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蘇軾黃州時期書蹟之研究
作者 邢莉麗
貢獻者 鄭文惠
邢莉麗
關鍵詞 蘇軾
黃州
書蹟
書法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6:44:13 (UTC+8)
摘要 本論文先從《宋蘇軾墨跡》、《中國法帖全集》中的《東坡蘇公帖》、《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國書法全集》、《書跡名品叢刊》等蒐集蘇軾的墨蹟,依據前人研究之成果,整理、分析、比較其墨蹟創作之時期,選出屬於黃州時期的墨蹟,作為分析之主要文本。並以《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以及宋、元、明、清、民國及大陸地區官方編輯的圖目為主,民間書畫家鑑賞的題跋為輔助,了解蘇軾書蹟流傳、收藏、評鑑的情形。歷經浩劫之後出現之影本、搨本,前人無法確定是否為黃州時期之墨蹟時,則匯集同一字的字體,就其用筆、結構、墨色的風格,分辨其是否為黃州時期的墨蹟。此外,參考前人對蘇軾文學藝術的研究成果,並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歸納出蘇軾的書學創作論。
其次運用焦點透視法先從蘇軾早年的政治主張立論,論述其踏入政壇後實踐理想的方式,引發烏台詩案的經過、臺諫追攝及身陷囹圄的遭遇。其次從務農養生、親友慰藉、參禪悟道、讀書創作、寄情山水等五種方向說明蘇軾在黃州時期的生活面貌。最後歸結出蘇軾在黃州時期大多是驚恐退怯的心態,當受到友誼慰藉時又毫不掩飾其心中感激之情,這種感恩之情隨著時間的醞釀,其內心又有一分退隱與進取的掙扎,然而蘇軾的內心深處畢竟是孤獨寂寞的,所以偶爾也會有自我寬慰的達觀灑脫之語出現。
再者以審美心理學的觀點切入,論述蘇軾經由烏台詩案的政治事件刺激,使其暫時放下原有的政治理想,轉向以文藝創作的方式重新建構其新的生命藍圖。因此,先從蘇軾與歐陽脩、黃庭堅等師友的切磋,宋代寫意思潮、前人影響的焦慮、蘇軾書學的師承、學問的累積、人品的涵養,以及其豐富的人生經驗等,歸納蘇軾書論形成之因。其次從其「意造」、「神氣骨肉血」的主張,分析蘇軾書論: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技道相參、技道並進,形神相依、不計工拙,以及在執筆、運筆、結字、章法、用墨等技巧上的不拘法度,到無法之法的境界。再將蘇軾黃州時期的墨蹟依字體分行書、草書二者論述其書蹟創作的緣由、內容及流傳。
又透過讀者反應理論,分析蘇軾從閱讀古人典籍所留下的文化記憶、文化圖像,及運用符號學、文化批評等方法,分析黃州時期墨蹟中的筆法、章法、墨色等。首先釐析〈黃州謝表〉、〈前赤壁賦卷〉等墨蹟,論述其忠君愛國的觀念,死而後已的士人執著,然而,一旦受小人構陷,經歷冤獄,九死一生,謫居黃州,面對政治重挫的恐懼與盡忠朝廷的矛盾。其次分析〈梅花詩帖〉、〈黃州寒食詩卷〉等墨蹟中灑脫不羈的風格,論述其茫然無奈的心情與自我超越的尋求。再分析〈歸去來辭卷〉、〈往崎亭詩帖〉及尺牘等墨蹟,並以抄佛經等事實作佐證,論述其超越現實與修身進道的方法。最後以與友人的尺牘及乳母墓誌銘等,論述其內心深層處理私我情感與群性倫理的表現。
此外,運用心理美學先從筆法、墨法、結字、章法、格式等方面論述蘇軾墨蹟中所呈現的「意造與無法」;再從墨蹟中造型空間的時間性,以及時間過程的空間凝結,二者共同形成時間的序列,從凝鍊靜穆、平淡自然、灑脫超逸等三方面論述其書蹟中所蘊藏的美學意蘊;最後從儒道佛三家的觀點,論述其端莊典雅、蕭散清遠的書寫風格,以及思維快速轉變時所呈現「凝靜與豪放」的風格與轉變。
參考文獻 一、 專著
(一) 書蹟
1. 《宋蘇軾墨蹟》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63年初版
2. 《宋蘇軾墨蹟》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67年初版
3. 汪應辰:《宋拓西樓蘇帖》,上海:文明
4. 啟功主編:《中國法帖全集》,武漢:湖北美術,2002年第一版
5. 汪應辰:《東坡蘇公帖》,《中國法帖全集》(6)
6. 韓侂胄:《群玉堂帖》,《中國法帖全集》(7)
7. 聶子逑:《鬱孤臺帖》,《中國法帖全集》(7)
8. 邢侗:《澄清堂帖》,《中國法帖全集》(10)
9. 洪邁:《孤熟帖》,《中國法帖全集》(12)
10. 董其昌:《戲鴻堂法帖》,《中國法帖全集》(13)
11. 吳延:《餘清齋法帖》,《中國法帖全集》(13)
12. 陳繼儒:《晚香堂蘇帖》漢川:湖北美術,1986年第一版
13. 乾隆:《三希堂法帖》,中國歷代名家墨蹟,臺北:慈風,1991年
14. 馮銓:《快雪堂法帖》,《中國法帖全集》(14)
15. 楊壽昌:《景蘇園帖》,漢川:湖北美術,1986年第一版
16.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蘇軾》(33),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17.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蘇軾》(34),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18. 周倜主編:《中國墨跡經典大全》第五卷,北京:京華,1998年第一版
19. 雒啟坤主編:《中國書法全集》,北京:九洲,1999年初版
20. 王羲之:《王羲之尺牘》,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
21. 《唐馮承素摩蘭亭序》,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
22.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王羲之》(18),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23.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王羲之》(19),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24. 顏真卿:《顏真卿祭侄文稿》,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
25. 顏真卿:《顏勤禮碑》,東京:二玄社,1997年初版
26.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李邕》(23),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27.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25),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28.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26),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29.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柳公權》(27),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
30. 張旭:《張旭古詩四帖》,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
31. 懷素:《釋懷素草書自敘帖》,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
32. 于還素譯:《書道全集》(10),臺北:大陸,1976年初版
33. 朱惠良等主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書法(二),臺北:裕台,1985年初版
34. 《中國書蹟大觀》,北京:文物,1988年
35. 謝稚柳主編:《中國歷代法書墨蹟大觀》(5),上海:上海,1988年
36. 林柏壽:《蘭千山館書畫—書蹟》,東京:二玄社,1978年發行
37. 渡邊隆男:《書蹟名品叢刊》19,東京:二玄社,2001年
38. 王連起主編:《宋代書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2001年第一版
(二) 工具書
甲、圖錄類:
39. 《故宮書畫錄》,臺北:臺灣商務,1965年
40.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文物,1992年第二版
41. 《院藏碑帖特展目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初版
42. 朱家潛主編:《歷代著錄法書目》,北京:紫禁城,1997年第一版
乙、鑑賞辭典:
43. 李志賢、張景春主編:《蘇軾法書字典》,上海:上海書畫,1997年第一版
44. 范勒庵、李志賢編著:《中國行書大字典》,上海:上海書畫,1990年第一版
45. 李志賢等:《中國草書大字典》,上海:上海書畫,1994年第一版
46. 赤井清美編:《行草大字典》,東京:東京堂,1990年第五版
47. 北川博邦編:《章草大字典》,東京:雄山閣,1990年第五版
48. 洪鈞陶編:《草字編》,北京:文物,1989年第一版
49. 石梁編集:《草字彙》,臺北:臺灣商務,2002年臺一版
(三) 詩話、書畫題跋著錄:
50. 庾肩吾:《書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1. 謝赫:〈古畫品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2. 荊浩:《筆法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3. 姚最:〈續畫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4. 裴孝源:〈貞觀公私畫錄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5.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6. 郭熙:《圖畫見聞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7. 朱建新:《孫過庭書譜箋證》,臺北:華正,1973年初版
58. 張懷瓘:《書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59. 荊浩:《筆法記》,《景印文淵四庫全書》812冊
60. 黃庭堅:《山谷題跋》,上海:上海遠東,1999年第一版
61. 朱長文:《墨池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62. 周必大:《益公題跋》,《宋人題跋》,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
63. 朱履貞:《書學捷要》,《叢書集成新編》(52),臺北:新文豐,1985年初版
64. 陶宗儀:《書史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4冊
65. 楊家駱主編:《宋人題跋》,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
66. 楊家駱主編:《宋元人書畫論著》,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
67. 楊家駱主編:《明清人題跋》,臺北:世界,1988年四版
68. 米芾:《畫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3冊
69.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社,1993年第一版
70. 陳槱:《負暄野錄》,《宋元人書學論著》,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
71. 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
72. 李日華:《六研齋筆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7冊
73. 楊家駱主編:《書畫錄》,臺北:世界,1988年四版
74.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臺北:廣文,1977年再版
75. 張丑:《清和書畫坊》,臺北:學海,1975年初版
76. 馮班:《鈍吟書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86冊
77. 郁逢慶:《書畫題跋記》,臺北:漢華,1970年
78. 吳其貞:《書畫記》,臺北:文史哲,1971年景印初版
79. 孫岳等:《佩文齋書畫譜》,臺北:新興,1969年
80. 《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臺北:故宮博物院,1971年
81. 楊家駱主編:《湘館齊寓賞編》,臺北:世界,1984年三版
82. 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臺北:世界,1981年三版
83. 陶樑:《紅豆樹館書畫記》,臺北:廣文,1972年
84. 王澍:《虛舟題跋》,臺北:漢華,1970年
85. 裴景福:《壯陶閣書畫錄》,臺北:臺灣中華,1971年
86. 劉熙載:《藝概》,臺北:華正,1985年初版
87. 王述菴:《金石萃編》,臺北:國風,1964年出版
88. 容庚:《叢帖目》,臺北:華正,1984年初版
89. 林志鈞:《帖考》,臺北:華正,1985年初版
90. 張彥生:《善本碑帖錄》,北京:中華,1984年第一版
91. 沈尹默:《書法論叢》,臺北:華正,1983年初版
92. 朱劍心:《金石錄》,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台二版
93. 何文煥:《歷代詩話》,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
94.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歷代詩話》,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
95. 葉夢得:《石林詩話》,《歷代詩話》,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
96. 葉夢得:《避暑錄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3冊
97. 嚴羽:《滄浪詩話》,臺北:廣文,1972年初版
98. 陳師道:《後山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478冊
(四) 書畫、書法理論等論著類
99. 金開誠、王岳川主編:《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1995年第一版
100. 《中國書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1990年初版
101. 朱建新箋證:《孫過庭書譜箋證》,臺北:華正,1983年初版
102. 劉熙載:《藝概》,臺北:華正,1985年初版
103. 陳振濂:《書法學》,臺北:建宏,1994年初版
104. 陳振濂:《書法學概論》,天津:天津古籍,1999年第一版
105. 陳振濂:《書法美學》,西安:西安人民,2000年初版
106. 陳振濂:《書法美學教程》,杭州:中國美術書院,1997年第二版
107. 蔡崇名:《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臺北:華正,1978年
108. 葉秀山:《書法美學引論》,北京:寶文堂,1987年第一版
109. 劉綱紀:《書法美學簡論》,長沙:湖北人民,1982年第一版
110. 史紫忱:《書法史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年初版
111. 李甫、郭農聲主編:《書法教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1997年第二版
112. 潘善祝主編:《大學書法行書臨摹教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1997年第一版
113. 汪永江主編:《大學書法草書臨摹教程》,天津:天津古籍,1998年第一版
114. 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1997年
115. 陳方既、雷志雄主編:《中國書法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1997年
116.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鄭州:河南美術,1997年
117. 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北京:北京大學,1992年第一版
118. 姜壽田主編:《中國書法批評史》,浙江:中國美術學院,1997年第一版
119. 陳代星:《中國書法批評史略》,成都:巴蜀,1998年第一版
120.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臺北:臺灣商務,2000年初版
121. 宇野雪村:《中國書法史》,人民美術,1998年初版
122. 平山觀月撰、閻肅譯:《中國書法史》,臺北:黎明,1982年初版
123.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1999年第一版
124. 劉啟林:《古今書法要論》,長春:吉林美術,1998年
125. 《書畫論稿》,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初版
126. 鄭曉華:《古典書學淺探》,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一版
127.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雄獅圖書,2000年三版
128. 李郁周:《中國書史書跡論集》,臺北:蕙風堂,2003年初版
129.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歷史文脈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
130.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品鑑評論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
131.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風格技法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
132.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文化精神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
133.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審美語境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
134. 王靜之:《書法漫談》,臺北:臺灣,2000年初版
135. 田光烈:《佛法與書法》,臺北:鼎淵,1993初版
136. 侯鏡旭:《書學論集》,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初版
137. 姚淦銘:《漢字與書法文化》,南寧:廣西教育,1999年
138. 蔡崇名:《宋四家書法析論》,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再版
139. 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臺北:亞太圖書,1995年初版
140. 陳廷祐:《書法之美的原理與創新》,北京:人民美術,1999年
141. 蕭元:《書法美學史》,長沙:湖南美術,1998年
142. 樊波:《中國書畫美學史綱》,長春:吉林美術,1998年
143. 鄭文惠:《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話對應內涵》,臺北:東大,1995年初版
144. 彭修銀:《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1995年初版
145. 鄭曉華:《書法藝術欣賞》,臺北:五南圖書,2002年初版
146. 馬宗霍編:《書林藻鑑》,臺北:臺灣商務,1965年
147. 蘇易簡:《文房四寶譜》,《叢書集成新編》48冊,臺北:新文豐,1985年初版
148. 周心慧、嚴樺:《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臺北:萬卷樓,2000年初版
149. 齊儆:《中國的文房四寶》,臺北:臺灣商務,1993年初版
150. 洪丕謨:《中國文房四寶》,新竹:理藝,1992年初版
151. 安九亮、李雪梅:《文房四寶史話》,臺北:國家,2003年初版
(五) 經書、史書、史學論著、子書類
152. 《易經》,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
153. 《詩經》,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
154. 《書經》,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
155. 《禮記》,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
156. 《論語》,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
157. 《孟子》,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
158. 程頤:《易程傳》,臺北:河洛,1974年一版
159. 于紉蘭:《周易卦爻彖象辭義銓論》,臺北:世界,1981年再版
160. 司馬遷:《史記》,臺北:河洛,1978年初版
161.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諸考證》,臺北:樂天,1973年三版
162. 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1965年
163. 陳壽:《三國志》,臺北:世界,1974年三版
164. 張唐英:《蜀檮杌》,成都:巴蜀,1999年第一版
165. 房玄齡等:《晉書》,臺北:鼎文,1958年
166. 李延壽:《南史》,臺北:鼎文,1976年初版
167. 歐陽脩等:《新唐書》,北京:中華,1975年
168. 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1975年
169. 脫脫等:《宋史》,臺北:鼎文,1976年初版
170.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臺北:鼎文,1974年初版
171.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上海:上海古籍,1986年第一版
172. 楊仲良:《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臺北:臺灣商務,1981年
173. 梅原郁編:《續資治通鑑人名索引》,京都:同朋舍,1978年
174. 朋九萬:《烏台詩案》,仿萬卷樓原本,臺北:宏業,1968年
175. 周紫芝:《詩讞》,臺北:廣文,1971年初版
176. 孔平仲:《談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37),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出版
177. 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新興,1963年新一版
178. 帥鴻勳:《王安石新法研述》,臺北:正中,1973年臺初版
179. 葉坦:《大變法--宋神宗與十一世紀的改革運動》,北京:三聯,1996年第一版
180. 《宋史研究集》第九輯,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9年
181. 王保珍:《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69初版
182.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1998第一版
183. 曾棗莊等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2001年第一版
184. 朱熹:《宋名臣言行錄》,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1年
185. 林語堂:《蘇東坡傳》,臺北:金蘭,1986年
186.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1998年第二版
187. 王水照、崔銘:《蘇軾傳--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第一版
188. 徐邦達編:《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上海:人民美術,1963年
189. 《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臺北:文史哲,1975年再版
190.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1990年修訂十六版
191. 《輿地紀勝》,臺北:文海,1962年初版
192. 劉鴻喜:《中國地理》,臺北:五南,1984年初版
193. 葛劍雄主編:《滄桑神州.中國歷史地理》,廣東:廣東教育,1995年第一版
194. 黃登山:《老子釋義》,臺北:學生,1987年初版
195. 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1991年初版
196. 王先謙:《荀子集解》,臺北:藝文,1973年三版
197. 劉安:《淮南子》,北京:中華,1998年第一版
198. 劉義慶編:《世說新語》,臺北:臺灣中華,1970年臺三版
199. 潘永因:《宋稗類抄》,臺北:廣文,1967初版
(六) 詩集、文集、詩學論著、文學論著類
200. 朱熹:《楚辭集注》,臺北:文津,1987年出版
201. 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藝文,1977年五版
202. 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1958年第一版
203. 嵇康:《嵇中散集》,臺北:臺灣中華,1986年臺四版
204. 黃叔琳注:《文心雕龍輯注》,臺北:臺灣中華,1986年臺四版
205. 陶淵明:《靖節先生集》,臺北:臺灣商務,1966年台一版
206. 曹寅編:《全唐詩》,北京:中華,1960年第一版
207. 傅璇琮:《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1995年第一版
208. 李白:《李太白詩集》,臺北:臺灣中華,1966年台一版
209. 杜甫:《杜工部詩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10. 白居易:《白香山詩集》,臺北:臺灣中華,1966年台一版
211. 白居易:《白居易全集》,臺灣:漢京文化,1984年出版
212. 韓愈:《韓昌黎全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13. 顏真卿:《顏魯公文集》,臺北:臺灣中華,1966年台一版
214. 杜牧:《樊川集》,臺北:臺灣中華,1970年台二版
215. 蔡襄:《端明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90冊,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出版
216. 歐陽修:《歐陽文忠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17. 包拯:《包拯文集》,臺北:捷幼,1993年初版
218. 梅堯臣:《宛陵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19. 蘇洵:《嘉祐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20. 王安石:《臨川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21. 曾鞏:《元豐類稿》,臺北:中華,1965年台一版
222. 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四部叢刊正編》41冊,臺灣:臺灣商務,1979年臺一版
223. 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1986年第一版
224. 曾棗莊主編:《蘇文彙評》,成都:四川文藝,2000年初版
225. 王文誥等輯注:《蘇軾詩集》,臺北:學海,1983年初版
226. 曾棗莊主編:《蘇詩彙評》,成都:四川文藝,2000年初版
227. 謝桃坊:《蘇軾詩研究》,成都:巴蜀,1987年第一版
228. 龍木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臺一版
229. 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1996年初版
230. 鄭向恆校註:《東坡樂府箋校定箋註》,臺北:學藝,1977年新增一版
231. 王水照:《蘇軾選集》,上海:上海古籍,1984年出版
232. 梁章冉:《東坡事類》,臺北:佩文,1961年
233. 蘇軾:《精進東坡文集事略》,上海:商務,1961年
234. 蘇轍:《欒城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35. 程顥:《明道文集》,臺北:中華,1965年臺一版
236. 程頤:《伊川文集》,臺北:中華,1965年臺一版
237. 陳亮:《龍川文集》,臺北:中華,1965年台一版
238. 黃庭堅:《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2001年第一版
239. 黃庭堅,《山谷全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
240. 李清照:《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2000年第一版
241. 朱熹:《朱子語類》,臺北:正中,1973年臺三版
242. 米芾:《海岳名言》,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
243. 姚鼐:《文文辭類纂》,臺北:中華,1966年
244. 蔣伯潛:《文體論纂要》,臺北:正中,1959年臺一版
245. 張伯傳:《中國詩學研究》,瀋陽:遼海,2000年第一版
246. 趙謙:《唐七律藝術史》,臺北:文津,1992年初版
247.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1997年第一版
248. 謝佩芬:《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北:台大,1998年初版
249.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1984年初版
250. 楊海明:《唐宋詞史》,高雄:麗文,1996年初版
251. 唐玲玲、周偉民著:《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1996年初版
252. 木端:《蘇東坡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1998年第一版
253. 曾棗莊:《三蘇文藝思想》,成都:四川文藝,1985年第一版
254. 饒學剛:《蘇東坡在黃州》,北京:京華,1999年第一版
255. 王靜芝等:《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臺北:洪葉,2001年初版
256. 中田勇次郎:《中田勇次郎著作集》,京都:二玄社,1987年初版
(七) 心理學、美學類
257. 艾金深、西爾格德著,楊國樞主編:《心理學》,臺北:桂冠,1991年修訂三版
258. 張春興:《心理學》,臺北:三民,1990年十一版
259. 鄭伯燻等譯:《心理學》,臺北:桂冠,1990年修訂版
260. 高尚仁:《書法心理學》,臺北:東大,1991年再版
261. 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臺北:遠流,1993年初版
262. 童慶炳:《現代心理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
263. 陳政見、蔡明富著:《書法教學與治療》,臺灣:紅豆,1997年初版
264. 鄭伯壎、洪光遠等編譯:《心理學》,臺北:桂冠,1990年修訂版
265. 周來祥:《中國美學主潮》,山東:山東大學,1992年第一版
266. 楊春時:《藝術符號與解釋》,北京:人民文學,1989年第一版
267. 常昌富等譯:《當代西方修辭學-批評模式與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8年第一版
268. 常昌富等譯:《當代西方修辭學-演講與話語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 1998年第一版
269. 陳晉:《文藝的觀念世界》,廣東:花城,1988年第一版?
270. 童慶炳主編:《現代心理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一版
271. 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1997年第一版
272.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山東:山東教育,1998年第一版
273.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2000年初版
274. 彭立勛:《審美經驗論》,武漢:長江,1989年第一版
275. 邱明正:《審美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1993年第一版
276. 勞承萬:《審美中介學》,上海:上海文藝,2001年第二版
277. 龔鵬程:《文學與美學》,台中:業強,1995年修訂版
278.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1976年
279. 林衡勛:《中國藝術意境論》,烏魯木齊:新疆大學,1993年第一版
280. 朱光潛:《談美》,臺北:尼羅河,2001年
281.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1985年第一版
282.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臺灣:谷風,1987年
283. 李澤厚:《華夏美學》,臺北:三民,1996年初版
284.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金楓,1991年
285. 于民、孫通海編:《中國古典美學舉要》,合肥:安徽教育,2000年第一版
286. 羅中峯:《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洪業,2001年初版
287. 韓玉濤:《寫意中國美學之靈魂》,深圳:海天,1998年第一版
288. 郭繼生主編:《美感與造形》,臺北:聯經,2000年初版
289. 衣若芬、劉莞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
(八) 宗教社會、文化等
290.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台中:業強,1995年修訂版
291. 沈松勤:《北宋文人與黨爭—中國士大夫群體研究之一》,北京:人民,1998年第一版
292. 劉子建:《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1987年
293. 徐揚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論》,北京:新華,1995年第一版
294. 金諍:《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1990年第一版
295. 劉虹:《中國選士制度史》,湖南:湖南教育,1992年第一版
296. 朱瑞熙等:《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一版
297. 關世謙譯:《中國禪宗史》,臺北:東大,1991年再版
298. 魏道儒:《宋代禪宗文化》,鄭州:中州古籍,1993年第一版
299. 郭明:《宋元佛教》,福建:福建人民,1981年第一版
300.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臺北:桂冠,1990初版
301. 趙樸初等:《佛教與中國文化》,北京:中華,1988年第一版
302. 蔣文斌:《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臺北:臺灣商務,1988年初版
303. 真諦三藏譯:《遺教經》,《大正新修大藏經》26卷,臺北:世樺,1998年
304. 玄奘譯:《心經》,《大正新修大藏經》8卷,臺北:世樺,1998年
305. 傅大士:《金剛經》,《大正新修大藏經》25卷
306. 鳩摩羅什譯:《維摩詰經》,《大正新修大藏經》14卷
307. 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大正新修大藏經》8卷
308. 道原:《景德傳燈錄》,《大正新修大藏經》51卷
309. 延壽集:《宗鏡錄》,《大正新修大藏經》48卷
310. 淨覺:《楞伽師資記》,《大正新修大藏經》85卷
311. 宗寶:《六祖壇經》,《大正新修大藏經》48卷
312. 玄覺:《永嘉證道歌》,《大正新修大藏經》48卷
313. 道城集:《釋氏要覽》,《大正新修大藏經》54卷
314. 僧肇:〈物不遷論〉,《大正新修大藏經》45卷
315. 般刺密帝譯:《楞嚴經》,《大正新修大藏經》39卷
316. 慧遠:《大乘義章》,《大正新修大藏經》44卷
317. 瞿曇僧迦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2卷
318.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臺北:桂冠,1991年初版
319. 劉仲宇:《中國道教文化透視人文叢書》,上海:學林,1990年第一版
320.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1987年第一版
321. 賴永海:《佛道詩禪—中國佛教文化論》,北京:中國青年,1990年第一版
322. 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臺北:天宇,1988年台一版
323. 陳士強:《佛典精解》,上海:上海古籍,1992一版
324. 黃啟江:《北宋佛教論稿》,臺北:臺灣商務,1997年初版
325. 張伯傳:《禪與詩學》,杭州:浙江人民,1992年第一版
326. 張鐵君:《楹聯學與新聯型創論》,臺北:黎明,1984年出版
327. 陳香:《古今楹聯大觀》,臺北:國家,2000年初版
328. 湯德宗:《透視權力核心》,臺北:三民,1998年
329. 劉靜貞:《皇帝和他們的權力:北宋前期》,臺灣:稻鄉,1996年初版
330. 卡卡貝斯:《權力政治與組織》,臺北:巨流,1990第一版
331. 倫斯基格個哈斯:《權力與特殊社會分層的理論》,杭州:浙江人民,1988年
332. 司馬文武:《權力鬥爭場上的政治人物》,臺北:八十年代,1986年
333. 劉軍寧:《權力現象》,香港:商務,1991年
334. 霍存福:《權立場—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研究》,瀋陽:遼寧人民,1992年
335. 劉澤華:《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香港:中華,1988年
336. 基歐漢羅伯特:《權力與互相依賴:轉變中的世界政治》,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92年
337. 王玲:《中國茶文化》,北京:中國,1992年出版
338. 石紹華:《宋代詠茶詩研究》,臺北:文津,1996年初版
339. 張宏庸:《茶藝》,臺北:幼獅,1987年
340. 林洪:《山家清供》(《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1937年初版
341. 李時珍;《本草綱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773冊
342. 錢泳:《履園叢話》,臺北:大立,1982年初版
343. 范成大:《梅譜》,《叢書集成初編》225冊,臺北:臺灣商務,1966年台一版
344. 陳思:《海棠譜》,《叢書集成初編》225冊,臺北:臺灣商務,1966年台一版
345. 葛立方:《韻語陽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479冊
346. 謝雲飛:《中國聲韻學大綱》,臺北:蘭臺,1972年再版
347. 邵博:《邵氏聞見後敘》,北京:中華,1983年第一版
348. 張邦基:《墨莊慢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4冊
349. 曾敏行《獨醒雜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39冊
350. 高文虎:《蓼花州閒錄》,《叢書集成初編》86冊,臺北:新文豐,1936年初版
二、 學位論文
(一) 書畫類
1.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台大中研所88年博士論文
2. 王心悅:《陸游與范成大的書法研究—兼論宋金的蘇黃米傳統》,台大藝研所88年碩士論文
3. 陳靜琪:《宋四家行草「形、神」之美學研究》,高雄師大國研所87年博士論文
4. 曾憶慈:《蘇東坡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高雄師大國文教學92年碩士論文
5. 謝孟淑:《北宋院體書法研究》,文化大學史研所91年碩士論文
6. 黃台芝:《宋四家之行書研究》,臺北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所91年碩士論文
7. 許玉芳:《書法線條中的情緒表現—以顏真卿、蘇東坡、徐謂為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所90年碩士論文
8. 謝惠芳:《蘇軾題畫文學之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3年碩士論文
9. 夏賢李:《金代書法之蘇軾與米芾傳統》,台大藝研所81年碩士論文
10. 范文瑞:《蘇黃書畫理論中道與象的辯證問題》,淡江大學中文所81年碩士論文
11. 鄭文倩:《蘇軾藝術思想研究》,台大國研所80年中文所碩士論文
12. 盧廷清:《蘇東坡的書法藝術》,臺灣師大美研所77年碩士論文
13. 陳錚:《蘇東坡書法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73年碩士論文
(二) 文學類
14. 廖志超:《蘇軾辭賦理論及其創作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92年博士論文
15. 崔在赫:《蘇軾文藝理論研究》,政大中文所91年博士論文
16. 李慕如:《東坡詩文思想之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7年博士論文
17. 史國興:《蘇軾詩詞中夢的研析》,臺灣師大國研所85年博士論文
18. 柳明熙:《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政大中文所77年博士論文
19. 黃惠暖:《東坡詞草木意象研究》,臺灣師大國文教學92年碩士論文
20. 王秀珊:《論東坡詞的仕隱情懷》,中興大學中文所90年碩士論文
21. 楊麗玲:《蘇東坡詠物詞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7年碩士論文
22. 楊佩琪:《蘇軾杭州詞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7年碩士論文
23. 金桂台:《蘇軾的書信研究》,台大中研所85年碩士論文
24. 林漢標:《蘇軾政論研究》,香港私立珠海大學中研所85年碩士論文
25. 吳淑華:《東坡謫黃研究》,文化大學中研所82年碩士論文
26. 李貞蕙:《蘇軾策論及奏議之研究》,台大中研所81年碩士論文
27. 黃惠菁:《東坡文藝創作理論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1年碩士論文
28. 郭美美:《東坡在詞風尚的承繼與創新》,臺灣師大國研所79年碩士論文
29. 蔡秀玲:《東坡黃州經驗之探討》,輔仁大學中研所79年碩士論文
30.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77年碩士論文
31. 林玫玲:《東坡黃州詞研究》,台大中研所74年碩士論文
(三) 美學類等
32. 楊雅惠:《兩宋文人書畫美學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1年博士論文
33. 陳啟仁:《蘇軾詞之創作美學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91年碩士論文
34. 林鈺玲:《蘇東坡美學思論及其現代意義》,臺灣師大美研所83年碩士論文
35. 江惜美:《烏台詩案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76年碩士論文
36. 王乃彥:《論人格尊嚴對國家刑罰權力實現過程的統治》,中興大學法研所85年碩士論文
37. 林綠虹:《論傅科之權力知識與身體之關係》,輔仁大學哲學所85年碩士論文
三、 期刊論文
(一) 書法類
1. 毛萬寶:〈書法藝術文化內涵發微〉,《書法研究》,1998年第5期,頁1-21
2. 傅合遠:〈論書法藝術的時間特性〉,《書法研究》,1996年第5期,頁38-53
3. 鍾明善:〈書法與人生〉,《書法研究》,1996年第5期,頁54-65
4. 江河:〈書法結構的概念及類別劃分〉,《書法研究》,1996年第3期,頁35-39
5. 王壯為:〈北宋的忠藎書家—歐陽脩、蔡襄、蘇軾〉,《中央月刊》第7卷第3期,1975年1 月,頁174-179
6. 蔡崇名:〈蘇東坡書法賞析〉,《高雄文獻》9卷10期,1982年3月,頁1-35
7. 于大成:〈東坡書法〉,《中國國學》第11期,1983年9月,頁277-287
8. 汪中:〈書藝與靈境兼論東坡〉,《孔孟月刊》21卷,1983年8月,頁49-51
9. 盧延清:〈蘇東坡書學思想之探討〉,《實踐學報》27期,1996年6月,頁79-102
10. 石叔明:〈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東坡論書及其墨蹟〉,《故宮文物月刊》5卷4期,1987年7月,頁122-127
11. 俞美霞:〈蘇、黃的尚意書風〉,《美育月刊》第55期,1995年1月,頁6-11
12. 蕭燕翼:〈以意為尚的蘇軾書論〉,《書法叢刊》40期,1944年4月,頁19-24
13. 陳奕純:〈中國古代書論的兩大命題與蘇軾書論的形成〉,《書法研究》61期,1994年,頁52-63
14. 尹旭:〈求意態於兩極之間—宋代書風論要〉,《書法研究》45期,1991年,頁66-76
15. 徐利明:〈蘇、黃異同論〉,《書法研究》1992年第4期,頁47-55
16. 叢文俊:〈“書卷氣”考評〉,《書法》總97期,1994年第5期,頁45-47
17. 管毅平:〈書卷氣•學者心—兼論傳統及其他〉,《書法研究》1995年第3期,頁39-44
18. 葉鵬飛:〈書卷氣、創作、創新〉,《書法》總103期,1995年第4期,頁2-5
19. 陳方既:〈論“書卷氣”〉,《書法研究》2000年第3期,頁1-18
20. 侯開嘉:〈題壁書法興廢史述〉,《書法研究》1996年第6期,頁56-67
21. 傅京生:〈禪宗發展歷程斷面及從書法藝術看禪宗思想的異化〉,《書法研究》1996年第6期,頁1-12
22. 楊諤:〈禪與書法〉,《書法研究》1991年第1號,頁64-77
23. 周詳林:〈自然之最 寫意之尤:蘇東坡的書法藝術觀—兼及蘇米比較〉,《書法研究》1999年第2期,頁22-40
24. 盧廷清:〈蘇東坡黃州寒食帖賞析〉,《美育月刊》第54期,1994年12月,頁15-18
25. 傅申:〈天下第一蘇東坡—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7期,1994年10月 頁76-85
26. 江兆申:〈蘇東坡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頁10-17
27. 石守謙:〈無佛處稱尊—談黃庭堅跋寒食帖的心理〉,《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一期,1990年4月,頁18-29
28. 鄭瑤錫:〈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東坡書法特展簡介〉,《故宮文物月刊》第9卷第7期,1991年10月,頁80-87
29. 林柏亭:〈東坡先生寒食帖特展〉,《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期,1987年4月,頁18-24
30. 張清治:〈三年寒食黃州雨,一氣呵成萬古書—東坡寒食帖今賞〉,《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期,1987年4月,頁25-35
31. 熊琛:〈對「臺」「海」之辯的商榷—申論山谷〈寒食帖跋〉的原旨〉,《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2期,1988年3月,頁111-114
32. 洪惟助:〈也談東坡與西臺—山谷寒食帖跋中的李西臺是誰〉,《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2期,1988年3月,頁115-117
33. 趙明:〈蘇東坡黃州謫居和寒食詩卷書法〉,《新竹師專學報》6期1980 年,頁173-211
34. 盧廷清:〈寒食帖與蘇軾黃州時期書法〉,《故宮文物月刊》第14卷第5期, 1996年8月,頁100-125
35. 陳靜琪:〈蘇軾黃州寒食帖書法美學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12期,2001年,頁131-148
36. 陳欽忠:〈書法格式的演變與展望〉,《跨世紀書藝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華書道學會,2000年初版
(二) 文學類等
37. 王淳美:〈東坡謫居黃州時期與釋道關係之研究〉,《南台工專學報》15期,1992年3月,頁115-133
38. 黃寬重:〈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生活與心境〉,《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頁30-35
39. 李慕如:〈東坡詩文中道家道教思想之玄蘊〉,《中國學術年刊》第18期,1997年3月,頁97-126
40. 李慕如:〈東坡與道家道教〉,《屏東師院學報》第10期,1997年6月,頁319-353
41. 李慕如:〈談東坡思想生活入禪之啟迪〉,《屏東師院學報》第11期,1998年,頁163-194
42. 施淑婷:〈東坡「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之創作理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4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113-141
43. 王保珍:〈東坡日月長—蘇軾在黃州〉,《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頁36-43
44. 藍麗春:〈東坡先生黃州時期文學探究〉,《嘉南學報》20期,1994年11月,頁234-247
45. 劉少雄:〈東坡先生黃州文散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期,1995年9月,143-158
46. 蔡秀玲:〈論蘇東坡的人生觀〉,《台中商專學報》29期,1997年6月,頁225-252
47. 陶晉生:〈蘇東坡的母親〉,《歷史月刊》90期,1995年7月,頁110-111
48. 劉昭明:〈蘇軾與與王朝雲關係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1卷2期,1992年12月,頁235-257
49. 劉昭明:〈蘇軾與與王閏之關係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4卷1期,1995年6月,頁39-60
50. 鄭騫:〈蘇東坡的先世及其親屬〉,《古今文選》第六冊,1885年第十二版,頁769-772
51. 蘇淑芬:〈蘇軾與參寥子交游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4卷1期,1995年6月,頁61-82
52. 楊宗瑩:〈蘇東坡與文同友誼探索〉,《國文學報》27期,1996年6月,頁207-230
53. 楊宗瑩:〈蘇東坡與陳季常友誼探索〉,《國文學報》25期,1998年6月,頁223-246
54. 劉昭明:〈蘇軾與章惇之交遊及相關詩文考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第1期,1998年6月,頁137-183
55. 方瑜:〈抉擇、自由、創造—是論蘇東坡筆下得陶淵明〉,《台大中文學報》第12期,2000年5月,頁259-284
56. 衣若芬:〈一樁歷史的公案—「西圓雅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0期,1997年3月,頁221-268
57. 衣若芬:〈談蘇軾「後赤壁賦」中所夢道士人數之問題〉,《臺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4年6月,頁333-356
58. 徐聖心:〈偶然性•再現•生命實像-蘇軾「後赤壁賦」釋旨〉,《中外文學》31卷第4期,2002年9月,頁110-129
59. 吳奕蒼:〈東坡「前•後赤壁賦」之比較〉,《輔大中研所學刊》6期,1996年6月,頁261-275
60. 黃美鈴:〈從前後「赤壁賦」談蘇東坡的矛盾心境〉,《中國文化月刊》?期1993年6月,頁107-111
61. 黃雅莉:〈從蘇軾「定風波」詞看他的生命智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卷第1期,1998年6月,頁130-136
62. 劉昭明:〈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發微〉,《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3卷第1期,1994年6月,頁153-213
63. 古苓光:〈從「黃州安國寺」探索東坡謫黃時之心靈世界〉,《源遠學報》第12期,2000年11月,頁105-110
64. 方元珍:〈從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看蘇軾「水調歌頭」(落日繡簾捲)〉,《空大人文學報》8期,1999年6月,頁29-42。
65. 鄭文惠:〈詩畫共通理論與文人文化之成長——以宋明二代之轉化歷程為例〉,《中華學苑》41期,1991年6月,頁141-175
66. 楊玉成:〈山水儀式——陶淵明遊斜川詩的多層分析〉,《政大學報》65期,1992年2月,頁1-34
(三) 心理學、美學類
67. 鄭文惠:〈身體的空間疆界--「唐詩畫譜」中女性意象版圖的展演〉,未刊稿,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空間與慾望」計劃--中國文學的時空書寫研討會,2002年12月13日,頁1-13
68. 鄭文惠:〈文學的轉喻與歷史的重構--元代桃花源題詠的文化想像〉未刊稿,發表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文學名著與美術學術討論會」,2001年5月18日,頁1-26。
69. 朱孟庭:〈論蘇東坡書法美學思想〉,《國文雜誌》第3期,1999年6月,頁263-282
70. 張德文:〈蘇軾論藝術的自然美〉《中國文化月刊》141期,1991年7月,頁64-73
71. 周裕鍇:〈寫我盡意、體物傳神--蘇軾美學思想札記之一〉,《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15輯,1982年9月,頁88
72. 朱郁華:〈蘇軾的書論、書藝及其美學思潮〉,《書法研究》1991年第2期,頁67-80
73. 林同華:〈中國傳統書法文化與現代美學思潮〉,《書法研究》1995年第3期,頁32-38
74. 白砥:〈對書法美的本質及其表現形式的思考〉,《書法研究》1999年第1期,頁1-15
75. 莊耀郎:〈蘇軾的書法美學論〉,《淡江史學》第10期,1999年6月,頁91-106
76. 陳靜琪:〈宋四大家行草書神韻之美研析〉,《嘉義師院學報》第13期,1999年11月,頁101-129
77. 陳秉貞:〈莊子藝術精神與蘇軾的書法創作思想〉,《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1卷2期,2000年8月,頁171-186
78. 梁少膺:〈恣肆狂怪的心理與藝術中的悲劇—略論徐渭與宋人“尚意”書風〉,《書法研究》1995年第2期,頁94-99
(四) 社會、文化等
79. 蘇峰山:〈權力╱知識╱主體:Foucault批判思考的基本問題架構〉,《東吳哲學學報》,1993年3月,頁209-218
80. 姚人多:〈論福科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上),《當代》150期,2000年2月,頁126-133
81. 姚人多:〈論福科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下),《當代》151期,2000年3月,頁108-133
82. 葉永文:〈論傅科的統治術〉,《哲學雜誌》22期,1997年11月,頁204-223
83. 邱俊鵬:〈為政之道務厥適中—蘇軾政治改革主張〉,《歷史月刊》162期,2001年7月,頁43-48
84. 王琳祥:〈神宗惜才容蘇軾〉,《歷史月刊》162期,2001年7月,頁49-53
85. 蔡正發:〈白居易對蘇軾的影響〉,《古今文藝》21卷3期,1995年5月,頁6-21
86. 林瑞翰:〈士大夫的爭鬥—北宋慶歷黨爭與新舊黨爭〉,《歷史月刊》70期, 1993年11月,頁45-47
87. 張學舒:〈論北宋「重文輕武」政策〉,《歷史月刊》99期,1996年4月,頁88-92
88. 鄭強勝:〈宋初的用人政策及其影響〉,《史學月刊》203期,1993年,頁34-39
89. 穆朝慶:〈北宋時期的科舉改革〉,《史學月刊》139期,1982年,頁30-36
90. 王宏理:〈書法與選官制〉,《書法研究》1998年第6期,頁60-66
91. 曾棗莊:〈論宋代的三大詩案〉,《故宮學術季刊》14卷2期,1996年,頁29-41
92. 張海鷗:〈中國文化中的「疏狂」傳統與宋代文人的疏狂心態〉,《中山人文學報》第9期,1999年,頁97-120
93. 陳江:〈文化學理論和宋代文化研究〉,《史學月刊》192期,1991年,頁22-2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88912003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912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文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邢莉麗zh_TW
dc.creator (作者) 邢莉麗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pr-2010 16:44:13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pr-2010 16:44:1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6:44:1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8912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9120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先從《宋蘇軾墨跡》、《中國法帖全集》中的《東坡蘇公帖》、《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國書法全集》、《書跡名品叢刊》等蒐集蘇軾的墨蹟,依據前人研究之成果,整理、分析、比較其墨蹟創作之時期,選出屬於黃州時期的墨蹟,作為分析之主要文本。並以《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以及宋、元、明、清、民國及大陸地區官方編輯的圖目為主,民間書畫家鑑賞的題跋為輔助,了解蘇軾書蹟流傳、收藏、評鑑的情形。歷經浩劫之後出現之影本、搨本,前人無法確定是否為黃州時期之墨蹟時,則匯集同一字的字體,就其用筆、結構、墨色的風格,分辨其是否為黃州時期的墨蹟。此外,參考前人對蘇軾文學藝術的研究成果,並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歸納出蘇軾的書學創作論。
其次運用焦點透視法先從蘇軾早年的政治主張立論,論述其踏入政壇後實踐理想的方式,引發烏台詩案的經過、臺諫追攝及身陷囹圄的遭遇。其次從務農養生、親友慰藉、參禪悟道、讀書創作、寄情山水等五種方向說明蘇軾在黃州時期的生活面貌。最後歸結出蘇軾在黃州時期大多是驚恐退怯的心態,當受到友誼慰藉時又毫不掩飾其心中感激之情,這種感恩之情隨著時間的醞釀,其內心又有一分退隱與進取的掙扎,然而蘇軾的內心深處畢竟是孤獨寂寞的,所以偶爾也會有自我寬慰的達觀灑脫之語出現。
再者以審美心理學的觀點切入,論述蘇軾經由烏台詩案的政治事件刺激,使其暫時放下原有的政治理想,轉向以文藝創作的方式重新建構其新的生命藍圖。因此,先從蘇軾與歐陽脩、黃庭堅等師友的切磋,宋代寫意思潮、前人影響的焦慮、蘇軾書學的師承、學問的累積、人品的涵養,以及其豐富的人生經驗等,歸納蘇軾書論形成之因。其次從其「意造」、「神氣骨肉血」的主張,分析蘇軾書論: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技道相參、技道並進,形神相依、不計工拙,以及在執筆、運筆、結字、章法、用墨等技巧上的不拘法度,到無法之法的境界。再將蘇軾黃州時期的墨蹟依字體分行書、草書二者論述其書蹟創作的緣由、內容及流傳。
又透過讀者反應理論,分析蘇軾從閱讀古人典籍所留下的文化記憶、文化圖像,及運用符號學、文化批評等方法,分析黃州時期墨蹟中的筆法、章法、墨色等。首先釐析〈黃州謝表〉、〈前赤壁賦卷〉等墨蹟,論述其忠君愛國的觀念,死而後已的士人執著,然而,一旦受小人構陷,經歷冤獄,九死一生,謫居黃州,面對政治重挫的恐懼與盡忠朝廷的矛盾。其次分析〈梅花詩帖〉、〈黃州寒食詩卷〉等墨蹟中灑脫不羈的風格,論述其茫然無奈的心情與自我超越的尋求。再分析〈歸去來辭卷〉、〈往崎亭詩帖〉及尺牘等墨蹟,並以抄佛經等事實作佐證,論述其超越現實與修身進道的方法。最後以與友人的尺牘及乳母墓誌銘等,論述其內心深層處理私我情感與群性倫理的表現。
此外,運用心理美學先從筆法、墨法、結字、章法、格式等方面論述蘇軾墨蹟中所呈現的「意造與無法」;再從墨蹟中造型空間的時間性,以及時間過程的空間凝結,二者共同形成時間的序列,從凝鍊靜穆、平淡自然、灑脫超逸等三方面論述其書蹟中所蘊藏的美學意蘊;最後從儒道佛三家的觀點,論述其端莊典雅、蕭散清遠的書寫風格,以及思維快速轉變時所呈現「凝靜與豪放」的風格與轉變。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諸論....................................................1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 研究範圍與文獻...................................................4
三、 前人研究之成果...................................................8
四、 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黃州時期的人生轉折、生活面貌與心理意識.................13
一、 人生轉折........................................................19
二、 生活面貌........................................................37
三、 心理意識........................................................57

第三章 蘇軾的書論及黃州時期的主要墨蹟.........................67
一、 書法美學理論之形成..............................................67
二、 書法創作的美學理論..............................................89
三、 黃州時期的主要墨蹟.............................................103

第四章 黃州書蹟中的生命意識..................................133
一、 矛盾驚恐與君國思維.............................................134
二、 茫然無奈與尋求超越.............................................145
三、 修身進道與超越現實.............................................155
四、 私我情感與群性倫理.............................................172

第五章 黃州書蹟的美學內蘊與風格..............................187
一、 意造與無法.....................................................188
二、 神氣與靈境.....................................................205
三、 凝靜與豪放.....................................................215

第六章 結論...................................................223
附錄:
一、參考書目.........................................................229
二、附表.............................................................247
(一)、 黃州時期書蹟名稱與詩文名稱對照表.............................247
(二)、 黃州時期書蹟一覽表...........................................249
(三)、 黃州時期書蹟真蹟或搨本收錄表.................................251
(四)、 蘇軾黃州時期書蹟著錄一覽表——以收錄原文及題跋為主...........253

圖版目錄
一、〈京酒帖〉.......................................................257
二、〈喫茶帖〉.......................................................257
三、〈覆盆子帖〉.....................................................257
四、〈新歲展慶帖〉...................................................258
五、〈人來得書書帖〉.................................................258
六、〈一夜帖〉.......................................................259
七、〈佳事帖〉.......................................................259
八、〈獲見帖〉.......................................................259
九、〈羈旅帖〉.......................................................260
十、〈鐵牛老鼠帖〉...................................................260
十一、〈掃地帖〉.....................................................261
十二、〈職事帖〉.....................................................261
十三、〈兒子帖〉.....................................................262
十四、〈多病帖〉.....................................................262
十五、〈天涯流落帖〉.................................................262
十六、〈歸農帖〉.....................................................263
十七、〈高文帖〉.....................................................263
十八、〈徐十三帖〉...................................................263
十九、〈答畢仲舉書〉.................................................264
二十、〈久留帖〉.....................................................264
二十一、〈屏事帖〉...................................................264
二十二、〈陽羨帖〉...................................................265
二十三、〈離揚州帖〉.................................................265
二十四、〈杜甫榿木詩卷〉.............................................266
二十五、〈杜甫暮歸詩帖〉.............................................266
二十六、〈歸去來辭卷〉...............................................267
二十七、〈黃州謝表〉.................................................267
二十八、〈前赤壁賦卷〉...............................................268
二十九、〈與可畫竹贊〉...............................................268
三十、〈吏部陳公詩跋〉...............................................269
三十一、〈書營籍周韶落籍詩〉.........................................269
三十二、〈滿庭芳帖〉(歸去來兮吾歸何處)..............................270
三十三、〈定惠院月夜偶出詩稿〉.......................................271
三十四、〈往崎亭詩帖〉...............................................271
三十五、〈黃州寒食帖〉...............................................272
三十六、〈調巢生詩帖〉...............................................272
三十七、〈滿庭芳〉(三十三年)........................................273
三十八、 〈梅花詩帖〉................................................273

四十、 王羲之〈大道帖〉............................................274
四十一、 王羲之〈諸賢帖〉............................................274
四十二、 顏真卿〈劉中使帖〉..........................................274
四十三、 顏真卿〈述本帖〉............................................274
四十四、 顏真卿〈裴將軍詩〉..........................................275
四十五、 張旭〈自言帖〉..............................................275
zh_TW
dc.format.extent 40503 bytes-
dc.format.extent 73083 bytes-
dc.format.extent 79408 bytes-
dc.format.extent 283244 bytes-
dc.format.extent 873496 bytes-
dc.format.extent 914061 bytes-
dc.format.extent 990981 bytes-
dc.format.extent 654704 bytes-
dc.format.extent 237373 bytes-
dc.format.extent 23286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912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蘇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黃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書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書法zh_TW
dc.title (題名) 蘇軾黃州時期書蹟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書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宋蘇軾墨蹟》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6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宋蘇軾墨蹟》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6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汪應辰:《宋拓西樓蘇帖》,上海:文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啟功主編:《中國法帖全集》,武漢:湖北美術,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汪應辰:《東坡蘇公帖》,《中國法帖全集》(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韓侂胄:《群玉堂帖》,《中國法帖全集》(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聶子逑:《鬱孤臺帖》,《中國法帖全集》(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邢侗:《澄清堂帖》,《中國法帖全集》(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洪邁:《孤熟帖》,《中國法帖全集》(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董其昌:《戲鴻堂法帖》,《中國法帖全集》(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吳延:《餘清齋法帖》,《中國法帖全集》(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陳繼儒:《晚香堂蘇帖》漢川:湖北美術,198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乾隆:《三希堂法帖》,中國歷代名家墨蹟,臺北:慈風,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馮銓:《快雪堂法帖》,《中國法帖全集》(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楊壽昌:《景蘇園帖》,漢川:湖北美術,198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蘇軾》(33),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蘇軾》(34),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周倜主編:《中國墨跡經典大全》第五卷,北京:京華,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雒啟坤主編:《中國書法全集》,北京:九洲,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王羲之:《王羲之尺牘》,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唐馮承素摩蘭亭序》,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王羲之》(18),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王羲之》(19),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顏真卿:《顏真卿祭侄文稿》,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顏真卿:《顏勤禮碑》,東京:二玄社,199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李邕》(23),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25),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26),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柳公權》(27),北京:容寶齋,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張旭:《張旭古詩四帖》,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懷素:《釋懷素草書自敘帖》,上海:上海書畫,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于還素譯:《書道全集》(10),臺北:大陸,197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朱惠良等主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書法(二),臺北:裕台,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中國書蹟大觀》,北京:文物,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謝稚柳主編:《中國歷代法書墨蹟大觀》(5),上海:上海,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林柏壽:《蘭千山館書畫—書蹟》,東京:二玄社,1978年發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渡邊隆男:《書蹟名品叢刊》19,東京:二玄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王連起主編:《宋代書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工具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甲、圖錄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故宮書畫錄》,臺北:臺灣商務,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文物,1992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院藏碑帖特展目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朱家潛主編:《歷代著錄法書目》,北京:紫禁城,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乙、鑑賞辭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李志賢、張景春主編:《蘇軾法書字典》,上海:上海書畫,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范勒庵、李志賢編著:《中國行書大字典》,上海:上海書畫,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李志賢等:《中國草書大字典》,上海:上海書畫,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赤井清美編:《行草大字典》,東京:東京堂,1990年第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北川博邦編:《章草大字典》,東京:雄山閣,1990年第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洪鈞陶編:《草字編》,北京:文物,198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石梁編集:《草字彙》,臺北:臺灣商務,2002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詩話、書畫題跋著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庾肩吾:《書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謝赫:〈古畫品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荊浩:《筆法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姚最:〈續畫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裴孝源:〈貞觀公私畫錄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郭熙:《圖畫見聞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朱建新:《孫過庭書譜箋證》,臺北:華正,197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張懷瓘:《書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荊浩:《筆法記》,《景印文淵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黃庭堅:《山谷題跋》,上海:上海遠東,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朱長文:《墨池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周必大:《益公題跋》,《宋人題跋》,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朱履貞:《書學捷要》,《叢書集成新編》(52),臺北:新文豐,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陶宗儀:《書史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4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楊家駱主編:《宋人題跋》,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楊家駱主編:《宋元人書畫論著》,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楊家駱主編:《明清人題跋》,臺北:世界,1988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米芾:《畫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3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社,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陳槱:《負暄野錄》,《宋元人書學論著》,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李日華:《六研齋筆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7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楊家駱主編:《書畫錄》,臺北:世界,1988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臺北:廣文,1977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張丑:《清和書畫坊》,臺北:學海,197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馮班:《鈍吟書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86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郁逢慶:《書畫題跋記》,臺北:漢華,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吳其貞:《書畫記》,臺北:文史哲,1971年景印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孫岳等:《佩文齋書畫譜》,臺北:新興,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臺北:故宮博物院,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楊家駱主編:《湘館齊寓賞編》,臺北:世界,1984年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臺北:世界,1981年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陶樑:《紅豆樹館書畫記》,臺北:廣文,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王澍:《虛舟題跋》,臺北:漢華,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裴景福:《壯陶閣書畫錄》,臺北:臺灣中華,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劉熙載:《藝概》,臺北:華正,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王述菴:《金石萃編》,臺北:國風,1964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容庚:《叢帖目》,臺北:華正,198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林志鈞:《帖考》,臺北:華正,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張彥生:《善本碑帖錄》,北京:中華,198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沈尹默:《書法論叢》,臺北:華正,198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朱劍心:《金石錄》,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台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何文煥:《歷代詩話》,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歷代詩話》,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 葉夢得:《石林詩話》,《歷代詩話》,臺北:木鐸,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6. 葉夢得:《避暑錄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3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7. 嚴羽:《滄浪詩話》,臺北:廣文,197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8. 陳師道:《後山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478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書畫、書法理論等論著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9. 金開誠、王岳川主編:《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0. 《中國書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199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1. 朱建新箋證:《孫過庭書譜箋證》,臺北:華正,198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2. 劉熙載:《藝概》,臺北:華正,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3. 陳振濂:《書法學》,臺北:建宏,199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4. 陳振濂:《書法學概論》,天津:天津古籍,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5. 陳振濂:《書法美學》,西安:西安人民,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6. 陳振濂:《書法美學教程》,杭州:中國美術書院,1997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7. 蔡崇名:《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臺北:華正,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8. 葉秀山:《書法美學引論》,北京:寶文堂,198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9. 劉綱紀:《書法美學簡論》,長沙:湖北人民,198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0. 史紫忱:《書法史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1. 李甫、郭農聲主編:《書法教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1997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2. 潘善祝主編:《大學書法行書臨摹教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3. 汪永江主編:《大學書法草書臨摹教程》,天津:天津古籍,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4. 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5. 陳方既、雷志雄主編:《中國書法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6.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鄭州:河南美術,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7. 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北京:北京大學,199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8. 姜壽田主編:《中國書法批評史》,浙江:中國美術學院,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9. 陳代星:《中國書法批評史略》,成都:巴蜀,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0.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臺北:臺灣商務,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1. 宇野雪村:《中國書法史》,人民美術,199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2. 平山觀月撰、閻肅譯:《中國書法史》,臺北:黎明,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3.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4. 劉啟林:《古今書法要論》,長春:吉林美術,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5. 《書畫論稿》,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6. 鄭曉華:《古典書學淺探》,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7.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雄獅圖書,2000年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8. 李郁周:《中國書史書跡論集》,臺北:蕙風堂,200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9.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歷史文脈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0.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品鑑評論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1.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風格技法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2.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文化精神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3.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審美語境篇》,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4. 王靜之:《書法漫談》,臺北:臺灣,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5. 田光烈:《佛法與書法》,臺北:鼎淵,1993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6. 侯鏡旭:《書學論集》,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7. 姚淦銘:《漢字與書法文化》,南寧:廣西教育,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8. 蔡崇名:《宋四家書法析論》,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9. 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臺北:亞太圖書,199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0. 陳廷祐:《書法之美的原理與創新》,北京:人民美術,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1. 蕭元:《書法美學史》,長沙:湖南美術,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2. 樊波:《中國書畫美學史綱》,長春:吉林美術,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3. 鄭文惠:《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話對應內涵》,臺北:東大,199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4. 彭修銀:《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199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5. 鄭曉華:《書法藝術欣賞》,臺北:五南圖書,200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6. 馬宗霍編:《書林藻鑑》,臺北:臺灣商務,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7. 蘇易簡:《文房四寶譜》,《叢書集成新編》48冊,臺北:新文豐,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8. 周心慧、嚴樺:《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臺北:萬卷樓,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9. 齊儆:《中國的文房四寶》,臺北:臺灣商務,199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0. 洪丕謨:《中國文房四寶》,新竹:理藝,199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1. 安九亮、李雪梅:《文房四寶史話》,臺北:國家,200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 經書、史書、史學論著、子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2. 《易經》,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3. 《詩經》,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4. 《書經》,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5. 《禮記》,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6. 《論語》,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7. 《孟子》,重刻宋版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8. 程頤:《易程傳》,臺北:河洛,1974年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9. 于紉蘭:《周易卦爻彖象辭義銓論》,臺北:世界,1981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0. 司馬遷:《史記》,臺北:河洛,197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1.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諸考證》,臺北:樂天,1973年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2. 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3. 陳壽:《三國志》,臺北:世界,1974年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4. 張唐英:《蜀檮杌》,成都:巴蜀,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5. 房玄齡等:《晉書》,臺北:鼎文,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6. 李延壽:《南史》,臺北:鼎文,197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7. 歐陽脩等:《新唐書》,北京:中華,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8. 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9. 脫脫等:《宋史》,臺北:鼎文,197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0.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臺北:鼎文,197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1.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上海:上海古籍,198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2. 楊仲良:《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臺北:臺灣商務,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3. 梅原郁編:《續資治通鑑人名索引》,京都:同朋舍,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4. 朋九萬:《烏台詩案》,仿萬卷樓原本,臺北:宏業,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5. 周紫芝:《詩讞》,臺北:廣文,197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6. 孔平仲:《談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37),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7. 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新興,1963年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8. 帥鴻勳:《王安石新法研述》,臺北:正中,1973年臺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9. 葉坦:《大變法--宋神宗與十一世紀的改革運動》,北京:三聯,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0. 《宋史研究集》第九輯,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1. 王保珍:《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69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2.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1998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3. 曾棗莊等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4. 朱熹:《宋名臣言行錄》,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5. 林語堂:《蘇東坡傳》,臺北:金蘭,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6.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1998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7. 王水照、崔銘:《蘇軾傳--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8. 徐邦達編:《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上海:人民美術,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9. 《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臺北:文史哲,1975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0.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1990年修訂十六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1. 《輿地紀勝》,臺北:文海,196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2. 劉鴻喜:《中國地理》,臺北:五南,198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 葛劍雄主編:《滄桑神州.中國歷史地理》,廣東:廣東教育,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4. 黃登山:《老子釋義》,臺北:學生,198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 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199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 王先謙:《荀子集解》,臺北:藝文,1973年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 劉安:《淮南子》,北京:中華,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 劉義慶編:《世說新語》,臺北:臺灣中華,1970年臺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 潘永因:《宋稗類抄》,臺北:廣文,1967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 詩集、文集、詩學論著、文學論著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 朱熹:《楚辭集注》,臺北:文津,1987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1. 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藝文,1977年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2. 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195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3. 嵇康:《嵇中散集》,臺北:臺灣中華,1986年臺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4. 黃叔琳注:《文心雕龍輯注》,臺北:臺灣中華,1986年臺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5. 陶淵明:《靖節先生集》,臺北:臺灣商務,1966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6. 曹寅編:《全唐詩》,北京:中華,196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7. 傅璇琮:《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8. 李白:《李太白詩集》,臺北:臺灣中華,1966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9. 杜甫:《杜工部詩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0. 白居易:《白香山詩集》,臺北:臺灣中華,1966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1. 白居易:《白居易全集》,臺灣:漢京文化,1984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2. 韓愈:《韓昌黎全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3. 顏真卿:《顏魯公文集》,臺北:臺灣中華,1966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4. 杜牧:《樊川集》,臺北:臺灣中華,1970年台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5. 蔡襄:《端明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90冊,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6. 歐陽修:《歐陽文忠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7. 包拯:《包拯文集》,臺北:捷幼,199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8. 梅堯臣:《宛陵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9. 蘇洵:《嘉祐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0. 王安石:《臨川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1. 曾鞏:《元豐類稿》,臺北:中華,1965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2. 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四部叢刊正編》41冊,臺灣:臺灣商務,1979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3. 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198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4. 曾棗莊主編:《蘇文彙評》,成都:四川文藝,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5. 王文誥等輯注:《蘇軾詩集》,臺北:學海,198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6. 曾棗莊主編:《蘇詩彙評》,成都:四川文藝,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7. 謝桃坊:《蘇軾詩研究》,成都:巴蜀,198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8. 龍木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9. 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0. 鄭向恆校註:《東坡樂府箋校定箋註》,臺北:學藝,1977年新增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1. 王水照:《蘇軾選集》,上海:上海古籍,1984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2. 梁章冉:《東坡事類》,臺北:佩文,19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3. 蘇軾:《精進東坡文集事略》,上海:商務,19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4. 蘇轍:《欒城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5. 程顥:《明道文集》,臺北: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6. 程頤:《伊川文集》,臺北: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7. 陳亮:《龍川文集》,臺北:中華,1965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8. 黃庭堅:《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9. 黃庭堅,《山谷全集》,臺北:臺灣中華,1965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0. 李清照:《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1. 朱熹:《朱子語類》,臺北:正中,1973年臺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2. 米芾:《海岳名言》,臺北:世界,1992年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3. 姚鼐:《文文辭類纂》,臺北:中華,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4. 蔣伯潛:《文體論纂要》,臺北:正中,1959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5. 張伯傳:《中國詩學研究》,瀋陽:遼海,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6. 趙謙:《唐七律藝術史》,臺北:文津,199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7.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8. 謝佩芬:《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北:台大,199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9.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198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0. 楊海明:《唐宋詞史》,高雄:麗文,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1. 唐玲玲、周偉民著:《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2. 木端:《蘇東坡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3. 曾棗莊:《三蘇文藝思想》,成都:四川文藝,198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4. 饒學剛:《蘇東坡在黃州》,北京:京華,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5. 王靜芝等:《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臺北:洪葉,200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6. 中田勇次郎:《中田勇次郎著作集》,京都:二玄社,198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 心理學、美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7. 艾金深、西爾格德著,楊國樞主編:《心理學》,臺北:桂冠,1991年修訂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8. 張春興:《心理學》,臺北:三民,1990年十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9. 鄭伯燻等譯:《心理學》,臺北:桂冠,1990年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0. 高尚仁:《書法心理學》,臺北:東大,1991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1. 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臺北:遠流,199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2. 童慶炳:《現代心理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3. 陳政見、蔡明富著:《書法教學與治療》,臺灣:紅豆,199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4. 鄭伯壎、洪光遠等編譯:《心理學》,臺北:桂冠,1990年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5. 周來祥:《中國美學主潮》,山東:山東大學,199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6. 楊春時:《藝術符號與解釋》,北京:人民文學,198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7. 常昌富等譯:《當代西方修辭學-批評模式與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8. 常昌富等譯:《當代西方修辭學-演講與話語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 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9. 陳晉:《文藝的觀念世界》,廣東:花城,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0. 童慶炳主編:《現代心理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1. 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2.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山東:山東教育,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3.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4. 彭立勛:《審美經驗論》,武漢:長江,198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5. 邱明正:《審美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6. 勞承萬:《審美中介學》,上海:上海文藝,2001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7. 龔鵬程:《文學與美學》,台中:業強,1995年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8.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9. 林衡勛:《中國藝術意境論》,烏魯木齊:新疆大學,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0. 朱光潛:《談美》,臺北:尼羅河,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1.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198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2.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臺灣:谷風,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3. 李澤厚:《華夏美學》,臺北:三民,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4.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金楓,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5. 于民、孫通海編:《中國古典美學舉要》,合肥:安徽教育,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6. 羅中峯:《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洪業,200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7. 韓玉濤:《寫意中國美學之靈魂》,深圳:海天,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8. 郭繼生主編:《美感與造形》,臺北:聯經,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9. 衣若芬、劉莞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 宗教社會、文化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0.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台中:業強,1995年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1. 沈松勤:《北宋文人與黨爭—中國士大夫群體研究之一》,北京:人民,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2. 劉子建:《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3. 徐揚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論》,北京:新華,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4. 金諍:《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5. 劉虹:《中國選士制度史》,湖南:湖南教育,199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6. 朱瑞熙等:《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7. 關世謙譯:《中國禪宗史》,臺北:東大,1991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8. 魏道儒:《宋代禪宗文化》,鄭州:中州古籍,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9. 郭明:《宋元佛教》,福建:福建人民,198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0.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臺北:桂冠,1990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1. 趙樸初等:《佛教與中國文化》,北京:中華,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2. 蔣文斌:《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臺北:臺灣商務,198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3. 真諦三藏譯:《遺教經》,《大正新修大藏經》26卷,臺北:世樺,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4. 玄奘譯:《心經》,《大正新修大藏經》8卷,臺北:世樺,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5. 傅大士:《金剛經》,《大正新修大藏經》25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6. 鳩摩羅什譯:《維摩詰經》,《大正新修大藏經》14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7. 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大正新修大藏經》8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8. 道原:《景德傳燈錄》,《大正新修大藏經》51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9. 延壽集:《宗鏡錄》,《大正新修大藏經》48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0. 淨覺:《楞伽師資記》,《大正新修大藏經》85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1. 宗寶:《六祖壇經》,《大正新修大藏經》48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2. 玄覺:《永嘉證道歌》,《大正新修大藏經》48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3. 道城集:《釋氏要覽》,《大正新修大藏經》54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4. 僧肇:〈物不遷論〉,《大正新修大藏經》45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5. 般刺密帝譯:《楞嚴經》,《大正新修大藏經》39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6. 慧遠:《大乘義章》,《大正新修大藏經》44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7. 瞿曇僧迦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2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8.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臺北:桂冠,199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9. 劉仲宇:《中國道教文化透視人文叢書》,上海:學林,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0.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198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1. 賴永海:《佛道詩禪—中國佛教文化論》,北京:中國青年,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2. 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臺北:天宇,1988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3. 陳士強:《佛典精解》,上海:上海古籍,1992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4. 黃啟江:《北宋佛教論稿》,臺北:臺灣商務,199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5. 張伯傳:《禪與詩學》,杭州:浙江人民,199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6. 張鐵君:《楹聯學與新聯型創論》,臺北:黎明,1984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7. 陳香:《古今楹聯大觀》,臺北:國家,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8. 湯德宗:《透視權力核心》,臺北:三民,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9. 劉靜貞:《皇帝和他們的權力:北宋前期》,臺灣:稻鄉,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0. 卡卡貝斯:《權力政治與組織》,臺北:巨流,1990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1. 倫斯基格個哈斯:《權力與特殊社會分層的理論》,杭州:浙江人民,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2. 司馬文武:《權力鬥爭場上的政治人物》,臺北:八十年代,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3. 劉軍寧:《權力現象》,香港:商務,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4. 霍存福:《權立場—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研究》,瀋陽:遼寧人民,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5. 劉澤華:《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香港:中華,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6. 基歐漢羅伯特:《權力與互相依賴:轉變中的世界政治》,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7. 王玲:《中國茶文化》,北京:中國,1992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8. 石紹華:《宋代詠茶詩研究》,臺北:文津,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9. 張宏庸:《茶藝》,臺北:幼獅,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0. 林洪:《山家清供》(《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193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1. 李時珍;《本草綱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773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2. 錢泳:《履園叢話》,臺北:大立,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3. 范成大:《梅譜》,《叢書集成初編》225冊,臺北:臺灣商務,1966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4. 陳思:《海棠譜》,《叢書集成初編》225冊,臺北:臺灣商務,1966年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5. 葛立方:《韻語陽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479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6. 謝雲飛:《中國聲韻學大綱》,臺北:蘭臺,1972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7. 邵博:《邵氏聞見後敘》,北京:中華,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8. 張邦基:《墨莊慢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4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9. 曾敏行《獨醒雜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39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0. 高文虎:《蓼花州閒錄》,《叢書集成初編》86冊,臺北:新文豐,193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書畫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台大中研所88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心悅:《陸游與范成大的書法研究—兼論宋金的蘇黃米傳統》,台大藝研所88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陳靜琪:《宋四家行草「形、神」之美學研究》,高雄師大國研所87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曾憶慈:《蘇東坡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高雄師大國文教學92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謝孟淑:《北宋院體書法研究》,文化大學史研所91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黃台芝:《宋四家之行書研究》,臺北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所91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許玉芳:《書法線條中的情緒表現—以顏真卿、蘇東坡、徐謂為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所90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謝惠芳:《蘇軾題畫文學之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3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夏賢李:《金代書法之蘇軾與米芾傳統》,台大藝研所81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范文瑞:《蘇黃書畫理論中道與象的辯證問題》,淡江大學中文所81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鄭文倩:《蘇軾藝術思想研究》,台大國研所80年中文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盧廷清:《蘇東坡的書法藝術》,臺灣師大美研所77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陳錚:《蘇東坡書法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73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文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廖志超:《蘇軾辭賦理論及其創作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92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崔在赫:《蘇軾文藝理論研究》,政大中文所91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李慕如:《東坡詩文思想之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7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史國興:《蘇軾詩詞中夢的研析》,臺灣師大國研所85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柳明熙:《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政大中文所77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黃惠暖:《東坡詞草木意象研究》,臺灣師大國文教學92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王秀珊:《論東坡詞的仕隱情懷》,中興大學中文所90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楊麗玲:《蘇東坡詠物詞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7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楊佩琪:《蘇軾杭州詞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7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金桂台:《蘇軾的書信研究》,台大中研所85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林漢標:《蘇軾政論研究》,香港私立珠海大學中研所85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吳淑華:《東坡謫黃研究》,文化大學中研所82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李貞蕙:《蘇軾策論及奏議之研究》,台大中研所81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黃惠菁:《東坡文藝創作理論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1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郭美美:《東坡在詞風尚的承繼與創新》,臺灣師大國研所79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蔡秀玲:《東坡黃州經驗之探討》,輔仁大學中研所79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77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林玫玲:《東坡黃州詞研究》,台大中研所74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美學類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楊雅惠:《兩宋文人書畫美學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81年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陳啟仁:《蘇軾詞之創作美學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91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林鈺玲:《蘇東坡美學思論及其現代意義》,臺灣師大美研所83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江惜美:《烏台詩案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76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王乃彥:《論人格尊嚴對國家刑罰權力實現過程的統治》,中興大學法研所85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林綠虹:《論傅科之權力知識與身體之關係》,輔仁大學哲學所85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書法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毛萬寶:〈書法藝術文化內涵發微〉,《書法研究》,1998年第5期,頁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傅合遠:〈論書法藝術的時間特性〉,《書法研究》,1996年第5期,頁38-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鍾明善:〈書法與人生〉,《書法研究》,1996年第5期,頁54-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江河:〈書法結構的概念及類別劃分〉,《書法研究》,1996年第3期,頁35-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壯為:〈北宋的忠藎書家—歐陽脩、蔡襄、蘇軾〉,《中央月刊》第7卷第3期,1975年1 月,頁174-1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蔡崇名:〈蘇東坡書法賞析〉,《高雄文獻》9卷10期,1982年3月,頁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于大成:〈東坡書法〉,《中國國學》第11期,1983年9月,頁277-2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汪中:〈書藝與靈境兼論東坡〉,《孔孟月刊》21卷,1983年8月,頁49-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盧延清:〈蘇東坡書學思想之探討〉,《實踐學報》27期,1996年6月,頁79-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石叔明:〈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東坡論書及其墨蹟〉,《故宮文物月刊》5卷4期,1987年7月,頁122-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俞美霞:〈蘇、黃的尚意書風〉,《美育月刊》第55期,1995年1月,頁6-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蕭燕翼:〈以意為尚的蘇軾書論〉,《書法叢刊》40期,1944年4月,頁19-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陳奕純:〈中國古代書論的兩大命題與蘇軾書論的形成〉,《書法研究》61期,1994年,頁52-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尹旭:〈求意態於兩極之間—宋代書風論要〉,《書法研究》45期,1991年,頁66-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徐利明:〈蘇、黃異同論〉,《書法研究》1992年第4期,頁47-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叢文俊:〈“書卷氣”考評〉,《書法》總97期,1994年第5期,頁45-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管毅平:〈書卷氣•學者心—兼論傳統及其他〉,《書法研究》1995年第3期,頁3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葉鵬飛:〈書卷氣、創作、創新〉,《書法》總103期,1995年第4期,頁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陳方既:〈論“書卷氣”〉,《書法研究》2000年第3期,頁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侯開嘉:〈題壁書法興廢史述〉,《書法研究》1996年第6期,頁56-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傅京生:〈禪宗發展歷程斷面及從書法藝術看禪宗思想的異化〉,《書法研究》1996年第6期,頁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楊諤:〈禪與書法〉,《書法研究》1991年第1號,頁64-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周詳林:〈自然之最 寫意之尤:蘇東坡的書法藝術觀—兼及蘇米比較〉,《書法研究》1999年第2期,頁22-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盧廷清:〈蘇東坡黃州寒食帖賞析〉,《美育月刊》第54期,1994年12月,頁1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傅申:〈天下第一蘇東坡—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7期,1994年10月 頁76-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江兆申:〈蘇東坡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頁10-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石守謙:〈無佛處稱尊—談黃庭堅跋寒食帖的心理〉,《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一期,1990年4月,頁18-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鄭瑤錫:〈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東坡書法特展簡介〉,《故宮文物月刊》第9卷第7期,1991年10月,頁80-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林柏亭:〈東坡先生寒食帖特展〉,《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期,1987年4月,頁18-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張清治:〈三年寒食黃州雨,一氣呵成萬古書—東坡寒食帖今賞〉,《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期,1987年4月,頁25-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熊琛:〈對「臺」「海」之辯的商榷—申論山谷〈寒食帖跋〉的原旨〉,《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2期,1988年3月,頁11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洪惟助:〈也談東坡與西臺—山谷寒食帖跋中的李西臺是誰〉,《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12期,1988年3月,頁115-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趙明:〈蘇東坡黃州謫居和寒食詩卷書法〉,《新竹師專學報》6期1980 年,頁173-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盧廷清:〈寒食帖與蘇軾黃州時期書法〉,《故宮文物月刊》第14卷第5期, 1996年8月,頁100-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陳靜琪:〈蘇軾黃州寒食帖書法美學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12期,2001年,頁131-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陳欽忠:〈書法格式的演變與展望〉,《跨世紀書藝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華書道學會,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文學類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王淳美:〈東坡謫居黃州時期與釋道關係之研究〉,《南台工專學報》15期,1992年3月,頁115-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黃寬重:〈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生活與心境〉,《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頁30-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李慕如:〈東坡詩文中道家道教思想之玄蘊〉,《中國學術年刊》第18期,1997年3月,頁97-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李慕如:〈東坡與道家道教〉,《屏東師院學報》第10期,1997年6月,頁319-3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李慕如:〈談東坡思想生活入禪之啟迪〉,《屏東師院學報》第11期,1998年,頁163-1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施淑婷:〈東坡「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之創作理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4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113-1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王保珍:〈東坡日月長—蘇軾在黃州〉,《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頁36-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藍麗春:〈東坡先生黃州時期文學探究〉,《嘉南學報》20期,1994年11月,頁234-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劉少雄:〈東坡先生黃州文散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期,1995年9月,143-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蔡秀玲:〈論蘇東坡的人生觀〉,《台中商專學報》29期,1997年6月,頁225-2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陶晉生:〈蘇東坡的母親〉,《歷史月刊》90期,1995年7月,頁110-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劉昭明:〈蘇軾與與王朝雲關係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1卷2期,1992年12月,頁235-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劉昭明:〈蘇軾與與王閏之關係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4卷1期,1995年6月,頁3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鄭騫:〈蘇東坡的先世及其親屬〉,《古今文選》第六冊,1885年第十二版,頁769-7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蘇淑芬:〈蘇軾與參寥子交游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4卷1期,1995年6月,頁6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楊宗瑩:〈蘇東坡與文同友誼探索〉,《國文學報》27期,1996年6月,頁207-2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楊宗瑩:〈蘇東坡與陳季常友誼探索〉,《國文學報》25期,1998年6月,頁223-2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劉昭明:〈蘇軾與章惇之交遊及相關詩文考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第1期,1998年6月,頁137-1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方瑜:〈抉擇、自由、創造—是論蘇東坡筆下得陶淵明〉,《台大中文學報》第12期,2000年5月,頁259-2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衣若芬:〈一樁歷史的公案—「西圓雅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0期,1997年3月,頁221-2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衣若芬:〈談蘇軾「後赤壁賦」中所夢道士人數之問題〉,《臺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4年6月,頁333-3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徐聖心:〈偶然性•再現•生命實像-蘇軾「後赤壁賦」釋旨〉,《中外文學》31卷第4期,2002年9月,頁110-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吳奕蒼:〈東坡「前•後赤壁賦」之比較〉,《輔大中研所學刊》6期,1996年6月,頁261-2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黃美鈴:〈從前後「赤壁賦」談蘇東坡的矛盾心境〉,《中國文化月刊》?期1993年6月,頁107-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黃雅莉:〈從蘇軾「定風波」詞看他的生命智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卷第1期,1998年6月,頁130-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劉昭明:〈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發微〉,《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3卷第1期,1994年6月,頁153-2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古苓光:〈從「黃州安國寺」探索東坡謫黃時之心靈世界〉,《源遠學報》第12期,2000年11月,頁105-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方元珍:〈從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看蘇軾「水調歌頭」(落日繡簾捲)〉,《空大人文學報》8期,1999年6月,頁29-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鄭文惠:〈詩畫共通理論與文人文化之成長——以宋明二代之轉化歷程為例〉,《中華學苑》41期,1991年6月,頁141-1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楊玉成:〈山水儀式——陶淵明遊斜川詩的多層分析〉,《政大學報》65期,1992年2月,頁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心理學、美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鄭文惠:〈身體的空間疆界--「唐詩畫譜」中女性意象版圖的展演〉,未刊稿,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空間與慾望」計劃--中國文學的時空書寫研討會,2002年12月13日,頁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鄭文惠:〈文學的轉喻與歷史的重構--元代桃花源題詠的文化想像〉未刊稿,發表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文學名著與美術學術討論會」,2001年5月18日,頁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朱孟庭:〈論蘇東坡書法美學思想〉,《國文雜誌》第3期,1999年6月,頁263-2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張德文:〈蘇軾論藝術的自然美〉《中國文化月刊》141期,1991年7月,頁64-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周裕鍇:〈寫我盡意、體物傳神--蘇軾美學思想札記之一〉,《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15輯,1982年9月,頁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朱郁華:〈蘇軾的書論、書藝及其美學思潮〉,《書法研究》1991年第2期,頁67-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林同華:〈中國傳統書法文化與現代美學思潮〉,《書法研究》1995年第3期,頁32-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白砥:〈對書法美的本質及其表現形式的思考〉,《書法研究》1999年第1期,頁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莊耀郎:〈蘇軾的書法美學論〉,《淡江史學》第10期,1999年6月,頁91-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陳靜琪:〈宋四大家行草書神韻之美研析〉,《嘉義師院學報》第13期,1999年11月,頁101-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陳秉貞:〈莊子藝術精神與蘇軾的書法創作思想〉,《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1卷2期,2000年8月,頁171-1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梁少膺:〈恣肆狂怪的心理與藝術中的悲劇—略論徐渭與宋人“尚意”書風〉,《書法研究》1995年第2期,頁94-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社會、文化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蘇峰山:〈權力╱知識╱主體:Foucault批判思考的基本問題架構〉,《東吳哲學學報》,1993年3月,頁209-2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姚人多:〈論福科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上),《當代》150期,2000年2月,頁126-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姚人多:〈論福科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下),《當代》151期,2000年3月,頁108-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葉永文:〈論傅科的統治術〉,《哲學雜誌》22期,1997年11月,頁204-2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邱俊鵬:〈為政之道務厥適中—蘇軾政治改革主張〉,《歷史月刊》162期,2001年7月,頁43-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王琳祥:〈神宗惜才容蘇軾〉,《歷史月刊》162期,2001年7月,頁49-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蔡正發:〈白居易對蘇軾的影響〉,《古今文藝》21卷3期,1995年5月,頁6-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林瑞翰:〈士大夫的爭鬥—北宋慶歷黨爭與新舊黨爭〉,《歷史月刊》70期, 1993年11月,頁45-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張學舒:〈論北宋「重文輕武」政策〉,《歷史月刊》99期,1996年4月,頁88-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鄭強勝:〈宋初的用人政策及其影響〉,《史學月刊》203期,1993年,頁34-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穆朝慶:〈北宋時期的科舉改革〉,《史學月刊》139期,1982年,頁30-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王宏理:〈書法與選官制〉,《書法研究》1998年第6期,頁60-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曾棗莊:〈論宋代的三大詩案〉,《故宮學術季刊》14卷2期,1996年,頁29-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張海鷗:〈中國文化中的「疏狂」傳統與宋代文人的疏狂心態〉,《中山人文學報》第9期,1999年,頁97-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陳江:〈文化學理論和宋代文化研究〉,《史學月刊》192期,1991年,頁22-26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