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保險契約停效與復效制度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suspension and reinstatement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作者 彭英偉
Peng,Ingwei
貢獻者 林勳發
Lin, Frank Hsin Fa
彭英偉
Peng,Ingwei
關鍵詞 停效
復效
復效申請書
可保證明
保險法第一百十六條
附條件同意復效
復效生效時點
不實可保證明
suspension
reinstatement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
approval of the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
overdue premium
Article 116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Apr-2010 13:41:30 (UTC+8)
摘要 保險契約中之停效與復效制度,為有別於一般民事契約之特殊制度,其目的在使一時忘記或無力繳交續期保費,不會立即遭到保險人終止保險契約,要保人並得在一段復效期間內,於符合一定條件下,恢復原保險契約之保障。至於復效時必須符合之條件,各國規定不盡相同,但通常包括下列項目:(1)復效申請書(2)提供被保險人之可保證明 (3) 繳清欠繳保費(4) 保險人之同意。我國過去因舊保險法、施行細則及示範條款三者間,對復效應具備之要件規範並不一致,引起學說之重大爭議,法院判決亦常見不同之判決結果,致保險實務上糾紛不斷。
為解決保險市場之脫序現象,九十六年七月十八日修正之保險法,乃對保險法第一百十六條作大幅修正,明確規定如下:「停止效力之保險契約,於停止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內清償保險費、保險契約約定之利息及其他費用後,翌日上午零時起,開始恢復其效力。要保人於停止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後申請恢復效力者,保險人得於要保人申請恢復效力之日起五日內要求要保人提供被保險人之可保證明,除被保險人之危險程度有重大變更已達拒絕承保外,保險人不得拒絕其恢復效力。」新法對保險市場新秩序之重建應有重大助益,但新法也衍生一些新的問題,諸如,可保證明之意義及範圍、要保人提供不實可保證明時應如何依法處理、危險程度有重大變更已達拒絕承保程度之認定標準及核保標準、保險人有無要求附條件同意復效之權利,以及復效生效時點如何認定…等疑義,均有待釐清及解決。本研究廣泛蒐集及比較各國立法制度,並整理我國實務判決重要爭點,剖析新法對保險市場產生造成之影響,並對新法產生之新問題提出本文意見與建議,以作為日後研擬修法時之參考。
The suspension and reinstatement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is a specific system different from other civil contracts. Its purpose is to prevent proposers, who forget to or are unable to pay premium other than the initial premium, from being terminated of insurance contracts by insurers. The proposer may reinstate the original policy within the time period for applying for reinstatement and when conforming to certain terms. Regarding the terms of reinstatement, the contents are varied among countries but usual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items: (1) a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 (2)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 (3) prepayment of any overdue premium; and (4) approval of the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 Before the Amendment to the Insurance Act in 2007, the terms of reinstatement were stipulated differently among the Insurance Act, the Enforcement Rules for the Insurance Act and the Model Provisions for life Insurance Policies. As a result, there were serious debates of schools, while different judgments delivered by courts of law for similar cases. Thus disputes were continuously happened in terms of insurance practices.
Resolving the disorderly phenomenon in the insurance market, Article 116 of the Insurance Act was amended on 18 July 2007 as the following: “A suspended insurance contract shall be reinstated after the premium, the interest stipulated in the insurance contract, and other expenses are paid, provided that such payment is made within six months from the date of suspension. Where the proposer applies for reinstatement more than six months after the date of suspension, the insurer may require that the proposer furnish proof of insurability for the insured, and the insurer may not refuse reinstatement unless the insured`s degree of risk has undergone a change that is sufficiently material as to justify refusal to insure”. The amended Act contributes the rebuilding of the order of the insurance market. However, it also produces some new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the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 how to deal with the reinstatement when the proposer providing lapsed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 the approval and underwriting when the insured`s degree of risk has undergone a change that is sufficiently material as to justify refusal to insure, whether the insurer has the right to require some conditions for its approval of reinstatement, and how to recognize the effective time of reinstatement. All these problems still remain unsolved. The study widely collects and compares different countries’ legislative systems, gets together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dispute, analyzes the amended Act’s impacts on the insurance market, and presents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hich could be reference for amending the Act in the future, on these new problems caused by the amended Act.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1、 山中宏原著,林輝榮譯述,人壽保險讀本,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88年。
2、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1年。
3、 王澤鑑,民法債編總論,基本理論債之發生,自版,2003年10月。
4、 王衛恥,實用保險法,文苼書局,1981年。
5、 方明川,藍玉珠合著,團體人壽保險概論,1997年。
6、 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瑞興圖書,2003年9月新修訂四版。
7、 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二),瑞興圖書,1997年。
8、 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 (三),瑞興書局,2002年。
9、 江朝國,德國保險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1993年。
10、 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
11、 林勳發,保險法論著譯作選集,台北,自版,1994年3月增訂再版。
12、 林勳發,保險契約效力論,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41) ,台北,今日書局,1996年3月初版。
13、 林群弻,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6年9月增訂二版第2刷。
14、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2004年1月增訂八版。
15、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上冊),三民書局,2007年九月修訂七版。
16、 吳建斌,現代日本商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17、 吉田明撰者、吳崇權譯述,人壽保險契約之基礎,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出版,1995年。
18、 青谷和夫編著,日本人壽保險判例集,國泰人壽保險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印,1981年。
19、 洪遜欣,中國民法總則(修訂版),三民書局,民國79年9月再修訂三版。
20、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國立政治大學叢書,1990年修正九版。
21、 施文森譯,加州保險法(中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9年。
22、 施文森,保險法論文第一集,自版,1986年。
23、 施啓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1993年。
24、 桂裕,保險法,三民書局,1990年9月增訂新四版。
25、 袁宗蔚,保險學,三民書局,87年7月
26、 袁宗蔚,保險法,三民書局,1969年,修訂四版。
27、 梁宇賢、柯澤東、劉興善、林勳發合著,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2005年10月修訂版。
28、 梁宇賢,保險法新論,台北,瑞興圖書,2005年3月初版。
29、 邱錦添,兩岸保險法之比較,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
30、 陳國義,保險法:案例式,一品文化出版社,2006年10月修訂三版。
31、 黃川口,人壽保險法論叢,三民書局,1983年,第三版。
32、 葉銘進,保險法,保成出版社,1998年。
33、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合著,保險學:理論與實務,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5月第五版。
34、 張簡志漢,保險法,書泉出版社,2004年2月四版1刷。
35、 張國鍵,商事法論(保險法),三民書局,1985年9月修訂七版。
36、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書局,1987年2月修訂。
37、 鄭玉波著,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6年2月修訂六版一刷。
38、 樊启荣,保險契約告知義務制度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39、 劉德寬,民法總則,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1996年。
40、 劉宗榮,新保險法,三民書局,2007年1月初版。
41、 劉春堂譯,日本保險法規,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1994年。
42、 潘秀菊、劉承愚、蔡淑娟、尹章華、馮震宇合著,商事法入門,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修訂版。
43、 賴上林,兩岸保險法之比較,基準出版社,1997年。
44、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編印,法律資料之蒐集與論文之註解,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1994年6月修訂版。
45、 壽險法律實務之研究,台北市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1982、1983年
46、 壽險研究,第21、24、105期,台北市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印。
47、 保險法令彙編,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1996年。
(二)期刊
1、 江朝國,復效之可保證明?台灣法學雜誌,109期,2008年8月。
2、 江朝國,保險契約之停效、復效及終止--臺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保險上字第六號民事判決評釋,萬國法律,2001年2月。
3、 江朝國,保險契約之停效、復效與據實說明告知義務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
4、 汪信君,人壽保險契約效力之停止,月旦法學教室,2004年11月。
5、 汪信君,人壽保險契約之復效,月旦法學教室,2005年3月。
6、 汪信君,危險增加之通知義務,月旦法學教室,2004年3月。
7、 李瑞雲,團體保險基本型態的研究(一),壽險季刊,21期,65年。
8、 林勳發,保險法上告知義務相關法律問題之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
9、 林麗銖,保單復效解除權也復效﹖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0年8月。
10、 林麗銖,已過復效期,還能主張保單權益嗎﹖/利害關係人可以代要保人交付保費嗎﹖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0年10月。
11、 林麗銖,繳清欠繳的保費還不一定可以復效--引發復效爭議的乳房纖維瘤,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3年7月。
12、 吳信華,法治國原則(四)-依法行政原則之一:概說及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2002年10月。
13、 吳淑雯,保單復效的理賠糾紛-曾經賠過的疾病復效時還被批註除外?,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5年12月。
14、 吳淑雯,停效後的保單,如何復效才有效?停效保單申請復效被刁難不要委曲求全!,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5年12月。
15、 施文森,論保險法第六十四條之修正及其得失,保險專刊,第31輯,1993年3月。
16、 柯木興,談年金與年金保險的種類與內涵,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報告91年1月。
17、 陳榮一,論保險人之催告,壽險季刊第54期,1989年。
18、 陳進旺、陳正賢,論壽險公司行使復效同意權之合理性,壽險管理期刊第19期,2006年3月。
19、 張仲源,人壽保險續期保險費問題之研討,保險專刊,96年9月。
20、 黎曉英,肯定無條件復效的修法行動,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5年7月。
21、 黎曉英,保戶應該留意的復效修法權益,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7年6月。
22、 盧世寧,論保險契約之特殊效力--復效,法令月刊,2002年2月。
23、 盧世寧,保險契約關於復效法律問題之研究,壽險季刊,2002年6月。
24、 謝國成,談壽險保單的復效,壽險季刊,26期,1977年。
25、 謝贊泰,保單申請復效不一定「照單全收」﹖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2年6月。
26、 羅俊瑋,論不可抗爭條款-兼論最高法院民事86年度台上字第2113號判例,萬國法律,第159期,2008年6月。
27、 無論任何險種,復效條件一律照舊﹖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1999年10月。
28、 以復效告知不實拒賠合法嗎﹖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0年10月。
29、 「保單復效問題與保險法第116條修訂」座談會--停效6個月內都可無條件復效?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7年8月。
(三)學位論文
1、 何佳玲,壽險契約復效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2、 李思賢,兩岸人壽保險制度之比較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 林淑真,保單復效之逆選擇的防範與因應 -以國內各壽險公司之實務作法為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 黃菊,人壽保險合同效力若干問題研究,武漢大學民商法碩士論文,2004年。
5、 張筱筠,論人壽保險人之免責事由,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6、 蕭玲蓉,人身保險停效保單復效動機與風險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論文,2005年。
7、 徐澤鋆,兩岸保險締約信息提供義務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二、外文文獻
(一)書籍
1、 大森忠夫,保險法,有斐閣, 1985年。
2、 Edward Richard Hardy Ivamy,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aw, 3rd edi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1975。
3、 Dani L. Long & Gene A.Morton,Principles of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LOMA,1988。
4、 Muriel L.Crawford,Life and Insurance Law, LOMA,1994。
5、 Harriett E. Jones,Canadian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Law, LOMA,1992。
6、 McGee Andrew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Life Assurance,1995。
7、 Clarke Malcolm,Policies and Perceptions of Insurance Law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007。
(二)網站資料
https://lawschool.westlaw.com/
http://www.fsa.gov.uk/
http://www.statutelaw.gov.uk/
http://www.uk-legislation.hmso.gov.uk/
http://www.canlii.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4961027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6102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勳發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Frank Hsin Fa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彭英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Peng,Ingweien_US
dc.creator (作者) 彭英偉zh_TW
dc.creator (作者) Peng,Ingweien_US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Apr-2010 13:41:30 (UTC+8)-
dc.date.available 9-Apr-2010 13:41: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Apr-2010 13:41: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96102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55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6102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保險契約中之停效與復效制度,為有別於一般民事契約之特殊制度,其目的在使一時忘記或無力繳交續期保費,不會立即遭到保險人終止保險契約,要保人並得在一段復效期間內,於符合一定條件下,恢復原保險契約之保障。至於復效時必須符合之條件,各國規定不盡相同,但通常包括下列項目:(1)復效申請書(2)提供被保險人之可保證明 (3) 繳清欠繳保費(4) 保險人之同意。我國過去因舊保險法、施行細則及示範條款三者間,對復效應具備之要件規範並不一致,引起學說之重大爭議,法院判決亦常見不同之判決結果,致保險實務上糾紛不斷。
為解決保險市場之脫序現象,九十六年七月十八日修正之保險法,乃對保險法第一百十六條作大幅修正,明確規定如下:「停止效力之保險契約,於停止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內清償保險費、保險契約約定之利息及其他費用後,翌日上午零時起,開始恢復其效力。要保人於停止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後申請恢復效力者,保險人得於要保人申請恢復效力之日起五日內要求要保人提供被保險人之可保證明,除被保險人之危險程度有重大變更已達拒絕承保外,保險人不得拒絕其恢復效力。」新法對保險市場新秩序之重建應有重大助益,但新法也衍生一些新的問題,諸如,可保證明之意義及範圍、要保人提供不實可保證明時應如何依法處理、危險程度有重大變更已達拒絕承保程度之認定標準及核保標準、保險人有無要求附條件同意復效之權利,以及復效生效時點如何認定…等疑義,均有待釐清及解決。本研究廣泛蒐集及比較各國立法制度,並整理我國實務判決重要爭點,剖析新法對保險市場產生造成之影響,並對新法產生之新問題提出本文意見與建議,以作為日後研擬修法時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suspension and reinstatement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is a specific system different from other civil contracts. Its purpose is to prevent proposers, who forget to or are unable to pay premium other than the initial premium, from being terminated of insurance contracts by insurers. The proposer may reinstate the original policy within the time period for applying for reinstatement and when conforming to certain terms. Regarding the terms of reinstatement, the contents are varied among countries but usual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items: (1) a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 (2)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 (3) prepayment of any overdue premium; and (4) approval of the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 Before the Amendment to the Insurance Act in 2007, the terms of reinstatement were stipulated differently among the Insurance Act, the Enforcement Rules for the Insurance Act and the Model Provisions for life Insurance Policies. As a result, there were serious debates of schools, while different judgments delivered by courts of law for similar cases. Thus disputes were continuously happened in terms of insurance practices.
Resolving the disorderly phenomenon in the insurance market, Article 116 of the Insurance Act was amended on 18 July 2007 as the following: “A suspended insurance contract shall be reinstated after the premium, the interest stipulated in the insurance contract, and other expenses are paid, provided that such payment is made within six months from the date of suspension. Where the proposer applies for reinstatement more than six months after the date of suspension, the insurer may require that the proposer furnish proof of insurability for the insured, and the insurer may not refuse reinstatement unless the insured`s degree of risk has undergone a change that is sufficiently material as to justify refusal to insure”. The amended Act contributes the rebuilding of the order of the insurance market. However, it also produces some new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the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 how to deal with the reinstatement when the proposer providing lapsed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 the approval and underwriting when the insured`s degree of risk has undergone a change that is sufficiently material as to justify refusal to insure, whether the insurer has the right to require some conditions for its approval of reinstatement, and how to recognize the effective time of reinstatement. All these problems still remain unsolved. The study widely collects and compares different countries’ legislative systems, gets together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dispute, analyzes the amended Act’s impacts on the insurance market, and presents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hich could be reference for amending the Act in the future, on these new problems caused by the amended Act.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4
第一項 研究範圍 4
第二項 研究內容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停效及復效制度概說 6
第一節 保險契約之效力 6
第二節 人壽保險費債務之性質 9
第一項 第一期保費債務之性質 9
第二項 續期保費債務之性質 13
第三節 停效與復效制度之功能 15
第四節 停效與復效制度之特性 17
第一項 與一般私法契約效力不同 17
第二項 壽險契約之必要記載事項 17
第三項 保險法之強制規定 18
第五節 停效與復效爭議類型分析 19
第一項 申訴類型 19
第二項 訴訟類型 21
第六節 九十六年停效與復效修法檢討 23
第一項 修正內容及理由 24
第一款 增訂法定停效之原因 24
第二款 增訂復效時保險人危險篩選之機制 25
第三款 增訂擬制同意復效規定 26
第四款 明定最低復效期間 27
第五款 規範保險人終止權行使之限制 27
第六款 明定清繳費用範圍包括利息 28
第七款 其他修正 28
第二項 新、舊保險法規之比較 28
第一款 新、舊保險法之比較 29
第二款 新法與示範條款之比較 30
第三項 評析 32
第四項 新法之適用範圍 33
第一款 施行細則訂定溯及既往條款之修法芻議 33
第二款 行政院反對 34
第三款 行政機關申復 34
第四款 最後定案 35
第五款 本文意見 36
第三章 國外立法例及我國體例比較分析 38
第一節 國外立法例 38
第一項 德國 38
第二項 日本 39
第三項 大陸 41
第四項 美國 42
第五項 加拿大 46
第六項 瑞士 48
第七項 英國 49
第八項 香港 52
第二節 各國立法例比較分析 53
第三節 我國立法體例之分析 54
第一項 類同德國制-五十二年以前舊保險法 54
第二項 兼採美國法之折衷制-五十二~九十六年舊保險法令 55
第三項 獨創之折衷制--九十六年新法 55
第四節 小結 56
第四章 保險契約之停效 57
第一節 停效之意義 57
第二節 停效之要件 58
第一項 發生停效之原因 58
第一款 財產保險契約停效原因 59
第一目 法令規範 59
第二目 停效原因 60
第三目 產險與壽險契約差異性分析 61
第四目 單軌制及雙軌制架構之探討 62
第二款 人身保險契約停效原因 63
第一目 保險費到期未交付,且無約定自動墊繳 63
第二目 保費墊繳本息超過保單價值準備金 64
第三目 保單借款本息超過保單價值準備金 68
第四目 小結 72
第二項 合法之催告 73
第一款 催告之意義 73
第一目 民法上催告之意義 73
第二目 保險法上催告之意義 74
第二款 催告是否為強制規定 75
第一目 學說 75
第二目 法院判決 79
第三目 國外立法例 82
第四目 本文意見 84
第三款 催告應具備之生效要件 89
第一目 催告應以書面方式為之 89
第二目 催告應到逹於相對人 93
第三目 催告應於保費到期後為之 94
第四目 催告應於要保人負保費給付遲延責任時為之 95
第五目 催告應送逹最後住所或居所 103
第六目 催告應記載保險費未交付之法律效果 105
第四款 催告後保險費交付處所 105
第三項 合法之寛限期間 105
第一款 寬限期間之意義及目的 105
第一目 寬限期間之意義 105
第二目 寬限期間之目的 107
第二款 寬限期間之法律性質 107
第三款 寬限期間之期限長短 108
第一目 各國立法例 108
第二目 比較分析 111
第四款 寬限期間起訖點之計算 112
第五款 寬限期間之延長 114
第六款 寬限期間內保費之給付義務 114
第四項 寛限期間屆滿保費仍未交付 116
第三節 停效之效果 116
第一項 停效與撤銷、解除或終止保險契約不同 117
第二項 停效期間之法律效果 117
第一款 保險人不負保險責任 117
第二款 保險人不負保險責任之具體內涵 118
第一目 財產保險 118
第二目 人身保險 118
第三款 終止契約 119
第一目 終止契約期間之限制 119
第二目 保險人終止契約與要保人終止契約之不同 120
第四款 減少保險金額或年金 121
第五章 保險契約之復效 122
第一節 復效之意義 122
第二節 復效之條件 123
第一項 財產保險契約之復效條件 123
第二項 人身保險契約之復效條件 124
第一款 復效申請書 125
第二款 保險人之同意權 128
第一目 學說 128
第二目 法院判決 130
第三目 國外立法例 132
第四目 本文意見 135
第五目 九十六年新法規定 137
第六目 保險人附條件同意復效權利之探討 139
第七目 小結 141
第三款 復效期間 142
第四款 清繳費用 148
第一目 清繳費用之範圍 148
第二目 危險保費扣除之合理性 153
第三目 小結 154
第五款 可保證明 155
第一目 可保證明之意義及範圍 155
第二目 可保證明是否為復效要件之探討 157
第三目 要保人提供不實可保證明,保險人得主張之權利 159
第四目 保險人拒絶同意復效之認定標準及核保標準 161
第五目 小結 163
第三節 復效之生效時點 163
第一項 無須得保險人同意(六個月內復效) 164
第二項 須得保險人同意(六個月後申請復效) 165
第三項 視為同意恢復效力 166
第四項 其他情形 167
第四節 復效之效果 169
第一項 復效契約之性質 169
第一款 學說 169
第一目 新契約說 169
第二目 舊契約說 170
第三目 特殊契約說 170
第二款 區別實益 171
第三款 我國復效契約之性質分析 171
第一目 舊保險法規定 171
第二目 新修正保險法規定 172
第四款 小結 173
第二項 復效之特殊效果 173
第一款 復效與告知義務 174
第一目 學說 174
第二目 法院研討意見 176
第三目 主管機關態度 178
第四目 保險實務作法 180
第五目 國外立法例 180
第六目 新修正保險法下復效告知義務之再省思 182
第七目 小結 184
第二款 復效與不可抗辯條款 185
第一目 不可抗辯條款之意義與目的 185
第二目 不可抗辯條款在我國之適用 186
第三目 復效與不可抗辯條款之關係 186
第四目 小結 189
第三款 復效與自殺條款 189
第一目 保險法規定 189
第二目 學說見解 190
第三目 國外立法例 190
第四目 小結 192
第五節 保險人之終止權 192
第一項 舊保險法規定 192
第二項 舊保險法施行細則規定 193
第一款 子法逾越母法之疑慮 193
第二款 二年復效期間內行使終止權之適法性 194
第三款 舊保險法施行細則第十二條規定存廢之檢討 195
第三項 新修正保險法規定 195
第四項 自動失效條款之探討 196
第一款 保險法規定 196
第二款 示範條款規定 196
第三款 本文意見 197
第三款 小結 198
第五項 終止權行使之其他限制 198
第六項 終止權之放棄 199
第六節 健康、傷害、年金保險之準用 200
第一項 健康保險 200
第二項 傷害保險 201
第三項 年金保險 202
第四項 小結 202
第七節 團體保險之適用與準用 203
第一項 團體保險之意義及種類 203
第二項 現行團體保險示範條款 205
第三項 團體保險適用停效與復效之探討 206
第四項 小結 20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09
第一節 結論 209
第一項 停效與復效為各國普設,優惠保戶之特殊規定 209
第二項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制度不同,各有其優點 209
第三項 我國由「類同德國制」,演變為「獨創之折衷制」 210
第四項 恢復全面強制催告,並修正相關規定俾資明確 210
第五項 新修正保險法對建立市場新秩序有重大功用 211
第六項 新修正保險法部分規定,有待釐清及解決 212
第二節 建議 215
第一項 保險法之修正建議 215
第二項 保險法施行細則之修正建議 219
第三項 人壽保險單示範條款之修正建議 220
第四項 其他示範條款之修正建議 225
第五項 對主管機關監理之建議 225
第六項 對保險業之建議 226
第七項 對保戶之建議 226
參考文獻 228
zh_TW
dc.format.extent 93780 bytes-
dc.format.extent 145321 bytes-
dc.format.extent 146723 bytes-
dc.format.extent 261720 bytes-
dc.format.extent 418282 bytes-
dc.format.extent 506444 bytes-
dc.format.extent 519552 bytes-
dc.format.extent 562369 bytes-
dc.format.extent 685451 bytes-
dc.format.extent 453485 bytes-
dc.format.extent 17585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6102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停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復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復效申請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可保證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保險法第一百十六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附條件同意復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復效生效時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不實可保證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uspens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instate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pproval of the reinstatement appli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overdue premiu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rticle 1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vidence of insurabilityen_US
dc.title (題名) 保險契約停效與復效制度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suspension and reinstatement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山中宏原著,林輝榮譯述,人壽保險讀本,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澤鑑,民法債編總論,基本理論債之發生,自版,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衛恥,實用保險法,文苼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方明川,藍玉珠合著,團體人壽保險概論,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瑞興圖書,2003年9月新修訂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二),瑞興圖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 (三),瑞興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江朝國,德國保險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林勳發,保險法論著譯作選集,台北,自版,1994年3月增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林勳發,保險契約效力論,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41) ,台北,今日書局,1996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林群弻,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6年9月增訂二版第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2004年1月增訂八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上冊),三民書局,2007年九月修訂七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吳建斌,現代日本商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吉田明撰者、吳崇權譯述,人壽保險契約之基礎,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出版,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青谷和夫編著,日本人壽保險判例集,國泰人壽保險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印,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洪遜欣,中國民法總則(修訂版),三民書局,民國79年9月再修訂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國立政治大學叢書,1990年修正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施文森譯,加州保險法(中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施文森,保險法論文第一集,自版,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施啓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桂裕,保險法,三民書局,1990年9月增訂新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袁宗蔚,保險學,三民書局,8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袁宗蔚,保險法,三民書局,1969年,修訂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梁宇賢、柯澤東、劉興善、林勳發合著,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2005年10月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梁宇賢,保險法新論,台北,瑞興圖書,2005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邱錦添,兩岸保險法之比較,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陳國義,保險法:案例式,一品文化出版社,2006年10月修訂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黃川口,人壽保險法論叢,三民書局,1983年,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葉銘進,保險法,保成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合著,保險學:理論與實務,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5月第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張簡志漢,保險法,書泉出版社,2004年2月四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張國鍵,商事法論(保險法),三民書局,1985年9月修訂七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書局,1987年2月修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鄭玉波著,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6年2月修訂六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樊启荣,保險契約告知義務制度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劉德寬,民法總則,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劉宗榮,新保險法,三民書局,2007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劉春堂譯,日本保險法規,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潘秀菊、劉承愚、蔡淑娟、尹章華、馮震宇合著,商事法入門,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賴上林,兩岸保險法之比較,基準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編印,法律資料之蒐集與論文之註解,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1994年6月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壽險法律實務之研究,台北市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1982、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壽險研究,第21、24、105期,台北市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保險法令彙編,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江朝國,復效之可保證明?台灣法學雜誌,109期,200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江朝國,保險契約之停效、復效及終止--臺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保險上字第六號民事判決評釋,萬國法律,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江朝國,保險契約之停效、復效與據實說明告知義務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汪信君,人壽保險契約效力之停止,月旦法學教室,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汪信君,人壽保險契約之復效,月旦法學教室,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汪信君,危險增加之通知義務,月旦法學教室,200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李瑞雲,團體保險基本型態的研究(一),壽險季刊,21期,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林勳發,保險法上告知義務相關法律問題之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麗銖,保單復效解除權也復效﹖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林麗銖,已過復效期,還能主張保單權益嗎﹖/利害關係人可以代要保人交付保費嗎﹖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林麗銖,繳清欠繳的保費還不一定可以復效--引發復效爭議的乳房纖維瘤,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吳信華,法治國原則(四)-依法行政原則之一:概說及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吳淑雯,保單復效的理賠糾紛-曾經賠過的疾病復效時還被批註除外?,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吳淑雯,停效後的保單,如何復效才有效?停效保單申請復效被刁難不要委曲求全!,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施文森,論保險法第六十四條之修正及其得失,保險專刊,第31輯,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柯木興,談年金與年金保險的種類與內涵,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報告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陳榮一,論保險人之催告,壽險季刊第54期,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陳進旺、陳正賢,論壽險公司行使復效同意權之合理性,壽險管理期刊第19期,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張仲源,人壽保險續期保險費問題之研討,保險專刊,9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黎曉英,肯定無條件復效的修法行動,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黎曉英,保戶應該留意的復效修法權益,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盧世寧,論保險契約之特殊效力--復效,法令月刊,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盧世寧,保險契約關於復效法律問題之研究,壽險季刊,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謝國成,談壽險保單的復效,壽險季刊,26期,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謝贊泰,保單申請復效不一定「照單全收」﹖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羅俊瑋,論不可抗爭條款-兼論最高法院民事86年度台上字第2113號判例,萬國法律,第159期,200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無論任何險種,復效條件一律照舊﹖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以復效告知不實拒賠合法嗎﹖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保單復效問題與保險法第116條修訂」座談會--停效6個月內都可無條件復效?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00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何佳玲,壽險契約復效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李思賢,兩岸人壽保險制度之比較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林淑真,保單復效之逆選擇的防範與因應 -以國內各壽險公司之實務作法為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黃菊,人壽保險合同效力若干問題研究,武漢大學民商法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張筱筠,論人壽保險人之免責事由,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蕭玲蓉,人身保險停效保單復效動機與風險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徐澤鋆,兩岸保險締約信息提供義務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大森忠夫,保險法,有斐閣, 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Edward Richard Hardy Ivamy,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aw, 3rd edi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Dani L. Long & Gene A.Morton,Principles of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LOMA,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Muriel L.Crawford,Life and Insurance Law, LOMA,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Harriett E. Jones,Canadian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Law, LOMA,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McGee Andrew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Life Assurance,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Clarke Malcolm,Policies and Perceptions of Insurance Law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網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s://lawschool.westlaw.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fsa.gov.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tatutelaw.gov.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uk-legislation.hmso.gov.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anlii.org/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