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春秋繁露》之政治倫理觀
作者 劉心凱
貢獻者 郭立民
劉心凱
關鍵詞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政治倫理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5:36:25 (UTC+8)
摘要 本文自天與政治倫理、人性論與政治倫理、君臣關係與政治倫理以及對《春秋繁露》倫理觀後設分析四個層面來探討《春秋繁露》之政治倫理觀。本文的論點是:董仲舒在兼顧儒家仁政德治之政治理想前提下,試圖融合陰陽家與黃老思想進入儒家思想。董仲舒希望藉由這樣的改造,不僅能保持原始儒家對倫理之重視,亦可增加儒家思想的可欲性與可行性。
參考文獻 (一)、書籍
福蘭克納(W.K.Frankena)著;黃慶明譯,《倫理學》,台北:有志,1972。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民國65年。
布魯格(W.Brugger)著;項退結譯,《西洋哲學辭典》,先知,1976。
李威熊,《董仲舒與西漢學術》,文史哲,民國67年初版。
周紹賢,《兩漢哲學》,文景,民國67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上冊》,台北:大林,1979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一)、(二)》,台北:三民,民國70年1月初版。
周桂鈿,《董學探微》,北京師範大學,1981,初版。
賴慶鴻,《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文史哲,民國70年四月初版。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台北:時報文化,民國74年二刷。
王開府,《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民國75年三月。
董仲舒著;賴炎元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灣:商務,民國75年。
韋政通,《董仲舒》,台北:東大,民國75年。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台灣:學生,民國76年二版。
賀凌虛,《西漢政治思想論集》,台北:五南,民國77年。
唐君毅,《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民國80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二)》,台北:台灣學生,民國80年。
項退結,《中國哲學之路》,台北:東大,民國80年。
黃朴民,《董仲舒與新儒學》,文津,民國81年初版。
孫廣德,《先秦兩漢陰陽五行的政治思想》,台北:商務,民國82年。
陳福濱,《兩漢儒家思想極其內在轉化》,台北:輔仁大學,民國83年。
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民國83年10月增補8版。
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民國86年。
馬勇,《董仲舒》,香港:中華,民國90年。
趙雅博,《秦漢思想批判史》,文景,民國90年。
唐宇元,《中國倫理思想史》,文津,1996。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1997.12修訂版。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五南,1999。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2000。
李明輝,《孟子重探》,台北:聯經,2001。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冊》,台北:聯經,2001年11月初版。
羅伯特•奧迪(Robert Audi)著;戚國雄、彭文本、徐佐銘、徐學庸、陳瑤華等譯,《劍橋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2002。
麥金太爾(A.MacIntyre)著;宋繼杰譯,《追尋美德:倫理理論研究》,譯林,2003.12。
(二)、學位論文
孫長祥,《董仲舒思想評述》,私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
劉育秀,《荀、韓君道與臣道思想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陳禮彰,《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黃啟書,《董仲舒春秋學中的災異理論》,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三)、一般論文
楊樹藩,〈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2期,1960,頁223-244。
賴炎元,〈董仲舒的仁義學說〉,《孔孟月刊》,第5卷第2期,1966,頁20-22。
羅光,〈董仲舒的哲學思想〉,《人文學報》,第6期,民國66年,頁1-26。
彭妮絲,〈論董仲舒之政治思想〉,《孔孟月刊》,第32卷第11期,1994,頁2-10。
林聰舜,〈帝國意識形態的建立─董仲舒的儒學〉,《大陸雜誌》,第91卷第2期,1995,頁13-29。
周德良,〈董仲舒法術思想探賾〉,《問學集》,第6期,1996,頁101-117。
張端穗,〈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經權觀念之內涵及其意義〉,《東海學報》,38卷(1997),頁1-26。
陳俊華,〈論董仲舒的循環史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4期,85年六月,頁1-40。
陳麗桂,〈從天道觀看董仲舒融合陰陽與儒學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學術年刊》,第18期,民國86年3月,頁17-46。
余明光,〈董仲舒與“黃老”之學─《黃帝四經》對董仲舒的影響〉,《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文史哲,89年,頁209-22。
薩拉•奎因(Sarah A. Queen),〈董仲舒和黃老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文史哲,89年,頁285-96。
張國華,〈《淮南鴻烈》與《春秋繁露》〉,《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文史哲,89年,頁200-16。
詹哲裕,〈董仲舒倫理思想析論〉,《復興崗學報》,第67期,89年9月,頁23-53。
張端穗,〈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經權觀念之內涵及其意義〉,《東海學報》,38卷(1997),頁1-26。
林麗雪,〈董仲舒〉,《賈誼•董仲舒•劉安•劉向•揚雄》,1999,頁45-12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91252022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202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立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心凱zh_TW
dc.creator (作者) 劉心凱zh_TW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9-Sep-2009 15:36: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9-Sep-2009 15:36: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5:36: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25202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53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25202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自天與政治倫理、人性論與政治倫理、君臣關係與政治倫理以及對《春秋繁露》倫理觀後設分析四個層面來探討《春秋繁露》之政治倫理觀。本文的論點是:董仲舒在兼顧儒家仁政德治之政治理想前提下,試圖融合陰陽家與黃老思想進入儒家思想。董仲舒希望藉由這樣的改造,不僅能保持原始儒家對倫理之重視,亦可增加儒家思想的可欲性與可行性。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壹、 董仲舒的生平與時代背景
一、 生平…………………………………………………………1
二、 時代背景……………………………………………………2
貳、 《春秋繁露》的來歷與考證……………………………………9
□、研究旨趣與結構安排
一、 研究旨趣………………………………………………………11
二、 結構安排………………………………………………………17
第二章 天與政治倫理
一、 前言………………………………………………………………19
二、 天之政治意涵……………………………………………………19
三、 「節度天」與其政治意涵………………………………………30
四、 天命與德…………………………………………………………35
五、 小結………………………………………………………………39
第三章 人性論與政治倫理
一、 前言………………………………………………………………41
二、 性善情惡之人性論………………………………………………41
三、 君主之義務─養民與教民………………………………………48
四、 德治理論之實踐─修己以治人…………………………………52
五、 小結………………………………………………………………59
第四章 君臣關係與政治倫理
一、 前言………………………………………………………………61
二、 絕對君臣關係與儒學之陰陽家化………………………………62
三、 尚賢與權變………………………………………………………65
四、 暴君放伐論………………………………………………………75
五、 小結………………………………………………………………77
第五章 《春秋繁露》倫理觀之後設分析
一、 前言………………………………………………………………79
二、 「權」之倫理取向………………………………………………79
三、 義利之辨…………………………………………………………85
四、 《春秋繁露》與《孟子》………………………………………90
五、 小結………………………………………………………………93
第六章 結論 …………………………………………………… 95
參考書目 ………………………………………………………… 103
zh_TW
dc.format.extent 45400 bytes-
dc.format.extent 124402 bytes-
dc.format.extent 390457 bytes-
dc.format.extent 392126 bytes-
dc.format.extent 379504 bytes-
dc.format.extent 384986 bytes-
dc.format.extent 312661 bytes-
dc.format.extent 161289 bytes-
dc.format.extent 12646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202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董仲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春秋繁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治倫理zh_TW
dc.title (題名) 《春秋繁露》之政治倫理觀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福蘭克納(W.K.Frankena)著;黃慶明譯,《倫理學》,台北:有志,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民國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魯格(W.Brugger)著;項退結譯,《西洋哲學辭典》,先知,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威熊,《董仲舒與西漢學術》,文史哲,民國6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紹賢,《兩漢哲學》,文景,民國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上冊》,台北:大林,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一)、(二)》,台北:三民,民國70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桂鈿,《董學探微》,北京師範大學,1981,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慶鴻,《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文史哲,民國70年四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台北:時報文化,民國74年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開府,《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民國75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仲舒著;賴炎元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灣:商務,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韋政通,《董仲舒》,台北:東大,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台灣:學生,民國76年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賀凌虛,《西漢政治思想論集》,台北:五南,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君毅,《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二)》,台北:台灣學生,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項退結,《中國哲學之路》,台北:東大,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朴民,《董仲舒與新儒學》,文津,民國8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廣德,《先秦兩漢陰陽五行的政治思想》,台北:商務,民國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福濱,《兩漢儒家思想極其內在轉化》,台北:輔仁大學,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民國83年10月增補8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勇,《董仲舒》,香港:中華,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雅博,《秦漢思想批判史》,文景,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宇元,《中國倫理思想史》,文津,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1997.12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五南,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輝,《孟子重探》,台北:聯經,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冊》,台北:聯經,2001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伯特•奧迪(Robert Audi)著;戚國雄、彭文本、徐佐銘、徐學庸、陳瑤華等譯,《劍橋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麥金太爾(A.MacIntyre)著;宋繼杰譯,《追尋美德:倫理理論研究》,譯林,2003.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長祥,《董仲舒思想評述》,私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育秀,《荀、韓君道與臣道思想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禮彰,《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啟書,《董仲舒春秋學中的災異理論》,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一般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樹藩,〈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2期,1960,頁223-2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炎元,〈董仲舒的仁義學說〉,《孔孟月刊》,第5卷第2期,1966,頁20-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光,〈董仲舒的哲學思想〉,《人文學報》,第6期,民國66年,頁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妮絲,〈論董仲舒之政治思想〉,《孔孟月刊》,第32卷第11期,1994,頁2-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聰舜,〈帝國意識形態的建立─董仲舒的儒學〉,《大陸雜誌》,第91卷第2期,1995,頁13-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德良,〈董仲舒法術思想探賾〉,《問學集》,第6期,1996,頁101-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端穗,〈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經權觀念之內涵及其意義〉,《東海學報》,38卷(1997),頁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俊華,〈論董仲舒的循環史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4期,85年六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桂,〈從天道觀看董仲舒融合陰陽與儒學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學術年刊》,第18期,民國86年3月,頁17-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明光,〈董仲舒與“黃老”之學─《黃帝四經》對董仲舒的影響〉,《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文史哲,89年,頁20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薩拉•奎因(Sarah A. Queen),〈董仲舒和黃老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文史哲,89年,頁285-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華,〈《淮南鴻烈》與《春秋繁露》〉,《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文史哲,89年,頁200-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哲裕,〈董仲舒倫理思想析論〉,《復興崗學報》,第67期,89年9月,頁23-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端穗,〈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經權觀念之內涵及其意義〉,《東海學報》,38卷(1997),頁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雪,〈董仲舒〉,《賈誼•董仲舒•劉安•劉向•揚雄》,1999,頁45-12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