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
作者 吳孟娟
貢獻者 秦夢群
吳孟娟
關鍵詞 外籍配偶子女
自我概念
生活適應
學業成就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self-concept
life adjustm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5-Apr-2010 15:54:04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外籍配偶子女的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主要目的有七:(一)了解並分析目前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情形。(二)探討背景變項不同的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之自我概念差異情形。(三)探討背景變項不同的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之生活適應差異情形。(四)探討背景變項不同的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之學業成就差異情形。(五)瞭解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的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互關係。(六)分析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對學業成就的預測情形。(七)分析並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政府機關規劃相關政策和學術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係以就讀桃園縣公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為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共取樣 536人,有效問卷508份,回收率95.67%。測量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學業成就」、「自我概念量表」、「生活適應量表」等四部分。依據所得資料,主要運用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驗證假設。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分述如下:
一、整體而言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程度是在中等以上,最高的是學校
自我,最低的是生理自我。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父親教育程度、經
濟狀況、父母管教方式、學校地區)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二、整體而言生活適應程度是在中等以下,人際適應最佳,學校適應較差。
背景變項(性別、經濟狀況、父母管教方式、學校地區〉在生活適應上
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最高的是國文,最低的是數學。背景變項
(性別、年級、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居住狀況、經濟狀況、
父母管教方式)在學業成就上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對自我概念瞭解程度,自我概念越高生活適應越好。
在生活適應層面中個人適應、學校適應、家庭適應及人際適應具有顯著
差異。
五、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層面中的家庭自我、學校自我及道德自
我,與國文、英文及數學學業成就具有顯著差異,顯示自我概念層面其
中家庭自我、學校自我、道德自我得分越高,表示學業成就越好。
六、國中外籍配偶子女整體生活適應及各層面的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
適應、人際適應越好,國文、英文及數學學業成就越高。在生活適應層
面中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及人際適應,與國文、英文及數學
學業成就具有顯著差異。
七、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當人際適應越好時,數學領域的表現會越好。當人際
適應越好時,國文領域的表現會越好。對家庭自我瞭解程度越高、人際
適應越好時,數學領域的表現會越好。
八、在預測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國文領域學業成就層面,以學校適應最具預測
力,可解釋或預測8.7%。在預測英文領域學業成就層面,管教方式最具
預測力,可解釋或預測9%。在預測數學領域學業成就層面,以管教方式
最具預測力,可解釋或預測4.8%。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家長、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研究參考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self-concept, life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There are seven main objectives: (1)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of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nowadays; (2) to make careful inquiry about the variation of their self-concep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3) to make careful inquiry about the variation of their life adjustmen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4) to make careful inquiry about the variation of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5) to realiz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ir self-concept, life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6) to employ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as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7) to draw a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and propose concret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the related policies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academic studies.
This research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chose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who study in Taoyuan junior high school as objectives. The research selected 536 students as purposive samples in which 508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yielding a 95.67% response rate. The measurement applied in this study includes “Personal Information Survey”, “Academic Achievement”, “Self-Concept Scale” and “Life Adjustment Scale”.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ed data, the hypothesis of the research is verified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multi-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illustrated as follow:
1.On the whole, the degree of self-concept that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have is above the average. They have
the highest degree of school-self, the lowest degree of
physical-self.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sex,
grade, their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economic status,
parenting style, and school region) a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ir self-concept.
2.In general, the life adjustment of the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lies under the average level. Their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works the best within this
variable whereas the school adjustment performs the
worst.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sex, economic
status, parenting style and school region) a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ir life adjustment.
3.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orn of foreign spouses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he
subject, Chinese. On the contrary, they present the worst
in mathematics.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sex,
grade, their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their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ing style of
parenting style) a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4.As for the degree of the self-concept the foreign
spouse’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have, the higher
degree of their self-concept leads to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ir life adjustment. At the level of
life, personal, school, family and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The self-concept within which consists of family, school
and moral self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Chinese,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The higher scores of family, school and moral self they
have at the level of self-concept will cause better
academic achievement.
6.The better their life adjustment and its components (the
personal, family, school and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act, th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y possess in
Chinese,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 of life adjustment
(personal, family, school,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7.The better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the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have, the better they show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and Chinese. It has also been
revealed that they present better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and better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if they
understand their family self better.
8.While predicting Chines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foreign
spouse’ children, the research shows the best
predictable variable is school adjustment which can
explain and forecast the degree of accuracy at the rate
of 8.7%. Besides, at the level of predicting English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best predictable variable is
parenting which can describe and foretell the degree of
accuracy at the rate of 9%. As to the prediction for
mathematic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best predictable
variable is also parenting which can predict accurately
at the rate of 4.8%.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 propos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arents, educa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re proposed subject as a reference resour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井敏珠(1991)。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內政部戶政司(2005)。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
2005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
9-93.xls
內政部戶政司(2005)。臺閩地區嬰兒出生數按婚生、非婚生、棄嬰或無依兒
童及生母國籍分。2005年6月10日,取自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0.html
尤育士(1988)自我肯定訓練對增進高中僑生自我觀念及自我肯定輔導效果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王大維(1996)。家庭系統分化與大學生的心裡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沂釗(1995)。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學生
輔導通訊,36,108-118。
王家琇(1991)。高級中學資優班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考試焦慮之探
討。台灣教育,486 ,25-33。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基豐(1988)。貧困單親家庭之孩童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社會適應關係
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清龍(1992)。自我概念與其相關因素對國中生違規行為的預測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雅萍(2004)。學童依附關係與社交地位相關性之研究:外籍配偶與本地
子女之比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鍾和(1995)。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子女滿意度與青少年行為表
現。教育部訓育委員會83年度專案研究計畫。
王鍾和(1995)。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北市教育局(2003)。大陸及外籍配偶子女在國民小學學校適應狀況調
查。2004年01月10日,取自
http//www.moe.gov.tw/secretary/2003/discuss/2003index.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2003)。外籍配偶子女教育需求調查表。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2004)。台北縣九十二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提供外籍配偶
子女輔導扶助現況彙整表。
左佐誠(1995)。基督徒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石培欣(2000)。國中學生家庭環境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余 昭(1981)。人格心理學。台北:三民。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
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市。
吳宗立(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武典(1978)。不同適應行為的輔導策略。測驗與輔導,7(4),511-
512。
吳金香(1977)。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虹妮(1999)。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
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縣。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
6-12。
吳淑玲(199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
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南市。
吳新華(1993)。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國教之友,44(3),27-
36。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吳慧玲(2004)。單親學生親子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呂勝瑛(1984)。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
李 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
(9),6-9。
李坤崇、歐慧敏(1993)。國中、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台南師院學報,26,109-137。
李河錫(2004年,9月25日)。彰化外籍配偶子女學習低成就 新族群急待
補強教學 。中廣新聞網,2004年9月25日,取自
http://news.yam.com/bcc/life/news/200409/0200409250114.html
李麗花(2002)。高中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
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周佑玲(2002)。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
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愫嫻(2001)。誰能幫助青少年度過青春期?性別、生理變化和社會文化
因素對青少年自我概念之影響。國民教育,41(6), 49-66。
林世欣(1999)。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玉慈(1999)。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邦傑(197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27,71-78。
林信香(2002)。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暨親職人員碩士學位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
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清江(1983)。親職教育的理論與實際:當代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五
南。
林淑理(2000)。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
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邱皓政(2003)。自我概念向度與成份雙維理論之效度檢驗與相關因素研
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85-131。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侯雅玲、吳裕益(2002)。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姜韻梅(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台中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施玉鵬(2001)。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
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
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柯永河(1994)。習慣心理學-寫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之後(理論篇)。台
北:張老師文化。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
市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光遠,鄭慧玲(1995)。人格心理學。台北:桂冠。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的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
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洪聖陽(2002)。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
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南市。
倪小平(2004)。國小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秦富珍(2003年,10月8日)。外籍配偶子女-近四成適應差。聯合新聞
網。2003年10月8日取自http://udn.com/NEWS/main_b.html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空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
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與研究,15,129-172。
秦夢群(1994)。非紙筆測驗在學校評鑑中的應用:以導師為例。師友,
323,24-27。
高明珠(1999)。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其生活
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南市。
張明慧(2004)。新移民女性的母職困局—「新台灣之子」發展遲緩論述的
緊箍咒。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奕華(2001)。美國中小學美術教學應用科技之現況及其對我國九年一貫
視覺藝術教學之啟示。國教輔導,40(6),26-33。
張春興(1987)。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秋慧(2005)。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維中(2005)。外籍配偶國小高年級兒童父母教養態度、同儕關係及自我
效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張錦鶴(2003)。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教育部(2005)。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分析(九十三學年)。
2005年5月20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report/son_of_foreign_93.htm?search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
2005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publish/foreign_parent_student_in_basic/report.pdf?FILEID=139649&UNITID=139&CAPTION=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
莫麗珍(2003)。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
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莊明貞(1983)。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榮俊(2002)。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南
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
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關係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
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屏東市。
許學政(2003)。我的媽媽是外籍新娘-跨國婚姻的親職協助與導。當代月
刊,8,74-78。
郭為藩(1970)。自我的意義及其概念架構。教育研究所集刊,12,85-
129。
郭為藩(1987)。自我態度量表。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
陳永發(1996)•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科學業成績、成敗歸因以及學科學業自
我概念關係之相關。測驗統計年刊,4,125-178。
陳沁怡(1996)。技職學生自我概念量表之編製。國科會專題研究。
陳江水(2003)。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特質、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
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彰
化縣。
陳怡伶(2003)。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陳怡君(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私立
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金蓮(2005)。四位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彥穎(2001)。國小高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私
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容(2005)。新台灣之子的社會支持、自尊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大
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郁齡(1999)。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
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承辦「外籍與大陸配偶
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66-91。
陳清花(2004)。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湘琪(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
現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幼兒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
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曉蕙(2000)。家庭系統與國中學生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靜宜(1997)。國小五年級學童性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相關之研究。
傳習,15,1-20。
湯梅英(1984)。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自我統整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文秀(2001)。不同原因、時間的單親家庭學生在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
比較研究。翠崗學報,4,49-85。
黃玉臻(1995)。國小兒童A 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拓榮(199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
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黃春枝(1988)。青少年親子溝通與自我概念發展。現代教育,3(4),
70-76。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富順(1974)。影響國中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集刊,16,384-486。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琬玲(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楊艾俐(2003)。臺灣之子:臺灣變貌新移民潮。天下雜誌,68,25-34。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
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8,73-108。
楊秀宜(1999)。犯罪青少年的家庭分化系統與其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鄒浮安(1994)。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後設分析。教育研究資
訊,3(2),38-47。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淑婷(2003年,10月20日)。新台灣之子教育二三事-外籍配偶學習意
願低。台灣立報,2版。
劉焜輝(1985)。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台北:天馬。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師
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劉焜輝編(1982)。現代人的心理衛生。台北:天馬。
蔣金菊(2005)。新移民女性家長參與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屏
東縣曙光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屏東縣。
蔡玉瑟(1995)。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佳靜(2002)。國小學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俊傑(1999)。父母參與及教師參與對學生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台灣
地區南部國二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蔡淑美(2003)。國小新生父母生活變化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屏東市為
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12,
123-132。
盧欽銘(1981)•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縱貫三年發展之研究•教育心理
學報,14,115-124。
蕭彩琴(2004)。台中縣外籍配偶之國小低年級子女同儕社會地位與學業成
就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縣。
賴倩瑜、陳瑞蘭、林惠琦、吳佳珍、沈麗惠(2000)。心理衛生。台北:揚
智。
謝琇玲(2000)。大學生自我概念、情緒穩定與學習之相關問題研究。生活科
學學報,5,1-22。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師範
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
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韓梅玉(1996)。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宏光(1998)。台北市國小生家庭型態和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中山國
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茂發(1986)。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
17,99-120
魏麗敏(1999)。國民中小學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分析研究。
台北:五南。
魏麗敏、黃德祥(1995)。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
羅佳芬(2002):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
為之相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市。
羅婉麗(2000)。國中小學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英文部分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Chen, M. C. (1983). The Self-concept of junior students
enrolled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and a proposed program
for concept enhancement and the effects of an
enhancement programs 60 enhanceself-concept of male
juvenile delinguents under going rehabilitation.
Unpulished Master’s Thesis, De la SalleUniversity,New
York:Brunner.
Coan, R. W. (1983).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oley, C. H.(1902).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
J: Charles Scribner’s Sons.
Dusek, J. B. (1996).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Hurlock, E. (1978).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New York:
McGrew-Hill.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 Wadaworth.
Mead, G. H.(1962).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Mead, G.H.(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U.of Chicago
Press.
Purkey,W.W.(1988).An overview of self-concept theory for
Counsel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04630)
Rogers, C. R. (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
centered framework, New York, McGraw-Hill.
Shavelson, R. J., Hubner, J.&Stanton, G.C.(1976). Self-
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一、英文部分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Chen, M. C. (1983). The Self-concept of junior students enrolled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and a proposed program for concept enhancement and the effects of an enhancement programs 60 enhanceself-concept of male juvenile delinguents under going rehabilitation. Unpulished Master’s Thesis, De la SalleUniversity,New York:Brunner.
Coan, R. W. (1983).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oley, C. H.(1902).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 J: Charles Scribner’s Sons.
Dusek, J. B. (1996).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Hurlock, E. (1978).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New York: McGrew-Hill.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 Wadaworth.
Mead, G. H.(1962).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Mead, G.H.(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U.of Chicago Press.
Purkey,W.W.(1988).An overview of self-concept theory for Counsel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04630)
Rogers, C. R. (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 New York, McGraw-Hill.
Shavelson, R. J., Hubner, J.&Stanton, G.C.(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2911015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11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秦夢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孟娟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孟娟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5-Apr-2010 15:54:04 (UTC+8)-
dc.date.available 25-Apr-2010 15:54:0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5-Apr-2010 15:54:0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2911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15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1101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外籍配偶子女的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主要目的有七:(一)了解並分析目前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情形。(二)探討背景變項不同的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之自我概念差異情形。(三)探討背景變項不同的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之生活適應差異情形。(四)探討背景變項不同的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之學業成就差異情形。(五)瞭解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的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互關係。(六)分析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對學業成就的預測情形。(七)分析並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政府機關規劃相關政策和學術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係以就讀桃園縣公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為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共取樣 536人,有效問卷508份,回收率95.67%。測量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學業成就」、「自我概念量表」、「生活適應量表」等四部分。依據所得資料,主要運用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驗證假設。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分述如下:
一、整體而言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程度是在中等以上,最高的是學校
自我,最低的是生理自我。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父親教育程度、經
濟狀況、父母管教方式、學校地區)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二、整體而言生活適應程度是在中等以下,人際適應最佳,學校適應較差。
背景變項(性別、經濟狀況、父母管教方式、學校地區〉在生活適應上
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最高的是國文,最低的是數學。背景變項
(性別、年級、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居住狀況、經濟狀況、
父母管教方式)在學業成就上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對自我概念瞭解程度,自我概念越高生活適應越好。
在生活適應層面中個人適應、學校適應、家庭適應及人際適應具有顯著
差異。
五、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層面中的家庭自我、學校自我及道德自
我,與國文、英文及數學學業成就具有顯著差異,顯示自我概念層面其
中家庭自我、學校自我、道德自我得分越高,表示學業成就越好。
六、國中外籍配偶子女整體生活適應及各層面的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
適應、人際適應越好,國文、英文及數學學業成就越高。在生活適應層
面中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及人際適應,與國文、英文及數學
學業成就具有顯著差異。
七、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當人際適應越好時,數學領域的表現會越好。當人際
適應越好時,國文領域的表現會越好。對家庭自我瞭解程度越高、人際
適應越好時,數學領域的表現會越好。
八、在預測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國文領域學業成就層面,以學校適應最具預測
力,可解釋或預測8.7%。在預測英文領域學業成就層面,管教方式最具
預測力,可解釋或預測9%。在預測數學領域學業成就層面,以管教方式
最具預測力,可解釋或預測4.8%。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家長、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研究參考之用。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self-concept, life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There are seven main objectives: (1)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of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nowadays; (2) to make careful inquiry about the variation of their self-concep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3) to make careful inquiry about the variation of their life adjustmen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4) to make careful inquiry about the variation of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5) to realiz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ir self-concept, life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6) to employ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as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7) to draw a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and propose concret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the related policies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academic studies.
This research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chose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who study in Taoyuan junior high school as objectives. The research selected 536 students as purposive samples in which 508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yielding a 95.67% response rate. The measurement applied in this study includes “Personal Information Survey”, “Academic Achievement”, “Self-Concept Scale” and “Life Adjustment Scale”.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ed data, the hypothesis of the research is verified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multi-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illustrated as follow:
1.On the whole, the degree of self-concept that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have is above the average. They have
the highest degree of school-self, the lowest degree of
physical-self.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sex,
grade, their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economic status,
parenting style, and school region) a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ir self-concept.
2.In general, the life adjustment of the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lies under the average level. Their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works the best within this
variable whereas the school adjustment performs the
worst.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sex, economic
status, parenting style and school region) a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ir life adjustment.
3.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orn of foreign spouses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he
subject, Chinese. On the contrary, they present the worst
in mathematics.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sex,
grade, their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their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ing style of
parenting style) a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4.As for the degree of the self-concept the foreign
spouse’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have, the higher
degree of their self-concept leads to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ir life adjustment. At the level of
life, personal, school, family and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The self-concept within which consists of family, school
and moral self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Chinese,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The higher scores of family, school and moral self they
have at the level of self-concept will cause better
academic achievement.
6.The better their life adjustment and its components (the
personal, family, school and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act, th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y possess in
Chinese,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 of life adjustment
(personal, family, school,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7.The better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the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have, the better they show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and Chinese. It has also been
revealed that they present better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and better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if they
understand their family self better.
8.While predicting Chines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foreign
spouse’ children, the research shows the best
predictable variable is school adjustment which can
explain and forecast the degree of accuracy at the rate
of 8.7%. Besides, at the level of predicting English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best predictable variable is
parenting which can describe and foretell the degree of
accuracy at the rate of 9%. As to the prediction for
mathematic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best predictable
variable is also parenting which can predict accurately
at the rate of 4.8%.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 propos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arents, educa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re proposed subject as a reference resourc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自我概念之涵義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11
第二節 生活適應之涵義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28
第三節 學業成就之涵義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42
第四節 外籍配偶子女就學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7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74
第六節 調查研究之實施--------------------- 76
第七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與自我概念關係之分析--83
第二節 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與生活適應關係之分析 -----95
第三節 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與學業成就關係之分析-----106
第四節 探討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分析- ------------------------ 117
第五節 探討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關係之分析- ------------------------128
第六節 探討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分析- -------------------- 137
第七節 探討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
關係之分析 ----------------------- 146
第八節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自我概念、生活適應對學
業成就之迴歸分析------------------------- 169
第九節 綜合討論---------------------------------1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89
第二節 建議-------------------------------- 19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205
二、英文部分--------------------------------- 215

附錄一桃園縣國民中學學生生活問題調查表----- 217
附錄二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學校名冊一覽表------------- 223

表 次

表 2-1 自我概念相關研究彙整表 23
表 2-2 生活適應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彙整表 35
表 2-3 生活適應相關研究彙整表 40
表 2-4 學業成就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彙整表 44
表 2-5 學業成就相關研究彙整表 45
表 2-6 臺閩地區歷年中外婚姻統計 48
表 2-7 台閩地區嬰兒出生人數統計表 49
表 2-8 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外籍配偶子女」人數統計表 49
表 2-9 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相關研究彙整表 52
表 2-10 外籍配偶子女生活適應相關研究彙整表 56
表 2-11 外籍配偶子女學業適應相關研究彙整表 61
表 3-1 抽樣學校地區、學校數分配表 66
表 3-2 國民中學學生自我概念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69
表 3-3 國民中學學生自我概念問卷因素結構摘要表 70
表3-4 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之各項信度 72
表3-5 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量表與行為困擾量表之相關 73
表3-6 抽樣學校地區、學校規模及回收問卷數量分析 76
表3-7 抽樣學校、人數及回收情形 77
表3-8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81
表4-1 不同性別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84
表4-2 不同年級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85
表4-3 父母不同婚姻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86
表4-4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87
表4-5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6 不同經濟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9
表4-7 不同居住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90
表4-8 不同管教方式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91
表4-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92
表4-10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93
表4-11 不同性別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95
表4-12 不同年級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96
表4-13 父母不同婚姻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14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4-15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4-16 不同經濟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00
表4-17 不同居住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分析
摘要表 101
表4-18 不同管教方式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02
表4-1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03
表4-20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04
表4-21 不同性別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106
表4-22 不同年級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107
表4-23 父母不同婚姻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108
表4-24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109
表4-25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110
表4-26 不同經濟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111
表4-27 不同居住狀況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
表 112
表4-28 不同管教方式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113
表4-2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114
表4-30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115
表4-31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生理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項顯著性考驗摘要表 117
表4-32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生理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19
表4-33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生理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上平均數之比
較 118
表4-34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心理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項顯著性考驗摘要表 119
表4-35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心理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20
表4-36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心理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上平均數之比
較 120
表4-37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家庭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項顯著性考驗摘要表 121
表4-38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家庭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22
表4-39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家庭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上平均數之比
較 122
表4-40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學校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項顯著性考驗摘要表 123
表4-41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學校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24
表4-42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學校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上平均數之比
較 124
表4-43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道德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項顯著性考驗摘要表 125
表4-44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道德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26
表4-45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道德自我程度在生活適應各層面上平均數之比
較 126
表4-46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生理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28
表4-47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生理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29
表4-48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心理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30
表4-49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心理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30
表4-50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家庭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31
表4-51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家庭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31
表4-52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家庭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上平均數之比較
132
表4-53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學校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33
表4-54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學校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33
表4-55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學校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上平均數之比較
134
表4-56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道德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35
表4-57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道德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35
表4-58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道德自我程度在學業成就上平均數之比較
136
表4-59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個人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37
表4-60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個人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38
表4-61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個人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上平均數之比較
138
表4-62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家庭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39
表4-63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家庭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40
表4-64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家庭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上平均數之比較
140
表4-65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41
表4-66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42
表4-67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上平均數之比較
142
表4-68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人際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項顯著
性考驗摘要表 143
表4-69 不同國民中學外籍配偶子女人際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44
表4-70 不同外籍配偶子女人際適應程度在學業成就上平均數之比較
144
表4-71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個人適應在學業成就上
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各組人數摘要表 146
表4-72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個人適應在學業成就上
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148
表4-73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家庭適應在學業成就上
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各組人數摘要表 150
表4-74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家庭適應在學業成就上
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152
表4-75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學校適應在學業成就上之
平均數、標準差及各組人數摘要表 155
表4-76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學校適應在學業成就上之
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7
表4-77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人際適應在學業成就上
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各組人數摘要表 160
表4-78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人際適應在學業成就上
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162
表4-79 不同程度人際適應、生理自我在數學領域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及事
後比較 165
表4-80 不同程度人際適應、心理自我在數學領域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及事
後比較 166
表4-81 不同程度人際適應、家庭自我在數學領域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及事
後比較 167
表4-82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背景變項預測學業成就
之「國文領域」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169
表4-83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背景變項預測學業成就
之「英文領域」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170
表4-84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背景變項預測學業成就
之「英文領域」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171
表4-85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各層面得分之平均數摘要表 174
表4-86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生活適應各層面得分之平均數摘要表 175
表4-87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與自我概念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事後
比較摘要表 176
表4-88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與生活適應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事後
比較摘要表 178
表4-89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各領域得分之平均數摘要表 179
表4-90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與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摘
要表 181
表4-91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生活適應各層面在學生自我概念之
差異比較表 182
表4-92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學業成就在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比
較 183
表4-93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不同程度的學業成就在學生生活適應之差異比
較 184
表4-94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國文關係交互作用差異
比較表 186
表4-95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數學關係交互作用差異
比較表 187
表4-96 國中外籍配偶子女背景變項、自我概念、生活適應對學業成就之
預測分析表 188

圖次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64
zh_TW
dc.format.extent 46809 bytes-
dc.format.extent 92654 bytes-
dc.format.extent 73036 bytes-
dc.format.extent 17068 bytes-
dc.format.extent 84046 bytes-
dc.format.extent 126660 bytes-
dc.format.extent 321338 bytes-
dc.format.extent 241543 bytes-
dc.format.extent 416868 bytes-
dc.format.extent 166278 bytes-
dc.format.extent 171685 bytes-
dc.format.extent 13493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11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外籍配偶子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我概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活適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業成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elf-concep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ife adjust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cademic achievementen_US
dc.title (題名) 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敏珠(1991)。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2005)。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93.xl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2005)。臺閩地區嬰兒出生數按婚生、非婚生、棄嬰或無依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及生母國籍分。2005年6月10日,取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0.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尤育士(1988)自我肯定訓練對增進高中僑生自我觀念及自我肯定輔導效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大維(1996)。家庭系統分化與大學生的心裡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沂釗(1995)。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學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輔導通訊,36,108-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琇(1991)。高級中學資優班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考試焦慮之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討。台灣教育,486 ,25-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基豐(1988)。貧困單親家庭之孩童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社會適應關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清龍(1992)。自我概念與其相關因素對國中生違規行為的預測之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雅萍(2004)。學童依附關係與社交地位相關性之研究:外籍配偶與本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女之比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和(1995)。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子女滿意度與青少年行為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現。教育部訓育委員會83年度專案研究計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和(1995)。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教育局(2003)。大陸及外籍配偶子女在國民小學學校適應狀況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查。2004年01月10日,取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e.gov.tw/secretary/2003/discuss/2003inde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2003)。外籍配偶子女教育需求調查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2004)。台北縣九十二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提供外籍配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女輔導扶助現況彙整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佐誠(1995)。基督徒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培欣(2000)。國中學生家庭環境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 昭(1981)。人格心理學。台北: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宗立(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武典(1978)。不同適應行為的輔導策略。測驗與輔導,7(4),5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金香(1977)。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虹妮(1999)。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淑玲(199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新華(1993)。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國教之友,44(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慧玲(2004)。單親學生親子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勝瑛(1984)。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坤崇、歐慧敏(1993)。國中、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南師院學報,26,109-1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河錫(2004年,9月25日)。彰化外籍配偶子女學習低成就 新族群急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補強教學 。中廣新聞網,2004年9月25日,取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news.yam.com/bcc/life/news/200409/0200409250114.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麗花(2002)。高中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佑玲(2002)。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愫嫻(2001)。誰能幫助青少年度過青春期?性別、生理變化和社會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因素對青少年自我概念之影響。國民教育,41(6), 4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世欣(1999)。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院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慈(1999)。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邦傑(197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27,7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信香(2002)。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暨親職人員碩士學位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清江(1983)。親職教育的理論與實際:當代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理(2000)。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皓政(2003)。自我概念向度與成份雙維理論之效度檢驗與相關因素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85-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雅玲、吳裕益(2002)。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韻梅(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台中師範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玉鵬(2001)。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永河(1994)。習慣心理學-寫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之後(理論篇)。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張老師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光遠,鄭慧玲(1995)。人格心理學。台北:桂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的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聖陽(2002)。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小平(2004)。國小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富珍(2003年,10月8日)。外籍配偶子女-近四成適應差。聯合新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2003年10月8日取自http://udn.com/NEWS/main_b.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空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與研究,15,129-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夢群(1994)。非紙筆測驗在學校評鑑中的應用:以導師為例。師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3,2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明珠(1999)。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其生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慧(2004)。新移民女性的母職困局—「新台灣之子」發展遲緩論述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緊箍咒。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奕華(2001)。美國中小學美術教學應用科技之現況及其對我國九年一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視覺藝術教學之啟示。國教輔導,40(6),26-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1987)。心理學。台北:東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林清山(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秋慧(2005)。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維中(2005)。外籍配偶國小高年級兒童父母教養態度、同儕關係及自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效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鶴(2003)。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5)。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分析(九十三學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5月20日,取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report/son_of_foreign_93.htm?searc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publish/foreign_parent_student_in_basic/report.pdf?FILEID=139649&UNITID=139&CAPTION=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麗珍(2003)。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明貞(1983)。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榮俊(2002)。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關係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屏東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學政(2003)。我的媽媽是外籍新娘-跨國婚姻的親職協助與導。當代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8,74-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為藩(1970)。自我的意義及其概念架構。教育研究所集刊,12,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為藩(1987)。自我態度量表。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永發(1996)•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科學業成績、成敗歸因以及學科學業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概念關係之相關。測驗統計年刊,4,125-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沁怡(1996)。技職學生自我概念量表之編製。國科會專題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江水(2003)。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特質、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化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怡伶(2003)。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怡君(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私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金蓮(2005)。四位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彥穎(2001)。國小高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容(2005)。新台灣之子的社會支持、自尊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郁齡(1999)。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承辦「外籍與大陸配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66-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清花(2004)。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湘琪(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現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幼兒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蕙(2000)。家庭系統與國中學生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靜宜(1997)。國小五年級學童性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相關之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傳習,15,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梅英(1984)。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自我統整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治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文秀(2001)。不同原因、時間的單親家庭學生在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比較研究。翠崗學報,4,4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玉臻(1995)。國小兒童A 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拓榮(199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春枝(1988)。青少年親子溝通與自我概念發展。現代教育,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富順(1974)。影響國中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所集刊,16,384-4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琬玲(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艾俐(2003)。臺灣之子:臺灣變貌新移民潮。天下雜誌,68,25-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8,73-1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秀宜(1999)。犯罪青少年的家庭分化系統與其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浮安(1994)。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後設分析。教育研究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訊,3(2),38-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淑婷(2003年,10月20日)。新台灣之子教育二三事-外籍配偶學習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願低。台灣立報,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焜輝(1985)。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台北:天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焜輝編(1982)。現代人的心理衛生。台北:天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金菊(2005)。新移民女性家長參與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縣曙光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屏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玉瑟(1995)。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佳靜(2002)。國小學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俊傑(1999)。父母參與及教師參與對學生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台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地區南部國二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淑美(2003)。國小新生父母生活變化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屏東市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3-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欽銘(1981)•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縱貫三年發展之研究•教育心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報,14,115-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彩琴(2004)。台中縣外籍配偶之國小低年級子女同儕社會地位與學業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就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倩瑜、陳瑞蘭、林惠琦、吳佳珍、沈麗惠(2000)。心理衛生。台北:揚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琇玲(2000)。大學生自我概念、情緒穩定與學習之相關問題研究。生活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學報,5,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師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梅玉(1996)。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宏光(1998)。台北市國小生家庭型態和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中山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茂發(1986)。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99-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麗敏(1999)。國民中小學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分析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麗敏、黃德祥(1995)。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佳芬(2002):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為之相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婉麗(2000)。國中小學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cGra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M. C. (1983). The Self-concept of junior student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nrolled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and a proposed progra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r concept enhancement and the effects of 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nhancement programs 60 enhanceself-concept of mal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uvenile delinguents under going rehabilita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pulished Master’s Thesis, De la SalleUniversity,Ne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ork:Brunn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an, R. W. (1983).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oley, C. H.(1902).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 Charles Scribner’s S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usek, J. B. (1996).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w York: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rlock, E. (1978).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New Yor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cGre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djustment. California: Wadawort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ad, G. H.(1962).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iv. 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ad, G.H.(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U.of Chicag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urkey,W.W.(1988).An overview of self-concept theory fo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unsel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o.ED3046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gers, C. R. (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entered framework, New York, McGra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velson, R. J., Hubner, J.&Stanton, G.C.(1976). Sel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M. C. (1983). The Self-concept of junior students enrolled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and a proposed program for concept enhancement and the effects of an enhancement programs 60 enhanceself-concept of male juvenile delinguents under going rehabilitation. Unpulished Master’s Thesis, De la SalleUniversity,New York:Brunn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an, R. W. (1983).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oley, C. H.(1902).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 J: Charles Scribner’s S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usek, J. B. (1996).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rlock, E. (1978).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New York: McGre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 Wadawort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ad, G. H.(1962).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ad, G.H.(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U.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urkey,W.W.(1988).An overview of self-concept theory for Counsel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046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gers, C. R. (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 New York, McGra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velson, R. J., Hubner, J.&Stanton, G.C.(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