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 | 衣帶漸寬終不悔—一位高專業承諾教師生命史之研究 |
Creator | 陳崑玉 |
Contributor | 馮朝霖 陳崑玉 |
Key Words | 專業承諾 生命史 教師 |
Date | 2003 |
Date Issued | 25-Apr-2010 14:52:01 (UTC+8) |
Summary | 本研究期盼透過高專業承諾教師的生命史研究,達成下列目的: (一)了解高專業承諾教師如何詮釋本身工作的成效和意義。 (二)探究高專業承諾教師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困境。 (三)分析影響高專業承諾教師專業承諾的因素。 (四)提供培養專業承諾教師之相關建議。 本研究經由訪談與文件資料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本研究之個案(葉老師)確屬「高專業承諾教師」。 二、教育工作對葉老師的具有三項意義:(一)是性向也是志向(二)是快樂和成就的泉源(三)是回饋社會的方法。 三、葉老師面對生命困境的態度和作為: (一)家庭的困境養成他強靭的挫折容忍力,讓他在往後的生命歷程中,很少感受到挫折和困境。 (二)葉老師面對家庭困境從不怨天尤人,並以「接受現實」、「認真讀書」、「盡自己本份」來回應困境的考驗。 (三)葉老師面對感情挫折,以默默承受的自我調適,不會遷怒也不會攻擊,並願意為愛犧牲,只要覺得對方還需要他,他就願意繼續付出,直到發覺自己並不真正被需要才會放下。 (四)葉老師對教育環境的要求不高,不容易產生挫折感;咎責他人之前,會先反省自己;敏於感知他人的處境,經常為他人著想。因此,他的教育熱誠能夠相當豐沛而持久。 四、影響葉老師專業承諾的因素: (一)堅強的生存意志:讓他任何事情都很願意去找尋它好的一面,有建設性的一面,所以可以長期保有教育的熱情和理想。 (二)對安全感的高度需求:為了避免孤獨,葉老師喜歡和任何人接觸,喜歡幫助別人;為了轉移孤獨的不安,葉老師養成專注的做事習慣,以及「一旦投入,就全力以赴」的個性。 (三)楷模的學習:一類來自母親和大哥對家庭無怨無悔付出的言教和身教;另一類來自教會,教會的修女和教友以及教會的儀式所匯聚的溫馨祥和氣氛。而這兩種類型楷模都蘊含了「犧牲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成為日後葉老師的人生價值。 (四)天職的召喚:從小受到教會及史懷哲等典範人物的影響,慢慢形成一種犧牲奉獻、渡化眾生的使命,進而在心中不斷召喚。 (五)成功的經驗:來自學生、家長、學校同仁的肯定和回饋所打造的成功經驗讓葉老師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持續努力而且樂在其中。 |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中文部分) 方德隆、陳瓊森、顏赤霞、蔡清華、簡明忠、張來平、楊寶琴、吳裕益、歐用生等譯(民71)。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王文科(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麗雲(民89)。自傳/傳記/生命史研究在教育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65-298)。高雄:麗文文化。 白麗美(民8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江文瑜編(民87)。阿母的故事。台北:元尊。 吳麗芬(民75)。國民小學組織結構正式化、集中化與教師工作動機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冠儀(民88)。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亞明(民85,1996)。論人對意義的主體性決定。哲學與文化,23,3,1422-1430。 李新鄉(民82)。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李筱峰(民88)。台灣史100件大事(下)。台北市:玉山社。 周慧洵(民90)。她們眼中的學校教育與文憑:不同口合高學歷女性的生命史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志成(民79)。動機理論對提振國民中小學教師士氣之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炎嘯(民87)。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之系統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許清勇(民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許傳德(民88)。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8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德銳(民8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簡憶如(民84)。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氣氛知覺及其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水源(民89)。台灣歷史的軌跡。台中市:晨星。 陳伯璋(民89)。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引自質的研究方法p25-p50,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高雄市:麗文文化。 畢恆達,(民85)。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馮朝霖(民89)。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元照。 馮朝霖(民90)。未確定性與自我完成—從陳大齊論儒家教育人類學,第三屆「近代中國文化之解構與重建—陳百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馮朝霖譯(Rainer Kokemohr原著)(民90)。質性方法中的參照推論分析:傳記研究之案例分析。載於馮朝霖、簡楚瑛主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作對話(頁26)。台北市: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 馮朝霖(民92a)。謙卑與敢行。人哲,第三期,p3-4。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馮朝霖(民92b)。人權體驗、學校環境與文化轉移。92.11.19於台北市啟明學校演講講稿。 黃光雄主譯(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原著)(民90)。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濤石文化。 黃政傑(民85)。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黃政傑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頁1-46)。台北:漢文。 黃淑苓(民91)。課程改革脈絡下的課程領導:以兩位國中教務行政人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煜程(民89)。國中理化教師所營造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成就動機之影響--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榮貴(民90)。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梁瑞安(民88)。教師生涯承諾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模式。人文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0卷,2期,p.185-203。 溫英幹(民92)。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http://tns.ndhu.edu.tw/~yinkann/TED2002Fall.html 。 楊郁鴻(民90)。不同性別學生與教師之互動及其學習動機—國中理化課室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楊智先(民89)。教師工作動機、選擇壓力、社會互動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熊同鑫(民90)。窺、潰、饋:我與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載於馮朝霖、簡楚瑛主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作對話(頁107-131)。台北市: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 廖吳勇(民8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動機、參與決定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偉平(民86)。減重者之身體意像滿意度與減重動機之研究—以女性大學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蕭玉玲(民88)。檳榔西施的就業動機與價值觀取向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謝文全(民7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參考書目(西文部分) Bertaux, D.(1981), From the Life-History Approach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ological Practice, in Bertaux, D. (ed.), Biography and Society, 29-45, Sage. Denzin, N. K. (1989).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Hitchcock, G. & Hughes, D. (1992).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London: Routledge. Sheldon, S. E. (1985).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absenteeism and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tephens, D. (1998). Girls and basic education: A cultural enquiry. Education Research Serial No.23.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9130. Taylor, L.E. (1988).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 So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electe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 Canadian Social Work.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Johnson, S. M. (1986). Incentives for teachers: What motivates, what matter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2(3),54-79. |
Description |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89911019 92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11019 |
Type | thesis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馮朝霖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陳崑玉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陳崑玉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3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5-Apr-2010 14:52:0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5-Apr-2010 14:52:0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5-Apr-2010 14:52:01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089911019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116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9911019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2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研究期盼透過高專業承諾教師的生命史研究,達成下列目的: (一)了解高專業承諾教師如何詮釋本身工作的成效和意義。 (二)探究高專業承諾教師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困境。 (三)分析影響高專業承諾教師專業承諾的因素。 (四)提供培養專業承諾教師之相關建議。 本研究經由訪談與文件資料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本研究之個案(葉老師)確屬「高專業承諾教師」。 二、教育工作對葉老師的具有三項意義:(一)是性向也是志向(二)是快樂和成就的泉源(三)是回饋社會的方法。 三、葉老師面對生命困境的態度和作為: (一)家庭的困境養成他強靭的挫折容忍力,讓他在往後的生命歷程中,很少感受到挫折和困境。 (二)葉老師面對家庭困境從不怨天尤人,並以「接受現實」、「認真讀書」、「盡自己本份」來回應困境的考驗。 (三)葉老師面對感情挫折,以默默承受的自我調適,不會遷怒也不會攻擊,並願意為愛犧牲,只要覺得對方還需要他,他就願意繼續付出,直到發覺自己並不真正被需要才會放下。 (四)葉老師對教育環境的要求不高,不容易產生挫折感;咎責他人之前,會先反省自己;敏於感知他人的處境,經常為他人著想。因此,他的教育熱誠能夠相當豐沛而持久。 四、影響葉老師專業承諾的因素: (一)堅強的生存意志:讓他任何事情都很願意去找尋它好的一面,有建設性的一面,所以可以長期保有教育的熱情和理想。 (二)對安全感的高度需求:為了避免孤獨,葉老師喜歡和任何人接觸,喜歡幫助別人;為了轉移孤獨的不安,葉老師養成專注的做事習慣,以及「一旦投入,就全力以赴」的個性。 (三)楷模的學習:一類來自母親和大哥對家庭無怨無悔付出的言教和身教;另一類來自教會,教會的修女和教友以及教會的儀式所匯聚的溫馨祥和氣氛。而這兩種類型楷模都蘊含了「犧牲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成為日後葉老師的人生價值。 (四)天職的召喚:從小受到教會及史懷哲等典範人物的影響,慢慢形成一種犧牲奉獻、渡化眾生的使命,進而在心中不斷召喚。 (五)成功的經驗:來自學生、家長、學校同仁的肯定和回饋所打造的成功經驗讓葉老師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持續努力而且樂在其中。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 一 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名詞界定 ---------------------------------------------------- 4 第 二 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第一節、本研究採用質性方法的理由 ---------------------------- 6 第二節、本研究採用生命史研究的理由 ------------------------- 7 第三節、研究設計 ---------------------------------------------------- 9 第四節、研究限制 ----------------------------------------------------17 第 三 章 葉老師的故事 第一節、出生至高二時期 -------------------------------------------18 第二節、高三至大五時期 -------------------------------------------22 第三節、初任教職至學成回國時期 -------------------------------27 第四節、重回杏壇至今 ----------------------------------------------31 第 四 章 分析與發現 第一節、葉老師與「高專業承諾教師」 -------------------------34 第二節、教育工作對葉老師的意義 -------------------------------39 第三節、面對生命的困境 -------------------------------------------45 第四節、專業承諾的影響因素 -------------------------------------50 第 五 章 結論與省思 第一節、研究結論 ----------------------------------------------------56 第二節、研究省思 ----------------------------------------------------59 參考書目(中文部分) --------------------------------------------------64 參考書目(西文部分) --------------------------------------------------67 附錄一、訪談逐字稿A1 -----------------------------------------------68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A2 -----------------------------------------------76 附錄三、訪談逐字稿A3 -----------------------------------------------90 附錄四、訪談逐字稿A4 -----------------------------------------------97 附錄五、訪談逐字稿B1 ----------------------------------------------110 附錄六、訪談逐字稿C1 ----------------------------------------------116 附錄七、訪談逐字稿D1 ----------------------------------------------125 附錄八、訪談逐字稿E1 -----------------------------------------------137 附錄九、文件資料甲1、甲2、甲3 ------------------------------140 圖目次 圖一:生命史研究程序圖 ---------------------------------10 圖二:本研究研究程序圖 ---------------------------------12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896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9127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9008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548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969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1828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9417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9458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7754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3722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108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8145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742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8906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588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6764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2833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926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2541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11019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專業承諾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生命史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教師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衣帶漸寬終不悔—一位高專業承諾教師生命史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德隆、陳瓊森、顏赤霞、蔡清華、簡明忠、張來平、楊寶琴、吳裕益、歐用生等譯(民71)。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文科(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麗雲(民89)。自傳/傳記/生命史研究在教育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65-298)。高雄:麗文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白麗美(民8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文瑜編(民87)。阿母的故事。台北:元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麗芬(民75)。國民小學組織結構正式化、集中化與教師工作動機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冠儀(民88)。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亞明(民85,1996)。論人對意義的主體性決定。哲學與文化,23,3,1422-143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新鄉(民82)。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筱峰(民88)。台灣史100件大事(下)。台北市:玉山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慧洵(民90)。她們眼中的學校教育與文憑:不同口合高學歷女性的生命史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志成(民79)。動機理論對提振國民中小學教師士氣之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炎嘯(民87)。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之系統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清勇(民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傳德(民88)。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春興(民8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德銳(民8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簡憶如(民84)。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氣氛知覺及其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水源(民89)。台灣歷史的軌跡。台中市:晨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伯璋(民89)。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引自質的研究方法p25-p50,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高雄市:麗文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畢恆達,(民85)。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朝霖(民89)。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元照。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朝霖(民90)。未確定性與自我完成—從陳大齊論儒家教育人類學,第三屆「近代中國文化之解構與重建—陳百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朝霖譯(Rainer Kokemohr原著)(民90)。質性方法中的參照推論分析:傳記研究之案例分析。載於馮朝霖、簡楚瑛主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作對話(頁26)。台北市: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朝霖(民92a)。謙卑與敢行。人哲,第三期,p3-4。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朝霖(民92b)。人權體驗、學校環境與文化轉移。92.11.19於台北市啟明學校演講講稿。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光雄主譯(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原著)(民90)。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濤石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政傑(民85)。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黃政傑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頁1-46)。台北:漢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淑苓(民91)。課程改革脈絡下的課程領導:以兩位國中教務行政人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煜程(民89)。國中理化教師所營造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成就動機之影響--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榮貴(民90)。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梁瑞安(民88)。教師生涯承諾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模式。人文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0卷,2期,p.185-2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溫英幹(民92)。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http://tns.ndhu.edu.tw/~yinkann/TED2002Fall.html 。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郁鴻(民90)。不同性別學生與教師之互動及其學習動機—國中理化課室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智先(民89)。教師工作動機、選擇壓力、社會互動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熊同鑫(民90)。窺、潰、饋:我與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載於馮朝霖、簡楚瑛主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作對話(頁107-131)。台北市: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廖吳勇(民8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動機、參與決定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偉平(民86)。減重者之身體意像滿意度與減重動機之研究—以女性大學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玉玲(民88)。檳榔西施的就業動機與價值觀取向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文全(民7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西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ertaux, D.(1981), From the Life-History Approach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ological Practice, in Bertaux, D. (ed.), Biography and Society, 29-45, Sage.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Denzin, N. K. (1989).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itchcock, G. & Hughes, D. (1992).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London: Routledge.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heldon, S. E. (1985).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absenteeism and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tephens, D. (1998). Girls and basic education: A cultural enquiry. Education Research Serial No.23.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913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aylor, L.E. (1988).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 So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electe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 Canadian Social Work.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Johnson, S. M. (1986). Incentives for teachers: What motivates, what matter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2(3),54-79.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