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吳秀明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林柏男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Lin, Po Na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林柏男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in, Po Na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08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9-Apr-2010 15:01:50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9-Apr-2010 15:01:50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9-Apr-2010 15:01:50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1651016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71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1651016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7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所稱之「自律公約」,係指經濟上、實質上之自律公約,意指事業間相互約束經濟活動,從事正當競爭之自律公約,如不涉競爭參數,僅係單純之道德呼籲,則非本文所討論之自律公約。符合上開要件,縱不名為「自律公約」,也為本文所討論之對象。 近年台灣社會邁向管制開放,同時公平交易委員會功能是否發揮預期功能,相關討論為數不少。競爭的基本理念是相信市場有自我治癒之功能,如果市場有自我治癒的能力,政府是否還有積極介入之必要?如果市場功能不彰,政府究竟應採取逕行介入之思考,或培養市場自我治癒之能力?如果市場自我治癒之功能彰顯,相對而言,政府行政任務即相對減輕,亦減少政府過多之干預。因此本文希望藉由文獻分析方式,參酌外國立法例、分析事業遵循自律公約之誘因,以提高自律公約之可行性,並期將來能建立自律公約制度,由事業自行負起監督之責,使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行政任務得以簡輕,使事業不為不公平競爭,達到促進競爭之目的。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This thesis focus on the topic of self-regulation issues in competition law. By observing Germany, Japan and US how to carry out self-regulation , we can know the value of self-regulation.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 whether self-regulation agaist Competition Law. In pursuit of successful self-regulation , it’s necessary to know what’s industry’s incentive to obey slef-regul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how to work smooth. Successful self-regulation can ease the burden of government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market, so it’s expected self-regulation comes ture.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之動機 1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第一項 研究之範圍 2第二項 研究方法 2第三項 研究限制 2第三節 研究架構 3第二章 自律公約與事業團體 5第一節 緒論 5第二節 自律公約之性質與定義 6第一項 從規範密度看自律公約之類型 7第一款 自律型自律公約 8第二款 制度規範型自律公約 8第三款 政府監督型自律公約 9第二項 事業團體制定自律公約程序 10第三項 自律公約效力範圍 10第一款 組成事業團體之事業 10第二款 非事業團體成員之事業 11第三款 消費者 12第四款 事實效力 12第五款 重申法律規定 14第三節 事業 15第四節 事業團體的定義與種類 18第一項 同業公會 18第一款 商業團體法 18第二款 工業團體法 19第三款 同業公會的宗旨 19第二項 專門職業團體 20第一款 管制的理由 20第二款 專門職業團體之自律處罰 21第三項 聯誼會 22第四項 事業團體特殊類型–職業球隊聯盟 22第五節 事業行為動機分析 23第六節 自律公約與行政任務轉嫁 24第一項 肯定說 25第一款 自律公約行政成本較低 25第二款 自律公約較為有彈性與效率 26第三款 自律公約較為業者所接受 27第四款 自律公約較防範於未然 28第二項 否定說 28第一款 自律公約之內容未必妥適 29第二款 自律公約未必能有效運作 29第三項 小結 30第七節 自律公約與市場失靈 30第一項 競爭的意義 30第二項 市場失靈 30第一款 自然獨占 31第二款 外部性 31第三款 公共財 32第三項 自律公約與競爭 32第一款 以自律公約治癒市場失靈 32第二款 以自律公約促進競爭 33第三款 自律公約與避免政府失靈 34第四款 藉自律公約妨礙競爭 34第一目 利用自律公約提供資訊不實 34第二目 事業團體濫用其影響力 34第八節 小結 35第三章 各國立法例 37第一節 美國法 37第一項 合理原則 38第二項 當然違法 40第三項 簡易審查 41第四項 案件分析 41第五項 簡析 44第六項 自律實踐 45第二節 歐洲共同體 47第一項 歐體條約第八十一條 48第一款 基本架構 48第二款 從申報許可到法定例外制 48第二項 小結 49第三節 德國立法例 50第一項 法律規範 51第二項 競爭規則的種類與效力 54第三項 競爭規則的評價 54第四節 日本立法例 55第一項 公正競爭規約之法源 55第二項 公正競爭規約之簡述 56第一款 公正競爭規約制度的目的 56第二款 公正競爭規約的內容 57第三款 公正競爭規約的認可要件 58第四款 公正競爭規約的效果 58第五款 公正競爭規約設定的業種 59第六款 公正競爭規約的條文 59第七款 申請樣式和規約設定的流程 59第八款 公告 60第九款 公正競爭規約的執行 60第十款 公正競爭規約與排除命令 62第十一款 公正競爭規約的撤銷 63第十二款 不服認可之救濟 63第三項 日本公正競爭規約實例 64第五節 日本與德國立法例之比較 67第一項 不同之點 67第二項 相同之點 68第六節 我國法 69第一項 自律公約之草案歷史 70第二項 現行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見解 71第三項 自律公約無法為第十四條第一項但書所涵括 73第四項 我國現行制度與德日比較 74第七節 小結 75第四章 自律公約與公平交易法 77第一節 自律公約之效力 77第一項 遵守自律公約之法律效果 77第一款 事業團體成員遵守自律公約之法律效果 77第一目 行政處分之拘束力 78第二目 事業的確定性與法安定性 78第二款 非事業團體成員遵守自律公約之法律效果 79第二項 違反自律公約之法律效果 80第一款 事業團體成員違反自律公約之法律效果 80第二款 非事業團體成員違反自律公約之法律效果 81第三款 是否一事兩罰 81第一目 肯定說 81第二目 否定說 82第三項 自律公約被撤銷時之信賴保護 82第二節 聯合行為 83第三節 杯葛 86第一項 公平交易委員會見解與案例 87第一款 相關案例 87第二款 評析 89第二項 美國法院之見解與其學說 90第一款 美國FOGA案 90第二款 學說見解 91第三項 小結 91第四節 球隊聯盟 93第五節 自律公約其他行為樣態 96第一項 進入障礙 96第二項 廣告限制 97第一款 廣告效力 97第二款 限制廣告之合法性 99第一目 產品或服務本身為可限制 99第二目 產品或服務本身為不可限制的自律公約 99第三款 CDA案 100第四款 小結 101第三項 營業時間限制與公休日 101第一款 公平會函釋 102第一目 公研釋011號函 102第二目 公研釋085號函 102第二款 公平會處分–高雄市醫師公會案 103第三款 美國Detroit案 103第四款 小結 104第六節 自律公約之合法性 105第一項 有無造成實質影響 105第二項 法源 105第三項 透明公正的正當法律程序 106第一款 形成自律公約之正當程序 106第二款 處罰違反自律公約之事業之正當程序 107第一目 給予陳述意見的機會 107第二目 言詞辯論 107第三目 毋庸嚴密審級要求 108第三款 透明公正程序之功能 108第一目 證明合法意圖 108第二目 使事業團體公正地運作自律公約 109第三目 減少訴訟之累 109第四項 資訊透明及充分揭露 109第一款 由消費者自行決定優於事業團體代為決定 109第二款 事後審查優或事前審查 110第五項 事業得自由進出事業團體 111第六項 最小限制原則 111第七項 處罰 112第七節 小結 113第五章 自律公約與公平會任務 115第一節 競爭法公的執行與私的執行 116第一項 兩者差異 116第二項 事業與消費者之選擇分析 118第三項 小結 119第二節 公平交易委員會之組織與任務 119第一項 公平交易委員會目前之編制 119第二項 公平交易委員會之案件分析 121第三節 其它行政行為與自律公約之必要性 123第一項 法規命令 123第二項 行政解釋 124第三項 行政指導 125第一款 行政指導的性質 125第二款 行政指導作成之方式 126第三款 行政指導的效果 126第四款 行政指導與自律公約之比較 127第五款 小結 127第四節 自律公約與行政任務之減輕 128第一項 待自律公約解決的問題 128第二項 事業採取自律公約的誘因 128第一款 避免事業間不必要的對抗 129第二款 避免政府直接介入 129第三款 同儕間之壓力 131第四款 事業可獲取一定的回報 131第五節 自律公約之有效運作 132第一項 有多數事業參與 132第二項 自律公約之遵守受到重視 133第三項 違反自律公約的處罰 134第四項 市場結構 135第五項 公正的執行機構 135第六節 小結 136第六章 立法芻議 139第一節 獨立條文立法 139第二節 自律公約申請程序 140第三節 自律公約適用的範圍 140第四節 自律公約的效力 141第五節 處罰規定 141第六節 公平交易委員會最後認定權限 142第七節 行政救濟 143第七章 結論 145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4712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1355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7902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88663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6695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9586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1441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8803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4867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9009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8681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9139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651016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自律公約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公平交易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政府效能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不公平競爭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效能競爭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elf-regul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antitrus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ode of ethic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unfair trade practic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unfiar competi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ompetition law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自律公約與公平交易法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A study on Self-Regulation in Competition Law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書籍及研究報告(依作者筆劃順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王澤鑑,民法總則,2001年增訂版四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王澤鑑,民法概要,2002年9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一)第一條至第十七條,2003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二)第十八條至第二十四條,2004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日本公平交易法相關法規彙編,1996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德國公平交易法相關法規彙編,1997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何之邁,公平交易法專論,1993年10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何之邁,公平交易法實論,2001年8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法憲法,1996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2000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吳秀明,競爭法制之發軔與展開,2004年11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范建得、莊春發,公平交易法系列一–限制競爭,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范建得、莊春發,公平交易法系列二–不公平競爭,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 范建得、莊春發,公平交易法三–不實廣告,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徐火明主編、朱鈺洋著,虛偽不實廣告與公平交易法–公平法與智產法系列三,1993年12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1995年8月三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 陳敏,行政法總論,2003年三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 黃茂榮,公平交易法理論與實務,1993年10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 楊雲明,個體經濟學,1999年再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 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1995年10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 廖義男、劉華美、吳秀明、莊春發、黃銘傑、蘇永欽合著,公平交易法施行九週年,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 劉孔中,公平交易法,2003年10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 劉孔中、歐陽正,公平交易法,2003年12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 賴源河編審,公平交易法新論,2002年10月二版一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 期刊文章(依作者筆劃順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王銘勇,杯葛(公平交易法第十九條第一款)之研究,公平交易季刊第4卷第1期(1996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莊春發,論「足以影響市場功能」的聯合行為,文收錄於公平交易法施行九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黃銘傑,行政指導與日本獨占禁止法,公平交易季刊創刊號(1992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黃銘傑,邁向自律的競爭秩序,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2卷第6期(199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黃銘傑,公平交易委員會廣告規制改革之試論–以自律規範之建構為中心,文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9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詹鎮榮,德國法中「社會自我管制」機制初探,政大法學評論第78期(200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劉孔中,論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行業導正,公平交易季刊,第4卷第4期(1996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賴源河,證券暨期貨自律機關及其規範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29期(1997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蘇永欽,「非正式程序」與「補充性規則」,文收錄於氏著經濟法的挑戰,199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蘇永欽,公平會的角色功能–現在與未來,文收錄於氏著跨越自治與管制,1999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蘇永欽,同業公會聯合行為的處分對象,文收錄於氏著跨越自治與管制,1999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蘇永欽,事業團體的聯合行為,文收錄於經濟法的挑戰,199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 學位論文(依著作時間)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劉華美,聯合行為例外範圍之探討,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周淑萍,公平交易法對事業團體規範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林易典,中小企業聯合於公平交易法之討論,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楊宏暉,競爭法對搭售行為之規範,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鄭佑祥,歐盟不公平商業行為規範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楊坤樵,從憲法變遷論法律與憲法的緊張關係-以經濟憲法為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趙相文,行業自治作為我國行政任務民營化之方法--以證券市場自律機制為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周振鋒,論品牌內垂直非價格限制–以美國法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陳信宏,論歐盟競爭法對技術授權協議集體除外制度之改革,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賴宏宗,競爭法上杯葛行為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書籍(依時間順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今村成和,私的独占禁止法の研究(一),昭和51年(1976)再版第三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今村成和,私的独占禁止法の研究(二),昭和51年(1976)初版第三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今村成和,金澤良雄、正田彬、吉永榮助等編集,独占禁止法講座Ⅲカルテル[上],昭和56(1981)年初版第一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田中誠二、菊地元一、久保欣哉、福岡博之,坂本延夫,コンメンダㄧル独占禁止法,1981年7月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丹宗昭信,厚谷襄児,新版独占禁止法の基礎,昭和63年(1988)三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実方謙二,独占禁止法,1992年二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期刊文章(依時間順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遠藤博也,景表法上の公正競争規約認定審決に対する消費者(団体)の不服申立資格の有無,ジュリストNo.538(1973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矢部丈太郎,不動産の表示に関する公正競争規約,ジュリストNo.704(1979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波光嚴,公正競爭規約の現状とその検討(上),NBL–No.223(1979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波光嚴,公正競争規約の現状とその検討(下),NBL–No.225(1980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榛澤孝夫,公正競爭規約制度と設定状況等,公正取引No.419(1985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長尾治助,公正競爭規約の規範性,立命館法学214号(1991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植原和彥,「銀行業における表示に関する公正競爭規約」の認定について,公正取引 No.512(1993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英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書籍(依作者順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Areeda, Philip, Antitrust Analysis: problems, text, cases, Fifth Edition.(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Harrison, Jeffrey L., Thomas D. Morgan and Verkuil,Paul R., 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 (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Hovenkamp, Herbert, Antitrust Law VolumeXI(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Hovenkamp, Herbert, Economics and Federal Antitrust Law, Lawyer’s Edition(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Hovenkamp, Herbert, Federal Antitrust Policy, Second Edition(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Kalinowski , Von, Antitrust Laws and Trade Regulation Vol.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Kitch, Edmund W. and Perlman, Harvey S.,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Competitive Process, revised fourth edition(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Lane, Robert, EC Competition Law, First published(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Schwartz, Louis B. and Flynn, John J., Antitrust and Regulatory Alternatives, Fifth Edition (197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Sullivan, Lawrence A. and Grimes, Warren S., The Law of Antitrust: An Intergerated Handbook(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White, Lawrence J., Private Antitrust Litigation(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期刊文章(依作者順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Anderson, Mark C., Self-Regulation and League Rules Under the Sherman Act, 30 Cap. U.L. Rev. 125 (2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Braver, Andrew F., The Implications of Antitrust Law on Baseball in America and Japan, 16 N.Y.L. Sch. J.Int’l &Comp. L.421(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Burnet, Edward, Streamlining Antitrust Litigation by “ Facial Examination of Restraints: The Burger Court and the Per Se – Rule of Reason Distinction, 60 Wash. L. Rev. 1(19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Campbell, Angela J., Self-Regulation And The Media, 51Fed. Comm.. L.J. 711(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Deutch, Sinal, Protection of The Bank Customer:By Statute or by Ethical Codes—Which Is Preferable?, DePaul Bus. & Com. L.J 419 (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Freeman, Jody, The Private Role in Public Governance, 75 N.Y.U.L Rev. 543(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Gerla, Harry S., Federal Antitrust Law and Trade and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19 Dayton L. Rev. 471(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Heidt, Robert, Indusrty Self-Regulation and Useless Concept “Group Boycott”, 39 Vand. L. Rev. 1507 (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Hemphill, Thomas A., Self-Regulation Industry Behavior:Antirust Limitations and Trade Association Codes of Conduct,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 11,(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Hovenkamp, Herbert, Antitrust and the Regulatory Enterprise, 2004 Colum. Bus.L. Rev. 335(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Koch, Charles H. and Martin, Beth, FTC Rulemaking Through Negotiaion, 61 N.C.L. Rev. 275(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LiCalsi, Michael B., The Whole Situation Is A Shame, Baby!- NCAA Self-Regulation Categorized As Horizontal Combinations Under The Sherman Act’s Rule of Reason Standard: Unreasonable Restraints of Trade or an Unfair Judicial Test ? 12 Geo. Mason L. Rev. 831(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MacCarthy, Mark M., Broadcast Self-Regulation:The NAB codes, Family viewing Hour, and Television Violence, 13 Cardozo Arts & Ent LJ 667.(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 Maxwell, John W. and Lyon, Thomas P., Self-Regulation and Social Welfar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e Enviromentalism, 43 J.Law & Econ. 583 (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Priest, Margot, The Privatization of Regulation:Five Models of Self-Regulation, 29 Ottawa L.Rev. 233(1997-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 Lande, Robert H. and Marvel, Howard P.,The Three Types of Collusion:Fixing Price, Rivals, and Rules, Wis. L.Rev. 941(2000)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