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電子書包」之可行性研究
作者 胡六金
Liu-Chin Hu
貢獻者 林邦傑
胡六金
Liu-Chin Hu
關鍵詞 電子書包
高互動教室
網路教學
傳統教學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5-Apr-2010 14:37:40 (UTC+8)
摘要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對於國民小學實施電子書包之相關意見以及教學應用模式的需求情形。本研究採便利取樣方式,選取桃園縣20所公立國民小學之全校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樣本總計有761名,回收有效問卷共計719份。並以百分比與次數分配、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和卡方考驗等統計方式分析處理相關資料。調查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國小教師認為支持實施電子書包最重要的理由是「培養學生運用現代化科技、資訊的能力」以及「提供較傳統教學更快速、便捷、多元與可重複性的學習資源服務」。
二、國小教師認為電子書包最適合的教學型態是「電子書包搭配教學」及「電子書包輔助教學」。而電子書包最適合實施的年段則是「高年級」。
三、國小教師認為電子書包最適合的重量是「1500∼1001公克」或「1000∼501公克」。最適合的螢幕大小是「11-15英吋」。而最適合的價位是「10000-5001元」或「5000元以下」。
四、國小教師認為,目前實施電子書包最有利的因素是「電腦及資訊網際網路日益普及,已能符合國小學童的能力使用」。而最不利的因素則是「電子書包的價格昂貴,大多數家長無法負擔」。
五、國小教師認為,「同步電子筆記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社會學習領域」及「語文學習領域」;「同步解題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數學學習領域」;「分組專題簡報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社會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以及「語文學習領域」;而「班級閱讀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語文學習領域」及「社會學習領域」。
六、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對於電子書包的支持度、適合的教學型態、重量、螢幕大小、價位、實施年段以及適合的教學應用模式等,大多有顯著差異存在。
另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子書包、高互動教室、網路教學、傳統教學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based 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pinions.

Liu-Chin Hu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mainly to explore relevant opinions and the needs in the applied teaching mod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schoolbag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research utilized an convenient sample selection method by choosing all teachers within Taoyuan County’s 20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761 samples and 719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percentage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ne-way ANOVA,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and χ2 test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relevant data.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supporting electronic schoolbag implementation w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usage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as well as to “provide more rapid, convenient, multi-varied and repeatable learning resource services”.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hing style in 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mode was to “match 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with teaching” and to utilize “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to assist teaching”;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 stage for electronic schoolbags was in “higher grade levels”.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ost appropriate weight of electronic schoolbags was “1,001~1,500 grams” or “501~1,000 grams”; the most appropriate display screen size was “11-15 inches”;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cost was “5,001-10,000 dollars” or “under 5,000 dollars”.
4.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ost advantageous factor for implementing electronic schoolbags now was “computers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are becoming more common each day and are already in accordance to elementary school kids’ ability to use them”; and the main disadvantage was due to the “expensive cost of electronic schoolbags in which most families cannot afford them”.
5.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synchronizing electronic notebook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societal learning territory” and “language learning territory”; “synchronizing problem solving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territory”; “team project presentation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societal learning territory”,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learning territory” and “language learning territory”; and “class reading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language learning territory” and “societal learning territory”.
6. Based on different elementary teachers’ background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lementary teachers’ opinions on their support for electronic schoolbags, appropriate teaching mode, weight, display screen size, cost, implementation stage and appropriate applied teaching mode.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propose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Electronic schoolbag, high interaction schoolroom, Web-based I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分:
中央大學(民89)。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畫-學習科技-分項一:未來學習教室。91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ncnu.edu.tw/cnomal/ex_plan/index.html.
毛連溫、陳麗華編譯(民76)。精熟學習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正芬(民86)。網路大學開啟學習方便之門。通訊雜誌,42,102-105。
王玉文(民88)。遠距教學多媒體教材設計與實作。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作者。
王瑞之(民86)。平面媒體入侵WWW。網路通訊,68,68-72。
王緒溢( 民91年4月10日)。幾種高互動教學模式。國語日報,「高互動教室」專欄。
王緒溢(民91)。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教育研究月刊,99,78-91。
王緒溢(民90年3月13日)。認識高互動教室。國語日報,「高互動教室」專欄。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柯華葳、陳德懷、黃智偉 (民90)。應用於教室內之高互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GCCCE2001。中壢:中央大學。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柯華葳、陳德懷、黃智偉(民90)。應用於教室內之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第五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1,90年6月。
王緒溢、王瑀、劉子鍵、賴慧 (民89)。應用於教室內之高互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中壢:中央大學。
史英(民85)。父母如何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人本教育札記,89,8-11。
台北市教育局(民87)。資訊教育白皮書。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163.29.37.136/it/index.htm.
台北市教育局(民90)。資訊教育白皮書。91年1月15日,取自http//163.29.37.136/it/index.htm.
田耐青、洪明洲(民87)。電腦中介溝通與合作學習。台北師院學報,11,1-22。
行政院經建會(民89)。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民90),「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手冊,31-44。
防色情網站入校園,寄望立法(民88,10月9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
何英煒(民91年6月28日)。推廣電子書包 業界熱 學界冷。奇摩新聞-中時電子報。91年6月28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2002/06/28/technology/ctnews/3336699.htm.
呂國禎(民89年12月1日)。電子書有啥優點?自立晚報,5版。
呂翠夏(民82)。方案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國教之友,3(45),18-21。
李世忠(民81)。從電腦教學到超媒體。教育資料集刊,17,303-322。
李忠謀、林美娟、吳正己(民87)。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之建置。資訊與教育,68,21-28。
李俊賢(民89年1月25日)。大人的期許比書包更重。國語日報,15版。
李若松、李名揚(民91年3月5日)。數位學習40億計畫國科會2005年推電子書包。聯合報,22版。
李堅萍(民82)。革新傳統教學方式:精熟教學在技職教育的應用與價值。技術及職業教育,16,36-39。
李遠哲(民91)。理想的網路教育之城。載於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37-47。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岳修平(民88)。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61-76。
林奇賢(民87)。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67,34-50。
林勇、粘錦成(民89)。能力本位教育與傳統教育差異。能力培訓專刊,89年2月,20-24。
林麗雪(民89年12月6日)。普及使用PDA電子書包見雛型。民生報,10版。
林信昌(民91年10年28日)。微軟平板電腦、將登台造勢。奇摩電子報,91年10月28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2002/10/28/technology/ctnews/3614542.html.
洪明洲(民89)。網路教學。台北:華彩。
胡世澤(民91年6月6日)。電子書包上線、北市南湖快易通。國語日報,15版。
胡世澤(民91年6月16日)。書包減重新科技幫大忙,電子書包進行移動事學習,新加坡、大陸先適用。國語日報,15版。
胡世澤(民91年6月16日)。北市中小學書包e化,94學年度起全面推廣。國語日報,15版。
倍力資訊(民89)。國內首例創新採用無線電子書包。91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mpiinfo.com.tw/mpower/story/story_e03.htm.
夏念慈(民91年6月6日)。電子書包教學e路通,試辦效果若佳,北市校園擬全面數位化。中國時報,21版。
孫本初(民90)。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之探究。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民90
「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手冊,62-68。
孫春在(民84)。超媒體網路與遠距合作式電腦輔助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21,29-37。
桃園縣中壢市華勛國民小學(民88)。桃園縣中壢市華勛國民小學八十八學年度書包減重實施計畫。
馬繼康(民88年4月23日)。遠距教學,少了潛移默化能量。中國時報,時論廣場。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
高廣孚(民77)。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高慧珠(民89年2月9日)。北市教局送新禮 全面推動書包減重。台灣立報,5版。
國中小學生,多把電腦當電玩(民89,11月22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
張明侃(民89a)。桃園縣華勛國民小學書包減重實驗研究成果報告書。桃園縣:作
者。
張明侃(民89b)。華勛國小書包減重實驗開步走。桃縣文教,15期,63-65。
張明侃(民87)。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盈霏(民89)。國民中學實施遠距教學在政策及執行層面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張基成(民86)。開發思考與創造之知識建構工具與認知學習環境之探討:電腦的革新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3,第36-45頁。
張瑞振(民88年9月2日a)。書包小一點,歡笑多一點。自由時報,15版。
張瑞振(民88年9月2日b)。書包減重,先從文具開始。自由時報,15版。
張靜嚳(民85)。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3,76-88。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教育部(民90)。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9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2.edu.tw/moecc/information/itpolicy/itprojects/itmasterplan.htm
教育部(民88a)。台閩地區男女生身高、體重、胸圍各種指數平均值。教育部88.9.6
台(88)國字第八八一○四四七○號函。
教育部(民88b)。減輕國小學生書包重量試辦要點。教育部88.9.6台(88)國字第
八八一○四四七○號函。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民86)。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9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mone.gov.tw/moecc/index.htm
莊舒仲(民91年1月29日)。數位學習探路,亞卓市發表成果展。自由時報,7版。
莊懷義(民76)。教育問題研究。台北市,空中大學,空大用書。
許健平、王緒溢(民90)。從電子書包到未來教室。91年1月24日,取自:http://ccv.src.ncu.edu.tw/ccv/sams-02.htm
許健平、王緒溢(民91)。學習無疆界—未來教室。載於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171-181。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郭玉慧、戈錦華(民91年6月20日)。數位落差難避免、全面推廣距離遙遠,電子書包不是書包減重的萬靈丹。國語日報,13版。
郭怡君(民91年1月16日)。全民數位學習,網咖當教室。自由時報,7版。
陳年興(民84)。WWW加速Internet成為第四大媒體。網路通訊雜誌社,46,36-39。
陳年興(民89)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分析。遠距教育,15、16期合刊,153-163。
陳年興、王敏煌(民86)。全球資訊網上教材製作輔助工具之研發。隔空教育論叢,9,77-104。
陳昭玲(民91年7月26日)。教育部推動高互動e化校區,斥資一千多萬元,全國擇五國中小實驗。國語日報,2版。
陳英娥(民81)。電腦輔助教學在國中數學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芳(民89年2月15日)。減輕書包重量,讓學童沒煩惱。中國時報,15版。
陳德懷(民91)。「電子書包」是不是「書包」。載於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195-208。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陳嚴坤(民89年1月18日)。不要讓孩子做超越年齡的事。國語日報,13版。
曾增勳(民91年6月12日)。電子書包實驗學校、桃園縣推動,中央大學計劃仿竹科園區實驗學校,在中壢擇兩校示範。聯合報,15版。
彭慧明(民91年6月28日)。電子書包364億元商機,北市電腦公會成立電子書包發展促進會。聯合報,第22版。
網路使教育效果更顯著(民89,6月14日)。工商時報,焦點新聞版。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
楊艾俐(民87年8月)。全球自我提升熱:智慧的歡愉。天下雜誌,201期。
楊叔卿(民89)。迎接二十一世紀的「艾麗絲」:網際網路輔助教育的理念。教學科技與媒體,50,2-11。
楊宗憲(民91)。電子書包支援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研究計劃。台北:台北市立南湖國小。
楊國賜(民82)。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我國成人教育政策。成人教育,11,3-9頁。
楊惟曾(民84)。講述法在成人教學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主編:有效的成人教學,71-91。 台北:師大書苑。
楊接期(民90)。中央大學「追求卓越計畫-第一分項計畫未來教室」,高互動教室-90年執行計畫報告。中壢:作者。
楊惠芳(民91年3月6日)。教育部:電子書將納入教科書形式,但不會取代紙本教科書。國語日報,2版。
楊朝祥(民89)。跨世紀教育願景。載於公元2000新願景:教育篇,1-12。
溫嘉榮、吳明隆(民88)。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圖書公司。
溫蘭英(民89年1月11日)。書包減重困難多多。國語日報,13版。
瑞通資訊(民91)。平板電腦(電子書包)產品型錄。91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retone.com.tw/.
詹三源(民91年5月28日)。推廣電子書包 不急,聯合報,21版。
資策會(民89)。甚麼是線上學習?資策會教育訓練處龍門課站教學網站。91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good2u/homepage/tutorial/line.htm.
網路大學(民89)。89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joyhub.com.tw
劉子鍵、王緒溢、梁仁楷(民91)。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載於台北市政府教局主辦、南湖國小承辦,「電子書包在教室教學的應用教學觀摩與研討會」研習手冊,19-28。
劉惠如(民88)。整合式網路教學之教學設計與評量。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惠芬、孫欽儒(2000)。人際傳播對網路教學的影響。第四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論文集,2,551-557。新加坡,2000。
蔡振昆(民90)。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疾教學評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專班論文。未出版:作者。
鄭如意(民89年2月9日)。北市小學生,告別大書包。中國時報,9版 。
謝明杰(民89年9月18日)。資訊教育成果,不可過於樂觀。中國時報,9版。
謝銘勳(民88)教育部書包減重研討會專題報告。載於全國各縣市書包減重實驗學校工作籌備會研習手冊(民88年8月.20日)。
顏榮泉(民84)。媒體發展與遠距學習。視聽教育雙月刊,37(4),12-19。
二、英文部份:
Hwa-Wei Ke&Tzu-Chen Liu(2001).When tecnology come to classroom .GCCCE 2001.
Kearsley,K.(1996).The World Wide Web:Global access to educ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view,5,26-30.
Khan,B.H.(1998).Web-based instruction(WBI):An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35(2),63-71.
Leidner,D.E. & Fuller,M.(1997).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of conceptual
information:GSS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vs. individual constructive
learn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49-163.
Tzu-Chen Liu, Hsue-Yie Wang, Jen-Kai Liang, Tak-Wai Chan, Jie-Chi Yan(2002).Apply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Highl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MTE 200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89911006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11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邦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胡六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Chin Huen_US
dc.creator (作者) 胡六金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Chin Huen_US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5-Apr-2010 14:37:40 (UTC+8)-
dc.date.available 25-Apr-2010 14:37: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5-Apr-2010 14:37: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911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10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9110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對於國民小學實施電子書包之相關意見以及教學應用模式的需求情形。本研究採便利取樣方式,選取桃園縣20所公立國民小學之全校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樣本總計有761名,回收有效問卷共計719份。並以百分比與次數分配、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和卡方考驗等統計方式分析處理相關資料。調查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國小教師認為支持實施電子書包最重要的理由是「培養學生運用現代化科技、資訊的能力」以及「提供較傳統教學更快速、便捷、多元與可重複性的學習資源服務」。
二、國小教師認為電子書包最適合的教學型態是「電子書包搭配教學」及「電子書包輔助教學」。而電子書包最適合實施的年段則是「高年級」。
三、國小教師認為電子書包最適合的重量是「1500∼1001公克」或「1000∼501公克」。最適合的螢幕大小是「11-15英吋」。而最適合的價位是「10000-5001元」或「5000元以下」。
四、國小教師認為,目前實施電子書包最有利的因素是「電腦及資訊網際網路日益普及,已能符合國小學童的能力使用」。而最不利的因素則是「電子書包的價格昂貴,大多數家長無法負擔」。
五、國小教師認為,「同步電子筆記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社會學習領域」及「語文學習領域」;「同步解題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數學學習領域」;「分組專題簡報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社會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以及「語文學習領域」;而「班級閱讀教學應用模式」最適合的是「語文學習領域」及「社會學習領域」。
六、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對於電子書包的支持度、適合的教學型態、重量、螢幕大小、價位、實施年段以及適合的教學應用模式等,大多有顯著差異存在。
另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子書包、高互動教室、網路教學、傳統教學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based 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pinions.

Liu-Chin Hu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mainly to explore relevant opinions and the needs in the applied teaching mod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schoolbag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research utilized an convenient sample selection method by choosing all teachers within Taoyuan County’s 20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761 samples and 719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percentage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ne-way ANOVA,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and χ2 test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relevant data.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supporting electronic schoolbag implementation w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usage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as well as to “provide more rapid, convenient, multi-varied and repeatable learning resource services”.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hing style in 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mode was to “match 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with teaching” and to utilize “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to assist teaching”;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 stage for electronic schoolbags was in “higher grade levels”.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ost appropriate weight of electronic schoolbags was “1,001~1,500 grams” or “501~1,000 grams”; the most appropriate display screen size was “11-15 inches”;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cost was “5,001-10,000 dollars” or “under 5,000 dollars”.
4.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most advantageous factor for implementing electronic schoolbags now was “computers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are becoming more common each day and are already in accordance to elementary school kids’ ability to use them”; and the main disadvantage was due to the “expensive cost of electronic schoolbags in which most families cannot afford them”.
5.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synchronizing electronic notebook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societal learning territory” and “language learning territory”; “synchronizing problem solving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territory”; “team project presentation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societal learning territory”,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learning territory” and “language learning territory”; and “class reading applied teaching mode” was most appropriate for “language learning territory” and “societal learning territory”.
6. Based on different elementary teachers’ background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lementary teachers’ opinions on their support for electronic schoolbags, appropriate teaching mode, weight, display screen size, cost, implementation stage and appropriate applied teaching mode.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propose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Electronic schoolbag, high interaction schoolroom, Web-based I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電子書包」之可行性研究
目 錄
表 次
圖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學生書包減重的問題探討……………………………7
第二節 「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探討…………………………17
第三節 「高互動學習環境」之探討………………………………31
第四節 「電子書包」之發展……………………………………...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方法………………………………………………….61
第三節 研究樣本………………………………………………….64
第四節 研究工具…………………………………………………66
第五節 研究程序………………………………………………….6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特徵描述……………………………………….73
第二節 國民小學實施電子書包之相關意見調查…………….…….76
第三節 電子書包在各學習領域教學應用模式需求之意見調查.…..85
第四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電子書包支持度之差異分析………...……89
第五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電子書包適合教學型態之差異分析…….120
第六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電子書包適合的規格價位與實施年段之
差異分析……………………………………………………129
第七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電子書包在各學習領域教學應用模式意
見之差異分析………………………………………………14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6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76
參考資料…………………………………………………………181
附 錄 調查問卷…………………………………………………188
zh_TW
dc.format.extent 8274 bytes-
dc.format.extent 13184 bytes-
dc.format.extent 12522 bytes-
dc.format.extent 16346 bytes-
dc.format.extent 14628 bytes-
dc.format.extent 21160 bytes-
dc.format.extent 27261 bytes-
dc.format.extent 1780722 bytes-
dc.format.extent 401155 bytes-
dc.format.extent 308985 bytes-
dc.format.extent 38163 bytes-
dc.format.extent 41990 bytes-
dc.format.extent 3213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11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子書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高互動教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網路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傳統教學zh_TW
dc.title (題名) 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電子書包」之可行性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大學(民89)。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畫-學習科技-分項一:未來學習教室。91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ncnu.edu.tw/cnomal/ex_plan/index.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連溫、陳麗華編譯(民76)。精熟學習法。台北:心理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正芬(民86)。網路大學開啟學習方便之門。通訊雜誌,42,102-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文(民88)。遠距教學多媒體教材設計與實作。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瑞之(民86)。平面媒體入侵WWW。網路通訊,68,68-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緒溢( 民91年4月10日)。幾種高互動教學模式。國語日報,「高互動教室」專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緒溢(民91)。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教育研究月刊,99,78-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緒溢(民90年3月13日)。認識高互動教室。國語日報,「高互動教室」專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柯華葳、陳德懷、黃智偉 (民90)。應用於教室內之高互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GCCCE2001。中壢:中央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柯華葳、陳德懷、黃智偉(民90)。應用於教室內之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第五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1,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緒溢、王瑀、劉子鍵、賴慧 (民89)。應用於教室內之高互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中壢:中央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英(民85)。父母如何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人本教育札記,89,8-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教育局(民87)。資訊教育白皮書。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163.29.37.136/it/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教育局(民90)。資訊教育白皮書。91年1月15日,取自http//163.29.37.136/it/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耐青、洪明洲(民87)。電腦中介溝通與合作學習。台北師院學報,11,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經建會(民89)。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民90),「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手冊,3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防色情網站入校園,寄望立法(民88,10月9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英煒(民91年6月28日)。推廣電子書包 業界熱 學界冷。奇摩新聞-中時電子報。91年6月28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2002/06/28/technology/ctnews/333669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國禎(民89年12月1日)。電子書有啥優點?自立晚報,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翠夏(民82)。方案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國教之友,3(45),18-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世忠(民81)。從電腦教學到超媒體。教育資料集刊,17,303-3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忠謀、林美娟、吳正己(民87)。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之建置。資訊與教育,68,2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俊賢(民89年1月25日)。大人的期許比書包更重。國語日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若松、李名揚(民91年3月5日)。數位學習40億計畫國科會2005年推電子書包。聯合報,2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堅萍(民82)。革新傳統教學方式:精熟教學在技職教育的應用與價值。技術及職業教育,16,3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遠哲(民91)。理想的網路教育之城。載於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37-47。台北市,遠流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岳修平(民88)。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6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奇賢(民87)。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67,34-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勇、粘錦成(民89)。能力本位教育與傳統教育差異。能力培訓專刊,89年2月,20-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雪(民89年12月6日)。普及使用PDA電子書包見雛型。民生報,10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信昌(民91年10年28日)。微軟平板電腦、將登台造勢。奇摩電子報,91年10月28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2002/10/28/technology/ctnews/361454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明洲(民89)。網路教學。台北:華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世澤(民91年6月6日)。電子書包上線、北市南湖快易通。國語日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世澤(民91年6月16日)。書包減重新科技幫大忙,電子書包進行移動事學習,新加坡、大陸先適用。國語日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世澤(民91年6月16日)。北市中小學書包e化,94學年度起全面推廣。國語日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倍力資訊(民89)。國內首例創新採用無線電子書包。91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mpiinfo.com.tw/mpower/story/story_e0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念慈(民91年6月6日)。電子書包教學e路通,試辦效果若佳,北市校園擬全面數位化。中國時報,2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本初(民90)。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之探究。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手冊,62-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春在(民84)。超媒體網路與遠距合作式電腦輔助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21,29-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桃園縣中壢市華勛國民小學(民88)。桃園縣中壢市華勛國民小學八十八學年度書包減重實施計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繼康(民88年4月23日)。遠距教學,少了潛移默化能量。中國時報,時論廣場。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廣孚(民77)。教學原理。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慧珠(民89年2月9日)。北市教局送新禮 全面推動書包減重。台灣立報,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中小學生,多把電腦當電玩(民89,11月22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侃(民89a)。桃園縣華勛國民小學書包減重實驗研究成果報告書。桃園縣: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侃(民89b)。華勛國小書包減重實驗開步走。桃縣文教,15期,63-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侃(民87)。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盈霏(民89)。國民中學實施遠距教學在政策及執行層面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基成(民86)。開發思考與創造之知識建構工具與認知學習環境之探討:電腦的革新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3,第36-4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瑞振(民88年9月2日a)。書包小一點,歡笑多一點。自由時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瑞振(民88年9月2日b)。書包減重,先從文具開始。自由時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靜嚳(民85)。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3,76-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民90)。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9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2.edu.tw/moecc/information/itpolicy/itprojects/itmasterplan.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民88a)。台閩地區男女生身高、體重、胸圍各種指數平均值。教育部88.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88)國字第八八一○四四七○號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民88b)。減輕國小學生書包重量試辦要點。教育部88.9.6台(88)國字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八一○四四七○號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民86)。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9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mone.gov.tw/moecc/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舒仲(民91年1月29日)。數位學習探路,亞卓市發表成果展。自由時報,7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懷義(民76)。教育問題研究。台北市,空中大學,空大用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健平、王緒溢(民90)。從電子書包到未來教室。91年1月24日,取自:http://ccv.src.ncu.edu.tw/ccv/sams-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健平、王緒溢(民91)。學習無疆界—未來教室。載於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171-181。台北市,遠流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玉慧、戈錦華(民91年6月20日)。數位落差難避免、全面推廣距離遙遠,電子書包不是書包減重的萬靈丹。國語日報,1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怡君(民91年1月16日)。全民數位學習,網咖當教室。自由時報,7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年興(民84)。WWW加速Internet成為第四大媒體。網路通訊雜誌社,46,3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年興(民89)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分析。遠距教育,15、16期合刊,153-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年興、王敏煌(民86)。全球資訊網上教材製作輔助工具之研發。隔空教育論叢,9,77-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昭玲(民91年7月26日)。教育部推動高互動e化校區,斥資一千多萬元,全國擇五國中小實驗。國語日報,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英娥(民81)。電腦輔助教學在國中數學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惠芳(民89年2月15日)。減輕書包重量,讓學童沒煩惱。中國時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德懷(民91)。「電子書包」是不是「書包」。載於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195-208。台北市,遠流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嚴坤(民89年1月18日)。不要讓孩子做超越年齡的事。國語日報,1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增勳(民91年6月12日)。電子書包實驗學校、桃園縣推動,中央大學計劃仿竹科園區實驗學校,在中壢擇兩校示範。聯合報,1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慧明(民91年6月28日)。電子書包364億元商機,北市電腦公會成立電子書包發展促進會。聯合報,第2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路使教育效果更顯著(民89,6月14日)。工商時報,焦點新聞版。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艾俐(民87年8月)。全球自我提升熱:智慧的歡愉。天下雜誌,2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叔卿(民89)。迎接二十一世紀的「艾麗絲」:網際網路輔助教育的理念。教學科技與媒體,50,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宗憲(民91)。電子書包支援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研究計劃。台北:台北市立南湖國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國賜(民82)。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我國成人教育政策。成人教育,11,3-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惟曾(民84)。講述法在成人教學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主編:有效的成人教學,71-91。 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接期(民90)。中央大學「追求卓越計畫-第一分項計畫未來教室」,高互動教室-90年執行計畫報告。中壢: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惠芳(民91年3月6日)。教育部:電子書將納入教科書形式,但不會取代紙本教科書。國語日報,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朝祥(民89)。跨世紀教育願景。載於公元2000新願景:教育篇,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嘉榮、吳明隆(民88)。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蘭英(民89年1月11日)。書包減重困難多多。國語日報,1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瑞通資訊(民91)。平板電腦(電子書包)產品型錄。91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retone.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三源(民91年5月28日)。推廣電子書包 不急,聯合報,2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策會(民89)。甚麼是線上學習?資策會教育訓練處龍門課站教學網站。91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good2u/homepage/tutorial/lin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路大學(民89)。89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joyhub.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子鍵、王緒溢、梁仁楷(民91)。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載於台北市政府教局主辦、南湖國小承辦,「電子書包在教室教學的應用教學觀摩與研討會」研習手冊,19-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惠如(民88)。整合式網路教學之教學設計與評量。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惠芬、孫欽儒(2000)。人際傳播對網路教學的影響。第四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論文集,2,551-557。新加坡,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振昆(民90)。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疾教學評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專班論文。未出版: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如意(民89年2月9日)。北市小學生,告別大書包。中國時報,9版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明杰(民89年9月18日)。資訊教育成果,不可過於樂觀。中國時報,9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銘勳(民88)教育部書包減重研討會專題報告。載於全國各縣市書包減重實驗學校工作籌備會研習手冊(民88年8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榮泉(民84)。媒體發展與遠距學習。視聽教育雙月刊,37(4),1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wa-Wei Ke&Tzu-Chen Liu(2001).When tecnology come to classroom .GCCCE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arsley,K.(1996).The World Wide Web:Global access to education.Education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chnology Review,5,26-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han,B.H.(1998).Web-based instruction(WBI):An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dia International,35(2),63-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idner,D.E. & Fuller,M.(1997).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of conceptu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formation:GSS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vs. individual constructiv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arn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49-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zu-Chen Liu, Hsue-Yie Wang, Jen-Kai Liang, Tak-Wai Chan, Jie-Chi Yan(2002).Apply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Highl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MTE 2002.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