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 |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
Creator | 黃惠華 |
Contributor | 高桂惠 黃惠華 |
Key Words | 三言 二拍 商人 形象 |
Date | 2005 |
Date Issued | 24-Apr-2010 17:43:24 (UTC+8) |
Summary | 《三言》、《二拍》故事題材來源多元而豐富,其描寫的觸角深入民間:優妓女子、工商業者、三姑六婆、尼姑道士等市井小民,在文學的舞台各展姿態。尤其是文本所描繪的時代,商品經濟逐漸走向繁榮發展,商人階層的興起與壯大,對於社會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馮夢龍、凌濛初關注到此現象,並反映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不管是婚戀、友誼、遇仙、發跡變泰等各種題材,均可發現商人的身影。看文學如何表現商人?不僅是文學上的課題,往往也有社會學的義涵牽涉其中,因此《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探究,更顯得具有開發的意義與價值。 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章旨要義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論《三言》、《二拍》的商業經營。本章將《三言》、《二拍》中所提及的商人及其商業相關的經營分為行商、海商、串街走巷的生意人、兼營手工業的商人、地主,牙行、當鋪、茶坊酒肆等幾大類別,就歷史上的考察,探討該行業在當時社會上的經營運作概況,試圖進一步了解文本中商業描寫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更藉由評析文本中有關商業經營以及商業空間的描寫,進而探究其在文本敘事結構中的意涵和作用。 第三章論《三言》、《二拍》中商人的精神世界。本章將研究的觸角由外延伸至內,以探討文本中商人的價值體系為主軸,試著挖掘《三言》、《二拍》中商人較為深層的內心世界,以及當中可能呈顯的社會意涵;並從商人在經商與出仕、道德與財利的兩端間,如何權衡取捨、安身立命的課題切入。 第四章論《三言》、《二拍》商人在愛情與婚姻中的形象。愛情與婚姻一直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唐傳奇中才子佳人的婚戀模式,因著明代以來商人勢力的興起而起了變化。在《三言》、《二拍》的某些篇章中,商人越位為婚戀題材的主角,其中有以浪漫筆觸寫追求、結合的過程,也有以寫實的筆法關懷商人特殊生活型態下所遭遇的諸如外遇、嫖妓等婚姻問題。因此,本章乃就上述所言,探討商人的愛情與婚姻,並試圖探析商業元素在愛情故事當中是否發生了某些作用。 第五章論《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的藝術手法。不同於早期口頭說書藝人的話本,《三言》、《二拍》是由文人潤飾編纂和獨立創作的結果,其敘事的藝術方法與效果與宋元舊作必定大異其趣。因此,本章將焦點置於文本中商人形象的命名、形貌、行動、言語、心理……等藝術描寫手法,試圖由文字敘述上掌握商人的形象樣貌。 第六章為結論,歸納本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說明《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的意義,以及本論文有待發揮之處。 |
參考文獻 | 一、古籍 (漢)班固:《白虎通》,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唐)孟棨:《本事詩》,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二十五編刊館,1955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後漢書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北平:中華書局,1977年。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台北:漢京出版社,1982年。 (唐)杜佑:《通典》,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不詳。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宋)吳自牧:《夢粱錄》,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鄭利華:《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型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1版。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2年。 劉志琴:《晚明史論──重新認識末世衰變》,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劉世劍:《小說敘事藝術》,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1版。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年1版。 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1版。 歐陽代發:《解讀宋元話本》,台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年。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繆咏禾:《馮夢龍和三言》,台北:萬卷樓,1993年初版。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謝桃坊:《中國市民文學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2刷。 韓南著,王青平等譯《中國短篇小說》,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聶寶璋主編:《中國近代航運史資料》第一輯 / 1840-1985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譚正璧:《三言兩拍資料》,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三、學位論文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王吟芳:《三言「發跡變泰」題材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汪蕙如:《二拍敘事技巧之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金明求:《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麗秋:《論雷峰塔白蛇故事的演變》,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宋)李昉撰:《太平廣記 》,台北:新興出版社,1979年。 林麗美:《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林漢彬:《「關鍵意象」在小說結構中的地位研究─以「三言」為觀察文本的探討》, 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邱澎生:《商人團體與社會變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年。 胡衍南:《二拍的生產及其商品性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年。 柳之青:《三言人物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鄭東補:《凌濛初二拍的藝術探析》,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年。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陳裕鑫:《細緻與奇巧-「三言」的細節、情節與心理描寫》,輔大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陳秀珍:《三言二拍情色探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崔桓:《三言題材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漢京出版社,1981年。 馮翠珍:《三言二拍一型之戒淫故事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明芳:《馮夢龍編作三言的社會經濟基礎》,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楊凱雯:《三言幽媾故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劉灝:《「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 蔡蕙如:《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鄭雅文:《兩端之間的游移與流轉-馮夢龍世界的塑模》,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賴文華:《三言二拍中的游民探析》,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王立言、茍人民:〈近十餘年三言二拍研究之回顧〉,《文史知識》,1993年10期。 王立言:〈三言二拍研究綜述─1949至1989〉,《中國文學研究》,1992年4期。 (宋)劉子翬:《屏山集》,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王世華:〈也談「賈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與張明富先生商榷〉,《安徽史學》, 2004年1期。 王言鋒:〈明中期商品經濟發展與《三言》、《二拍》的財富觀〉,《江淮論壇》,2005 年4期。 王淑芬:〈明末清初蘇州城經濟與社會結構初探〉,《思與言》1995年3月,33卷1期。 王桂清:〈從《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徑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識情結〉,《北方論叢》,2004年2期。 王桂清:〈士商聯姻背後折射的求官心理—析「三言」「二拍」關於士商聯姻的小 說〉,《學術交流》2004年7月。 王桂清、陶萍:〈從《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消費形態看明代商人的思想意識〉《綏化師專學報》,2004年7月,24卷3期。 王偉康︰〈兩淮鹽商與揚州經濟〉,《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3期。 王偉康︰〈兩淮鹽商與揚州文化〉,《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 年3月,5卷2期。 王菊芹:〈論商品經濟發展對文學中商人形象的影響──讀《三言》、《二拍》〉,《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9月。 王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收於《生活 與文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4月。 (宋)裴駰:《史記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朱全福:〈經商亦是善業,不是賤流—─談「三言」「二拍」中的商業題材小說〉,《鐵道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4期。 朱宗宙:〈明清時期鹽業政策的演變與揚州鹽業的興衰〉,《揚州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1997年5期。 朱瑞熙:〈宋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及其歷史作用〉,《歷史研究》,1986年2期。 安正壎:〈中國古代小說中愛情觀念的變化──以唐傳奇和明清話本為例〉,《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1期。 曲彥斌:〈中國傳統商業招徠市聲〉,《尋根》,1997年2期。 曲彥斌:〈略論中國典當業的起源與流變〉,《社會科學戰線》(歷史學研究),2001年1期。 曲家源:〈《水滸傳》稱謂考証〉,《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1卷3期, 1994年7月。 宋俊華:〈論明清小說中的商人的價值觀念〉,《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3月,17卷1期。 李元貞:〈元明愛情團圓劇的思想框架〉,《中外文學》10卷1期,1981年6月。 李勝,張德雲著:〈《三言》中「物」的場域功能及類型〉,《楚雄師範學院學報》19卷5期,2004年10月。 (宋)袁采:《世範》,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 李桂奎:〈 論「三言」「二拍」角色設計的士商互滲特徵〉,《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6卷4期,2003年7月。 余英時:〈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向〉,收於《思想與學術》,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1版。 杜光遠:〈四大家筆下的吝嗇鬼〉,《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4期。 宋若雲:〈擬話本研究:回顧與評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卷3期。 沈廣仁:〈明代小說中主題物的象徵性與情節性〉,《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30卷6期,2001年11月。 吳智和:〈明代江河船戶〉,《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台北:明史研究小組,1978 年。 吳智和:〈明代的江湖盜〉,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台北:明史研究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小組,1978年。 吳振漢:〈明代的主僕關係〉,《食貨》,12卷4、5期合刊。 周妙中:〈和嚴敦易先生商榷古今小說四十篇的撰述時代問題〉,《喻世明言》,(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附錄。 林麗月:〈大雅將還:從「蘇樣」服飾看晚明的消費文化〉,《明清以來江南 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初版。 邱紹雄:〈二拍中的商賈題材小說〉,《常德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5月,27卷3 期。 邱澎生:〈「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是限制?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 政府〉,《台大歷史學報》26期,2000年12月。 邱澎生:〈文化如何影響經濟?─評Samuel Adrian Adshead,Material Culture in (元)楊維楨撰,鄒志方點校:《楊維楨詩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Europe and China,1400-1800: the Rise of Consumerism(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7)〉,《新史學》卷10期3,1999年9月。 周雪香:〈試論明代漳泉海商〉,《龍岩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4卷1期,1996 年6月。 周舸岷:〈《三言》、《二拍》反映的明代後期物償和市民經濟生活〉,《浙江師大學 報》1980年,1期。 柏子仁:〈兩個話本故事的研究〉,《文學評論》第七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1983年。 姜守鵬:〈《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商業〉,《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年3期。 (元)施耐庵、羅貫中著,李泉校注:《水滸全傳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胡其瑞:〈中國近代商人研究之回顧──以臺海兩岸之論著為中心的探討〉,《中 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000年7月,32期。 胡晏:〈明代「禁海」與「寬海」淺析〉,《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台北:明 史研究小組,1994年)。 胡萬川:〈乍看不起眼的那些角色:傳統小說人物試論之一〉,《古典文學》第七集下冊,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 紀德君、洪哲雄:〈明末擬話本小說中的貞節與情愛〉,《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2001年4期。 紀德君:〈「三言」「二拍」中的吝嗇鬼〉,《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卷 1期。 紀德君:〈春濃花艷佳人膽──論宋話本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海南大學學報》(社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會科學版),14卷2期,1996年6月。 紀眾:〈外觀描寫瑣談〉,《文學評論》1984年,2期。 高小康:〈市民文學的士人趣味─凌濛初《二拍》的藝術精神闡釋〉,《文藝研究》 1997年3期。 袁志:〈馮夢龍研究七十年〉,《福建論壇》,1993年5期。 夏志清:〈中國舊白話短篇小說裡的社會與自我〉,《純文學》,2卷1期。 夏咸淳:〈晚明文士與市民階層〉,《文學遺產》,1994年2期。 馬玨坪:〈宋元話本叙事視角的社會性别研究〉,《文學評論》,2001年2期。 馬琳萍:〈〈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寫微〉,《石家庄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 月。 (元)羅貫中:《三遂平妖傳》,北平: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 馬憶南 :〈中國婦女在古代婚姻家庭法上之地位〉,《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年 3期。 馬躍:〈從馮夢龍的情愛觀分析「三言」中商賈的婚戀態度〉,《成都理工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12卷4期,2004年12月。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嶺南學報》,1931年,2卷2期。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續考〉《嶺南學報》,1931年,2卷3期。 郝繼濤:〈明清時期的商業倫理體系〉,《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8月,26 卷4期。 徐文助:〈馮夢龍之生平及其《警世通言》〉,《師大學報》1982年6月,27期。 徐定寶:〈論「二拍」中的商賈形象─兼論晚明社會價值觀與體驗人生觀的變易〉, (明)馮夢龍編、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初版。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5月,36卷3期。 張淑香:〈從小說的角度設計看賣油郎與花魁娘子的愛情〉,《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9年初版。 張萇:〈千古癡情女,情奇事亦奇─周勝仙形象簡論〉,《呼蘭師專學報》,1995 年3期。 張筱梅:〈《燕青博魚》〉與宋元關撲風習〉,《徐州教育學院學報》,17卷1期, 2002年3月。 張路黎:〈歷史使命與文化心態的錯位─—對明代市民小說中商賈形象的一種解 讀〉,《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0年4月,19卷2期。 張明富:〈「賈而好儒」並非徽商特色—以明清江浙、山西、廣東商人為中心的考 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2年4期。 (明)馮夢龍編、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1983 年初版。 康清蓮:〈從三言兩拍看明代商人的心理〉,《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2期。 康韻梅:〈試析〈杜子春三入長安〉的敘述話語以及建構意義〉,《台大中文學報》14期,2001年5月。。 陳偉明:〈明清粵閩海商的構成與特點〉,《歷史檔案》,2000年2期。 章尚正:〈徽商的生活情態與價值觀念〉,《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 年3期。 許檀:〈明清時期運河的商品流通〉,《第二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黃大宏:〈「二度創作」 文本的主題與小說本事研究—以《拍案驚奇》卷一本事 為中心〉,《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3期。 黃大宏:〈中國古代小說重寫架構型本事的四種基本模式〉,《海南大學學報》(人 (明)馮夢龍編、廖吉郎校注、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台北:三民書局,1995 年再版。 文社會科學版),21卷4期,2003年12月。 黃煥新:〈從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婦女觀〉,《天中學刊》,1995年1期。 黃麗月:〈台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各大學碩博士論文為範圍〉,《中國文化月刊》,2002年5月266期。 黃仁宇:〈明朝:一個內向的國家〉,《歷史月刊》1992年8月,55期。 黃仁宇:〈晚明一個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歷史月刊》1992年9月,56期。 馮天瑜:〈三言二拍表現的明代歷史變遷〉,《明清文化史散論》,(武昌:華中工 學院出版社,1984年1版)。 馮筱才:〈中國大陸近代商人之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998年9月,26期。 童光政:〈明律「私充牙行埠頭」條的創立及其適用〉,《法學研究》,2004年2 期。 (明)凌濛初著、劉本棟校訂、繆天華校閱:《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初版。 彭茵:〈元代兩性文化的變調──簡論元雜劇中的「棄夫再嫁」與「商人插足」型婚變戲〉,《文學研究》,2004年4期。 程毅中:〈宋元小說的寫實手法與時代特徵〉,《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6期。 傅承洲:〈馮夢龍研究六十年〉,《文史知識》,1991年4期。 程似錦:〈談「醒世恆言」的成書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法商學報》 1992年12月,27期。 楊誠、陳穎︰〈從小說人物肖像描寫看中西文化的異同〉,《湖南大學學報》,1997 年,11卷2期。 楊林夕:〈崔護「人面桃花」故事在明代的演變〉,《求索》,2003年1期。 楊國祥:〈一代名臣屬酒人─論《三言》中發跡變泰的故事〉,《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2期。 楊國祥:〈《三言》人物塑造的藝術特色〉,《北方論叢》1983年,3期。 (明)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再版。 楊其民:〈買賣中間商「牙人」、「牙行」的歷史演變──兼釋新發現的《嘉靖牙帖》〉,《史林》,1994年4期。 楊子怡:〈古典小說中商人形象與商人精神──古代商業題材小說的歷史學考 察〉,《嘉應大學學報》1994年,3期。 楊仁蓉,張稼仁:〈《三言》、《二拍》對商人的描寫及其反映的經濟思想〉,《齊 齊哈爾師院學報》1985年,1期。 董挽華:〈清明靈秀與殘忍乖邪─由傳奇與話本中兩位女性探抉人性〉,《台北評論》,(特輯:從古典小說看中國女性),1987年9月。 劉清陽:〈明代開中制度下商人的社會作用〉,《明史研究論叢》第三輯,(鎮江: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1版)。 蔡國梁:〈明代擬話本心理描寫敘論〉,《明清小說探幽》,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初版。 劉勇強:〈掘藏:從民俗到小說〉,《文學遺產》,1997年6期。 歐陽健:〈《三言》《二拍》「發跡變泰」主題新論〉,《明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明)韓邦奇:《苑洛集》,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鄭利華:〈士商關係擅變:明代中期社會文化形態變更的一個側面〉,《學術月刊》1994年6期。 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上下,《當代》16、17期,1987年8、9月。 龍登高:〈南宋臨安的娛樂市場〉,《歷史研究》,2002年5期。 盧昌德:〈「士」「商」觀念變遷論〉,《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3期,頁169-170。 霍現俊:〈從元雜劇與《三言》、《二拍》的情變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變化〉,《河 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1月,1期。 韓曉莉:〈晉商婦婚姻生活初探〉,《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卷2 期,2004年3月。 韓大成:〈明代高利貸資本的特點及其作用〉,《明史研究論叢》第四輯,江蘇:新華書局,1991年1版。 譚廣旭、劉奇玉:〈從「二拍」識明代商業〉,《湖南商學院學報》10卷3期,2003年5月。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嚴敦易:〈古今小說四十篇的撰述時代〉,《喻世明言》,(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附錄。 鐘露鑫:〈歐洲文學中的四大吝嗇鬼〉,《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版), 1994年3期。 五、外國著作 (美)瑪仁‧愛爾渥德(Maren Elwood)著,丁樹南譯:《人物刻畫基本論》,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 (美)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新版1刷。 (美)卜正民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合譯:《縱樂的困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美)韓南著,姜台芬譯:《韓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美)韓南著,吳璧娩譯:〈蔣興哥與杜十娘撰述考〉,《中外文學》5卷1期, 1976年6月。 (明)歸莊:《歸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美)Jean E.kern著,張艾茜譯:〈中國通俗小說(三言二拍、今古奇觀)中的個人與社會〉,《中華國學雜誌》。 (日)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的研究》,日本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內東洋史研究會,1972年。 (日)大木 康:〈「情慾」與「教化」─以《古今小說》卷一為材料 〉,《明清 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10月22-24 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日)濱島敦俊:〈明代中期的「江南商人」〉《史朋》第20號,1986年12月。 (明)周暉:《二續金陵瑣事》,台北:新興書局,1977年。 (明)陳確:《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明)葉盛:《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版。 (明)唐寅:《唐伯虎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 (明)李夢陽:《空同先生集》,台北:偉文出版社,1975年。 (明)李贄:《焚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明)汪道昆:《太函集》,合肥:黃山書社,2004年。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徐光啟撰,石聲漢校注:《農政全書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明)王陽明:《王文成公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明)何心隱撰,容肇祖整理:《何心隱集》,北平:中華出版社,1960年。 (明)計六奇:《明季北略》,台北:大通書局,1987年。 (明)俞弁:《山樵暇語》,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明)張瀚:《松窗夢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王世性:《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明)胡宗憲:《籌海圖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藝文出版社,1977年。 (明)張燮:《東西洋考》,台北:台灣商務,1979年。 (明)張岱:《陶庵夢憶》,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姚思仁輯:《大明律》,北京:北京大學,1993年。 (明)茅元儀輯:《武備志》,台北:華世出版社,1984年。 (明)張應俞:《杜騙新書》卷十二〈在船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實錄》〈神宗萬曆〉,日本京都:中文,1984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合肥:黃山書社,1986年。 (清)沈垚:《落帆樓文集》,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清)張廷玉等:《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陳纕等修,倪師孟等纂:《江蘇省吳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清)董世寧纂:《烏青鎮志》,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清)陳祖范:《司業文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年。 (清)黃卬輯:《錫金識小錄》,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陳去病等撰:《丹午筆記/吳城日記/五石脂》,南京:江蘇古籍,1999年。 (清)褚人獲:《堅瓠六集》,台北:新興書局,1979年。 (清)周凱修,凌翰等纂:《福建省廈門志》卷十五,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二、現代著作(依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王兆祥、劉文智:《中國古代商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王孝通:《中國商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1刷。 王昕:《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述》,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4年。 王建科:《元明家族家庭敘事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版。 王定璋:《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的社會圖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王德威:《現代中國小說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版。 毛德富、張振鈞:《禁錮與超越─從三言二拍看中國市民心態》,北京:國際出版社,1988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曲彥斌:《中國典當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版。 何滿子:《中國愛情小說中的兩性關係》,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1版。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2刷。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初版。 林保淳:《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初版。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1版。 周啟智、楊列容、謝昕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邱紹雄:《「三言、兩拍」與經商管理藝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1版。 邱紹雄:《中國商賈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卲毅平:《傳統中國商人的文學呈現》,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77年。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初版。 高小康:《中國古代敘事觀念與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版。 張海鵬等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85年1版。 張稔穰:《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 郭應德、陳惠琴合著:《中國古代小說鑑賞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台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頁135-222。 陳大康:《明代商賈與世風》,(上海:上海文藝,1996年)。 黃秀愛:《《兩拍》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初版。 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允晨出版社,1992年。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鄭振鐸:《鄭振鐸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89912019 94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9120191 |
Type | thesis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高桂惠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黃惠華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黃惠華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5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4-Apr-2010 17:43:2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4-Apr-2010 17:43:2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4-Apr-2010 17:43:24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89912019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6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9912019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4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三言》、《二拍》故事題材來源多元而豐富,其描寫的觸角深入民間:優妓女子、工商業者、三姑六婆、尼姑道士等市井小民,在文學的舞台各展姿態。尤其是文本所描繪的時代,商品經濟逐漸走向繁榮發展,商人階層的興起與壯大,對於社會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馮夢龍、凌濛初關注到此現象,並反映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不管是婚戀、友誼、遇仙、發跡變泰等各種題材,均可發現商人的身影。看文學如何表現商人?不僅是文學上的課題,往往也有社會學的義涵牽涉其中,因此《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探究,更顯得具有開發的意義與價值。 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章旨要義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論《三言》、《二拍》的商業經營。本章將《三言》、《二拍》中所提及的商人及其商業相關的經營分為行商、海商、串街走巷的生意人、兼營手工業的商人、地主,牙行、當鋪、茶坊酒肆等幾大類別,就歷史上的考察,探討該行業在當時社會上的經營運作概況,試圖進一步了解文本中商業描寫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更藉由評析文本中有關商業經營以及商業空間的描寫,進而探究其在文本敘事結構中的意涵和作用。 第三章論《三言》、《二拍》中商人的精神世界。本章將研究的觸角由外延伸至內,以探討文本中商人的價值體系為主軸,試著挖掘《三言》、《二拍》中商人較為深層的內心世界,以及當中可能呈顯的社會意涵;並從商人在經商與出仕、道德與財利的兩端間,如何權衡取捨、安身立命的課題切入。 第四章論《三言》、《二拍》商人在愛情與婚姻中的形象。愛情與婚姻一直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唐傳奇中才子佳人的婚戀模式,因著明代以來商人勢力的興起而起了變化。在《三言》、《二拍》的某些篇章中,商人越位為婚戀題材的主角,其中有以浪漫筆觸寫追求、結合的過程,也有以寫實的筆法關懷商人特殊生活型態下所遭遇的諸如外遇、嫖妓等婚姻問題。因此,本章乃就上述所言,探討商人的愛情與婚姻,並試圖探析商業元素在愛情故事當中是否發生了某些作用。 第五章論《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的藝術手法。不同於早期口頭說書藝人的話本,《三言》、《二拍》是由文人潤飾編纂和獨立創作的結果,其敘事的藝術方法與效果與宋元舊作必定大異其趣。因此,本章將焦點置於文本中商人形象的命名、形貌、行動、言語、心理……等藝術描寫手法,試圖由文字敘述上掌握商人的形象樣貌。 第六章為結論,歸納本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說明《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的意義,以及本論文有待發揮之處。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文獻檢討…………………………………………………………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6 第二章《三言》、《二拍》的商業經營………………………………8 第一節行商與海商………………………………………………………8 第二節串街走巷的生意人……………………………………………24 第三節兼營手工業的商人及地主……………………………………31 第四節牙行與當鋪商人………………………………………………38 第五節茶坊酒肆的場景………………………………………………49 小結……………………………………………………………………56 第三章《三言》、《二拍》中商人的精神世界…… ………………………60 第一節商人意識的崛起與壯大…………………………………………………60 第二節士文化對商人形象的滲透與影響………………………………………77 第三節商人財貨觀的表現………………………………………………………92 第四節商人道德觀的擺盪………………………………………………………104 小結………………………………………………………………………………115 第四章《三言》、《二拍》商人的愛情與婚姻………………………………117 第一節風流不及賣油郎─文學情場上的新面貌………………………………117 第二節春濃花艷佳人膽─商家女子的愛戀情仇………………………………122 第三節寫實的情調─商人婚姻問題的呈現……………………………………129 第四節由「以詩為媒」到「糖水傳情」─戀愛媒介的商業氣息……………139 小結………………………………………………………………………………146 第五章《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的藝術手法……………………………148 第一節商人的命名意涵 …………………………………………… …………148 第二節商人的服飾肖像 …………………………………………… …………151 第三節商人的言語動作 ………………………………………………… ……155 第四節商人的心理………………………………………………………………162 第五節對比的手法………………………………………………………………170 小結………………………………………………………………………………175 第六章結論………………………………………………………………………177 附錄 一、商書:經商的實用指南……………………………………………………179 二、《三言》中的商人…………………………………………………………181 三、《二拍》中的商人…………………………………………………………187 參考書(篇)目……………………………………………………………………192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912019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三言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二拍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商人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形象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古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班固:《白虎通》,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孟棨:《本事詩》,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二十五編刊館,195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後漢書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北平:中華書局,19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台北:漢京出版社,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杜佑:《通典》,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不詳。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吳自牧:《夢粱錄》,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利華:《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型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志琴:《晚明史論──重新認識末世衰變》,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世劍:《小說敘事藝術》,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歐陽代發:《解讀宋元話本》,台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繆咏禾:《馮夢龍和三言》,台北:萬卷樓,199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桃坊:《中國市民文學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2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南著,王青平等譯《中國短篇小說》,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聶寶璋主編:《中國近代航運史資料》第一輯 / 1840-1985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譚正璧:《三言兩拍資料》,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學位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吟芳:《三言「發跡變泰」題材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蕙如:《二拍敘事技巧之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金明求:《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麗秋:《論雷峰塔白蛇故事的演變》,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李昉撰:《太平廣記 》,台北:新興出版社,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麗美:《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漢彬:《「關鍵意象」在小說結構中的地位研究─以「三言」為觀察文本的探討》, 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澎生:《商人團體與社會變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衍南:《二拍的生產及其商品性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柳之青:《三言人物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東補:《凌濛初二拍的藝術探析》,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裕鑫:《細緻與奇巧-「三言」的細節、情節與心理描寫》,輔大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秀珍:《三言二拍情色探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崔桓:《三言題材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漢京出版社,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翠珍:《三言二拍一型之戒淫故事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明芳:《馮夢龍編作三言的社會經濟基礎》,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凱雯:《三言幽媾故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灝:《「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蕙如:《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雅文:《兩端之間的游移與流轉-馮夢龍世界的塑模》,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賴文華:《三言二拍中的游民探析》,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立言、茍人民:〈近十餘年三言二拍研究之回顧〉,《文史知識》,1993年1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立言:〈三言二拍研究綜述─1949至1989〉,《中國文學研究》,1992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劉子翬:《屏山集》,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世華:〈也談「賈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與張明富先生商榷〉,《安徽史學》, 2004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言鋒:〈明中期商品經濟發展與《三言》、《二拍》的財富觀〉,《江淮論壇》,2005 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淑芬:〈明末清初蘇州城經濟與社會結構初探〉,《思與言》1995年3月,33卷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桂清:〈從《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徑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識情結〉,《北方論叢》,2004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桂清:〈士商聯姻背後折射的求官心理—析「三言」「二拍」關於士商聯姻的小 說〉,《學術交流》2004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桂清、陶萍:〈從《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消費形態看明代商人的思想意識〉《綏化師專學報》,2004年7月,24卷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偉康︰〈兩淮鹽商與揚州經濟〉,《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偉康︰〈兩淮鹽商與揚州文化〉,《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 年3月,5卷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菊芹:〈論商品經濟發展對文學中商人形象的影響──讀《三言》、《二拍》〉,《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收於《生活 與文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裴駰:《史記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全福:〈經商亦是善業,不是賤流—─談「三言」「二拍」中的商業題材小說〉,《鐵道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宗宙:〈明清時期鹽業政策的演變與揚州鹽業的興衰〉,《揚州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1997年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瑞熙:〈宋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及其歷史作用〉,《歷史研究》,1986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安正壎:〈中國古代小說中愛情觀念的變化──以唐傳奇和明清話本為例〉,《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曲彥斌:〈中國傳統商業招徠市聲〉,《尋根》,1997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曲彥斌:〈略論中國典當業的起源與流變〉,《社會科學戰線》(歷史學研究),2001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曲家源:〈《水滸傳》稱謂考証〉,《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1卷3期, 1994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俊華:〈論明清小說中的商人的價值觀念〉,《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3月,17卷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元貞:〈元明愛情團圓劇的思想框架〉,《中外文學》10卷1期,1981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勝,張德雲著:〈《三言》中「物」的場域功能及類型〉,《楚雄師範學院學報》19卷5期,2004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袁采:《世範》,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桂奎:〈 論「三言」「二拍」角色設計的士商互滲特徵〉,《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社會科學版) 26卷4期,2003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英時:〈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向〉,收於《思想與學術》,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杜光遠:〈四大家筆下的吝嗇鬼〉,《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若雲:〈擬話本研究:回顧與評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卷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廣仁:〈明代小說中主題物的象徵性與情節性〉,《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學版),30卷6期,2001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智和:〈明代江河船戶〉,《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台北:明史研究小組,197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智和:〈明代的江湖盜〉,收於《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台北:明史研究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小組,197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振漢:〈明代的主僕關係〉,《食貨》,12卷4、5期合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妙中:〈和嚴敦易先生商榷古今小說四十篇的撰述時代問題〉,《喻世明言》,(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附錄。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麗月:〈大雅將還:從「蘇樣」服飾看晚明的消費文化〉,《明清以來江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紹雄:〈二拍中的商賈題材小說〉,《常德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5月,27卷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澎生:〈「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是限制?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政府〉,《台大歷史學報》26期,2000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澎生:〈文化如何影響經濟?─評Samuel Adrian Adshead,Material Culture i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元)楊維楨撰,鄒志方點校:《楊維楨詩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Europe and China,1400-1800: the Rise of Consumerism(New York: St. Martin`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Press, 1997)〉,《新史學》卷10期3,1999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雪香:〈試論明代漳泉海商〉,《龍岩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4卷1期,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舸岷:〈《三言》、《二拍》反映的明代後期物償和市民經濟生活〉,《浙江師大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報》1980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柏子仁:〈兩個話本故事的研究〉,《文學評論》第七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姜守鵬:〈《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商業〉,《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89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元)施耐庵、羅貫中著,李泉校注:《水滸全傳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其瑞:〈中國近代商人研究之回顧──以臺海兩岸之論著為中心的探討〉,《中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000年7月,3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晏:〈明代「禁海」與「寬海」淺析〉,《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台北:明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研究小組,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萬川:〈乍看不起眼的那些角色:傳統小說人物試論之一〉,《古典文學》第七集下冊,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紀德君、洪哲雄:〈明末擬話本小說中的貞節與情愛〉,《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會科學版),2001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紀德君:〈「三言」「二拍」中的吝嗇鬼〉,《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紀德君:〈春濃花艷佳人膽──論宋話本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海南大學學報》(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會科學版),14卷2期,1996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紀眾:〈外觀描寫瑣談〉,《文學評論》1984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小康:〈市民文學的士人趣味─凌濛初《二拍》的藝術精神闡釋〉,《文藝研究》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7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袁志:〈馮夢龍研究七十年〉,《福建論壇》,1993年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志清:〈中國舊白話短篇小說裡的社會與自我〉,《純文學》,2卷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咸淳:〈晚明文士與市民階層〉,《文學遺產》,1994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玨坪:〈宋元話本叙事視角的社會性别研究〉,《文學評論》,2001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琳萍:〈〈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寫微〉,《石家庄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元)羅貫中:《三遂平妖傳》,北平: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憶南 :〈中國婦女在古代婚姻家庭法上之地位〉,《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躍:〈從馮夢龍的情愛觀分析「三言」中商賈的婚戀態度〉,《成都理工大學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報》(社會科學版),12卷4期,2004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嶺南學報》,1931年,2卷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續考〉《嶺南學報》,1931年,2卷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郝繼濤:〈明清時期的商業倫理體系〉,《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8月,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卷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文助:〈馮夢龍之生平及其《警世通言》〉,《師大學報》1982年6月,2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定寶:〈論「二拍」中的商賈形象─兼論晚明社會價值觀與體驗人生觀的變易〉,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馮夢龍編、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5月,36卷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淑香:〈從小說的角度設計看賣油郎與花魁娘子的愛情〉,《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9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萇:〈千古癡情女,情奇事亦奇─周勝仙形象簡論〉,《呼蘭師專學報》,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筱梅:〈《燕青博魚》〉與宋元關撲風習〉,《徐州教育學院學報》,17卷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02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路黎:〈歷史使命與文化心態的錯位─—對明代市民小說中商賈形象的一種解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讀〉,《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0年4月,19卷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明富:〈「賈而好儒」並非徽商特色—以明清江浙、山西、廣東商人為中心的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2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馮夢龍編、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1983 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康清蓮:〈從三言兩拍看明代商人的心理〉,《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康韻梅:〈試析〈杜子春三入長安〉的敘述話語以及建構意義〉,《台大中文學報》14期,2001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偉明:〈明清粵閩海商的構成與特點〉,《歷史檔案》,2000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章尚正:〈徽商的生活情態與價值觀念〉,《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檀:〈明清時期運河的商品流通〉,《第二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大宏:〈「二度創作」 文本的主題與小說本事研究—以《拍案驚奇》卷一本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為中心〉,《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大宏:〈中國古代小說重寫架構型本事的四種基本模式〉,《海南大學學報》(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馮夢龍編、廖吉郎校注、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台北:三民書局,1995 年再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文社會科學版),21卷4期,2003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煥新:〈從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婦女觀〉,《天中學刊》,1995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麗月:〈台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各大學碩博士論文為範圍〉,《中國文化月刊》,2002年5月26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仁宇:〈明朝:一個內向的國家〉,《歷史月刊》1992年8月,5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仁宇:〈晚明一個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歷史月刊》1992年9月,5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天瑜:〈三言二拍表現的明代歷史變遷〉,《明清文化史散論》,(武昌:華中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學院出版社,1984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筱才:〈中國大陸近代商人之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998年9月,2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童光政:〈明律「私充牙行埠頭」條的創立及其適用〉,《法學研究》,2004年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凌濛初著、劉本棟校訂、繆天華校閱:《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茵:〈元代兩性文化的變調──簡論元雜劇中的「棄夫再嫁」與「商人插足」型婚變戲〉,《文學研究》,2004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程毅中:〈宋元小說的寫實手法與時代特徵〉,《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傅承洲:〈馮夢龍研究六十年〉,《文史知識》,1991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程似錦:〈談「醒世恆言」的成書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法商學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2年12月,2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誠、陳穎︰〈從小說人物肖像描寫看中西文化的異同〉,《湖南大學學報》,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年,11卷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林夕:〈崔護「人面桃花」故事在明代的演變〉,《求索》,2003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國祥:〈一代名臣屬酒人─論《三言》中發跡變泰的故事〉,《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國祥:〈《三言》人物塑造的藝術特色〉,《北方論叢》1983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再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其民:〈買賣中間商「牙人」、「牙行」的歷史演變──兼釋新發現的《嘉靖牙帖》〉,《史林》,1994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子怡:〈古典小說中商人形象與商人精神──古代商業題材小說的歷史學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察〉,《嘉應大學學報》1994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仁蓉,張稼仁:〈《三言》、《二拍》對商人的描寫及其反映的經濟思想〉,《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齊哈爾師院學報》1985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董挽華:〈清明靈秀與殘忍乖邪─由傳奇與話本中兩位女性探抉人性〉,《台北評論》,(特輯:從古典小說看中國女性),1987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清陽:〈明代開中制度下商人的社會作用〉,《明史研究論叢》第三輯,(鎮江: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國梁:〈明代擬話本心理描寫敘論〉,《明清小說探幽》,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勇強:〈掘藏:從民俗到小說〉,《文學遺產》,1997年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歐陽健:〈《三言》《二拍》「發跡變泰」主題新論〉,《明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韓邦奇:《苑洛集》,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利華:〈士商關係擅變:明代中期社會文化形態變更的一個側面〉,《學術月刊》1994年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上下,《當代》16、17期,1987年8、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龍登高:〈南宋臨安的娛樂市場〉,《歷史研究》,2002年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盧昌德:〈「士」「商」觀念變遷論〉,《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3期,頁169-17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霍現俊:〈從元雜劇與《三言》、《二拍》的情變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變化〉,《河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1月,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曉莉:〈晉商婦婚姻生活初探〉,《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卷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期,2004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大成:〈明代高利貸資本的特點及其作用〉,《明史研究論叢》第四輯,江蘇:新華書局,1991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譚廣旭、劉奇玉:〈從「二拍」識明代商業〉,《湖南商學院學報》10卷3期,2003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嚴敦易:〈古今小說四十篇的撰述時代〉,《喻世明言》,(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附錄。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鐘露鑫:〈歐洲文學中的四大吝嗇鬼〉,《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94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五、外國著作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瑪仁‧愛爾渥德(Maren Elwood)著,丁樹南譯:《人物刻畫基本論》,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新版1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卜正民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合譯:《縱樂的困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韓南著,姜台芬譯:《韓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韓南著,吳璧娩譯:〈蔣興哥與杜十娘撰述考〉,《中外文學》5卷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76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歸莊:《歸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Jean E.kern著,張艾茜譯:〈中國通俗小說(三言二拍、今古奇觀)中的個人與社會〉,《中華國學雜誌》。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的研究》,日本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內東洋史研究會,197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大木 康:〈「情慾」與「教化」─以《古今小說》卷一為材料 〉,《明清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10月22-2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濱島敦俊:〈明代中期的「江南商人」〉《史朋》第20號,1986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周暉:《二續金陵瑣事》,台北:新興書局,19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陳確:《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葉盛:《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唐寅:《唐伯虎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李夢陽:《空同先生集》,台北:偉文出版社,197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李贄:《焚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汪道昆:《太函集》,合肥:黃山書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徐光啟撰,石聲漢校注:《農政全書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王陽明:《王文成公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何心隱撰,容肇祖整理:《何心隱集》,北平:中華出版社,196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計六奇:《明季北略》,台北:大通書局,198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俞弁:《山樵暇語》,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張瀚:《松窗夢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王世性:《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胡宗憲:《籌海圖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藝文出版社,19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張燮:《東西洋考》,台北:台灣商務,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張岱:《陶庵夢憶》,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姚思仁輯:《大明律》,北京:北京大學,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茅元儀輯:《武備志》,台北:華世出版社,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張應俞:《杜騙新書》卷十二〈在船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實錄》〈神宗萬曆〉,日本京都:中文,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合肥:黃山書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沈垚:《落帆樓文集》,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陳纕等修,倪師孟等纂:《江蘇省吳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董世寧纂:《烏青鎮志》,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陳祖范:《司業文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黃卬輯:《錫金識小錄》,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陳去病等撰:《丹午筆記/吳城日記/五石脂》,南京:江蘇古籍,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褚人獲:《堅瓠六集》,台北:新興書局,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周凱修,凌翰等纂:《福建省廈門志》卷十五,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現代著作(依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兆祥、劉文智:《中國古代商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孝通:《中國商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1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昕:《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述》,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建科:《元明家族家庭敘事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定璋:《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的社會圖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德威:《現代中國小說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毛德富、張振鈞:《禁錮與超越─從三言二拍看中國市民心態》,北京:國際出版社,198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曲彥斌:《中國典當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滿子:《中國愛情小說中的兩性關係》,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2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保淳:《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啟智、楊列容、謝昕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紹雄:《「三言、兩拍」與經商管理藝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紹雄:《中國商賈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卲毅平:《傳統中國商人的文學呈現》,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小康:《中國古代敘事觀念與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海鵬等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85年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稔穰:《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應德、陳惠琴合著:《中國古代小說鑑賞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台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頁135-22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大康:《明代商賈與世風》,(上海:上海文藝,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秀愛:《《兩拍》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允晨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振鐸:《鄭振鐸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