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原住民族教育及其法規範之研究
作者 張源泉
貢獻者 董保城
張源泉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0:41 (UTC+8)
摘要 
"目次-----I
     表目次-----III
     第一章 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壹、研究動機-----p.1
         貳、研究目的-----p.4
       第二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方法-----p.6
         壹、名詞釋義-----p.6
         貳、研究方法-----p.8
     第二章 解嚴前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9
       第一節 「原住民」之概念分析-----p.9
         壹、各族分佈及其人口組成-----p.9
         貳、泛「原住民」意識-----p.15
       第二節 日據時代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18
         壹、原住民族教育之創始期-----p.19
           一、「教育所」的設立-----p.20
           二、「國語傳習所」的設立-----p.20
         貳、原住民族教育之整頓期-----p.22
       第三節 光復後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26
         壹、山地施政要點-----p.26
         貳、促進山地行政建設計畫大綱-----p.28
         參、山地行政改進方案-----p.29
         肆、山胞社會發展方案-----p.31
         小結-----p.34
     第三章 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之憲法基礎-----p.35
       第一節 原住民族權利之發展-----p.35
         壹、國際公約中之原住民族權利-----p.35
           一、人權理念的演變-----p.36
           二、原住民族權利的內涵-----p.40
         貳、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興起-----p.41
           一、社會運動的產生-----p.41
           二、原住民族運動-----p.43
       第二節 憲法原住民條款的意涵-----p.48
         壹、人性尊嚴層面之「民族權」-----p.49
           一、人性尊嚴原則-----p.49
           二、作為人性尊嚴之「民族權」-----p.51
         貳、防禦權層面之「民族權」-----p.53
           一、基本權之防禦權功能-----p.53
           二、作為防禦權之「民族權」-----p.54
         參、給付請求權層面之「民族權」-----p.57
           一、基本權之給付請求權功能-----p.57
           二、作為優惠性差別待遇之「民族權」-----p.59
        小結-----p.65
     第四章 原住民族教育之法規範內涵-----p.67
       第一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人性尊嚴層面-----p.67
         壹、原住民族教育之人性尊嚴問題-----p.68
         貳、原住民族教育之參與原則-----p.72
         參、符合人性尊嚴之教育內容-----p.73
         小結-----p.77
       第二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性層面-----p.78
         壹、原住民族教育主體性之相關法制-----p.78
           一、原住民族之學習權-----p.78
           二、教育行政權之界限-----p.82
         貳、原住民族之父母教育權-----p.87
           一、父母教育權之相關法制-----p.88
           二、原住民族之父母教育權-----p.91
         參、原住民族教育之教師專業自主權-----p.93
           一、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法律性質-----p.93
           二、原住民族教育之教師專業-----p.99
         小結-----p.104
       第三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優惠性差別待遇層面-----p.106
         壹、教育優惠性差別待遇之合憲性-----p.106
         貳、原住民族之入學請求權-----p.110
         參、教育設施之請求權-----p.114
           一、教育優先區-----p.115
           二、原住民族特色之教育管道-----p.120
         小結-----p.124
     第五章 結論-----p.125
     參考文獻-----p.130
     附錄:原住民族教育法-----p.147
     
     表目次
     表2-1 原住民各族行政區域分佈情形-----P.10
     表2-2 原住民人口與全省人口比例之變遷-----P.12
     表2-3 全國各縣市原住民族群人口數統計表(台北與高雄)-----P.14
     表2-4 全國山地鄉、平地鄉、都會區原住民人口分佈統計表-----P.14
     表2-5 原住民社會之平均年所得比較表-----P.16
     表2-6 1929年台灣各民族兒童入學率之比較-----P.24
     表3-1 原住民與臺閩地區國民零歲平均餘命之比較-----P.52
     表4-1 八十九學年度各級學校原住民學生人數及比率摘要表-----P.110
     表4-2 原住民學生參加大學聯招人數及錄取率統計表-----P.111
     表4-3 教育部九十一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與補助項目對照表-----P.118
     "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建元:〈從現代主義到批判教育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論基礎〉,見於周英雄主編:《現代與多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王嵩山:〈南島民族:臺灣的先住民〉,《歷史月刊》51期,1992年。
中村孝志編:《日本的南方關係和台灣》,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青史社,1988年。
瓦歷斯•諾幹:〈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權」的身體〉,見於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辦「心靈改革、社會重建、 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
石元康:〈社群與個體─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論辯〉,《當代》114期,1995年。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譯,台灣研究叢刊第三十九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29年。
李壬癸:《臺灣南島語言的語音符號系統》,台北:教育部教研會,1991年。
李亦園:〈都市高山族的現代適應〉,見於李亦園:《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 台北:聯經,1982年。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公報》26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51年。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公報》44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53年秋。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發展中的臺灣山地行政》,南投:臺灣省政府,1971年。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臺灣省政府民政統計》20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91年。
〈台灣原住民社會大事記〉,《山海文化雙月刊》16期之附錄,1997年。
〈台灣接管記劃綱要〉,陳鳴鐘等編:《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1989年。
《高山青》創刊號,1983年。
Berlin,Isaiah:《自由四論》,陳曉林譯,台北:聯經,1986年。
Bowles&Gintis:《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李錦旭譯,台北:桂冠,1989年。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卷1期。
許志雄:〈教育基本法的意義與特質─戰後日本教育法制焦點問題初探〉,《月旦法學》5期,1995年。
Carr,Wilfred:《新教育學》,溫明麗譯,台北:師大書苑,1998年。
Cotterrell,Roger:《法律社會學導論》,台北:結構群,1991年。
Corwin, Edward S.:《美國憲法釋義》,結構群譯,台北:結構群文化,1992年。
Dahl,Robert A.:《多元政治:參與和反對》,張名貴譯,台北: 唐山,1989年。
Dahl,Robert A.:《民主理論的前言》,朱丹譯,香港 : 牛津大學, 1995年。
Dahl,Robert A.:《論民主》,李柏光、李猛譯,台北:聯經,1999年。
Evan,William M.:《法律社會學》,鄭哲民譯,台北:巨流,1993年。
Hatch,Elvin:《文化與道德》,于嘉雲譯,台北:時報,1994年。
Held,David:《民主的模式》,李少軍、尚新建譯,台北:桂冠,1995年。
Gurr,Ted Robert& Harff,Barbara:《國際政治中的族群衝突》,鄭又平等譯,台北:韋伯文化,1999年。
許育典:〈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中)〉,《月旦法學》50期,1999年7月。
李文成:〈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談族群特性與文化差異對原住民學生學習的影
Tsurumi,E.Patricia:《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林正芳譯,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英文文獻:
Anderson,Benedict: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York : Verso,1991.
Anaya, S. James: 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Anaya, S. James:The Capac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to Advance Ethnic or Nationality Rights Claims,in Will Kymlicka ed.:The Rights of Minorty Cultur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Banks,J.A: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Allyn & Bacon, 1994.
Bank,J.: 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Ally&Bacon,1988.
Banks,J.A.,&Banks C.A.M. (Eds.)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Allyn & Bacon, 1993.
Bell,Daniel: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Random House,1976.
許育典:〈人的自我實現與多元文化教育的法建構〉,《教育研究月刊》78期,2000年10月。
Bennett,C.I.: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Allyn & Bacon,1990.
響〉,《山海文化雙月刊》14期,1996年。
Bernstein,Richard J.:Beyond Objectivism and Relativism : Science ,Hermeneutics ,and Praxis ,1983.
Bourdieu ,Pierre:The School as a Conservative Force ,in R.Dale,G.Esland & M. Macdoald ed.: Schooling and Capitalism:A Sociological Reader,London&Henly:R.K.P.,1976.
Cotterrell,Roger:The Sociology of Law─An Introduction,London: Butterworths,1984.
Dworkin,Ronald:Taking Right Seriousely,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Esman,Milton J.:Two Dimension of Ethnic Politics : Defense of Homelands,Immigrant Rights,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8:3 ,1985.
Fiscus,Ronald J.: The Constitutional Logic of Affirmation Action,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
Frankfurt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 Aspects of Sociology ,Boston: Beacon Press.
Friedman,Lawrence M.: Law and Society : An Introduction , Prentice-Hall , Inc.,1977.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2002年。
Habermas ,Jürgen :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Boston :Beacon Press,1971.
Habermas,Jürgen:Theory and Pratice, Boston:Beacon Press,1973.
江宜樺:〈政治社群與生命共同體:亞里斯多德的城邦理論的若干啟示〉,見於陳秀容、江宜樺編:《政治社群》,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5 年。
Habermas,Jürgen : Legitimation Crisis, trans by Thomas McCarthy, Boston:Beacon Press,1975.
Habermas,Jürgen:The Theory of Community Action, Vol,1. Boston: Beacon Press, 1984.
Hagen Koo: The Interplay of State,Social Class,and World System in East Asian Development: The cases of South Korea and Taiwan,in Frederic C.Deyo ed.: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7.
Hatch,Elvin:Culture and morality:the relativity of value in anthopolog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
Hobbes,Thomas: Leviathan, ed.by Michael Oakeshott,Oxford,1955.
Hume,David: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New York : E. P. Dutton, 1911.
Kant,Immanuel:Ground 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P.Paton tr.,London: Hutchinson University Library,1948.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見於《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996年。
Kant,Immanual:Philosophy of Material Nature,Oxford:Clarendon Press,1964.
Lipset, S.M.:Political Man,New York:Doubleday,1960.
Lynch,J.: 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London: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td.1983.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8年。
MacIntyre,Alasdair: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4.
Mannheim,K.:Man and Society in an Age of Reconstruction,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51.
Naqvi,Feisal Hussain:People’s Rights or Victim’s Rights,Indiana Law Journal,Vol.71,1996.
Rawls,John: A Theory of Justice, New York:Belknap,1972.
Rawls,John:Political Liberal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Peters, R.S.:Ethics and Education,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1966.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1999年。
Plowden,Bridget(The Plowden Report):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a 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Vol 1. London: HMSO,1967.
Roemer eds.: The Idea of Democrac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93.
Sandel,Michael J.:Liberalism and Limits of Jus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Smith,Anthony D.:National Identity,Nevada: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1991.
任秀媚:〈山地單語及雙語兒童語文能力及智力之比較研究〉,《新竹師專學報》13期,1986年。
Tamir,Yael:Liberal Nationa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Taylor,Charles: Sources of the Self,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Taylor,Charles:Reconciling the Solitudes:Essays on Canadian Federalism and Nationalism ,Montreal & Kingston: McGill-Green’s University press,1993.
Tocqueville,Alexis de: Democracy in America, trans by George Lawrence,edited by J.P.Mayer,Garden City,N.Y.:Anchor,1969.
Van Dyke, Vernon:The Individual, the State, and Ethnic Communities in Political Theory,in Will Kymlicka, ed.:The Rights of Minority Cultur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
Young,Iris Marion: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Walzer,Michael:Spheres of Justice:A Defence of Pluralism and Equality,New York:Basic Books,1983.
Walzer,Michael: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in Political Theory 12,1984.
Will Kymlicka: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a.
Will Kymlicka:The Rights of Minority Cultur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b.
朱雲漢:〈從總體社會結構的變遷看自力救濟性街頭運動的湧現〉,發表於「自力救濟與公權力行使研究」論文發表會,1988年11月。
朱敬一、戴華:《教育鬆綁》,台北:遠流,1996年。
沈宗靈:《法理學》,台北:五南圖書,1998年。
夷將•拔路兒:〈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見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印:《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1994年。
吳天泰、徐光國:〈師院生任教山地國小意願之探討〉,花蓮師院社會科教育學報1期,1992年。
許慶雄:《社會權論》,台北:眾文,1991年。
吳天泰:〈原住民保送師範生的壓力與願望:以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為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21期,1994年。
吳天泰:《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五南,1998年。
吳天泰:《原住民學院規劃研究暨設立發展計畫》,花蓮:東華大學,委託單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9年。
吳明益:《國家管制教育市場的合理地位與制度因應─以教育權的保障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何文琳:〈台灣人權促進會在壓力下前進〉,《民主政治》5期,1984年。
何希皓:〈未成年人之基本權與親權的衝突〉,《憲政時代》22卷2期,1996年。
佐藤源治:《台灣教育之進展》,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
林妙娟:〈山胞婦女生活態度與教養子女態度之探討〉,見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研究彙報》第9輯,1993年。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張建成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1990年。
林彩雲:《一個紡織廠女工調適研究》,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碩士論文,1973。
林淑雅:《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1998年。
林淑雅:〈民族權與憲法的關係〉,發表於《心靈改革、社會重建、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998年。
林淑雅:《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林錫堯:〈基本權之限制〉,《法學叢刊》120期,1985年10月。
周志宏:《學術研究之自由》,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周志宏:〈兒童的學習權與受教育之權利〉,見於薛化元&周志宏等合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縣:稻鄉,1994年。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縣:稻鄉,1997年。
美濃部達吉:《法之本質》,林紀東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若林正丈:〈立於歧路上的政治體制〉,見於若林正丈:《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政治》,廖兆陽譯,台北:故鄉,1988年。
張建成:《光復以來山胞之教育及其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科會研究報告,1993年。
連雅堂:《台灣通史》,台北:黎明文化,1985年。
施正鋒:《族群與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1998年。
范乃中:《論教師的教育自由》,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洪泉湖:〈台灣原住民教育中的師資問題與師資培育政策〉,見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海峽兩岸少數民族問題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
洪敏麟:〈綜觀臺灣山地社會結構與文化演變之軌跡〉,《臺灣文獻》22卷3期,1971年。
胡永寶:〈原住民學生學習現況調查研究〉,《國教園地》51、52期,1995年。
兼子仁:《教育權的理論》,東京:勁草書房,昭和51年,轉引自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1997年。
浦忠勇:《升學母語條款二度剝削原住民學生》,中國時報15版,2001年3月27日。
徐正光:〈從異化到自主─台灣勞工運動的基本性格和趨勢〉,見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出版社,1996年。
高淑芳等著:《八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現況調查報告》,委託單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00年。
李亦園:《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2年。
高德義:〈原住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見於張建成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
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1990年。
高德義:〈台灣原住民實行自治的政策可行性分析〉,見於行政院文建會編:《原住民文化論文集》,1994年。
涂耀聖:〈山胞知多少〉,《社會福利》19期,1985年。
宮澤俊義:《人權概論》,永明譯,八十年代出版社,1979年。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1984年。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泛原住民意識與台灣族群問題的互動〉,見於張炎憲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
郭為藩:〈推動教育優先區的目標與策略〉,於1996年2月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
常務委員會之專題報告。
郭介恆:〈立法怠惰之回應〉,《憲政時代》21卷1期,1995年。
張建成:〈原住民觀點與原住民教育〉,見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
莊繡霞:《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文媛:〈日據時代下原住民教育的展開〉,《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1期(上冊),2000年。
陳伯璋:《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88年。
陳伯璋:〈教育問題〉,見於楊國樞、葉啟政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1991年。
陳佩琪:《父母在學校教育上之權利》,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枝烈:〈從多元文化教育分析小學社會科的原住民文化內涵〉,《教師天地》70期,1994年。
陳枝烈:〈排灣族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研究》40期,1994年。
陳枝烈:《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陳枝烈:〈族群關係與教育的互動〉,見於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
陳枝烈:《各級各類學校教科書內容之原住民女性觀點分析》,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案,2001年。
張建成:〈教育政策〉,見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陳秀容:〈社群的互動與人權:關於社群權利的一種思考〉,見於陳秀容、江宜樺編:《政治社群》,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5a年。
陳秀容:〈第三世界人權觀念的探討:1986年聯合國「發展權宣言」的初步分析〉,見於張福建、蘇文流主編:《民主政治:古典與現代》,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5b年。
陳其南:〈台灣山地居民及其文化處境〉,《中國論壇》12卷7期,1981年。
陳美如:《台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66年。
陳奎熹:《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1994年。
陳恩儀:《論行政自我拘束原則─以平等原則為基礎》,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清秀:〈行政法的法源〉,見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1998年。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陳國均:〈從人類學談中華民族與臺灣土著〉,《東方雜誌》10卷7期、8期,1977年。
陳惠文:〈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之研究---「以還我土地」運動為個案分析〉〉,國立台北師院第10期,1992年。
張佳琳:《台灣光復後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愛娥:〈立法怠惰之回應〉,《憲政時代》21卷1期,1995年。
陳新民:〈平等權的憲法意義〉,見於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陳新民:《公法學劄記》,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陳新民:〈論「憲法委託」之理論〉,見於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陳瑞芸:《族群關係、族群認同與臺灣原住民基本政策》,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麗真:《日本憲法教育權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許木柱:《山胞輔導措施績校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2年。
許志雄:〈憲法上之個人尊嚴原理〉,《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十三輯,1992年。
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台北:稻禾,1993年。
葉啟政:《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葉國興、許志雄、張人傑、陳銘祥、林佳和:〈台灣原住民保障基本法草案〉,1990年。
黃子庭、葉慈儀、尹祚芊:〈南投縣山地國小學童缺席情形與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3卷3期,1994年。
黃東熊:〈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上)〉,《中興法學》33期。
黃美英:〈都市山胞與都市人類學--臺灣土著族群都市移民的初步探討〉,《思與言》23卷2期,1985年。
黃嘉雄:《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黃錦洪:《從我國憲法自由權之保障論警察勤務區查察之執行》,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李亦園:《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83年。
黃駿:〈族群關係、社會凝結與教育--從台灣學界的一些爭議談起〉,見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
雲飛揚:〈花蓮縣原住民國小學生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研習資訊》13卷3期,1996年。
傅仰止:〈都市山胞研究的回顧與前膽〉,《思與言》23卷2期,1985年。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1995年。
溫明麗:《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董保城:〈德國教育行政「法律保留」之探討〉,見於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
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
董保城&法治斌:《中華民國憲法》,台北縣:空中大學,2001年。
楊孝榮:〈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與原住民教育權之維護〉,《原住民教育》7期,1997年8月。
楊深坑:《溝通理性˙生命情懷與教育過程:哈伯瑪斯的溝通理性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李惠宗:《從平等權拘束立法之原理論合理差別之基準》,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楊瑩:〈當前台灣地區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的探討〉,見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等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揚智,1998年。
熊秉元:〈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論上的幾點考慮〉,《台大法學論叢》29卷1期,2000年。
蔡志方:〈從大學任務論私立大學之學術自由與應有之制度〉,《憲政時代》17卷4期,1992年。
蔡芳志:《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一)》,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蔡宗珍:〈人性尊嚴〉,見於許志雄、蔡茂寅等合編:《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1999年。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之基本原則〉,《月旦法學》45期,1999年2月。
蔡茂寅:〈學術自由之保障與教育行政監督權之界限〉,《月旦法學》2期,1995年6月。
蔡瑞明:《臺灣高山族社會流動之研究》,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的宗教政策》,同成社,1994年。
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學林文化,1998年。
李惠宗:〈論平等權拘束立法之原理〉,《憲政時代》14卷2期,1988年10月。
劉蔚之:《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蔣嘉媛:《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評估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薛化元:〈教師教育權的再思考〉,《國家政策》3期,1989年9月。
薛化元等著:《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台北:業強,1990年。
薛化元&周志宏編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1994年。
薛化元:《家長會功能與父母教育參與之法制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6年。
蕭全政:《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業強出版,1997年。
蕭全政:《台灣新思維:國民主義》,台北:時英出版社,1995年。
蕭昭君:〈誰需要多元文化教育?:一個師資培育者的反省與告解〉,見於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
蕭新煌:《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剖析》,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基金會。
李建興、簡茂發:《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1992年。
簡杏蓉:《臺灣原住民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社會安全制度取向》,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2年。
謝世忠:《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社出版,1987年。
謝高橋:《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1年。
瞿海源:〈弱勢團體與弱勢者的問題〉,見於詹火生等編著:《當代社會變遷與問題》,台北:聯經,1991年。
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文化,1998年。
譚光鼎:《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1988年。
譚光鼎:《中等教育選擇功能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譚光鼎:《台灣山胞青年文化認同、成就概念與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4年。
譚光鼎:《原住民族教育政策體系規劃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
羅長芬:《從文化變遷觀點論法律之發展》,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0年。
蘇永欽:〈台灣的社會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見於楊鳴鐸編:《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台北:法學叢刊社,1996年。
台灣省文獻會編:《台灣省通誌˙卷五教育誌教育設施篇》,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0年。
中國論壇第336期的專題:〈民間社會與台灣發展〉。
日本法學協學編:《注解日本國憲法(上)》,1953年。
內政部統計處:〈臺灣地區山胞人口〉,見於《內政統計提要》,台北:內政部,1991年。
內政部統計處:〈臺灣地區山胞人口族別〉,見於《內政統計提要》,台北:內政部,1991年。
內政部統計處:〈臺灣地區行政區域及總人口〉,見於《內政部統計月報》,台北:內政部,1991年。
台灣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青史社,1982年。
台灣總督府警察總署編:《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一編》,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行政法院八十三年判字第七八四號判決。
李鴻禧:〈現代國際人權的形成與發展概說─兼談「第三代國際人權」問題〉,見於李鴻禧:《憲法與憲政》,台北:植根雜誌社,1997年。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全國山地鄉、平地鄉、都會區原住民人口分佈統計表」,見於http://www.apc.gov.tw/02_convinent/05_statistics/sta_03.asp,資料標準日:91年8月31日。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全國原住民族群人口數統計表」,見於http://www.apc.gov.tw/02_convinent/05_statistics/sta_03.asp,資料標準日:91年8月31日。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原住民社會之平均年所得比較表」,見於http://www.apc.gov.tw/02_convinent/05_statistics/sta_03.asp。網路日期:91年10月1日。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為原住民寫歷史:辦理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證明〉之說帖,資料來源:http://www.apc.gov.tw/05_publish/01_month/41/41-05.htm,網路日期:91年10月20日。
教育部:〈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第二期五年計畫〉,1998年。
教育部:〈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五年計畫〉,網路資料:http://3d.nioerar.edu.tw/2d/native/law/law_0402.asp,網路日期:91年10月20日。
教育部高教司:《統計及研議多元入學方案原住民升學優待辦法》,台北:教育部,2000年。
教育部教研會:《山胞教育研討會記錄》,台北:教育部教研會,1988年。
花蓮師範學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原住民教育法草案研究報告》,1996年。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國民大會實錄》,1946年。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1999年。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公報》23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88年夏。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88651038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8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董保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源泉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源泉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02:00:41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02:00:4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0:4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08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1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65103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次-----I
     表目次-----III
     第一章 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壹、研究動機-----p.1
         貳、研究目的-----p.4
       第二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方法-----p.6
         壹、名詞釋義-----p.6
         貳、研究方法-----p.8
     第二章 解嚴前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9
       第一節 「原住民」之概念分析-----p.9
         壹、各族分佈及其人口組成-----p.9
         貳、泛「原住民」意識-----p.15
       第二節 日據時代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18
         壹、原住民族教育之創始期-----p.19
           一、「教育所」的設立-----p.20
           二、「國語傳習所」的設立-----p.20
         貳、原住民族教育之整頓期-----p.22
       第三節 光復後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26
         壹、山地施政要點-----p.26
         貳、促進山地行政建設計畫大綱-----p.28
         參、山地行政改進方案-----p.29
         肆、山胞社會發展方案-----p.31
         小結-----p.34
     第三章 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之憲法基礎-----p.35
       第一節 原住民族權利之發展-----p.35
         壹、國際公約中之原住民族權利-----p.35
           一、人權理念的演變-----p.36
           二、原住民族權利的內涵-----p.40
         貳、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興起-----p.41
           一、社會運動的產生-----p.41
           二、原住民族運動-----p.43
       第二節 憲法原住民條款的意涵-----p.48
         壹、人性尊嚴層面之「民族權」-----p.49
           一、人性尊嚴原則-----p.49
           二、作為人性尊嚴之「民族權」-----p.51
         貳、防禦權層面之「民族權」-----p.53
           一、基本權之防禦權功能-----p.53
           二、作為防禦權之「民族權」-----p.54
         參、給付請求權層面之「民族權」-----p.57
           一、基本權之給付請求權功能-----p.57
           二、作為優惠性差別待遇之「民族權」-----p.59
        小結-----p.65
     第四章 原住民族教育之法規範內涵-----p.67
       第一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人性尊嚴層面-----p.67
         壹、原住民族教育之人性尊嚴問題-----p.68
         貳、原住民族教育之參與原則-----p.72
         參、符合人性尊嚴之教育內容-----p.73
         小結-----p.77
       第二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性層面-----p.78
         壹、原住民族教育主體性之相關法制-----p.78
           一、原住民族之學習權-----p.78
           二、教育行政權之界限-----p.82
         貳、原住民族之父母教育權-----p.87
           一、父母教育權之相關法制-----p.88
           二、原住民族之父母教育權-----p.91
         參、原住民族教育之教師專業自主權-----p.93
           一、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法律性質-----p.93
           二、原住民族教育之教師專業-----p.99
         小結-----p.104
       第三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優惠性差別待遇層面-----p.106
         壹、教育優惠性差別待遇之合憲性-----p.106
         貳、原住民族之入學請求權-----p.110
         參、教育設施之請求權-----p.114
           一、教育優先區-----p.115
           二、原住民族特色之教育管道-----p.120
         小結-----p.124
     第五章 結論-----p.125
     參考文獻-----p.130
     附錄:原住民族教育法-----p.147
     
     表目次
     表2-1 原住民各族行政區域分佈情形-----P.10
     表2-2 原住民人口與全省人口比例之變遷-----P.12
     表2-3 全國各縣市原住民族群人口數統計表(台北與高雄)-----P.14
     表2-4 全國山地鄉、平地鄉、都會區原住民人口分佈統計表-----P.14
     表2-5 原住民社會之平均年所得比較表-----P.16
     表2-6 1929年台灣各民族兒童入學率之比較-----P.24
     表3-1 原住民與臺閩地區國民零歲平均餘命之比較-----P.52
     表4-1 八十九學年度各級學校原住民學生人數及比率摘要表-----P.110
     表4-2 原住民學生參加大學聯招人數及錄取率統計表-----P.111
     表4-3 教育部九十一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與補助項目對照表-----P.118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I
     表目次-----III
     第一章 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壹、研究動機-----p.1
         貳、研究目的-----p.4
       第二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方法-----p.6
         壹、名詞釋義-----p.6
         貳、研究方法-----p.8
     第二章 解嚴前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9
       第一節 「原住民」之概念分析-----p.9
         壹、各族分佈及其人口組成-----p.9
         貳、泛「原住民」意識-----p.15
       第二節 日據時代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18
         壹、原住民族教育之創始期-----p.19
           一、「教育所」的設立-----p.20
           二、「國語傳習所」的設立-----p.20
         貳、原住民族教育之整頓期-----p.22
       第三節 光復後之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p.26
         壹、山地施政要點-----p.26
         貳、促進山地行政建設計畫大綱-----p.28
         參、山地行政改進方案-----p.29
         肆、山胞社會發展方案-----p.31
         小結-----p.34
     第三章 原住民族教育法規範之憲法基礎-----p.35
       第一節 原住民族權利之發展-----p.35
         壹、國際公約中之原住民族權利-----p.35
           一、人權理念的演變-----p.36
           二、原住民族權利的內涵-----p.40
         貳、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興起-----p.41
           一、社會運動的產生-----p.41
           二、原住民族運動-----p.43
       第二節 憲法原住民條款的意涵-----p.48
         壹、人性尊嚴層面之「民族權」-----p.49
           一、人性尊嚴原則-----p.49
           二、作為人性尊嚴之「民族權」-----p.51
         貳、防禦權層面之「民族權」-----p.53
           一、基本權之防禦權功能-----p.53
           二、作為防禦權之「民族權」-----p.54
         參、給付請求權層面之「民族權」-----p.57
           一、基本權之給付請求權功能-----p.57
           二、作為優惠性差別待遇之「民族權」-----p.59
        小結-----p.65
     第四章 原住民族教育之法規範內涵-----p.67
       第一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人性尊嚴層面-----p.67
         壹、原住民族教育之人性尊嚴問題-----p.68
         貳、原住民族教育之參與原則-----p.72
         參、符合人性尊嚴之教育內容-----p.73
         小結-----p.77
       第二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性層面-----p.78
         壹、原住民族教育主體性之相關法制-----p.78
           一、原住民族之學習權-----p.78
           二、教育行政權之界限-----p.82
         貳、原住民族之父母教育權-----p.87
           一、父母教育權之相關法制-----p.88
           二、原住民族之父母教育權-----p.91
         參、原住民族教育之教師專業自主權-----p.93
           一、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法律性質-----p.93
           二、原住民族教育之教師專業-----p.99
         小結-----p.104
       第三節 原住民族教育之優惠性差別待遇層面-----p.106
         壹、教育優惠性差別待遇之合憲性-----p.106
         貳、原住民族之入學請求權-----p.110
         參、教育設施之請求權-----p.114
           一、教育優先區-----p.115
           二、原住民族特色之教育管道-----p.120
         小結-----p.124
     第五章 結論-----p.125
     參考文獻-----p.130
     附錄:原住民族教育法-----p.147
     
     表目次
     表2-1 原住民各族行政區域分佈情形-----P.10
     表2-2 原住民人口與全省人口比例之變遷-----P.12
     表2-3 全國各縣市原住民族群人口數統計表(台北與高雄)-----P.14
     表2-4 全國山地鄉、平地鄉、都會區原住民人口分佈統計表-----P.14
     表2-5 原住民社會之平均年所得比較表-----P.16
     表2-6 1929年台灣各民族兒童入學率之比較-----P.24
     表3-1 原住民與臺閩地區國民零歲平均餘命之比較-----P.52
     表4-1 八十九學年度各級學校原住民學生人數及比率摘要表-----P.110
     表4-2 原住民學生參加大學聯招人數及錄取率統計表-----P.111
     表4-3 教育部九十一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與補助項目對照表-----P.118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89en_US
dc.title (題名) 原住民族教育及其法規範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建元:〈從現代主義到批判教育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論基礎〉,見於周英雄主編:《現代與多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嵩山:〈南島民族:臺灣的先住民〉,《歷史月刊》51期,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村孝志編:《日本的南方關係和台灣》,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青史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瓦歷斯•諾幹:〈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權」的身體〉,見於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辦「心靈改革、社會重建、 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元康:〈社群與個體─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論辯〉,《當代》114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譯,台灣研究叢刊第三十九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2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壬癸:《臺灣南島語言的語音符號系統》,台北:教育部教研會,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都市高山族的現代適應〉,見於李亦園:《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 台北:聯經,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公報》26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5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公報》44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53年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發展中的臺灣山地行政》,南投:臺灣省政府,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臺灣省政府民政統計》20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原住民社會大事記〉,《山海文化雙月刊》16期之附錄,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接管記劃綱要〉,陳鳴鐘等編:《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山青》創刊號,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rlin,Isaiah:《自由四論》,陳曉林譯,台北:聯經,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wles&Gintis:《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李錦旭譯,台北:桂冠,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卷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雄:〈教育基本法的意義與特質─戰後日本教育法制焦點問題初探〉,《月旦法學》5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r,Wilfred:《新教育學》,溫明麗譯,台北:師大書苑,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tterrell,Roger:《法律社會學導論》,台北:結構群,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rwin, Edward S.:《美國憲法釋義》,結構群譯,台北:結構群文化,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hl,Robert A.:《多元政治:參與和反對》,張名貴譯,台北: 唐山,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hl,Robert A.:《民主理論的前言》,朱丹譯,香港 : 牛津大學, 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hl,Robert A.:《論民主》,李柏光、李猛譯,台北:聯經,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van,William M.:《法律社會學》,鄭哲民譯,台北:巨流,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tch,Elvin:《文化與道德》,于嘉雲譯,台北:時報,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ld,David:《民主的模式》,李少軍、尚新建譯,台北:桂冠,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urr,Ted Robert& Harff,Barbara:《國際政治中的族群衝突》,鄭又平等譯,台北:韋伯文化,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育典:〈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中)〉,《月旦法學》50期,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成:〈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談族群特性與文化差異對原住民學生學習的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surumi,E.Patricia:《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林正芳譯,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erson,Benedict: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York : Verso,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aya, S. James: 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aya, S. James:The Capac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to Advance Ethnic or Nationality Rights Claims,in Will Kymlicka ed.:The Rights of Minorty Cultur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nks,J.A: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Allyn & Bacon,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nk,J.: 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Ally&Bacon,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nks,J.A.,&Banks C.A.M. (Eds.)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Allyn & Bacon,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ll,Daniel: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Random House,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育典:〈人的自我實現與多元文化教育的法建構〉,《教育研究月刊》78期,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nnett,C.I.: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Allyn & Bacon,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響〉,《山海文化雙月刊》14期,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rnstein,Richard J.:Beyond Objectivism and Relativism : Science ,Hermeneutics ,and Praxi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urdieu ,Pierre:The School as a Conservative Force ,in R.Dale,G.Esland & M. Macdoald ed.: Schooling and Capitalism:A Sociological Reader,London&Henly:R.K.P.,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tterrell,Roger:The Sociology of Law─An Introduction,London: Butterworths,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workin,Ronald:Taking Right Seriousely,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sman,Milton J.:Two Dimension of Ethnic Politics : Defense of Homelands,Immigrant Rights,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8:3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scus,Ronald J.: The Constitutional Logic of Affirmation Action,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ankfurt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 Aspects of Sociology ,Boston: Beacon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man,Lawrence M.: Law and Society : An Introduction , Prentice-Hall , Inc.,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bermas ,Jürgen :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Boston :Beacon Press,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bermas,Jürgen:Theory and Pratice, Boston:Beacon Press,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宜樺:〈政治社群與生命共同體:亞里斯多德的城邦理論的若干啟示〉,見於陳秀容、江宜樺編:《政治社群》,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5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bermas,Jürgen : Legitimation Crisis, trans by Thomas McCarthy, Boston:Beacon Press,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bermas,Jürgen:The Theory of Community Action, Vol,1. Boston: Beacon Press,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gen Koo: The Interplay of State,Social Class,and World System in East Asian Development: The cases of South Korea and Taiwan,in Frederic C.Deyo ed.: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tch,Elvin:Culture and morality:the relativity of value in anthopolog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bbes,Thomas: Leviathan, ed.by Michael Oakeshott,Oxford,19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me,David: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New York : E. P. Dutton, 1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nt,Immanuel:Ground 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P.Paton tr.,London: Hutchinson University Library,19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見於《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nt,Immanual:Philosophy of Material Nature,Oxford:Clarendon Press,19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pset, S.M.:Political Man,New York:Doubleday,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ynch,J.: 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London: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td.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公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Intyre,Alasdair: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nnheim,K.:Man and Society in an Age of Reconstruction,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qvi,Feisal Hussain:People’s Rights or Victim’s Rights,Indiana Law Journal,Vol.71,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wls,John: A Theory of Justice, New York:Belknap,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wls,John:Political Liberal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ters, R.S.:Ethics and Education,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lowden,Bridget(The Plowden Report):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a 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Vol 1. London: HMSO,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emer eds.: The Idea of Democrac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ndel,Michael J.:Liberalism and Limits of Jus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mith,Anthony D.:National Identity,Nevada: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秀媚:〈山地單語及雙語兒童語文能力及智力之比較研究〉,《新竹師專學報》13期,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mir,Yael:Liberal Nationa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ylor,Charles: Sources of the Self,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ylor,Charles:Reconciling the Solitudes:Essays on Canadian Federalism and Nationalism ,Montreal & Kingston: McGill-Green’s University press,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cqueville,Alexis de: Democracy in America, trans by George Lawrence,edited by J.P.Mayer,Garden City,N.Y.:Anchor,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an Dyke, Vernon:The Individual, the State, and Ethnic Communities in Political Theory,in Will Kymlicka, ed.:The Rights of Minority Cultur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oung,Iris Marion: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lzer,Michael:Spheres of Justice:A Defence of Pluralism and Equality,New York:Basic Books,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lzer,Michael: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in Political Theory 12,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 Kymlicka: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 Kymlicka:The Rights of Minority Cultur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b.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雲漢:〈從總體社會結構的變遷看自力救濟性街頭運動的湧現〉,發表於「自力救濟與公權力行使研究」論文發表會,198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敬一、戴華:《教育鬆綁》,台北:遠流,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宗靈:《法理學》,台北:五南圖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夷將•拔路兒:〈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見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印:《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天泰、徐光國:〈師院生任教山地國小意願之探討〉,花蓮師院社會科教育學報1期,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慶雄:《社會權論》,台北:眾文,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天泰:〈原住民保送師範生的壓力與願望:以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為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21期,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天泰:《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五南,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天泰:《原住民學院規劃研究暨設立發展計畫》,花蓮:東華大學,委託單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明益:《國家管制教育市場的合理地位與制度因應─以教育權的保障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文琳:〈台灣人權促進會在壓力下前進〉,《民主政治》5期,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希皓:〈未成年人之基本權與親權的衝突〉,《憲政時代》22卷2期,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佐藤源治:《台灣教育之進展》,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妙娟:〈山胞婦女生活態度與教養子女態度之探討〉,見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研究彙報》第9輯,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成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彩雲:《一個紡織廠女工調適研究》,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碩士論文,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雅:《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雅:〈民族權與憲法的關係〉,發表於《心靈改革、社會重建、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雅:《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錫堯:〈基本權之限制〉,《法學叢刊》120期,198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宏:《學術研究之自由》,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宏:〈兒童的學習權與受教育之權利〉,見於薛化元&周志宏等合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縣:稻鄉,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縣:稻鄉,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濃部達吉:《法之本質》,林紀東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若林正丈:〈立於歧路上的政治體制〉,見於若林正丈:《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政治》,廖兆陽譯,台北:故鄉,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成:《光復以來山胞之教育及其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科會研究報告,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雅堂:《台灣通史》,台北:黎明文化,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族群與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乃中:《論教師的教育自由》,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泉湖:〈台灣原住民教育中的師資問題與師資培育政策〉,見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海峽兩岸少數民族問題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敏麟:〈綜觀臺灣山地社會結構與文化演變之軌跡〉,《臺灣文獻》22卷3期,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永寶:〈原住民學生學習現況調查研究〉,《國教園地》51、52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兼子仁:《教育權的理論》,東京:勁草書房,昭和51年,轉引自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浦忠勇:《升學母語條款二度剝削原住民學生》,中國時報15版,2001年3月2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光:〈從異化到自主─台灣勞工運動的基本性格和趨勢〉,見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淑芳等著:《八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現況調查報告》,委託單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德義:〈原住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見於張建成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德義:〈台灣原住民實行自治的政策可行性分析〉,見於行政院文建會編:《原住民文化論文集》,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涂耀聖:〈山胞知多少〉,《社會福利》19期,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宮澤俊義:《人權概論》,永明譯,八十年代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泛原住民意識與台灣族群問題的互動〉,見於張炎憲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為藩:〈推動教育優先區的目標與策略〉,於1996年2月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務委員會之專題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介恆:〈立法怠惰之回應〉,《憲政時代》21卷1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成:〈原住民觀點與原住民教育〉,見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繡霞:《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媛:〈日據時代下原住民教育的展開〉,《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1期(上冊),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伯璋:《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伯璋:〈教育問題〉,見於楊國樞、葉啟政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佩琪:《父母在學校教育上之權利》,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枝烈:〈從多元文化教育分析小學社會科的原住民文化內涵〉,《教師天地》70期,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枝烈:〈排灣族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研究》40期,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枝烈:《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枝烈:〈族群關係與教育的互動〉,見於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枝烈:《各級各類學校教科書內容之原住民女性觀點分析》,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案,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成:〈教育政策〉,見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容:〈社群的互動與人權:關於社群權利的一種思考〉,見於陳秀容、江宜樺編:《政治社群》,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5a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容:〈第三世界人權觀念的探討:1986年聯合國「發展權宣言」的初步分析〉,見於張福建、蘇文流主編:《民主政治:古典與現代》,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5b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其南:〈台灣山地居民及其文化處境〉,《中國論壇》12卷7期,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如:《台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奎熹:《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恩儀:《論行政自我拘束原則─以平等原則為基礎》,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清秀:〈行政法的法源〉,見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均:〈從人類學談中華民族與臺灣土著〉,《東方雜誌》10卷7期、8期,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惠文:〈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之研究---「以還我土地」運動為個案分析〉〉,國立台北師院第10期,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佳琳:《台灣光復後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愛娥:〈立法怠惰之回應〉,《憲政時代》21卷1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新民:〈平等權的憲法意義〉,見於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新民:《公法學劄記》,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新民:〈論「憲法委託」之理論〉,見於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瑞芸:《族群關係、族群認同與臺灣原住民基本政策》,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真:《日本憲法教育權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木柱:《山胞輔導措施績校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雄:〈憲法上之個人尊嚴原理〉,《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十三輯,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台北:稻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啟政:《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國興、許志雄、張人傑、陳銘祥、林佳和:〈台灣原住民保障基本法草案〉,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庭、葉慈儀、尹祚芊:〈南投縣山地國小學童缺席情形與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3卷3期,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上)〉,《中興法學》3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美英:〈都市山胞與都市人類學--臺灣土著族群都市移民的初步探討〉,《思與言》23卷2期,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嘉雄:《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錦洪:《從我國憲法自由權之保障論警察勤務區查察之執行》,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駿:〈族群關係、社會凝結與教育--從台灣學界的一些爭議談起〉,見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雲飛揚:〈花蓮縣原住民國小學生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研習資訊》13卷3期,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仰止:〈都市山胞研究的回顧與前膽〉,《思與言》23卷2期,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明麗:《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保城:〈德國教育行政「法律保留」之探討〉,見於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保城&法治斌:《中華民國憲法》,台北縣:空中大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孝榮:〈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與原住民教育權之維護〉,《原住民教育》7期,199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深坑:《溝通理性˙生命情懷與教育過程:哈伯瑪斯的溝通理性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惠宗:《從平等權拘束立法之原理論合理差別之基準》,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瑩:〈當前台灣地區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的探討〉,見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等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揚智,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秉元:〈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論上的幾點考慮〉,《台大法學論叢》29卷1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志方:〈從大學任務論私立大學之學術自由與應有之制度〉,《憲政時代》17卷4期,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芳志:《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一)》,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宗珍:〈人性尊嚴〉,見於許志雄、蔡茂寅等合編:《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之基本原則〉,《月旦法學》45期,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茂寅:〈學術自由之保障與教育行政監督權之界限〉,《月旦法學》2期,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瑞明:《臺灣高山族社會流動之研究》,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的宗教政策》,同成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學林文化,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惠宗:〈論平等權拘束立法之原理〉,《憲政時代》14卷2期,198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蔚之:《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嘉媛:《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評估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教師教育權的再思考〉,《國家政策》3期,198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等著:《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台北:業強,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周志宏編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家長會功能與父母教育參與之法制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全政:《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業強出版,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全政:《台灣新思維:國民主義》,台北:時英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昭君:〈誰需要多元文化教育?:一個師資培育者的反省與告解〉,見於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新煌:《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剖析》,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興、簡茂發:《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杏蓉:《臺灣原住民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社會安全制度取向》,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世忠:《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社出版,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高橋:《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瞿海源:〈弱勢團體與弱勢者的問題〉,見於詹火生等編著:《當代社會變遷與問題》,台北:聯經,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文化,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光鼎:《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光鼎:《中等教育選擇功能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光鼎:《台灣山胞青年文化認同、成就概念與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光鼎:《原住民族教育政策體系規劃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長芬:《從文化變遷觀點論法律之發展》,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永欽:〈台灣的社會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見於楊鳴鐸編:《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台北:法學叢刊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文獻會編:《台灣省通誌˙卷五教育誌教育設施篇》,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論壇第336期的專題:〈民間社會與台灣發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本法學協學編:《注解日本國憲法(上)》,195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臺灣地區山胞人口〉,見於《內政統計提要》,台北:內政部,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臺灣地區山胞人口族別〉,見於《內政統計提要》,台北:內政部,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臺灣地區行政區域及總人口〉,見於《內政部統計月報》,台北:內政部,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青史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察總署編:《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一編》,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法院八十三年判字第七八四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鴻禧:〈現代國際人權的形成與發展概說─兼談「第三代國際人權」問題〉,見於李鴻禧:《憲法與憲政》,台北:植根雜誌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全國山地鄉、平地鄉、都會區原住民人口分佈統計表」,見於http://www.apc.gov.tw/02_convinent/05_statistics/sta_03.asp,資料標準日:91年8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全國原住民族群人口數統計表」,見於http://www.apc.gov.tw/02_convinent/05_statistics/sta_03.asp,資料標準日:91年8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原住民社會之平均年所得比較表」,見於http://www.apc.gov.tw/02_convinent/05_statistics/sta_03.asp。網路日期:91年10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為原住民寫歷史:辦理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證明〉之說帖,資料來源:http://www.apc.gov.tw/05_publish/01_month/41/41-05.htm,網路日期:91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第二期五年計畫〉,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五年計畫〉,網路資料:http://3d.nioerar.edu.tw/2d/native/law/law_0402.asp,網路日期:91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高教司:《統計及研議多元入學方案原住民升學優待辦法》,台北:教育部,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教研會:《山胞教育研討會記錄》,台北:教育部教研會,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花蓮師範學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原住民教育法草案研究報告》,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國民大會實錄》,194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公報》23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88年夏。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