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起行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黃文聰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黃文聰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4-Apr-2010 16:05:16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4-Apr-2010 16:05:16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4-Apr-2010 16:05:16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886510412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992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系碩士班學士後法學組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8651041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墨家法思想與傳統中國法學所引為依據的儒家仁學是完全不同的:儒家之仁乃是以自身道德的直覺判斷作為衡量世間萬物的最高準則,並藉此與生俱來的直覺與其他萬物有了所謂``感通"之效應來評斷世上價值。但楊日然教授已在三十年前就提出這種以自身道德直覺為準的儒家哲學,將有導致個人將以其內心的道德判斷取代客觀的禮儀及法律規範的危險。依據撰著者的觀點,論文最重要在於第二章,即承襲先聖前賢思想的寶貴結晶,把墨家的兼愛思想分成兩個層次而定義為:兼愛的消極定義:透過自我否定來達到消除敵對意識的精神作用。兼愛的積極定義:所愛之人的實然性欲求(即被愛之人的期待與物質利益),即是自我的應然性義務之內涵。換言之,在墨家法思想中,應然與實然是交互影響的,即他人實然欲望即為自己的應然義務,我的實然欲念即為他人的應然責任。此論文第二章之目的即在於以現代法學觀念對墨家法思想重新作整理,彰顯中國傳統法思想較忽視的一面,作為往後與傳統法思想對照的一塊墊腳磚,從而在價值規範的論證上可獲儒家思想以外的參考資料,故為墨家法思想所做的整理與歸納是希望可達到本文第一目標。本論文之第二目標即在於比較墨家與聖多瑪斯自然法並歸納出兩者相同之處,蓋在時間相隔長達一千七百年(墨子約是450 B.C.時代的人,而 聖多瑪斯則為1250 A.D.左右的人),空間距離超過數萬公里之遙,兩者不可能有任何的影響,若能在此絕對隔絕的環境下產生相同之思想,那這些思想的結晶或許真有其普世性的價值存在,此為本文第二目標。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序論第二章 墨家法思想 第一節 墨子生平、墨家思想概要、【墨子】一書的分類與概述 第二節 墨家知識論 (I) 取得知識的主觀要件 (II) 取得知識的客觀要件 (III) 知識的標準(三表法) 第三節 萬法之源 (天志) 第四節 萬法之本:兼愛思想 (I) 愛的消極定義與作用 (II) 愛的積極定義與作用 第五節 墨者之法 (I) 法的定義 (II) 墨經中有關「法」的經文 (III) 「墨者之法」的落實 第六節 「墨者之法」與自然法的相較第三章 Aquinas自然法論 第一節 自然法沿革 一 何謂自然法 二 自然法沿革 (i)古希臘羅馬時代 (ii)中古世紀時代 (iii)宗教改革後的近代 三 選擇Aquinas的理由與其生平 第二節 Aquinas自然法論之概述 一 Aquinas自然法論之思想淵源 二 Aquinas自然法論的簡介 第三節 Aquinas自然法基礎之哲學論證 一 實然 vs. 應然的問題 二 Thomas Aquinas自然法之認知、落實與實踐 I. 人性論的進路 II. 知識論的進路 (i) 理性之分類 III. Aquinas自然法的落實與實踐 三 本節結論 第四節 實證法的批判與自然法論者的回應 一 自然法論者在演繹邏輯上的謬誤 (i) 法實證主義的批判 (ii) 新自然法學者的回應(反駁) 二 價值的絕對或相對性 (i) Kelsen反對自然法論者所主張之價值客觀說 (ii) 新自然法論者的回應與反駁 三 強制力與自然法論之間的矛盾 (i) 法實證論者就此議題的批判 (ii) 新自然法派的回應與批評 四 本節結論 第五節 本章結論第四章 墨家法思想與Aquinas之分配正義的簡略比較 第一節 Aquinas自然法中的普遍正義論 第二節 簡述Aquinas「個別正義」及「分配正義」和墨家「平等兼愛」的 比較 第三節 本章結論第五章 結論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5270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5103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2946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59272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18661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30443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9936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22265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86510412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上帝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兼愛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墨家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知識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墨子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自然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God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Natural Law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Aquina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John Finni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o Tz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ought and is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墨家法思想之研究---與Aquinas自然法之比較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文書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墨家相關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梁開天,〈墨子法律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學院法研所,民國5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林茂賢,〈墨子功利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學哲研所,民國7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馬志忠,〈墨家哲學「辯」思想探析〉,輔仁大學哲研所,民國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其他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許文明,〈老子法思想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研所,民國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李進勇,〈孔子法律思想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民國7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陳慧文,〈孔孟自然法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學哲研所,民國7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陳時提,〈從分析法學觀點論韓非的法律思想〉,台灣大學法研所,民國6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高吉臨,〈管子法律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學院法研所,民國6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陳適庸,〈荀子禮法思想方法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民國6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鄭文肅,〈儒家法律思想與唐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民國6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武藤邦夫,〈董仲舒法律思想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民國7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江玉林,〈作為法理念的自由〉,台灣大學法研所,民國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許耀明,〈朱熹理學與法律思想〉,台灣大學法研所,民國8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王頡,〈多瑪斯自然法之當代意義〉,台大哲研所,民國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 書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墨家相關資料]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張純一,《墨子集解》,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二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孫詒讓,《墨子閒詁》,台灣華正書局,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王讚源,《墨子》,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王冬珍,《墨學新探》,台灣世界書局,民國6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渡邊卓 著,宇野精一 主編,《中國思想:墨家、法家、邏輯》,台灣幼獅文化,民國76年五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張知寒 主編,《墨學與當代世界叢書》,共有文化、倫理、經濟、政治、軍事、科技、邏輯、價值學和教育等九大項目,中國書店,北京,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陳癸淼,《墨辯研究》,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李生龍 註譯;李振興 校閱,《墨子讀本》,台灣三民書局,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劉文忠、李永昶、馬玉梅譯,《墨子譯註》,台灣建安出版社,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譚宇權,《墨子思想評論》,台灣文津出版社,民國8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陳孟麟,《墨辯邏輯學新探》,台灣五南出版社,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孫中原,《墨者的智慧》,中國三聯書店,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徐希燕,《墨學研究》,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 張志豪,《先秦墨家思想與三民主義》,台灣正中書局,民國6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梁啟超,《墨子學案》,台灣中華書局,民國74年八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 梁啟超,《子墨子學說》,台灣中華書局,民國74年八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 范耕研,《墨辯疏證》,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 李紹崑,《墨子:偉大的教育家》,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 陳拱,《儒墨平議》,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 任繼愈,《墨子與墨家》,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 陸世鴻,《墨子》,中國書店,198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 方授楚,《墨學源流》,中國上海,中華書局,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 邢兆良,《墨子評傳》,中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 李紹崑,《墨學十講》,台灣水牛出版社,民國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 姚振黎,《墨子小取篇集證與辯學》,台灣文史哲出版社,民國6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 孫廣德,《墨子政治思想之研究》,台灣中華書局,民國6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 黃世瑞,《墨家思想新探》,台灣水年出版社,民國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8. 鐘友聯,《墨家的哲學方法》,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 蔡仁厚,《墨家哲學》,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0. 宋志明、李新會,《墨子》,香港中華書局,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1. 孫中原,《墨學與現代文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2.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3. 高晉生 撰,楊家駱 主編,《名家六書:墨家校詮》,台灣世界書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4. 李賢中,《墨學-方法與理論》,台灣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其他參考著作]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6 《聖經-台語漢字本》,中華民國聖經公會,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7 黃源盛,《中國傳統法治與思想》,台灣五南出版社,民國8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8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作者自行出版,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9 史尚寬,《民法總論》,作者自行出版,1989年四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0 d’Entreves著,李日章 譯,《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台灣聯經出版社,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1 林文雄,《法實證主義》,作者自行出版,1989年四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2 林文雄,《中國法律思想初探》,台灣學林文化出版,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3 賈士蘅 譯,盧建榮 導讀,《歷史的再思考》,Keith Jenkins,台灣麥田出版社,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4 Richard E. Palmer,嚴平 譯,《詮釋學:Hermeneutics》,台灣桂冠圖書,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5 潘德榮,《詮釋學導論》,台灣五南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6 顧駿,《猶太的智慧》,台灣--林鬱文化事業,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7 耿雲卿,《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8 Bernard, Haring C. SS. R.,黃聖光、胡安德 等譯,《基督之律:The Law of Christ》,三卷九冊,台灣光啟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六十八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9 Richard Dawkins,趙淑妙 譯,《自私的基因》,台灣天下文化出版,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0 蔡墩銘,《唐律與近世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台灣五洲出版社,民國61年二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1 王健文,《流浪的君子》,台灣三民書局,民國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2 高全喜,《自我意識論》,台灣博遠出版社,民國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3 謝冰瑩 等譯,《新譯四書讀本》,台灣三民書局,民國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4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台灣萬卷樓圖書,民國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5 傅偉勳、周陽山 主編,《西方思想家論中國》,台灣正中書局,民國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6 賀麟 譯,《黑格爾學述》,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二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7 Hans Kung與秦家懿合著,《中國宗教與基督教》,香港三聯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8 劉述先 主編,《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台灣中央研究院,民國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9 孫尚揚,《明末天主教與儒學》,台灣文津出版社,民國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0 牟宗三、唐君毅 等著,《寂寞的新儒家》,台灣鵝湖出版社,民國85年再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1 韋政通,《思想的探想》,台灣正中書局,民國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2 賴炎元,《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3 高宣揚,《哈伯馬斯論》,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4 《哲學雜誌》第九期,業強出版社,1994年七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5 韋政通,《儒家與現代化》,台灣水年出版社,民國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6 胡品清 譯,《羅素論中西文化》,台灣水牛出版社,民國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7 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台灣時報出版社,1994年二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8 楊長鎮,《荀子「類」的存有問題研究》,台灣文津出版社,民國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9 金觀濤、劉青峰 著,《開放中的變遷》,台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0 金觀濤、劉青峰 著,《興盛與危機》,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1 傅佩榮,《儒家哲學新論》,台灣業強出版公司,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2 吳乃恭,《儒家思想研究》,中國東北師範大學,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3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灣里仁書局,民國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4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灣里仁書局,民國7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5 尼采 著,周紅 譯,《論道德的起源》,香港勤+緣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6 《展望21世紀:Toynbee與池田大作對話錄》,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一版三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7 陳棋炎、郭振恭、黃宗樂 合著,《民法親屬新論》,台灣三民書局,民國86年修定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8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灣學生出版社,民國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9 牟宗三 等著,《文化傳統的重建》,台灣時報出版,民國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0 李英明,《哈伯馬斯》,台灣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1年再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1 魏明德 著,俞若虹 譯,《暴力與政治》,台灣輔仁大學,民國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2 戴東雄,《中世紀義大利法學與德國的繼受羅馬法》,台灣大學,1999年二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3 金觀濤、唐若圻 著,《西方的躍起》,台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民國7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4 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7年二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5 《法理學論叢》,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編輯會,台灣月旦出版社,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6 楊日然,《法理學論文集》,台灣月旦出版社,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7 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台灣法務通訊雜誌社,民國74年三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8 Arthur Kaufman著,劉幸義 等合譯,《法律哲學》,台灣五南出版社,2001年第二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 期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收錄於《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四期,pp.297-341;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陳起行,〈Dworkin法理學、融貫與法資訊系統〉,收錄於《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五期,抽印本;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潘貝貽,〈聖多馬斯自然法研究〉,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五卷第十期,1998年十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劉美惠,〈論自然法的哲學基礎〉,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三卷第三期,1996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潘小慧,〈多馬斯論”義德”之組成部分〉,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三十一卷第三期,2004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潘貝貽,〈從自然法看宗教立法〉,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四卷第十二期,1997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潘小慧,〈倫理學〉,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三卷第五期,1996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鄔昆如,〈倫理學是什麼---基本概念〉,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三卷第七期,1996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鄔昆如,〈倫理學的各種學說〉,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三卷第十期,1996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陳曉郁,〈自然法與基本人權〉,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三卷第三期,1996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張永雋,〈朱熹”義利之辨”之倫理價值觀探源〉,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二十八卷第一期,2001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哲學雜誌》第五期,1993年6月,台灣業強出版公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外文書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書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Richard Regan,Aquinas on Law, Morality and Politics,translated from《Suma Theologica》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nd Edition; 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Bertrand Russell,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Simon & Schuster,197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John Finnis,Aquina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年,Reprinted 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Charles P. Nemeth,Aquinas in the Courtroom,Greenwood Press,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John Finnis,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rendon Law Series),2005 reprint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Robert P. George,In Defense of Natur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Georg Hegel,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the Colonial Press, 19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Frederick Copleston,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Volume II (medieval philosophy),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The NIV Study Bible,Zondervan Bible Publishers,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J.L. Ackrill,Aristotle the Philosopher,Clarendon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Aristotle-the Cambridge Compan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lated by Terence Irvin,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Carl J. Friedrich (edited), The Philosophy of Hegel, Modern Library College Editions, 195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 Hegel- the Cambridge Compan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T. Pinkard,Hege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年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