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補償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occupational accident compensation for dispatched workers
作者 黃哲翰
貢獻者 黃程貫
黃哲翰
關鍵詞 勞動派遣
職業災害
雇主責任
派遣勞工
派遣機構
要派機構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8-Dec-2010 17:24:45 (UTC+8)
摘要 派遣勞工通常是勞動市場中弱勢的族群,其脆弱性不僅源於就業的不安定、或工資與福利微薄,遇來自於職業災害的威脅。勞動派遣是新興的勞動模式,基於雇主職能之分離,派遣機構「雇用而不使用」,要派機構「使用而不雇用」,勞動法上相關規範在適用上即生困難,造成雇主責任之不明確及派遣勞工權益保障之不周,對社會安全及經濟發展均有長遠之影響,值得關注及研究。
本文期望能藉由對職業災害制度及勞動派遣制度之發展、沿革及理論內容的探討,檢視我國目前產業界面臨之問題,進一步探討現行法制度之不足與修正,希望弱勢之派遣勞工有更周全之保障,畢竟勞動市場之健全發展是國家發展、社會穩定、和諧及個人、家庭安居樂業之基礎。
為能對勞動派遣制度之職業災害補償有較為完整之瞭解,本論文首先參考與本文主題相關之文獻資料,包括書籍、研究報告、博碩士論文、相關法令、及期刊論文等,分別整理勞動派遣制度之法律關係、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發展延革及勞動保護法規及職業災害勞工相關請求權間複雜之競合樣態及適用情形,此一部份對職業災害勞工權益之保障與救濟,是一個重要課題。
接續探討勞動派遣中發生職業災害時雇主責任之分配,並以比較法之方式探討各國對勞動派遣制度中關於勞工安全衛生事項之處理模式,並針對我國目前勞動派遣法制中關於職災補償之現況加以探討,包括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實務上之理解、法院之見解及各界對此一議題所提出之草案解決方案等,代表著各界對派遣勞工職業災害問題之重視及勞動派遣法立法工作之動向。
參考文獻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1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基礎理論,自刊,2004年三月,十三刷
2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
3 王澤鑑,法律關係與權利體系,民法總則,自刊,2004年三月十三刷
4 王樺宇、萬江,勞務派遣法律實務操作指引,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第1版
5 台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 2005年
6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7 林豐賓,「勞動基準法論」,三民書局修訂四版二刷,2004年
8 邱祁豪,「台灣勞動派遣法制化之研究-由日本勞動派遣法制度及政策之歷史發展考察」,致良出版社,再版一刷,2005年9月
9 孫森焱,新版民法債權總論(下冊) ,三民書局,八十九年八月修正版
10 陳愛娥,法學方法論,第290頁,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五刷,2004年5月
11 黃程貫,「勞動法」,空中大學,2002年02月
12 黃立著,民法總則,元照出版社,修訂四版一刷2005年9月
13 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社,初版1刷,2002年7月
14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第126,2006年9月
15 黃越欽、王惠玲、張其恆,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日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初版一刷,84年10月
16 張榮芳,被派遣勞動者權利保護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
17 楊淑文,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爭議問題,元照出版社,版第一刷,2006年6月初
18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自刊,1999年初版再刷
19 劉志鵬,勞動法理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社,初版第一刷,2000年 8月
二、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1 林英志撰,「請求權競合理論-以日本法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 陳彥良,論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7年6月
3 郭慧珊,勞動派遣關係中要派機構雇主之責任問題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民國2007年
4 黃仕儀,我國派遣勞動法制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 黃裕峰,職業災害勞工請求權之適用關係,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6 羅忠政,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五年
三、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1 王千維,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七三四號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No.137),2006年10月
2 王松柏,勞動契約,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台灣勞動法學會編,2005年5月一版一刷
3 王惠玲,職業災害爭議與補償,中興大學法律系承辦勞工法規研討會資料,1997年4月
4 王嘉琪、鄭雅文、王榮德、郭育良,職災補償制度的發展與台灣制度現況,台灣衛誌,第28卷NO.1,2009年
5 李洙德,勞基法第五十九條釋疑-高等法院86年度勞上字36號判決評釋,勞動法裁判選輯,元照出公司,2000年1月,初版第一刷
6 林永頌、劉彥詮,職業災害勞工案件所涉法令及訢訟實務(摘錄),律師雜誌,第三三七期,2007年10月
7 林依塋、鄭雅文、王榮德,職災補償制度之國際比較及台灣制度之改革方向,台灣衛誌, 第l28卷NO.6,2009年
8 林更盛,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評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七年勞上字第五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2002年11月
9 林更盛,承攬關係中職業災害案例評釋,法學叢刊,174期,1999年4月
10 林更盛,派遣機構角色與功能探討,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辦,2006年10月
11 林誠二,論勞工服勞務受害之賠償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5期,2000年10月
12 邱駿彥,我國職業災償制度,輔仁法學,第17期,1998年6月,第205-222頁
13 邱駿彥,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為例,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論文集,台灣勞動法學會,2000年
14 邱駿彥,勞動契約,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雇與展望,2005年5月
15 邱祁豪,派遣機構外派勞工至他人處工作未向勞工明示及徵得其同意之法律效果-評彰勞簡上90年第1號判決,人文暨社會會科學期刊,第五卷,第一期, 2009年
16 洪清海,要派公司對派遣勞工的義務與責任,台灣總工會勞動論壇,2008年12月11日
17 莊正中,勞工職業災害預防、補償、重建單獨立法之探討,台灣勞動雙月刊,第七期
18 黃程貫,德國勞工派遣關係之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 1998年12月
19 黃虹霞,職業災害補償關法律問題,載於萬國法律,第一二六期,2002年12月
20 焦興鎧,論勞動派遣之國際勞動基準,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論文集,台灣勞動法學會,2000年11月30日
21 楊通軒,論德國勞動派遣法制,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一期,第106頁,2000年
22 楊通軒,勞動者的概念與勞工法,中原大學財經法學,第6期,2001年7月
23 楊通軒,勞動契約內容之研究,法律評論,第六十五卷、第四至六期合刊,總期1334期,88年6月1日
24 楊通軒,職業災害之賠償與補償,收錄於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台灣勞動法學會編,2005年5月一版一刷
25 楊通軒,歐洲聯盟勞動派遣法制-兼論德國之勞動派遣法制,中原財經法學,2003年6月,
26 楊通軒,非典型僱用關係之探討-以勞動派遣為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4-008號國政研究報告,2005年6月29日
27 張榮芳(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勞動力派遣的雇主責任承擔比較,月旦財經法雜誌, 2002年12月
28 鄭渼蓁,「論勞動基準法第59條之「職業災害」」,萬國法律No144 、2005年12月
29 鄭津津,美國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1 期,2000年
30 鄭津津,勞動派遣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就業與訓練,1998年11月
31 鄭津津,從美國勞動派遣法制看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91年12月
32 劉志鵬,民法債編修正對勞動契約關係之影響,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年10月
33 劉志鵬,雇主之概念,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雇與展望,2005年5月
34 劉士豪,勞動契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雇與展望,台灣勞動法學會編,2005年5月一版一刷
35 劉士豪,派遣勞動關係的勞資爭議問題及解決-以派遣勞工的職業災害補償及賠償間題為例,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七期,
36 劉士豪,派遣勞工的職業災害補償問題之研究,非典型勞動關係之爭議問題與解決,台灣勞動法學會學會第七期,2008年6月
四、判決
1 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355號判決
2 最高法院78年台上字第371號判決
3 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1580號判決
4 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1905號判決
5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55號判決
6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960號判決
7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2125號判決
8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593號判決
9 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17號判決
10 最高法院95年台上字第2692號判決
11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722號判決
12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勞上字第5號判決
13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勞上易字第7號判決
14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勞上易字第7號判決
15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3年度重勞訴字第3號判決
16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4年度勞訴字第5號判決
17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4年度訴字第1667號判決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3961045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6104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程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哲翰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哲翰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17:24:45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17:24:4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17:24:4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6104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70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6104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派遣勞工通常是勞動市場中弱勢的族群,其脆弱性不僅源於就業的不安定、或工資與福利微薄,遇來自於職業災害的威脅。勞動派遣是新興的勞動模式,基於雇主職能之分離,派遣機構「雇用而不使用」,要派機構「使用而不雇用」,勞動法上相關規範在適用上即生困難,造成雇主責任之不明確及派遣勞工權益保障之不周,對社會安全及經濟發展均有長遠之影響,值得關注及研究。
本文期望能藉由對職業災害制度及勞動派遣制度之發展、沿革及理論內容的探討,檢視我國目前產業界面臨之問題,進一步探討現行法制度之不足與修正,希望弱勢之派遣勞工有更周全之保障,畢竟勞動市場之健全發展是國家發展、社會穩定、和諧及個人、家庭安居樂業之基礎。
為能對勞動派遣制度之職業災害補償有較為完整之瞭解,本論文首先參考與本文主題相關之文獻資料,包括書籍、研究報告、博碩士論文、相關法令、及期刊論文等,分別整理勞動派遣制度之法律關係、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發展延革及勞動保護法規及職業災害勞工相關請求權間複雜之競合樣態及適用情形,此一部份對職業災害勞工權益之保障與救濟,是一個重要課題。
接續探討勞動派遣中發生職業災害時雇主責任之分配,並以比較法之方式探討各國對勞動派遣制度中關於勞工安全衛生事項之處理模式,並針對我國目前勞動派遣法制中關於職災補償之現況加以探討,包括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實務上之理解、法院之見解及各界對此一議題所提出之草案解決方案等,代表著各界對派遣勞工職業災害問題之重視及勞動派遣法立法工作之動向。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
第一項、 文獻分析法 7
第二項、 歷史回顧法 7
第三項、 比較研究法 8
第四項、 歸納及整合研究法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 8
第二章、 勞動派遣制度概述 10
第一節、 勞動派遣之概念 10
第一項、 勞動派遣之意義 10
第二項、 勞動派遣之特徵 11
第二節、 勞動派遣之法律關係 11
第一項、 派遣機構與要派機構之關係 12
第二項、 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之關係 13
第三項、 要派機構與派遣勞工之關係 16
第四項、 本章結論 17
第三章、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概述 19
第一節、 職業災害之定義及認定 19
第一項、 職業災害在相關法令之規定 19
第二項、 國內對「職業災害」定義之看法 20
第三項、 職業災害之認定 23
第二節、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發展延革及特點 27
第一項、 發展延革 27
第二項、 各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特點 29
第三節、 勞動保護法規 30
第一項、 勞動保護法 30
第二項、 職業災害勞工相關請求權 34
第三項、 小結 41
第四節、 勞工職業災害請求權間之適用 41
第一項、 請求權之競合樣態 41
第二項、 勞工職業災害各種請求權之競合情形 45
第五節、 本章結論 48
第四章、 各國勞動派遣職業災害雇主責任之分配 52
第一節、 勞動派遣雇主之認定及義務 52
第一項、 勞雇關係 52
第二項、 現行法上對雇主之認定 54
第三項、 雇主之義務 56
第四項、 美國共同雇主概念 58
第二節、 派遣勞動中雇主責任 59
第一項、 派遣機構與要派機構之地位 59
第二項、 要派機構須負擔雇主職災補償責任之理論基礎 60
第三節、 國際間對勞動派遣有關工安衛及職災事項之規範 64
第一項、 國際勞工組織之規範 66
第二項、 歐洲聯盟勞動派遣之規範 68
第三項、 德國勞動派遣法制 70
第四項、 日本勞動派遣法制 73
第五項、 中國勞動合同法之規範 77
第六項、 美國勞動派遣共同雇主法制 81
第四節、 本章結論 85
第五章、 我國勞動派遣法制關於職災補償之現況 87
第一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之看法 87
第一項、 派遣勞工權益參考手冊之規定 87
第二項、 勞動派遣權益指導原則之規定 89
第三項、 小結 90
第二節、 法院實務之見解 91
第一項、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案例(一) 91
第二項、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案例(二) 94
第三項、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案例(三) 99
第四項、 小結 101
第三節、 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關於安全衛生與職災保護相關規定 104
第一項、 各草案關於勞工安全與衛生事項之規定 104
第二項、 關於要派機構與派遣機構連帶責任之探討 108
第四節、 本章結論 112
第六章、 結論 115
參考文獻 122
zh_TW
dc.format.extent 93534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6104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派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職業災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雇主責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派遣勞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派遣機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要派機構zh_TW
dc.title (題名) 派遣勞工職業災害補償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occupational accident compensation for dispatched worker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基礎理論,自刊,2004年三月,十三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澤鑑,法律關係與權利體系,民法總則,自刊,2004年三月十三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樺宇、萬江,勞務派遣法律實務操作指引,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台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 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豐賓,「勞動基準法論」,三民書局修訂四版二刷,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邱祁豪,「台灣勞動派遣法制化之研究-由日本勞動派遣法制度及政策之歷史發展考察」,致良出版社,再版一刷,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孫森焱,新版民法債權總論(下冊) ,三民書局,八十九年八月修正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陳愛娥,法學方法論,第290頁,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五刷,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黃程貫,「勞動法」,空中大學,2002年0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黃立著,民法總則,元照出版社,修訂四版一刷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社,初版1刷,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第126,200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黃越欽、王惠玲、張其恆,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日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初版一刷,8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張榮芳,被派遣勞動者權利保護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楊淑文,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爭議問題,元照出版社,版第一刷,2006年6月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自刊,1999年初版再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劉志鵬,勞動法理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社,初版第一刷,2000年 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林英志撰,「請求權競合理論-以日本法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陳彥良,論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郭慧珊,勞動派遣關係中要派機構雇主之責任問題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民國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黃仕儀,我國派遣勞動法制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黃裕峰,職業災害勞工請求權之適用關係,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羅忠政,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五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千維,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七三四號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No.137),200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松柏,勞動契約,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台灣勞動法學會編,2005年5月一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惠玲,職業災害爭議與補償,中興大學法律系承辦勞工法規研討會資料,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嘉琪、鄭雅文、王榮德、郭育良,職災補償制度的發展與台灣制度現況,台灣衛誌,第28卷NO.1,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李洙德,勞基法第五十九條釋疑-高等法院86年度勞上字36號判決評釋,勞動法裁判選輯,元照出公司,2000年1月,初版第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永頌、劉彥詮,職業災害勞工案件所涉法令及訢訟實務(摘錄),律師雜誌,第三三七期,200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依塋、鄭雅文、王榮德,職災補償制度之國際比較及台灣制度之改革方向,台灣衛誌, 第l28卷NO.6,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林更盛,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評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七年勞上字第五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更盛,承攬關係中職業災害案例評釋,法學叢刊,174期,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林更盛,派遣機構角色與功能探討,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辦,200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林誠二,論勞工服勞務受害之賠償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5期,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邱駿彥,我國職業災償制度,輔仁法學,第17期,1998年6月,第205-22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邱駿彥,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為例,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論文集,台灣勞動法學會,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邱駿彥,勞動契約,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雇與展望,200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邱祁豪,派遣機構外派勞工至他人處工作未向勞工明示及徵得其同意之法律效果-評彰勞簡上90年第1號判決,人文暨社會會科學期刊,第五卷,第一期, 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洪清海,要派公司對派遣勞工的義務與責任,台灣總工會勞動論壇,2008年12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莊正中,勞工職業災害預防、補償、重建單獨立法之探討,台灣勞動雙月刊,第七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黃程貫,德國勞工派遣關係之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 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黃虹霞,職業災害補償關法律問題,載於萬國法律,第一二六期,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焦興鎧,論勞動派遣之國際勞動基準,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論文集,台灣勞動法學會,2000年11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楊通軒,論德國勞動派遣法制,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一期,第106頁,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楊通軒,勞動者的概念與勞工法,中原大學財經法學,第6期,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楊通軒,勞動契約內容之研究,法律評論,第六十五卷、第四至六期合刊,總期1334期,88年6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楊通軒,職業災害之賠償與補償,收錄於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台灣勞動法學會編,2005年5月一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楊通軒,歐洲聯盟勞動派遣法制-兼論德國之勞動派遣法制,中原財經法學,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楊通軒,非典型僱用關係之探討-以勞動派遣為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4-008號國政研究報告,2005年6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張榮芳(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勞動力派遣的雇主責任承擔比較,月旦財經法雜誌, 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鄭渼蓁,「論勞動基準法第59條之「職業災害」」,萬國法律No144 、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鄭津津,美國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1 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鄭津津,勞動派遣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就業與訓練,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鄭津津,從美國勞動派遣法制看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劉志鵬,民法債編修正對勞動契約關係之影響,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劉志鵬,雇主之概念,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雇與展望,200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劉士豪,勞動契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雇與展望,台灣勞動法學會編,2005年5月一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劉士豪,派遣勞動關係的勞資爭議問題及解決-以派遣勞工的職業災害補償及賠償間題為例,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七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劉士豪,派遣勞工的職業災害補償問題之研究,非典型勞動關係之爭議問題與解決,台灣勞動法學會學會第七期,200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355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最高法院78年台上字第371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1580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1905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55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960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2125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593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17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最高法院95年台上字第2692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722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勞上字第5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勞上易字第7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勞上易字第7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3年度重勞訴字第3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4年度勞訴字第5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4年度訴字第1667號判決zh_TW