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作者 林陽明
貢獻者 黃志民
林陽明
關鍵詞 文心雕龍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7:27:01 (UTC+8)
摘要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鉅作,極受歷來文論家的推崇。全書由
五十篇組成,整體架構,可以分為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全書在劉勰的巧心思慮下,辭理精美,文趣橫生,展現文學的大觀。
《文心雕龍․總術》總論文術,是文術論的前言。因為〈序志〉篇是全書的
序言,置於書末,而文術論的前言亦殿全書。〈總術〉篇說:
文體多術,共相彌綸,一物攜貳,莫不解體,所以列在一篇,備總情變。
由此可見〈總術〉篇是在提綱挈領,指陳樞機,整理繁目細節,總攬千頭萬緒的感情。
〈總術〉篇從文和筆談起,在當時,顏延年提出「言」、「筆」、「文」三分法,
認為沒有文采而不押韻的經書是言,有文采而不押韻的傳記是筆,有文采而押韻的詩賦是文。也就是說筆是有文采的體裁,經典只是敘事說理的言,而不是筆;傳記是有文采的筆,而不是單純的言。這種說法太過籠統。劉勰反對這種三分法,提出另一種分類法,認為經書都是文,只有說話是言;寫成文字的,有韻是文,無韻的是筆,文和筆總稱為文,論文需宗經才有著落。
南朝宋初的詩文,體式風格已經在變化,當時的作者努力在詩篇與文章的對偶中來顯示文采,作品多半是匹對成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競逞才華。內容上要求逼真地刻劃景物的微妙,文辭上追求新奇采藻。劉勰為了要救弊,使作品內容能夠寫得:「義味騰躍而生,辭氣叢雜而至。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味之則甘腴,佩之則芬芳。」所以提出宗經,而要宗經須以經書為文,因此,他的文包括「言」、「筆」、「文」三部分,就是包括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是文的廣義。他以為:
發口為言,屬翰曰筆,常道曰經,述經曰傳。經傳之體,出言入筆,筆為言使,可強可弱。六經以典奧為不刊,非以言為優劣也。
由此可見經傳之體,雖是發之於口的「言」,更是記於書的「筆」,筆既為「言」所驅使,它的語勢可以為質地,也可以有文采,最後以六經典雅深奧,是我國百世不刊的寶典,不可以拿「言」、「筆」來衡量它的優劣價值,化解了「文」、「筆」、「言」三分的支離,肯定了六經在文學上的崇高地位。
在由文體論轉入文術論時,劉勰指出當時人只注意追求辭藻,不注重寫作方
法,進而說明寫作方法的重要。他認為文學創作和音樂一樣,樂師不一定能掌握一切樂器和曲調,但必須懂得音樂的基本方法,所以說:「文之能通,必資曉術」,只有全面研究各種體裁,明白寫作基本法則,才能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
〈總術〉篇可以和〈體性〉篇互相補充,說明研術的必要。最後又指出掌握創作方法,要「舉要治繁」。不僅要抓住根本,而且要注重細微末節,根本是指〈神思〉、〈體性〉、〈風骨〉等,細節是指〈章句〉、〈練字〉等。
〈總術〉篇的寫作方式,是先論文體,後由文體轉談文術,劉勰在篇中
強調從事文學創作,必須「圓鑑區域,大判條例」,先研究創作技術,然後才能「控引情源,制勝文苑。」隨機應變,寫出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在研究創作方法上,既要在有關寫作各方面做作整體觀察,又要作深入分析,寫出各種條例,劉勰的文學創作論就是這樣全面而深入剖析的。由此可見〈總術〉篇揭示諸多創作方法,本論文循著篇中的字句,來探索其思慮之周全、創作之精巧。
關鍵詞:文心雕龍、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總術、序志。
參考文獻 一、文心雕龍類
文心雕龍輯注 清 黃叔琳注 紀昀評 台北 臺灣中華書局四部被要本
文心雕龍通識 張嚴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2月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 黃師錦鋐等 臺北 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 1970年11月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 臺北 明倫出版社1971年2月
文心雕龍析論 李中成 臺北 大聖書局1972年2月
文心雕龍的樞紐與區分論 藍若天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4月
文心雕龍之創作論 黃春貴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4月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粹 王更生編 臺北 育民出版社1980年9月
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 沈謙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5月
文心雕龍文論術語析論 王金凌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6月
文心雕龍校釋 劉永濟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10月
文心雕龍斠詮 李曰剛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會1982年5月
文心雕龍新書 王利器 臺北 宏業書局1983年8月
文心雕龍注釋 周振甫 臺北 里仁書局1984年5月
文心雕龍讀本 王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3月
文心雕龍校注拾遺 楊明照 臺北 崧高書社1985年5月
文心雕龍論叢 蔣祖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
古典文學的奧秘-文心雕龍 王夢鷗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87年1月
文心雕龍與佛教關係之考辨 方元珍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3月
文心雕龍美學 繆俊杰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6月
文心雕龍譬喻研究 劉榮傑 臺 北前衛出版社1987年11月
文心雕龍研究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臺北 學生書局1988年5月
文心雕龍臆論 陳思苓 成都 巴蜀書社1988年6月
文心雕龍的風格學 詹瑛 臺北 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文心雕龍義證 詹瑛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文心雕龍研究(重修增訂本)王師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設1989年10月
文心雕龍論集 曹順慶編 成都出版社1990年6月
文心雕龍比喻技巧研究 黃亦真 臺北 學海出版社1991年2月
文心雕龍新論 王師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5月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7月
文心雕龍研究 穆克宏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
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 沈謙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5月
文心雕龍研究薈萃 饒芃子主編 上海 上海書店1992年6月
劉勰文學思想建構與精髓 吳聖昔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0月
文心雕龍美學思想體系初探 韓湖初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
新譯文心雕龍 羅立乾 臺北 三民書局1994年4月
文心雕龍研究 孫蓉蓉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
文心雕龍學綜覽 文心雕龍綜覽編委會 上海 上海書店1995年6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文心雕龍 王更生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 1995年7月
文心雕龍研究(第一〜六輯)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北京 大學出版社1995年〜2005年
文心雕龍辭典 周振甫 北京 中華書局1996年8月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7年6月
文心雕龍析論 王忠林 臺北 三民書局1998年3月
文心雕龍綜論 李平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2月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師大國文系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3月
文心雕龍闡釋 馮春田 濟南 齊魯書社 2000年4月
論劉勰及其文心雕龍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2月
文心雕龍樞紐論研究 黃端陽 臺北 國家出版社2000年6月
文心雕龍探賾 蔡宗陽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2月
臺灣近50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 劉渼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3月
劉勰評傳 楊明 南京 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劉勰與文心雕龍 王守信 孔德志 濟南 齊魯書社2001年9月
文心雕龍系統觀 石家宜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 臺灣 花神出版社2002年8月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論與批評論探微 王義良 高雄 復文出版社2002年9月
魏晉文論與文心雕龍 呂武志 臺北 樂學書局 2006年1月
文心雕龍精讀 卓國浚 臺北 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2007年5月
二、文章學、散文、駢文類
中國駢文史 劉麟生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
六朝麗指 清 孫德謙 臺北 新興書局1963年12月
文章作法全集 胡懷琛等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1966年
駢文概論 金秬香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管1967年
駢文衡論 謝鴻軒 臺北 廣文書局 1973年10月
文鏡秘府論 王利器注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74年1月
實用文章義法 謝簸量 臺北 華正書局1974年6月
古文破題技巧及修辭方法之研究 徐芹庭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4月
文章學篡要 蔣伯潛 臺北 正中書局 1976年6月
評註文法津梁 宋文蔚 臺北 蘭臺書局1977年10月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 臺灣 普天出版社1969年11月
中國駢文析論 張仁青 臺北 東昇出版社1980年10月
駢體文作法 王承之 臺北 廣文書局1980年12月
作文百法 許恂儒 臺北 廣文書局1980年12月
文章學概論 張壽康主編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
古代文章學概論 王凱符等 武昌 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10月
駢文與散文 蔣伯潛 臺北 世界書局1983年12月
齊梁麗辭衡論 陳松雄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4年3月
古文範 吳闓生 臺北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
古文法篡要 朱任生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9月
藝概 清 劉熙載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9月
駢文學 張仁清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3月
駢文史論 姜書閣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1月
文氣與文章創作之關係 朱榮智 臺北 師大書苑1988年3月
散文鑑賞入門 魏怡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11月
四六叢話 清 孫梅 臺北 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
六朝駢文聲律探微 廖志強 臺北 天工書局 1991年12月
陳騤文則新論 蔡宗陽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
中國散駢文概論 方孝岳 瞿兌之 臺北 莊嚴出版社1993年8月
文章學史論 張會恩 長沙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設1993年11月
文章章法論略 羅廣德 呼和浩特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國文章學史 周振甫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1994年12月
文章寫作學 劉世劍主編 高雄 麗文文話事業公司 1996年4月
散文技巧 李光連 臺北 洪業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5月
散文鑑賞藝術探微 馮永敏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5月
文章章法論 仇小屏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11月
文章結構分析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5月
辭章學辭典 鄭頤壽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0年7月
章法學新裁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
章法學論粹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7月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4年10月
三、經學類
經學歷史 皮錫瑞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59年
十三經注疏 臺北 大化書局 1977年10月
易程傳․易本義 程頤、朱熹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4月3版
四、史學類
(一)
史記 漢 司馬遷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漢書 漢 班固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高僧傳 釋慧皎 臺北 廣文書局 1976年
三國志 晉 陳壽 臺北 鼎文書局1978年11月
後漢書 南朝 宋范曄 臺北 鼎文書局 1978年11月
魏書 北齊魏收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晉書 唐 房玄齡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宋書 梁 沈約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
南齊書 梁 蕭子顯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梁書 唐 姚思廉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
陳書 唐 姚思廉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南史 唐 李延壽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
隋書 唐 魏徵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
宋史 元 托克托等 臺北 鼎文書局1983年11月
人物志注․名家佚書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2000年4月
(二)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張仁青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12月
中國思想史 韋政通 臺北 大林出版社 1981年11月
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續編 羅聯添編 臺北 學生書局1985年2月
辭賦流變史 李曰剛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7年2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臺北 華正書局1990年5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6月
中國修辭學史 周振甫 臺北 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10月
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 臺北 商務印書館1996年3月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 臺北 學生書局1997年6月
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 臺北 頂淵文化 2002年9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 臺北 五南出版社 2003年1月
五、子學類
楊子法言 楊家駱主編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1955年11月
莊子集解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67年10月
荀子約注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77年10月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978年
莊子集釋 郭慶藩 臺北 華正書局1979年5月
抱朴子 楊家駱主編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1979年10月
潛夫論集釋 胡楚生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79年11月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3月
老子、周易王弼校釋 樓宇烈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9月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 臺北 華正書局1984年9月
顏延之及其詩文研究 黃水雲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5月
顏氏家訓 北齊 顏之推 臺北 三民書局1993年10月
六、集學類
詩品注 汪中選注 臺北 正中書局 1971年10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嚴可均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2月
六朝文論 廖蔚卿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85年9月
論衡選注 蔣祖怡 臺北 長安出版社 1987年10月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 陶建國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
人間詞話 王國維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5月
文體與文體的創造 童慶炳 雲南 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西京雜記 葛洪編纂 成林、程章燦譯注 臺北 地球出版社 1994年9月
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臺灣 商務印書館 1994年12月
文苑馳走 周慶華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3年3月
七、學位論文
劉勰文心雕龍與經學 蔡宗陽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論文 1989年6月
劉勰文心雕龍文體論研究 劉渼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論文 1998年5月
文心雕龍的通變論 金民那 臺灣大學中文碩士論文 1988年
文心雕龍通變觀考探 胡仲權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1990年
八、期刊、論文
《文心雕龍》的文術論 周弘然《幼獅學誌》12卷2期 1976年
《文心雕龍》的文體論 周弘然《大陸雜誌》53卷6期 1976年
《文心雕龍》的修辭方法論 廖玉惠 《東吳大學中文系刊》3期 1977年
《文心雕龍․神思》篇賞析 沈謙《明道文藝》41期 1979年
文學創作與批評的哲學考察 曾昭旭《古典文學》第二集 1980年
《文心雕龍》文體論 彭慶環《逢甲學報》14期 1981年
〈神思〉與〈養氣〉-《文心雕龍》論文學創作 沈謙《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4卷11期 1981年
《文心雕龍․總術》篇題述-劉勰文術論二十篇結穴之探微 李曰剛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6卷7期(184號)1983年
《文心雕龍》創作論「總術」探微 李曰剛《師大教與學研究》 1984年
劉勰《文心雕龍》的基本觀念 林明德《古典文學》第七集上冊 1985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3912023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120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志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陽明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陽明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pr-2010 17:27:01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pr-2010 17:27: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7:27:0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120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5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1202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鉅作,極受歷來文論家的推崇。全書由
五十篇組成,整體架構,可以分為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全書在劉勰的巧心思慮下,辭理精美,文趣橫生,展現文學的大觀。
《文心雕龍․總術》總論文術,是文術論的前言。因為〈序志〉篇是全書的
序言,置於書末,而文術論的前言亦殿全書。〈總術〉篇說:
文體多術,共相彌綸,一物攜貳,莫不解體,所以列在一篇,備總情變。
由此可見〈總術〉篇是在提綱挈領,指陳樞機,整理繁目細節,總攬千頭萬緒的感情。
〈總術〉篇從文和筆談起,在當時,顏延年提出「言」、「筆」、「文」三分法,
認為沒有文采而不押韻的經書是言,有文采而不押韻的傳記是筆,有文采而押韻的詩賦是文。也就是說筆是有文采的體裁,經典只是敘事說理的言,而不是筆;傳記是有文采的筆,而不是單純的言。這種說法太過籠統。劉勰反對這種三分法,提出另一種分類法,認為經書都是文,只有說話是言;寫成文字的,有韻是文,無韻的是筆,文和筆總稱為文,論文需宗經才有著落。
南朝宋初的詩文,體式風格已經在變化,當時的作者努力在詩篇與文章的對偶中來顯示文采,作品多半是匹對成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競逞才華。內容上要求逼真地刻劃景物的微妙,文辭上追求新奇采藻。劉勰為了要救弊,使作品內容能夠寫得:「義味騰躍而生,辭氣叢雜而至。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味之則甘腴,佩之則芬芳。」所以提出宗經,而要宗經須以經書為文,因此,他的文包括「言」、「筆」、「文」三部分,就是包括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是文的廣義。他以為:
發口為言,屬翰曰筆,常道曰經,述經曰傳。經傳之體,出言入筆,筆為言使,可強可弱。六經以典奧為不刊,非以言為優劣也。
由此可見經傳之體,雖是發之於口的「言」,更是記於書的「筆」,筆既為「言」所驅使,它的語勢可以為質地,也可以有文采,最後以六經典雅深奧,是我國百世不刊的寶典,不可以拿「言」、「筆」來衡量它的優劣價值,化解了「文」、「筆」、「言」三分的支離,肯定了六經在文學上的崇高地位。
在由文體論轉入文術論時,劉勰指出當時人只注意追求辭藻,不注重寫作方
法,進而說明寫作方法的重要。他認為文學創作和音樂一樣,樂師不一定能掌握一切樂器和曲調,但必須懂得音樂的基本方法,所以說:「文之能通,必資曉術」,只有全面研究各種體裁,明白寫作基本法則,才能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
〈總術〉篇可以和〈體性〉篇互相補充,說明研術的必要。最後又指出掌握創作方法,要「舉要治繁」。不僅要抓住根本,而且要注重細微末節,根本是指〈神思〉、〈體性〉、〈風骨〉等,細節是指〈章句〉、〈練字〉等。
〈總術〉篇的寫作方式,是先論文體,後由文體轉談文術,劉勰在篇中
強調從事文學創作,必須「圓鑑區域,大判條例」,先研究創作技術,然後才能「控引情源,制勝文苑。」隨機應變,寫出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在研究創作方法上,既要在有關寫作各方面做作整體觀察,又要作深入分析,寫出各種條例,劉勰的文學創作論就是這樣全面而深入剖析的。由此可見〈總術〉篇揭示諸多創作方法,本論文循著篇中的字句,來探索其思慮之周全、創作之精巧。
關鍵詞:文心雕龍、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總術、序志。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4
第三節 研究現況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26
結語39
第二章 〈總術〉篇在《文心雕龍》的地位41
第一節《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體系44
第二節〈總術〉篇的文學體裁論75
第三節〈總術〉篇的文學創作論79
結語84
第三章 文術論的時代背景87
第一節 文學觀念的轉變87
一、文學含義淨化88
二、文學價值提昇89
第二節 文學理論的建立91
一、文質並重的文學觀92
二、構思與修辭的推求94
三、聲調與韻律的講究97
第三節 唯美文風的昌盛99
一、時代環境的需求100
二、君主貴族的提倡101
三、儒術中衰與玄學興盛104
結語106
第四章 〈總術〉篇統貫文術的文學理論108
第一節 思無定契,理有恒存108
一、為文運思109
二、文章風格110
三、風清骨峻113
四、繼承與創新116
五、語言態勢118
第二節 文體多術,共相彌綸120
一、情志為神明121
二、事義為骨髓123
三、辭采為肌膚126
四、宮商為聲氣137
第三節 品藻玄黃,素氣資養140
一、鎔意與裁辭140
二、養氣與神思142
結語144
第五章 〈總術〉篇為文曉術的創作準則146
第一節 馭文首術,謀篇大端146
一、觀物起興,神與物游147
二、意授於思,言授於意149
三、心總要術,博見貫一152
四、章總一義,義窮成體154
五、裁文匠筆,離章合句156
第二節 文術多門,變通會適158
一、資於故實,酌於新聲158
二、望今制奇,參古定法161
三、言貴浮詭,執正馭奇163
四、稟經製式,酌雅富言165
五、鎔鑄經典,翔集子史167
第三節 文變殊術,控情馭采170
一、心術既形,英華乃贍171
二、文不滅質,博不溺心173
三、情周不繁,辭運不濫176
四、麗辭雅義,符采相勝178
五、因情立體,即體成勢180
第四節 附會之術,首尾周密182
一、附辭會義,務總綱領183
二、去留隨心,修短在手185
三、草創鴻筆,先標三準187四、理圓事密,首尾圓融189
五、控引情源,制勝文苑193
結語210
第六章 結論215
參考書目219
zh_TW
dc.format.extent 64460 bytes-
dc.format.extent 158486 bytes-
dc.format.extent 105725 bytes-
dc.format.extent 145213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120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心雕龍zh_TW
dc.title (題名)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文心雕龍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輯注 清 黃叔琳注 紀昀評 台北 臺灣中華書局四部被要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通識 張嚴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 黃師錦鋐等 臺北 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 197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 臺北 明倫出版社197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析論 李中成 臺北 大聖書局197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的樞紐與區分論 藍若天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之創作論 黃春貴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粹 王更生編 臺北 育民出版社198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 沈謙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文論術語析論 王金凌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校釋 劉永濟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斠詮 李曰剛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會198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新書 王利器 臺北 宏業書局198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注釋 周振甫 臺北 里仁書局198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讀本 王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校注拾遺 楊明照 臺北 崧高書社198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論叢 蔣祖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典文學的奧秘-文心雕龍 王夢鷗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8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與佛教關係之考辨 方元珍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美學 繆俊杰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譬喻研究 劉榮傑 臺 北前衛出版社198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臺北 學生書局198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臆論 陳思苓 成都 巴蜀書社19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的風格學 詹瑛 臺北 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義證 詹瑛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重修增訂本)王師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設198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論集 曹順慶編 成都出版社19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比喻技巧研究 黃亦真 臺北 學海出版社199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新論 王師更生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 穆克宏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 沈謙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薈萃 饒芃子主編 上海 上海書店19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勰文學思想建構與精髓 吳聖昔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美學思想體系初探 韓湖初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譯文心雕龍 羅立乾 臺北 三民書局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 孫蓉蓉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學綜覽 文心雕龍綜覽編委會 上海 上海書店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文心雕龍 王更生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 199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研究(第一〜六輯)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北京 大學出版社1995年〜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辭典 周振甫 北京 中華書局199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析論 王忠林 臺北 三民書局199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綜論 李平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師大國文系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闡釋 馮春田 濟南 齊魯書社 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劉勰及其文心雕龍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樞紐論研究 黃端陽 臺北 國家出版社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探賾 蔡宗陽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近50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 劉渼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勰評傳 楊明 南京 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勰與文心雕龍 王守信 孔德志 濟南 齊魯書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系統觀 石家宜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 臺灣 花神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論與批評論探微 王義良 高雄 復文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晉文論與文心雕龍 呂武志 臺北 樂學書局 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精讀 卓國浚 臺北 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200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文章學、散文、駢文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駢文史 劉麟生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朝麗指 清 孫德謙 臺北 新興書局196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作法全集 胡懷琛等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駢文概論 金秬香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管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駢文衡論 謝鴻軒 臺北 廣文書局 197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鏡秘府論 王利器注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7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實用文章義法 謝簸量 臺北 華正書局197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文破題技巧及修辭方法之研究 徐芹庭 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學篡要 蔣伯潛 臺北 正中書局 197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評註文法津梁 宋文蔚 臺北 蘭臺書局197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 臺灣 普天出版社196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駢文析論 張仁青 臺北 東昇出版社198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駢體文作法 王承之 臺北 廣文書局198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作文百法 許恂儒 臺北 廣文書局198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學概論 張壽康主編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代文章學概論 王凱符等 武昌 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駢文與散文 蔣伯潛 臺北 世界書局198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梁麗辭衡論 陳松雄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文範 吳闓生 臺北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文法篡要 朱任生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概 清 劉熙載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駢文學 張仁清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駢文史論 姜書閣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氣與文章創作之關係 朱榮智 臺北 師大書苑198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散文鑑賞入門 魏怡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六叢話 清 孫梅 臺北 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朝駢文聲律探微 廖志強 臺北 天工書局 19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騤文則新論 蔡宗陽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散駢文概論 方孝岳 瞿兌之 臺北 莊嚴出版社199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學史論 張會恩 長沙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設199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章法論略 羅廣德 呼和浩特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章學史 周振甫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寫作學 劉世劍主編 高雄 麗文文話事業公司 199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散文技巧 李光連 臺北 洪業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散文鑑賞藝術探微 馮永敏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章法論 仇小屏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章結構分析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辭章學辭典 鄭頤壽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法學新裁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法學論粹 陳滿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張少康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經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學歷史 皮錫瑞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大化書局 197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程傳․易本義 程頤、朱熹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4月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史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 漢 司馬遷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書 漢 班固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僧傳 釋慧皎 臺北 廣文書局 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晉 陳壽 臺北 鼎文書局197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後漢書 南朝 宋范曄 臺北 鼎文書局 197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書 北齊魏收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書 唐 房玄齡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書 梁 沈約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齊書 梁 蕭子顯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書 唐 姚思廉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書 唐 姚思廉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史 唐 李延壽 臺北 鼎文印書局 197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隋書 唐 魏徵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乾隆武英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史 元 托克托等 臺北 鼎文書局198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物志注․名家佚書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張仁青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思想史 韋政通 臺北 大林出版社 198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續編 羅聯添編 臺北 學生書局198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辭賦流變史 李曰剛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臺北 華正書局199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學理論史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修辭學史 周振甫 臺北 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 臺北 商務印書館199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 臺北 學生書局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 臺北 頂淵文化 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 臺北 五南出版社 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子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子法言 楊家駱主編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195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集解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6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約注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7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集釋 郭慶藩 臺北 華正書局197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抱朴子 楊家駱主編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197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潛夫論集釋 胡楚生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7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周易王弼校釋 樓宇烈 臺北 華正書局198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 臺北 華正書局198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延之及其詩文研究 黃水雲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氏家訓 北齊 顏之推 臺北 三民書局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集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詩品注 汪中選注 臺北 正中書局 197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嚴可均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朝文論 廖蔚卿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8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衡選注 蔣祖怡 臺北 長安出版社 198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 陶建國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間詞話 王國維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體與文體的創造 童慶炳 雲南 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京雜記 葛洪編纂 成林、程章燦譯注 臺北 地球出版社 199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臺灣 商務印書館 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苑馳走 周慶華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勰文心雕龍與經學 蔡宗陽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論文 19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勰文心雕龍文體論研究 劉渼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論文 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的通變論 金民那 臺灣大學中文碩士論文 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通變觀考探 胡仲權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的文術論 周弘然《幼獅學誌》12卷2期 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的文體論 周弘然《大陸雜誌》53卷6期 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的修辭方法論 廖玉惠 《東吳大學中文系刊》3期 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神思》篇賞析 沈謙《明道文藝》41期 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學創作與批評的哲學考察 曾昭旭《古典文學》第二集 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文體論 彭慶環《逢甲學報》14期 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神思〉與〈養氣〉-《文心雕龍》論文學創作 沈謙《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4卷11期 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總術》篇題述-劉勰文術論二十篇結穴之探微 李曰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6卷7期(184號)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創作論「總術」探微 李曰剛《師大教與學研究》 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勰《文心雕龍》的基本觀念 林明德《古典文學》第七集上冊 1985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