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原住民保留地劃設保留區之研究─高雄縣桃源鄉個案分析
Study of Setting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Case in Taoyuan Township of Kaohsiung County
作者 城忠志
貢獻者 林修澈<br>顏愛靜
城忠志
關鍵詞 原住民保留地
原住民族保留區
原住民族部落團體
高雄縣桃源鄉
共用資源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Indigenous Community Organization
Taoyuan Township of Kaohsiung County
Common Pool Resources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1:56 (UTC+8)
摘要   原住民族長期生活於山村地區,有著特殊民族文化維繫個人或團體間長期的互動,惟日本時期沿襲迄今的保留地制度,無論是空間區位的選擇或增劃編地點的決定,原住民族毫無參與的餘地,導致無法妥善勘選區位適當的土地作為原住民保留地使用,進而使文化傳承、經濟生活所依賴的母土逐漸流失;近年來受國外原住民保留地經營管理成功案例的激勵及民族意識的興起下,原住民發起三次還我土地運動,而政府部門在增劃編的回應中,也認真的思索保留地興革的建議,遂在學者專家及原住民族菁英的討論過程,凝聚回復傳統產權共有舊制的共識。
       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二項對原住民族基本權的規範,含有「制度保障」之意涵,因此原住民族土地管理法規,是有提昇為法律位階之必要性,爰由內政部研定「原住民族土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刻正依法定程序送請立法院審議中。按該條例草案異於前之管理辦法者,在於增加了「原住民族保留區」的制度設計,新制在原住民族社會已有共識,惟尚缺乏個案研究的實證分析,因此難以辨別制度可能引發的後遺症,爰有本研究就桃源鄉進行個案分析驗證。
       本研究以國外學者Elinor Ostrom在制度經濟學對共用資源共管機制的制度設計原則,來檢驗分析個案在保留區新制實施過程中,可能衍生的問題,以實地問卷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嗣經得知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可以解決桃源鄉現存的保留地問題,而劃設地點以該鄉梅山村及寶山村最適宜,惟應建立一套劃設指標據以實施且應有相關配套措施,最後根據當地原住民的意見反應,證明集體決策理論觀點,適合運用在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的決策過程。
       此外,在後續研究的部分,本研究亦建議:桃源鄉小規模群體自主治理的資源利用方式,可否全面運用到保留區新制,有待與其他個案比較分析及探討,而欲達此政策目的,必須選定實驗區域,進行試驗及檢討,方得確保制度設計成為法律後,能夠彌補現行保留地措施肇致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缺失。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have lived in mountainous area for centuri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i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re regulated by specific cultures. However, the Reserved Land Institution began with Japan Colonist Era does not allow indigenous people to chose the place they live in by themselves. It made improper zoning. urthermore, it led to the land, which had supported their cultural and economic life lapsed gradually. In past twenty years, encourag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movements and domestic ideology wakening,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had held the Return My Land Demonstrations for three times. Government began to deliberate the reform of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Institution, and acquired conclusions after long-term discussion between government, scholars and indigenous elites. One of the conclusions is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land tenure co-owning institution.
       According to the Added Article of the Constitution (article 10, item 12) , this country has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with formal institutions. It means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Regulation needs to be promoted to a formal law. At this moment, The Legislative Yuan is deliberating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Law drafted by the Exclusive Yuan. A new designing named Reserved Area was made in it. This new designing was agreed by most of indigenous people. However, there is no empirical analysis to it and its side effect so far.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Reserved Area Institution by case study in Taoyuan Township of Kaohsiung Count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institution designing principles of common pool resources self-governance, which addressed by Elinor Ostrom. Meanwhile, the investigation was processed by questionnaires. After th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pointed that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Institu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Reserved land in Taoyuan Township now. The most proper locations of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are May-Shan and Pao-Shan villages. In farther step, it needs relative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concrete area setting index. Beside, base on the responses of local residences, the research proved that 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is proper to be applied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setting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In the end,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e way people in Taoyuan Township governing their resource is not definitely proper to other indigenous groups. The precondi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new designing is to make more case tudies, compares and analysis.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mall-scale experiments in advance. In the way, it can just correct the market failure and government failure caused by on going regulation when the new designing becomes a formal new law.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1. 大塚久雄著,于嘉雲譯,【共同體的基礎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
2. 中村勝,【廢除保留地政策,歸還原住民】《中國時報時論廣場》,1996年11月2日。
3. 王俊秀,【原住民土地狩獵文化與土地永續利用】,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7年。
4. 毛壽龍編譯,【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著,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5. 矢內原忠雄(1929),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1987年。
6. 台邦.撒沙勒,【期待原住民「民族經濟體」】,1998年。
7. 布興大立,【Gaga之精神為主體的國家公園】,2002年。
8. 伊凡.諾幹,「近代農業與``tayal【msbtunux】初探─殖民主義、近代化與民族的動態」,收錄於中國土地經濟學會,【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
9. 伊凡.諾幹,「日治初期之林野經營與``tayal【msbtunux】qaral土地所有的變化」,發表於1999台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1999年5月。
10. 汪明輝,【原住民空間策略-分享與共有台灣:一個內在研究者關於原住民領域的幾點思考】,1999年。
11. 宋秉明,【改善國家與原住民關係之對策】,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9年6月。
12. 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1993年。
13. 花松村編纂,【台灣鄉土全誌第八冊】,中一出版社,1996年5月。
14. 林國演,【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產權共有制建構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5. 李敏慧,【族群動員-以台灣原住民二次還我土地為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16. 阿浪.巴拉拉霏,【新故鄉雜誌季刊第六期】,2000年New Homeland Magazine。
17. 林修澈,【噶瑪蘭人口與分布調查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年專案委託研究,尚未出版。
18. 林佳陵,【關於台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權政策與法令】,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19. 林瓊華,【台灣原住民土地產權之演變】,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20. 林益仁,「部落地圖的社會意涵」,收錄於【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
21. 吳樹欉,「原/漢主張保留地產權的爭議及處理措施的研議─從政治經濟觀點的分析」,收錄於【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9a年2月。
22. 吳樹欉,【台灣原住民族土地財產權制度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迄今從共同所有到個別所有的演變】,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23.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9月(二版)。
24. 毛冠貴,【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資源分配與開發利用之規畫】,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6月。
25. 洪泉湖,【台灣地區山地保留地政策制定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6 月。
26. 紀駿傑,「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收錄於【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2001年12月。
27. 宮本延人著,魏桂邦譯【台灣的原住民族】,台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3月(三刷)。
28. 官大偉,【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公共資源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個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班論文,2002年7月。
29. 蔡中涵,【跨世紀原住民政策藍圖之研究】,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1997年。
30. 孫大川,「台灣原住民的困境與展望」,收錄於【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3月。
31. 孫大川、林瓊華,【台灣原住民對土地利用的理解與國家力量的介入:1895∼1995】,《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7年。
32. 胡曉俠,【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33. 陳玉峰,【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高雄縣自然生態】,高雄縣政府,1997年2月。
34. 陳舜伶,【還我土地-法律體系變動下的原住民土地流失與土地權利】,台大法律系專題研究成果報告,1998年2月。
35. 張茂桂、顏愛靜,【台灣原住民對保留地政策之態度:一般意見調查及原住民菁英調查】,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6月。
36. 張旭宜,「山地開發現狀與<山地開發現狀調查書>介紹」,收錄於【館藏與台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彙編】,台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1994年4月。
37. 張長義,【原住民族傳統土地與傳統領域調查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年10月。
38. 張奮前,「台灣山地之保留地」,【台灣文獻】第13卷第1期第19-28頁,1962年3月。
39. 張中復,【台灣原住民人權指標與外國比較研究】,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2002年3月。
40. 葉世文,【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
41. 黃應貴,「東埔社土地制度之演變:一個台灣中部布農族聚落的研究」及「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收錄於【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5月(三刷)。
42. 達西烏拉彎.畢馬,【台灣布農族風俗圖誌】第一版第三刷,台北:常民文化,1999年1月。
43. 馬凱,【原住民族經濟體系之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之四,1998年6月。
44. 蔡志堅,【國家公園內原住民生態與模式之建構─以玉山公園與東埔社布農族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
45. 劉寧顏,【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第二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46. 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2月。
47. 顏愛靜,【原住民保留地與公有土地資源管理制度之研究(Ⅰ、Ⅱ、Ⅲ)】,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1997、1998、1999年。
48. 顏愛靜,【台灣地區原住民各族群土地制度變遷之研究】(總論篇),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a年6月。
49. 顏愛靜,【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問題與對策之檢討】,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50. 顏愛靜,「現階段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問題與對策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八十期,2000年6月。
51. 顏愛靜,「台灣原漢土地產權爭議與部落共有保留地之探討」,立法院院聞,第三十卷,第一期,第345號,2002年1月。
52. 顧玉珍,張毓芬,【「平權會」之政治經濟分析】,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6月。
53. 藤井志津枝,【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7年5月。
(二)政府、公營事業出版品
1. 內政部,【原住民政策與社會發展】,台北:永望文化事業,1994年4月。
2. 內政部,【政府執行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政策及工作實錄(Ⅰ)(Ⅱ)】,1996年6月。
3. 內政部地政司,【原住民族土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2002年。
4.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遠景印刷,2001年12月。
5.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
6. 台中縣和平鄉平地住民權益促進會,【八十八年會員大會手冊】,1999年3月。
7. 台灣省文獻會,【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第一、二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5。
8.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森林計畫事業報告書】,1937
9.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台灣省偏遠地區居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第一輯山地─平地及都市山胞)】,南投:省民政廳,1993年。
10.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台灣省偏遠地區居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1993年。
11. 台灣省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台灣省原住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1998年。
12. 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原住民原居住公有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作業執行成果報告】,1994年6月。
13. 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台灣省原住民保留地土地資源利用清查計畫工作手冊】,1995年。
14. 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增編原住民保留第三年(八十至八十二年度)工作計畫執行成果報告】,1995年。
15.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委員會,【台灣省原住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1996年)】,南投:省原民會,1998年2 月。
16.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原住民居住使用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作業計畫執行成果報告】,1994年。
17.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高雄縣桃源鄉梅蘭村─梅蘭社區規劃報告】,中章鄉村發展學會,1997年。
18.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法規彙編】,1998年6月。
19.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發展法草案】,2002年。
2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原住民保留地之劃設與管理─國土綜合開發研討會】,1995年。
2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土綜合開發研討會實錄】,1995年。
22.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土綜合開發計畫】,1996年12月。
23.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志,卷一人民志山地篇】(續篇),1980年6月。
24. 高雄縣政府,【高雄縣綜合發展計畫─鄉鎮市建設發展計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996年5月。
25.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桃源鄉誌】,1975年。
26.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公所綜合發展計畫報告書】,1996年。
27.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復興村溫泉區規劃工程報告】,昱宏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9年6月。
28.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桃源鄉街道景觀及角落空間整體規劃】,穩成工程顧問,2000年1月。
29.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藤枝段32號地溫泉開發規劃工程報告】,中山工程技術顧問,2000年5月。
30.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打耳祭─觀光發展規劃工程服務建議書】,森園生態工程顧問,2001年1月。
31.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桃源鄉誌】,2002年(尚未出版)。
二、外文部分
1. Bromley,D.W.(1991),Economic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 Great Britain Bookcraft(Bath)Ltd Press.
2. Frubotn E.G.&Richter,(2000),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Michigan University.(顏愛靜主譯,制度與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之貢獻,台北:五南,2001 )
3. G. L. MacKay, Form Formosa,1871年。(周學普譯,台灣六記,1960年 )
4. Gifford R.(1987)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rinciple and Practive,Newton:Allynand Bacon.Inc.
5. North,Douglass C(1981),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New York:w.w.Norton。
6. Ostrom,E.1990.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山邊健太郎,【台灣2】,現代史資料(22),東京,三陽社1997年。
8. 岩城龜彥,【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東京:文教社,1935年。
9. 藤井隆,【南澳事業區施業計畫基本案說明書】(油印本),1930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88259014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修澈<br>顏愛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城忠志zh_TW
dc.creator (作者) 城忠志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02:01:56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02:01:5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02:01:5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1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20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25901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原住民族長期生活於山村地區,有著特殊民族文化維繫個人或團體間長期的互動,惟日本時期沿襲迄今的保留地制度,無論是空間區位的選擇或增劃編地點的決定,原住民族毫無參與的餘地,導致無法妥善勘選區位適當的土地作為原住民保留地使用,進而使文化傳承、經濟生活所依賴的母土逐漸流失;近年來受國外原住民保留地經營管理成功案例的激勵及民族意識的興起下,原住民發起三次還我土地運動,而政府部門在增劃編的回應中,也認真的思索保留地興革的建議,遂在學者專家及原住民族菁英的討論過程,凝聚回復傳統產權共有舊制的共識。
       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二項對原住民族基本權的規範,含有「制度保障」之意涵,因此原住民族土地管理法規,是有提昇為法律位階之必要性,爰由內政部研定「原住民族土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刻正依法定程序送請立法院審議中。按該條例草案異於前之管理辦法者,在於增加了「原住民族保留區」的制度設計,新制在原住民族社會已有共識,惟尚缺乏個案研究的實證分析,因此難以辨別制度可能引發的後遺症,爰有本研究就桃源鄉進行個案分析驗證。
       本研究以國外學者Elinor Ostrom在制度經濟學對共用資源共管機制的制度設計原則,來檢驗分析個案在保留區新制實施過程中,可能衍生的問題,以實地問卷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嗣經得知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可以解決桃源鄉現存的保留地問題,而劃設地點以該鄉梅山村及寶山村最適宜,惟應建立一套劃設指標據以實施且應有相關配套措施,最後根據當地原住民的意見反應,證明集體決策理論觀點,適合運用在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的決策過程。
       此外,在後續研究的部分,本研究亦建議:桃源鄉小規模群體自主治理的資源利用方式,可否全面運用到保留區新制,有待與其他個案比較分析及探討,而欲達此政策目的,必須選定實驗區域,進行試驗及檢討,方得確保制度設計成為法律後,能夠彌補現行保留地措施肇致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缺失。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have lived in mountainous area for centuri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i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re regulated by specific cultures. However, the Reserved Land Institution began with Japan Colonist Era does not allow indigenous people to chose the place they live in by themselves. It made improper zoning. urthermore, it led to the land, which had supported their cultural and economic life lapsed gradually. In past twenty years, encourag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movements and domestic ideology wakening,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had held the Return My Land Demonstrations for three times. Government began to deliberate the reform of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Institution, and acquired conclusions after long-term discussion between government, scholars and indigenous elites. One of the conclusions is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land tenure co-owning institution.
       According to the Added Article of the Constitution (article 10, item 12) , this country has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with formal institutions. It means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Regulation needs to be promoted to a formal law. At this moment, The Legislative Yuan is deliberating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Law drafted by the Exclusive Yuan. A new designing named Reserved Area was made in it. This new designing was agreed by most of indigenous people. However, there is no empirical analysis to it and its side effect so far.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Reserved Area Institution by case study in Taoyuan Township of Kaohsiung Count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institution designing principles of common pool resources self-governance, which addressed by Elinor Ostrom. Meanwhile, the investigation was processed by questionnaires. After th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pointed that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Institu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Reserved land in Taoyuan Township now. The most proper locations of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are May-Shan and Pao-Shan villages. In farther step, it needs relative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concrete area setting index. Beside, base on the responses of local residences, the research proved that 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is proper to be applied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setting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In the end,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e way people in Taoyuan Township governing their resource is not definitely proper to other indigenous groups. The precondi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new designing is to make more case tudies, compares and analysis.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mall-scale experiments in advance. In the way, it can just correct the market failure and government failure caused by on going regulation when the new designing becomes a formal new law.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誌
     摘要
     Abstract
     目錄-----I
     圖目錄-----III
     表目錄-----IV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之提出-----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限制與步驟流程-----7
       第三節 文獻討論與理論基礎-----12
       第四節 本文的結構-----24
     第一章 原住民土地制度之變遷-----27
       第一節 原住民族傳統地權觀念-----27
       第二節 原住民保留地制度的沿革-----33
       第三節 原住民族保留區的構想-----48
       第四節 原住民保留地與保留區的關係-----62
     第二章 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問題與保留區之劃設-----69
       第一節 原住民保留地概況-----69
       第二節 原住民保留地相關問題-----94
       第三節 紓解原住民保留地問題與劃設保留區的關聯-----101
     第三章 桃源鄉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之調查分析-----105
       第一節 調查過程概況-----105
       第二節 桃源鄉各界的看法-----109
       第三節 調查結果綜合說明-----138
     第四章 桃源鄉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之構想-----145
       第一節 原住民族保留區的劃設指標-----145
       第二節 原住民族保留區的劃設內涵與實施方式-----152
       第三節 原住民族保留區劃設構想之運用-----159
     結論與建議-----163
       第一節 結論-----163
       第二節 建議-----168
     參考文獻-----171
     附件一 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問卷調查相關問題彙整表…… 177
     附件二 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問題問卷調查名冊…………… 195
     附件三 原住民保留地相關問題問卷調查表-----201
     
     圖目錄
     圖0-1 台灣原住民族分佈圖-----9
     圖0-2 研究流程圖-----11
     圖1-1 森林計畫預定地域圖縮尺百萬分之一-----37
     圖1-2 我國政府原住民保留地分佈圖-----41
     圖1-3 保留區劃設與保留地之關係-----67
     圖2-1 桃源鄉地理位置圖-----71
     圖2-2 梅山村、台20線南部橫貫公路簡介-----75
     圖2-3 祭典儀式一隅-----81
     圖2-4 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分佈圖-----85
     圖2-5 原住民保留地造林使用情形-----97
     圖3-1 立意選樣受訪對象-----106
     圖3-2 中央山脈主陵剖面圖-----113
     圖3-3 訪談高雄縣謝垂耀議員-----121
     圖4-1 桃源鄉原住民族保留區劃設示意圖-----151
     圖4-2 桃源鄉原住民族保留區管理架構示意圖-----156
     
     表目錄
     表1-1 原住民族傳統的土地財產權制度-----32
     表1-2 森林計畫事業整合下之相關調查項目-----36
     表1-3 日本時期原住民保留地劃設面積標準-----36
     表1-4 日本時期原住民族個別使用「準要存置林野」(高砂族保留地)面積概況-----39
     表1-5 民國政府來台初期原住民保留地概估面積(1952年-----42
     表1-6 台灣省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分配概況-----44
     表1-7 台灣省原住民保留地第一期增編成果表-----46
     表1-8 台灣省原住民保留地第二期增編成果表-----47
     表1-9 原住民居住使用公有土地劃編數量會審成果-----47
     表1-10 民國政府來台後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每戶所得概況-----49
     表1-11 全國各縣市原住民保留地非原住民使用情形統計表-----50
     表2-1 桃源鄉現住人口數及性別、原住民身分統計表-----70
     表2-2 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總面積及總筆數統計表-----87
     表2-3 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分配概況統計表-----90
     表2-4 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各類保育用地及公共設施用地統計表-----91
     表2-5 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保留地現況使用人為原住民之權源類別統計表-----92
     表2-6 高雄縣桃源鄉非原住民使用原住民保留地統計表-----93
     表3-1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受訪者年鹷統計表-----107
     表3-2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受訪者學歷統計表-----107
     表3-3 受訪者擁有保留地情形-----109
     表3-4 受訪者認為保留地常見的問題-----110
     表3-5 受訪者擁有的保留地之使用類別-----111
     表3-6 受訪者認為保留地是否足供家人使用的態度-----111
     表3-7 受訪者認為不夠家人使用的原因-----112
     表3-8 受訪者對再辦理增編保留地的看法-----112
     表3-9 受訪者對再辦理增編保留地的原因-----114
     表3-10 受訪者不贊成再增編保留地的原因-----114
     表3-11 受訪者對政府就使用保留地受限採取補救措施的看法-----115
     表3-12 受訪者贊成政府採取補救措施的方式-----115
     表3-13 受訪者對保留地不能賣給非原住民的看法-----116
     表3-14 受訪者認為保留地不能賣給非原住民係不合理的原因-----116
     表3-15 受訪者對於本地出租、轉讓保留地引起糾紛的認知-----117
     表3-16 受訪者對於保留地制度應否存續的態度-----117
     表3-17 受訪者認為保留地制度應該維持的原因-----118
     表3-18 受訪者認為保留地制度不應該維持的原因-----118
     表3-19 受訪者認為非原住民已經買斷之保留地的處理方式-----119
     表3-20 受訪者對於未來新劃設或增編的保留地,按集體共有方式處理,不直接分配給私人所有的態度-----120
     表3-21 受訪者對於推動原住民族保留區以原住民族部落團體為主體的態度-----123
     表3-22 受訪者贊成以原住民族部落團體作為推動主體的原因-----124
     表3-23 受訪者不贊成以原住族民部落團體作為推動主體的原因-----124
     表3-24 受訪者對組成部落團體的看法-----125
     表3-25 受訪者對籌組原住民族部落團體應由何人發起的看法-----125
     表3-26 受訪者對於原住民族部落團體組織成員之組成對象的看法-----126
     表3-27 受訪者認為最適宜擔任原住民族部落團體管理人及監察人的看法-----126
     表3-28 受訪者認為設置原住民族保留區的目的-----127
     表3-29 受訪者認為設置原住民族保留區可以解決的問題-----128
     表3-30 受訪者認為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的土地來源-----129
     表3-31 受訪者認為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應考慮的問題-----130
     表3-32 受訪者認為有權決定設置原住民族保留區的主體-----131
     表3-33 受訪者認為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區計畫書應包括的項目-----132
     表3-34 受訪者對於以原住民族保留區範圍作為原住民自治區行政範圍的態度-----134
     表3-35 受訪者贊成以原住民族保留區範圍作為原住民自治區行政範圍的理由-----134
     表3-36 受訪者不贊成以原住民族保留區範圍作為原住民自治區行政範圍的理由-----134
     表3-37 受訪者認為原住民族保留區由誰來管理最適宜-----135
     表3-38 受訪者認為原住民族保留區的經營管理方式-----135
     表3-39 受訪者認為原住民族部落團體經營管理者之選定對象-----136
     表3-40 受訪者認為原住民族保留區最適宜開發的產業類別-----136
     表3-41 受訪者對於原住民族保留區設置經費來源的看法-----137
     表3-42 受訪者對於籌集經費來源其他比例的看法-----13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保留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族保留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族部落團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高雄縣桃源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共用資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Community Organ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oyuan Township of Kaohsiung Coun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on Pool Resources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原住民保留地劃設保留區之研究─高雄縣桃源鄉個案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Study of Setting the Indigenous Reserved Area: Case in Taoyuan Township of Kaohsiung Coun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大塚久雄著,于嘉雲譯,【共同體的基礎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中村勝,【廢除保留地政策,歸還原住民】《中國時報時論廣場》,1996年11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俊秀,【原住民土地狩獵文化與土地永續利用】,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毛壽龍編譯,【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著,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矢內原忠雄(1929),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台邦.撒沙勒,【期待原住民「民族經濟體」】,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布興大立,【Gaga之精神為主體的國家公園】,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伊凡.諾幹,「近代農業與``tayal【msbtunux】初探─殖民主義、近代化與民族的動態」,收錄於中國土地經濟學會,【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伊凡.諾幹,「日治初期之林野經營與``tayal【msbtunux】qaral土地所有的變化」,發表於1999台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汪明輝,【原住民空間策略-分享與共有台灣:一個內在研究者關於原住民領域的幾點思考】,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宋秉明,【改善國家與原住民關係之對策】,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花松村編纂,【台灣鄉土全誌第八冊】,中一出版社,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林國演,【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產權共有制建構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李敏慧,【族群動員-以台灣原住民二次還我土地為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阿浪.巴拉拉霏,【新故鄉雜誌季刊第六期】,2000年New Homeland Magazin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林修澈,【噶瑪蘭人口與分布調查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年專案委託研究,尚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林佳陵,【關於台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權政策與法令】,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林瓊華,【台灣原住民土地產權之演變】,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林益仁,「部落地圖的社會意涵」,收錄於【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吳樹欉,「原/漢主張保留地產權的爭議及處理措施的研議─從政治經濟觀點的分析」,收錄於【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9a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吳樹欉,【台灣原住民族土地財產權制度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迄今從共同所有到個別所有的演變】,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9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毛冠貴,【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資源分配與開發利用之規畫】,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洪泉湖,【台灣地區山地保留地政策制定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6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紀駿傑,「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收錄於【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宮本延人著,魏桂邦譯【台灣的原住民族】,台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3月(三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官大偉,【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公共資源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個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班論文,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蔡中涵,【跨世紀原住民政策藍圖之研究】,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孫大川,「台灣原住民的困境與展望」,收錄於【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孫大川、林瓊華,【台灣原住民對土地利用的理解與國家力量的介入:1895∼1995】,《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胡曉俠,【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陳玉峰,【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高雄縣自然生態】,高雄縣政府,199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陳舜伶,【還我土地-法律體系變動下的原住民土地流失與土地權利】,台大法律系專題研究成果報告,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張茂桂、顏愛靜,【台灣原住民對保留地政策之態度:一般意見調查及原住民菁英調查】,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張旭宜,「山地開發現狀與<山地開發現狀調查書>介紹」,收錄於【館藏與台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彙編】,台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張長義,【原住民族傳統土地與傳統領域調查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張奮前,「台灣山地之保留地」,【台灣文獻】第13卷第1期第19-28頁,196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張中復,【台灣原住民人權指標與外國比較研究】,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葉世文,【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黃應貴,「東埔社土地制度之演變:一個台灣中部布農族聚落的研究」及「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收錄於【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5月(三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達西烏拉彎.畢馬,【台灣布農族風俗圖誌】第一版第三刷,台北:常民文化,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馬凱,【原住民族經濟體系之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之四,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蔡志堅,【國家公園內原住民生態與模式之建構─以玉山公園與東埔社布農族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劉寧顏,【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第二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顏愛靜,【原住民保留地與公有土地資源管理制度之研究(Ⅰ、Ⅱ、Ⅲ)】,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1997、1998、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顏愛靜,【台灣地區原住民各族群土地制度變遷之研究】(總論篇),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a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顏愛靜,【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問題與對策之檢討】,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顏愛靜,「現階段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問題與對策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八十期,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顏愛靜,「台灣原漢土地產權爭議與部落共有保留地之探討」,立法院院聞,第三十卷,第一期,第345號,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顧玉珍,張毓芬,【「平權會」之政治經濟分析】,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藤井志津枝,【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政府、公營事業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內政部,【原住民政策與社會發展】,台北:永望文化事業,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內政部,【政府執行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政策及工作實錄(Ⅰ)(Ⅱ)】,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內政部地政司,【原住民族土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遠景印刷,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台中縣和平鄉平地住民權益促進會,【八十八年會員大會手冊】,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台灣省文獻會,【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第一、二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森林計畫事業報告書】,19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台灣省偏遠地區居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第一輯山地─平地及都市山胞)】,南投:省民政廳,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台灣省偏遠地區居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台灣省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台灣省原住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原住民原居住公有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作業執行成果報告】,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台灣省原住民保留地土地資源利用清查計畫工作手冊】,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增編原住民保留第三年(八十至八十二年度)工作計畫執行成果報告】,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委員會,【台灣省原住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1996年)】,南投:省原民會,1998年2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原住民居住使用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作業計畫執行成果報告】,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高雄縣桃源鄉梅蘭村─梅蘭社區規劃報告】,中章鄉村發展學會,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法規彙編】,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發展法草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原住民保留地之劃設與管理─國土綜合開發研討會】,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土綜合開發研討會實錄】,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土綜合開發計畫】,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志,卷一人民志山地篇】(續篇),198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高雄縣政府,【高雄縣綜合發展計畫─鄉鎮市建設發展計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桃源鄉誌】,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公所綜合發展計畫報告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復興村溫泉區規劃工程報告】,昱宏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桃源鄉街道景觀及角落空間整體規劃】,穩成工程顧問,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藤枝段32號地溫泉開發規劃工程報告】,中山工程技術顧問,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高雄縣桃源鄉打耳祭─觀光發展規劃工程服務建議書】,森園生態工程顧問,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高雄縣桃源鄉公所,【桃源鄉誌】,2002年(尚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Bromley,D.W.(1991),Economic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 Great Britain Bookcraft(Bath)Ltd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Frubotn E.G.&Richter,(2000),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Michigan University.(顏愛靜主譯,制度與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之貢獻,台北:五南,2001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G. L. MacKay, Form Formosa,1871年。(周學普譯,台灣六記,1960年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Gifford R.(1987)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rinciple and Practive,Newton:Allynand Bacon.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North,Douglass C(1981),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New York:w.w.Nort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Ostrom,E.1990.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山邊健太郎,【台灣2】,現代史資料(22),東京,三陽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岩城龜彥,【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東京:文教社,193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藤井隆,【南澳事業區施業計畫基本案說明書】(油印本),1930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