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論發行人及其負責人、會計人員及會計師之民事責任
作者 黃婷鈺
貢獻者 劉連煜
黃婷鈺
關鍵詞 公開原則
財報不實
民事責任
財務報告
會計師
發行人
會計人員
證交法第二十條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
證交法第三十二條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6:32:42 (UTC+8)
摘要 證交法修正案於2005年12月2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2006年1月11日總統正式公佈,其中增訂了第二十條之一,規範違反證交法上「公開原則」的民事責任,而「公開原則」的貫徹是實現證交法目的最重要的基石。民事責任由於具有填補損害及嚇阻違法的功能,在證券管理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有必要對財報不實民事責任規範的妥適性深入探討。
      雖然新法的增訂明訂責任主體、確認財務業務文件的範圍、明訂損害賠償請求權人以及責任主體的舉證責任,然而還是有不少尚待解決的問題。諸如: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董事長、總經理負無過失責任是否過重?財務業務文件是否過於廣泛?會計師應否負擔舉證責任?原告調閱工作底稿是否因此具備足夠的舉證能力?美國判例經常採用之「對市場詐欺理論」以達到「交易因果關係之推定」效果,我國法應如何適用?
      本論文首先從公開之主要工具,財務報告的功能、編製及簽證,瞭解實務運作情形;其次,探究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的責任性質、構成要件,相關法條包括證交法第三十二條、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及會計師法等;同時,由於繼受美國法,將美國證券法相關規範、判例一併比較分析。
      從上述層面觀察,本論文對法條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建議董事長及總經理負擔推定過失責任、舉證責任的訂定由法條明文規定、健全會計師責任保險制度、成立會計師責任鑑定機構及會計師工作底稿保全等。期盼藉由上述建議,落實財報不實的民事賠償法制,以期建立一個健全公正的證券市場。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方法 5
     第三節 論文架構及範圍 6
     第二章 財務報告的功能及財務報告之編製與簽證 8
     第一節 財務報告的意義及內涵 10
     第一項 財務報告的定義 10
     第二項 財務報表的目的及功能 11
     第二節 財務報告的編製 15
     第一項 內部控制 16
     第二項 會計制度 19
     第三項 證交法關於內部控制與會計專業之要求 21
     第三節 財務報告的查核簽證 24
     第一項 審計的定義與目的 24
     第二項 會計師專業服務的特性 25
     第三項 一般公認審計準則 27
     第四項 工作底稿 29
     第四節 財務報告編製者、驗證者與使用者之認知與期望差異 32
     第一項 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32
     第二項 期望差距 33
     第三項 期望差距之是非對錯與模糊地帶 35
     
     
     第三章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法律規範 38
     第一節 責任性質 40
     第二節 責任主體與規範申報的文件 49
     第一項 責任主體 49
     第二項 規範申報文件 57
     第三節 主觀要件與因果關係 66
     第一項 主觀要件 66
     第二項 因果關係 71
     第四節 舉證責任相關問題之探討 73
     第一項 發行人與董事長、總經理以及在財務報告上簽章之人員的舉證責任 73
     第二項 會計師的舉證責任 76
     第五節 損害賠償之計算 85
     第六節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ㄧ第三十二條之比較分析 92
     第七節 民法與會計師法相關規定之探討 104
     第一項 民法相關規定 104
     第二項 會計師法相關規定 111
     第四章 美國法上關於財務報告民事責任之規範 116
     第一節 美國證券交易法第十條第二項及RULE 10B-5 117
     第一項 反詐欺條款的沿革 117
     第二項 RULE 10B-5之要件 120
     第二節 美國證券交易法第十八條 133
     第三節 對市場詐欺理論 136
     第一項 對市場詐欺理論之發展 136
     第二項 效率市場假說 139
     
     第三項 對市場詐欺理論之反對說 143
     第四節 與我國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比較分析 146
     第五章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修正建議 151
     第一節 關於責任主體及規範申報文件 151
     第一項 責任主體 151
     第二項 規範申報文件 155
     第二節 關於主觀要件 157
     第三節 修法建議—關於會計師的民事責任若由會計師負舉證責任,其相關配 套措施 159
     第四節 修法建議—關於會計師的民事責任若由原告負舉證責任,其相關配套 措施 166
     第六章 結論 170
     參考文獻 178
     圖 目 錄
     圖2-1 財務報告之編製及查核關係圖 31
     圖2-2 期待差距圖 35
     表 目 錄
     表3-1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的立法過程一覽表 77
     "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1.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台北,作者自刊,2002年9月初版。
2.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台北,作者自刊,2003年2月7刷。
3.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二冊,特殊侵權行為,台北,作者自刊,2006年7月再刷。
4.伍忠賢,公司治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2003年1月14日初版。
5.吳琮璠,審計學:新觀念與本土化,台北,智勝文化,2002 年7 月再版3刷。
6.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台北,元照,2005年3月,3版1刷。
7.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台北,元照,2006年2月,增訂4版1刷。
8.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台北,元照,1997年,初版。
9.鄭丁旺著,中級會計學,台北,作者自刊,2001年8月第7版。
10.蔡信夫,馮拙人,審計學概念和應用,台北,大中國圖書,1994年9月,第3版。
11.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台北,作者自刊,2006年3月初版。
(二)學位論文
1.王士珮,證券交易法上一般反詐欺條款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2.許明賓,會計師法律責任-以證券交易法第三十二條為例,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3.黃柄勳,會計師執行財務報表查核對利害關係人所負民事責任之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財稅所碩士論文,2002年。
4.張錫朧,我國會計師在公司治理上之功能與規範,世新法研所碩士論文,2002年。
5.劉連煜,論證券交易法上之民事責任,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年6月。
6.蔡逸芳,會計師財務報告簽證之法律責任-賠償上限與比例責任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7.蕭萬龍,會計師簽證民事責任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7月。
(三)期刊論文
1.王文宇,從公司不法行為之追訴論民、刑、商法之份際,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台北,2003年12月。
2.王志誠 發行市場證券詐欺規範之解釋及適用,律師雜誌,第297期,台北,2004年6月15日。
3.王志誠,財務報告不實之民事責任,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期,台北,2005年6月。
4.王澤鑑,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台北,2005年8月。
5.李美雀,縮小期望差距是釐清審計人員職責之本,會計研究月刊,第158期,台北,1999年1月。
6.林仁光 論證券發行人不實揭露資訊之法律責任—兼論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第二十條,律師雜誌,第297 期,台北,2004年6月。
7.林文里,談市場效率理論在美國證券法上的適用,證券管理,1991年3月,台北,第9卷第3期。
8.馬秀如,會計師的最低酬金標準,會計研究月刊,第211期,台北,2003年6月。
9.馬秀如,會計師在證券交易法下的責任,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台北,2006年2月。
10.范瑞華,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下之外部審計人員責任,萬國法律,第124期,台北,2002年8月。
11.范曉玲、王元勳,過失所致之純粹經濟上損失(上)(下)—從律師、會計師責任談起,月旦法學第26、27期,台北,1997年6、7月。
12.耿一馨,違反企業資訊公開規定之民事責任(上)(下),證券管理,第12卷第7、8期,台北,1994年7、8月。
13.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號「財務會計觀念架構及財務報表之編製」,2005年12月22日第4次修訂版。
14.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一號「一般公認審計準則總綱」,2000年1月25日第4次修訂版。
15.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三號「查核工作底稿準則」,1985年12月31日修訂版。
16.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十四號「舞弊與錯誤」,1987年12月15日發佈版。
17.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十六號「繼續經營之評估」,1999年11月16日修訂版。
18.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十六號「查核工作品質管制」,1989年12月16日發佈。
19.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二號「內部控制之考量」,1998年12月22日發佈。
20.章友馨,從證交法新增訂第二十條之一論會計師過失責任之舉證責任歸屬,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4卷第2期,台北,2006年2月。
21.莊永丞,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證券詐欺損害賠償責任之因果關係,中原財經法學,台北,2002年6月。
22.莊蕎安、張書瑋,證交法修正-會計師嚴謹把關,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台北,2006年2月。
23.陳文智,論會計師之注意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台北,2005年12月。
24.陳伯松,從證券交易法修正看會計主管的法律責任與專業資格認證,台北,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2006年2月。
25.陳春山,不實財務報告之民事責任法律適用爭議,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2005年8月初版第1刷。
26.陳春山,投資人保護之民事責任問題(上)、(下) 證券櫃檯月刊第96、97 期,台北,2004年6、7月。
27.陳錦隆,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之民事責任(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1期,台北,2000年2月。
28.陳錦隆,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之民事責任(中),會計研究月刊,第172期,台北,2000年3月。
29.陳錦隆,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之民事責任(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73期,台北,2000年4月。
30.黃銘傑,從安隆(Enron)案看我國會計師民事責任之現狀,月旦法學第85期,台北,2002年6月。
31.黃砤淳,從順大裕案談證券投資人之保護--以會計師查核(核閱)財務報告之賠償責任為核心,律師雜誌,第297期,台北,2004年6月。
32.張心悌,證券交易法中虛偽陳述之民事責任,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期,台北,2004年3月3日。
33.張書瑋,證交法修正-財會人員 加強專業,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台北,2006年2月。
34.曾宛如,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之民事責任-以主觀要件與信賴為核心,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5期,台北,2004年9月。
35.曾宛如,有關證券投資人保護之未來發展,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期,台北,2005年9月。
36.曾宛如,有關不實財報會計師民事責任之探討,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台北,元照,2005年8月。
37.鄭丁旺,還給會計原來的功能-Account-ing,會計研究月刊,第203期,台北,2002年10月。
38.劉連煜,論證券交易法一般詐欺條款之因果關係問題,公司法例論與判決研究(一),台北,元照,1995年初版。
39.劉連煜,財報不實之損害賠償責任:法制史上蜥蜴的復活?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1期,台北,2006年3月。
40.薛明玲,蔡朝安,從資訊揭露看公司治理,月旦法學,第96期,台北,2003年5月。
41.薛明玲,資訊透明度與企業競爭力,會計研究月刊,第200期,台北,2002年7月1日。
42.羅嘉希、吳敬恆,論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對於會計師舉證責任之影響,會計研究月刊,第242期,台北,2006年1月。
43.闕光威,方文萱,投資人保障的觀點看財報不實的法律責任,全國律師,第8卷第5期,台北,2004年6月。
(四)報紙雜誌
1.王文宇,專業人員不實陳述,民事責任應加重,經濟日報,A7版,稅務法務,2004年12月21日。
2.巫鑫,Deloitte,勤業眾信財稅專欄-明訂民事賠償責任,經濟日報,A13版,稅務法務,2006年2月14日。
二、外文部分
1.A. A. Sommer, Jr. General Editor, Securities Law Techniques: Transactions and Litigation vol. 4 §92 Class Actions by Edmund H. Kerr and Evan A. Davis (1990).
2.A. Robert Thorup, Theories of Damages: Allowability and Calculation in Securities fraud Litigation, 18 Sec. Reg. L. J. 23, 26 (1990).
3.Barbara Black, Fraud on the Market: A Criticism of Dispensing With Reliance Requirements In Certain Open Market Transactions, 62 N. C. L. R. 435, 436 (1984).
4.Danial R. Fischel, Use of Modern Finance Theory in Securities Fraud Cases Involving Actively Traded Securities, 38 Bus. Law. 1 (1982).
5.Daniel R. Fischel,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The Crash, And The Fraud On The Market Theory, 74 Cornell L. Rew. 907, 908 (1989)
6.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25 J. Fin. 383, 416 (1970).
7.Hazen Thomas Lee,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s (1985).
8.Homer Kripke, The Myth of the Informed Layman, 28 Bus. Law. 631 (1973).
9.Jonathan R. Macey, Geoffery P. Miner, Good Finance, Bad Economics: An Analysis of the Fraud-on –the-Market Theory, 42 Stan. L. Rev. 1059(1990).
10.Jonathan R. Macey, The Fraud On The Market Theory: Some Preliminary Issues, 74 Cornell L. Rew. 923, (1989).
11.Joseph De Simone, Should Fraud On The Market Theory Extend To The Context Of Newly Issued Securities? 61 Fordham L. Rev. S151, S161 (1993).
12.R. Jennings and H. Marsh,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198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學士後法學組
92651046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651046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連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婷鈺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婷鈺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pr-2010 16:32:42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pr-2010 16:32:4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6:32:4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651046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1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碩士班學士後法學組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65104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證交法修正案於2005年12月2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2006年1月11日總統正式公佈,其中增訂了第二十條之一,規範違反證交法上「公開原則」的民事責任,而「公開原則」的貫徹是實現證交法目的最重要的基石。民事責任由於具有填補損害及嚇阻違法的功能,在證券管理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有必要對財報不實民事責任規範的妥適性深入探討。
      雖然新法的增訂明訂責任主體、確認財務業務文件的範圍、明訂損害賠償請求權人以及責任主體的舉證責任,然而還是有不少尚待解決的問題。諸如: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董事長、總經理負無過失責任是否過重?財務業務文件是否過於廣泛?會計師應否負擔舉證責任?原告調閱工作底稿是否因此具備足夠的舉證能力?美國判例經常採用之「對市場詐欺理論」以達到「交易因果關係之推定」效果,我國法應如何適用?
      本論文首先從公開之主要工具,財務報告的功能、編製及簽證,瞭解實務運作情形;其次,探究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的責任性質、構成要件,相關法條包括證交法第三十二條、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及會計師法等;同時,由於繼受美國法,將美國證券法相關規範、判例一併比較分析。
      從上述層面觀察,本論文對法條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建議董事長及總經理負擔推定過失責任、舉證責任的訂定由法條明文規定、健全會計師責任保險制度、成立會計師責任鑑定機構及會計師工作底稿保全等。期盼藉由上述建議,落實財報不實的民事賠償法制,以期建立一個健全公正的證券市場。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方法 5
     第三節 論文架構及範圍 6
     第二章 財務報告的功能及財務報告之編製與簽證 8
     第一節 財務報告的意義及內涵 10
     第一項 財務報告的定義 10
     第二項 財務報表的目的及功能 11
     第二節 財務報告的編製 15
     第一項 內部控制 16
     第二項 會計制度 19
     第三項 證交法關於內部控制與會計專業之要求 21
     第三節 財務報告的查核簽證 24
     第一項 審計的定義與目的 24
     第二項 會計師專業服務的特性 25
     第三項 一般公認審計準則 27
     第四項 工作底稿 29
     第四節 財務報告編製者、驗證者與使用者之認知與期望差異 32
     第一項 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32
     第二項 期望差距 33
     第三項 期望差距之是非對錯與模糊地帶 35
     
     
     第三章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法律規範 38
     第一節 責任性質 40
     第二節 責任主體與規範申報的文件 49
     第一項 責任主體 49
     第二項 規範申報文件 57
     第三節 主觀要件與因果關係 66
     第一項 主觀要件 66
     第二項 因果關係 71
     第四節 舉證責任相關問題之探討 73
     第一項 發行人與董事長、總經理以及在財務報告上簽章之人員的舉證責任 73
     第二項 會計師的舉證責任 76
     第五節 損害賠償之計算 85
     第六節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ㄧ第三十二條之比較分析 92
     第七節 民法與會計師法相關規定之探討 104
     第一項 民法相關規定 104
     第二項 會計師法相關規定 111
     第四章 美國法上關於財務報告民事責任之規範 116
     第一節 美國證券交易法第十條第二項及RULE 10B-5 117
     第一項 反詐欺條款的沿革 117
     第二項 RULE 10B-5之要件 120
     第二節 美國證券交易法第十八條 133
     第三節 對市場詐欺理論 136
     第一項 對市場詐欺理論之發展 136
     第二項 效率市場假說 139
     
     第三項 對市場詐欺理論之反對說 143
     第四節 與我國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比較分析 146
     第五章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修正建議 151
     第一節 關於責任主體及規範申報文件 151
     第一項 責任主體 151
     第二項 規範申報文件 155
     第二節 關於主觀要件 157
     第三節 修法建議—關於會計師的民事責任若由會計師負舉證責任,其相關配 套措施 159
     第四節 修法建議—關於會計師的民事責任若由原告負舉證責任,其相關配套 措施 166
     第六章 結論 170
     參考文獻 178
     圖 目 錄
     圖2-1 財務報告之編製及查核關係圖 31
     圖2-2 期待差距圖 35
     表 目 錄
     表3-1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的立法過程一覽表 77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方法 5
     第三節 論文架構及範圍 6
     第二章 財務報告的功能及財務報告之編製與簽證 8
     第一節 財務報告的意義及內涵 10
     第一項 財務報告的定義 10
     第二項 財務報表的目的及功能 11
     第二節 財務報告的編製 15
     第一項 內部控制 16
     第二項 會計制度 19
     第三項 證交法關於內部控制與會計專業之要求 21
     第三節 財務報告的查核簽證 24
     第一項 審計的定義與目的 24
     第二項 會計師專業服務的特性 25
     第三項 一般公認審計準則 27
     第四項 工作底稿 29
     第四節 財務報告編製者、驗證者與使用者之認知與期望差異 32
     第一項 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32
     第二項 期望差距 33
     第三項 期望差距之是非對錯與模糊地帶 35
     
     
     第三章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法律規範 38
     第一節 責任性質 40
     第二節 責任主體與規範申報的文件 49
     第一項 責任主體 49
     第二項 規範申報文件 57
     第三節 主觀要件與因果關係 66
     第一項 主觀要件 66
     第二項 因果關係 71
     第四節 舉證責任相關問題之探討 73
     第一項 發行人與董事長、總經理以及在財務報告上簽章之人員的舉證責任 73
     第二項 會計師的舉證責任 76
     第五節 損害賠償之計算 85
     第六節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ㄧ第三十二條之比較分析 92
     第七節 民法與會計師法相關規定之探討 104
     第一項 民法相關規定 104
     第二項 會計師法相關規定 111
     第四章 美國法上關於財務報告民事責任之規範 116
     第一節 美國證券交易法第十條第二項及RULE 10B-5 117
     第一項 反詐欺條款的沿革 117
     第二項 RULE 10B-5之要件 120
     第二節 美國證券交易法第十八條 133
     第三節 對市場詐欺理論 136
     第一項 對市場詐欺理論之發展 136
     第二項 效率市場假說 139
     
     第三項 對市場詐欺理論之反對說 143
     第四節 與我國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之比較分析 146
     第五章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修正建議 151
     第一節 關於責任主體及規範申報文件 151
     第一項 責任主體 151
     第二項 規範申報文件 155
     第二節 關於主觀要件 157
     第三節 修法建議—關於會計師的民事責任若由會計師負舉證責任,其相關配 套措施 159
     第四節 修法建議—關於會計師的民事責任若由原告負舉證責任,其相關配套 措施 166
     第六章 結論 170
     參考文獻 178
     圖 目 錄
     圖2-1 財務報告之編製及查核關係圖 31
     圖2-2 期待差距圖 35
     表 目 錄
     表3-1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的立法過程一覽表 7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651046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公開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財報不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事責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財務報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會計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發行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會計人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證交法第二十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證交法第三十二條zh_TW
dc.title (題名) 從證交法第二十條之一論發行人及其負責人、會計人員及會計師之民事責任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台北,作者自刊,2002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台北,作者自刊,2003年2月7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二冊,特殊侵權行為,台北,作者自刊,2006年7月再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伍忠賢,公司治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2003年1月14日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吳琮璠,審計學:新觀念與本土化,台北,智勝文化,2002 年7 月再版3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台北,元照,2005年3月,3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台北,元照,2006年2月,增訂4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台北,元照,199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鄭丁旺著,中級會計學,台北,作者自刊,2001年8月第7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蔡信夫,馮拙人,審計學概念和應用,台北,大中國圖書,1994年9月,第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台北,作者自刊,2006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士珮,證券交易法上一般反詐欺條款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許明賓,會計師法律責任-以證券交易法第三十二條為例,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黃柄勳,會計師執行財務報表查核對利害關係人所負民事責任之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財稅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張錫朧,我國會計師在公司治理上之功能與規範,世新法研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劉連煜,論證券交易法上之民事責任,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蔡逸芳,會計師財務報告簽證之法律責任-賠償上限與比例責任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蕭萬龍,會計師簽證民事責任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文宇,從公司不法行為之追訴論民、刑、商法之份際,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台北,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王志誠 發行市場證券詐欺規範之解釋及適用,律師雜誌,第297期,台北,2004年6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王志誠,財務報告不實之民事責任,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期,台北,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王澤鑑,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台北,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李美雀,縮小期望差距是釐清審計人員職責之本,會計研究月刊,第158期,台北,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林仁光 論證券發行人不實揭露資訊之法律責任—兼論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第二十條,律師雜誌,第297 期,台北,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林文里,談市場效率理論在美國證券法上的適用,證券管理,1991年3月,台北,第9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馬秀如,會計師的最低酬金標準,會計研究月刊,第211期,台北,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馬秀如,會計師在證券交易法下的責任,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台北,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范瑞華,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下之外部審計人員責任,萬國法律,第124期,台北,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范曉玲、王元勳,過失所致之純粹經濟上損失(上)(下)—從律師、會計師責任談起,月旦法學第26、27期,台北,1997年6、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耿一馨,違反企業資訊公開規定之民事責任(上)(下),證券管理,第12卷第7、8期,台北,1994年7、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號「財務會計觀念架構及財務報表之編製」,2005年12月22日第4次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一號「一般公認審計準則總綱」,2000年1月25日第4次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三號「查核工作底稿準則」,1985年12月31日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十四號「舞弊與錯誤」,1987年12月15日發佈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十六號「繼續經營之評估」,1999年11月16日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十六號「查核工作品質管制」,1989年12月16日發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二號「內部控制之考量」,1998年12月22日發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章友馨,從證交法新增訂第二十條之一論會計師過失責任之舉證責任歸屬,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4卷第2期,台北,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莊永丞,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證券詐欺損害賠償責任之因果關係,中原財經法學,台北,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莊蕎安、張書瑋,證交法修正-會計師嚴謹把關,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台北,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陳文智,論會計師之注意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台北,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陳伯松,從證券交易法修正看會計主管的法律責任與專業資格認證,台北,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陳春山,不實財務報告之民事責任法律適用爭議,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2005年8月初版第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陳春山,投資人保護之民事責任問題(上)、(下) 證券櫃檯月刊第96、97 期,台北,2004年6、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陳錦隆,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之民事責任(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1期,台北,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陳錦隆,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之民事責任(中),會計研究月刊,第172期,台北,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陳錦隆,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之民事責任(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73期,台北,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黃銘傑,從安隆(Enron)案看我國會計師民事責任之現狀,月旦法學第85期,台北,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黃砤淳,從順大裕案談證券投資人之保護--以會計師查核(核閱)財務報告之賠償責任為核心,律師雜誌,第297期,台北,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張心悌,證券交易法中虛偽陳述之民事責任,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期,台北,2004年3月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張書瑋,證交法修正-財會人員 加強專業,會計研究月刊,第243期,台北,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曾宛如,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之民事責任-以主觀要件與信賴為核心,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5期,台北,200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曾宛如,有關證券投資人保護之未來發展,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期,台北,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曾宛如,有關不實財報會計師民事責任之探討,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台北,元照,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鄭丁旺,還給會計原來的功能-Account-ing,會計研究月刊,第203期,台北,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劉連煜,論證券交易法一般詐欺條款之因果關係問題,公司法例論與判決研究(一),台北,元照,199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劉連煜,財報不實之損害賠償責任:法制史上蜥蜴的復活?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1期,台北,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薛明玲,蔡朝安,從資訊揭露看公司治理,月旦法學,第96期,台北,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薛明玲,資訊透明度與企業競爭力,會計研究月刊,第200期,台北,2002年7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羅嘉希、吳敬恆,論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對於會計師舉證責任之影響,會計研究月刊,第242期,台北,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闕光威,方文萱,投資人保障的觀點看財報不實的法律責任,全國律師,第8卷第5期,台北,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報紙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文宇,專業人員不實陳述,民事責任應加重,經濟日報,A7版,稅務法務,2004年12月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巫鑫,Deloitte,勤業眾信財稅專欄-明訂民事賠償責任,經濟日報,A13版,稅務法務,2006年2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A. A. Sommer, Jr. General Editor, Securities Law Techniques: Transactions and Litigation vol. 4 §92 Class Actions by Edmund H. Kerr and Evan A. Davis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A. Robert Thorup, Theories of Damages: Allowability and Calculation in Securities fraud Litigation, 18 Sec. Reg. L. J. 23, 26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Barbara Black, Fraud on the Market: A Criticism of Dispensing With Reliance Requirements In Certain Open Market Transactions, 62 N. C. L. R. 435, 436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Danial R. Fischel, Use of Modern Finance Theory in Securities Fraud Cases Involving Actively Traded Securities, 38 Bus. Law. 1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Daniel R. Fischel,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The Crash, And The Fraud On The Market Theory, 74 Cornell L. Rew. 907, 908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25 J. Fin. 383, 416 (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Hazen Thomas Lee,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s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Homer Kripke, The Myth of the Informed Layman, 28 Bus. Law. 631 (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Jonathan R. Macey, Geoffery P. Miner, Good Finance, Bad Economics: An Analysis of the Fraud-on –the-Market Theory, 42 Stan. L. Rev. 1059(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Jonathan R. Macey, The Fraud On The Market Theory: Some Preliminary Issues, 74 Cornell L. Rew. 923,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Joseph De Simone, Should Fraud On The Market Theory Extend To The Context Of Newly Issued Securities? 61 Fordham L. Rev. S151, S161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R. Jennings and H. Marsh,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1987).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