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逢源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張秋香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Chang, Chiu Shia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張秋香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Chang, Chiu Shia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0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4-Apr-2010 18:34:10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4-Apr-2010 18:34:10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4-Apr-2010 18:34:10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2912023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9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2912023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儒學發展到清代,可謂綜整前代,蓄積甚廣,但從學術史的角度而言,清代學術較少被關注其儒學發展的流變。清代學者頗具歷史意識,以及學術定位的觀點,於此江藩《漢學師承記》及《宋學淵源記》明顯表現出清儒思考本身學術定位的問題,嘗試建構清代儒學的學術架構尤為顯著,本文即以此為方向,在清代學術中,了解漢學與宋學雙軌並行,完成清代學術的歷史定位,建構出清代儒學完整的系譜架構,展現出清代儒學學術更為全面具體之脈絡思惟。本文論述的主軸,以江藩撰著《漢學師承記》及《宋學淵源記》二書為中心,以學術史觀點,循著學術流變的線索,切入清代學者宗主漢學與宋學的背景,以釐清其中二者之內涵,藉以提供理解清代經學發展的環節,有系統地建立起清代儒學系譜。再者以清儒本身的學術觀察為軸線,藉由系譜觀點,了解清儒傳承世系之關係,凸顯每一位經師之地位,及其師承與影響,最後呈現清代儒學學術之具體脈絡,展現清代學術之歷史定位。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現況……………………………………………………………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0第二章 清代學術之環境背景………………………………………………19 第一節 清初之時代背景……………………………………………………19 第二節 清代學術環境………………………………………………………23第三章 江藩《漢學師承記》與《宋學淵源記》之成書…………………37 第一節 江藩其人其事………………………………………………………37 第二節 成書背景……………………………………………………………42 第三節 撰作體例與架構……………………………………………………48 第四節 結語 ………………………………………………………………73第四章 儒學人物類型與成就之掌握…………………………………………75 第一節 清儒之人物學行……………………………………………………75 第二節 清儒之事功…………………………………………………………95 第三節 清儒之治學成就……………………………………………………106第五章 儒學學術精神的思索與建構…………………………………………123 第一節 清儒之學術理念……………………………………………………123 第二節 清儒學術承繼之傳衍………………………………………………135 第三節 清儒學術著作之發揚………………………………………………144第六章 結論 …………………………………………………………………149 附錄一:〈漢學之師承架構圖〉…………………………………………155 附錄二:〈宋學之淵源架構圖〉…………………………………………161參考文獻…………………………………………………………………………165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4657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005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322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6984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7410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4690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1132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9845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0887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1712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45793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23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儒學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系譜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清儒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江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漢學師承記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宋學淵源記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清代儒學系譜之建構──以江藩《漢學師承記》與《宋學淵源記》為範圍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古籍(江藩專書立於前,其餘依經史子集排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藩:《宋學淵源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藩:《隸經文》,《粵雅堂叢書》,《百部叢書集成》225,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藩著、漆永祥整理:《江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弼:《周易》,《國學基本叢書》,台北:新興出版社,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毛奇齡:《推易始末》,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孔安國:《尚書》,《國學基本叢書》,台北:新興出版社,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戴震:《中庸補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熹輯、陳選集註:《小學集註》,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念孫:《廣雅疏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熹,呂祖謙輯:《近思錄集注》,台北:中華書局,193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阮元:《經籍纂詁》,台北:宏業出版社,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包遵彭主編:《明史編纂考》,台北:學生書局,196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書局編:《清史列傳》,台北:中華書局,196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趙爾巽:《楊校標點本清史稿》,台北:鼎文出版社,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宗羲:《宋元學案》,上海:世界書局,1936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宗羲:《明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梓材:《宋元學案補遺》,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端強:《萬斯同與〈明史〉修纂紀年》,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世界書局,195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世昌等編纂:《清儒學案》,台北:燕京出版社,1976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阮元:《疇人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桓《江藩傳》,《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承吉《江鄭堂像贊並序》,《夢陔堂文集》,收於馬小梅主編,《國學集要》,台北:文海出版社,第十冊,196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民國十六年(1927)年刻本。此影本另收於《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21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乾隆敕纂,紀昀編修:《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中華書局,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熹:《朱子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一新:《無邪堂答問》,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阮元:《小滄浪筆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敦頤:《周子通書》,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陸象山:《象山先生全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惠周惕、惠士奇、惠棟:《東吳三惠詩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6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閔爾昌:《碑傳集補》,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台北:京華書局,1970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收錄於《四部叢刊正編》,上海: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戴震:《戴東原先生全集》,台北:藝文印書館,叢書集成三編,197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戴震:《戴東原集》,上海: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戴震:《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1994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顧炎武:《日知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顧炎武:《亭林詩文集》,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龔自珍:《定盦文集補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專書(依姓氏筆劃排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出版社,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東樹:《漢學商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豪:《中西交通史》,長沙:岳麓出版社,1987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伯祥、周振甫:《中國學術思想演進史》(《民國叢書》第二編第二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治心:《中國學術體系》(《民國叢書》第二編第二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與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家儉:《清史研究論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國良:《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包遵信:《批判與啟蒙》,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尼采:《論道德的譜系》,廣西:漓江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宇野哲人:《中國近世儒學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一新:《無邪堂答問》,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米歇.傅柯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英時:《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社,1992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6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光:《儒家哲學片論》,台北:允晨出版社,1990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主編:《中國經學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雁南:《清代經學史通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呂思勉:《理學綱要》,《民國叢書》第二編第6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斗:《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申:《中國儒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妙根:《劉師培論學論政》,上海:復旦大學,1990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治亭主編:《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紀祥:《道學與儒林》,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杜維明:《人性與自我修養》,台北:聯經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杜維運:《清代史學與史家》,台北:東大出版社,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阮元:《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阮元:《定香亭筆談》,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阮元:《儒林集傳錄存》,《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阮元撰,鄧經元點校:《揅經室集》,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予同:《中國經學史講義》,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予同:《群經概論》(《民國叢書》第二編第三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駿富編:《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孟森:《清代史》,台北:正中書局,1962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彼得.布魯克作,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台北:巨流出版社,2004年4月二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慶彰、張壽安主編:《乾嘉學者的義理學上、下》,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3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慶彰:《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2003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慶彰:《明代考據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慶彰:《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近藤光男:《清朝考證學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7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金兆豐:《清史大綱》,台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冒懷辛、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南炳文、李小林、李晟文:《清代文化》,天津:新華書店,1991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姜亮夫:《歷代名人里碑傳總表》,台灣: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台北:正中書局,1948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洪亮吉:《洪亮吉先生遺集》,台北:華文出版社,1969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奇光:《中國文禍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凌廷堪撰,王文錦點校:《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鑑:《國朝學案小識》,《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君虞:《宋學概要》,《民國叢書》第二編第6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復觀:〈清代漢學衡論〉,《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台中:中央出版社,1956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民國叢書》第二編第三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翔:《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君勱:《新儒家思想史》,台北:弘文館,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書才、杜景華主編:《清代文字獄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1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豈之:《中國儒學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台北:明文出版社,1982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錫勤:《中國近代思想史》,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3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麗珠:《清代新義理學》,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貎》,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正大出版社,1974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一冊之七〈近世之學術〉,中華書局,1989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乃乾:《清代碑傳文通檢》,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祖武、朱彤窗:《乾嘉學術編年》,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祖武:《中國學案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祖武:《乾嘉學術拾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祖武:《清儒學術拾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國慶:《中華儒家精神》,河北:西北大學,1999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澧:《東塾續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陸淳:《春秋集傳纂例》,《通志堂經解》,台北:大通出版社,196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1983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章太炎:《訄書》,台北:廣文書局,1978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麥仲貴:《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台北:學生書局,19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勞舒編:《劉師培學術論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國棟:《清史文讞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曾昭旭:《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惟與實踐》,台北:漢光文化,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頁974-9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嗣東輯:《道學淵源錄》,《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東蓴:《中國學術史講話》(《民國叢書》第二編第二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家駱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上下冊,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家駱主編:《歷代人物年里通譜》,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國榮:《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哲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香出版社,2002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葛容晉主編:《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1994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賈豐臻:《中國理學史》,《民國叢書》第二編第6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漆永祥:《江藩與《漢學師承記》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漆永祥:《漢學師承記箋釋》上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凌、孔繁榮編校:《章太炎學術論著》,《檢論.清儒》,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98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師培:〈漢宋學術異同論〉,勞舒編《劉師培學術論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師培:《清儒得失論》,《劉申叔先生遺書.左盦別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75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師培:《劉師培論學論政》,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祥皓、劉宗賢:《中國儒學》,台北:水牛出版社,1995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仁厚:《儒家心性之學論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仁厚:《變與常的學儒》,台北:東大出版社,1990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方鹿:《華夏聖學:儒學與中國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天挺:《清史》,台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盧鐘鋒:《中國傳統學術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賴永海:《佛學與儒學》,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7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錢保塘:《歷代名人生卒錄》,台北:廣文書局,1978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閻鋼:《內聖外王:儒學人生哲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羅振玉:《本朝學術源流概略》,《民國叢書》第一編第6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嚴杰編撰:《皇清經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6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龔書鋒:《中國近代文化探索》,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學位論文(依日期排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鮑國順:《戴東原學記》,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稚華:〈陳蘭甫與朱鼎甫漢宋調和說之比較〉,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玉國:〈朱子與戴震思想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德美:《阮元學術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森永:《從理本論到氣本論─明清儒學理氣觀念的轉變》,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熙遠:〈時代思潮與哲點上的異數─陳確思想試析〉,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劍秋:〈清代吳派經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美珠:〈方東樹漢學商兌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錫輝:〈清代漢宋之爭的主要問題及其檢討〉,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惟仁:〈求道者─以孔子弟子為研究的起點〉,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美秀:〈回歸原始儒學──晚明清初儒學風氣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學宏:《黃宗羲《明儒學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順益:《惠棟戴震與乾嘉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寶珠:〈江藩漢學師承記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君和:〈論《莊子》的人物系譜〉,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龐淑娟:〈張腔散文系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袁孝康:〈台灣勵志書籍的系譜(1950-199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丁旭輝:〈清代考據學興起的原因與背景研究的時代意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10卷3期,2004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楠本正繼著,徐儒宗譯:〈宋學溯源論要〉,《船山學刊》,2001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元琪:〈江藩漢學思想的特點及評價〉,《華夏文化》,2005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有紅:〈學術原因是乾嘉漢學興盛的根本原因〉,《長安大學學報》,2003年第9期,第5卷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俊義:〈再論乾嘉漢學的幾個問題〉,《清代學術論叢第二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英志:〈崇理學與反理學及漢學─康乾江南思想文化概念之一〉,《蘇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家儉:〈由漢宋調和到中體西用──試論晚清儒家思想的演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2期,1984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家儉:〈晚明的實學思潮〉,《漢學研究》,第7卷第2期,1989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家儉:〈清代的漢宋之爭的再檢討──試論漢學派的目的與極限〉,《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上冊,1981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海龍:〈對漢學流變的回顧與思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記彔、李豔:〈漢學、宋學與清代史學〉,《山西師大學報》,2005年1月,第32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曉薇:〈凝晚年心血 煉宋學巨制─讀漆俠先生遺作《宋學的發展與演變》〉,《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樹民:〈江藩的學術思想及漢學與宋學之爭〉,《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2卷第2期,1999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應憲:〈《國朝漢學師承記》的「黃顧問題」略論〉,《陝西學院學報》,2005年第8期,第21卷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應憲:〈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簡論〉,《史學史研究》,200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璦玲:〈《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導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4期,2004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革新:〈略論晚清漢學的興衰與變化〉,《史學月刊》,200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成復旺:〈返回經典,走向實學〉,《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中文系編印,1995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漢民:〈論宋學興起的文化背景〉,《湖南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1999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維錚:〈清學史:漢學與反漢學〉,《復旦學報》,1993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佑森:〈明末清初的實學〉,《台大中文學報》,第4期,1991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佑森:〈清代的漢宋之爭平議〉,《文史哲學報》,27期,1978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忠禮:〈論宋學的產生與衰弱〉,《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冠彪:〈明末清初思想家對經學與理學之辨析〉,《九州學刊》,第3卷第2期(總第10期),198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光:〈略論儒學的衰落與轉型──從清代實學到現代新儒學〉,《鵝湖》,第15卷第12期(總第180期),1990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少軍:〈系譜學辨析─論系譜學的複雜性維度〉,《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杰:〈乾嘉學派與「四庫全書」〉,《圖書情報工作》,第48卷4期(總317期),200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杰:〈乾嘉學派與四庫全書〉,《圖書情報工作》,第48卷第4期,200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禹階:〈理學與經學〉,《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貴生:〈論乾嘉學派的支派問題--兼論學派的一般性質〉,《書目季刊》,第33卷第1期,199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贇:〈方東樹與十九世紀的漢學批評〉,《史學集刊》,2002年7月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2000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榮祖:〈未完的系譜─評王泛森著《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4期,2004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仁政:〈知識無意識與中國新文學的文化系譜〉,《中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耘:〈從漢學到國學─東瀛學問發展軌跡之啟迪〉,《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積明:〈四庫全書總目的經學批評〉,《孔孟學報》,第71期,1996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積明:〈乾嘉時期的漢宋之「不爭」與「相爭」——以《四庫全書總目》為觀察中心〉,《清史研究》,第4期,2004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積明:〈乾嘉時期的學統重建〉,《江漢論壇》,2002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尚小明:〈門戶之爭,還是漢宋兼采?──析方東樹《漢學商兌》之立意〉,《思想戰線》,北京:北京大學歷史系,第27卷第1期,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國標:〈清初理學的世俗化傾向〉,《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3期,2005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國標:〈清初理學的重建及其意義〉,《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4年3月,第29卷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國標:〈清初理學與宋明理學的差異〉,《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3期,2005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國標:〈清初理學與清代學術〉,《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4期,2005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國標:〈儒家意識形態與清初政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5期,2005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慶彰:〈明代的漢宋學問題〉,《東吳文史學報》,5期,1986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慶彰:〈近十五年來經學史的研究〉,《漢學研究通訊》,第6卷3、4期,1987年9、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澎生:〈如何審視鏡像中國?評介《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漢學知識的系譜學》〉,《台大歷史學報》,第33期,2004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姜廣輝:〈乾嘉漢學再評價〉,《哲學研究》,1994年第1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秋原:〈覆徐復觀先生論漢學宋學及中國學術路向書〉,《中華雜誌》,第15卷第167期,1977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楚生:〈方東樹漢學商兌書後─試論訓詁明而義理明之問題〉,《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楚生:〈許宗彥論清代漢學流弊〉,《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劍秋:〈清代漢學形成原因綜論〉,《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中文系編印,1991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洪興:〈論方東樹的《漢學商兌》〉,《孔子研究》,1991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復觀:〈清代漢學衡論〉,《大陸雜誌》,54卷4期,1977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復觀:〈清代漢學衡論〉,《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5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復觀:〈關於漢學、宋學之討論〉,《中華雜誌》,第15卷7期(總168期),1977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復觀:〈關於漢學、宋學之討論〉,《中華雜誌》,第15卷第168期,1977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遠和:〈宋學與中國古代社會發現觀〉,《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衷爾鉅:〈在廣闊領域研究宋學〉,《開封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冰:〈國朝漢學師承記和國朝宋學淵源記〉,《文史知識》, 1985年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明峰:〈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述論〉,《求索》,2005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明峰:〈江藩《隶經文》述論〉,《社會科學家》,200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明峰:〈談《續修四庫全書》本《國朝漢學師承記》的版本問題與文獻價值〉,《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常揚:〈近四十年來乾嘉學派研究述評〉,《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1991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小琴:〈試析福柯的系譜學〉,《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火慶:〈清初學風與乾嘉考證之學〉,《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5卷6期,1982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光年、李太平:〈清乾嘉漢學德性思想的特點探析〉,《襄樊學院學報》,2000年第7期,第21卷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君勱:〈中國學術史上漢宋兩派之長短得失〉,《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第五冊,(台北:牧童出版社),1978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淑紅:〈《漢學商兌》與清中葉的漢、宋之爭〉,《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晶萍:〈乾嘉學術與漢學觀念〉,《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第30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壽安:〈乾嘉實學研究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卷第4期(總第8期),1992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壽安:〈評漆永祥教授著<乾嘉考據學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7期,2000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壽安:〈禮理爭議──清嘉道間漢宋學之爭的一個焦點〉,《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維屏:〈紀昀與乾嘉學術〉,《台灣大學文史叢刊》,(台北:台大文學院),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麗珠:〈清代學術對宋明義理的突破〉,《故宮學術季刊》,第13卷第3期,1996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麗珠:〈焦循發揚重智主義道德觀的「能知故善」說〉,《漢學研究》,第16卷1期,1998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麗珠:〈戴震「發狂打破宋儒太極圖」的重智主義道德觀〉,《興大中文學報》,第12期,199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明道:〈論阮元對乾嘉漢學的貢獻〉,《史學月刊》,1992年第2期(總第196期),1992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學信:〈論宋學興起的原因〉,《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第47卷第6期,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少明:〈再論宋學與現代新儒家〉,《學術月刊》,1995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安仁:〈漢代學術思想與宋代學術思想之比較〉,《歷史專題研究論叢》,1944年4月國立中大史學系演講稿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其泰:〈乾嘉考證學風的形成及其文化意義〉,《文史知識》,1995年第11期(總第173期),1995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居淵:〈清代「乾嘉新義理學」探究〉,《求索》,2003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居淵:〈清代的家學與經學--兼論乾嘉漢學的成因〉,《漢學研究》,第16卷2期(總32期),1998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居淵:〈論晚清儒學的「漢宋兼采」〉,《孔子研究》,1997年第3期(總第47期),1997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勇:〈「不知宋學,則無以評漢宋之是非」─錢穆與清代學術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逢源:〈乾嘉漢宋學之分與經學史觀關係試析─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序》為中心〉,蔣秋華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2000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祖武:〈論清初學術〉,《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中文系編印,1995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祖武:〈關於乾嘉學派的幾點思考〉,《清代經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國慶、徐曉霞:〈試論晚清漢學與宋學之關係〉,《長安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6卷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鴻森:〈《漢學師承記箋釋》序〉,《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5卷第4期,2005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章啟輝、莫秀珍:〈儒學變遷與明末清初的學術流變〉,《東方論壇》,2001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章清:〈中國自由主義「傳統」系譜的建構〉,《二十一世紀》,第67期,2001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景海峰:〈清末經學的解體和儒學形態的現代轉換〉,《孔子研究》,2000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智河:〈福柯系譜學探微〉,《國外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童小鈴:〈「清乾嘉學術研究之回顧」座談會紀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4卷第1期,1994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童小鈴:〈「清乾嘉學術研究回顧」座談會紀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4卷第1期(總第13期),1994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越吉惠、吳興洲:〈論明清實學是儒學發展的特殊理論型態〉,《齊魯學刊》,2004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冕堂:〈「明代中外關係史研究」序──談清代乾嘉學派的學風和傳統問題〉,《史學集刊》,1995年第2期(總第59期),1995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啟華:〈乾嘉考據學興起的一些線索──兼顧炎武、錢大昕學術思想的發展關係〉,《故宮學術季刊》,第8卷3期,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進興:〈清初政權意識形態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統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8本第1分,1987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愛平:〈乾嘉時期的社會變化和經世主張〉,《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總第26期),1997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愛平:〈乾嘉時期的社會變化與經世主張〉,《清史研究》,第26期,1997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愛平:〈乾嘉漢學治學宗旨及其學術實錢探析─以戴震、阮元為中心〉,《清史研究》,2002年8月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愛平:〈清代漢學的發展階段與流派演變〉,《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愛平:〈漢學師承記與漢學商兌──兼論清代中葉的漢宋之爭〉,《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國榮:〈儒家價值觀的歷史轉換──明清之際的儒學〉,《孔孟學報》,第68期,1994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葛荃:〈論清代漢學之崇經與「歸返原典」政治思維〉,《南開學報》,1997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詹海雲:〈清初實學思潮〉,《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中文系編印,1989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路新生:〈從援佛入儒和儒釋之辨看理學的興衰與乾嘉考據學風的形成〉,《哲學與文化》,第21卷第5期(總第240期),1994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路新生:〈排拒佛釋──乾嘉考據學風形成的一個新視角〉,《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總第88期),1996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路新生:〈梁任公、錢賓四《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合論〉,《孔孟學報》,第68期,1994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家臧庸〉,《西北師大學報》,1995年第5期(總第123期),1995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漆永祥:〈論江藩《漢學師承記》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一)》,1999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漆俠:〈宋學的發展與演變〉,《文史哲》,199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墨:〈惠棟與漢學〉,《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繼德:〈清初的經世致用之學〉,《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3期(總第57期),1993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暴鴻昌:〈清代漢學與宋學關系辨析〉,《史學集刊》,1997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潘振泰:〈清代「漢宋之爭」的宋學觀點初探--以方東樹的「漢學商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0期,2003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長林:〈論清中葉常州學者對考據學的不同態度及其意義──以臧庸與李兆洛為討論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吉雄:〈乾嘉學者經典詮釋的歷史背景與觀念〉,《臺大中文學報》,第15期,2001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賴皆興:〈六朝時期道教神仙思想系譜之建構與接合〉,《新世紀宗教研究》,第4卷第1期,2005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長法:〈清代中前期的尊孔重儒策略〉,《孔孟月刊》,第34卷第12期(總第408期),1996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玉發:〈阮元調和漢宋學思想析論〉,《清史研究》,第4期,2004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彩鈞、楊晉龍:〈《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導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4期,2004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學宏:〈明末清初經世思想興起與因素平議〉,《中華學苑》,第44期,199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魏永生:〈乾嘉漢學與理學的立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第47卷第3期,2002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魏長寶:〈明清之際的學術話語轉型與儒學的轉折〉,《江漢論壇》,第10期,2005年10月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