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初探
Szu-Ma Chung-Yuan`s folk legend research
作者 黃瓊緻
貢獻者 陳芳明
黃瓊緻
關鍵詞 司馬中原
鄉野傳奇
靈河
狐仙
現代說書人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0:10 (UTC+8)
摘要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的龐大數量等於他的濃厚鄉愁。筆者發現,司馬中原之父吳隱觀在他生命中雖僅存留短暫光陰,卻是他創作的泉源、思想的開端,無怪乎小說中處處可見吳父的身影。鄉野傳奇可謂吳父不死的象徵。
     
      故鄉景物同樣使司馬中原魂牽夢縈。靈河不斷出現在不同的篇章,如拼圖般,漸次拼貼出河岸全貌與得名傳說,顯示他對於生命之河那份猶如小溪流為大川的深厚眷戀之情。筆者相信《靈河》實是他鄉愁集大成之作。
     
      痛失家國使司馬中原思考文化意識對民族盛衰的影響力,乃在鄉野傳奇進行去蕪存菁的工作。儒家思想的真諦經由鄉野人民看似愚昧的舉措而獲得彰顯;「因果報應」不再是迷信,乃中華民族對善的堅信根基與承受苦難的耐力來源;「狐仙崇拜」非荒謬無稽,應轉化為像對「關、岳精神」的景仰,才不致落入神棍的宗教迷宮。
     
      另一個「鄉思」呈現在司馬中原的歷史書寫。他認為民間歷史並不弱於正史,極力刨出蘊含在傳說裡的歷史真質。透過平民生活書寫與俠士塑像,期望讀者以史為鑑,避免下一個悲劇,也使每一個生民具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同時對於大歷史敘述下忽略的邊地生活與捻亂,作歷史情境上的補充,可謂十分了不起。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膾炙人口,得力於其引人入勝的敘事功力。筆者發現司馬中原採用「新說書人的敘事方式」,以多元的形式展現他的「司馬氏曰」,調配鮮活又飽含瑰麗詩情的語言,建構鄉野傳奇的廣袤世界。
     
      統整研究所得,筆者認為司馬中原鄉野傳奇的意義有四:建立通而不俗的敘事風格、說話與志怪傳統的繼承與革新、豐富臺灣通俗文學的內涵與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筆者賦予「現代說書人」的稱號,表明其文學成就與社會貢獻。
參考文獻 一、司馬中原作品
(一)小說(按出版年月日排列)
《加拉猛之墓》,台北,文星書店,1963年11月25日。
《魔夜》,台北,皇冠出版社,1964年。
《靈語》,高雄,大業書店,1964年3月。
《十音鑼》,台北,林白出版社,1969年3月15日。
《石鼓莊》,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年11月。
《荒鄉異聞》,台北,皇冠雜誌社,1971年11月。
《餓狼》,台北,陸軍出版社,1972年11月。
《凌煙閣外》,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4年11月。
《凡妮的秘密》,台北,林白出版社,1976年4月20日。
丁守中等著,《父母有絕招:給天下父母閱讀的好書》,台北,全國兒童出版社,1997年7月。
尹雪曼,《中國新文學史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9月。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書局,1976年7月。
文訊編,《台灣現當代文學媒介研究》,台北,文訊出版社,2007年12月。
王邦雄等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8月。
王煒民,《中國古代禮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1日。
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6月30日。
王震亞,《台灣小說二十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
司馬中原、鄭明娳主編,《文壇新銳:優秀青年得獎作品選析》,台北,駿馬文化事業社有限公司,1987年1月15日。
《狼神》,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6年12月15日。
司馬中原等著,《台灣江湖行》,台北,台灣新生報出版部,1990年11月。
司馬中原等著,《如果有來生》,台北,圓神出版社,1994年1月。
司馬中原等著,《長留德澤照人間》,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8年6月。
司馬中原等著,《愛的故事選集》,台北,宇宙光傳播中心出版社,1992年1月。
司馬遷著;吳紹志註譯,《白話史記》,台南,西北出版社,1991年8月。
朱西甯,《狼》,台北,三三書坊,1989年9月16日。
朱西甯,《鐵漿》,台北,三三書坊,1989年7月16日。
朱西甯等著,《風鈴組曲》,台北,皇冠出版社,1970年7月。
朱孟實,《文藝心理學》,台北,德華出版社,1981年12月。
老舍,《老舍全集》第1、15、1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司馬中原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4月5日。
余光中,《分水嶺上》,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年11月。
余光中著;陳芳明編,《余光中跨世紀散文》,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10月7日。
宋記遠編著,《翫ㆍ聊齋──66個你所不知道的聊齋誌異之謎》,台北,咖啡田文化館,2006年3月。
宋澤萊,《打牛湳村系列》,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15日。
李文庠、李睿編著,《讀「紅樓」洞達處世》,台北,台灣先智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5月。
李定一等編纂,《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二輯第七冊(邊疆),台北,正中書局,1969年8月。
李喜所、李來容,《中國近代史──告別帝制》,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
李雲漢,《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
李瑞騰,《文學關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10月1日。
杜甫等人著;無名氏賞析註譯,《唐詩三百首》,台北,智揚出版社,1990年。
《流星雨》,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8年4月20日。
沈謙等編著,《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8月。
辛鬱等編;朱西甯等著,《中國當代十大小說家選集》,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9年7月15日。
周虎林,《司馬遷與其史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5月。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
孟樊、林燿德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年1月5日。
明清、秦人主編,《台港小說鑒賞辭典》,北京,中央民族學院,1994年。
林□鳳等著,《游俠風雲》,台北,號角出版社,1982年9月15日。
林安弘,《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11月。
林芝,《漫卷詩書──伴你我成長的現代作家》,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2月。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7月。
《路客與刀客》,台北,皇冠雜誌社,1978年8月。
洪惟助主編,《崑曲辭典》,台北,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5月。
皇冠編輯群聯合策劃,《童年往事》,台北,皇冠雜誌社,1988年6月。
紀政等著,《三毛的世界》,台北,江山出版社,2004年4月。
紀曉嵐著;黃國聲譯注,《閱微草堂筆記》(錦繡版),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8月。
胡佩韋,《司馬遷和史記》,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1年7月。
范文芳,《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5月。
徐訏,《小說彙要》,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6月。
桂文亞,《仙人掌花:智慧人物訪問記》,台北,百科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1月。
桂文亞,《橄欖的滋味》,台北,皇冠出版社,1977年4月。
殷穎編,《編寫譯的技巧》,台北,道聲出版社,1976年5月。
《荒原》,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年11月。
郝譽翔,《幽冥物語》,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12月。
馬振方,《《聊齋誌異》藝術欣賞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8月1日。
高全之,《當代中國小說評論》,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1978年12月。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9月。
婁子匡,《中國民俗》,台北,廣播月刊社,1983年9月1日。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4月2日。
張素貞,《細讀現代小說》,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2月。
張健,《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3年11月。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5月。
《綠楊村》,台北,皇冠雜誌社,1979年9月。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4月。
莊因,《話本楔子彙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6月。
許麗雯總編,《教你看懂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台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8月。
陳艾妮主編;三毛等著,《你可以說得更好》,台北,方智出版公司,1991年1月。
陳孝全選編,《老舍》,台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5月。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10日。
陳芳明,《楓香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9月。
陳芳明,《夢的終點》,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6月5日。
陳信元編選,《國中白話文選》,台北,故鄉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12月25日。
陳紀瀅等著,《文藝論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68年10月。
《闖將》,台北,皇冠雜誌社,1980年5月。
陸震廷、劉枋主編,《我們認識的星雲大師》,台北,采風出版社,1987年。
鹿憶鹿編著,《中國民間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9月15日。
彭瑞金編;林鍾隆著,《林鍾隆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1日。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
曾永義,《戲曲之雅俗ㆍ折子ㆍ流派》,台北,國家出版社,2009年2月。
湯顯祖著;呂文翠改寫,《牡丹亭》,台中,三久出版社,1995年12月30日。
無名氏,《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小說傳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9月。
黃永武,《愛廬小品》「勵志」,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3年2月。
黃沛榮編,《史記論文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4年5月。
黃春明,《九彎十八拐》,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5月。
《狂風沙》(上)(下),台北,皇冠雜誌社,1980年7月。
楊昌年,《小說賞析》,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年9月29日。
楊碩夫,《孔子教育思想與儒家教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4月。
經觀榮,《仁:以人為本及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學》,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8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1日。
葉維廉編,《中國現代作家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10月。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8月30日。
臧冠華主編,《有情人生》,台北,慧眾文化出版社,1991年12月16日。
蒲松齡著;任篤行、劉淦注譯,《新譯聊齋誌異選》(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
趙晨光,《浩然劍》,台北,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
趙晨光,《清明記》,台北,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
《割緣》,台北,皇冠雜誌社,1981年5月。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7月20日。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10月8日。
齊邦媛等著,《評論十家》,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12月20日。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
劉登翰等主編,《台灣文學史》下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1月。
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5月。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6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1935年。
錢佩佩,《翰海觀潮》,台北,文建會,1997年5月。
魏子雲,《寫作與品鑑》,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1月。
《川中豪客》,台北,瑞德出版社,1981年7月。
羅小東,《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4月。
羅敬之,《文學論文寫作講義》,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2月28日。
2.外文譯著(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西蒙ㆍ波娃著;歐陽子譯,《第二性》(第一卷:形成期),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年5月。
佛洛伊德著;林克明譯,《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91年12月。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
泰戈爾等著;蔡進松等譯,《諾貝爾獎短篇小說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94年4月。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李秀玲,《《三國志》忠義人物研究》,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
《失去監獄的囚犯》(三),台北,皇冠雜誌社,1981年7月。
李淑齡,《《聊齋誌異》話本的敘事模式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邱若琪,《司馬中原小說的戰爭書寫──以荒原、狼煙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張雅文,《《聊齋誌異》果報故事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05年6月。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陳國偉,《朱西甯系列小說研究──文學生命的寂寞單音》,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傅怡禎,《五○年代台灣小說中的懷鄉意識》,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傅建國,《司馬中原長篇懷鄉小說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9年11月。
黃世孟,《《三國志通俗演義》著述意識研究》,東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楊正源,《家,太遠了──朱西甯懷鄉小說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劉恆興,《話本小說敘事技巧析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復仇》,台北,皇冠雜誌社,1981年8月。
蔡文賓,《劉鶚《老殘遊記》的敘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蔡志遠,《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11月。
蔡雅惠,《史記悲劇人物與悲劇精神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謝佳容,《蒲松齡《聊齋誌異》「異史氏曰」之底蘊試探》,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謝孟妍,《《聊齋誌異》美學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簡有儀,《蔣士銓的詩文評價與影響》,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1月。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丁奎福,〈評《彰善感義錄》中的儒家思想與在小說史上的意義〉,《韓國研究》,11期,1993年6月,頁5-23。
丁鳳珍,〈閱讀詩人曾貴海的歷史書寫〉,《笠詩刊》,262期,2007年12月,頁105-109。
上官予,〈略說司馬中原〉,《皇冠雜誌》,182期,1969年4月,頁288-291。
《失去監獄的囚犯》(二),台北,1982年4月。
大荒,〈談司馬中原的「黎明列車」〉,《中華文藝》,7卷5期,1974年7月,頁1-3。
大荒,〈三度空間:談司馬中原〉,《中華文藝》,8卷2期,1974年10月,頁1-6。
山民,〈狐鼬崇拜論綱〉,《國文天地》,8卷10期,1993年3月,頁91-104。
方慶雲,〈「宗定伯」角色心理分析〉,《國文天地》,18卷2期,2002年7月1日,頁87-88。
毛宗剛,〈鄉野傳說與紅絲鳳〉,《世界華文文學論壇》,3期,1995年3月,頁46-48。
毛宗剛,〈傳說與文學之間──論司馬中原的鄉野傳說「紅絲鳳」〉,《淮陰師範學報》,3期,2003年3月,頁394-396。
王立民,〈論儒家思想對我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影響〉,《孔孟月刊》,32卷8期,1994年4月,頁17-25。
王彥鈞,〈儒家思想與三國演義〉,《百世教育雜誌》,162期,2005年3月,頁56-60。
司馬中原,〈寂寞的路程〉,《幼獅文藝》,22卷2期,1965年2月,頁26-27。
司馬中原,〈關於荒原〉,《幼獅文藝》,23卷3期,1965年3月,頁86-87。
《巫蠱》,台北,皇冠雜誌社,1982年6月。
司馬中原,〈點亮了的燈〉,《中央月刊》,9卷3期,1977年1月,頁89-90。
司馬中原,〈黑夢〉,《幼獅文藝》,63卷3期,1986年3月,頁85-100。
司馬中原,〈鬼的真實面貌〉,《普門》,239期,1999年8月,頁39-42。
司馬中原,〈讀牆〉,《講義》,38卷4期,2006年1月,頁50-52。
司馬中原,〈永懷諫友〉,《文訊》,263期,2007年9月,頁25-27。
司馬中原,〈雲煙瑣憶──來台六十週年〉,《文訊》,285期,2009年7月,頁66-68。
尼洛,〈刀兵的省思:讀司馬中原「刀兵塚」有感〉,《文訊》,26期,1986年10月,頁65-68。
朱西甯,〈「狼煙」所給我的〉,《中華文藝》,8卷2期,1974年10月,頁110-114。
朱星鶴,〈擁抱生命的人〉,《國魂》,418期,1980年9月,頁68-69。
朱美黛,〈流動的空間,憂傷的記憶──試探「遊園驚夢」主人翁的憂傷意識〉,《國文天地》,20卷9期,2005年2月,頁90-94。
《流星鎚》(《驟雨》),台北,瑞德出版社,1983年1月。
朱雙一,〈當代台灣的浪漫文學〉,《台灣研究集刊》,1期,2000年1月,頁78-85。
吳友詩,〈評「荒原」〉,《新文藝》,97期,1964年4月,頁70-74。
吳玉燕,〈《史記ㆍ游俠列傳》析論〉,《輔大中研所學刊》,3期,1994年6月,頁77-86。
吳俐雯,〈《聊齋誌異》中狐的探析〉,《耕莘學報》,1期,2003年7月,頁69-86。
吳鼎,〈儒家思想學說與中國國民教育〉,《孔孟月刊》,28卷7期,1990年3月,頁3-8。
吳福相,〈《聊齋誌異》寓言結構研究〉,《空大人文學報》,7期,1998年6月,頁99-121。
吳禮權,〈中國古典言情小說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國文天地》,16卷1期,2000年6月,頁44-48。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文學──一篇隨筆〉,《清華中文學報》,3期,2009年12月,頁273-297。
李本耀,〈宋元明話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18期,1974年6月,頁1219-1373。
李惠綿,〈從「春」的意象閱讀「牡丹亭ㆍ驚夢」〉,《戲劇學刊》,3期,2006年1月,頁129-146。
《迷離瑪麗》,台北,皇冠出版社,1983年3月。
李賴、楊昇儒整理,〈清貧、卑微、掙扎著長大──黃春明談台灣的城鄉成長〉,《印刻文學生活誌》,5卷11期,2009年7月,頁98-105。
李瓊絲,〈司馬中原〉,《皇冠雜誌》,68卷5期,1988年1月,頁160-165。
辛鬱,〈訪司馬中原談現代詩〉,《創世紀》,59期,1982年10月,頁12-16。
周德禎,〈「牡丹亭」中杜麗娘愛情/情欲/身體自主之探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31期,2008年9月,頁87-110。
季薇,〈生命的靈燈:司馬中原的「一個神父之死」〉,《自由青年》,47卷4期,1972年4月,頁85-92。
林玲,〈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兼談「驚夢」的搬演〉,《國文天地》,1992年3月,頁59-63。
林聰舜,〈抗議精神的體現者──游離於體制外,伸張「另一種正義」的游俠〉,《國文天地》,3卷12期,1988年5月,頁63-67。
林鎮國,〈死亡與燃燒──談游俠的生命情調〉,《鵝湖》,2卷3期,1976年9月,頁17-19。
林燿德、徐慰平、鄒桂苑,〈司馬中原研究資料彙編〉,《文訊》,110期,1994年12月,頁94-101。
知言,〈司馬中原〉,《新文藝》,253期,1977年4月,頁145。
《湘東野話》,台北,皇冠雜誌社,1984年3月。
花村,〈「狼煙」讀後〉,《書評書目》,36期,1976年4月,頁147-152。
姜穆,〈司馬中原的世界〉,《文藝月刊》,106期,1978年4月,頁22-34。
姜穆,〈為苦難的國家寫史作註:側寫司馬中原及其作品〉,《文訊》,4期,1983年10月,頁178-185。
胡纓,〈歷史書寫與新女性形象的建立:從梁啟超〈記江西康女士〉一文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9期,2001年8月,頁1-29。
孫瑋芒,〈司馬中原〉,《書評書目》,10期,1973年2月,頁100-101。
孫瑋芒,〈荒原的靈語──夜訪司馬中原〉,《幼獅文藝》,39卷1期,1974年1月,頁74-97。
孫瑋芒,〈藝術家的心靈顯像:論司馬中原「青春行」〉,《書評書目》,12期,1974年4月,頁9-14。
高瑋謙,〈從儒家思想反省百年來的教育問題〉,《鵝湖》,32卷9期,2007年3月,頁48-56。
尉天驄等,〈文藝談會主題小說——談「童歌」〉,《文藝》,5期,1969年10月,頁157-171。
康韻梅,〈由「入於文心」至「諧於里耳」──唐代小說在《三言》、《二拍》中的敘述面貌論析〉,《臺大中文學報》,21期,2004年12月,頁91-140。
《啼明鳥》,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3月。
張玲瑜,〈中國戲曲的旦角──你一半是女人,一半是夢〉,《國文天地》,13卷8期,1998年1月,頁38-42。
張瑞芬,〈宋元平話及話本所反映之民間文學特質〉,《興大中文學報》,4期,1991年1月,頁313-322。
張默,〈從荒野出發:試論司馬中原的「荒原」〉,《新文藝》,151期,1968年10月,頁21-36。
梅光宇,〈論《聊齋誌異》中之俠〉,《東方人文學誌》,6卷3期,2007年9月,頁213-235。
許禕芳,〈說書人的話本:陳大為的詩與文〉,《幼獅文藝》,616期,2005年4月,頁92-98。
許薌君,〈談笑風生之外:我看到的司馬中原〉,《新書月刊》,20期,1985年5月,頁34-39。
郭玉雯,〈紅樓夢與女神神話傳說──林黛玉篇〉,《清華學報》,新31卷1-2期合刊,2001年3月,頁101-133。
郭明福,〈故國西風:讀司馬中原的《鄉思井》〉,《新文藝》,284期,1979年11月,頁152-155。
陳一山,〈一篇如詩似夢的小說:「瓶花」主題及技巧的剖析〉,《中國一周》,775期,1964年10月12日,頁23-24。
陳大為,〈說書〉,《幼獅文藝》,572期,2001年8月,頁60-62。
《失去監獄的囚犯》(一),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5月。
陳克環,〈爬一座沒有頂峰的山──評〈當代中國小說大展〉(評司馬中原著〈人頭〉等)〉,《書評書目》,21期,1975年1月,頁110-122。
陳佳妏,〈論《桑青與桃紅》中的女性意識與歷史書寫〉,《中文研究學報》,3期,2000年6月,頁147-163。
陳明智等,〈悲苦的境遇.深坑的尊嚴:由「復仇」輕探司馬中原的小說世界〉,《文藝月刊》,203期,1986年5月,頁34-44。
陳俊榮,〈新歷史主義的台灣文學史觀〉,《中外文學》,32卷8期,2004年1月,頁35-53。
陳秋良,〈偶然與必然的連環巧合──細論〈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中國文化月刊》,302期,2006年2月,頁41-64。
陳義芝、楊亭,〈春風一樣悠悠地吹著:司馬中原先生專訪〉,《中華文藝》,14卷1期,1977年9月,頁1-9。
傅佩榮,〈迷信心理〉,《文訊》,134期,1996年12月,頁4-5。
傅怡禎,〈五○年代臺灣小說中的懷鄉意識緒論〉,《台灣文學觀察雜誌》,8期,1993年9月,頁113-121。
傅怡禎,〈關不住的鄉情──從兩篇五○年代小說看懷鄉意識的幽然產生〉,《大仁學報》,14期,1996年3月,頁125-134。
勞榦,〈論漢代的遊俠〉,《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期,1950年6月,頁237-252。
《呆虎傳》,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6月。
湯舒雯整理,〈多少年前的鐘聲〉,《印刻文學生活誌》,5卷11期,2009年7月,頁116-123。
項秋萍,〈世間真有鬼嗎?名小說家司馬中原與名演員華方閒談「鬼」經驗〉,《快樂家庭》,104期,1982年8月,頁9-13。
黃文錫,〈杜麗娘性格發展淺析〉,《國文天地》,9卷9期,1994年2月,頁74-78。
黃啟峰,〈《行過洛津》的歷史書寫研究──從小說人物看後殖民現象中的權力運作〉,《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集刊》,10期,2005年7月,頁95-107。
楊昌年,〈艱危的肯定與疲乏──徐訏的《風蕭蕭》〉,《國文天地》,13卷6期,1997年11月,頁48-58。
溫毓詩,〈中國「貞節觀」文化對婦女的影響兼論心理特質探討〉,《華梵人文學報》,6期,2006年1月,頁33-76。
廖玉蕙,〈從生眷屬到死冤家──談宋話本中的人鬼婚戀故事〉,《聯合文學》,16卷10期,2000年8月,頁49-52。
趙滋蕃,〈評司馬中原的荒原〉,《幼獅文藝》,22卷2期,1965年2月,頁16-17。
劉正偉,〈鄉野情結──簡析司馬中原小說的主題〉,《淮陰師專學報》,16卷3期,1994年3月,頁59-62。
劉枋等,〈由「流星雨」談司馬中原的小說世界〉,《文壇》,250期,1981年4月,頁168-176。
《野狼嘷月》,台北,皇冠雜誌社,1984年7月。
劉亮雅,〈跨族群翻譯與歷史書寫:以李昂〈彩妝血祭〉與賴香吟〈翻譯者〉為例〉,《中外文學》,34卷11期,2006年4月,頁133-155。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期,2006年9月,頁1-45。
歐宗智,〈東方白小說中仙鄉傳說的轉用及其思想意涵〉,《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10卷2期,2004年6月,頁124-129。
潘光哲,〈關於「告別革命」的歷史書寫──以一九○三年為例的一些思考〉,《近代中國》,145期,2001年10月,頁100-116。
蔡國榮,〈從「金馬獎」看文學電影何去何從〉,《文訊》,15期,1984年12月,頁110-124。
燕燕,〈失去監獄的囚犯〉,《時報雜誌》,168期,1983年2月,頁90-91。
賴芳伶,〈閱微草堂筆記和六朝志怪的關係比較〉,《中外文學》,5卷1期,1976年6月1日,頁168-178。
賴福順,〈漢初游俠析論〉,《簡牘學報》,5期,1977年1月,頁317-328。
簡文香,〈如果不逢戰亂〉,《自由青年》,74卷3期,1985年9月,頁36-37。
顏天佑,〈《史記ㆍ游俠列傳》解讀〉,《中華學苑》,44期,1994年4月,頁109-133。
《野市》,台北,學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5月30日。
魏子雲,〈款步於「荒原」內外──兼論司馬中原之「新感覺」表現〉,《皇冠雜誌》,120期,1964年2月,頁58-67。
魏闕,〈司馬中原與《狂風沙》〉,《中華文藝》,1卷5期,1971年7月,頁213-235。
魏闕,〈司馬中原的語言:「荒原」與「狂風沙」〉,《幼獅文藝》,34卷6期,1971年12月,頁244-251。
譚昌國,〈歷史書寫、主體性與權力:對「排灣人寫排灣族歷史」的觀察與反思〉,《台大文史哲學報》,59期,2003年11月,頁65-95。
五、報紙文章(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文泉,〈關於「巫蠱」二三事〉,《中華日報》,第9版,1976年6月28日。
方念國,〈中原北望:字字血淚的《狂風沙》〉,《民眾日報》,第11版,1979年5月8日。
方念國,〈相看白刃血紛紛——抑鬱的「荒原」〉,《民聲日報》,第11版,1979年5月15日。
火宿,〈跨越宿命的戀歌:讀司馬中原「春遲」〉,《中華日報》,第11版,1987年2月23日。
司馬中原,〈我寫「狼煙」〉,《中國時報》,第9版,1971年11月14日。
《霜天》,三重,大地出版社,1986年1月。
司馬中原,〈守夜札記〉,《聯合報》,第12版,1979年5月18日。
司馬中原,〈鬼話連篇專輯之一──鬼月剖鬼〉,《聯合報》,第12版,1980年8月11日。
司馬中原,〈我看小說〉,《聯合報》,第8版,1980年9月16日。
司馬中原,〈包容民間歷史〉,《聯合報》,第8版,1981年8月23日。
司馬中原,〈必須呈現「多元性」〉,《聯合報》,第8版,1984年8月12日。
司馬中原,〈我的起步〉,《民生報》,第9版,1987年11月2日。
司馬中原,〈獲獎像驢吃油條〉,《聯合報》,第49版,1991年9月14日。
司馬中原,〈浮沉〉,《聯合報》,第37版,1993年10月19日。
司馬中原,〈何處覓桃源──有感於綁票案猖獗而寫〉,《中國時報》,第24版,1997年5月15日。
司馬中原,〈狗瘋與瘋狗──有感於狂犬病而寫〉,《中國時報》,第24版,1997年6月17日。
《狼煙》(上)(下),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6年3月。
司馬中原,〈劍膽琴心話荻宜〉,《聯合報》,第37版,2001年1月23日。
司馬中原,〈行過死蔭幽谷──「殺爾死」流行有感〉,《聯合報》,第7版,2003年5月29日。
司馬中原,〈一之悟〉,《中央日報》,第17版,2004年3月12日。
司馬中原,〈無聊話屁〉,《聯合報》,第7版,2006年3月20。
司馬中原,〈「狂風沙」與我〉,《聯合報》,第7版,2006年5月23日。
司馬中原,〈司馬論俠〉,《聯合報》,第7版,2006年6月8、9日。
司馬中原,〈期待光明〉,《聯合報》,第7版,2006年10月6日。
司馬中原,〈震撼人心的「獅子吼」──簡評《迴光》〉,《聯合報》,第7版,2007年8月10日。
史玉琪,〈司馬中原從文學到鬼學〉,《中央日報》,第18版,1979年6月28日。
史玉琪,〈荒原中的城堡〉,《中央日報》,第17版,1992年12月8日。
《靈河》,台北,皇冠出版社,1987年3月。
尼洛,〈淺析「荒原」對中國文化的探究〉(上)(下),《中央日報》,第10版,1983年12月12-13日。
江中明,〈司馬中原舊作,啼明鳥新出版〉,《聯合報》,第14版,1999年4月27日。
江世芳,〈司馬中原談鬼 蔡伶姬說通靈〉,《中國時報》,第14版,2001年10月19日。
羊牧,〈靜寂的奔湧——談司馬中原「月光河」〉,《中華日報》,第10版,1980年8月20日。
宋瑞,〈從「月光河」看司馬中原〉,《臺灣新生報》,第12版,1978年11月26日。
李宗慈,〈大時代小人物——「廢園舊事」的省思〉,《自由日報》,第8版,1987年12月14日。
李美鵑,〈當個笨蛋真是快樂〉,《大成報》,第19版,1998年2月18日。
沙金,〈由「雲上的聲音」談司馬中原的文字〉,《中華日報》,第7版,1976年9月20日。
周昭翡,〈他們的書桌是軍用的畫圖版〉,《中央日報》,第16版,1994年5月4日。
周淑媚,〈愛情是永恆的長篇?浪漫的短篇?〉,《中央日報》,第16版,1990年7月25-26日。
《龍飛記》,台北,皇冠出版社,1987年7月。
拓拔瑞,〈司馬中原要寫史詩長篇〉,《聯合報》,第12版,1978年6月28日。
林少雯,〈司馬中原的《荒原》〉,《中央日報》,第18版,1999年10月30日。
林佩芬,〈英雄與英雄崇拜:讀司馬中原「失去監獄的囚犯」〉,《中央日報》,第10版,1982年5月16日。
林貞羊,〈詞句美、情感真司馬中原的「精神之劍」讀後〉,《中華日報》,第10版,1983年11月11日。
林淑蘭,〈小說家司馬中原暢談讀書及寫作〉,《中央日報》,第11版,1978年9月20日。
保真,〈水晴子的悲劇〉,《中華日報》,第16版,1998年4月28日。
保真,〈南森與美倩〉,《中華日報》,第16版,1998年5月20日。
南鴿,〈夜聽「靈語」〉,《台灣新聞報》,第9版,1983年10月8日。
施美惠,〈從小就在生活中打滾:訪名作家司馬中原〉,《中華日報》,第12版,1978年8月25日。
洛默,〈「荒原」讀後〉,《大華晚報》,第8版,1970年11月2日。
《遇邪記》,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年3月。
徐紀琤,〈司馬中原義助失學少年〉,《中國時報》,第26版,2001年9月3日。
張拓蕪,〈讀「月光河」有感〉,《臺灣新生報》,第12版,1979年1月14日。
張國立,〈司馬中原故事裡的傳奇世界〉,《中華日報》,第11版,1986年5月7日。
張夢瑞,〈司馬中原鬼故事麻辣講堂聲聲入耳〉,《民生報》,第10版,2001年10月17日。
張默,〈獨釣歷史的惆悵:淺談司馬中原的「月光河」〉,《臺灣時報》,第9版,1978年12月23日。
莊秀美,〈通過歷史的長河──訪小說家司馬中原先生〉,《大華晚報》,第10版,1985年12月25日。
許素雲,〈此生只願做書囚──司馬中原〉,《中華日報》,第15版,1997年5月19日。
陳文芬,〈司馬中原 七十金婚〉,《中國時報》,第14版,2002年3月17日。
陳文娟,〈用真情和心靈譜成的書——讀司馬中原的「月光河」〉,《中華時報》,第10版,1980年10月23日。
陳素芳,〈寫人說鬼•現代鍾馗•司馬中原裸現民族的靈魂〉,《中華日報》,第15版,1990年10月17日。
《紅絲鳳》,台北,皇冠雜誌社,1988年4月。
麻念臺,〈司馬中原•筆風獨特,寫傳奇小說不忘鄉土〉,《大華晚報》,第4版,1978年3月7日。
斐文,〈舊皮囊中裝新酒:訪問司馬中原談「鄉野奇譚」〉,《臺灣新生報》,第12版,1977年10月29日。
湯芝瑄,〈司馬中原四季都是讀書天〉,《中央日報》,第21版,1995年1月11日。
程榕寧,〈司馬中原談生活與寫作〉,《大華晚報》,第7版,1979年10月21日。
黃武忠,〈談小說的文字運用──訪司馬中原先生〉,《臺灣時報》,第9版,1978年5月26日。
黃瑜琪,〈鏡頭前巧裝扮,散發藝文味〉,《聯合晚報》,第9版,1998年3月11日。
楊照,〈既返鄉又浪遊的弔詭旅程──司馬中原的《荒原》〉,《自由時報》,第41版,1998年1月2日。
楊照,〈槍和火的無情世界〉,《中國時報》,第37版,1999年1月12日。
筱民,〈「霜天」讀後〉,《中華日報》,第12版,1975年8月13日。
趙光裕,〈記兩個成功的青年作家──司馬中原和高準〉,《自立晚報》,第4版,1965年3月29日。
《狐變》,台北,林白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10月15日。
趙海濤,〈「靈語」的感受〉,《中央日報》,第9版,1970年12月13日。
齊邦媛,〈「荒原」、「狂風沙」再起〉,《聯合報》,第7版,2006年5月23日。
蔡慧美,〈讀「月光河」〉,《國語日報》,第6版,1980年5月25日。
鮑芷,〈月光河〉,《中央日報》,第10版,1980年7月30日。
謝白雲,〈「鄉思井」讀後〉,《中華日報》,第12版,1975年12月3日。
鍾淑真,〈桃李春風:記輻射光熱的司馬中原老師〉,《中華日報》,第8版,1987年9月28日。
叢林,〈一本反映時代的小說集〉,《中華日報》,第9版,1975年10月6日。
六、網路資料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tochau/tochau-f010.htm。
《吸血的殭屍》,台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7月。
《鬼話》,台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7月。
《藏魂罈子》,台北,皇冠雜誌社,1990年10月。
《挑燈練膽》,台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11月。
《雷神──喻培倫傳》,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1月。
《刀兵塚》,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5月。
《寒食雨》,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2月10日。
《青春行》,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7月。
《十八里旱湖》,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7月。
《巨漩》,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8月。
《天網》,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
《煙雲》,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
《孽種》,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
《啖頭記》,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
《醫院鬼話》,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2月。
《春遲》,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6月10日。
《夢緣》,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7月。
《司馬中原童話》,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6月10日。
《獾之獵》,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
《冰窟窿》,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
《司馬爺爺說鄉野傳奇》,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1月10日。
《最後的反攻》,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月。
(二)散文(按出版年月日排列)
《雲上的聲音》,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6年9月1日。
《鄉思井》,台北,皇冠出版社,1979年4月。
《月光河》,台北,九歌出版社,1982年1月20日。
《俠與劍》,南投,臺灣省訓練團,1986年1月。
《抱一把胡琴》,南投,臺灣省訓練團,1987年4月。
《駝鈴》,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4月10日。
《滄桑》,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9月15日。
《無弦琴》,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
《和你聊天》,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5月。
《寄望昇歌》,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7月。
《精神之劍》,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5月10日。
《老爬蟲的告白》,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10月10日。
《司馬中原笑談人生》,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8月10日。
《司馬中原鬼靈經》,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2月10日。
(三)評論
《蒲松齡及他的聊齋》,台北,楷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15日。
(四)報導文學
《他,為什麼要活下去》,皇冠雜誌社,1980年6月。
(五)有聲書(按作品筆劃排列)
《生死論壇》,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笑話一籮筐》,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鬼話連篇Ⅰ》,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鬼話連篇Ⅱ》,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陰陽魔界》,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麻辣25問》,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二、專書
(一)古籍(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戰國)孟子,《孟子》;收於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台北,新興書局,1956年1月。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9月25日。
(清)袁枚,《子不語》;收於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魏)曹丕,《列異傳》;收於史仲文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3月。
(宋)彭□,《續墨客揮犀》;收於朱易安、傅璇琮主編,《全宋筆記》第三編一,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1月。
(清)蒲松齡,《足本聊齋誌異》,台北,新陸書局,1961年。
(清)劉鶚,《老殘遊記》,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
(二)現代書籍(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中文著作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4912010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芳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瓊緻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瓊緻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02:00:10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02:00:1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0:1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912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15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1201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的龐大數量等於他的濃厚鄉愁。筆者發現,司馬中原之父吳隱觀在他生命中雖僅存留短暫光陰,卻是他創作的泉源、思想的開端,無怪乎小說中處處可見吳父的身影。鄉野傳奇可謂吳父不死的象徵。
     
      故鄉景物同樣使司馬中原魂牽夢縈。靈河不斷出現在不同的篇章,如拼圖般,漸次拼貼出河岸全貌與得名傳說,顯示他對於生命之河那份猶如小溪流為大川的深厚眷戀之情。筆者相信《靈河》實是他鄉愁集大成之作。
     
      痛失家國使司馬中原思考文化意識對民族盛衰的影響力,乃在鄉野傳奇進行去蕪存菁的工作。儒家思想的真諦經由鄉野人民看似愚昧的舉措而獲得彰顯;「因果報應」不再是迷信,乃中華民族對善的堅信根基與承受苦難的耐力來源;「狐仙崇拜」非荒謬無稽,應轉化為像對「關、岳精神」的景仰,才不致落入神棍的宗教迷宮。
     
      另一個「鄉思」呈現在司馬中原的歷史書寫。他認為民間歷史並不弱於正史,極力刨出蘊含在傳說裡的歷史真質。透過平民生活書寫與俠士塑像,期望讀者以史為鑑,避免下一個悲劇,也使每一個生民具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同時對於大歷史敘述下忽略的邊地生活與捻亂,作歷史情境上的補充,可謂十分了不起。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膾炙人口,得力於其引人入勝的敘事功力。筆者發現司馬中原採用「新說書人的敘事方式」,以多元的形式展現他的「司馬氏曰」,調配鮮活又飽含瑰麗詩情的語言,建構鄉野傳奇的廣袤世界。
     
      統整研究所得,筆者認為司馬中原鄉野傳奇的意義有四:建立通而不俗的敘事風格、說話與志怪傳統的繼承與革新、豐富臺灣通俗文學的內涵與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筆者賦予「現代說書人」的稱號,表明其文學成就與社會貢獻。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5
     一、國內研究 …………………………………………………………5
     二、大陸與國外研究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 ………………………………11
     一、研究範圍 …………………………………………………………11
     二、論文架構 …………………………………………………………15
     第二章 拓印童年生活與拼貼故鄉景物 …………………19
     第一節 拓印童年生活 ………………………………………19
     一、父親印象 …………………………………………………………20
     二、說故事的老人們 …………………………………………………25
     三、心愛的女子 ………………………………………………………30
     四、童年的經歷 ………………………………………………………34
     第二節 拼貼故鄉景物 ………………………………………40
     一、生命之流──靈溪到靈河 …………………………………………40
     二、故鄉重現 …………………………………………………………44
     第三章 挖掘民族文化意識的根蒂 ………………………49
     第一節 儒家思想的展現 ……………………………………49
     一、仁愛精神的彰顯 …………………………………………………49
     (一)仁者,愛人 ……………………………………………………50
     (二)仁民愛物──視野屍冤魂猶親 ………………………………52
     二、自古而然的「忠」、「孝」、「節」、「義」 ……………………………54
     (一)「忠」:無私無悔的奉獻 ……………………………………54
     1.實現自我的「盡己之心 」 ……………………………………54
     2.毫不猶豫的「忠」國精神 ……………………………………56
     (二)「孝」:依祖骸為鄉 …………………………………………57
     (三)「節」:棄絕禮教與人欲 ……………………………………58
     (四)「義」:人間有情 ……………………………………………61
     1.夫妻情義 ……………………………………………………62
     2.見義勇為 ……………………………………………………63
     3.捨生取義 ……………………………………………………65
     第二節 傳統觀念的衍傳 …………………………………66
     一、傳說的形成──泛鬼神意識的羊皮 …………………………67
     二、因果報應,邪不勝正 …………………………………………72
     三、《綠楊村》的籠鳥與春花──閨閣意識 ………………………77
     第三節 漢民族特有之風物習俗 ……………………………81
     一、仙狐?人狐?崇拜 ………………………………………………82
     二、鬼妻ㆍ冥報ㆍ殭怪 ………………………………………………89
     第四章 歷史之外的歷史書寫 …………………………95
     第一節 平民生活的呈顯 …………………………………95
     一、小人物列傳 ……………………………………………………96
     二、職業面面觀 ……………………………………………………98
     三、天災頻仍的生活縮影 …………………………………………100
     四、戰爭下的民聲 …………………………………………………103
     (一)北洋軍閥割據到革命軍北伐時期 …………………………104
     (二)清末捻亂時期 ……………………………………………109
     五、中原之外 ………………………………………………………111
     六、歷史的罪人──假道學 ………………………………………114
     第二節 草莽俠士塑像 ……………………………………116
     一、替天行道,解民於倒懸──自關東山一脈相承 ………………117
     二、不可貌相 ………………………………………………………119
     三、葬劍──復仇的最高境界 ……………………………………122
     四、武藝更勝槍法 …………………………………………………124
     第五章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之敘事特色 ……………… 126
     第一節 新說書人的敘事方式 ………………………………126
     一、多變的楔子 ……………………………………………………126
     二、戲曲味的標目 …………………………………………………128
     三、夾敘夾議的說書人 ……………………………………………130
     四、說書現場的經營 ………………………………………………135
     (一)善用重要的「他人」 …………………………………………135
     (二)高超的意識流技巧 …………………………………………137
     (三)似真的自然描寫 ……………………………………………140
     (四)傳說醞釀恐怖氣氛 …………………………………………142
     五、鄉野傳「奇」 …………………………………………………143
     第二節 司馬氏曰 …………………………………………147
     一、形式 ……………………………………………………………148
     二、內容 ……………………………………………………………150
     (一)其來有自 …………………………………………………150
     (二)畫龍點睛 …………………………………………………152
     (三)對應現實,比映人心 ……………………………………153
     三、思想底蘊 ……………………………………………………155
     (一)豁達的人生觀 ……………………………………………155
     (二)反對暴力 …………………………………………………156
     (三)潛移默化的教育理念 ……………………………………157
     (四)敬鬼怪,修己身 …………………………………………158
     第三節 語言鮮活瑰麗 ……………………………………159
     第六章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的意義 ……………………169
     第一節 建立通而不俗的敘事風格 ………………………169
     第二節 說話與志怪傳統的繼承與革新 …………………173
     一、古典與現代的混血兒 …………………………………………173
     二、曲折ㆍ諧謔ㆍ溫愛的司馬式靈異 ………………………………175
     第三節 豐富臺灣通俗文學的內涵 ………………………180
     第四節 保存中華民族文化 ………………………………182
     第七章 結論 ……………………………………………186
     參考書目 …………………………………………………193
     附錄一:司馬中原寫作年表 ……………………………210
     附錄二:司馬中原作品一覽表 …………………………23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司馬中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鄉野傳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靈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狐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代說書人zh_TW
dc.title (題名) 司馬中原鄉野傳奇初探zh_TW
dc.title (題名) Szu-Ma Chung-Yuan`s folk legend research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司馬中原作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小說(按出版年月日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加拉猛之墓》,台北,文星書店,1963年11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魔夜》,台北,皇冠出版社,196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靈語》,高雄,大業書店,196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十音鑼》,台北,林白出版社,1969年3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鼓莊》,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荒鄉異聞》,台北,皇冠雜誌社,197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餓狼》,台北,陸軍出版社,197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煙閣外》,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凡妮的秘密》,台北,林白出版社,1976年4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守中等著,《父母有絕招:給天下父母閱讀的好書》,台北,全國兒童出版社,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雪曼,《中國新文學史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書局,197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訊編,《台灣現當代文學媒介研究》,台北,文訊出版社,200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邦雄等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煒民,《中國古代禮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6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震亞,《台灣小說二十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鄭明娳主編,《文壇新銳:優秀青年得獎作品選析》,台北,駿馬文化事業社有限公司,1987年1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狼神》,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6年12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等著,《台灣江湖行》,台北,台灣新生報出版部,19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等著,《如果有來生》,台北,圓神出版社,199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等著,《長留德澤照人間》,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等著,《愛的故事選集》,台北,宇宙光傳播中心出版社,19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著;吳紹志註譯,《白話史記》,台南,西北出版社,199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西甯,《狼》,台北,三三書坊,1989年9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西甯,《鐵漿》,台北,三三書坊,1989年7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西甯等著,《風鈴組曲》,台北,皇冠出版社,197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孟實,《文藝心理學》,台北,德華出版社,198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舍,《老舍全集》第1、15、1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4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分水嶺上》,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著;陳芳明編,《余光中跨世紀散文》,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10月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記遠編著,《翫ㆍ聊齋──66個你所不知道的聊齋誌異之謎》,台北,咖啡田文化館,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澤萊,《打牛湳村系列》,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庠、李睿編著,《讀「紅樓」洞達處世》,台北,台灣先智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定一等編纂,《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二輯第七冊(邊疆),台北,正中書局,196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喜所、李來容,《中國近代史──告別帝制》,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雲漢,《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瑞騰,《文學關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10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甫等人著;無名氏賞析註譯,《唐詩三百首》,台北,智揚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流星雨》,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8年4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謙等編著,《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辛鬱等編;朱西甯等著,《中國當代十大小說家選集》,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9年7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虎林,《司馬遷與其史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樊、林燿德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年1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秦人主編,《台港小說鑒賞辭典》,北京,中央民族學院,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鳳等著,《游俠風雲》,台北,號角出版社,1982年9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安弘,《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芝,《漫卷詩書──伴你我成長的現代作家》,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路客與刀客》,台北,皇冠雜誌社,197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惟助主編,《崑曲辭典》,台北,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皇冠編輯群聯合策劃,《童年往事》,台北,皇冠雜誌社,19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政等著,《三毛的世界》,台北,江山出版社,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曉嵐著;黃國聲譯注,《閱微草堂筆記》(錦繡版),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佩韋,《司馬遷和史記》,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文芳,《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訏,《小說彙要》,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桂文亞,《仙人掌花:智慧人物訪問記》,台北,百科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桂文亞,《橄欖的滋味》,台北,皇冠出版社,197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穎編,《編寫譯的技巧》,台北,道聲出版社,197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荒原》,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郝譽翔,《幽冥物語》,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振方,《《聊齋誌異》藝術欣賞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8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全之,《當代中國小說評論》,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197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婁子匡,《中國民俗》,台北,廣播月刊社,1983年9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4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素貞,《細讀現代小說》,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健,《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綠楊村》,台北,皇冠雜誌社,197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因,《話本楔子彙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麗雯總編,《教你看懂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台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艾妮主編;三毛等著,《你可以說得更好》,台北,方智出版公司,19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孝全選編,《老舍》,台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楓香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夢的終點》,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6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信元編選,《國中白話文選》,台北,故鄉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12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紀瀅等著,《文藝論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6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闖將》,台北,皇冠雜誌社,198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震廷、劉枋主編,《我們認識的星雲大師》,台北,采風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鹿憶鹿編著,《中國民間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9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瑞金編;林鍾隆著,《林鍾隆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戲曲之雅俗ㆍ折子ㆍ流派》,台北,國家出版社,200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顯祖著;呂文翠改寫,《牡丹亭》,台中,三久出版社,1995年12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無名氏,《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小說傳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愛廬小品》「勵志」,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沛榮編,《史記論文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春明,《九彎十八拐》,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狂風沙》(上)(下),台北,皇冠雜誌社,198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昌年,《小說賞析》,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年9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碩夫,《孔子教育思想與儒家教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觀榮,《仁:以人為本及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學》,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維廉編,《中國現代作家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8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臧冠華主編,《有情人生》,台北,慧眾文化出版社,1991年12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松齡著;任篤行、劉淦注譯,《新譯聊齋誌異選》(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晨光,《浩然劍》,台北,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晨光,《清明記》,台北,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割緣》,台北,皇冠雜誌社,198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7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10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邦媛等著,《評論十家》,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12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登翰等主編,《台灣文學史》下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193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佩佩,《翰海觀潮》,台北,文建會,199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子雲,《寫作與品鑑》,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川中豪客》,台北,瑞德出版社,198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小東,《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敬之,《文學論文寫作講義》,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2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外文譯著(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蒙ㆍ波娃著;歐陽子譯,《第二性》(第一卷:形成期),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著;林克明譯,《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泰戈爾等著;蔡進松等譯,《諾貝爾獎短篇小說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秀玲,《《三國志》忠義人物研究》,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失去監獄的囚犯》(三),台北,皇冠雜誌社,198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淑齡,《《聊齋誌異》話本的敘事模式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若琪,《司馬中原小說的戰爭書寫──以荒原、狼煙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文,《《聊齋誌異》果報故事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偉,《朱西甯系列小說研究──文學生命的寂寞單音》,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怡禎,《五○年代台灣小說中的懷鄉意識》,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建國,《司馬中原長篇懷鄉小說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世孟,《《三國志通俗演義》著述意識研究》,東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正源,《家,太遠了──朱西甯懷鄉小說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恆興,《話本小說敘事技巧析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復仇》,台北,皇冠雜誌社,198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文賓,《劉鶚《老殘遊記》的敘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志遠,《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雅惠,《史記悲劇人物與悲劇精神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佳容,《蒲松齡《聊齋誌異》「異史氏曰」之底蘊試探》,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孟妍,《《聊齋誌異》美學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有儀,《蔣士銓的詩文評價與影響》,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奎福,〈評《彰善感義錄》中的儒家思想與在小說史上的意義〉,《韓國研究》,11期,1993年6月,頁5-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鳳珍,〈閱讀詩人曾貴海的歷史書寫〉,《笠詩刊》,262期,2007年12月,頁105-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官予,〈略說司馬中原〉,《皇冠雜誌》,182期,1969年4月,頁288-2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失去監獄的囚犯》(二),台北,198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荒,〈談司馬中原的「黎明列車」〉,《中華文藝》,7卷5期,1974年7月,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荒,〈三度空間:談司馬中原〉,《中華文藝》,8卷2期,1974年10月,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山民,〈狐鼬崇拜論綱〉,《國文天地》,8卷10期,1993年3月,頁91-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慶雲,〈「宗定伯」角色心理分析〉,《國文天地》,18卷2期,2002年7月1日,頁87-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宗剛,〈鄉野傳說與紅絲鳳〉,《世界華文文學論壇》,3期,1995年3月,頁46-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宗剛,〈傳說與文學之間──論司馬中原的鄉野傳說「紅絲鳳」〉,《淮陰師範學報》,3期,2003年3月,頁394-3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民,〈論儒家思想對我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影響〉,《孔孟月刊》,32卷8期,1994年4月,頁17-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彥鈞,〈儒家思想與三國演義〉,《百世教育雜誌》,162期,2005年3月,頁56-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寂寞的路程〉,《幼獅文藝》,22卷2期,1965年2月,頁26-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關於荒原〉,《幼獅文藝》,23卷3期,1965年3月,頁86-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巫蠱》,台北,皇冠雜誌社,198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點亮了的燈〉,《中央月刊》,9卷3期,1977年1月,頁8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黑夢〉,《幼獅文藝》,63卷3期,1986年3月,頁85-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鬼的真實面貌〉,《普門》,239期,1999年8月,頁39-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讀牆〉,《講義》,38卷4期,2006年1月,頁50-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永懷諫友〉,《文訊》,263期,2007年9月,頁25-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雲煙瑣憶──來台六十週年〉,《文訊》,285期,2009年7月,頁66-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尼洛,〈刀兵的省思:讀司馬中原「刀兵塚」有感〉,《文訊》,26期,1986年10月,頁65-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西甯,〈「狼煙」所給我的〉,《中華文藝》,8卷2期,1974年10月,頁110-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星鶴,〈擁抱生命的人〉,《國魂》,418期,1980年9月,頁68-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美黛,〈流動的空間,憂傷的記憶──試探「遊園驚夢」主人翁的憂傷意識〉,《國文天地》,20卷9期,2005年2月,頁90-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流星鎚》(《驟雨》),台北,瑞德出版社,198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雙一,〈當代台灣的浪漫文學〉,《台灣研究集刊》,1期,2000年1月,頁78-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友詩,〈評「荒原」〉,《新文藝》,97期,1964年4月,頁70-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玉燕,〈《史記ㆍ游俠列傳》析論〉,《輔大中研所學刊》,3期,1994年6月,頁77-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俐雯,〈《聊齋誌異》中狐的探析〉,《耕莘學報》,1期,2003年7月,頁6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鼎,〈儒家思想學說與中國國民教育〉,《孔孟月刊》,28卷7期,1990年3月,頁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福相,〈《聊齋誌異》寓言結構研究〉,《空大人文學報》,7期,1998年6月,頁99-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禮權,〈中國古典言情小說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國文天地》,16卷1期,2000年6月,頁44-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文學──一篇隨筆〉,《清華中文學報》,3期,2009年12月,頁273-2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本耀,〈宋元明話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18期,1974年6月,頁1219-13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惠綿,〈從「春」的意象閱讀「牡丹亭ㆍ驚夢」〉,《戲劇學刊》,3期,2006年1月,頁129-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迷離瑪麗》,台北,皇冠出版社,198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賴、楊昇儒整理,〈清貧、卑微、掙扎著長大──黃春明談台灣的城鄉成長〉,《印刻文學生活誌》,5卷11期,2009年7月,頁98-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瓊絲,〈司馬中原〉,《皇冠雜誌》,68卷5期,1988年1月,頁160-1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辛鬱,〈訪司馬中原談現代詩〉,《創世紀》,59期,1982年10月,頁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德禎,〈「牡丹亭」中杜麗娘愛情/情欲/身體自主之探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31期,2008年9月,頁87-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薇,〈生命的靈燈:司馬中原的「一個神父之死」〉,《自由青年》,47卷4期,1972年4月,頁85-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玲,〈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兼談「驚夢」的搬演〉,《國文天地》,1992年3月,頁59-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聰舜,〈抗議精神的體現者──游離於體制外,伸張「另一種正義」的游俠〉,《國文天地》,3卷12期,1988年5月,頁63-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鎮國,〈死亡與燃燒──談游俠的生命情調〉,《鵝湖》,2卷3期,1976年9月,頁1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燿德、徐慰平、鄒桂苑,〈司馬中原研究資料彙編〉,《文訊》,110期,1994年12月,頁94-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知言,〈司馬中原〉,《新文藝》,253期,1977年4月,頁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湘東野話》,台北,皇冠雜誌社,198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花村,〈「狼煙」讀後〉,《書評書目》,36期,1976年4月,頁147-1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穆,〈司馬中原的世界〉,《文藝月刊》,106期,1978年4月,頁22-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穆,〈為苦難的國家寫史作註:側寫司馬中原及其作品〉,《文訊》,4期,1983年10月,頁178-1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纓,〈歷史書寫與新女性形象的建立:從梁啟超〈記江西康女士〉一文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9期,2001年8月,頁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瑋芒,〈司馬中原〉,《書評書目》,10期,1973年2月,頁100-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瑋芒,〈荒原的靈語──夜訪司馬中原〉,《幼獅文藝》,39卷1期,1974年1月,頁74-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瑋芒,〈藝術家的心靈顯像:論司馬中原「青春行」〉,《書評書目》,12期,1974年4月,頁9-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瑋謙,〈從儒家思想反省百年來的教育問題〉,《鵝湖》,32卷9期,2007年3月,頁48-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尉天驄等,〈文藝談會主題小說——談「童歌」〉,《文藝》,5期,1969年10月,頁157-1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韻梅,〈由「入於文心」至「諧於里耳」──唐代小說在《三言》、《二拍》中的敘述面貌論析〉,《臺大中文學報》,21期,2004年12月,頁91-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啼明鳥》,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玲瑜,〈中國戲曲的旦角──你一半是女人,一半是夢〉,《國文天地》,13卷8期,1998年1月,頁38-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瑞芬,〈宋元平話及話本所反映之民間文學特質〉,《興大中文學報》,4期,1991年1月,頁313-3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默,〈從荒野出發:試論司馬中原的「荒原」〉,《新文藝》,151期,1968年10月,頁2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光宇,〈論《聊齋誌異》中之俠〉,《東方人文學誌》,6卷3期,2007年9月,頁213-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禕芳,〈說書人的話本:陳大為的詩與文〉,《幼獅文藝》,616期,2005年4月,頁92-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薌君,〈談笑風生之外:我看到的司馬中原〉,《新書月刊》,20期,1985年5月,頁34-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玉雯,〈紅樓夢與女神神話傳說──林黛玉篇〉,《清華學報》,新31卷1-2期合刊,2001年3月,頁101-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明福,〈故國西風:讀司馬中原的《鄉思井》〉,《新文藝》,284期,1979年11月,頁152-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山,〈一篇如詩似夢的小說:「瓶花」主題及技巧的剖析〉,《中國一周》,775期,1964年10月12日,頁23-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大為,〈說書〉,《幼獅文藝》,572期,2001年8月,頁60-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失去監獄的囚犯》(一),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克環,〈爬一座沒有頂峰的山──評〈當代中國小說大展〉(評司馬中原著〈人頭〉等)〉,《書評書目》,21期,1975年1月,頁110-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佳妏,〈論《桑青與桃紅》中的女性意識與歷史書寫〉,《中文研究學報》,3期,2000年6月,頁147-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明智等,〈悲苦的境遇.深坑的尊嚴:由「復仇」輕探司馬中原的小說世界〉,《文藝月刊》,203期,1986年5月,頁34-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俊榮,〈新歷史主義的台灣文學史觀〉,《中外文學》,32卷8期,2004年1月,頁35-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秋良,〈偶然與必然的連環巧合──細論〈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中國文化月刊》,302期,2006年2月,頁4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義芝、楊亭,〈春風一樣悠悠地吹著:司馬中原先生專訪〉,《中華文藝》,14卷1期,1977年9月,頁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佩榮,〈迷信心理〉,《文訊》,134期,1996年12月,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怡禎,〈五○年代臺灣小說中的懷鄉意識緒論〉,《台灣文學觀察雜誌》,8期,1993年9月,頁113-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怡禎,〈關不住的鄉情──從兩篇五○年代小說看懷鄉意識的幽然產生〉,《大仁學報》,14期,1996年3月,頁125-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勞榦,〈論漢代的遊俠〉,《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期,1950年6月,頁237-2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呆虎傳》,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舒雯整理,〈多少年前的鐘聲〉,《印刻文學生活誌》,5卷11期,2009年7月,頁116-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項秋萍,〈世間真有鬼嗎?名小說家司馬中原與名演員華方閒談「鬼」經驗〉,《快樂家庭》,104期,1982年8月,頁9-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錫,〈杜麗娘性格發展淺析〉,《國文天地》,9卷9期,1994年2月,頁74-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啟峰,〈《行過洛津》的歷史書寫研究──從小說人物看後殖民現象中的權力運作〉,《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集刊》,10期,2005年7月,頁95-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昌年,〈艱危的肯定與疲乏──徐訏的《風蕭蕭》〉,《國文天地》,13卷6期,1997年11月,頁48-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毓詩,〈中國「貞節觀」文化對婦女的影響兼論心理特質探討〉,《華梵人文學報》,6期,2006年1月,頁33-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玉蕙,〈從生眷屬到死冤家──談宋話本中的人鬼婚戀故事〉,《聯合文學》,16卷10期,2000年8月,頁49-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滋蕃,〈評司馬中原的荒原〉,《幼獅文藝》,22卷2期,1965年2月,頁16-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正偉,〈鄉野情結──簡析司馬中原小說的主題〉,《淮陰師專學報》,16卷3期,1994年3月,頁5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枋等,〈由「流星雨」談司馬中原的小說世界〉,《文壇》,250期,1981年4月,頁168-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野狼嘷月》,台北,皇冠雜誌社,198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亮雅,〈跨族群翻譯與歷史書寫:以李昂〈彩妝血祭〉與賴香吟〈翻譯者〉為例〉,《中外文學》,34卷11期,2006年4月,頁133-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期,2006年9月,頁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宗智,〈東方白小說中仙鄉傳說的轉用及其思想意涵〉,《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10卷2期,2004年6月,頁124-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光哲,〈關於「告別革命」的歷史書寫──以一九○三年為例的一些思考〉,《近代中國》,145期,2001年10月,頁100-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國榮,〈從「金馬獎」看文學電影何去何從〉,《文訊》,15期,1984年12月,頁110-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燕燕,〈失去監獄的囚犯〉,《時報雜誌》,168期,1983年2月,頁90-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芳伶,〈閱微草堂筆記和六朝志怪的關係比較〉,《中外文學》,5卷1期,1976年6月1日,頁168-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福順,〈漢初游俠析論〉,《簡牘學報》,5期,1977年1月,頁317-3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文香,〈如果不逢戰亂〉,《自由青年》,74卷3期,1985年9月,頁36-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天佑,〈《史記ㆍ游俠列傳》解讀〉,《中華學苑》,44期,1994年4月,頁109-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野市》,台北,學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5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子雲,〈款步於「荒原」內外──兼論司馬中原之「新感覺」表現〉,《皇冠雜誌》,120期,1964年2月,頁58-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闕,〈司馬中原與《狂風沙》〉,《中華文藝》,1卷5期,1971年7月,頁213-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闕,〈司馬中原的語言:「荒原」與「狂風沙」〉,《幼獅文藝》,34卷6期,1971年12月,頁244-2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昌國,〈歷史書寫、主體性與權力:對「排灣人寫排灣族歷史」的觀察與反思〉,《台大文史哲學報》,59期,2003年11月,頁65-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報紙文章(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泉,〈關於「巫蠱」二三事〉,《中華日報》,第9版,1976年6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念國,〈中原北望:字字血淚的《狂風沙》〉,《民眾日報》,第11版,1979年5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念國,〈相看白刃血紛紛——抑鬱的「荒原」〉,《民聲日報》,第11版,1979年5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火宿,〈跨越宿命的戀歌:讀司馬中原「春遲」〉,《中華日報》,第11版,1987年2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我寫「狼煙」〉,《中國時報》,第9版,1971年11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霜天》,三重,大地出版社,198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守夜札記〉,《聯合報》,第12版,1979年5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鬼話連篇專輯之一──鬼月剖鬼〉,《聯合報》,第12版,1980年8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我看小說〉,《聯合報》,第8版,1980年9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包容民間歷史〉,《聯合報》,第8版,1981年8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必須呈現「多元性」〉,《聯合報》,第8版,1984年8月1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我的起步〉,《民生報》,第9版,1987年11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獲獎像驢吃油條〉,《聯合報》,第49版,1991年9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浮沉〉,《聯合報》,第37版,1993年10月1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何處覓桃源──有感於綁票案猖獗而寫〉,《中國時報》,第24版,1997年5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狗瘋與瘋狗──有感於狂犬病而寫〉,《中國時報》,第24版,1997年6月1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狼煙》(上)(下),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劍膽琴心話荻宜〉,《聯合報》,第37版,2001年1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行過死蔭幽谷──「殺爾死」流行有感〉,《聯合報》,第7版,2003年5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一之悟〉,《中央日報》,第17版,2004年3月1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無聊話屁〉,《聯合報》,第7版,2006年3月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狂風沙」與我〉,《聯合報》,第7版,2006年5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司馬論俠〉,《聯合報》,第7版,2006年6月8、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期待光明〉,《聯合報》,第7版,2006年10月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震撼人心的「獅子吼」──簡評《迴光》〉,《聯合報》,第7版,2007年8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玉琪,〈司馬中原從文學到鬼學〉,《中央日報》,第18版,1979年6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玉琪,〈荒原中的城堡〉,《中央日報》,第17版,1992年12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靈河》,台北,皇冠出版社,198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尼洛,〈淺析「荒原」對中國文化的探究〉(上)(下),《中央日報》,第10版,1983年12月12-1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中明,〈司馬中原舊作,啼明鳥新出版〉,《聯合報》,第14版,1999年4月2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世芳,〈司馬中原談鬼 蔡伶姬說通靈〉,《中國時報》,第14版,2001年10月1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羊牧,〈靜寂的奔湧——談司馬中原「月光河」〉,《中華日報》,第10版,1980年8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瑞,〈從「月光河」看司馬中原〉,《臺灣新生報》,第12版,1978年11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宗慈,〈大時代小人物——「廢園舊事」的省思〉,《自由日報》,第8版,1987年12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鵑,〈當個笨蛋真是快樂〉,《大成報》,第19版,1998年2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沙金,〈由「雲上的聲音」談司馬中原的文字〉,《中華日報》,第7版,1976年9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昭翡,〈他們的書桌是軍用的畫圖版〉,《中央日報》,第16版,1994年5月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淑媚,〈愛情是永恆的長篇?浪漫的短篇?〉,《中央日報》,第16版,1990年7月25-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飛記》,台北,皇冠出版社,198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拓拔瑞,〈司馬中原要寫史詩長篇〉,《聯合報》,第12版,1978年6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少雯,〈司馬中原的《荒原》〉,《中央日報》,第18版,1999年10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佩芬,〈英雄與英雄崇拜:讀司馬中原「失去監獄的囚犯」〉,《中央日報》,第10版,1982年5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貞羊,〈詞句美、情感真司馬中原的「精神之劍」讀後〉,《中華日報》,第10版,1983年11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蘭,〈小說家司馬中原暢談讀書及寫作〉,《中央日報》,第11版,1978年9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保真,〈水晴子的悲劇〉,《中華日報》,第16版,1998年4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保真,〈南森與美倩〉,《中華日報》,第16版,1998年5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鴿,〈夜聽「靈語」〉,《台灣新聞報》,第9版,1983年10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美惠,〈從小就在生活中打滾:訪名作家司馬中原〉,《中華日報》,第12版,1978年8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洛默,〈「荒原」讀後〉,《大華晚報》,第8版,1970年11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遇邪記》,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紀琤,〈司馬中原義助失學少年〉,《中國時報》,第26版,2001年9月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拓蕪,〈讀「月光河」有感〉,《臺灣新生報》,第12版,1979年1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立,〈司馬中原故事裡的傳奇世界〉,《中華日報》,第11版,1986年5月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夢瑞,〈司馬中原鬼故事麻辣講堂聲聲入耳〉,《民生報》,第10版,2001年10月1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默,〈獨釣歷史的惆悵:淺談司馬中原的「月光河」〉,《臺灣時報》,第9版,1978年12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秀美,〈通過歷史的長河──訪小說家司馬中原先生〉,《大華晚報》,第10版,1985年12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素雲,〈此生只願做書囚──司馬中原〉,《中華日報》,第15版,1997年5月1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芬,〈司馬中原 七十金婚〉,《中國時報》,第14版,2002年3月1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娟,〈用真情和心靈譜成的書——讀司馬中原的「月光河」〉,《中華時報》,第10版,1980年10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素芳,〈寫人說鬼•現代鍾馗•司馬中原裸現民族的靈魂〉,《中華日報》,第15版,1990年10月1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紅絲鳳》,台北,皇冠雜誌社,198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麻念臺,〈司馬中原•筆風獨特,寫傳奇小說不忘鄉土〉,《大華晚報》,第4版,1978年3月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斐文,〈舊皮囊中裝新酒:訪問司馬中原談「鄉野奇譚」〉,《臺灣新生報》,第12版,1977年10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芝瑄,〈司馬中原四季都是讀書天〉,《中央日報》,第21版,1995年1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榕寧,〈司馬中原談生活與寫作〉,《大華晚報》,第7版,1979年10月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武忠,〈談小說的文字運用──訪司馬中原先生〉,《臺灣時報》,第9版,1978年5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瑜琪,〈鏡頭前巧裝扮,散發藝文味〉,《聯合晚報》,第9版,1998年3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照,〈既返鄉又浪遊的弔詭旅程──司馬中原的《荒原》〉,《自由時報》,第41版,1998年1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照,〈槍和火的無情世界〉,《中國時報》,第37版,1999年1月1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筱民,〈「霜天」讀後〉,《中華日報》,第12版,1975年8月1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光裕,〈記兩個成功的青年作家──司馬中原和高準〉,《自立晚報》,第4版,1965年3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狐變》,台北,林白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10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海濤,〈「靈語」的感受〉,《中央日報》,第9版,1970年12月1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邦媛,〈「荒原」、「狂風沙」再起〉,《聯合報》,第7版,2006年5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慧美,〈讀「月光河」〉,《國語日報》,第6版,1980年5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鮑芷,〈月光河〉,《中央日報》,第10版,1980年7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白雲,〈「鄉思井」讀後〉,《中華日報》,第12版,1975年12月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淑真,〈桃李春風:記輻射光熱的司馬中原老師〉,《中華日報》,第8版,1987年9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叢林,〈一本反映時代的小說集〉,《中華日報》,第9版,1975年10月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tochau/tochau-f01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吸血的殭屍》,台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鬼話》,台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藏魂罈子》,台北,皇冠雜誌社,19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挑燈練膽》,台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神──喻培倫傳》,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刀兵塚》,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寒食雨》,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2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春行》,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十八里旱湖》,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巨漩》,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天網》,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煙雲》,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孽種》,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啖頭記》,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醫院鬼話》,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遲》,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6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夢緣》,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童話》,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6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獾之獵》,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冰窟窿》,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爺爺說鄉野傳奇》,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1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最後的反攻》,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散文(按出版年月日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雲上的聲音》,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6年9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鄉思井》,台北,皇冠出版社,197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光河》,台北,九歌出版社,1982年1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俠與劍》,南投,臺灣省訓練團,198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抱一把胡琴》,南投,臺灣省訓練團,198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駝鈴》,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4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滄桑》,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9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無弦琴》,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和你聊天》,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寄望昇歌》,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精神之劍》,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5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爬蟲的告白》,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10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笑談人生》,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8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中原鬼靈經》,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2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評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松齡及他的聊齋》,台北,楷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報導文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他,為什麼要活下去》,皇冠雜誌社,198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有聲書(按作品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生死論壇》,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笑話一籮筐》,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鬼話連篇Ⅰ》,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鬼話連篇Ⅱ》,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陰陽魔界》,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麻辣25問》,台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國)孟子,《孟子》;收於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台北,新興書局,195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9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袁枚,《子不語》;收於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曹丕,《列異傳》;收於史仲文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彭□,《續墨客揮犀》;收於朱易安、傅璇琮主編,《全宋筆記》第三編一,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蒲松齡,《足本聊齋誌異》,台北,新陸書局,19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劉鶚,《老殘遊記》,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現代書籍(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文著作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