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方方小說研究
作者 張乃心
貢獻者 唐翼明
張乃心
關鍵詞 方方
汪芳
大陸現代小說
新寫實小說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7:43:27 (UTC+8)
摘要 本篇論文以大陸當代知名女作家方方為研究對象。以方方小說文本為核心,分六章進行討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節敘寫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敘述其研究範圍、前人研究概況與論文架構。第二章、走入方方的創作世界:由於方方發表〈風景〉後,被歸為「新寫實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故第一節先對「新寫實小說」緣起與特色作簡要闡釋,第二節敘說方方的創作歷程,依照方方的生活經歷與風格轉變,將創作歷程分為三期:詩意與溫馨相伴的潛伏期、清醒與痛苦並生的掘進期、機敏與多思同在的成熟期,除簡略介紹各篇小說內容,並說明各期作品的整體特色;第三節說明方方小說的創作立場,藉此更全面理解方方小說的多樣風貌。
第三章至第五章為方方小說作品的內容分析。第三章、方方小說的主題:本章節將方方小說打破寫作時間限制,以主題分類將之歸納為:奇異的市民風景、知識者的定數、男女情愛、警匪故事等四大類型,分做四節論述方方小說的主題內涵。第四章、方方小說的情節模式:分析方方小說敘寫故事常用的五種情節模式──偶然—逆轉、生—死、親—仇、淑女—蕩婦、妓女、歷史—現世、宿命,從另一角度分析潛藏在小說情結模式中的內在意涵。第五章、方方小說的藝術特色:分從敘事觀點、灰色幽默的反諷手法、借詩文抽象哲理表現故事內容、「漢味」特色等四個角度切入,賞析方方小說的藝術特色。第六章、結論:總結各章重點,綜述方方小說的特色與精神內涵,以及方方在中國當代文壇中的地位與意義。
參考文獻 第一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相關小說作品集:
李陀、李子雲、黃子平、李曉編,《中國小說:一九八六》,台北:曉園,1990年2月出版。
李陀、黃子平編,《中國小說:一九八七》,台北:曉園,1990年2月出版。
李陀、黃子平編,《中國小說:一九八八》,台北:曉園,1990年2月出版。
李陀主編,《中國新寫實小說選》,香港:三聯,1995年4月出版。
馬相武主編,《東方生活流 新寫實小說精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3年7月出版。
陳曉明編,《中國新寫實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1993年12月出版。
劉恆、方方、李曉等著,《伏羲伏羲》,台北:新地,1991年4月出版。
劉心武等著,《中國大陸現代小說選》(輯一),台北:圓神1987年6月出版。
二、理論專書:
丁帆著,《文學的玄覽(1979—1997)》,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6月1版1刷。
王德威著,《眾聲喧嘩》,台北:遠流,1988年9月出版。
王德威著,《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1991年9月出版。
王德威著,《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1993年6月出版。
方祖焱著,《小說結構》,台北:東大,1995年月初版。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1996年5月初版
李喬著,《小說入門》,台北:大安,1996年2月出版。
李俊國著,《在絕望中涅盤—方方論》,武漢:湖北人民,2001年4月1版2刷。
宋如珊著,《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3年4月2版2刷。
金建人著,《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1988年9月出版。
周玉明著,《大陸當代文學界》,台北:博遠,1991年11月出版。
周曉風著,《新時期文學思潮》,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2000年7月出版。
吳功正、陸志平著,《小說美學》,台北:五南,1993年11月1版1刷。
吳義勤著,《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南京:江蘇文藝,1997年6月出版。
吳家榮著,《新時期文學思潮史論》,合肥:安徽大學,1998年5月1版1刷。
吳家榮著,《新時期文學思潮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1版1刷。
阿城著,《閒話閒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9月2版1刷。
易新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發展史》,:首都師範大學,1997年12月出版。
於可訓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1998年6月出版。
俞汝捷著,《小說二十四美》,台北:中國青年,1987年3月出版。
施淑著,《大陸新時期文學概況》,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1版1刷。
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1997年6月1版1刷。
洪子誠主編,《當代中國文學概觀》,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3月出版。
洪子誠著,《作家姿態與自我意識》,西安:陝西人民,1998年9月出刷。
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1版11刷。
南帆著,《文學的維度》,上海:上海新華書店,1998年8月1版1刷。
袁鶴翔等合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1987年11月出版。
唐師翼明著,《大陸新時期文學(1977~1989):理論與批評》,台北:東大,1995年4月1版1刷。
唐師翼明著,《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1996年9月1版1刷。
馬國輝、王旭川著,《中國近代小說思想》,:華東師範大學,1997年12月出版。
張子樟著,《走出傷痕—大陸新時期小說探論》,台北:東大,1991年2月初版。
張子樟著,《試論大陸新時期小說》,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1版1刷。
張放著,《大陸新時期小說論》,台北:東大,1992年3月1版1刷。
張韌著,《新時期文學現象》,北京:文化藝術,1998年2月出版。
張大春著,《小說稗類》,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3月出版。
張大春著,《小說稗類(卷二)》,台北:聯合文學,2000年5月出版。
張志忠著,《百年中國文學總係—1993世紀末的喧嘩》,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1版1刷。
張雙英著,《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2002年10月初版。
張學軍著,《中國當代小說流派史》,濟南:山東大學,2003年3月2版5刷。
陳信元著,《從台灣看大陸當代文學》,台北:業強,1989年7月出版。
陳信元、巒梅健著,《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論》,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6月出版。
陳思和著,《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台北:業強,1990年3月出版。
陳炳良著,《中國現當代文學探研》,香港:三聯,1992年3月出版。
陳曉明著,〈反抗危機—新寫實論〉《中國新寫實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1993年12月出版。
陳家春著,《慾魘的透視—中國當代小說與性文化》,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初版
陳其光著,《中國當代文學史》,廣州:暨南大學,1999年3月出版。
黃子平著,《倖存者的文學》,台北:遠流,1991年10月1版1刷。
黃子平著,《革命、歷史、小說》,香港:牛津大學,1996年月出版。
黃偉宗編著,《當代中國文學》,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1年4月1版2刷。
曹文軒著,《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88年6月出版。
曹文軒著,《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許志英、丁帆主編,《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北京:人民文學,2002年5月1版1刷。
程德培著,《33位小說家》,杭州:浙江文藝,1991年9月出版。
楊昌年著,《現代小說》,台北:三民,1997年5月1版1刷。
楊義著,《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6月出版。
楊義著,《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2000年6月1版2刷。
葉墀英著,《大陸當代文學掃瞄》,台北:東大,1990年5月1版1刷。
劉世劍著,《小說概說》,台北:麗文,1994年11月初版。
董德興著,《新時期小說流派新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9年4月出版。
鄭樹森,《小說地圖》,台北:遠流,2003年月初版1刷
盧卡奇著/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1刷。
魏飴著,《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1999年6月初版。
龐守英著,《新時期小說文體論》(增訂本),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2版2刷。
三、相關學位論文
林欣薇,《存在與想像—蘇童小說研究》,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洪喬平,《大陸新時期說美學思潮研究》,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陳雀倩,《虛構與終結—蘇童、余華、格飛的先鋒敘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彭明偉,《韓少功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游舒晨,《論余華小說的主題與書寫策略》,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劉秀美,《大陸新寫實小說研究—以劉恆、方方、池莉及劉震雲作品為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董恕明,《大陸新時期小說中知識份子的處境與抉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鍾怡雯,《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謝靜國,《論莫言小說(1983~1999)的幾個母題和敘述意識》,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蘇怡如,《韓少功小說創作論》,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第二節、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台灣部分:
余素:〈寓意的新寫實主義作家〉,《幼獅文藝》第224期,1972年8月。
凌建英:〈尋找失落的原因(上):對新寫實小說的反思〉,《大海洋詩雜誌》第64期,2001年12月。
凌建英:〈尋找失落的原因(下):對新寫實小說的反思〉,《大海洋詩雜誌》第65期,2002年5月。
張子樟:〈寫實主義的再現:評唐翼明《大陸「新寫實」小說》〉,《中央日報》,1996年10月16日。
陳思和:〈當代創作中的生存意識—關於「新寫實小說」特徵的探討〉,《新地》第4期,1990年10月。
陳建忠:〈無望的救贖:論方方的「風景」兼及「新寫實小說」的人生哲學〉,《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7期,2000年3月。
陳岸峰:〈烏托邦想像的消解:論新寫實小說〉,《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9期,2000年9月。
陳碧月:〈看大陸作家池莉為「灰色」的新寫實小說換裝〉,《國文天地》17卷第7期(總199期),2001年12月。
舒聰:〈大陸第三代女性作家的新寫實風向—再尋常不過的人生啊!〉,《中國時報:開卷周報》1999年11月9日第42版。
葉墀英:〈論大陸當前盛行的「新寫實」小說〉,《中國大陸研究》36卷第10期,1993年10月。
魏文瑜:〈大陸「新寫實」小說之試探〉,《中文研究學報》第2期,1999年6月。
羅琦強:〈析論劉震雲「一地雞毛」〉,《問學集》第11期,2002年6月。
二、中國大陸部分:
于淼、牛殿慶:〈走出神聖的光環—淺析幾篇新寫實小說的生存本象〉,《當代文壇》,1999年第5期。
上官政洪:〈方方:走出象牙塔〉,《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7卷第5期,2002年9月。
王家倫:〈評方方的小說創作〉,《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2期。
王平:〈都市煩惱人生的寫真—試比較方方、池莉的小說〉,《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
王緋、華威:〈方方:超越與品味—重讀方方兼談超性別意識和女性隱含作者〉,《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
王一川:〈重複模式與日常生活—幾部「新寫實」小說中的市民形象〉,《求是學刊》,1997年第5期。
王慧:〈生存的兩難困境〉,《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4期,2000年8月。
王春林:〈知識份子生存困境的非親歷性闡釋—評方方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6期。
王萬征:〈走出現實生活的本真 透視生命樣態的虛假—方方小說的先鋒意識解讀與批判〉,《當代文壇》2002年第2期。
王進進:〈女性讀者的閱讀—解析方方的《奔跑的火光》〉,《當代文壇》2002年第4期。
王寧寧:〈方方小說中的存在主義傾向〉,《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王寧寧:〈無奈的白色世界 冷酷黑色感覺-存在主義思潮下思索當下生存的顯證〉,《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王光華:〈方方筆下不再偉岸的父輩形象〉,《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王少瑜:〈淺談小說第一人稱的視角越界現象〉,《閱讀與寫作》2005年第10期。
王世銀、李曦:〈從命運悲劇到性格悲劇—祥林嫂與英芝悲劇成因比較〉,《荷澤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方方:〈我寫小說:從內心出發〉,《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4期。
方方:〈我心中的武漢〉,《城鄉建設》2006年第2期。
尹政祥:〈新寫實小說:一種嬗變的流派〉,《益陽師專學報》第15卷第3期,1994年5月。
戈雪:〈洗盡鉛華見真純—評方方的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2年2月。
戈雪:〈非女性寫作的兩種範本—試論方方、池莉小說創作藝術個性的分野〉,《文藝評論》2000年3月。
毛黎:〈宿命的嘆息—方方小說的悲劇命運觀〉,《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2期,2001年6月。
石萬鵬:〈新殺夫記—解讀方方的小說《奔跑的火光》〉,《當代文壇》2002年第3期。
石萬鵬:〈現實一種:商業化時代的鄉村女性〉,《濟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13卷第4期。
司利芳、徐虹:〈變革時期一顆躁動不寧的靈魂毀滅的必然性—方方小說《奔跑的火光》女性悲劇探析〉,《唐都學刊》2002年第18卷第4期。
任菀:〈尋找「自己的天空」—《暗示》讀解〉,《涪陵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仵從巨:〈灰色幽默:方方小說的個性與評價〉,《當代文壇》1997年第5期。
朱青:〈當代民間文學勃興的徵兆-從方方的小說文本說起〉,《當代文壇》2004年第5期,。
李香楓:〈淺論『新寫實小說』產生的淵源〉,《甘肅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
李陽春:〈由本相走向寓言的新寫實小說〉載《中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1期。
李曉麗,〈方方:超越人生原態的寫作〉載《文藝評論》1998年第2期。
李俊國:〈知識者作家的寫作姿態與小說精神—論方方小說的知識者身份特徵〉,《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李俊國:〈市場化時代的知識者寫作文本—方方小說模式分析〉,《文藝研究》2000年第6期。
李俊國:〈多元人生視點與小說藝術的多功能—方方小說結構論析〉,《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3期,2001年5月。
李俊國:〈方方:二十世紀中國知識者家族的命運書寫〉,《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
李明清:〈反抗危機者的史學價值與缺憾—對新時期新寫實小說創作的認識〉,《孝感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1年4月。
李曉梅:〈一樣的風景 兩樣的凝眸—試析池莉、方方之不同〉,《甘肅高師學報》2002年第7卷第6期。
李小偉:〈小人物生存狀態的哲學思考—評方方小說集《過程》〉,《濱州師專學報》第18卷第3期,2002年9月。
李文琴:〈方方小說藝術新論〉,《小說評論》2004年第1期。
李曉玲:〈社會底層小說的敘述特色〉,《當代文壇》2005年第3期。
李紅豔:〈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方方新作〈出門尋死〉解讀〉,《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5期(總第77期)。
李雁:〈嘆不完的悲情-論方方筆下的幾種悲劇愛情模式〉,《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6期。
李培紅:〈“新寫實”表象下的現實和理想之別—池莉、方方小說比較之一〉,《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李培紅:〈方方、池莉小說開放與反開放的比較〉,《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李漫天:〈與歷史的對話——讀方方的《漢口的滄桑往事》〉,《寫作》2006年第3期。
宋曉英:〈《桃花燦爛》的悲劇意蘊〉,《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1999年第3期。
余海樂:〈新寫實小說芻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1996年4月。
余俊光:〈新寫實小說的主題與敘事〉,《漢中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余莉萍:〈畸形的文化心理,畸形的人生現象—方方《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中黃蘇子的形象透視〉,《景德鎮高專學報》第17卷第1期,2002年3月。
余莉萍、余康發:〈文化隱喻:英雄精神的墜落-從方方小說《過程》談起〉,《景德鎮高專學報》第19卷第1期,2004年3月。
何凌楓:〈新寫實小說再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6期。
沈永俐:〈方方小說評論綜述〉,《江漢大學學報》1998年4月第15卷第2期。
沈夢瀛:〈方方的沉鬱:拷問卑微靈魂〉,《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9月第15卷第3期。
佟岩:〈論方方、池莉小說創作中不同的價值取向〉,《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9月第3期。
阮南燕:〈邊緣視國下的都市人性—方方《風景》與虹影《飢餓的女兒》比較〉,《當代文壇》2002年第6期
金文野:〈典型化與新寫實小說價值取向〉,《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金文野:〈通俗化與新寫實小說審美取向〉,《學術交流》1996年第1期。
金焱:〈從《煩惱人生》按池莉新寫實小說的思想意識〉,《青島教育論壇》1997年第2期。
金仕霞:〈現實主義的一種—新寫實小說〉,《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總23卷第5期,2002年5月。
金海燕:〈在突圍中絕望-評方方〈樹樹皆秋色〉中的華蓉形象〉,《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
周水濤:〈方方筆下的兩種人生〉,《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7年第17卷第2期。
周群:〈英芝的墮落史—評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語文學刊》2003年第1期。
周水濤、江勝清:〈略論方方小說的兩大創作題材及其特色〉,《當代文壇》2003年第4期。
周冰心:〈仿寫時代:文本與影像的互文現象-以方方、戴來的創作為例〉,《文藝爭鳴》2004年第3期。
周飛伶:〈新寫實小說的怪圈敘述〉,《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4年5月。
吳一梅:〈論新寫實小說的文化意義〉,《濟寧師專學報》第21卷第5期,2000年1月。
吳永恒:〈理想的堅守 生命的專注-評方方近作〈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職大學報》2005年第1期。
林漫宙、郭寶亮:〈尷尬中的超越—新寫實小說現狀的思考〉,《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林亦修:〈文化‧時代‧人格—方方小說的人格思考〉,《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
林羽:〈論方方小說陌生化的語言技巧〉,《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4期,2001年12月。
房利芳:〈論方方小說的悲劇意識〉,《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
岳瑛:〈論『新寫實小說』的審美判斷和價值取向〉,《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總第70期)。
易芳:〈對世俗人生的關懷—論池莉、方方、范小青的小說創作〉,《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3年1月。
季桂起:〈從敘事模式的轉變到當代小說的轉型〉,《文藝評論》2005年第3期。
姚家芳,〈新寫實小說的平常悲劇意識〉,《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總第41期)。
姚家芳:〈直面世俗人生的新寫實小說〉,《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總第89期)。
姜琳,〈方方筆下知識份子的「新」形象〉,《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姜智芹、范維山:〈論新寫實小說的整合特徵〉,《山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胡松華:〈論方方小說中的反諷意象〉,《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3期,2000年5月。
柯常欽:〈美的毀滅—讀方方的小說《風中黃葉》〉,《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11月第17卷第6期。
咸立強、吳彥:〈冷酷溫情兩副筆墨與人性-論方方文學創作審美意識的變遷〉,《當代文壇》2005年第4期。
宮景華:〈新寫實小說之我見〉,《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徐肖楠:〈兩種小說的真實傾向—新寫實小說與新潮小說的比較〉,《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22卷第1期。
徐岱:〈都市風景的兩種色調-方方與池莉小說的詩學審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04年1月。
連佩珍:〈論方方的悲劇小說世界〉,《上饒師專學報》1996年第2期。
孫先科:〈英雄主義主題與新寫實小說〉,《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
孫志偉:〈正義、屈辱、迷惘—方方早期作品中對三代知識份子的描寫〉,《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第1期。
孫立華:〈試論方方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高瑩:〈現代文明荒原中人性的墮落和人生的悲劇-論方方小說的悲劇性內涵〉,《理論界》,2004年第4期。
張學軍:〈新寫實小說再評論〉,《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2期。
張克明:〈精心營構 獨具魅力—讀方方中篇小說《過程》〉,《益陽師專學報》1999年第20卷第3期。
張德林:〈「生活流」:現實主義藝術方法的一種表現型態〉,《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3期。
張楠:〈方方中篇小說解讀〉,《小說評論》1999年第6期。
張斌:〈淺談新寫實小說的審美追求〉,《濰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3期。
張學昕:〈『真實』的分析—以新寫實小說和先鋒小說為例〉,《北方論叢》2000年第4期(總第162期)。
張春歌:〈從歷史反思到人性發掘—論「右派」敘事作品的藝術演進〉,《小說評論》2002年第3期。
張寶利:〈城市與農村的衝撞及對女性悲劇命運的強烈自省-評《奔跑的火光》〉,《遼寧工學院學報》第6卷第6期,2004年12月。
張婕:〈理想與現實間徘徊的愛情-評《桃花燦爛》〉,《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2期,2005年4月。
張敏:〈“她”的自塑—論新世紀以來王安憶、方方、遲子建筆下的鄉村女性〉,《平原大學學報》,2005年4月第22卷第2期。
張新:〈試論方方小說人物形象的兩大意向群落〉,《學術交流》第19期(總第138期),2005年9月。
陳旭光:〈『新寫實小說』的終結—兼及『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文學中的命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3期。
陳元龍:〈淺談「新寫實」小說的生活意蘊〉,《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
陳喆:〈精神的消解—新寫實小說作家創作心態的探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陳千里:〈「都市‧異化」小說在女性演繹中深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4卷第1期。
陳寧:〈方方小說創作中的女性形象〉,《文藝評論》2004年第4期。
黃艾榕:〈在理想的光照下抒寫生活的原型態—淺析劉震雲的新寫實小說〉,《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
黃惠清:〈又是一種風景—讀方方的幾篇近作〉,《四川教育學院學報》第12卷第1期,1996年1月。
黃忠來:〈從現實主義到新寫實小說—評池莉的『人生煩惱三部曲』〉,《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1999年第2期。
黃丹納:〈反撥‧復歸‧創新—論「新寫實」與方方的小說創作〉,《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3卷第2期。
黃柏剛、萬年春:〈精英意識與大眾文化的契合—方方的『警察故事』小說特點探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0卷第1期。
黃柏剛:〈女性文學回歸現實的新變信號—評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當代文壇》2002年第3期。
許鵬遠:〈刻骨的真實與反諷:新寫實小說的審美特徵〉,《青海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
許佩卿:〈揉碎彩虹的漫溯—池莉、方方、劉震雲展示凡俗人生的不同風姿〉,《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5期,2002年5月。
許瑤:〈因襲、覺醒與超越-解讀方方愛情文本中的女性意識〉,《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7卷第3期,2004年5月。
崔建軍:〈人和歷史的反思與重構〉,《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
郭劍敏:〈新寫實小說的平民意識〉,《內蒙古師大學報》,第30卷第1期,2001年2月。
陸黎雅:〈分裂的人和人的分裂—方方小說中「黃蘇子」形象透析〉,《當代文壇》2002年第4期。
程志兵:〈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淺談新寫實小說中的存在主義思想傾向〉,《伊犁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彭禮賢:〈論新寫實小說〉,《吉安師專學報》第17卷第1期,1996年3月。
萬蓮子:〈遭遇困境的詩意訴說—論近年來新寫實小說的別一視界〉,《小說評論》1998年第3期,。
湯景泰、翟德耀:〈何處家園:論方方的女性命運觀〉,《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總第108期)。
曾軍:〈方方小說中的「潛對話」現象-兼論中國何以出不了「複調小說」〉,《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2005年3月。
焦會生:〈悲劇:源於“熏染”和“選擇”-評方方的中篇小說《奔跑的火光》〉,《當代評論》2005年第18期。
買秀敏:〈解讀方方的中篇小說〈樹樹皆秋色〉〉,《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第1期。
傅建安、傅衛紅:〈論方方小說的女性話語〉,《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楊劍龍:〈關注芸芸眾生的庸常生態—新寫實小說論〉,《理論與創作》1998年第6期。
楊俊杰:〈談談新寫實主義作家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
楊劍龍:〈新寫實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的回歸和深化〉,《楊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楊柳:〈方方:說出那些沉痛的往事〉,《文學自由談》2001年第6期。
楊彬:〈新時期女性主義小說的困惑與出路〉,《當代文壇》2005年第5期。
趙江濱:〈『雄心』與『野心』界限的消弭—簡論新寫實小說《絕望中的誕生》〉,《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
趙曉芳:〈方方小說愛情悲劇探幽〉,《安康師專學報》第16卷,2004年10月。
趙淑琴:〈人性醜惡的「風景」-方方〈風景〉中七哥的形象分析〉,《大理學院學報》第4卷第6期,2005年11月。
管寧:〈人性視角:新寫實小說的價值評估〉,《浙江學刊》2001年第5期。
裴豔豔:〈論方方小說的文化意蘊〉,《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3期,2004年5月。
裴豔豔:〈人性悲劇之歌-簡評方方市民題材小說〉,《理論與創作》2005年第5期。
裴豔豔:〈永遠到底有多遠—論方方小說中女性的情愛悲劇〉,《當代評論》2005年第24期。
劉永泰:〈悲劇的缺乏—對新寫實小說的美學檢視〉,《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總第50期)。
劉春香:〈直面現實 異曲同工—談方方、池莉小說的審美取向〉,《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9月第3期。
劉淮南:〈從反思歷史到關注現實—文化尋根小說、後新潮小說、新寫實小說中國民性向問題描述〉,《忻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1期。
劉曉南:〈 新寫實小說中有典型嗎?〉,《珠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5卷第1期,2000年3月。
劉文菊:〈方方、池莉小說內在特質解讀〉,《河北學刊》第22卷第1期,2002年1月。
劉曉松:〈人性的荒原 倫理的顛覆—評方方筆下的人物場域描寫〉,《伊犁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2003年6月。
劉光耀:〈方方《一唱三嘆》的神學解讀〉,《襄樊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05年1月。
董瑾:〈缺席的在場者—方方《風景》與蘇童《菩薩蠻》的敘述學解讀〉,《文藝評論》1998年3月。
董華峰:〈走出誤區 透視生活〉,《社科縱橫》1998年第5期。
董斌:〈滿紙荒唐 誰知其中味—論新寫實小說的悲劇意味〉,《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董文桃:〈方方小說藝術型態價值論〉,《江漢論壇》,2004年第1期。
董文桃:〈日常生活中的悲劇-以方方小說為例〉,《理論與創作》2004年第6期。
鄭健兒:〈論新寫實小說的悲劇意蘊〉,《浙江師大學報》第25卷(總第106期),2000年第4期。
鄭乃勇:〈理想主義與新寫實小說〉,《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2卷第1期,2001年2月。
盧燕:〈生命的寫真與媚俗—試論新寫實小說的價值取向〉,《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第23卷第1期,1996年1月。
鮑雲峰:〈從中國文學傳統看新寫實小說〉,《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6年第6期。
鮑煥然、舒杰:〈轉型期小說中農村家庭女性地位的悲劇性探析〉,《理論月刊》2005年第10期。
賴翅萍:〈還原生存本相—論新寫實小說的產生及審美特徵〉,《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3期,1998年5月。
戰瑞清:〈論新寫實小說的『後現代性』〉,《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社‧漢文版)》第26卷第2期,2000年5月。
樊星:,〈「漢味小說」風格論—方方、池莉合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1期。
樊星:〈「紀實小說」與武漢作家〉,《江漢大學學報》第14卷第1期,1997年2月。
鄧紹秋:〈美的缺席—論「新寫實主義」小說的反美學傾向〉,《理論與創作》,1999年第3期。
蔡興水:〈新寫實小說管窺〉,《新疆社科論壇》1996年第2期(總第32期)。
蔡興水:〈二十世紀末風情民生的實錄—「新寫實」小說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
蔡建萍:〈扭曲、異化、迷失-方方小說述評〉,《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總第94期)。
蔡建萍:〈失落的精神家園——論方方對現代知識群體的人格思考〉,《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蔡建萍:〈方方作品女性主題的解讀〉,《社科縱橫》2006年第3期。
蔚藍:〈歷史理性的審美觀照與闡釋—論方方的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1期,2002年1月。
謝曉燕:〈荒原上的空白存在-關於方方的〈在我的開始就是我的結束〉〉,《美與時代》2005年第2期。
鍾玉洲:〈試評新寫實小說的悲劇意識〉,《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5年10月。
龍厚雄:〈愛情,在人性的光環下灼目-方方近作〈水隨天去〉研究〉,《當代評論》2005年第20期。
魏星:〈新寫實小說的文化背景和文學價值〉《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3期,1996年9月。
魏星:〈主體世界與客體世界的審美統一 ——評方方小說的人物塑造藝術〉,《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6卷第1期。
魏冬峰:〈2004「新寫實」小說脈絡中的池莉和方方-池莉、方方新作評析〉,《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第2期。
叢曉峰:〈近年新寫實小說研究述評〉,《山東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總第52期)。
蕭志遠:〈文學的歌頌与暴露及其它——評方方中篇小說《中北路空無一人》〉,《湖北廣播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譚善明:〈遊戲的文本與遊戲的人生-論方方小說中的遊戲精神〉,《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3期,2005年9月。
譚善明:〈試論方方小說中的日常化與和詩性話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4期,2005年12月。
嚴運桂、龍厚雄:〈環境 性格 命運—方方小說解讀〉,《湖北農學院學報》第22卷第3期,2002 年6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0912003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1200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唐翼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乃心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乃心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pr-2010 17:43:27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pr-2010 17:43: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7:43:2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091200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6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9120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篇論文以大陸當代知名女作家方方為研究對象。以方方小說文本為核心,分六章進行討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節敘寫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敘述其研究範圍、前人研究概況與論文架構。第二章、走入方方的創作世界:由於方方發表〈風景〉後,被歸為「新寫實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故第一節先對「新寫實小說」緣起與特色作簡要闡釋,第二節敘說方方的創作歷程,依照方方的生活經歷與風格轉變,將創作歷程分為三期:詩意與溫馨相伴的潛伏期、清醒與痛苦並生的掘進期、機敏與多思同在的成熟期,除簡略介紹各篇小說內容,並說明各期作品的整體特色;第三節說明方方小說的創作立場,藉此更全面理解方方小說的多樣風貌。
第三章至第五章為方方小說作品的內容分析。第三章、方方小說的主題:本章節將方方小說打破寫作時間限制,以主題分類將之歸納為:奇異的市民風景、知識者的定數、男女情愛、警匪故事等四大類型,分做四節論述方方小說的主題內涵。第四章、方方小說的情節模式:分析方方小說敘寫故事常用的五種情節模式──偶然—逆轉、生—死、親—仇、淑女—蕩婦、妓女、歷史—現世、宿命,從另一角度分析潛藏在小說情結模式中的內在意涵。第五章、方方小說的藝術特色:分從敘事觀點、灰色幽默的反諷手法、借詩文抽象哲理表現故事內容、「漢味」特色等四個角度切入,賞析方方小說的藝術特色。第六章、結論:總結各章重點,綜述方方小說的特色與精神內涵,以及方方在中國當代文壇中的地位與意義。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2
一、 研究範圍界定................................2
二、 前人研究概況................................ 2
三、 論文架構...................................4
第二章、 走入方方的創作世界........................6
第一節、 新寫實小說概說...........................6
一、 新寫實小說的緣起............................ 6
二、 新寫實小說的特徵............................ 7
三、 小結......................................10
第二節、 方方的創作歷程..........................12
一、 理想與溫馨相伴的潛伏期 ......................12
二、 清醒與痛苦並生的掘進期.......................13
三、 機敏與多思同在的成熟期 ..................... 17
第三節、 方方小說的創作立場 .....................23
一、 從生活出發................................23
二、 從內心出發................................26
第三章、 方方小說的主題........................30
第一節、 奇異的市民「風景」.....................30
一、 還原人性本真..............................30
二、 追求實利的灰色心靈.........................35
三、 親情的毀滅................................48
第二節、 知識者的「定數」........................51
一、 「祖父」...................................52
二、 「父親」....................................53
三、 當代中年知識份子............................62
四、 機趣玩世的「家伙」...........................65
第三節、 男女情愛................................70
一、 對男性的絕望................................71
二、 女性的叛逃................................78
三、 「何處是我家園?」.........................82
第四節、 警匪故事..............................87
一、 隨意的巧合...............................87
二、 消解英雄.................................90
第四章、 方方小說的情節模式 .....................93
第一節、 偶然—逆轉............................93
第二節、 生—死...............................99
第三節、 親—仇...............................101
第四節、 淑女—蕩婦、妓女......................104
第五節、 現世—歷史、宿命......................109
第五章、 方方小說的藝術特色 ....................112
第一節、 立體、多線索的全知敘述觀點 ............112
第二節、 灰色幽默的反諷手法....................115
第三節、 借詩文的抽象哲理表現故事內容...........122
一、 詩意的象徵..............................122
二、 詩文的哲理..............................127
第四節、 十足的「漢」味特色 ...................136
一、 「漢」味的語言..........................136
二、 武漢的風俗人情..........................138
第六章、 結語...............................141
附錄一、方方寫作年表.........................144
附錄二、方方作品集(按出版年先後排列)..........147
一、 小說集:................................147
二、 散文集:................................148
參考書目....................................150
第一節、 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150
一、 相關小說作品集:.........................150
二、 理論專書:..............................150
三、 相關學位論文............................153
第二節、 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154
一、 台灣部分:..............................154
二、 中國大陸部分:...........................154
zh_TW
dc.format.extent 43135 bytes-
dc.format.extent 72467 bytes-
dc.format.extent 73275 bytes-
dc.format.extent 132100 bytes-
dc.format.extent 204503 bytes-
dc.format.extent 514842 bytes-
dc.format.extent 850101 bytes-
dc.format.extent 440948 bytes-
dc.format.extent 629187 bytes-
dc.format.extent 190984 bytes-
dc.format.extent 117169 bytes-
dc.format.extent 23072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1200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方方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汪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陸現代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寫實小說zh_TW
dc.title (題名) 方方小說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一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相關小說作品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陀、李子雲、黃子平、李曉編,《中國小說:一九八六》,台北:曉園,1990年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陀、黃子平編,《中國小說:一九八七》,台北:曉園,1990年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陀、黃子平編,《中國小說:一九八八》,台北:曉園,1990年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陀主編,《中國新寫實小說選》,香港:三聯,1995年4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相武主編,《東方生活流 新寫實小說精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3年7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明編,《中國新寫實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1993年1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恆、方方、李曉等著,《伏羲伏羲》,台北:新地,1991年4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心武等著,《中國大陸現代小說選》(輯一),台北:圓神1987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理論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帆著,《文學的玄覽(1979—1997)》,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6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著,《眾聲喧嘩》,台北:遠流,1988年9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著,《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1991年9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著,《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1993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祖焱著,《小說結構》,台北:東大,1995年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1996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喬著,《小說入門》,台北:大安,1996年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俊國著,《在絕望中涅盤—方方論》,武漢:湖北人民,2001年4月1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如珊著,《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3年4月2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建人著,《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1988年9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玉明著,《大陸當代文學界》,台北:博遠,1991年11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曉風著,《新時期文學思潮》,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2000年7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功正、陸志平著,《小說美學》,台北:五南,1993年11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義勤著,《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南京:江蘇文藝,1997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家榮著,《新時期文學思潮史論》,合肥:安徽大學,1998年5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家榮著,《新時期文學思潮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城著,《閒話閒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9月2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新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發展史》,:首都師範大學,1997年1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於可訓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1998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汝捷著,《小說二十四美》,台北:中國青年,1987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淑著,《大陸新時期文學概況》,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1997年6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子誠主編,《當代中國文學概觀》,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子誠著,《作家姿態與自我意識》,西安:陝西人民,1998年9月出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1版1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帆著,《文學的維度》,上海:上海新華書店,1998年8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鶴翔等合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1987年11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師翼明著,《大陸新時期文學(1977~1989):理論與批評》,台北:東大,1995年4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師翼明著,《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1996年9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國輝、王旭川著,《中國近代小說思想》,:華東師範大學,1997年1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子樟著,《走出傷痕—大陸新時期小說探論》,台北:東大,1991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子樟著,《試論大陸新時期小說》,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放著,《大陸新時期小說論》,台北:東大,1992年3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韌著,《新時期文學現象》,北京:文化藝術,1998年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大春著,《小說稗類》,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大春著,《小說稗類(卷二)》,台北:聯合文學,2000年5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志忠著,《百年中國文學總係—1993世紀末的喧嘩》,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雙英著,《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2002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學軍著,《中國當代小說流派史》,濟南:山東大學,2003年3月2版5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信元著,《從台灣看大陸當代文學》,台北:業強,1989年7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信元、巒梅健著,《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論》,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思和著,《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台北:業強,1990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良著,《中國現當代文學探研》,香港:三聯,1992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明著,〈反抗危機—新寫實論〉《中國新寫實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1993年1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家春著,《慾魘的透視—中國當代小說與性文化》,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其光著,《中國當代文學史》,廣州:暨南大學,1999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平著,《倖存者的文學》,台北:遠流,1991年10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平著,《革命、歷史、小說》,香港:牛津大學,1996年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偉宗編著,《當代中國文學》,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1年4月1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文軒著,《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88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文軒著,《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英、丁帆主編,《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北京:人民文學,2002年5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德培著,《33位小說家》,杭州:浙江文藝,1991年9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昌年著,《現代小說》,台北:三民,1997年5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著,《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著,《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2000年6月1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墀英著,《大陸當代文學掃瞄》,台北:東大,1990年5月1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世劍著,《小說概說》,台北:麗文,1994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德興著,《新時期小說流派新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9年4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樹森,《小說地圖》,台北:遠流,2003年月初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卡奇著/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飴著,《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1999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龐守英著,《新時期小說文體論》(增訂本),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2版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相關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欣薇,《存在與想像—蘇童小說研究》,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喬平,《大陸新時期說美學思潮研究》,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雀倩,《虛構與終結—蘇童、余華、格飛的先鋒敘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明偉,《韓少功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舒晨,《論余華小說的主題與書寫策略》,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秀美,《大陸新寫實小說研究—以劉恆、方方、池莉及劉震雲作品為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恕明,《大陸新時期小說中知識份子的處境與抉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怡雯,《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靜國,《論莫言小說(1983~1999)的幾個母題和敘述意識》,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怡如,《韓少功小說創作論》,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二節、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台灣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素:〈寓意的新寫實主義作家〉,《幼獅文藝》第224期,197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建英:〈尋找失落的原因(上):對新寫實小說的反思〉,《大海洋詩雜誌》第64期,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建英:〈尋找失落的原因(下):對新寫實小說的反思〉,《大海洋詩雜誌》第65期,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子樟:〈寫實主義的再現:評唐翼明《大陸「新寫實」小說》〉,《中央日報》,1996年10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思和:〈當代創作中的生存意識—關於「新寫實小說」特徵的探討〉,《新地》第4期,19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忠:〈無望的救贖:論方方的「風景」兼及「新寫實小說」的人生哲學〉,《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7期,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岸峰:〈烏托邦想像的消解:論新寫實小說〉,《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9期,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碧月:〈看大陸作家池莉為「灰色」的新寫實小說換裝〉,《國文天地》17卷第7期(總199期),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舒聰:〈大陸第三代女性作家的新寫實風向—再尋常不過的人生啊!〉,《中國時報:開卷周報》1999年11月9日第4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墀英:〈論大陸當前盛行的「新寫實」小說〉,《中國大陸研究》36卷第10期,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文瑜:〈大陸「新寫實」小說之試探〉,《中文研究學報》第2期,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琦強:〈析論劉震雲「一地雞毛」〉,《問學集》第11期,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國大陸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淼、牛殿慶:〈走出神聖的光環—淺析幾篇新寫實小說的生存本象〉,《當代文壇》,1999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官政洪:〈方方:走出象牙塔〉,《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7卷第5期,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倫:〈評方方的小說創作〉,《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平:〈都市煩惱人生的寫真—試比較方方、池莉的小說〉,《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緋、華威:〈方方:超越與品味—重讀方方兼談超性別意識和女性隱含作者〉,《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一川:〈重複模式與日常生活—幾部「新寫實」小說中的市民形象〉,《求是學刊》,1997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慧:〈生存的兩難困境〉,《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4期,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春林:〈知識份子生存困境的非親歷性闡釋—評方方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萬征:〈走出現實生活的本真 透視生命樣態的虛假—方方小說的先鋒意識解讀與批判〉,《當代文壇》200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進進:〈女性讀者的閱讀—解析方方的《奔跑的火光》〉,《當代文壇》2002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寧寧:〈方方小說中的存在主義傾向〉,《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寧寧:〈無奈的白色世界 冷酷黑色感覺-存在主義思潮下思索當下生存的顯證〉,《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光華:〈方方筆下不再偉岸的父輩形象〉,《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少瑜:〈淺談小說第一人稱的視角越界現象〉,《閱讀與寫作》2005年第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世銀、李曦:〈從命運悲劇到性格悲劇—祥林嫂與英芝悲劇成因比較〉,《荷澤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方:〈我寫小說:從內心出發〉,《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方:〈我心中的武漢〉,《城鄉建設》200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政祥:〈新寫實小說:一種嬗變的流派〉,《益陽師專學報》第15卷第3期,199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戈雪:〈洗盡鉛華見真純—評方方的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戈雪:〈非女性寫作的兩種範本—試論方方、池莉小說創作藝術個性的分野〉,《文藝評論》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黎:〈宿命的嘆息—方方小說的悲劇命運觀〉,《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2期,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萬鵬:〈新殺夫記—解讀方方的小說《奔跑的火光》〉,《當代文壇》2002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萬鵬:〈現實一種:商業化時代的鄉村女性〉,《濟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13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利芳、徐虹:〈變革時期一顆躁動不寧的靈魂毀滅的必然性—方方小說《奔跑的火光》女性悲劇探析〉,《唐都學刊》2002年第18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菀:〈尋找「自己的天空」—《暗示》讀解〉,《涪陵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仵從巨:〈灰色幽默:方方小說的個性與評價〉,《當代文壇》1997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青:〈當代民間文學勃興的徵兆-從方方的小說文本說起〉,《當代文壇》2004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香楓:〈淺論『新寫實小說』產生的淵源〉,《甘肅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陽春:〈由本相走向寓言的新寫實小說〉載《中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曉麗,〈方方:超越人生原態的寫作〉載《文藝評論》1998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俊國:〈知識者作家的寫作姿態與小說精神—論方方小說的知識者身份特徵〉,《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俊國:〈市場化時代的知識者寫作文本—方方小說模式分析〉,《文藝研究》2000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俊國:〈多元人生視點與小說藝術的多功能—方方小說結構論析〉,《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3期,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俊國:〈方方:二十世紀中國知識者家族的命運書寫〉,《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清:〈反抗危機者的史學價值與缺憾—對新時期新寫實小說創作的認識〉,《孝感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曉梅:〈一樣的風景 兩樣的凝眸—試析池莉、方方之不同〉,《甘肅高師學報》2002年第7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小偉:〈小人物生存狀態的哲學思考—評方方小說集《過程》〉,《濱州師專學報》第18卷第3期,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琴:〈方方小說藝術新論〉,《小說評論》200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曉玲:〈社會底層小說的敘述特色〉,《當代文壇》200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紅豔:〈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方方新作〈出門尋死〉解讀〉,《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5期(總第77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雁:〈嘆不完的悲情-論方方筆下的幾種悲劇愛情模式〉,《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培紅:〈“新寫實”表象下的現實和理想之別—池莉、方方小說比較之一〉,《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培紅:〈方方、池莉小說開放與反開放的比較〉,《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漫天:〈與歷史的對話——讀方方的《漢口的滄桑往事》〉,《寫作》200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曉英:〈《桃花燦爛》的悲劇意蘊〉,《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1999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海樂:〈新寫實小說芻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199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俊光:〈新寫實小說的主題與敘事〉,《漢中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莉萍:〈畸形的文化心理,畸形的人生現象—方方《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中黃蘇子的形象透視〉,《景德鎮高專學報》第17卷第1期,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莉萍、余康發:〈文化隱喻:英雄精神的墜落-從方方小說《過程》談起〉,《景德鎮高專學報》第19卷第1期,200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凌楓:〈新寫實小說再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永俐:〈方方小說評論綜述〉,《江漢大學學報》1998年4月第15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夢瀛:〈方方的沉鬱:拷問卑微靈魂〉,《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9月第15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佟岩:〈論方方、池莉小說創作中不同的價值取向〉,《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9月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南燕:〈邊緣視國下的都市人性—方方《風景》與虹影《飢餓的女兒》比較〉,《當代文壇》2002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文野:〈典型化與新寫實小說價值取向〉,《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文野:〈通俗化與新寫實小說審美取向〉,《學術交流》199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焱:〈從《煩惱人生》按池莉新寫實小說的思想意識〉,《青島教育論壇》1997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仕霞:〈現實主義的一種—新寫實小說〉,《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總23卷第5期,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海燕:〈在突圍中絕望-評方方〈樹樹皆秋色〉中的華蓉形象〉,《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水濤:〈方方筆下的兩種人生〉,《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7年第17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群:〈英芝的墮落史—評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語文學刊》2003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水濤、江勝清:〈略論方方小說的兩大創作題材及其特色〉,《當代文壇》2003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冰心:〈仿寫時代:文本與影像的互文現象-以方方、戴來的創作為例〉,《文藝爭鳴》2004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飛伶:〈新寫實小說的怪圈敘述〉,《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一梅:〈論新寫實小說的文化意義〉,《濟寧師專學報》第21卷第5期,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永恒:〈理想的堅守 生命的專注-評方方近作〈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職大學報》2005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漫宙、郭寶亮:〈尷尬中的超越—新寫實小說現狀的思考〉,《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亦修:〈文化‧時代‧人格—方方小說的人格思考〉,《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羽:〈論方方小說陌生化的語言技巧〉,《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4期,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房利芳:〈論方方小說的悲劇意識〉,《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岳瑛:〈論『新寫實小說』的審美判斷和價值取向〉,《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總第7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芳:〈對世俗人生的關懷—論池莉、方方、范小青的小說創作〉,《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桂起:〈從敘事模式的轉變到當代小說的轉型〉,《文藝評論》200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家芳,〈新寫實小說的平常悲劇意識〉,《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總第4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家芳:〈直面世俗人生的新寫實小說〉,《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總第8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琳,〈方方筆下知識份子的「新」形象〉,《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智芹、范維山:〈論新寫實小說的整合特徵〉,《山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松華:〈論方方小說中的反諷意象〉,《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3期,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常欽:〈美的毀滅—讀方方的小說《風中黃葉》〉,《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11月第17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咸立強、吳彥:〈冷酷溫情兩副筆墨與人性-論方方文學創作審美意識的變遷〉,《當代文壇》2005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宮景華:〈新寫實小說之我見〉,《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肖楠:〈兩種小說的真實傾向—新寫實小說與新潮小說的比較〉,《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22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岱:〈都市風景的兩種色調-方方與池莉小說的詩學審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佩珍:〈論方方的悲劇小說世界〉,《上饒師專學報》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先科:〈英雄主義主題與新寫實小說〉,《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志偉:〈正義、屈辱、迷惘—方方早期作品中對三代知識份子的描寫〉,《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立華:〈試論方方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瑩:〈現代文明荒原中人性的墮落和人生的悲劇-論方方小說的悲劇性內涵〉,《理論界》,2004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學軍:〈新寫實小說再評論〉,《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克明:〈精心營構 獨具魅力—讀方方中篇小說《過程》〉,《益陽師專學報》1999年第20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林:〈「生活流」:現實主義藝術方法的一種表現型態〉,《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楠:〈方方中篇小說解讀〉,《小說評論》1999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斌:〈淺談新寫實小說的審美追求〉,《濰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學昕:〈『真實』的分析—以新寫實小說和先鋒小說為例〉,《北方論叢》2000年第4期(總第16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歌:〈從歷史反思到人性發掘—論「右派」敘事作品的藝術演進〉,《小說評論》2002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寶利:〈城市與農村的衝撞及對女性悲劇命運的強烈自省-評《奔跑的火光》〉,《遼寧工學院學報》第6卷第6期,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婕:〈理想與現實間徘徊的愛情-評《桃花燦爛》〉,《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2期,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敏:〈“她”的自塑—論新世紀以來王安憶、方方、遲子建筆下的鄉村女性〉,《平原大學學報》,2005年4月第22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新:〈試論方方小說人物形象的兩大意向群落〉,《學術交流》第19期(總第138期),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旭光:〈『新寫實小說』的終結—兼及『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文學中的命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元龍:〈淺談「新寫實」小說的生活意蘊〉,《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喆:〈精神的消解—新寫實小說作家創作心態的探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千里:〈「都市‧異化」小說在女性演繹中深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4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寧:〈方方小說創作中的女性形象〉,《文藝評論》2004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艾榕:〈在理想的光照下抒寫生活的原型態—淺析劉震雲的新寫實小說〉,《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惠清:〈又是一種風景—讀方方的幾篇近作〉,《四川教育學院學報》第12卷第1期,199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忠來:〈從現實主義到新寫實小說—評池莉的『人生煩惱三部曲』〉,《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1999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丹納:〈反撥‧復歸‧創新—論「新寫實」與方方的小說創作〉,《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3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柏剛、萬年春:〈精英意識與大眾文化的契合—方方的『警察故事』小說特點探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0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柏剛:〈女性文學回歸現實的新變信號—評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當代文壇》2002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鵬遠:〈刻骨的真實與反諷:新寫實小說的審美特徵〉,《青海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佩卿:〈揉碎彩虹的漫溯—池莉、方方、劉震雲展示凡俗人生的不同風姿〉,《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5期,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瑤:〈因襲、覺醒與超越-解讀方方愛情文本中的女性意識〉,《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7卷第3期,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建軍:〈人和歷史的反思與重構〉,《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劍敏:〈新寫實小說的平民意識〉,《內蒙古師大學報》,第30卷第1期,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黎雅:〈分裂的人和人的分裂—方方小說中「黃蘇子」形象透析〉,《當代文壇》2002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志兵:〈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淺談新寫實小說中的存在主義思想傾向〉,《伊犁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禮賢:〈論新寫實小說〉,《吉安師專學報》第17卷第1期,199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蓮子:〈遭遇困境的詩意訴說—論近年來新寫實小說的別一視界〉,《小說評論》1998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景泰、翟德耀:〈何處家園:論方方的女性命運觀〉,《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總第10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軍:〈方方小說中的「潛對話」現象-兼論中國何以出不了「複調小說」〉,《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會生:〈悲劇:源於“熏染”和“選擇”-評方方的中篇小說《奔跑的火光》〉,《當代評論》2005年第1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買秀敏:〈解讀方方的中篇小說〈樹樹皆秋色〉〉,《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建安、傅衛紅:〈論方方小說的女性話語〉,《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劍龍:〈關注芸芸眾生的庸常生態—新寫實小說論〉,《理論與創作》1998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俊杰:〈談談新寫實主義作家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劍龍:〈新寫實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的回歸和深化〉,《楊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柳:〈方方:說出那些沉痛的往事〉,《文學自由談》2001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彬:〈新時期女性主義小說的困惑與出路〉,《當代文壇》2005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江濱:〈『雄心』與『野心』界限的消弭—簡論新寫實小說《絕望中的誕生》〉,《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曉芳:〈方方小說愛情悲劇探幽〉,《安康師專學報》第16卷,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淑琴:〈人性醜惡的「風景」-方方〈風景〉中七哥的形象分析〉,《大理學院學報》第4卷第6期,200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寧:〈人性視角:新寫實小說的價值評估〉,《浙江學刊》2001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豔豔:〈論方方小說的文化意蘊〉,《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3期,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豔豔:〈人性悲劇之歌-簡評方方市民題材小說〉,《理論與創作》2005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豔豔:〈永遠到底有多遠—論方方小說中女性的情愛悲劇〉,《當代評論》2005年第2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永泰:〈悲劇的缺乏—對新寫實小說的美學檢視〉,《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總第5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春香:〈直面現實 異曲同工—談方方、池莉小說的審美取向〉,《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9月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淮南:〈從反思歷史到關注現實—文化尋根小說、後新潮小說、新寫實小說中國民性向問題描述〉,《忻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曉南:〈 新寫實小說中有典型嗎?〉,《珠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5卷第1期,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文菊:〈方方、池莉小說內在特質解讀〉,《河北學刊》第22卷第1期,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曉松:〈人性的荒原 倫理的顛覆—評方方筆下的人物場域描寫〉,《伊犁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光耀:〈方方《一唱三嘆》的神學解讀〉,《襄樊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瑾:〈缺席的在場者—方方《風景》與蘇童《菩薩蠻》的敘述學解讀〉,《文藝評論》199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華峰:〈走出誤區 透視生活〉,《社科縱橫》1998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斌:〈滿紙荒唐 誰知其中味—論新寫實小說的悲劇意味〉,《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文桃:〈方方小說藝術型態價值論〉,《江漢論壇》,200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文桃:〈日常生活中的悲劇-以方方小說為例〉,《理論與創作》2004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健兒:〈論新寫實小說的悲劇意蘊〉,《浙江師大學報》第25卷(總第106期),2000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乃勇:〈理想主義與新寫實小說〉,《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2卷第1期,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燕:〈生命的寫真與媚俗—試論新寫實小說的價值取向〉,《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第23卷第1期,199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鮑雲峰:〈從中國文學傳統看新寫實小說〉,《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6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鮑煥然、舒杰:〈轉型期小說中農村家庭女性地位的悲劇性探析〉,《理論月刊》2005年第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翅萍:〈還原生存本相—論新寫實小說的產生及審美特徵〉,《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3期,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瑞清:〈論新寫實小說的『後現代性』〉,《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社‧漢文版)》第26卷第2期,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星:,〈「漢味小說」風格論—方方、池莉合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星:〈「紀實小說」與武漢作家〉,《江漢大學學報》第14卷第1期,199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紹秋:〈美的缺席—論「新寫實主義」小說的反美學傾向〉,《理論與創作》,1999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興水:〈新寫實小說管窺〉,《新疆社科論壇》1996年第2期(總第3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興水:〈二十世紀末風情民生的實錄—「新寫實」小說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建萍:〈扭曲、異化、迷失-方方小說述評〉,《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總第9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建萍:〈失落的精神家園——論方方對現代知識群體的人格思考〉,《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建萍:〈方方作品女性主題的解讀〉,《社科縱橫》200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蔚藍:〈歷史理性的審美觀照與闡釋—論方方的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1期,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曉燕:〈荒原上的空白存在-關於方方的〈在我的開始就是我的結束〉〉,《美與時代》2005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玉洲:〈試評新寫實小說的悲劇意識〉,《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厚雄:〈愛情,在人性的光環下灼目-方方近作〈水隨天去〉研究〉,《當代評論》2005年第2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星:〈新寫實小說的文化背景和文學價值〉《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3期,199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星:〈主體世界與客體世界的審美統一 ——評方方小說的人物塑造藝術〉,《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6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冬峰:〈2004「新寫實」小說脈絡中的池莉和方方-池莉、方方新作評析〉,《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叢曉峰:〈近年新寫實小說研究述評〉,《山東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總第5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志遠:〈文學的歌頌与暴露及其它——評方方中篇小說《中北路空無一人》〉,《湖北廣播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善明:〈遊戲的文本與遊戲的人生-論方方小說中的遊戲精神〉,《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3期,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善明:〈試論方方小說中的日常化與和詩性話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4期,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運桂、龍厚雄:〈環境 性格 命運—方方小說解讀〉,《湖北農學院學報》第22卷第3期,2002 年6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