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影響與策略─以臺北縣市為例
A study of the impact and strategy of the low birth rates on the school management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based on Taipei city and Taipei ounty
作者 陳崇弘
貢獻者 井敏珠
陳崇弘
關鍵詞 少子化
學校經營策略
low birth rate policy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5-Apr-2010 16:43:46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少子化對教育環境與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影響、教育行政機關在政策面及實務面因應少子化之道、少子化下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因應策略及其重要性等方面。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市教育行政機關人員及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之校長、候用校長與教務主任為訪談及問卷施測之對象。問卷發出277份,回收218份,問卷回收率為78.70%。資料分析採平均數與標準差等方法。
綜合問卷與訪談結果,本研究歸納幾點結論:
一、少子化對教育環境的影響包括對社會整體、學校環境、教師及家長等層面之影響。
二、教育行政機關因應之道,中央行政機關的政策面與實務面因應之道包括:(一)建立裁併校指標、(二)教師方面培養教師第二專長、增加輔導教師人力及規劃教師共聘機制、(三)學校層面降低班級人數提昇教學品質、編列教育補助預算、(四)推動教師及師培機構評鑑機制等層面;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面與實務面因應之道包括:(一)學校教師員額管控與聘任新進教師、(二)教師專業成長、(三)偏遠地區學校裁併與新設校之考量、(四)學校空間規劃與硬體之改善等層面。
三、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影響層面包括:(一)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衝擊、(二)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新契機、(三)少子化對國民中學教師帶來之改變。
四、少子化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因應策略及其重要性為:(一)建立品牌形象、(二)精進教師專業成長、(三)強化學校招生策略、(四)推動學校創新經營、(五)加強校本課程、(六)運用學校校園閒置空間等層面。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針對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對後續研究提出幾項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校長等相關政策規劃及學校經營上之參考。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exploring and understanding how a birth rate policy affects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fo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therefore ,responds the adaption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and concludes the im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for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iming at Taipei public and private authorities staffs , schools principals and its candidates , and academic affair supervisors with sampling size of 277 volunteers and withdrew 218 copies thereof effective, i.e. withdrawing rate 78.70%. Regarding the research tool includes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
1.A birth rate policy influences on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cluding society, school, teacher and parent aspects.
2.As regards Centr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responding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include. (1)establish school close down and consolidation indicators. (2)cultivate and train teachers with secondary specialty , enhance faculty counseling staffs and planning mechanism for co-selecting teachers. (3)scale down the number of a class student , promote education quality, and propose a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budgets. (4)promote teacher performance and appraisal implement mechanism ; and further,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responding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are (1)Control the number of faculty and new teachers recruitment. (2)Cultivate and promote teachers specialty. (3)Feasibility study on remote district schools close down or consolidation. (4)Improving the campus space and hardware facility .
3.A birth rate policy influences on junior high school management respects are: (1) Impacting 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2)Emerging incidentally new opportunity from those influences. (3)As far as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are concerned, changing incidentally with those influences.
4.The said policy im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for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including: (1)To establish brand image. (2)Cultivate and promote teachers specialty. (3)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 enrollment strategy. (4)Creating an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5)Upgrade and intensify the course contents and level. (6)To utilize the unused or idle space or facili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I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regarding practice applications and subsequent studies respectively to school principal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related policy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志仁(1997)。對師資培育的檢討。教育資料文摘,229,108-109。
丁志權(1998)。師範學院學士後國小師資班的現況與展望。載於沈慶揚等(主
編),師資培育與教育研究─王家通老師祝壽文集(頁95-120)。高雄市:
復文。
丁庭宇(1986)。社會經濟變遷與人口轉型。臺北市:巨流。
內政部戶政司(2007)。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率、育齡婦女數、總生育率、出
生、性比例、三十至四十四歲未婚男女性人口數、老年人口百分比、扶養比
及國際戶籍遷徙統計表。2007年11月22日,取自 http://www.ris.gov.tw/ ch4/
static/st20-0.html
王湘瀚(2004)。臺灣社會人口變遷對教育政策發展的影響。社會科教育研究, 9,
255-280。
任懷鳴、王慶復、林佑哲(1996)。從人口趨勢看臺灣地區小班小校之規劃。臺
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江俊亮(2007)。嘉義蒜南國小閒置校舍將規劃國際青年旅館。2007年11月22
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7/7/18/n1776809.htm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6)。中華民國臺灣95年至140年人口
推計。臺北市:作者。
何福田(2005)。學校行銷的意義與重要性。研習資訊,22(1),1-9。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6。
吳昆霖(2007)。國小教師對少子化效應觀點之研究─以三重市某國小為例。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松齡(2005)。創新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政達(2006)。少子化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學校經濟規模政策之研究。教育政策
論壇,9(1),23-40。
吳政達、黃智煒(2000)。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班級規模規劃與師資需求測─灰
預測方法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3(2),128-172。
吳柏林、張鈿富、廖敏治(1996)。模糊時間數列與台灣地區中學教師人數需求
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87-311。
吳柏林、許瑞雯(1994)。臺灣地區國中教師數預測模式。教育與心理研究,17,
29-44。
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3),4-26。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 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蔡菁芝(2001)。中美兩國降低班級人數政策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
10,1-28。
吳清山(1998)。參與管理在學校行政上的運用。國教研究,4,56-60。
呂生源(2000)。國民小學行政組織再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宋鎮照(1997)。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李文朗(1992)。臺灣人口與社會發展。臺北市:東大圖書。
李英遠、張楓、唐元、王榕(1991)。新編人口教程。長沙市:湖南。
沈益民、童乘珠(1999)。中國人口問題─計劃生育和人口遷移政策。載於姜蘭
虹、宋郁玲(主編),中國人口、城市與區域發展(頁85-93)。臺北市: 國
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華人研究室。
佟新(2000)。人口社會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玉霜(2006)。藍海策略模式活化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政雙月刊,46,220-232。
周憲文(譯)(1967)。人口學(原作者:Malthus, Thomas Robert)。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進山(2005)。人口結構變遷對學校教育發展的影響及因應策略。載於:臺北縣教育局舉辦之「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議題研討會」論文集 (頁35-45),臺北縣。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
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79。
林雍智(2006)。日本實施中小學校整併的情形對我國之啟示。教育行政與評鑑
學刊,1,135-157。
邱玉蟾(2007)。澳洲少子化時代之學校裁併調整─個案審視。教育資料與研究
雙月刊,74,151-166。
邱惠玲、蔡惠華(2007)。人口結構變遷概況。主計月刊,617,6-13。
姚欣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
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啟昌(2006)。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載於台北縣教育局舉辦之「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議題研討會」論文集(頁3-8)臺北縣。
洪欽銘、李龍鑣(1996)。臺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需求之灰色預測模式。教育研
究資訊,4(3),104-119。
范源訓(2007)。國小教師對人口少子化認知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
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市。
孫志麟(1994)。臺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心理與研
究,17,175-202。
孫得雄、張明正(1988)。人口學與家庭計畫。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孫得雄(1985)。人口教育。臺北市:三民。
徐雨潔(2006)。閒置校舍活化再利用提高使用效能減少不必要公帑支出。2007
年11月22日,取自 http://www.tpc.edu.tw/web/News?command=show Detail
&postId=138588
徐聖堯、楊靜利(2004)。國小教師之供給量與需求量推估:民國92-102學年度。
教育與社會研究,7,99-118。
徐震(2000)。人口問題。載於徐震、李明政、莊秀美合著,社會問題(頁53-76)。
臺北市:學富文化。
秦夢群、黃麗容(2007)。學校實施策略聯盟之研究與展望。臺灣教育,647,
44-50。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
刊,2(3),123-150。
翁福元(2000)。九O年代初期台灣師資培育制度改革檢討:社會─政治的觀
點。教育政策論壇,3(1),156-198。
馬信行(1992)。我國各級學校師資之預測。政治大學學報,65,63-81。
馬信行(1990)。時間數列分析之轉換模式在學生數預測上之應用。政治大學學
報,61,237-273。
涂肇慶(譯)(1990)。人口學(原作者:J. R. Weeks)。臺北市:桂冠。
國立編譯館(1985)。人口教育選修教材。臺北市:黎明文化。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
富文化。
張明輝(1998)。九O年代主要企業組織理論與學校行政革新。教育研究集刊,
42,155-170。
張茂源(2004)。淺析國民小學的學校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85-89。
張鈿富(2004)。出生人口變化對臺灣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師友,439,
1-3。
張嘉原(2006)。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初探。載於林海清(主編),友善校園
規劃與經營(頁95-107)。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
會、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教育部(2007a)。多元、創意、體驗、文化、永續---發展特色學校的原動力。
2007年12月5日,取自 http://cms.www.gov.tw/NewsCenter/Pages/20070327/
76db436f-8113-4296-9a56-4a69118e73a1.aspx?OrgAreaCode=
2.16.886.101.20003.20005&QueryType=3&ShowOrgMenu=1&IsCentral
=1&TranslateAreaCode=25945_32946_37096_&Page=6
教育部(2007b)。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95-110學年度)。臺
北市:教育部統計處。
教育部(2004a)。教育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行動方案表。2007年11月22日,
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
2005_2008/a931022.doc#_Toc85300276
教育部(2004b)。閒置校園活化再利用政策。教育部電子報,49。2007年11
月22日,取自 http://vp.eden.org.tw/news/policy.htm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5)。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三年(八十五至八十七年) 計畫。臺北
市:作者。
曹翠英(2004)。臺灣大學校院策略聯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梁金盛(2004)。新生兒數量與國民小學教育供需問題研究。載於花蓮師範學院
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究討論會論文集
(頁1-16-1-33),花蓮縣。
許添明(2003)。教育財政制度新論。臺北市:高等教育。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連海生(1999)。基隆市國民小學學生午餐經營規模效應現況調查。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利銘(2003)。降低班級人數的論辯:實施小班之論政基礎及其爭議。彰化師
大學報,5,229-252。
陳利銘、許添明(2003)。我國小班政策之檢討與改進建議。教育政策論壇,6
(2),1-20。
陳怡婷(2005)。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彥文(2003)。臺灣地區國中小師資供需機制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
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益興(2005)。人口結構變遷之師資培育政策。 國民教育,46(2),32-46。
陳追翃(1994)。大陸嚴峻的人口態勢─三大人口高峰接踵而來。亞洲研究,11,
17-39。
陳嘉甄(1998)。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國小師資需求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肇男、孫得雄、李棟明(2003)。臺灣的人口奇蹟:家庭計畫政策成功探源。
臺北市:聯經。
陳鳳禧(2006)。臺灣人口結構與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
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寬政(2007)。超低生育率的現象與可能對策。主計月刊,617,43-48。
陳寬政(1986)。臺灣地區人口週期與人口控制。載於瞿海源、章英華(主編),
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頁109-13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1986)。臺灣地區人口變遷的原因與結果。人口學刊,
9,1-23。
陳德華(2004)。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啟動國較精緻工程。載於教育部舉辦之「學
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究討論會論文集(頁35-86),
臺北縣。
傅祿建(1998)。實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論思考。教育資料文摘,42(2),148-155。
彭曉瑩(2002)。教育行銷之理論與實務。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
108-119。
曾淑惠(2004)。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模式之應用─以臺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之
預測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7(4),845-861。
程超澤(1995)。社會人口學。臺北市:五南。
童淑棉(2003)。中等學校教師需求量探討--多變量時間數列模型之應用。國立
臺北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光雄(1992)。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中心專題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哲彬(2006)。【教育行政學】從少子化浪潮談對我國教育的衝擊與因應策略。
教育趨勢報導, 23,104-112。
黃義良(2002)。學校推動形象管理與關係行銷的具體作法。國教新知,48(4),
71-79。
黃耀輝(2005)。少子化趨勢下學校經營與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策略。載於:臺北縣教育局舉辦之「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議題研討會」論文集 (頁46-61),臺北縣。
萬新知(2005)。閒置校舍再利用之研究。載於劉春榮(主編),學校建築:現代化 vs 國際化(頁181-198)。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裘雁鈴(2004)。臺灣地區生育事件之季節模式變遷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1990)。對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意見調查研究。臺北市:國
立教育資料館。
劉克智(1995)。臺灣人口轉型與人口政策。載於于宗先(總主編),臺灣經濟發
展論文集續編:臺灣人力資源論文集(頁3-28)。臺北市:聯經。
劉克智、劉翠溶(1983)。中國人口問題研究。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劉金山(2003)。臺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潘道仁(2004)。少子化時代學校經營之探討。師友,449,40-42。
蔡宏進、廖正宏(1987)。人口學。臺北市:巨流。
蔡榮哲(2007)。國小校長知覺少子化現象對學校衝擊及其學校經營因應態度之
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鄭崇趁(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積極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0-58。
鄭崇趁(2005)。教育政策的核心價值與發展趨勢。國民教育,46(2),1-6。
鄭毓霖(2004)。少子化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臺灣教育,630,
14-20。
鄭勵君(1998)。學校形象之行銷管理策略淺析。高市文教,63,55-59。
鄧進權、張鈿富(2007)。臺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與班級規模之預測與因應:
面對「少子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115-131。
盧延根(200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創新經營的限制因素與解決策略之探究。人
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2),76-87。
薛承泰(2004)。臺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載於:
教育部舉辦之「學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究討論會論
文集(頁5-28),臺北縣。
薛曉華(2004)。少子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是危機或轉機?兩種價值觀的檢視─兼
論因應少子化時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政策。臺灣教育,630,21-30。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卓君(2004)。我國師資培育法之政策文本分析。教育政策論壇,7(2),1-27。
謝高橋(1994)。臺灣人口成長過程:死亡率與生育率下降趨勢,一九四六至一
九九O。亞洲研究,11,2-16。
謝發達(2004)。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問題及對策。載於花蓮師範學院舉辦之「人
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究討論會論文集(頁1-26),花蓮縣。
鍾德馨(2007)。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明勳(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少子化現象下學校本位經營之研究。中原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蘇榮長(2006)。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鐘巧如(2006)。少子化趨勢下臺灣國民小學學校經營規模調整評估。學校行政
雙月刊,44,187-204。

貳、英文部分
Barclay, G. (1954). 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inn, J. D. (1998). Class size and students at risk what is know? Who is next.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www.edu.gov/ pubs/ Classsize/
practice.html
Gray, L. (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user, P. M. & Duncan, O. D. (1959).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eyfitz, N. & Flieger, W. (1990). Worl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ing:
demographic trends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iger, D. M. (2002). Class size reduction: A facilitator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 coherence.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 www. nova.
edu/ssss/QR/QR7-4/kiger.html
Kotler, P. & Fox, K. F. (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 (1974). Decision criteria and policy for school
consolidation. Final Report. MRI Project RA-115-D(1).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40466)
Nelson, E. (1985). School consolidation. ERIC Digest, Number1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2346)
O`Connell, J., Smith, S. C. (2000). Capitalizing on small class size.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eric.uoregon.edu/ publications/ digests/
digest136.html
OECD. (1994). The education infra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Paris, France: Author.
Picus, L. O. (2000). Class-size reduction: Effect and relative costs.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www.eric.uoregon.edu/ hot_topics/ class_size.
html
Puleo, V. T. (1981). Practical aspects of a method of elementary school clos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3092)
Raze, N. (1985). Decision criteria for school closure: A literature review.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2929)
Salmon, R. L. (1976). Decision criteria, retention index and policy for school
consolid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19296)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 Reducing class size what do we know.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www.ed.gov/ pubs/ReducingClass/
Class_size.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4911020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102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井敏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崇弘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崇弘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5-Apr-2010 16:43:46 (UTC+8)-
dc.date.available 25-Apr-2010 16:43:4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5-Apr-2010 16:43:4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91102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19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1102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少子化對教育環境與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影響、教育行政機關在政策面及實務面因應少子化之道、少子化下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因應策略及其重要性等方面。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市教育行政機關人員及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之校長、候用校長與教務主任為訪談及問卷施測之對象。問卷發出277份,回收218份,問卷回收率為78.70%。資料分析採平均數與標準差等方法。
綜合問卷與訪談結果,本研究歸納幾點結論:
一、少子化對教育環境的影響包括對社會整體、學校環境、教師及家長等層面之影響。
二、教育行政機關因應之道,中央行政機關的政策面與實務面因應之道包括:(一)建立裁併校指標、(二)教師方面培養教師第二專長、增加輔導教師人力及規劃教師共聘機制、(三)學校層面降低班級人數提昇教學品質、編列教育補助預算、(四)推動教師及師培機構評鑑機制等層面;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面與實務面因應之道包括:(一)學校教師員額管控與聘任新進教師、(二)教師專業成長、(三)偏遠地區學校裁併與新設校之考量、(四)學校空間規劃與硬體之改善等層面。
三、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影響層面包括:(一)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衝擊、(二)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新契機、(三)少子化對國民中學教師帶來之改變。
四、少子化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因應策略及其重要性為:(一)建立品牌形象、(二)精進教師專業成長、(三)強化學校招生策略、(四)推動學校創新經營、(五)加強校本課程、(六)運用學校校園閒置空間等層面。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針對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對後續研究提出幾項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校長等相關政策規劃及學校經營上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exploring and understanding how a birth rate policy affects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fo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therefore ,responds the adaption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and concludes the im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for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iming at Taipei public and private authorities staffs , schools principals and its candidates , and academic affair supervisors with sampling size of 277 volunteers and withdrew 218 copies thereof effective, i.e. withdrawing rate 78.70%. Regarding the research tool includes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
1.A birth rate policy influences on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cluding society, school, teacher and parent aspects.
2.As regards Centr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responding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include. (1)establish school close down and consolidation indicators. (2)cultivate and train teachers with secondary specialty , enhance faculty counseling staffs and planning mechanism for co-selecting teachers. (3)scale down the number of a class student , promote education quality, and propose a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budgets. (4)promote teacher performance and appraisal implement mechanism ; and further,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responding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are (1)Control the number of faculty and new teachers recruitment. (2)Cultivate and promote teachers specialty. (3)Feasibility study on remote district schools close down or consolidation. (4)Improving the campus space and hardware facility .
3.A birth rate policy influences on junior high school management respects are: (1) Impacting 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2)Emerging incidentally new opportunity from those influences. (3)As far as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are concerned, changing incidentally with those influences.
4.The said policy im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for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including: (1)To establish brand image. (2)Cultivate and promote teachers specialty. (3)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 enrollment strategy. (4)Creating an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5)Upgrade and intensify the course contents and level. (6)To utilize the unused or idle space or facili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I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regarding practice applications and subsequent studies respectively to school principal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related policy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次
謝辭…………………………………………………………………………………Ⅰ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Ⅴ
目次…………………………………………………………………………………Ⅵ
表次…………………………………………………………………………………Ⅸ
圖次………………………………………………………………………………Ⅹ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步驟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人口變動與少子化之分析 17
第二節 人口變動與少子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 38
第三節 學校因應少子化之經營策略 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8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9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01
第六節 研究倫理 10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7
第一節 少子化影響教育環境之整體層面 107
第二節 少子化對國中校長學校經營之層面及其經營策略 133
第三節 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策略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166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9
第一節 結論 189
第二節 建議 199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206

參考文獻 209
壹、中文部份 209
貳、英文部分 217

附錄 219
附錄一 訪談大綱(教育行政人員專用) 219
附錄二 訪談大綱(校長專用) 220
附錄三 專家效度請託函 222
附錄四 專家校度用問卷 223
附錄五 正式問卷 234
附錄六 研究參與同意書 239


表 次

表2-1 1950-1990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 26
表2-2 臺灣與各國生育指標之比較表 32
表2-3 國民小學85-102學年度出生人口與入國民小學之學年度一覽表 36
表2-4 國民中學85-102學年度出生人口與入國民中學之學年度一覽表 37
表2-5 85學年度至94學年度國民小學教育發展狀況一覽表 40
表2-6 80學年度至94學年度國民中學教育發展狀況一覽表 40
表2-7 未來10年義務教育發展預測(95-104學年度班級數為基準) 48
表3-1 受訪人員基本資料 86
表3-2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資料分析(N=215) 87
表3-3 專家校度名單 92
表3-4 「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策略問卷」專家學者內容效度分析 93
表3-5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 96
表3-6 「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策略問卷」因素分析 97
表3-7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 98
表4-1 教育行政人員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108
表4-2 校長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109
表4-3 S1學校學區歷年人口數變化情形 134
表4-4 S1學校歷年學校班級數及學生人數變化情形 135
表4-5 S4學校學區歷年人口數變化情形 135
表4-6 S4學校歷年學校班級數及學生人數變化情形 136
表4-7 S2學校學區歷年人口數變化情形 137
表4-8 S2學校歷年學校班級數及學生人數變化情形 138
表4-9 S3學校學區歷年人口數變化情形 138
表4-10 S3學校歷年學校班級數及學生人數變化情形 139
表4-11 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策略統計表 166
表4-12 建立品牌形象之策略統計表 168
表4-13 精進教師專業成長之策略統計表 169
表4-14 強化學校招生策略之策略統計表 170
表4-15 推動學校創新經營之策略統計表 171
表4-16 加強校本課程之策略統計表 172
表4-17 運用校園閒置空間為學校教育活動場所之策略統計表 173
表4-18 轉化校園閒置空間為其他用途之策略統計表 174

圖 次

圖1-1 84~107學年國中新生、畢業生數與高中職五專新生數之變動 3
圖1-2 研究流程 12
圖2-1 歐美主要國家人口轉變過程(主要的國家的合計特殊出生率的變化)24
圖2-2 日本人口轉變過程(出生數以及共計特殊出生率的年度推移) 24
圖2-3 中國大陸歷年人口總和生育率 26
圖2-4 臺灣出生人口及粗出生率下降趨勢 30
圖2-5 臺灣與各國總生育率變化圖 32
圖2-6 人口推計流程圖 33
圖2-7 臺灣未來高、中及低推計之人口成長 34
圖2-8 臺灣未來人口金字塔圖(中推計) 35
圖3-1 研究架構圖 84
zh_TW
dc.format.extent 103042 bytes-
dc.format.extent 167506 bytes-
dc.format.extent 139145 bytes-
dc.format.extent 149939 bytes-
dc.format.extent 297106 bytes-
dc.format.extent 1022574 bytes-
dc.format.extent 555105 bytes-
dc.format.extent 1008699 bytes-
dc.format.extent 268626 bytes-
dc.format.extent 332682 bytes-
dc.format.extent 124392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102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少子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校經營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low birth rate polic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en_US
dc.title (題名) 少子化對國民中學學校經營之影響與策略─以臺北縣市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the impact and strategy of the low birth rates on the school management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based on Taipei city and Taipei oun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志仁(1997)。對師資培育的檢討。教育資料文摘,229,108-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志權(1998)。師範學院學士後國小師資班的現況與展望。載於沈慶揚等(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編),師資培育與教育研究─王家通老師祝壽文集(頁95-120)。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復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庭宇(1986)。社會經濟變遷與人口轉型。臺北市: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2007)。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率、育齡婦女數、總生育率、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生、性比例、三十至四十四歲未婚男女性人口數、老年人口百分比、扶養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及國際戶籍遷徙統計表。2007年11月22日,取自 http://www.ris.gov.tw/ ch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tic/st20-0.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湘瀚(2004)。臺灣社會人口變遷對教育政策發展的影響。社會科教育研究, 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5-2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懷鳴、王慶復、林佑哲(1996)。從人口趨勢看臺灣地區小班小校之規劃。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俊亮(2007)。嘉義蒜南國小閒置校舍將規劃國際青年旅館。2007年11月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7/7/18/n177680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6)。中華民國臺灣95年至140年人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推計。臺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田(2005)。學校行銷的意義與重要性。研習資訊,22(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昆霖(2007)。國小教師對少子化效應觀點之研究─以三重市某國小為例。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松齡(2005)。創新管理。臺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政達(2006)。少子化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學校經濟規模政策之研究。教育政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壇,9(1),23-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政達、黃智煒(2000)。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班級規模規劃與師資需求測─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預測方法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3(2),128-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柏林、張鈿富、廖敏治(1996)。模糊時間數列與台灣地區中學教師人數需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87-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柏林、許瑞雯(1994)。臺灣地區國中教師數預測模式。教育與心理研究,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3),4-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 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蔡菁芝(2001)。中美兩國降低班級人數政策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1998)。參與管理在學校行政上的運用。國教研究,4,56-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生源(2000)。國民小學行政組織再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1997)。社會學。臺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朗(1992)。臺灣人口與社會發展。臺北市:東大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遠、張楓、唐元、王榕(1991)。新編人口教程。長沙市:湖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益民、童乘珠(1999)。中國人口問題─計劃生育和人口遷移政策。載於姜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虹、宋郁玲(主編),中國人口、城市與區域發展(頁85-93)。臺北市: 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華人研究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佟新(2000)。人口社會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玉霜(2006)。藍海策略模式活化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政雙月刊,46,220-2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憲文(譯)(1967)。人口學(原作者:Malthus, Thomas Robert)。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進山(2005)。人口結構變遷對學校教育發展的影響及因應策略。載於:臺北縣教育局舉辦之「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議題研討會」論文集 (頁35-45),臺北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雍智(2006)。日本實施中小學校整併的情形對我國之啟示。教育行政與評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刊,1,135-1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玉蟾(2007)。澳洲少子化時代之學校裁併調整─個案審視。教育資料與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雙月刊,74,151-1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惠玲、蔡惠華(2007)。人口結構變遷概況。主計月刊,617,6-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欣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啟昌(2006)。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載於台北縣教育局舉辦之「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議題研討會」論文集(頁3-8)臺北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欽銘、李龍鑣(1996)。臺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需求之灰色預測模式。教育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資訊,4(3),104-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源訓(2007)。國小教師對人口少子化認知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志麟(1994)。臺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心理與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17,175-2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得雄、張明正(1988)。人口學與家庭計畫。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得雄(1985)。人口教育。臺北市: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雨潔(2006)。閒置校舍活化再利用提高使用效能減少不必要公帑支出。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11月22日,取自 http://www.tpc.edu.tw/web/News?command=show Detai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stId=1385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聖堯、楊靜利(2004)。國小教師之供給量與需求量推估:民國92-102學年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與社會研究,7,99-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震(2000)。人口問題。載於徐震、李明政、莊秀美合著,社會問題(頁53-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市:學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夢群、黃麗容(2007)。學校實施策略聯盟之研究與展望。臺灣教育,6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2(3),123-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福元(2000)。九O年代初期台灣師資培育制度改革檢討:社會─政治的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點。教育政策論壇,3(1),156-1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信行(1992)。我國各級學校師資之預測。政治大學學報,65,63-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信行(1990)。時間數列分析之轉換模式在學生數預測上之應用。政治大學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報,61,237-2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涂肇慶(譯)(1990)。人口學(原作者:J. R. Weeks)。臺北市:桂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編譯館(1985)。人口教育選修教材。臺北市:黎明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輝(1998)。九O年代主要企業組織理論與學校行政革新。教育研究集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155-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茂源(2004)。淺析國民小學的學校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85-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鈿富(2004)。出生人口變化對臺灣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師友,4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嘉原(2006)。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初探。載於林海清(主編),友善校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規劃與經營(頁95-107)。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會、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7a)。多元、創意、體驗、文化、永續---發展特色學校的原動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年12月5日,取自 http://cms.www.gov.tw/NewsCenter/Pages/20070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db436f-8113-4296-9a56-4a69118e73a1.aspx?OrgAreaCod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6.886.101.20003.20005&QueryType=3&ShowOrgMenu=1&IsCentr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TranslateAreaCode=25945_32946_37096_&Page=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7b)。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6)。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95-110學年度)。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市:教育部統計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a)。教育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行動方案表。2007年11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_2008/a931022.doc#_Toc853002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b)。閒置校園活化再利用政策。教育部電子報,49。2007年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22日,取自 http://vp.eden.org.tw/news/policy.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臺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1995)。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三年(八十五至八十七年) 計畫。臺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翠英(2004)。臺灣大學校院策略聯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金盛(2004)。新生兒數量與國民小學教育供需問題研究。載於花蓮師範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究討論會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16-1-33),花蓮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添明(2003)。教育財政制度新論。臺北市:高等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海生(1999)。基隆市國民小學學生午餐經營規模效應現況調查。國立臺北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利銘(2003)。降低班級人數的論辯:實施小班之論政基礎及其爭議。彰化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報,5,229-2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利銘、許添明(2003)。我國小班政策之檢討與改進建議。教育政策論壇,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怡婷(2005)。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彥文(2003)。臺灣地區國中小師資供需機制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益興(2005)。人口結構變遷之師資培育政策。 國民教育,46(2),32-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追翃(1994)。大陸嚴峻的人口態勢─三大人口高峰接踵而來。亞洲研究,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嘉甄(1998)。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國小師資需求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肇男、孫得雄、李棟明(2003)。臺灣的人口奇蹟:家庭計畫政策成功探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市: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鳳禧(2006)。臺灣人口結構與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寬政(2007)。超低生育率的現象與可能對策。主計月刊,617,43-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寬政(1986)。臺灣地區人口週期與人口控制。載於瞿海源、章英華(主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頁109-13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1986)。臺灣地區人口變遷的原因與結果。人口學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德華(2004)。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啟動國較精緻工程。載於教育部舉辦之「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究討論會論文集(頁35-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祿建(1998)。實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論思考。教育資料文摘,42(2),148-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曉瑩(2002)。教育行銷之理論與實務。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8-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淑惠(2004)。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模式之應用─以臺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預測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7(4),845-8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超澤(1995)。社會人口學。臺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淑棉(2003)。中等學校教師需求量探討--多變量時間數列模型之應用。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光雄(1992)。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中心專題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哲彬(2006)。【教育行政學】從少子化浪潮談對我國教育的衝擊與因應策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趨勢報導, 23,104-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義良(2002)。學校推動形象管理與關係行銷的具體作法。國教新知,4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耀輝(2005)。少子化趨勢下學校經營與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策略。載於:臺北縣教育局舉辦之「臺北縣人口結構改變之教育因應策略議題研討會」論文集 (頁46-61),臺北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新知(2005)。閒置校舍再利用之研究。載於劉春榮(主編),學校建築:現代化 vs 國際化(頁181-198)。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裘雁鈴(2004)。臺灣地區生育事件之季節模式變遷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1990)。對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意見調查研究。臺北市: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教育資料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克智(1995)。臺灣人口轉型與人口政策。載於于宗先(總主編),臺灣經濟發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展論文集續編:臺灣人力資源論文集(頁3-28)。臺北市: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克智、劉翠溶(1983)。中國人口問題研究。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金山(2003)。臺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道仁(2004)。少子化時代學校經營之探討。師友,449,40-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宏進、廖正宏(1987)。人口學。臺北市: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榮哲(2007)。國小校長知覺少子化現象對學校衝擊及其學校經營因應態度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崇趁(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積極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0-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崇趁(2005)。教育政策的核心價值與發展趨勢。國民教育,46(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毓霖(2004)。少子化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臺灣教育,6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勵君(1998)。學校形象之行銷管理策略淺析。高市文教,63,55-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進權、張鈿富(2007)。臺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與班級規模之預測與因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面對「少子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115-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延根(200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創新經營的限制因素與解決策略之探究。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2),76-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承泰(2004)。臺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載於: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舉辦之「學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究討論會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集(頁5-28),臺北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曉華(2004)。少子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是危機或轉機?兩種價值觀的檢視─兼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因應少子化時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政策。臺灣教育,630,21-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卓君(2004)。我國師資培育法之政策文本分析。教育政策論壇,7(2),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高橋(1994)。臺灣人口成長過程:死亡率與生育率下降趨勢,一九四六至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九九O。亞洲研究,1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發達(2004)。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問題及對策。載於花蓮師範學院舉辦之「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究討論會論文集(頁1-26),花蓮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德馨(2007)。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明勳(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少子化現象下學校本位經營之研究。中原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榮長(2006)。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鐘巧如(2006)。少子化趨勢下臺灣國民小學學校經營規模調整評估。學校行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雙月刊,44,187-2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rclay, G. (1954). 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nn, J. D. (1998). Class size and students at risk what is know? Who is next.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www.edu.gov/ pubs/ Classsiz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actice.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ay, L. (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user, P. M. & Duncan, O. D. (1959).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Chicago, IL: Th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yfitz, N. & Flieger, W. (1990). Worl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mographic trends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iger, D. M. (2002). Class size reduction: A facilitator of instruction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ogram coherence.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 www. nov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du/ssss/QR/QR7-4/kiger.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tler, P. & Fox, K. F. (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 (1974). Decision criteria and policy for schoo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nsolidation. Final Report. MRI Project RA-115-D(1). (ERIC Docume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404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lson, E. (1985). School consolidation. ERIC Digest, Number13. (ERI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23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Connell, J., Smith, S. C. (2000). Capitalizing on small class size. Retrieve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eric.uoregon.edu/ publications/ digest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igest136.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ECD. (1994). The education infra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Paris, France: Autho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icus, L. O. (2000). Class-size reduction: Effect and relative costs.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www.eric.uoregon.edu/ hot_topics/ class_siz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uleo, V. T. (1981). Practical aspects of a method of elementary school clos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30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ze, N. (1985). Decision criteria for school closure: A literature review. (ERI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29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lmon, R. L. (1976). Decision criteria, retention index and policy for schoo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nsolid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192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 Reducing class size what do we know.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http://www.ed.gov/ pubs/ReducingCla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lass_size.html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