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老親經濟安全保障-以私扶養與公扶助之關係為中心
Economic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 A Comparison between Private Maintenance and Public Assistance
作者 江佩玲
Chiang, Pei-Ling
貢獻者 林秀雄
江佩玲
Chiang, Pei-Ling
關鍵詞 扶養
公共扶助
經濟安全
低收入戶
社會救助
parental maintenance
public aid
economic security
low-income household
social assistance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6:05:14 (UTC+8)
摘要 在老年階段中,經濟安全已然為僅次於醫療健康之重要需求之一,亦是影響最基本生活水準之維持,關係著老年社會角色之扮演與參與,進而增進身心健康、確保精神自主之主要因素。當我們對老年階段發展與需求有更清楚的認識,對於可預期之「老化」當可降低恐懼,亦可事先作好經濟安全之預備。
     本研究嘗試從最傳統之扶養機制,與社會安全之最後一道防線切入,透過是類途徑之法規範探究,瞭解我國老親經濟安全如何獲得保障,並瞭解政府責任與家庭責任之間如何協調出一個適切之分工關係。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意涵,反映了政府如何看待家庭所應扮演的角色,以及福利制度如何回應家庭變遷,如果單純復以道德倫理或社會成本衡量一個制度的良窳或續行價值,並不足以趕上新世代親子關係轉變所帶來之需要與互動,亦不足以因應老親因延年益壽所引發的新經濟安全需求。因此與其說是為卑親卸責或是解套,毋寧說是無奈於社會變遷、經濟發展及親子觀念更迭,為提高老親經濟安全保障實效之務實作法與建議。誠然福利制度的完善不必然取代私扶養之價值,惟私扶養規範之框架已違背了自治之精神,參雜過多之司法干預,忽視扶養起於親情間反哺知恩之本質,將扶養定位在經濟能力之衡量,更與論語所追求之養口體、色養、養志等全方位之奉養、承歡膝下,乃至克紹箕裘有所距離。政府如一味蔑視社會觀念的改變、親子關係表達方式之變化,固守不合時宜的扶養規範,並緊守公扶助之窄門,以此婉拒真正有需要之老親者申請公扶助,卻又而無法同時強化家庭功能、給予必要的協助,將導致老親徒具法的權利,卻又無法享有尊嚴的晚年,受害最深者仍是老親本身。而在家庭內部所生之不健全年金市場,如無法真正保障老親之經濟安全,只是讓貧窮之世代一再複製與循環代間之愛恨情仇,最後損失的將不僅是親子關係,更是社會之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全品質。
     經研究發現,私扶養與公扶助均無法單獨建構一個完整的老親經濟安全網絡,僅憑藉兩者之合作亦無法建構出一個完整而妥善之經濟安全網。惟私扶養與公扶助所扮演著「殘補式」的功能及角色,各自在老親經濟安全保障上仍存有一定之價值及必要性,思及整體經濟安全保障體系之建構與整合時,一個更有尊嚴、不需資產調查、無社會烙印之預防性保障措施,更是社會各界對於社會保險及年金制度殷切期盼且寄予厚望之原因所在。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禮記禮運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之理想境界,不僅是過去的理想,亦是當代老親的衷願。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問題意識 4
     第一項 人口老化 4
     第二項 少子化現象 5
     第三項 養兒防老機制 7
     第四項 老親經濟安全—私扶養或公扶助之途徑 7
     第二節 研究範疇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10
     第一項 研究方法 10
     第二項 研究目的 10
     12
     第一節 前言 12
     第二節 高齡者之發展與需求 14
     第一項 發展理論 14
     第二項 需求理論 15
     第三項 小結 17
     第三節 生存權保障 18
     第一項 社會權之形成與發展 18
     第二項 生存權之意義與發展 19
     第三項 生存權之法性質 22
     第四項 生存權之憲法基礎 24
     第五項 小結 29
     第四節 生存保障之落實 30
     第一項 福利國軌跡 30
     第二項 福利制度演進 34
     第三項 老年福利措施與政策 36
     第四項 老年經濟安全體系 42
     第五節 小結 47
     第三章 尊親私扶養 48
     第一節 孝道與扶養 48
     第二節 「扶養」一詞及其適用主體 50
     第三節 扶養之法律意義 52
     第四節 生活保持義務與生活扶助義務 54
     第一項 意義 55
     第二項 學說討論 55
     第三項 小結 57
     第五節 扶養範圍及順序 58
     第一項 扶養範圍 58
     第二項 扶養順序 59
     第三項 未成年子女扶養之法律依據 61
     第六節 扶養之發生 65
     第一項 受扶養之要件 65
     第二項 扶養義務之要件 66
     第七節 扶養程度及方法 67
     第一項 扶養程度 67
     第二項 審酌依據 68
     第三項 扶養方法 70
     第四項 情事變更 71
     第八節 扶養之消滅 73
     第一項 當事人死亡 73
     第二項 當事人身分關係消滅 74
     第三項 扶養要件消滅 74
     第九節 小結 75
     第一項 評析 76
     第二項 建議 78
     第四章 公扶助 79
     第一節 前言 79
     第二節公扶助之演進與現況 82
     第一項 公扶助之演進 82
     第二項 公扶助之現況 86
     第三節 公扶助之法規範 94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94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96
     第三項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97
     第四節 公扶助之資格與給付對象 99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99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99
     第五節 公扶助之給付方式 101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101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101
     第六節 公扶助之財源 101
     第七節 公扶助之消滅 103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103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104
     第八節 小結 104
     第一項 評析 105
     第二項 建議 113
     第五章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關係 115
     第一節 私法與公法之交錯 116
     第二節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分際 117
     第一項 兩者之差異 118
     第二項 兩者之關係 121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122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按姓氏筆劃順序)
一、中文
(一)書籍
1. 史尚寬,親屬法論,台北:作者發行,1964年。
2. 最高法院學術研討會,民法與行政法交錯適用,台北:最高法院,2003年。
3. 行政院研考會,2010年社會發展策略社會福利研究報告,2003年。
4. Erik H. Erikson著,周怜利譯,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台北:張老師,頁220-254,2000年初版。
5. 林菊枝,親屬法新論,台北:五南,1996年,初版。
6. 林萬億,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2003年一版四刷。
7.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三民,2003年,初版。
8.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聯經出版,2001年10月,頁457。
3. 林輝雄,人性尊嚴與自由民主憲法秩序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 陳鈺林,扶養之研究─以親子間之扶養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 吳菁盈,憲法福利國原則的軌跡-由福利國家類型論談起,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 周宗憲,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我國與日本學說及司法判決(大法官釋憲)見解的探討,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7. 李兆環,論單親家庭未成年子女之扶養權,中正法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8. 楊惠雯,從美國法論我國高齡監護法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9. 湯慧娟,高雄市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0. 郭文正,由生存權保障論我國年金保障制度之建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 張兆光,扶養之研究-以夫妻扶養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2. 李孟融,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與基本權利衝突之研究,台大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3. 周世珍,扶養法與老人福利法之交錯--以老親身上照謢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1990年。
二、英文
1. Bryner, Gary C.(1987)Bureaucratic Discretion : Law and Policy in Federal Regulatory Agencies.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2. Cranston, Ross(1985) Legal Found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ondon.
3. Galligan, D. J.(1986) Discretionary Powers:A Legal Study of Official Discre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yder, Norman B.(1998) ”Effect on the Family of Changes in the Age Distribu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
9. 紀欣,美國家事法,台北:五南, 2002年,初版。
10. 胡長清,中國民法親屬論,台北:商務,1967年,二版。
11. 殷生根、王燕譯,瑞士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
12. 孫健忠,台灣社會救助制度實施與建構之研究,台北:時英,2002年。
13. 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3年,四版。
14. 許志雄等五人,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2年,三版。
15. 許慶雄,憲法入門,台北:月旦,1992年。
16. 陳棋炎,親屬、繼承法判決判例研究,台北:作者發行 ,1970年。
17.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1999年,第四版。
18. 陳鈺林,親子扶養問題之研究,基隆地院出版,2004年。
19. 陳榮傳,國際私法各論集,台北:五南,1998年初版 。
20. 詹火生、古允文編著,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基金會,1998年初版。
21. 監察院,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2002年。
22. 鄭正忠、朱一平、黃秋田譯,法國民法,台北:五南,2001年,初版。
23. 鄭沖、賈紅梅,德國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1999年。
24. 戴炎輝、戴東雄,中國親屬法,1998年,增修一版。
25. 謝在全等,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物權.親屬編,2000年,元照初版。
26. 鍾秉正,社會福利法制與基本人權保障,台北:神州,2004年初版。
(二)期刊及論文集之論文
1. 王正,「保險、救助及津貼:老年經濟安全制度財務體系配合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26期,2000年7月,頁1-27。
2. 王正,「社會救助、家庭人口規模與貧窮水準測定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13期,1994年1月,頁69-87。
3. 王仕圖,『政黨輪替下的社會福利政策:以「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四期,2003年,頁80-102。
4. 王茂松,「論民法上之扶養」,中興法學第十八期,1982年3月。
5. 王順民,「意願問題」vs.「能力問題」¾「子女奉養父母法」的迷思與弔詭,國家政策論壇2:2,民國91年2月,頁240-241。
6. 王順民,「福利國家類型學試析」,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七期,1997年3月,頁145-161。
7. 王舒芸,「緊縮?成長?全球化世代之社會福利變遷:以18個OECD國家為例」,「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5年5月6-7日。
8. 王德睦、呂朝賢,「人口老化與貧窮」,收錄於「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台北:巨流,1997年,頁69-87。
9. 王篤強,「美國九○年代福利改革對台灣的可能啟示」,社會福利發展季刊98期,1992年7月,頁183-193。
1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影響所得分配之因素分析及改善對策」報告,2003年8月26日。
11. 何華欽,「社會救助對老人單人戶與貧窮率的影響」,「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5年5月6-7日。
12. 呂寶靜,「保障老人社會權的福利政策規劃」,收錄於「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基金會,1998年初版,頁199-210。
13. 李仁淼,「人權體系中社會權的理念與特質」,人權與文化公民權研討會,總統府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小組主辦,2004年12月5日,頁4-6。
14. 李宗派,「老人醫療照顧與福利政策之展望」。社區發展季刊,65期,頁77-81。
15. 李孟融,「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基本權利衝突之研究」,收錄於「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台北:月旦公司出版,1997年。
16. 李碧涵,「福利國家向右走:工作福利國家的創新性改革」,「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5年5月6-7日。
17. 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收錄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0年,頁4-5。
18. 李震山,「論憲法未列舉之自由權利之保障」,第三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二),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1年,頁4。
19. 李鴻禧,「論老人基本人權之保障」,收錄於「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1999年12月。
20. 林秀雄,「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請求」,萬國法律126期,頁16-25。
21. 林秀雄,「論夫妻之扶養」,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家族法學篇」,台北:學林,2002年5月,頁205-230。
22. 林秀雄,「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收錄於「家族法論集(三)」,頁151。
23. 林美伶、王德睦,「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一期,2000年8月15日,頁1-42。同文可參考http://www.sinica.edu.tw/asct/asw/journal/paper0104.pdf
24. 林萬億,「邁向廿一世紀的後工業福利國家」,社區發展季刊第88期,1999年,頁27-48。
25. 侯崇文,「社會福利的民意解構」,收錄於「2010年社會發展策略社會福利研究報告」,行政院研考會,2003年,頁31。
26. 孫健忠,「我國社會救助工作的檢討與建議」,收錄於「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基金會,1998年初版,頁165-177。
27. 孫健忠,「社會價值與社會控制:以社會救助為例」,台大社工學刊創刊,1999年5月。
28. 孫健忠,「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扶助或控制?」,社區發展季刊103期,2003年9月。
29. 翁毓秀,「台灣地區兒童與家庭救助政策-從美國社會福利改革談起」,社會福利發展季刊98期,1992年7月,頁145-159。
30.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一格遭受嚴重誤解與曲解的現代社會制度」,收入於氏著「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台北:作者出版,1997年,頁1-52。
31. 張志銘,「我國老年所得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初探」(三),勞工之友第544期,1996年4月,頁20-25。
32. 張志銘,「我國老年所得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初探」(二),勞工之友第543期,1996年3月,頁26-29。
33. 張志銘,「我國老年所得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初探」(一),勞工之友第542期,1996年2月,頁16-21。
34. 張桐銳,「補充性原則與社會政策」,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台北:學林,2002年,頁219-253。
35. 許宗力,「基本權利的解釋與影響作用(譯)」,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1998年8月。
36. 許素鳳,「預見高齡化社會、注入政策新思維」,財經文化周刊第152期,2004年,頁30。
37. 許澍林,「論對未成年子女之保護及教養費用(養育費)與扶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9期,2004年6月,頁3-16。
38. 許慶雄,「現代人權體系中平等原則之研究(上)」,中正法學集刊第六期,2002年1月。
39. 陳正峰、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女性單身家戶、女性單親家戶與貧窮:嘉義縣低收入戶的貧窮歷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4),1999年,頁529-561。
40. 陳啟垂,「兩岸親屬法發展與親屬關係的準據法」,月旦法學第89期,2002年,頁72。
41. 陳琇惠,「初探老年經濟安全新策略-保險、救助及津貼整合之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一卷第一期,1997年。
42. 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中興法學第40期,1996年3月,頁177以下。
43. 傅立葉,「福利資源的開發與運用」,收錄於「 2010年社會發展策略社會福利研究報告」,行政院研考會,2003年,頁124-125。
44. 萬育維,「政府福利角色的轉換與老年生活福祉的保障」,研考雙月刊,第17卷第2期,1993年,頁52-57。
45. 黃宗樂,「離婚後子女之監護與扶養」,收錄於「親子法之研究」,1980年。
46. 黃國彥,「銀髮族之心理與適應」,收錄於「老人教育」,台北:教育部,1994年。
47. 葛克昌,「公法對私法關係之承接與調整」,收錄於「民法與行政法交錯適用」,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2003年,頁265-291。
48. 葛克昌,「社會福利給付與租稅正義」,收錄於「社會國、租稅國與法治國理念」,台北:月旦,1996年,頁45-88。
49. 詹宜璋、王正,「消費支出、最低活保障與老年基礎年金給付水準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14期,1994年7月,頁36。
50. 趙澤厚,「論民法親屬編中子女對父母的扶養」,政治評論第廿八卷第五期。
51. 蔡茂寅,「社會權-生存權與勞動基本權」,月旦法學,第四九期,1999年,頁137-144。
52. 蔡進良,「給付行政之法的規制-試評大法官釋字第四二號解釋」,憲政時代第24卷第1期,1998年,頁95-111。
27. 戴東雄,「扶養與監護」,收錄於「親屬法實例解說」,台北:作者發行, 1990年初版,1991年再版,頁275-276。
53. 鄭麗珍,「親屬互助原則與社會救助審查-以女性單親家庭為例」,政大社會學報,2000年,頁113-143。
54. 薛承泰,「台灣的低收入戶與脫貧政策」,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4月。同文可參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R-094-005.htm
55. 鍾秉正,「論社會法之生存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制度為例」,收錄於「社會福利法制與基本人權保障」,台北:神州,2004年9月,頁146-192。
56. 簡玉聰,「日本社會保障法理論之再討論-以生存權理論為中心」,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2002年5月,頁289-347。
57. 魏大喨,「附帶請求給付扶養費性質與請求方式再探─以程序法理與實體法理之交錯為中心」,月旦法學101期,頁90。
58. 蘇永欽,「從動態法規範體系的角度看公私法的調和─以民法的轉介條款和憲法的整合機制為中心」,收錄於「民法與行政法交錯適用」,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2003年,頁108。
(三)學位論文
1. 王淑月,社會救助審查中工作能力人口群界定問題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2. 林桂香,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法規範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學士後法學組
88651036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8651036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秀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江佩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iang, Pei-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江佩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iang, Pei-L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pr-2010 16:05:14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pr-2010 16:05: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6:05: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88651036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99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碩士班學士後法學組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65103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老年階段中,經濟安全已然為僅次於醫療健康之重要需求之一,亦是影響最基本生活水準之維持,關係著老年社會角色之扮演與參與,進而增進身心健康、確保精神自主之主要因素。當我們對老年階段發展與需求有更清楚的認識,對於可預期之「老化」當可降低恐懼,亦可事先作好經濟安全之預備。
     本研究嘗試從最傳統之扶養機制,與社會安全之最後一道防線切入,透過是類途徑之法規範探究,瞭解我國老親經濟安全如何獲得保障,並瞭解政府責任與家庭責任之間如何協調出一個適切之分工關係。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意涵,反映了政府如何看待家庭所應扮演的角色,以及福利制度如何回應家庭變遷,如果單純復以道德倫理或社會成本衡量一個制度的良窳或續行價值,並不足以趕上新世代親子關係轉變所帶來之需要與互動,亦不足以因應老親因延年益壽所引發的新經濟安全需求。因此與其說是為卑親卸責或是解套,毋寧說是無奈於社會變遷、經濟發展及親子觀念更迭,為提高老親經濟安全保障實效之務實作法與建議。誠然福利制度的完善不必然取代私扶養之價值,惟私扶養規範之框架已違背了自治之精神,參雜過多之司法干預,忽視扶養起於親情間反哺知恩之本質,將扶養定位在經濟能力之衡量,更與論語所追求之養口體、色養、養志等全方位之奉養、承歡膝下,乃至克紹箕裘有所距離。政府如一味蔑視社會觀念的改變、親子關係表達方式之變化,固守不合時宜的扶養規範,並緊守公扶助之窄門,以此婉拒真正有需要之老親者申請公扶助,卻又而無法同時強化家庭功能、給予必要的協助,將導致老親徒具法的權利,卻又無法享有尊嚴的晚年,受害最深者仍是老親本身。而在家庭內部所生之不健全年金市場,如無法真正保障老親之經濟安全,只是讓貧窮之世代一再複製與循環代間之愛恨情仇,最後損失的將不僅是親子關係,更是社會之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全品質。
     經研究發現,私扶養與公扶助均無法單獨建構一個完整的老親經濟安全網絡,僅憑藉兩者之合作亦無法建構出一個完整而妥善之經濟安全網。惟私扶養與公扶助所扮演著「殘補式」的功能及角色,各自在老親經濟安全保障上仍存有一定之價值及必要性,思及整體經濟安全保障體系之建構與整合時,一個更有尊嚴、不需資產調查、無社會烙印之預防性保障措施,更是社會各界對於社會保險及年金制度殷切期盼且寄予厚望之原因所在。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禮記禮運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之理想境界,不僅是過去的理想,亦是當代老親的衷願。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問題意識 4
     第一項 人口老化 4
     第二項 少子化現象 5
     第三項 養兒防老機制 7
     第四項 老親經濟安全—私扶養或公扶助之途徑 7
     第二節 研究範疇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10
     第一項 研究方法 10
     第二項 研究目的 10
     12
     第一節 前言 12
     第二節 高齡者之發展與需求 14
     第一項 發展理論 14
     第二項 需求理論 15
     第三項 小結 17
     第三節 生存權保障 18
     第一項 社會權之形成與發展 18
     第二項 生存權之意義與發展 19
     第三項 生存權之法性質 22
     第四項 生存權之憲法基礎 24
     第五項 小結 29
     第四節 生存保障之落實 30
     第一項 福利國軌跡 30
     第二項 福利制度演進 34
     第三項 老年福利措施與政策 36
     第四項 老年經濟安全體系 42
     第五節 小結 47
     第三章 尊親私扶養 48
     第一節 孝道與扶養 48
     第二節 「扶養」一詞及其適用主體 50
     第三節 扶養之法律意義 52
     第四節 生活保持義務與生活扶助義務 54
     第一項 意義 55
     第二項 學說討論 55
     第三項 小結 57
     第五節 扶養範圍及順序 58
     第一項 扶養範圍 58
     第二項 扶養順序 59
     第三項 未成年子女扶養之法律依據 61
     第六節 扶養之發生 65
     第一項 受扶養之要件 65
     第二項 扶養義務之要件 66
     第七節 扶養程度及方法 67
     第一項 扶養程度 67
     第二項 審酌依據 68
     第三項 扶養方法 70
     第四項 情事變更 71
     第八節 扶養之消滅 73
     第一項 當事人死亡 73
     第二項 當事人身分關係消滅 74
     第三項 扶養要件消滅 74
     第九節 小結 75
     第一項 評析 76
     第二項 建議 78
     第四章 公扶助 79
     第一節 前言 79
     第二節公扶助之演進與現況 82
     第一項 公扶助之演進 82
     第二項 公扶助之現況 86
     第三節 公扶助之法規範 94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94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96
     第三項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97
     第四節 公扶助之資格與給付對象 99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99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99
     第五節 公扶助之給付方式 101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101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101
     第六節 公扶助之財源 101
     第七節 公扶助之消滅 103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103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104
     第八節 小結 104
     第一項 評析 105
     第二項 建議 113
     第五章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關係 115
     第一節 私法與公法之交錯 116
     第二節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分際 117
     第一項 兩者之差異 118
     第二項 兩者之關係 121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122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問題意識 4
     第一項 人口老化 4
     第二項 少子化現象 5
     第三項 養兒防老機制 7
     第四項 老親經濟安全—私扶養或公扶助之途徑 7
     第二節 研究範疇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10
     第一項 研究方法 10
     第二項 研究目的 10
      12
     第一節 前言 12
     第二節 高齡者之發展與需求 14
     第一項 發展理論 14
     第二項 需求理論 15
     第三項 小結 17
     第三節 生存權保障 18
     第一項 社會權之形成與發展 18
     第二項 生存權之意義與發展 19
     第三項 生存權之法性質 22
     第四項 生存權之憲法基礎 24
     第五項 小結 29
     第四節 生存保障之落實 30
     第一項 福利國軌跡 30
     第二項 福利制度演進 34
     第三項 老年福利措施與政策 36
     第四項 老年經濟安全體系 42
     第五節 小結 47
     第三章 尊親私扶養 48
     第一節 孝道與扶養 48
     第二節 「扶養」一詞及其適用主體 50
     第三節 扶養之法律意義 52
     第四節 生活保持義務與生活扶助義務 54
     第一項 意義 55
     第二項 學說討論 55
     第三項 小結 57
     第五節 扶養範圍及順序 58
     第一項 扶養範圍 58
     第二項 扶養順序 59
     第三項 未成年子女扶養之法律依據 61
     第六節 扶養之發生 65
     第一項 受扶養之要件 65
     第二項 扶養義務之要件 66
     第七節 扶養程度及方法 67
     第一項 扶養程度 67
     第二項 審酌依據 68
     第三項 扶養方法 70
     第四項 情事變更 71
     第八節 扶養之消滅 73
     第一項 當事人死亡 73
     第二項 當事人身分關係消滅 74
     第三項 扶養要件消滅 74
     第九節 小結 75
     第一項 評析 76
     第二項 建議 78
     第四章 公扶助 79
     第一節 前言 79
     第二節公扶助之演進與現況 82
     第一項 公扶助之演進 82
     第二項 公扶助之現況 86
     第三節 公扶助之法規範 94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94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96
     第三項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97
     第四節 公扶助之資格與給付對象 99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99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99
     第五節 公扶助之給付方式 101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101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101
     第六節 公扶助之財源 101
     第七節 公扶助之消滅 103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 103
     第二項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 104
     第八節 小結 104
     第一項 評析 105
     第二項 建議 113
     第五章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關係 115
     第一節 私法與公法之交錯 116
     第二節 私扶養與公扶助之分際 117
     第一項 兩者之差異 118
     第二項 兩者之關係 121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12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8651036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扶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扶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濟安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低收入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救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arental maintena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ublic aid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conomic secur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ow-income household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assistanceen_US
dc.title (題名) 老親經濟安全保障-以私扶養與公扶助之關係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Economic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 A Comparison between Private Maintenance and Public Assistan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按姓氏筆劃順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史尚寬,親屬法論,台北:作者發行,196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最高法院學術研討會,民法與行政法交錯適用,台北:最高法院,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行政院研考會,2010年社會發展策略社會福利研究報告,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Erik H. Erikson著,周怜利譯,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台北:張老師,頁220-254,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菊枝,親屬法新論,台北:五南,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萬億,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2003年一版四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三民,200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聯經出版,2001年10月,頁4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林輝雄,人性尊嚴與自由民主憲法秩序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陳鈺林,扶養之研究─以親子間之扶養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吳菁盈,憲法福利國原則的軌跡-由福利國家類型論談起,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周宗憲,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我國與日本學說及司法判決(大法官釋憲)見解的探討,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李兆環,論單親家庭未成年子女之扶養權,中正法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楊惠雯,從美國法論我國高齡監護法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湯慧娟,高雄市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郭文正,由生存權保障論我國年金保障制度之建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張兆光,扶養之研究-以夫妻扶養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李孟融,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與基本權利衝突之研究,台大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周世珍,扶養法與老人福利法之交錯--以老親身上照謢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Bryner, Gary C.(1987)Bureaucratic Discretion : Law and Policy in Federal Regulatory Agencies.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Cranston, Ross(1985) Legal Found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ond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Galligan, D. J.(1986) Discretionary Powers:A Legal Study of Official Discre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Ryder, Norman B.(1998) ”Effect on the Family of Changes in the Age Distribu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紀欣,美國家事法,台北:五南, 200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胡長清,中國民法親屬論,台北:商務,1967年,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殷生根、王燕譯,瑞士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孫健忠,台灣社會救助制度實施與建構之研究,台北:時英,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3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許志雄等五人,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2年,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許慶雄,憲法入門,台北:月旦,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陳棋炎,親屬、繼承法判決判例研究,台北:作者發行 ,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1999年,第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陳鈺林,親子扶養問題之研究,基隆地院出版,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陳榮傳,國際私法各論集,台北:五南,1998年初版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詹火生、古允文編著,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基金會,199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監察院,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鄭正忠、朱一平、黃秋田譯,法國民法,台北:五南,200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鄭沖、賈紅梅,德國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戴炎輝、戴東雄,中國親屬法,1998年,增修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謝在全等,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物權.親屬編,2000年,元照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鍾秉正,社會福利法制與基本人權保障,台北:神州,200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及論文集之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正,「保險、救助及津貼:老年經濟安全制度財務體系配合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26期,2000年7月,頁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正,「社會救助、家庭人口規模與貧窮水準測定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13期,1994年1月,頁6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仕圖,『政黨輪替下的社會福利政策:以「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四期,2003年,頁80-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茂松,「論民法上之扶養」,中興法學第十八期,198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順民,「意願問題」vs.「能力問題」¾「子女奉養父母法」的迷思與弔詭,國家政策論壇2:2,民國91年2月,頁240-2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王順民,「福利國家類型學試析」,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七期,1997年3月,頁145-1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王舒芸,「緊縮?成長?全球化世代之社會福利變遷:以18個OECD國家為例」,「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5年5月6-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王德睦、呂朝賢,「人口老化與貧窮」,收錄於「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台北:巨流,1997年,頁6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王篤強,「美國九○年代福利改革對台灣的可能啟示」,社會福利發展季刊98期,1992年7月,頁183-1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影響所得分配之因素分析及改善對策」報告,2003年8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何華欽,「社會救助對老人單人戶與貧窮率的影響」,「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5年5月6-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呂寶靜,「保障老人社會權的福利政策規劃」,收錄於「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基金會,1998年初版,頁199-2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李仁淼,「人權體系中社會權的理念與特質」,人權與文化公民權研討會,總統府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小組主辦,2004年12月5日,頁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李宗派,「老人醫療照顧與福利政策之展望」。社區發展季刊,65期,頁77-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李孟融,「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基本權利衝突之研究」,收錄於「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台北:月旦公司出版,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李碧涵,「福利國家向右走:工作福利國家的創新性改革」,「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5年5月6-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收錄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0年,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李震山,「論憲法未列舉之自由權利之保障」,第三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二),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1年,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李鴻禧,「論老人基本人權之保障」,收錄於「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林秀雄,「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請求」,萬國法律126期,頁16-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林秀雄,「論夫妻之扶養」,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家族法學篇」,台北:學林,2002年5月,頁205-2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林秀雄,「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收錄於「家族法論集(三)」,頁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林美伶、王德睦,「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一期,2000年8月15日,頁1-42。同文可參考http://www.sinica.edu.tw/asct/asw/journal/paper0104.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林萬億,「邁向廿一世紀的後工業福利國家」,社區發展季刊第88期,1999年,頁27-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侯崇文,「社會福利的民意解構」,收錄於「2010年社會發展策略社會福利研究報告」,行政院研考會,2003年,頁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孫健忠,「我國社會救助工作的檢討與建議」,收錄於「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基金會,1998年初版,頁165-1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孫健忠,「社會價值與社會控制:以社會救助為例」,台大社工學刊創刊,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孫健忠,「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扶助或控制?」,社區發展季刊103期,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翁毓秀,「台灣地區兒童與家庭救助政策-從美國社會福利改革談起」,社會福利發展季刊98期,1992年7月,頁145-1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一格遭受嚴重誤解與曲解的現代社會制度」,收入於氏著「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台北:作者出版,1997年,頁1-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張志銘,「我國老年所得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初探」(三),勞工之友第544期,1996年4月,頁20-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張志銘,「我國老年所得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初探」(二),勞工之友第543期,1996年3月,頁26-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張志銘,「我國老年所得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初探」(一),勞工之友第542期,1996年2月,頁16-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張桐銳,「補充性原則與社會政策」,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台北:學林,2002年,頁219-2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許宗力,「基本權利的解釋與影響作用(譯)」,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許素鳳,「預見高齡化社會、注入政策新思維」,財經文化周刊第152期,2004年,頁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許澍林,「論對未成年子女之保護及教養費用(養育費)與扶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9期,2004年6月,頁3-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許慶雄,「現代人權體系中平等原則之研究(上)」,中正法學集刊第六期,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陳正峰、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女性單身家戶、女性單親家戶與貧窮:嘉義縣低收入戶的貧窮歷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4),1999年,頁529-5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陳啟垂,「兩岸親屬法發展與親屬關係的準據法」,月旦法學第89期,2002年,頁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陳琇惠,「初探老年經濟安全新策略-保險、救助及津貼整合之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一卷第一期,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中興法學第40期,1996年3月,頁177以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傅立葉,「福利資源的開發與運用」,收錄於「 2010年社會發展策略社會福利研究報告」,行政院研考會,2003年,頁124-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萬育維,「政府福利角色的轉換與老年生活福祉的保障」,研考雙月刊,第17卷第2期,1993年,頁5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黃宗樂,「離婚後子女之監護與扶養」,收錄於「親子法之研究」,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黃國彥,「銀髮族之心理與適應」,收錄於「老人教育」,台北:教育部,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葛克昌,「公法對私法關係之承接與調整」,收錄於「民法與行政法交錯適用」,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2003年,頁265-2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葛克昌,「社會福利給付與租稅正義」,收錄於「社會國、租稅國與法治國理念」,台北:月旦,1996年,頁45-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詹宜璋、王正,「消費支出、最低活保障與老年基礎年金給付水準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14期,1994年7月,頁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趙澤厚,「論民法親屬編中子女對父母的扶養」,政治評論第廿八卷第五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蔡茂寅,「社會權-生存權與勞動基本權」,月旦法學,第四九期,1999年,頁137-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蔡進良,「給付行政之法的規制-試評大法官釋字第四二號解釋」,憲政時代第24卷第1期,1998年,頁95-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戴東雄,「扶養與監護」,收錄於「親屬法實例解說」,台北:作者發行, 1990年初版,1991年再版,頁275-2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鄭麗珍,「親屬互助原則與社會救助審查-以女性單親家庭為例」,政大社會學報,2000年,頁113-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薛承泰,「台灣的低收入戶與脫貧政策」,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4月。同文可參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R-094-00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鍾秉正,「論社會法之生存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制度為例」,收錄於「社會福利法制與基本人權保障」,台北:神州,2004年9月,頁146-1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簡玉聰,「日本社會保障法理論之再討論-以生存權理論為中心」,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2002年5月,頁289-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魏大喨,「附帶請求給付扶養費性質與請求方式再探─以程序法理與實體法理之交錯為中心」,月旦法學101期,頁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蘇永欽,「從動態法規範體系的角度看公私法的調和─以民法的轉介條款和憲法的整合機制為中心」,收錄於「民法與行政法交錯適用」,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2003年,頁1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淑月,社會救助審查中工作能力人口群界定問題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林桂香,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法規範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