的老人安養也正朝向多元方向發展,為因應2015年後,戰後嬰兒潮世代老化,導致老年人口遽增,未來需再逐步增加機構式資源。目前臺北市公費老人安養機構已僅存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一個。公費安養機構的裁併和縮減,影響臺北市老人公費安養之未來,在逐漸M型化、高齡化的社會中,應如何有效分配社會資源,兼顧公平正義與弱勢老人族群之照護,提升公立安養機構的營運效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本研究嘗試從多種角度切入,在老人機構評鑑的架構思維外,希望能描繪出浩然敬老院存在的價值和效能,先蒐集現有機構文件資料,並分別以質性研究方式,向機構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另引用機構對院民索做滿意度調查結果反映院民對機構的滿意度和期待,據以綜合分析個案營運之成本效能並做目前之政策定位。本研究調查發現,浩院在下列各績效指標方面均表現良好,無論從院民滿意度、訪談內容或是評鑑結果來看,浩院的績效均受到肯定:
1.長者是否獲得適切服務
2.長者生活品質高低
3.是否做到維護長者尊嚴與自主
4.工作效率及服務形象的高低
5.社會資源結合之多寡與其運用
6.員工知能是否合乎標準、人力資源的培育訓練程度。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浩院的角色和功能,將隨著長者需求的改變、院舍的老舊以及工作人力的不足和老化而有所變遷,主管機關在規劃整體老人福利政策時,也會因應老人福利需求作最適當的配置,因此浩院未來的整體績效仍要視未來其扮演的角色功能再作評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9
第四節 研究範圍…………………………………………………12
第五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流程……………………………………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老人福利政策的發展……………………………………15
第二節 公費安養與機構的歷史發展……………………………18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文獻之檢閱…………………………………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27
第二節 研究方法…………………………………………………30
第三節 訪談設計架構……………………………………………36
第四章 浩然敬老院的定位與功能…………………………………38
第一節 浩然敬老院的發展與現況………………………………38
第二節 浩然敬老院的服務內容與評鑑績效……………………41
第三節 浩然敬老院的功能定位…………………………………45
第五章 浩然敬老院績效分析………………………………………47
第一節 訪談內容分析與評論……………………………………47
第二節 浩院院民滿意度問卷資料分析…………………………59
第三節 整體績效評估……………………………………………62
第六章 結論…………………………………………………………68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研究問題回應………………………………68
第二節 困境與實務改進建議……………………………………7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76
參考書目………………………………………………………………79
附錄一 內政部長期照護十年計畫摘要……………………………82
附錄二 浩然敬老院97年度院民生活照顧服務調查問卷表………94
附錄三 個別深度訪談訪問大綱……………………………………97
zh_TW
dc.format.extent 96109 bytes-
dc.format.extent 115747 bytes-
dc.format.extent 130862 bytes-
dc.format.extent 120042 bytes-
dc.format.extent 298730 bytes-
dc.format.extent 253271 bytes-
dc.format.extent 296133 bytes-
dc.format.extent 231587 bytes-
dc.format.extent 425399 bytes-
dc.format.extent 242661 bytes-
dc.format.extent 177067 bytes-
dc.format.extent 70551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6037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老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安養機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績效zh_TW
dc.title (題名) 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功能與績效探討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慶(2005)。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歷史制度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52-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臺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亮演(2005a)。臺灣老人福利之演進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83-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亮演、應福國(2005)。美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新趨勢。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369-3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6)。為高齡社會做準備:社會工作人力需求與培育。高齡社會與社會工作人力發展研討會」會議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玉琴(2000)。民間推動老人福利政策之倡導角色。研考會雙月刊,第2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育瑱(2006)。台北市安養機構經營績效之評估研究,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萬億(2000)。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1980年代以來的臺灣經驗。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主編,臺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立忠(1996)。老人福利政策之探討與建構。社區發展季刊,第74期,頁68-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金釵(2004)。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中市安養護機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其姿(1986)。明末清初民間慈善活動的興起-以江浙地區為例。食貨月刊,15:7/8,頁52-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秀美(1999)。日本老人福利政策新趨勢:高齡社會的挑戰。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5期,頁4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秀美(2005)。少子高齡化社會的福利政策建構:日本因應對策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379-3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錦汶(1993)。臺灣海峽兩岸老人福利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立基(2005)。臺灣地區老人安療養機構經營管理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250-2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燕禎(2005a)。臺灣社會福利發展—日治時代社會福利機構的歷史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226-2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立葉(1994)。從老年所得保障看臺灣社會福利體系的階層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立葉(2000)。老年年金、政黨競爭與選舉。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編),臺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雯娟(2002)。安養護機構經營績效之評估研究─模糊多目標規劃資料包絡分析法之實證,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意茳(2003)。高雄地區老人養護機構效率評估—資料包絡法之應用。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源協、蕭文高(2006)。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台北市:雙葉書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源協(2002)。老人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可行性評估。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榮輝(2004)。非營利機構老人養護中心之經營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惠如(2006)。台灣地區老人福利機構經營效率之研究。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靜芸(2001)。老人安養護機構服務品質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火生、林建成(2007)。如何以社福政策因應台灣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2008年10月8日取自國政分析,網址:http://www.npf.org.tw/particle-3170-3.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火生、林建成(2008)。高齡化與社會福利。2008年10月8日取自國政研究報告,網址:http://www.npf.org.tw/particle-4428-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靜君(1995)。機構式老人安養執行績效評估: 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的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麗華(2002)。老人福利機構治理機制及其績效之研究---以老人養護機構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政春(1995)。利益團體與社會福利資源-透視我國軍公教福利。收錄於林萬億等著,臺灣的社會福利:民間的觀點。臺北:五南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明輝(2006)。台灣地區老人安養護機構生產力之研究-三階段DEA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承泰、徐麗君(2005)。高齡化社會與臺北市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小雀(2007)。自費老人安養護中心服務體驗之研究-以雙連安養護中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cock, P. (2003). The Subject of Social Policy, in P. Alcock et al. (eds.), The Student’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 London: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un-Young Kim, Bong-Min Yang (2004). Cost-effectiveness of long-term care services in South Korea,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40 (2005) p73–83,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ll, M. (2003).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ura A. Petersen; LeChauncy D. Woodard; Tracy Urech; Christina Daw; Supicha Sookanan (2006). Does Pay-for-Performan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Volume 145, Number 4, p265-2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網站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歷年統計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i.gov.tw/sta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isited 2008/7/10.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