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相關法規之研究
作者 周建序
貢獻者 黃程貫
周建序
關鍵詞 職業災害
職業傷害
勞基法
補償
賠償
抵充
勞工保險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Apr-2010 13:34:39 (UTC+8)
摘要 經研讀相關文獻後,本文試以勞工於職災真實案例中,所得主張之各種請求權出發,探討相關法制內涵之規範目的及給付之性質。全文之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 緒論
闡述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 職業災害補償內容概要
本章從憲法基礎出發,探討職業災害定義、職業災害認定之成立要件、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沿革及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本質。

第三章 我國職業災害救濟制度之內涵
本章臚列職災之勞工各種救濟制度內涵,有民法中之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勞動基準法之補償責任、勞工保險條例之給付規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中得請領之津貼及補助。

第四章 承攬關係中職業災害補償相關問題
本章探討勞基法第六十二條連帶補償責任所衍生之各種爭議。

第五章 職業災害補償抵充關係之適用
本章以抵充規定之意涵及先決要件出發,探討與勞工保險抵充之疑義、與民法賠償金抵充、與商業保險抵充、與其他商業險、與撫卹金或其他殮葬補助費抵充之各項疑義。

第六章 職業災害補償相關問題之探討
本章探討勞基法中職災補償之和解低於勞基法標準、受領權之拋棄及禁止扣押之規定。其次,第三人之加害行為可否認定為職業災害、而雇主或保險人得否代位向第三人求償。再者,討論通勤災害補償問題法規之明確化、與有過失原則之適用問題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之定位。最後,職業災害醫療期間禁止解僱及例外規定。而勞保中身故受益人加了「專受撫養」之限制,致雇主無法抵充補償責任之罕見現象。

第七章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補償與賠償相關問題
討論現行法中對派遣勞工之職災補償及賠償問題,並提出我國於勞動派遣尚未立法通過前,派遣關係下職災救濟制度的解決方式。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總結前述各章節之重點,檢討現行制度內涵,並對其缺點及疏漏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日後修法之參考,以保障職災勞工權益。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按筆劃順序)
(一)書籍
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民國87年9月。
2. 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民國90年3月。
3.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民國91年10月。
4.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民國92年3月。
5. 林明鏘,論基本國策,現代國家與憲法,1997年。
6. 林豐賓,勞動基準法論,三民書局,民國86年11月。
7. 林豐賓,勞工安全衛生法概論與實務,2004年4月。
8. 林振賢,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捷太圖書,民國81年。
9. 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民國91年5月。
10. 周建序,職業災害勞資權益勝經,三民書局,94年。
11.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勞工福利與保險,國立空中大學,1999年。
12. 柯木興,社會保險,2001年8月。
13. 施文森,論損害填補與代位求償(下),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第2期,2004年12月。
14. 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財團法人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民國83年6月。
15. 陳繼盛,建立勞工法規完整體系之研究,勞工法論文集。
16.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自版,2005年8月修訂五版。
17. 許慶雄,憲法講義,如英文化,民國84年。
18. 許宗力,基本榷的功能與司法審查,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6巷第2期。
19. 張清滄,勞動基準法實用,復文書局,民國84年8月。
20. 張其恆,過勞死與職業災害之認定,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實務研討會會議實錄,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8年。
21.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民國91年9月。
22. 黃越欽、王惠玲、張其恆,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日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4年10月。
23. 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三民書局,民國82年4月。
24. 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1年2月。
25. 劉志鵬,勞動法解讀,元照出版,民國93年7月。
26. 賴崇全,我國勞工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調整之研究,1996年。
(二)期刊
1. 王澤鑑,「勞災補償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民國87年9月。
2. 王澤鑑,「僱用人無過失侵權責任的成立」,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民國87年9月。
3. 王澤鑑,「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民國87年9月。
4. 王惠玲,職業災害争議與補償,中興大學法律系承辦,「勞工法規討會」參考資料,頁9~2,1997年6月。
5. 王惠玲,職災勞工保護法-政府的短線立法,政策論壇電子報第33號,2002年6月。
6. 李洙德,通勤災害-兼評台灣高等法院86年度勞土字第36號民事判決,勞動法裁判選輯(三),20001月。
7. 林誠二,論勞工服勞務受害之賠償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6期,民國89年。
8. 林誠二,類推勞動基準法五九條之法理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
9. 林更盛,承攬關係中職災補償責任~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九四八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本法學,第84期,2002年5月。
10. 林更盛,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研討會會議實錄,頁81~82,1998年2月。
11. 林振賢,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2001年9月。
12. 林熾昌,通勤災害之認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譯印,1990年6月。
13. 林江風,繼往開來精益求精勞工保險~創辦40週年之回顧與前瞻,勞工保險創辦40週年紀念專輯,1990年。
14. 邱駿彥,當事人違法或過失時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之探討,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編,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實務研討會,民國87年。
15. 邱駿彥,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第17期,民國87年。
16. 邱駿彥,勞動派遣之法律關係探討,萬國法律,第138期,2004年12月。
17. 邱駿彥,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例,輔仁法學,第十九期, 2000年6月。
18. 邱駿彥,勞工行政法令之理論與實務系列專題演講實錄,再論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2003年6月。
19. 陳金泉,職業災害補償實務爭議案例解析,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民國91年。
20. 陳金泉,職業災害補償和解與連帶補償責任之免除,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2期,民國94年7月。
21. 陳金泉,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規體系簡介,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民國91年7月。
22. 徐學陶,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之認定,中國勞工第954期,1995年4月。
23. 黃程貫,德國勞工派遣關係之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期,1998年12月。
24. 楊通軒,台灣勞動派遣法立法芻議-機會與風險的平衡,萬國法律,第138期,2004年12月。
25.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自刊,1999年初版再刷。
26. 劉志鵬、王惠玲、石發基、邱駿彥、董泰祺,雇主應就通勤災害負擔職災補償責任嗎?月旦法學雜誌第41期,民國87年。
27. 劉士豪,派遣勞動關係的勞資爭議,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七期。
28. 鄭津津,從美國勞動派遣法制看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十期,2003年。
(三)學位論文
1. 林麗美,通勤災害之認定-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私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
2. 徐文堂,國家在職業災害中之角色,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3. 李文賢,我國過勞職業災害之法規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4. 施佳惠,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 陳威霖,就過勞死論我國職業災害認定及法律救濟制度,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頁40。
6. 童興華,勞基法第五十九條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7. 黃家鑫,侵權行為因果關係之研究-以現行紛爭中之醫療行為為例,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8. 黃裕峰,職業災害勞工請求權之適用關係,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9. 董和平,職業災害損害填補之研究-以勞動基準法第59條但書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10. 簡坤港,我國職業災害補償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所碩士論文,頁37。
11. 羅忠政,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四)網路資源:
1. 台灣勞資網,http://www.twlabor.net。
2.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 www.jirs.judicial.gov.tw。
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年報,http://statdb.cla.gov.tw。
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http://www.iosh.gov.tw。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全球資訊網,http://www.cla.gov.tw。
6. 勞動人權網,http://www.LaborRights.net。
7. 勞保局組織沿革,網路資源,勞保局網站
8. 勞保局網站,勞保局統計月報表,http://www.bli.gov.tw/attachment_file/report/month/09611/1181101010.htm。
9. 陳金泉,職業災害實務爭議案例解析,http://www.kcchen.com.tw/
10. 最高法院民國89年04月25日89年度第4次民事庭會議會議記錄,於司法院網站法學資料險索系統以關鍵字「過失相抵」檢索後所得資料,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11. 植根跟法律網 http://www.rootlaw.com.tw/index.asp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396101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61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程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周建序zh_TW
dc.creator (作者) 周建序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Apr-2010 13:34:39 (UTC+8)-
dc.date.available 9-Apr-2010 13:34:3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Apr-2010 13:34:3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61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55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61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經研讀相關文獻後,本文試以勞工於職災真實案例中,所得主張之各種請求權出發,探討相關法制內涵之規範目的及給付之性質。全文之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 緒論
闡述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 職業災害補償內容概要
本章從憲法基礎出發,探討職業災害定義、職業災害認定之成立要件、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沿革及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本質。

第三章 我國職業災害救濟制度之內涵
本章臚列職災之勞工各種救濟制度內涵,有民法中之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勞動基準法之補償責任、勞工保險條例之給付規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中得請領之津貼及補助。

第四章 承攬關係中職業災害補償相關問題
本章探討勞基法第六十二條連帶補償責任所衍生之各種爭議。

第五章 職業災害補償抵充關係之適用
本章以抵充規定之意涵及先決要件出發,探討與勞工保險抵充之疑義、與民法賠償金抵充、與商業保險抵充、與其他商業險、與撫卹金或其他殮葬補助費抵充之各項疑義。

第六章 職業災害補償相關問題之探討
本章探討勞基法中職災補償之和解低於勞基法標準、受領權之拋棄及禁止扣押之規定。其次,第三人之加害行為可否認定為職業災害、而雇主或保險人得否代位向第三人求償。再者,討論通勤災害補償問題法規之明確化、與有過失原則之適用問題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之定位。最後,職業災害醫療期間禁止解僱及例外規定。而勞保中身故受益人加了「專受撫養」之限制,致雇主無法抵充補償責任之罕見現象。

第七章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補償與賠償相關問題
討論現行法中對派遣勞工之職災補償及賠償問題,並提出我國於勞動派遣尚未立法通過前,派遣關係下職災救濟制度的解決方式。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總結前述各章節之重點,檢討現行制度內涵,並對其缺點及疏漏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日後修法之參考,以保障職災勞工權益。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8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2
第二章 職業災害補償內容概要 14
第一節 勞工權利保障之基礎 14
第一項 憲法基礎 14
第一款 生存權 14
第二款 工作權 15
第三款 基本國策 15
第二項 勞動法基礎 17
第二節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沿革 18
第一項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源起 18
第二項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發展過程 19
第一款 民事損害賠償階段 19
第二款 過失主義雇主責任法階段 20
第三款 職業災害補償階段 20
第四款 職業災害保險階段 21
第三項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本質 22
第一款 侵權行為說 22
第二款 契約責任說 23
第三款 業務危險責任說 23
第四款 損失填補說 23
第五款 生活保障說 24
第三節 職業災害定義 24
第一項 我國現行法令中對職業災害定義之相關法條規定 25
第一款 工廠法 25
第二款 勞動基準法 25
第三款 勞工安全衛生法 25
第四款 勞工保險條例 26
第五款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 26
第六款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施行細則 26
第二項 學者見解 27
第三項 實務見解 28
第一款 司法機關 29
第一目 適用勞工安全衛生法第二條第四項之定義 29
第二目 適用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業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之定義 30
第二款 行政機關 31
第一目 適用勞工安全衛生法第二條第四項之定義 31
第二目 適用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業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之定義 31
第四項 通勤災害是否屬於職業災害 33
第一款 通勤災害保護的意義 33
第二款 通勤災害認定之爭議 34
第三款 通勤災害應否列入勞動基準法職災補償之範圍 37
第四款 本文見解 40
第四節 職業災害之成立要件 41
第一項 需有意外災害或疾病之發生 41
第二項 發生職災者需具勞工身分 42
第一款 委任經理人不具勞工身分 42
第二款 不以專任員工為限 43
第三款 外籍勞工亦有適用 43
第三項 需在雇主指定之就業場所 44
第四項 災害之發生與執行職務具相當因果關係 44
第五項 本文見解 45
第三章 我國職業災害救濟制度之內涵 48
第一節 民法之救濟規定 48
第一項 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 48
第一款 職災勞工傷病或殘廢者 50
第一目 財產上之損害 50
第二目 非財產上的損害 50
第二款 職災勞工死亡者 50
第一目 財產上之損害 50
第二目 非財產上的損害 50
第二項 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 51
第一款 損害賠償義務 52
第二款 安全防護義務 53
第二節 勞動基準法之補償之種類與內容 54
第一項 醫療補償 55
第二項 工資補償及工資終結補償 56
第三項 殘廢補償 58
第四項 喪葬費與死亡補償 59
第一款 同一順位受領人有數人應如何分配 59
第二款 同一順位有一人或數人拋棄受領權後應如何分配 59
第五項 請求權時效時效與終止契約之效力 60
第三節 勞工保險條例之給付規定 62
第一項 職業災害保險理論 62
第一款 職業風險理論 62
第二款 社會調和理論 63
第三款 最低社會成本理論 63
第四款 身分確定理論 63
第二項 勞工保險之相關規定 64
第一款 強制投保之適用對象 65
第二款 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之要件 66
第一目 需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所致 66
第二目 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之種類與內容 66
第四節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之規定 69
第一項 立法理由與概說 69
第一款 立法理由與目的 69
第二款 經費來源 69
第三款 雇主負推定過失責任 70
第二項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之各項補助規定 70
第一款 補充性質之補助請求權 70
第二款 其他相關之補助及生活津貼 71
第一目 得請領之補助 71
第二目 得請領之津貼 71
第三項 小結 74
第四章 承攬關係中職業災害補償相關問題 75
第一節 勞基法第六十二條連帶補償責任 75
第一項 事業單位依勞基法第六十二條負連帶補償責任 75
第二項 事業單位以其「事業」招人承攬為前提 76
第二節 最後承攬人乃為最終需負補償責任者 78
第一項 連帶債務人同免其責致追償無門 78
第二項 請求權罹於時效造成毁滅性的效果 79
第三項 職災勞工之雇主亦不可向有過失之事業單位或承攬人求償 80
第四項 事業單位就其補償部分得否依內部約定向承攬人或中間承攬人求償 81
第五項 承攬人(中間承攬及最後承攬人)是否以適用勞基法為限 82
第五章 職業災害補償抵充關係之適用 85
第一節 抵充規定之意涵及先決要件 85
第二節 與勞工保險抵充之疑義 86
第一項 老年給付抵充雇主之補償責任 86
第二項 身故受益人「專受撫養」之限制致雇主無法抵充之疑義 88
第三項 勞保以多報少、應保未保或遲延加保之賠償金得否抵充雇主應負之職災補償金 89
第三節 與民法賠償金抵充之疑義 90
第一項 受災勞工之父母請求賠償時 90
第二項 喪葬費之抵充 91
第三項 勞工是否業巳受領後雇主才得以主張抵充 92
第四項 補償金得否抵充因第三人過失所給付之賠償金 94
第四節 與商業保險抵充之疑義 95
第一項 勞基法第五十九條但書抵充之目的之立法目的 96
第二項 由雇主負擔保費之商業保險是否得以抵充 96
第一款 責任保險之保險給付 97
第二款 強制汽車責任險給付 97
第三款 其他商業險 98
第五節 與撫卹金或其他殮葬補助費抵充之疑義 99
第六章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補償與賠償相關問題 101
第一節 現行法中對派遣勞工之職災補償及賠償問題 102
第一項 派遣勞工職災補償制度的缺失 102
第二項 派遣勞工職災賠償制度的缺失 103
第二節 派遣關係下職災救濟制度的解決方式 104
第一項 要派人對派遣勞工是否負有照顧保護義務 105
第二項 要派人對派遣勞工是否具職災補償及賠償的責任 107
第三項 要派人與派遺人對派遣勞工是否要負連帶補償或賠償責任 108
第七章 職業災害其他相關問題之探討 110
第一節 勞基法中之各項疑義 110
第一項 職災補償之和解金額低於勞基法標準 110
第一款 受領權之拋棄 111
第二款 受領權之禁止扣押 113
第二項 職業災害或職業病認定常見之爭議 114
第一款 過勞災害 114
第一目 過勞災害之定義 114
第二目 過勞災害是否屬於職業災害 115
第三目 小結 119
第二款 憂鬱症 120
第一目 職業病之定義與種類 120
第二目 職業病之鑑定程序與認定基準 121
第三目 憂鬱症應否認定為職業病 123
第三項 第三人之加害行為 124
第一款 可否認定為職業災害 124
第二款 雇主或保險人得否代位向第三人求償 127
第二節 通勤災害補償適用法規之明確化 128
第三節 與民法中之各項疑義 129
第一項 與有過失原則之適用問題 129
第一款 與債務不履行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適用 129
第二款 與職業災害補償請求權之適用 130
第三款 與勞保給付請求權之適用 132
第四節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 132
第一項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七條規定之定位 132
第二項 職業災害醫療期間與終止勞動契約 133
第一款 醫療期間禁止雇主解僱勞工 133
第二款 解僱之除斥期與禁止期間之競合 136
第三款 合意終止勞動契約 137
第四款 禁止終止契約之例外 138
第五款 得終止契約之事由及法律效果 139
第六款 終結補償與終止勞動契約 140
第五節 勞工保險之相關問題 140
第一項 身故受益人「專受撫養」之限制致雇主無法抵充補償責任 140
第二項 傷病審查準則中通勤災害規定 141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42
主要參考文獻: 147
zh_TW
dc.format.extent 108543 bytes-
dc.format.extent 92806 bytes-
dc.format.extent 158018 bytes-
dc.format.extent 364968 bytes-
dc.format.extent 349580 bytes-
dc.format.extent 194131 bytes-
dc.format.extent 268610 bytes-
dc.format.extent 196280 bytes-
dc.format.extent 430377 bytes-
dc.format.extent 211855 bytes-
dc.format.extent 128409 bytes-
dc.format.extent 15940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61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職業災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職業傷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基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補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賠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抵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工保險zh_TW
dc.title (題名) 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相關法規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按筆劃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民國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民國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民國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民國9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明鏘,論基本國策,現代國家與憲法,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豐賓,勞動基準法論,三民書局,民國8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豐賓,勞工安全衛生法概論與實務,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林振賢,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捷太圖書,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民國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周建序,職業災害勞資權益勝經,三民書局,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勞工福利與保險,國立空中大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柯木興,社會保險,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施文森,論損害填補與代位求償(下),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第2期,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財團法人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民國8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陳繼盛,建立勞工法規完整體系之研究,勞工法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自版,2005年8月修訂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許慶雄,憲法講義,如英文化,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許宗力,基本榷的功能與司法審查,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6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張清滄,勞動基準法實用,復文書局,民國8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張其恆,過勞死與職業災害之認定,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實務研討會會議實錄,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民國9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黃越欽、王惠玲、張其恆,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日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三民書局,民國8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劉志鵬,勞動法解讀,元照出版,民國9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賴崇全,我國勞工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調整之研究,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澤鑑,「勞災補償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民國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澤鑑,「僱用人無過失侵權責任的成立」,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民國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澤鑑,「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民國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惠玲,職業災害争議與補償,中興大學法律系承辦,「勞工法規討會」參考資料,頁9~2,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惠玲,職災勞工保護法-政府的短線立法,政策論壇電子報第33號,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李洙德,通勤災害-兼評台灣高等法院86年度勞土字第36號民事判決,勞動法裁判選輯(三),2000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誠二,論勞工服勞務受害之賠償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6期,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林誠二,類推勞動基準法五九條之法理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更盛,承攬關係中職災補償責任~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九四八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本法學,第84期,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林更盛,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研討會會議實錄,頁81~82,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林振賢,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林熾昌,通勤災害之認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譯印,19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林江風,繼往開來精益求精勞工保險~創辦40週年之回顧與前瞻,勞工保險創辦40週年紀念專輯,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邱駿彥,當事人違法或過失時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之探討,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編,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實務研討會,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邱駿彥,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第17期,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邱駿彥,勞動派遣之法律關係探討,萬國法律,第138期,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邱駿彥,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例,輔仁法學,第十九期, 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邱駿彥,勞工行政法令之理論與實務系列專題演講實錄,再論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陳金泉,職業災害補償實務爭議案例解析,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陳金泉,職業災害補償和解與連帶補償責任之免除,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2期,民國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陳金泉,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規體系簡介,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民國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徐學陶,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之認定,中國勞工第954期,199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黃程貫,德國勞工派遣關係之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期,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楊通軒,台灣勞動派遣法立法芻議-機會與風險的平衡,萬國法律,第138期,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自刊,1999年初版再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劉志鵬、王惠玲、石發基、邱駿彥、董泰祺,雇主應就通勤災害負擔職災補償責任嗎?月旦法學雜誌第41期,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劉士豪,派遣勞動關係的勞資爭議,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七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鄭津津,從美國勞動派遣法制看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十期,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林麗美,通勤災害之認定-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私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徐文堂,國家在職業災害中之角色,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李文賢,我國過勞職業災害之法規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施佳惠,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陳威霖,就過勞死論我國職業災害認定及法律救濟制度,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頁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童興華,勞基法第五十九條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黃家鑫,侵權行為因果關係之研究-以現行紛爭中之醫療行為為例,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黃裕峰,職業災害勞工請求權之適用關係,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董和平,職業災害損害填補之研究-以勞動基準法第59條但書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簡坤港,我國職業災害補償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所碩士論文,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羅忠政,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網路資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台灣勞資網,http://www.twlabor.ne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 www.jirs.judicial.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年報,http://statdb.cl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http://www.iosh.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全球資訊網,http://www.cl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勞動人權網,http://www.LaborRights.ne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勞保局組織沿革,網路資源,勞保局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勞保局網站,勞保局統計月報表,http://www.bli.gov.tw/attachment_file/report/month/09611/118110101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陳金泉,職業災害實務爭議案例解析,http://www.kcchen.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最高法院民國89年04月25日89年度第4次民事庭會議會議記錄,於司法院網站法學資料險索系統以關鍵字「過失相抵」檢索後所得資料,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植根跟法律網 http://www.rootlaw.com.tw/index.asp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