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論證人不自證己罪特權
The privilege of a witness
作者 陳雪玉
Chen, Hsueh Yu
貢獻者 段重民
陳雪玉
Chen, Hsueh Yu
關鍵詞 拒絕證言權
不自證己罪
權利告知
豁免
privilege
self-incrimination
immunity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9-Apr-2010 14:59:25 (UTC+8)
摘要 證人以不自證己罪為由主張拒絕證言權之相關問題,在刑事審判過程中主要牽涉四大層面:一為此項拒絕證言權之適用範圍為何,亦即證人所得主張權利之射程範圍是否僅止於供述證據,抑或涵蓋其他刑事訴訟中的強制處分、提出命令;二為審判程序中證人應如何主張、行使此項權利,而一旦證人主張此權利,司法機關應如何審查以為准駁;三為證人行使拒絕證言權之舉,對於本案被告案件中,乃至於證人日後改列被告時,可否評價(是否具有證據能力)、抑或應如何評價之(證明力問題);四為若檢察官或法院未盡告知義務告知證人有此項權利致使證人為自陷己罪之陳述時,該陳述對於本案被告案件中,乃至於證人日後改列被告時,可否評價(是否具有證據能力)、抑或應如何評價(證明力問題)。上開層面即為本文探討之主軸。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依發表先後)
一、教科書
Edmund M. Morgan著,李學燈譯,《證據法之基本問題》,1960.12。
程元藩&曹偉修著,《修正刑事訴訟法釋義(上)》,1969.09。
陳樸生,《刑事證據法》,1970.8。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1987.11。
周叔厚,《證據法論》,1992增訂版。
李學燈,《證據法比較研究》,1992。
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1999。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1999。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9.06。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2001。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2002。
黃東熊、吳景芳合著,《刑事訴訟法論》,2002。
Arthur Best 著,蔡秋明、蔡兆誠、郭乃嘉合譯,《Evidence:example and explanations證據法入門》,2002.12。
許澤天,《刑事訴訟法論》,2003。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上)》,2003.10。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3.04。
法治斌、董保成合著,《憲法新論》,2003.09。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合著,《憲法-權力分立》,2003.09。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二)》,2003.9。
何勤華等著,《德國法律發達史》,2004.01,第109頁
Lawrence M. Friedman 著,楊佳陵譯,《American Law:An Introduction》「美國法導論」,2004.3。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2004.9。
王兆鵬、陳運財、林俊益、宋耀明、丁中原、張熙懷、葉建廷合著,《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2004.9。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2004.9。
林輝煌,《論證據排除》,2006.4。
二、論文
王清暉,《呼氣酒精測試證據研究》,台北大學法研所,廖正豪指導,2003。
蕭東明,《論身體檢查之強制處分》,國防管理大學法研所,何賴傑指導,2003,第43頁。
王士帆,《不自證己罪原則》,政治大學法研所,何賴傑、林鈺雄指導,2004.07,第54頁。
三、期刊文章
李景文、張倩紅,《論猶太民族的群體意識》,思與言,第35卷第4期,1997.12。
陳運財,《論緘默權之保障》,《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1998.09。
王兆鵬,《證人指證之瑕疵及防制-美國法制之借鏡》,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2期,1999.01。
王兆鵬,《對質詰問權與強制取證權》,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3期,1999.02。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02
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1999.04。
陳銘祥《外在表現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04,第118頁以下。
曹昌棋,《論尿液採集與證據之排除》,警專學報,第二卷第六期,2004.06。
何賴傑,《人證之調查與共同被告之供述》,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合著),2000.06。
謝秉錡,《試論秘密證人之保護制度-以拒絕證言權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45卷第2期,2001.4。
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法律學報,第13卷第2期,2002.02。
楊雲驊,《違反全程連續錄音錄影義務法律效果的再檢討—評最高法院九0年度台上字第七一三七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40期,2002.11。
楊雲驊,《證人變被告》,法學講座,第13期,2003.01
楊雲驊,《不自證己罪的幾個基本問題》,法學講座,第15期,2003.03。
李震山,《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期,2003.05
朱朝亮,《緘默權之研究》,刑事證據法則之新法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2003.06。
陳運財,《共同被告之調查》,律師雜誌,第286期,2003.07。
林佳璋,《警察職權法制化與人身自由之保障》,警察學報,第3卷第4期,2003.12,第42頁以下。
陳愛娥,《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2004.01。
許澤天,《審判中拒絕證言權之行使與偵訊筆錄宣讀》,法學講座第26期,2004.03。
林鈺雄,《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台灣本土法學,第55期,2004.02。
楊雲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實施前電話監聽合法性及證據價值的討論評最高法院九十年台上字第八四八號、九十一年台上字第二九0五號及八十七年台上字第四0二五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57期,2004.04。
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2004.05。
林鈺雄,《對第三人之身體檢查處分-立法原則之形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2004.07。
林俊益,《拒絕證言權之告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2004.08。
王兆鵬,《論新修刑訴之證人不自證己罪》,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1期,2004.10。
王兆鵬,《論共同被告之合併及分離審判》,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6期,2004.11。
朱朝亮,《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之評析-從日本法制之比較法觀點論述談起》,月旦法學第115期,2004.12。
鄭渼蓁,《得否對享有拒絕證言權之人實施通訊監察?》,萬國法律第140期,2005.04。
林鈺雄,《歐式米蘭達-歐洲人權法院ALLEN裁判及其劃時代意義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5.07。
林鈺雄,《論不自證己罪原則-歐洲法整合趨勢及我國法發展之評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1期,2006.03。
張明偉,《拒絕證言前之陳述與傳聞例外》,全國律師第10卷第3期,2006.03。
林麗瑩,《刑事法上的舉證責任-有疑則利被告原則、被告不自證己罪原則》,月旦法學第133期,2006.06。
王兆鵬,《貫徹平等與實質之辯護制度》,月旦法學第137期,2006.10。
四、英文文獻
Richard Allen Posner,《An Economic Approach to the Law of Evidence》,1999 Stanford Law Review 第51卷第1477-1546頁
John W. Strong, 《McCORMICK on EVIDENCE》,West Group,1999
John B. Taylor, 《Right ro Counsel and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ABC CLIO ,2004.
Charles H. Whitebread & Christopher Slobogin, 《Criminal Procedure 》,Foundation Press ,1993.
Stephen A. Saltzburg & Daniel J. Capra , 《American Criminal Procedure》,West Group ,2000.
Abimbola A. Olowofoyeku, 《Suing Judges: A Study of Judicial Immun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Wayne R. LaFave & Jerold H. Israel & Nancy J. King, 《Criminal Procedure》,West Group,2000.
Emanuel, Criminal Procedure, 2000.0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89651024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65102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段重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雪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Hsueh Yu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雪玉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Hsueh Yuen_US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Apr-2010 14:59:25 (UTC+8)-
dc.date.available 9-Apr-2010 14:59: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Apr-2010 14:59: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8965102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71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65102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證人以不自證己罪為由主張拒絕證言權之相關問題,在刑事審判過程中主要牽涉四大層面:一為此項拒絕證言權之適用範圍為何,亦即證人所得主張權利之射程範圍是否僅止於供述證據,抑或涵蓋其他刑事訴訟中的強制處分、提出命令;二為審判程序中證人應如何主張、行使此項權利,而一旦證人主張此權利,司法機關應如何審查以為准駁;三為證人行使拒絕證言權之舉,對於本案被告案件中,乃至於證人日後改列被告時,可否評價(是否具有證據能力)、抑或應如何評價之(證明力問題);四為若檢察官或法院未盡告知義務告知證人有此項權利致使證人為自陷己罪之陳述時,該陳述對於本案被告案件中,乃至於證人日後改列被告時,可否評價(是否具有證據能力)、抑或應如何評價(證明力問題)。上開層面即為本文探討之主軸。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寫作緣起 4
第二節 問題關鍵 7
第一項 不自證己罪拒絕證言權之適用範圍 8
第二項 不自證己罪拒絕證言權之行使與准駁 8
第三項 行使不自證己罪拒絕證言權之評價 11
第四項 不自證己罪拒絕證言權之違反類型及效果 12
第三節 用語與研究範圍 13
第二章 賦予拒絕證言權之理由-不自證己罪特權 16
第一節 不自證己罪特權之起源與發展 16
第二節 美國法之依據 19
第一項 發展 19
第二項 憲法依據與政策功能 20
第一目 基本目標之思考 22
第二目 附帶價值之思考 24
第三項 參考實定法例 26
第一目 Wigmore以證據法典之形式之列舉 26
第二目 美國證據模範法典(Model Code of Evidence,1942) 26
第三目 美國統一證據法則(Uniform Rules of Evidence,1974) 27
第四目 美國聯邦證據法(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1975) 28
第四項 政策上之爭論 29
第三節 我國法之依據 31
第一項 憲法依據 31
第一目 憲法第八條人身自由 32
第二目 憲法第十一條言論自由 33
第三目 正當法律程序、公平審判程序 34
第四目 人性尊嚴 37
第五目 本文回應 38
第二項 刑事訴訟法之規定 39
第三項 實務見解 41
第一目 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0四三號: 42
第二目 九十六度台上字第一五九八號: 42
第四節 被告緘默權與拒絕證言權之差別 42
第三章 拒絕證言權之行使 48
第一節 行使之主體 48
第二節 「入罪危險」之定義 48
第一項 限於刑事責任 48
第一目 刑事責任之定義 48
第二目 其他刑事程序中之不利事項 50
第三目 量刑程序與保安處分 50
第四目 區分刑事責任與非刑事責任(Criminal and Noncriminal Legal Liability) 51
第二項 真實且可見的入罪風險 52
第一目 Hoffman V. United States 53
第二目 Malloy v. Hogan 54
第三項 審查標準與舉證責任 55
第三節 強制之認定 57
第一項 適用基準 58
第一目 美國法—限於供述性之活動 58
第二目 德國法—以主動/被動為區分 62
第二項 文件提出命令—美國法上之適用介紹 64
第一目 一般原則(The general Rule) 67
第二目 實體例外(The Entity Exception) 69
第三目 代理人主張個人特權與集合實體原則 71
第四目 被要求紀錄之例外(The Required Record Exception) 73
第五目 證明特性與預先結論標準(Testimonial character and the foregone conclusion standard) 78
第六目 Schmerber規則 88
第七目 第三人提供(Third-Party Production) 89
第八目 提供證言方面(Testimonial Aspects of Production) 90
第四章 權利告知 94
第一節 權利告知之必要性 94
第一項 我國法上之規定 94
第二項 美國法上之規定 94
第二節 違反告知義務之效果 98
第一項 學說見解 98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00
第五章 行使拒絕證言權之限制 108
第一節 美國法上作證之被告主張特權 108
第二節 一般證人主張拒絕證言權 110
第一項 拒絕證言權之提出 110
第二項 證人主張拒絕證言權對於刑事程序之影響 111
第三項 因揭露入罪事實而棄權 112
第四項 學者見解 114
第五項 我國實務見解 116
第三節 共同被告行使拒絕證言權 117
第六章 證人行使拒絕證言權之法律效果 121
第一節 拒絕證言權與傳聞法則之關係 121
第一項 同一程序中,證人主張拒絕證言權 121
第二項 證人於警詢時證述,於審理時主張拒絕證言權拒絕陳述 121
第三項 證人於檢察官偵訊時或他案審理時證述,於審理時主張拒絕證言權拒絕證述 123
第二節 拒絕證言權與被告強制取證權之關係 124
第三節 行使拒絕證言之評價可能性 126
第一項 美國法上被告之行使特權評價 126
第二項 一般證人行使特權之評價可能性 128
第四節 行使拒絕證言權之不利影響 129
第七章 美國豁免制度之介紹 131
第一節 合憲性之討論(Constitutionality) 131
第二節 交易豁免與使用/派生使用豁免之爭(Transactional vs. Use/Derivative Use Imunity) 134
第三節 使用/派生使用禁止的適用 136
第四節 豁免程序 138
第五節 非正式授予的豁免 139
第八章 結論 141
※ 參考文獻 148
zh_TW
dc.format.extent 156678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65102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拒絕證言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不自證己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權利告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豁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rivileg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elf-incrimin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mmunityen_US
dc.title (題名) 論證人不自證己罪特權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privilege of a witnes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依發表先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教科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dmund M. Morgan著,李學燈譯,《證據法之基本問題》,1960.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元藩&曹偉修著,《修正刑事訴訟法釋義(上)》,1969.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樸生,《刑事證據法》,197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1987.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叔厚,《證據法論》,1992增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學燈,《證據法比較研究》,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9.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吳景芳合著,《刑事訴訟法論》,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thur Best 著,蔡秋明、蔡兆誠、郭乃嘉合譯,《Evidence:example and explanations證據法入門》,2002.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澤天,《刑事訴訟法論》,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上)》,2003.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3.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治斌、董保成合著,《憲法新論》,2003.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合著,《憲法-權力分立》,2003.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二)》,200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勤華等著,《德國法律發達史》,2004.01,第10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wrence M. Friedman 著,楊佳陵譯,《American Law:An Introduction》「美國法導論」,20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200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陳運財、林俊益、宋耀明、丁中原、張熙懷、葉建廷合著,《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200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200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輝煌,《論證據排除》,200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清暉,《呼氣酒精測試證據研究》,台北大學法研所,廖正豪指導,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東明,《論身體檢查之強制處分》,國防管理大學法研所,何賴傑指導,2003,第4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士帆,《不自證己罪原則》,政治大學法研所,何賴傑、林鈺雄指導,2004.07,第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景文、張倩紅,《論猶太民族的群體意識》,思與言,第35卷第4期,1997.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論緘默權之保障》,《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1998.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證人指證之瑕疵及防制-美國法制之借鏡》,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2期,1999.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對質詰問權與強制取證權》,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3期,1999.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1999.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銘祥《外在表現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04,第118頁以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昌棋,《論尿液採集與證據之排除》,警專學報,第二卷第六期,2004.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賴傑,《人證之調查與共同被告之供述》,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合著),200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秉錡,《試論秘密證人之保護制度-以拒絕證言權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45卷第2期,200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法律學報,第13卷第2期,2002.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違反全程連續錄音錄影義務法律效果的再檢討—評最高法院九0年度台上字第七一三七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40期,200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證人變被告》,法學講座,第13期,2003.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不自證己罪的幾個基本問題》,法學講座,第15期,2003.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震山,《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期,2003.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朝亮,《緘默權之研究》,刑事證據法則之新法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2003.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共同被告之調查》,律師雜誌,第286期,2003.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璋,《警察職權法制化與人身自由之保障》,警察學報,第3卷第4期,2003.12,第42頁以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愛娥,《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2004.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澤天,《審判中拒絕證言權之行使與偵訊筆錄宣讀》,法學講座第26期,2004.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台灣本土法學,第55期,2004.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實施前電話監聽合法性及證據價值的討論評最高法院九十年台上字第八四八號、九十一年台上字第二九0五號及八十七年台上字第四0二五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57期,2004.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2004.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對第三人之身體檢查處分-立法原則之形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2004.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俊益,《拒絕證言權之告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2004.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論新修刑訴之證人不自證己罪》,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1期,2004.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論共同被告之合併及分離審判》,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6期,2004.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朝亮,《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之評析-從日本法制之比較法觀點論述談起》,月旦法學第115期,2004.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渼蓁,《得否對享有拒絕證言權之人實施通訊監察?》,萬國法律第140期,2005.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歐式米蘭達-歐洲人權法院ALLEN裁判及其劃時代意義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5.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論不自證己罪原則-歐洲法整合趨勢及我國法發展之評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1期,2006.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偉,《拒絕證言前之陳述與傳聞例外》,全國律師第10卷第3期,2006.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瑩,《刑事法上的舉證責任-有疑則利被告原則、被告不自證己罪原則》,月旦法學第133期,2006.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貫徹平等與實質之辯護制度》,月旦法學第137期,200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英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hard Allen Posner,《An Economic Approach to the Law of Evidence》,1999 Stanford Law Review 第51卷第1477-154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W. Strong, 《McCORMICK on EVIDENCE》,West Group,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B. Taylor, 《Right ro Counsel and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ABC CLIO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rles H. Whitebread & Christopher Slobogin, 《Criminal Procedure 》,Foundation Pres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ephen A. Saltzburg & Daniel J. Capra , 《American Criminal Procedure》,West Group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bimbola A. Olowofoyeku, 《Suing Judges: A Study of Judicial Immun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yne R. LaFave & Jerold H. Israel & Nancy J. King, 《Criminal Procedure》,West Group,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manuel, Criminal Procedure, 2000.01..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