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運用整合行銷傳播形塑偶像之研究 以《模范棒棒堂》之《棒棒堂》為例
A research on formation of idols us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 case study of idol band "Lollipop"
作者 翁瑞迪
Weng, Ben
貢獻者 關尚仁
Kwan, Mike
翁瑞迪
Weng, Ben
關鍵詞 整合行銷傳播模式
選秀節目
偶像形塑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dols
Idol Band "Lollipop"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Apr-2010 14:42:59 (UTC+8)
摘要 研究者曾擔任Channel [V] 選秀節目《模范棒棒堂》第一屆模范棒棒堂男孩,看到六位默默無名的平凡男孩,成為台灣新生代最具代表的男子偶像團體《棒棒堂》,他們充份運用節目對個人及團體形象塑造,在Channel [V]整體頻道資源協助下,與唱片公司、雜誌社、廣告商合作,成功整合行銷資源,塑造出獨具特色的偶像團體。
     
     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法,藉由深度訪談,分析將整合行銷傳播應用於選秀節目《模范棒棒堂》中,形塑偶像團體《棒棒堂》,並配合節目樣本抽樣進行內容分析,佐證深度訪談的內容,增加可信度。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發展出以「目標市場及定位區隔」、「內部及外部溝通策略」、「傳播工具的整合」、「溝通訊息的整合、與其他企業利益關係人合作,並對外溝通訊息的整合」、「創造的綜效」等五個基本構面為主軸的偶像團體《棒棒堂》整合行銷策略模式。
The famous boys group “Lollipop” raised from the television program Bang Bang Tang of Chanel [V] has become noted in these years.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of the program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the resources of Channel [V] such as record company, magazine publication, and advertising company to promote the unique brand image of Lollipop.
     
     The researcher of this paper was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Bang Bang Tang program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growth of the Lollipop. The action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for the “Lollipop” are provided with in-depth interviewing the direct and staffs of the Bang Bang Tang.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th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Nielsen rating is provided to evid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ses.
     
     The findings for the success of Lollipop can be concluded with the synergy of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he target market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ommunicative strategy,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tools,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message, the cooperation of other compan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communicative messag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論文
王聖權(2004):《媒體自製偶像劇在文化創意產業之多重連結運用:以三立電視台偶像劇經營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
余逸玫(1995):《整合行銷傳播規劃模式之研究— 以消費性產品為例》,政大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慧(2002),<<整合行銷傳播績效指標之建構與衡量>>,義守大學管
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佩真(1997):《偶像文本的消費意義:迷與偶像關係之探討》,世新大學教育學類碩士論文。
李姿蓉(2005):《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杜建霖(2006):《大學布袋戲社團學生偶像認同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兆衛(2002) :《台北都會區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惠玫(2004):《整合行銷傳播在推廣策略上之應用:以東森得易購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徐啟智(2003) :《有線電視頻道區隔定位與整合行銷傳播運用之研究─以三立電視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華 (2003)。《台北市議員女性候選人競選文宣內容之分析─以第九屆政黨提名候選人平面文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顗穎(2002):《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國樑(2002):《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曾淑芬(1998) :《民進黨 2000 與 2004 總統大選競選廣告策略差異之研究─以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欲奇(1998) :《影視節目國際行銷策略及活動之研究— 以國內無線電視台為例》,政大廣電所碩士論文。
羅廣仁(2002) :《整合行銷傳播在政黨競選運用之研究─以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國國民黨為》,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張紹勳(1998):社會科學個案研究、調查研究、及實驗研究法的比較。民意研究季刊,205: 頁 1-14。
蔡美瑛,陳慧芬(1998):整合行銷傳播在高科技產業行銷上之應用 — 以 Computer Taipei 96’Intel公司參展個案為例。民意研究季刊,頁 46-62。
著作
王鏑、洪敏莉譯/Larry Percy 著(2000)。整合行銷傳播— 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台北:遠流。 (原著作出版年:1997)
王石番 (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吳怡國、錢大慧、林建宏譯 /Don E. S., Stanley I. T & Robert F. L 著 (2000)。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滾石文化。(原著作出版年:1996)
許安琪(2001)。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學富文化。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 173)。台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
廖宜怡譯 /Tom Duncan & Sandra Moriarty 著(1999)。品牌至尊 — 利用整合行銷創造終極價值。台北:麥格羅•希爾。 (原著作出版年:1997)
英文書目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 :Free Press.
Duncan and Moriarty ( 1998 ) Duncan, T. & Moriarty, S. E., 1998, A
Communication-Based Marketing Model for Manag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2, pp. 1-13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3th ed.). N.Y.: Holt. Rinehart &Winston.
Wimmer. R. D. & Dominick. J. (1994). Mass Media Research. Fourth Edition. Belmont. CA:Wadsworth.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4453003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45300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關尚仁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Kwan, Mike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翁瑞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eng, B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翁瑞迪zh_TW
dc.creator (作者) Weng, Benen_US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Apr-2010 14:42:59 (UTC+8)-
dc.date.available 9-Apr-2010 14:42: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Apr-2010 14:42: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445300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34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4530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研究者曾擔任Channel [V] 選秀節目《模范棒棒堂》第一屆模范棒棒堂男孩,看到六位默默無名的平凡男孩,成為台灣新生代最具代表的男子偶像團體《棒棒堂》,他們充份運用節目對個人及團體形象塑造,在Channel [V]整體頻道資源協助下,與唱片公司、雜誌社、廣告商合作,成功整合行銷資源,塑造出獨具特色的偶像團體。
     
     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法,藉由深度訪談,分析將整合行銷傳播應用於選秀節目《模范棒棒堂》中,形塑偶像團體《棒棒堂》,並配合節目樣本抽樣進行內容分析,佐證深度訪談的內容,增加可信度。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發展出以「目標市場及定位區隔」、「內部及外部溝通策略」、「傳播工具的整合」、「溝通訊息的整合、與其他企業利益關係人合作,並對外溝通訊息的整合」、「創造的綜效」等五個基本構面為主軸的偶像團體《棒棒堂》整合行銷策略模式。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famous boys group “Lollipop” raised from the television program Bang Bang Tang of Chanel [V] has become noted in these years.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of the program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the resources of Channel [V] such as record company, magazine publication, and advertising company to promote the unique brand image of Lollipop.
     
     The researcher of this paper was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Bang Bang Tang program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growth of the Lollipop. The action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for the “Lollipop” are provided with in-depth interviewing the direct and staffs of the Bang Bang Tang.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th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Nielsen rating is provided to evid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ses.
     
     The findings for the success of Lollipop can be concluded with the synergy of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he target market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ommunicative strategy,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tools,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message, the cooperation of other compan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communicative messag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章節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整合行銷傳播定義 6
     第二節 整合行銷傳播模式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個案研究法 26
     第二節 資料蒐集法 27
     第三節 深度訪談法 27
     第四節 內容分析法 28
     第五節 研究對象 34
     第六節 研究流程 34
     第七節 研究架構 36
     第四章 個案實證與資料分析 39
     第一節 個案整合行銷模式 39
     第二節 個案溝通訊息整合之內容分析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8
     第二節 偶像團體《棒棒堂》溝通訊息整合的檢測 112
     第三節 偶像團體《棒棒堂》整合行銷傳播模式 119
     第四節 研究建議 121
     第五節 研究限制及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126
     參考書目 127
     附錄一 《模范棒棒堂》節目播出表 130
     
     表目錄
     
     表 1 整合行銷傳播定義統整 13
     表 2 本研究抽樣的節目樣本 32
     表 3 本研究受訪人員名單 34
     表 4 目標市場區隔流程整理表 44
     表 5 內部及外部溝通策略進行流程整理表 50
     表 6 整合傳播工具進行流程整理表 54
     表 7 整合溝通訊息、整合其他企業利益關係人溝通訊息進行流程統整表 60
     表 8 達到綜效進行流程統整表 63
     表 9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5
     表 10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6
     表 11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6
     表 12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7
     表 13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8
     表 14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8
     表 15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9
     表 16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69
     表 17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0
     表 18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1
     表 19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1
     表 20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2
     表 21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2
     表 22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3
     表 23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3
     表 24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4
     表 25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4
     表 26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5
     表 27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6
     表 28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6
     表 29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7
     表 30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8
     表 31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8
     表 32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79
     表 33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0
     表 34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0
     表 35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1
     表 36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2
     表 37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2
     表 38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3
     表 39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4
     表 40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5
     表 41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5
     表 42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6
     表 43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7
     表 44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8
     表 45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89
     表 46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0
     表 47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1
     表 48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2
     表 49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3
     表 50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4
     表 51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5
     表 52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6
     表 53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文本分析 97
     表 54 目標市場定位區隔各要點異同分析比較表 100
     表 55 內部及外部溝通策略各要點異同分析比較表 103
     表 56 整合傳播工具各要點異同分析比較表 106
     表 57 整合溝通訊息、整合其他企業利益關係人溝通訊息各要點異同分析比較表 108
     表 58 達到综效各要點異同分析比較表 111
     表 59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檢測題項及節目樣本整合資料對照表 113
     表 60 行銷作品溝通訊息檢測題項及節目樣本整合資料對照表 114
     表 61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檢測題項及節目樣本整合資料對照表 115
     表 62 偶像形塑溝通訊息檢測題項及節目樣本整合資料對照表 116
     表 63 節目設計溝通訊息檢測題項及節目樣本整合資料對照表 118
     
     
     
     
     
     圖目錄
     
     圖 1:Channel [V] 在2006/8/14-12/31週間二十四小時收視曲線 1
     圖 2:Channel [V]及週間23:00~23:59時段收視率 2
     圖 3:Shultz, Tannenbaum 以及 Lauterbom 整合行銷企劃模式 17
     圖 4:徐啟智整合行銷傳播模式 20
     圖 5:俞惠玫整合行銷傳播模式 23
     圖 6:余逸玫整合行銷傳播模式 24
     圖 7:本研究研究流程 36
     圖 8:本研究整合行銷傳播研究架構 37
     圖 9:本研究整合行銷傳播研究架構 119
     圖 10:偶像團體《棒棒堂》整合行銷傳播模式 12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45300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整合行銷傳播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選秀節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偶像形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dol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dol Band "Lollipop"en_US
dc.title (題名) 運用整合行銷傳播形塑偶像之研究 以《模范棒棒堂》之《棒棒堂》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research on formation of idols us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 case study of idol band "Lollipop"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聖權(2004):《媒體自製偶像劇在文化創意產業之多重連結運用:以三立電視台偶像劇經營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逸玫(1995):《整合行銷傳播規劃模式之研究— 以消費性產品為例》,政大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慧(2002),<<整合行銷傳播績效指標之建構與衡量>>,義守大學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佩真(1997):《偶像文本的消費意義:迷與偶像關係之探討》,世新大學教育學類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姿蓉(2005):《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建霖(2006):《大學布袋戲社團學生偶像認同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兆衛(2002) :《台北都會區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惠玫(2004):《整合行銷傳播在推廣策略上之應用:以東森得易購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啟智(2003) :《有線電視頻道區隔定位與整合行銷傳播運用之研究─以三立電視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華 (2003)。《台北市議員女性候選人競選文宣內容之分析─以第九屆政黨提名候選人平面文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顗穎(2002):《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國樑(2002):《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淑芬(1998) :《民進黨 2000 與 2004 總統大選競選廣告策略差異之研究─以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欲奇(1998) :《影視節目國際行銷策略及活動之研究— 以國內無線電視台為例》,政大廣電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廣仁(2002) :《整合行銷傳播在政黨競選運用之研究─以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國國民黨為》,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紹勳(1998):社會科學個案研究、調查研究、及實驗研究法的比較。民意研究季刊,205: 頁 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美瑛,陳慧芬(1998):整合行銷傳播在高科技產業行銷上之應用 — 以 Computer Taipei 96’Intel公司參展個案為例。民意研究季刊,頁 46-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鏑、洪敏莉譯/Larry Percy 著(2000)。整合行銷傳播— 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台北:遠流。 (原著作出版年: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石番 (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怡國、錢大慧、林建宏譯 /Don E. S., Stanley I. T & Robert F. L 著 (2000)。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滾石文化。(原著作出版年: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安琪(2001)。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學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 173)。台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宜怡譯 /Tom Duncan & Sandra Moriarty 著(1999)。品牌至尊 — 利用整合行銷創造終極價值。台北:麥格羅•希爾。 (原著作出版年: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 :Free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uncan and Moriarty ( 1998 ) Duncan, T. & Moriarty, S. E., 1998, 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mmunication-Based Marketing Model for Manag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f Marketing, Vol. 62, pp. 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3th ed.). N.Y.: Holt. Rinehart &Winst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mmer. R. D. & Dominick. J. (1994). Mass Media Research. Fourth Edition. Belmont. CA:Wadsworth.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