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作者 吳雅惠
貢獻者 葉陽明
吳雅惠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1:48 (UTC+8)
摘要   本論文之研究主題在於探討德國統一之後,因應經濟環境轉變而造成政治與社會之變化,以及1998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前後,施略德政府所提出「新中間」路線之意涵。
       本研究之結論可概分為下列幾點:
       1.西德自二次大戰後至兩德統一前,透過社會市場經濟(萊茵模式)之思維,著重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兼顧,從而建立經濟力強大且福利措施完整的社會(第二章)。
       2.富裕的社會與完善的福利措施,是吸引政治與經濟面臨崩潰的東德邁入統一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求兩德能順利且迅速統一,兩德政府決議由東德全盤引進西德政經制度,並透過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的法規架構拉近兩德之間的差距(第三章)。
       3.政經制度的一致化雖有利於統一,但提升東德經濟與社會條件所需成本甚為龐大,形成西德財政上沈重負擔。為填補財政空缺,德國政府不得不採行加稅與縮減社會福利支出等政策,如此,非但無助於兩德差距之縮小,也使得整體德國人民生活水準下降,連帶引動罷工事件與排外暴力事件的增加(第四章)。
       4.由於無法解決經濟與社會問題,柯爾政府在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後失去執政權,由提出「新中間」的社民黨與綠黨共組紅綠聯合政府。打著中左旗幟的施略德政府雖提出恢復社會市場主義精神─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並重,以修正柯爾執政時過渡偏右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現實經濟環境與施略德本人的經濟思維下,仍使政策不時出現「右轉」的傾向;唯黨內與社會還存在強大的左翼力量,對想要繼續執政的施略德政府亦形成相當影響,使得執政後施略德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呈現出「左右搖擺」的現象(第五章)。
       5.柯爾時期所制訂統一相關政策雖有助於兩德統一,但卻形成財政壓力,使得柯爾將其經濟與社會政策往「右」修正,試圖先刺激經濟發展以連帶解決失業及社會福利支出不足的問題,但由於政策不見成效而失去政權。施略德政府在執政初期(拉封丹擔任社民黨黨主席時),試圖找尋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及環保兼顧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民意動向與經濟環境的影響下,使得施略德的經濟、社會政策出現左右搖擺的情形。但是,無論執政者之經濟思維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在德國勢均力敵的左右翼力量影響下,歷任政府都不可能出現全盤修正為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情形,而使得德國的經濟、社會政策一直在社會市場經濟的框架之下運行。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建宏《戰後德國的分裂與統一 1945-199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文 光《西德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台北,遠流出版社,民81年。
王震華《第三條道路─對全球化的一種回應》歐洲,2000年第5期,pp.19-25。
朱若柔《社會變遷中的勞工問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民87年。
沈玄池《從區域經濟整合經驗評析兩德統一》興大人文社會學報,第7期 民87年6月,pp.19-66
------《德國統一後之經濟問題及其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3期,民83年3月,pp.52-70
李振全《試論萊茵模式的困境》歐洲,2001年第5期,pp.18-26。
吳友法《二十世紀德國史》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吳滄海《德國的分裂與統一》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孟昭昶《德國統一與政黨統合》東吳政治學報,民82年3月,pp.397-410
洪丁福《德國的分裂與統一--從俾斯麥到柯爾》台北,商務出版社,1994年
晏小寶《社會市場經濟與西德統一》上海,新華出版社,1993年。
殷敘彞《第三條道路與社會民主主義的國家理論》歐洲,2000年,第5期,pp.5-9。
許 仟《德國政府與政治--分裂與統一》台北,志一出版社,1993年。
張世鵬《歷史比較中的歐洲第三條道路》歐洲,1999年第2期,pp.4-11。
童世駿《第三條道路?歐洲大陸的資社之爭》歐洲,1995年第2期,p.28-36。
孫治本《全球化與社會政策的未來:德國「新中間」路線之爭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2000年6月,p.121。
郭石城等《統一後德國現況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3。
郭玲惠《企業關廠或倒閉時,勞工權亦之保障─以西德制度為例》中興法學,第42期,p.3-6。
湯紹成《德國統一五年後的得失》美歐月刊,民國85年2月,第11卷第2期,p.62。
裘元倫《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析論》歐洲,1999年第2期,pp.36-41。
葉陽明《西德問題與兩德統一》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8年。
------《西德政黨論》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民79年。
趙全勝《分裂與統一--中國、韓國、德國、越南經驗之比較研究》台北,桂冠出版社,1994年。
蔡增家《中央銀行制度與貨幣政策形成:日本與西德的比較》美歐季刊,第13卷第3期,民88年,p.319-354。
賴美貞《美、日、德及我國團體協商制度與勞工參與制度關係之比較》勞工研究季刊,第113期,民82年10月p.64。
郭秋慶《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志一出版社,民85年4月。
------《東西德統一條約及國家條約之研析》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1年。
二、外文部分(包含譯本)
Anderson,Jeffrey 《German unification and the union of European:the domestic politics ofintegration poli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Edward,Vincent 《Management change in East Germany:un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Routledge,1994
Geiss,Imanuel 《The question of German unification,1806-1996》Routledge,1997
Ghaussy,Ghanie and Schafer,Wolf《The economics of German unification》,Routledge,1993
Gutjahr,Lothar《German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 after unification》St. Martin``s Press,1994
Heilemann,Ullrich 《Christmas in July?: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erman unification reconsidered》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
Holscher,Jens and Hochberg,Anja《East German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unification:domestic and global aspects》 St. Martin``s Press,1998
James,Harold and Stone,Marla 《When the wall came down:reactions to German unification》Routledge,1992
Lange,Tomas《The economics of German unification : an introduc-tion》,Northampton,Mass,1998
Larres,Klaus《Germany since unification:the domestic and external consequences》St. Martin``s Press,1997
Lippert,Barbara《German unification and EC integration:German and British perspectives》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3
Lipschitz,leslie and McDonald,Donogh《German unification:economic issue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0
Otto Jacobi,Berndt Keller and Walther Muller-Jentsch《Economic crisis,trade unions,and the state》Croom Helm, London 1986 pp.231-236。
Pikcunas,Diane《Nations at the crossroads:unification policies for Germany.Korea and China》Council for Social and Economics Studies,1993
Pond,Elizabeth《Beyond the wall:Germant``s road to unification》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
Shingleton,A.Bradley《Dimensions of German unification:economic ,social.and legal analyses》Westview Press,1995
Sinn,Gerlinde《Jumpstart:the economic unification of German》,MIT Press,1992
Stiles,Andrina《The unification of German,1815-90》,Hodder & Stoughton,1986
Szabo,Stephen《The diplomacy of German unification》St. Martin``s Press,1992
Tietmeyer,Hans 《Two views of German unification》Group of Thirty,1990
Welfens,Paul《Economic aspescts of German unification: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Springer-Verlag,1992
Zelikow,Philip《A diplomatic hisyory of German unification,1989-1990》,A Bell & Howell Co.,1995
Albert,Michel《兩種資本主義之戰》莊武英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84年。
Giddens,Anthony著《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鄭武國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88年。
Joseph P. Quinlan & Kathryn L. Stevens《全球經濟101趨勢》,胡業民、胡業勤譯,樂觀文化出版,台北,民88年,p.155。
Paterson ,William E.《德國社會民主黨》,收錄於《西歐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in Western Europe),林幼琪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p.166。
Riclrard ,Reinhar《西德勞工參決制度》張志銘譯,憲政思潮,第82期,民77年6月,pp.118-119。
T.Mayer,D.McDonald,G.J.Schinasi,G.Thumann《西德之經濟發展》,收錄於《德國統一前的後經濟問題》,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3。
三、剪報部分
本研究於政治大學剪報全文系統內所引用報章:
1. 台灣地區:工商日報、工商時報、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光明日報、青年日報、台灣時報、台灣新聞報、聯合報。
2. 大陸地區: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
3. 香港地區:大功報、文匯報、星島日報
4. 外文報紙:Taiwan New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Washington Post、Japan Time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87252004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葉陽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雅惠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雅惠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02:01:48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02:01: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1:4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2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20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252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之研究主題在於探討德國統一之後,因應經濟環境轉變而造成政治與社會之變化,以及1998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前後,施略德政府所提出「新中間」路線之意涵。
       本研究之結論可概分為下列幾點:
       1.西德自二次大戰後至兩德統一前,透過社會市場經濟(萊茵模式)之思維,著重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兼顧,從而建立經濟力強大且福利措施完整的社會(第二章)。
       2.富裕的社會與完善的福利措施,是吸引政治與經濟面臨崩潰的東德邁入統一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求兩德能順利且迅速統一,兩德政府決議由東德全盤引進西德政經制度,並透過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的法規架構拉近兩德之間的差距(第三章)。
       3.政經制度的一致化雖有利於統一,但提升東德經濟與社會條件所需成本甚為龐大,形成西德財政上沈重負擔。為填補財政空缺,德國政府不得不採行加稅與縮減社會福利支出等政策,如此,非但無助於兩德差距之縮小,也使得整體德國人民生活水準下降,連帶引動罷工事件與排外暴力事件的增加(第四章)。
       4.由於無法解決經濟與社會問題,柯爾政府在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後失去執政權,由提出「新中間」的社民黨與綠黨共組紅綠聯合政府。打著中左旗幟的施略德政府雖提出恢復社會市場主義精神─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並重,以修正柯爾執政時過渡偏右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現實經濟環境與施略德本人的經濟思維下,仍使政策不時出現「右轉」的傾向;唯黨內與社會還存在強大的左翼力量,對想要繼續執政的施略德政府亦形成相當影響,使得執政後施略德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呈現出「左右搖擺」的現象(第五章)。
       5.柯爾時期所制訂統一相關政策雖有助於兩德統一,但卻形成財政壓力,使得柯爾將其經濟與社會政策往「右」修正,試圖先刺激經濟發展以連帶解決失業及社會福利支出不足的問題,但由於政策不見成效而失去政權。施略德政府在執政初期(拉封丹擔任社民黨黨主席時),試圖找尋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及環保兼顧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民意動向與經濟環境的影響下,使得施略德的經濟、社會政策出現左右搖擺的情形。但是,無論執政者之經濟思維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在德國勢均力敵的左右翼力量影響下,歷任政府都不可能出現全盤修正為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情形,而使得德國的經濟、社會政策一直在社會市場經濟的框架之下運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論文摘要
     致謝詞
     目錄-----I
     圖目錄-----V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 論-----1
       一、研究動機-----1
       二、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3
       三、資料蒐集-----7
       四、分析途徑-----7
       五、文獻回顧-----9
       六、名詞概念的界定-----11
     第二章 萊茵模式─社會市場經濟析論-----13
       第一節 萊茵模式─社會市場經濟的思想來源-----13
         一、古典自由主義的盛行-----13
         二、社會主義的興起-----14
         三、修正觀點的出現-----15
       第二節 西德社會市場經濟的建立-----19
         一、戰後佔領國的態度-----19
         二、佔領政策的轉變-----21
         三、美國在經濟政策上的介入-----24
         四、萊茵模式的發展過程-----31
       第三節 社會市場經濟的內涵-----38
         一、自由競爭-----40
         二、穩定的金融與貨幣政策-----43
         三、社會保障措施-----47
         四、勞動秩序規範-----49
       第四節 小 結-----60
     第三章 兩德統一-----65
       第一節 政治統一-----66
         一、兩德統一方式及解決方法-----66
         二、兩德政黨合併過程-----69
       第二節 經濟政策一致化-----85
         一、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的設立背景-----86
         二、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的成立過程-----89
         三、貨幣聯盟-----89
         四、經濟聯盟-----93
         五、預算與財政-----96
         六、貨幣、經濟與財政政策的影響-----98
       第三節 社會制度一致化-----108
         一、社會聯盟的政策內容-----108
         二、兩德工會組織之合併-----113
         三、兩德社會福利政策之一致化-----118
       第四節 小結-----121
     第四章 德國統一後的發展-----127
       第一節 統一後的情勢與困境-----127
         一、貨幣政策造成通貨膨脹-----129
         二、聯邦銀行地位的動搖-----131
         三、嚴重的失業問題-----135
         四、經濟條件轉變-----138
       第二節 統一後經濟政策的調整-----142
         一、經濟情勢的變遷-----142
         二、政策上的因應-----147
         三、降低失業率與稅制改革方面-----154
       第三節 社會情勢的轉變-----157
         一、罷工事件增加-----157
         二、排外暴力事件的增加-----162
       第四節 小 結-----171
     第五章 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175
       第一節 統一後局勢演變對左右派政黨輪替執政的影響-----175
         一、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前的民意動向-----175
         二、選前各黨的政見-----184
         三、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結果-----189
       第二節 施略德時期的「新中間」-----195
         一、「紅綠聯合」的聯合執政協議-----197
         二、聯合執政協議裡的「新中間」色彩-----211
         三、紅綠聯合的實際施政-----214
       第三節 小 結-----225
     第六章 結論-----227
     
     表目錄
     表1:二次大戰前後西德經濟情況比較-----20
     表2:美國政府對佔領區的救濟撥款-----30
     表3:馬歇爾計畫對西德的援助款項-----31
     表4:西德企業區分原則-----42
     表5:西德關閉企業數與新建企業數-----44
     表6:德國勞工參與董監事之依據-----58
     表7:1990年東德國會大選結果-----66
     表8:1990年東德人民議會選舉結果-----77
     表9:1990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結果-----82
     表10:1988年東西德經濟與社會指標比較-----86
     表11:西德經濟指標-----87
     表12:東德各行業的雇用率及所有權類型-----100
     表13:託管局財政收支表-----103
     表14:東德勞工市場-----104
     表15:德國統一基金與聯邦追加預算-----106
     表16:德國統一基金對東德之移轉及融通來源-----107
     表17:公共財政赤字-----108
     表18:東德退休金金額-----121
     表19:西德退休金金額-----121
     表20:德國統一經費之預估-----128
     表21:德西提供德東地區的各項支援經費-----128
     表22:統一後兩德消費者物價指數-----131
     表23:德國央行利率調整-----132
     表24:全德失業率-----138
     表25:衛格爾所提稅改措施-----155
     表26:德東與德西經濟能力指標比較-----173
     表27:1996年至1998年6月各邦失業率-----174
     表28: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前民意調查結果-----181
     表29: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前邦議會選舉結果-----182
     表30:1998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結果-----190
     表31:1990年至1998年德國聯邦議會大選主要政黨得票變化-----191
     表32:柯爾與施略德政策之比較-----231
     表格1:1990-1997年德國罷工運動相關事件-----158
     表格2:德國排外相關事件-----167
     
     圖目錄
     圖1:資本主義模式-----40
     圖2:萊因模式-----40
     圖3:西德聯邦銀行組織架構圖-----44
     圖4:戰後社會市場經濟的轉變-----62
     圖5:1996年德國與外國貿易比-----142
     圖6:德國工業生產總值(GDP)成長率-----143
     圖7:德東地區工資上漲狀況-----145
     圖8:各國人士在德人數-----163
     圖9:向德國申請政治庇護之外籍人數-----164
     圖10:1990-1998年Niedersachsen 及 Sachsen-Anhalt邦議會選舉結果-----183
     圖11: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前各黨政見差異-----189
     圖12:1999年2月27日Hessen邦議會選舉結果-----218
     圖13:1999年6月6日Bremen邦議會選舉結果-----222
     圖14:1999年9月5日Saarland邦議會選舉-----222
     圖15:1999年9月5日Brandenburg邦議會選舉-----222
     圖16:1999年9月12日Thuringen邦議會選舉-----222
     圖17:1999年9月19日Sachsen邦議會選舉-----223
     圖18:1999年10月10日Berlin市議會選舉-----223
     圖19:施略德「新中間」的變化-----226
     圖20:柯爾、拉封丹與施略德立場的比較-----23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03en_US
dc.title (題名)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建宏《戰後德國的分裂與統一 1945-199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 光《西德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台北,遠流出版社,民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震華《第三條道路─對全球化的一種回應》歐洲,2000年第5期,pp.19-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若柔《社會變遷中的勞工問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民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玄池《從區域經濟整合經驗評析兩德統一》興大人文社會學報,第7期 民87年6月,pp.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國統一後之經濟問題及其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3期,民83年3月,pp.52-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振全《試論萊茵模式的困境》歐洲,2001年第5期,pp.18-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友法《二十世紀德國史》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滄海《德國的分裂與統一》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昭昶《德國統一與政黨統合》東吳政治學報,民82年3月,pp.397-4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丁福《德國的分裂與統一--從俾斯麥到柯爾》台北,商務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晏小寶《社會市場經濟與西德統一》上海,新華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敘彞《第三條道路與社會民主主義的國家理論》歐洲,2000年,第5期,pp.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 仟《德國政府與政治--分裂與統一》台北,志一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世鵬《歷史比較中的歐洲第三條道路》歐洲,1999年第2期,pp.4-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世駿《第三條道路?歐洲大陸的資社之爭》歐洲,1995年第2期,p.28-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治本《全球化與社會政策的未來:德國「新中間」路線之爭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2000年6月,p.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石城等《統一後德國現況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玲惠《企業關廠或倒閉時,勞工權亦之保障─以西德制度為例》中興法學,第42期,p.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紹成《德國統一五年後的得失》美歐月刊,民國85年2月,第11卷第2期,p.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裘元倫《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析論》歐洲,1999年第2期,pp.36-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陽明《西德問題與兩德統一》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德政黨論》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民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全勝《分裂與統一--中國、韓國、德國、越南經驗之比較研究》台北,桂冠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增家《中央銀行制度與貨幣政策形成:日本與西德的比較》美歐季刊,第13卷第3期,民88年,p.319-3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美貞《美、日、德及我國團體協商制度與勞工參與制度關係之比較》勞工研究季刊,第113期,民82年10月p.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秋慶《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志一出版社,民8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西德統一條約及國家條約之研析》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文部分(包含譯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erson,Jeffrey 《German unification and the union of European:the domestic politics ofintegration poli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dward,Vincent 《Management change in East Germany:un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Routledge,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iss,Imanuel 《The question of German unification,1806-1996》Routledge,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haussy,Ghanie and Schafer,Wolf《The economics of German unification》,Routledge,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utjahr,Lothar《German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 after unification》St. Martin``s Press,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ilemann,Ullrich 《Christmas in July?: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erman unification reconsidered》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scher,Jens and Hochberg,Anja《East German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unification:domestic and global aspects》 St. Martin``s Press,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mes,Harold and Stone,Marla 《When the wall came down:reactions to German unification》Routledge,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nge,Tomas《The economics of German unification : an introduc-tion》,Northampton,Mass,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rres,Klaus《Germany since unification:the domestic and external consequences》St. Martin``s Press,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ppert,Barbara《German unification and EC integration:German and British perspectives》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pschitz,leslie and McDonald,Donogh《German unification:economic issue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tto Jacobi,Berndt Keller and Walther Muller-Jentsch《Economic crisis,trade unions,and the state》Croom Helm, London 1986 pp.231-2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ikcunas,Diane《Nations at the crossroads:unification policies for Germany.Korea and China》Council for Social and Economics Studies,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nd,Elizabeth《Beyond the wall:Germant``s road to unification》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ingleton,A.Bradley《Dimensions of German unification:economic ,social.and legal analyses》Westview Press,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nn,Gerlinde《Jumpstart:the economic unification of German》,MIT Press,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iles,Andrina《The unification of German,1815-90》,Hodder & Stoughton,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zabo,Stephen《The diplomacy of German unification》St. Martin``s Press,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ietmeyer,Hans 《Two views of German unification》Group of Thirty,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lfens,Paul《Economic aspescts of German unification: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Springer-Verlag,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elikow,Philip《A diplomatic hisyory of German unification,1989-1990》,A Bell & Howell Co.,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bert,Michel《兩種資本主義之戰》莊武英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iddens,Anthony著《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鄭武國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seph P. Quinlan & Kathryn L. Stevens《全球經濟101趨勢》,胡業民、胡業勤譯,樂觀文化出版,台北,民88年,p.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terson ,William E.《德國社會民主黨》,收錄於《西歐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in Western Europe),林幼琪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p.1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lrard ,Reinhar《西德勞工參決制度》張志銘譯,憲政思潮,第82期,民77年6月,pp.118-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Mayer,D.McDonald,G.J.Schinasi,G.Thumann《西德之經濟發展》,收錄於《德國統一前的後經濟問題》,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剪報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本研究於政治大學剪報全文系統內所引用報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台灣地區:工商日報、工商時報、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光明日報、青年日報、台灣時報、台灣新聞報、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大陸地區: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香港地區:大功報、文匯報、星島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外文報紙:Taiwan New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Washington Post、Japan Times。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